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

时间:2019-05-14 15:0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

第一篇: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

老师们最喜爱的“八佰教育网”最全面的网址导航“佛山制造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一、教材解读 《揠苗助长》

从字面上解释题目是拽着禾苗往上拔,帮助禾苗生长。所以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这个故事: 禾苗本来在自然生长着。但是,有人要拽着他往上,拽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生长,长得快一点。

通观整个故事,还是这样的描述的。所以,我想在教学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所不能够忽视的是题目。题目既是对于故事内容的浓缩。又能够从故事中得出一些启发的。所以,我想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不妨可以考虑题目的意思。

《鹬蚌相争》

我们看题目还是能够得出这样的一些信息的: 从字面顺序,我们所能够知道的是鹬蚌相争中鹬是主动的,蚌是被动的。但是从后面的相字,我们所能够知道的就是二者是平等的关系的。但是两个人都由这样的不服气的样子。所以才有了争夺。如果双方中能够有一方不是争夺的思想,而是一种防卫的思想就不会有这样的不好的结局了。

《争论的故事》

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课文层次清楚,1-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6-11自然段是同学们的感想。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点,争论不休。

《剪枝的学问》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好生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2个生字,会写27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起来的处事态度。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揠苗助长》

(1)引导质疑 自读感悟

寓言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学生读起来难度不大,抓住这一契机,教学时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大胆质疑,并积极地寻找答案。孩子们通过反复读,找资料,讨论,然后争先恐后地抢答,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教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谈谈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引导他们对“巴望”“筋疲力尽”“焦急”等重点词反复品读,充分感知寓言形象。(2)巧妙设疑 放飞想象

教师精心设计提问(见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该角色进行评议,引发他们说的欲望。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各抒己见,既理解了寓意,又进行了语言训练,同时,在大胆、丰富的想象中,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3)小组协作 各抒己见(4)运用媒体 创设情景

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对寓言中的艺术形象感知越深,对寓意的理解也就越深刻。教学中,通过观看那个人在田间劳动的录象,结合对“拔”“筋疲力尽”等重点词的反复品味,以达到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争论的故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尤其要注意本课的标点符号(双引号、单引号)。结合“无字词典”理解“烟熏火燎”的意思。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住论点,围绕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学习课文的三、四自然段。采用文中的插图和学生脑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讲好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以为然”、采用重点突破法理解“争论不休”,联系上下段意思理解“两全其美”。积累“机不可失,时不在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这两句话。

(一)导入(抓住论点,切入主题)通过初读课文,你能用一、二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吗?

1、指名交流。(兄弟俩为大雁是煮的好吃,还是烤的好吃而争论。)

2、板书:煮 烤 从这两个字的字形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抓住论据,反复朗读品味)(1)、兄弟俩是怎样围绕“煮”和“烤”而展开争论的?自由地、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①读完后,请学生看多媒体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②围绕“煮”和“烤”兄弟俩几次展开争论?指名交流③多媒体演示第一次争论:指名读第一次争论:弟弟反对“煮”的理由是什么?④多媒体演示第二次争论:指名读第二次争论:哥哥反对“烤”的理由是什么?交流“烟熏火燎”查“无字词典”的结果。⑤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再读读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不服气,认为对方说的不对。A在多媒体上点击“很不服气”B师重复“认为对方说的不对”课文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点击“不以为然”,C用反问句强调了不服气的语气。⑥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弟弟或哥哥,读好他说的话。自由练读。⑦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多指名几组)(2)、他们谁都不服气,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兄弟俩都满意呢?①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读完第一句后)点击“争论不休”,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休”的意思。②读完整个一段,点击“两全其美”,③这个办法,哥哥满意了吗?弟弟满意了吗?教师总结:哥哥和弟弟都满意了,这个办法称得上两全其美了。④可事情的结果让人满意吗?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过电影(抓住重点画面,帮助学生记忆)

1、争论结束了,故事也学完了。苏老师也想学一学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在脑中放一遍电影。交流:你的脑中出现了哪几幅画面?①多媒体演示②教师相机点评:A这个画面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 B这是故事的高潮,这是故事最重要的画面。C这是故事的结尾,这个画面也不能少。

2、看着画面,讲讲故事,讲不下去了,可以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指名交流讲,师生共同评议。过渡:定格在画面2上,如果你是其中的哥哥或弟弟,你会怎么做?

(四)学习同学们的感想

1、指名交流

2、读读同学们的感想

3、老师要赠送大家几句话;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②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剪枝的学问》

一、抓住题眼,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文题是课文的眼睛,一般来说,它不是揭示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全文的内容,或者是文章的线索。教学《剪枝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我们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1.什么叫剪枝?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学生粗读课文,便能从课文中准确地找到答案。

二、扣住字眼,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话用在语文课上也很恰当。所谓“石”,就是课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咀嚼和回味,从中读懂其涵义。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学生反复读这段话后,讨论:1.什么叫“疯长”?2.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3.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扣准了“疯长”这个字眼,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咬住课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四、点拨文眼,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课文结尾写道:“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句话中,“‘减少’是为了‘增加”’便是课文的文眼,它在课文中常常起着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我们可以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第三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组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但这三篇课文又能张扬它们的个性:文章的体裁不同,分别有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各有特色:《寓言两则》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阐述故事,《争论的故事》则把师生间的对话纳入故事中,从而引发深思,而《剪枝的学问》则抓住小作者心情变化为线索,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当然这些课文除了故事性强,文中还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值得学生细细地品读,感悟。【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些故事。

2、学会本单元33个生字,其中6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4、领会争论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5、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6、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单元课时安排】

《寓言两则》两课时 《争论的故事》两课时

《剪枝的学问》两课时习作 两课时 练习八 两课时 24.寓言两则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有两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二》,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寓言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寓言故事的解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两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仅仅从语言和情节上来理解并不是难事。但想要让孩子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学什么】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师怎么教】 第一课时

课始5分钟:学习下列8个寓言故事(读一读,大致了解故事内容及寓意)杯弓蛇影 班门弄斧 程门立雪 打草惊蛇

门可罗雀 • 名落孙山 • 孟母三迁 • 马首是瞻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三、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自己试一试。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四、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作业设计:

1、写下你曾经读过的课外寓言故事:()其中你最喜欢读(),因为这则寓言

()。

2、除了“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外,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也是出自寓言故事的,写一写。

3、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课始5分钟:请两位同学讲两个寓言故事。

一、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老师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师问: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问: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课外作业:把这个故事告诉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与意见,并且自己再去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作业设计:

1、《揠苗助长》的农夫错就错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他:()。

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傻就傻在:(),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开导它们:()。【板书链接】 第1课时的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板画)(板画)(板画)│ / │ / 错 / │ / │/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 第2课时的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积累运用】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草木皆兵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三顾茅庐

3、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开天辟地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实践活动】

1、故事新编:《鹬蚌不争》

2、学子练笔:《鹬蚌相争》续 附学生习作: 鹬蚌不争

河滩上,一只蚌张开壳在那儿晒太阳,正在觅食的鹬一见,张开嘴,就去啄蚌的肉,蚌急忙把壳合上,夹住了鹬的嘴,于是它俩争吵起来。这时,来了一个渔翁,一下子把它俩捉住,放到渔篓里,渔翁高高兴兴地向家走去。

在渔篓里,鹬和蚌都非常生气。鹬说:“都是你夹住我的嘴,不然我怎么会到渔篓里来呢?”蚌听了这话,气得跳了起来,说:“你还有理了,都是你啄我的肉,你看,我这不也是到渔篓里来了吗?”

不一会儿,渔翁就回到了家里。他高兴地想:“今天既可以吃到蚌肉,又可以吃到鹬肉,真是口福不浅啊!”他烧了开水之后,心想:“蚌的壳太硬了,得用锋利的刀才能打开。”于是,他就去磨刀。此时,渔翁越想越高兴,磨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正在渔篓里争吵的蚌和鹬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大吃一惊,鹬马上对蚌说:“不好了,渔翁要杀咱们俩了!你得马上想办法。”蚌灵机一动,说:“我叼着你的嘴,在渔篓上打个大洞,咱们趁机飞出去。”鹬连说:“好!好!”

这时,渔翁听见渔篓里有声音,赶紧跑过来。此时蚌已经把渔篓打了个大洞,出来了,它马上夹住了渔翁的脚,渔翁痛得哇哇大叫,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鹬趁机啄了渔翁的头,立刻叼着蚌飞向了蓝天。从此,鹬和蚌成了好朋友,再也没吵过。25争论的故事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写盛老师给同学们讲兄弟俩争论的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说明做事应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贴误时机,一事无成。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写盛老师讲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两看见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如何吃大雁,还跑到村里去找人评理,哥哥说要把大雁煮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说要把大雁烤了吃。他认为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鲜美。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他们跑去找村里人评理。大家建议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只可惜这时大雁早已飞走了,煮、烤都不可能。第二部(从“故事讲完了”到结束)主要写同学们交流感想。通过学生之口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不要因为没有意义的争论浪费时间。

全文主要是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可读性。文章的说理方法也十分巧妙:一是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二是借学生之口说理,同学们紧扣故事中心内容,各抒己见,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学什么】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课始5分钟:

1、阅读同题故事《二猫争功》(同步拓展阅读P162)

2、欣赏《日有所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 争论呢?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相机指导读准字音。(2)出示词语: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3)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4、理解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

(2)理解“不以为然”。谁能找准“然”字的解释?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看插图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重点指导几 个反问句的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齐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出示:争论不休:①停止 ②休息 ③表示禁止或劝阻)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

(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

(生)“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5、齐读盛老师讲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识记字形。2、指导描红。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背诵同学们关于故事的感想的话。第二课时

课始5分钟:阅读经典存盘《荒芜了的花园》

一、听写生字词

二、学生表演回顾盛老师讲的故事 1、出示填空题:(学生口答,指名填空)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2、齐读这段话。

三、继续精读训练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

2、小结并再次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3、齐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兄弟俩为了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哥哥以为,弟弟却以为,老人说。

2、故事中的兄弟俩,现在多么后悔啊!如果你现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俩,你想告诉他们一个什么道理?

【板书链接】

25、争论的故事 哥哥 弟弟 煮 烤

抓住时机 先做起来 【积累运用】

1、出示名言:

(1)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巴尔扎克(2)机会不会上门来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2.成语积累:(以“不”字开头的成语)不折不扣 不阴不阳 不疾不徐 不慌不忙 不骄不躁 不声不响 不知不觉 不痛不痒 26剪枝的学问 【教材解读】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见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好生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地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学生学什么】

1.学会本课生字“挥、舞、夺、熟、娃、蛋、禁、番、靠”,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4.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课始5分钟:

1、你问我答《果树为什么要修剪》

2、美文欣赏:《尖尖的草帽》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回忆以前学过的描写孙中山的课文《不懂就要问》,板书:学问 说说自己的理解。2.总结:刚才我们说的是学习中的“学问”,现在谁来说说生活中的学问?(生自由发言)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盼望 剪枝 充满信心 夺走 不禁 远近闻名 红润 胖娃娃 仿佛 靠 挥舞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满怀好奇

(2)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部分生字

1.学习生字“夺、蛋、禁、靠”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作业设计:(一)、完成习字册

(二)、反义词百宝箱。

1、天刚蒙蒙亮,()了一夜的大街又()起来。

2、无论是()的冬天,还是()的夏天,我校排球队员们都坚持艰苦的训练。

3、我不喜欢()的夏天,也不喜欢()的冬天。

4、我本以为这件事很(),谁知有这么()。

5、经过技术革新,工厂里的工人虽然(),但产量却()了。第二课时 课始5分钟:

1、默写本课词语。

2、选择所默写的词语,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感知课文

1.师提问让生思考:“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2.讨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3)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4)我第三次进讨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1.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2.把这一段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听。3.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齐读)4.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4)王大伯的话有几层意思?一点一点来描述。(5)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6)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5.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我”看到了什么?(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听了朗读,我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朗读,交流、评议)(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4)播放美妙的音乐,放松身心,闭上眼睛,思考: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提示:桃子又多又大,桃园丰收了)借此理解“又惊又喜”。问:“惊”什么?“喜”什么?

(7)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得出结论: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6.问: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深化认识

1.拓展:下面的事件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用心去品析一下。2.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五.拓展作业

老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作业设计:

1、听了王大伯的话,你知道剪掉这些枝条有什么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吗?

3、向父母、邻居、亲戚请教,生活中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事例,先理清思路说一说,再有条理地选择

一、两个写下来。

【板书链接】 第一课时板书: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第二课时: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积累运用】 与树有关的古诗: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课后向父母、亲戚、邻居、朋友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也可了解生活中其他方面蕴含的哲理,然后在班上交流。习作8 编写童话 【教材解读】

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交代了例文作者写这篇童话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是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主要写小花猫不讲卫生而生病,改正坏习惯后身体就健康的事。先概括讲小花猫不讲卫生,别人叫他“脏咪咪”;接着具体写小花猫不讲卫生,用脏手抓起鱼就吃的事;然后写花猫肚子疼得厉害,医生告诉他这是不讲卫生造成的;最后写小花猫注意讲卫生,身体健康了。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想象丰富,语言具有儿童特点,非常适合学生仿写。第三部分是作业。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编一个童话故事,二是这个童话故事要达到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目的。教材提供的几幅图供学生选用,也可以从课外选择题材来写。编写时,要想好故事中的人物,要想好故事的整个情节,还要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学生学什么】

1、通过学习例文,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便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我们怎么教】

课始5分钟:

1、请同学上台,讲讲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一、导入

1、观察学生。这个小朋友坐得真直,两眼看着老师,习惯多好啊!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好习惯,能告诉老师吗?这些好习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2、学生交流。

二、看图

1、出示图:图上这几个小动物的习惯好不好?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呢?

2、我们身边的朋友又没有像这样的不良习惯呢?

3、看到他们有不良习惯,你们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三、学习例文

1、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了,如果我们编一个有关这些不良习惯的害处的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耿新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编得童话故事,好吗?

2、指名读例文。

3、问:故事里写了谁?他有什么不良习惯?

小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故事有没有把不讲卫生的害处讲清楚了?是怎样讲清楚的?

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

4、这个童话故事是编给谁看的?

四、学生习作

1、过渡:同学们,你们说用这个办法来帮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好不好?

2、你准备写什么呢?想让谁来做主人公?他的不良习惯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后来是怎样做的?

3、那还等什么,快动手吧!学生自行习作,教师巡视。

五、交流评议

1、写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看看句子有没有写通顺了,有没有错别字。

2、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先给大家分享?你们觉得他哪里写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3、把你的故事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帮你提提意见。

4、再修改。【板书链接】:习作8 编写童话 看图选题 引导构思 【积累运用】:

1、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2、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悠闲自在 神清气爽 如醉如痴 大摇大摆 不动声色 范文: 小猴乐乐

小猴乐乐特别爱学习,一放学回家,就拿出本子练起字来。可是它却不注意读写姿势,同学送给它一个外号:“小眯眼”。

有一天,乐乐在写字。它弯着腰,低着头,眼睛都快贴着书本了。妈妈看见了,提醒他:“乐乐,快把头抬高点,要不然会近视的。”乐乐满不在乎地说:“没事的,没事的……” 一天,学校检查视力,其他同学都看得很清楚,可是视力表的最后一排他却看得模模糊糊的。他揉了揉眼睛继续看,还是看不清,这下它可着急了。猫头鹰医生对它说:“因为你平时读写姿势不正确,使眼睛过度疲劳,所以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还好,你只是假性近视,可以通过治疗恢复视力。如果你再不注意读写姿势的话,那就会变成真性近视,到时候可就很难治愈了。”乐乐听了,点了点头。

乐乐按照猫头鹰医生说的去做,每次写字注意保持30厘米距离,写字1个小时后就远眺大自然景色。它还经常做眼保健操,放松眼睛。没过多久,乐乐的视力就恢复了正常。练习8 【教材解读】: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想想做做、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想想做做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练习口头与书面表达。读读背背这题的8个成语都取自古代寓言,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想想做做这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综合性练习。【学生学什么】:

1. 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以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应该怎么做? 2. 照样子,练习“晶、蒜、森”三个字。3. 背熟八条成语和《明日歌》。

4. 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5. 学写毛笔字。【我们怎么教】: 第一课时

课始5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团结协作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乐于积累)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4、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5、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6、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

7、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一.教学学用字词句 1. 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 指导:学生看两组图,说说它们的意思。

(1)出示第二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请学生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组图,同桌谈论,说说图中的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

遇到学生说得精彩的字、词、句,可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3. 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询问老师、同学。(4)请几位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知道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得生动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学生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4. 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之间先交流。

(3)组织全般交流,师生、生生对话。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 审题 2. 指导

(1)出示三个字:晶、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3. 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并选择范写,再让学生仿写。4. 反馈

(1)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2)指出存在问题,纠正不美观的字。三.教学读读背背 1. 熟记成语。

(1)请学生说说想怎样怎样学习成语。(2)请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意思以及用法并归类。(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

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办法也用完了。归类:来自语言故事,都告诉人民一个道理。(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 背诵《明日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般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3)知道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5)课外拓展:可后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3、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4、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6、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五.学写毛笔字。

1. 出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 2. 学生谈感受 3. 审题

明确本次学的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 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竖折撇、竖折折钩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学生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6.反馈

(1)展示写的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实践活动】

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自主设计,自选材料,自己编辑美化,先进行班级评比,择优推荐给学校大队部。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第四篇:第八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复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奇丽的景色: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走在街上,我仿佛看到了每家每户的窗子前都开满了鲜花,洁白的茉莉;芬芳的郁金香、娇小的迎春,远远望去,白的似雪,红的似火,粉的似霞。蝴蝶翩翩起舞,蜜蜂低吟潜唱。一条条街道成为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在花海深处。

奇特的民族: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为人人)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2、理解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在课文中“人人为我”指“我”走在街上看别人窗前的花,“我为人人”指德国人把花种在窗台,让别人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有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并没有改变”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

3〉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3、会默写第三自然段。

4、多音字

占——(zhàn)占据 抢占;(zhān)占星 占卜 莞——(wǎn)莞尔一笑;(guǎn)东莞(地名)曲——(qǔ)歌曲 乐曲 作曲;(qū)弯曲 曲折 曲线

5、近义词

真切——逼真 姹紫嫣红——万紫千红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耐人寻味——回味无穷

6、反义词

奇丽——美丽 奇特——奇妙

读音:莞尔一笑(东莞)脊梁 姹紫嫣红 威尼斯的小艇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文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景、物和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是从(1)小艇速度极快。(2)遇到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作急转弯 表现出来的。

3、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4、理解句子: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样子;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

(1)采用先概括后分述的方法(总分结构)。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2)作者从小艇行驶速度快,遇到拥挤、狭窄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还能作急转弯这几方面来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3)“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5、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补充:水上交警坐着小艇指挥水上交通,邮递员坐着小艇挨家挨户地分发邮件,医生坐着小艇去给病人看病。

6最后一段:我发现小艇的动静与城市的热闹、沉寂有关。白天小艇出动,城市就开始喧闹,充满生机;晚上,小艇一停泊,整个城市就沉寂下来,渐渐入睡。这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交通工具。

7、小艇的动与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的热闹与静寂息息相关。

5、近义词:庄严——庄重 兴盛——昌盛 耸立—矗立

操纵自如—得心应手 庄严—庄重 沉寂—静寂

6、反义词:平稳——颠簸 庄严——随便 沉寂——喧闹

7、多音字

叉——(chā)交叉 鱼叉;(chà)劈叉;(chǎ)叉着腿 空——(kōng)天空 空气;(kòng)空隙 填空 空白 重——(zhòng)体重 重量;(chóng)重叠 重播 重合 翘——(qiào)翘起 翘尾巴;(qiáo)翘首远望 笼——(lóng)鸟笼 牢笼;(lǒng)笼罩

8、音近字:

莞尔 惋惜 碗筷 雇佣 照顾 固定 闲暇 霞光 遐想 船舱 仓库 苍茫

9、会默写4-6段。与象共舞

1、本文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2、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3、写作方法:2-5段都是按照先概述再分述的方法写的。

4、多音字

摩——(mó)擦摩 抚摩;(mā)摩挲

称——(chēng)称呼 称号;(chèn)称心 称职 大——(dà)大家 大众;(dài)大夫

5、近义词: 坦然——安然 沉着——冷静 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6、反义词:沉着——慌张 坦然——慌乱 兴盛——衰落 松弛——紧张彩色的非洲

1、本文首尾呼应,呼应课题,直接抒发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2、脉——(mò)含情脉脉;(mài)脉搏 动脉 山脉 挨——(āi)挨家 挨近;(ái)挨打 挨冻

3、近义词:聆听——倾听 浩瀚——浩大 炽热——火热

4、反义词:炽热——冰冷 浩瀚——渺小

回顾拓展八

默写名人名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歌德(强调奉献精神)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雪莱(积极乐观的态度)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印度)泰戈尔(无私奉献精神)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俄国)普希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五篇:第八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复习

一、要会默的词

巴望 纳闷 揠苗助长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寓言 两则 焦急 枯死 毫不示弱 味道 充饥 浪费 满意 不以为然 时机 关键 皮香肉嫩 评理 赞许 争论不休 烤火 剖开 笨重 聚精会神 仿佛 剪枝 盼望 远近闻名 不禁 疯长 争辩 红润 充满信心 挥舞 夺走 依靠 成熟 胖娃娃 脸蛋 番茄 烧烤 满意 买卖 感想 靠近啄肉 威胁 得意洋洋 大雁 煮饭 烟熏火燎 疑惑 营养 养分 半信半疑 浓郁 暑假 两全其美 将信将疑 机不可失 各得其所 无影无踪 坐失良机 禁止 争夺

二、按要求写词。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完璧归赵(蔺相如)毛遂自荐(毛遂)

四面楚歌(项羽)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三顾茅庐(刘备)指鹿为马(赵高)才高八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3.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4.用“望”组成含有“希望”的意思的词:希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期望 5.形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词语:勤学苦练 废寝忘食 精益求精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如饥似渴 全神贯注 持之以恒 再接再厉

6.ABAC式词语有:又大又甜 又惊又喜 又高又胖 又香又甜 又苦又涩又蹦又跳 又说又笑

7.ABAC式词语有:将信将疑 尽心尽力 十全十美 全心全意 无边无际 有声有色 自言自语 再接再厉

8.含“如”的成语:胆小如鼠 日月如梭 料事如神 挥金如土 游人如织铁证如山 势如破竹 面如土色 水平如镜 江山如画 栩栩如生 始终如一 力大如牛稳如泰山文思如泉

9.描写心理的成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胆战心惊 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10.描写友情的成语: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 海誓山盟 情深似海

11.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

①春: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②夏: 骄阳似火 暑气蒸人 狂风暴雨 烈日当头 烈日炎炎③秋: 秋高气爽 凉风习习天高云淡 雁过留声金风送爽

④冬: 千里冰封 天寒地冻 寒冬腊月 冰天雪地银装素裹装素

三、词语搭配

一脸疑惑的样子 粗壮的枝条浓郁的花香 无数的蜜蜂 种桃的能手

又大又甜的桃子 圆圆的脸蛋自由自在地飞舞

吸收营养 夺走养分 抓住时机 浪费时间 充满信心

正确地回答 静静地观看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揠苗助长》中农夫为了禾苗能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2.《鹬蚌相争》中鹬啄蚌夹,互不相让,最后让渔翁一起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3.兄弟俩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得无影无踪了。由此可见,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告诉我们:做事要抓住时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而浪费时间。

4.关于机遇的名言

时光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流逝,机遇在无休止的争论中丧失。——邓小平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歌德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5.《剪枝的学问》一课“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为线索,知道剪枝的学问是(剪掉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王大伯的话让我明白了(减少就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

学了这篇课文我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6.《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钱鹤滩

告诫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间,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7.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有:

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8.关于合作的名言警句有:

①人心齐,泰山移。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③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④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⑤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五、多音字组词。

干 gàn(干活、干部、能干)禁 jīn(不禁、情不自禁 弱不禁风)gān(干脆、干枯、饼干)jìn(禁止、严禁 禁闭)

六、近义词

着急(焦急)盼望(巴望、希望)苦闷(郁闷)商议(商量)得意洋洋(得意忘形)喜笑颜开(眉开眼笑)纳闷(奇怪 疑惑)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下载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单元复习: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教学设计清苑镇中学李秋红教材分析: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由“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三......

    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措施

    第八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本组教学开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范文合集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普罗米修斯》,两篇略读课文《文成公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一组课文,将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王国,去结识开天辟地的英雄——盘古和美丽漂亮的白雪公主;还将带领孩子们走进北极,去了解爱斯基摩人有趣的生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艺术的魅力 教材分析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

    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单元备课

    第8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围绕“童话天地”这个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是一组体现与他人怎样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课文。有诙谐有趣的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有狡猾......

    第八组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总复习复习多位数的认识(2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