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

时间:2019-05-14 15:0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

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桂政发〔2009〕60号 【发布日期】2009-09-12 【生效日期】2009-09-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见

(桂政发〔2009〕6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工作科学化、高效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特就建立健全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重要性

我区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省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海洋风暴潮、低温冰雪、雷电、冰雹、地震、雷雨大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森林火灾及农林有害生物灾害等。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区自然灾害处于频发期,发生的规律性在弱化、不确定性在增加、衍生次生灾害突发性和危害性在增强,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2008年,我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洪涝、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全区受灾人口2981.6万人(次),紧急转移灾民280.8万人(次),因灾死亡145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4亿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提高灾害处置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是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区在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已初步建立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成功应对了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等许多重大自然灾害,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但是,当前我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预警机制不够健全、应急反应不够迅速、灾情处置不够科学,与日益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不相适应。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作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预防预警,规范应急处置,提高应急能力,科学有效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关于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总体要求和我区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我区实际出发,加强领导、依靠群众、部门协同、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到2011年,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自然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群众广泛参与、预报预警及时、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使全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灾害应对科学有效。

三、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反应灵敏的预警预防机制

(一)完善预警预测技术体系。建立健全高效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对各类自然灾害实施更加准确、科学的预警预报。充分发挥现有气象、水文、地震、海洋、地质、环境、森林防火等监测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功能、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3年内全面建成地震灾害综合预警系统、重大气象灾害综合观测和预警预报系统、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大江大河及大中型水库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农林重大有害生物预警预报系统、高火险预警预报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然灾害预测预警综合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覆盖面和准确率。

(二)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加快推进自治区、市两级具有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国务院、自治区、市应急指挥平台之间以及自治区、市应急指挥平台与同级主要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指挥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逐步推广到县(市、区),建立上下对接、纵横联系、信息共享、统一高效的现代化应急指挥系统。

(三)开展自然灾害机理研究。由区直有关部门牵头,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开展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区划工作和机理研究,掌握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机理、活动规律、分布特点及其与衍生灾害关系,为科学防御(治)提供依据。

(四)加强风险管理。学校、医院、居民住宅、旅游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以及位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地震断裂带上的新建工程,立项前必须进行有关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严格按照有关设防标准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达到防灾抗灾标准。

(五)加大灾害隐患治理力度。实行分级负责制,自然灾害隐患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灾害隐患排查、监控和治理,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技术、资金支持。县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灾害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全面掌握辖区内灾害隐患情况,限期整改治理。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未完成之前,要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六)建立专群结合的监测网络。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分析会商制度,及时掌握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动态、趋势,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动态监控。有关部门要依托专业技术力量和设备,实行长中短结合、专群结合,加强一线监测,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质量。加强基层监测预警工作,在城市社区、农村村屯普遍建立专兼职应急信息员(监测员)制度,整合有关部门已建立的基层监测员资源,对主要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监测监控。

(七)完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各自然灾害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网络,明确监测预警信息报告渠道、权限、时限,一旦达到相关预警级别,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按照灾害预警信息报告的有关规定和预案要求及时报告。建立突发性灾害信息报告奖励制度,鼓励基层及群众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突发性灾害信息。

(八)规范预警信息发布。自治区自然灾害管理部门研判灾害达到相关预警级别后,要按照权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权威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及信息播发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权威预警信息。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预警信息应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会商后发布。

四、强化应急处置,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一)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简称应急委)统筹协调本区域内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工作,各级应急委下设的自然灾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专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负责组织指挥其分管范围内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灾害超出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职责范围时,应由应急委协调指定牵头负责人或直接组织指挥。

(二)完善预案体系。预案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南。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本地多发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2010年年底前全面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预案体系。各类预案要强化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预案科学有效。灾害一旦发生,要按照预案启动响应,杜绝盲目指挥。

(三)遵循属地管理为主原则。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实行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原则上,自治区、市、县(市、区)分别负责重大以上、较大、一般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现场处置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一旦灾害发生,事发地人民政府要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组织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学研判、果断决策,及时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并按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应急响应启动后,指挥机构要根据事态发展逐级抬升响应级别,按照预案科学、有序、高效应对。自然灾害达到自治区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响应条件时,自治区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根据预案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现场指导抗灾救灾,及时协调和解决当地政府应急处置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可在事发地设立现场指挥部统筹指挥。要建立自治区、市两级应急专家库,建立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应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合理采纳专家提供的技术处理方案,做到科学处置。

(四)坚持以人为本。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应以救人为第一优先,迅速调集救援力量抢救人民生命,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发生。人民生命安全仍受到威胁的,要迅速组织群众紧急转移并妥善安置。事发地救援力量(含救援队伍、物资装备)不足时,上一级指挥机构要迅速在本行政区域内就近协调调度,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调度。需要调动部队支援的,严格按部队调动有关规定和权限办理。

(五)整合使用资金物资。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类应急救灾资金、物资应整合使用,重点用于重灾区及危急区域抗灾救灾,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无条件服从指挥机构调度。必要时,可依法向社会征用抗灾救灾物资、设备。

(六)妥善安置灾民。对紧急转移安置的灾民,要按照“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的“五有”原则,迅速安排救灾资金和物资,确保灾民在24小时内得到救助。其他受灾灾民按照民政救灾工作有关规定予以救助。

(七)加强信息报送和舆论宣传。灾情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迅速核实、按规定时间统计上报灾情;指挥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综合信息、工作简报等材料的整理报送工作,及时准确报送信息,不得迟报、漏报和谎报、瞒报。综合信息及相关材料的内容以指挥机构审核认定为准,其他部门不得自行组织;有关部门因工作需要采用相关信息或材料的,应征得指挥机构同意。舆论宣传以及时主动、公开透明、正面宣传为原则,落实专人负责,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坚持事件处置与新闻报道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切实做好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工作。特大灾害和敏感事件应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由指挥机构指定新闻发言人,规范信息发布。

(八)抓好恢复重建。灾害恢复重建以当地政府为主,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支持。灾情稳定后,要优先做好供电、供水、供气、交通、通信等生命线工程抢修恢复,加强现场废弃物及污染物清除、无害化处理和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区物资供应、治安秩序维护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重建规划或方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九)建立灾后调查评估制度。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结束后,指挥机构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完善措施。对因责任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五、坚持平战结合,建立健全保障有力的应急能力建设机制

(一)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规划先行,把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环节、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容易影响全局的环节,加快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总体规划和台风、区域性大暴雨、区域性严重干旱、山洪灾害、突发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重大农林有害生物灾害等专项灾害防御(治)规划,逐步夯实防灾减灾基础。

(二)建立预案定期演练修订制度。自治区、各市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牵头单位要建立预案演练制度,将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经费纳入部门预算,明确一名领导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预案演练。凡有条件组织实战演练的,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演练效果;没有条件组织实战演练的,应结合相关会议和培训开展桌面演练,通过模拟实战情节,检验各级指挥人员和有关部门应急反应能力,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熟悉预案、完善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县、乡(镇)要经常组织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单位开展以防灾为主要内容的、简便易行的演练。要建立预案修订完善制度,原则上总体预案每4年修订一次,其他专项预案结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制定或修订的预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三)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以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解放军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以现有公安消防队伍为基础,加快组建自治区、市、县三级综合救援队伍,加强装备,扩大救援范围,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加强各级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监测、森林消防、专业搜救、地震紧急救援、公共卫生等专业和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能力、装备建设,实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并做到各支队伍优势互补、协同配合。依托村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或其他具有组织优势的力量,有计划充实装备、培训人员,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培育壮大基层应急队伍,发挥基层应急队伍在隐患监控、信息报告、先期处置、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四)建立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自治区和市级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完善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实物储备与商业储备、生产能力储备与技术储备、政府采购与政府补贴有机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建立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和调用方案,确保随时拿得出、调得动、用得上。合理确定各级应急物资储备种类、规模和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应急物资保障基地。健全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体系,建立高效调运和紧急配送机制,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五)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统筹使用国防动员资源,充分发挥国防动员体系在自然灾害预防、应对和处置中的作用。加快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企业工作,提高群众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依托共青团组织、红十字会、基层社区、基层民兵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资源征用、补偿制度,动员社会力量抗灾救灾。

(六)加强应急宣传培训。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转变“以救灾为主”的观念,树立“防范为主、防治结合”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的作用,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应急知识、能力培训。以城镇、农村地区和学校为重点,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公众掌握防御各类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公众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推进应急知识普及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多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

六、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负总责,领导干部要“一岗双责”、负责分管范围内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明确其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能,配备精干人员和先进装备,发挥其运转枢纽作用。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安排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应急设施、装备及物资储备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地要根据本地常发自然灾害的规律、特点,安排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保障资金,建立应急资金快速拨付制度,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保障资金不足时要及时调整预算,保证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保障资金的投入。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公益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社会力量动员补偿、抢险救援人员保障抚恤、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投入体系。

(三)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和问责追究制度。按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对在日常应急管理、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和在重大自然灾害信息报告中有迟报、漏报甚至谎报、瞒报等行为的,要严格问责追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加快我区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检验各级人民政府执政为民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尺度之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加快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责任明确、简便易行的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科学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自然灾害应急避险机制

自然灾害应急避险机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范应对暴雨天气及强大台风天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健全完善了防范自然灾害预警、预报、预防处置机制。密切掌握本地区的天气变化、汛情通报及矿井所在区域的降雨量情况,确保在降大到暴雨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在降大雨前、暴雨时和降雨后,积极组织我校人员到本校范围内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积水坑、河流、堤防和井下涌水点、挡水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24 小时不间断巡视检查,全面巡查洼地积水情况。

3、认真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制度。凡在 24 小时连续观测降雨量超过 50 毫米时,全部立即停课撤人,实施紧急避险。

4、应急组织及指挥机构 “雨季三防”指挥部为暴雨天气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当日值班领导为当日应急处置总指挥,全权负责暴雨天气停课撤人工作。

5、应急处置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后,“雨季三防”指挥部负责组织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防灾准备工作、认真查险排险、及时组织教师做好避险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做好灾害天气应急准备工作。

6、具体要求

(1)“雨季三防”指挥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及时分析和发现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雨季三防”指挥部与气象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掌握地方气象局发出的气象灾害警报和灾害天气预报。在接到预警信号后,按照规定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灾准备工作。

(3)加强灾害安全知识和应急预案学习,定期开展预案演练。

(4)值班人员要做好停产、撤人的相关记录、总结,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灾害天气应急预案和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兴义市易华学校

2013年3月1日

第三篇:新形势下建立健全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初探

新形势下建立健全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初探

去年2月,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为“两型社会”建设“量身订做”的腐败风险防控体系。《意见》强调建立健全六大支撑机制,即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内容的教育引导机制;鼓励改革创新、支持干事创业的保护激励机制;及时发现和有效防范的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公共管理和市场竞争中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揭露腐败行为的惩治机制;武汉城市圈纪检监察机关密切协作、共促发展的区域合作机制。本文就如何建立健全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一、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监察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反腐倡廉的实践表明,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它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用它来谋取私利,如果对权力所潜在的腐败风险预见不够、制约和监督不力,就很容易产生消极腐败。从我国目前的体制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有的“一把手”权力太大,强化了腐败的可能性;有的权力过于分散,派生了众多的腐败易发点;权力运行不规范,权非法定,权责不明,自由裁量权太大;权力商业化,权力寻租现象严重;权力缺乏制衡,法制建设滞后。从目前对权力腐败风险的预防、制约和监督的实际情况看则存在如下问题:掌权者自律意识淡薄不接受监督;监督者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害怕打击不敢监督;群众不明真情难以监督。预防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集预防、制约、监督管理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和操作系统。

第二,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监察预警机制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党中央颁布的反腐倡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中也指出:“建立预防腐败信息共享机制和腐败风险预警机制。总结预防腐败工作的有效做法,提高预防腐败工作水平。”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建立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实施纲要》还向我们明

确了建立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架构包括:宣传教育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制约监督机制、惩治预防机制、领导责任机制五大机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对完善惩治预防体系的有力探索,有利于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反腐倡廉规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惩防制度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

第三,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是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廉政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是纪检监察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的的重要职责。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特别是腐败易发点进行风险评估和有效监督制约,强化干部监督管理,防微杜渐,有效制约权力拥有者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或不犯大错误,最大限度地预防、教育、挽救犯有一般性错误的干部,保护绝大多数干部,孤立和打击少数腐败分子,增强纪检监察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夯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基础,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效果。

二、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就是在腐败问题发生之前、在违法违纪行为尚处在萌芽或苗头初期、在分析滋生腐败的原因和规律特点并把握可能发生腐败问题的因素后,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提前预测并根据预见结论提前发出警报,为防范、遏制违法违纪案件提供信息情报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是事前防范的重要手段,科学的预警机制具有四个基本功能:预警、引导、纠正、防范。通过确定一系列预警指标及判别标准可以实现对廉政风险预警。通过廉政评价,辅以奖惩,形成一定的政策导向,引导大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人民的要求上来,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对党员领导干部和个别单位中出现的错误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遏制、督促纠正;能够对隐性或隐藏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预测出一些倾向和发现一些倾向性的问题,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依据,提前做好防范。在构建预警机制时还需注意科学性、预防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确保预警机制科学、准确、有效和便于操作。

建立健全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预防性原则。科学、机敏的预警机制不仅能应对已然的问题,而且能预防未然问题,能对潜藏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预防性原则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由事后向事前转变,变事后惩戒为事前监督,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扭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二是及时性原则。能及时发现问题,对暴露或反映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方面的问题快速作出回应,做到早知道,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三是针对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格区分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观性和客观性,防止绝对化和一刀切,对共性问题抓重点、抓关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对个性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防止扩散。四是有效性原则。要明确责任,强化督办,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信息一条一条地抓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保证预警机制的有序运行并取得实效。五是规范性原则。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首先要增强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事物发展规律,不断延伸完善相关制度。其次要不断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切实解决好有关制度规定的“粗线条”问题,把上级颁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变成符合党的监督的具体要求的实施细则。再次要着力解决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问题,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定好确保制度规定落实的制约措施。

三、建立健全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建议

1、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廉政理念,筑牢思想防线,是建立健全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和治本措施,是监督关口向更深层领域的延伸。按照构建腐败风险评估预警腐败体系的要求,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和形势教育、廉洁自律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及廉政文化教育,增强理想信念和自我预防腐败意识。要坚持以法律教育规范人,靠制度纪律约束人,用榜样示范激励人,拍案说法警示人,以情喻义感染人。有理有据、有理有节、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教育引导我们的党员干部珍惜美好生活,慎独、慎权、慎欲;勤奋做事尽公仆之责,清白做人守党员之本;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要根据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苗头时,及时引导和调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2、完善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分析指标体系建设。一是要努力完善监察预报系统,及时发现、全面搜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信息,采取上下联通、点面结合的方法,形成覆盖面广、渠道畅通的信息网。适时整合、整理腐败风险监控信息,形成廉政综合指数。各系统中的评估指标能量化的要努力量化,以便于运用和操作。要认真分析并量化各级领导机关、主要负责人和腐败易发的工程建设、土地管理、金融、司法、干部人事、国企和行政审批等领域和岗位腐败出现的频率、潜伏期,对可能出现的波及面也要进行分析量化处置。腐败风险监控既要有整体预测也要有局部深入测查,要综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准确预测一些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借鉴有关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办法的经验,实施“绿黄红”三级腐败风险监控预警。即:未发现任何违纪苗头时实施的风险监控预警保障为绿色预警保障;发现可能有违纪苗头时实施的监控预警保障为黄色预警保障;发现可能发生重大违规行为或已经发生,需在今后防范制止的监控预警保障为红色预警保障。二是充分运用好预警信息成果。预警信息成果的运用,是预警机制建设的重点环节和最终目的,因此,运用好预警信息成果尤为重要。对问题重大、倾向性问题严重,要及时向党组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预警信息所反映出的个人轻微违纪行为,要及时进行廉政预警谈话,给予提醒或批评指正。对预警信息反映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群众反映较强烈的不正之风,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同志实施廉政预警谈话,督促其及时整改。对预警信息反映的较严重、线索具体的信息,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进行查处。三是发挥信息优势,努力实现智能预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平台优势,加快腐败风险评估预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并与各级纪检组织联网共享,建立健全智能预警监控系统。

3、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仅靠纪检监察部门的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一岗两责”,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工程,凡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重大改革措施、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大额财政资金使用在提交研究或制发之前,对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预警方案,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预防对策,实施分类管理监督,铲除腐败滋生的环境和土壤,有效化解廉政风险,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要切实解决预警信息不全不畅、监督缺位、防范失效的问题,提高监督效果。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主体职能作用和协调作用,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充分运用和整合制约防范监督资源,优化纪检监察信息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使腐败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

第四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预警机制[推荐]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预警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老公营子煤矿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制定本预案及预警机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及预警机制适用于我矿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预工作。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发社会安全类事件。包括施工队伍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工、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项目部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工作人员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项目部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施工场地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项目部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突发事故灾害事件。包括工地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项目部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4、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水、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有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

5、影响总监办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2、分级负责,逐级管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按所属年级或部门管理原则,在总监办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公共事件后,项目部领导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4、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坚持从保护人命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工人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5、加强保障,重大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总监:范继光 副组长:安全专监:郑戬 成 员:赵彪、武勇、刘子琛、代崟杰、张世民

总监办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在预测总监办将要发生和已经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请求相关部门支持、配合;部署和总结总监办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四、预防与预警机制

1、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个人或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主管部门及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不得延报,并在事件发生后立即上报部门相关,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发生Ⅰ级、Ⅱ级事件,直接报指挥部,同时报地方党委、政府。情况特殊的,还应向当地公安等机关报告。

(4)续报: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事件有关变化的情况。

2、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3)事发部门、项目部已采取的措施;(4)总监办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5)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6)需要报送的其它事项。

3、预防预警行动

(1)在总监办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实到实处。

(2)总监办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局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处室(单位)要结合职责和业务工作,定期向局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相应的预测报告。

五、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1、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组织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自护等应急知识的宣传,做好安全教育。增强广施工人员的防范意识,学习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训

要开展面向广大施工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知识培训。将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内容,以增强广大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演练 要定期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演习。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要重点进行火灾、水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演习。使施工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逃生的路线,了解紧急情况发生时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六、附 则

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总监办安全科室制定,并负责解释和实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2、发布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云南恒达市政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大丽高速公路绿化第一总监办

2012年3月1日

第五篇:建立健全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构想与建议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构想与建议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构想与建议

威海市国税局纪检组长时晓

建立党风廉政预警机制,是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党风政风监测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预警属于事前监督范畴,介于自我约束与纪律处分之间。对预警问题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主要是“黄牌”警告而不是“红牌”罚下。其基本功能是引导、防范和纠偏。“引导”侧重于教育,是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防范”侧重于制度约束,是预警机制的基本属性;“纠偏”侧重于监督整改,是预警机制的基本要求。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主要职能就是通过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形成简约、有效的党风廉政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并通过对预警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反馈,准确把握党风政风的现实状况、变化态势以及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特点、规律,为

反腐倡廉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到防范在先、关口前移,科学分析、及时处置,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一、建立干部廉政预警机制的主要构想

建立健全科学的廉政预警机制,就是按照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在畅通和拓展预警信息渠道,准确把握系统内廉政工作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的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廉政预警信息的分析评估分析,正确判断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形势和腐败行为的苗头及动向,有针对性

地调整工作重点,提出加强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工作的意见和措施等。

(一)畅通廉政预警信息来源渠道。坚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收集和获取各种干部职工廉政勤

政方面信息。

外部信息主要有以下渠道:开展满意度测评,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纳税人对服务和效能进行投诉反馈的信息;组织特邀监察员明查暗访

发现问题反馈的信息;行风评议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的信息;群众来信来访举报反馈的信息(包括外网局长信箱、市长信箱信息)等。内部信息主要有以下渠道:“税收分析预警系统”反馈的信息;“金税工程”反馈的信息;“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税务稽查

反馈的信息;通过开展离任审计、内部审计反馈的信息;领导班子考察和巡视检查反馈的信息;上级转办和查办案件中反馈的信息等。

(二)设立廉政预警指标体系。按照干部的职务以及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根据信息类别和问题的不同程度,分别设置相应分值,形成分类指

标体系。

(三)设立廉政预警分析平台。设置一个平台,通过指标体系,将收集的各类廉政信息、监测资料进行统一归类,根据行为严重程度设定分值,经过累计分数,来衡量和确定信息的性质和程度以及反映的频率。每季度对收集和获取的廉政信息自动梳理归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正确分析和判断腐败行为的趋势和动向,从而为廉政教育、制度防范、加强管理和强化监督提供完整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

主动性。

(四)采取措施实施预警。根据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及指标,主要采取下达廉政告知书、廉政提醒谈话、给予诫勉等三种形式开展预警。

1、下达廉政告知书。对累计得分达到1-5分的,给予一级预警。对个人下达廉政告知书。告知存在的问题,提醒本人要给予重视,严加注意。

2、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对累计得分达到5-10 分的,给予二级预警。对个人实行廉政提醒谈话,指出其存在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并限期抓

好落实。

3、给予诫勉。对累计得分达到10分以上,给予三级预警。对个人给予诫勉。期限一般为三个月至半年。被诫勉人员每月要写出思想工作汇报。

期满后由所在单位实施考核,符合要求的解除诫免。

(五)注重廉政预警结果使用。针对各种预警信息,对所反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机制和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切实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对采取廉政提

醒谈话给予预警的,在评先选优,竞争上岗和提拔使用中要将预警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二、当前国税部门党风廉政预警机制的薄弱环节

(一)预警信息采集还不够及时全面。大部分预警信息的采集渠道单一,对信息的采集只局限于本单位、本职工作业务范围。内部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干部考察、述职述廉、信访举报、税务稽查等取得预警信息资料;外部信息采集是通过投诉举报、行风评议、明查暗访等取得预警信息资料。这些预警信息产生于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信息传递办法和程序,导致基层的纪检监察部门对预警信息的收集汇总

不够全面及时。

(二)对预警信息的评估和分析不够深入。主要没有把工作的着力点由事后向事前推进,变事后惩戒为事前监督,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防范,造成对收集的预警信息重视不够。同时对预警信息所表现出普遍性或是苗头性的问题,敏锐性不强,不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标本兼治,综合治

理;对个别性的问题则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示警的作用难以发挥。示警工作是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示警形式单一,对发现的问题一般只采

用就事论事的限期整改形式,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二是没有进行落实跟踪,示警的效果难以保证。

(四)对预警信息的处理和反馈不够及时。对收集的预警信息处理不及时,对暴露或反映党风政风出现的问题没有快速做出回应、限期进行办

理,从而容易造成各种误解,阻碍了预警监督机制的正常有序运行,主动为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工作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还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针对以上存在的几个问题,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党风廉政预警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某一方面力量孤军奋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基层税务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往往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一是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领导,明确 “一岗两责”,真正更好地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切实解决监督缺位、防范失效的问题,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效果。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组织协调

作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运用和整合好监督资源,使党风廉政预警机制渗透到各项工作。

(二)建立教育引导机制。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廉政理念,筑牢思想防线,是建立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和治本措施,是监督关口向更深层领域的延伸。一是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开展职业道德、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等正面教育,增强党政干部勤政廉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意识。二是创新教育形式,以发生在税务系统的各种案例,来引导和教育干部算清“七笔帐”(即:一算政治帐,自毁前程;二算经济帐,倾家荡产;三算名誉帐,身败名裂;四算家庭帐,妻离子散;五算亲情帐,众叛亲离;六算自由帐,身陷牢笼;七算健康帐,身心憔悴),严守“四条高压线”。三是实行廉政谈话教育制度。要根据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苗头时,及时引导和

调整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三)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和执行各项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及时发现、全面收集党风廉政的有关预警信息。要整合资源,采取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方法,形成覆盖面广、渠道畅通的信息网。要制定信息传递的具体办法,确保预警信息迅速、及时地流通。二是

认真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各项规定,充分运用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及时发现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全面收集各项

预警信息。切实防止“新形式腐败”隐蔽性问题的发生。

(四)细化预警指标,排查岗位风险点。一方面通过权力清理明确各个岗位职责,精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围绕“四级六权”(四级指:“一把手”、班子成员、中层科室、涉及人财物的重要岗位;六权指:人事权、财务权、执法权、审批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全面排查思想道德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岗位职责风险,并从制度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等方面予以评估,增强廉政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多举措收集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收集不能仅局限于预警信息网络,还要采取其它举措,多途径收集。一要结合业务工作,发掘信息资源。要结合日常检查、专项稽查、执法监察、执法检查、内部审计等工作,提高信息敏感度,及时发现预警信息。二要整合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要把预警信息工作与行风政风评议、信访、党风廉政教育监督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员合一”,分类梳理的办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党风廉政预

警信息。

(六)充分运用好预警信息成果。预警信息成果的运用,是预警机制建设的重点环节和最终目的,因此,运用好预警信息成果尤为重要。对问题重大、倾向性问题严重,要及时向党组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预警信息所反映出的个人轻微违纪行为,要及时进行廉政预警谈话,给予提醒或批评指正。对预警信息反映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群众反映较强烈的不正之风,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同志实施廉政预警谈话,督促其及时整改。

对预警信息反映的较严重、线索具体的信息,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七)加大查案办案力度,利用典型案例加强警示。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是维护党的纪律严肃性和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群众评价反腐败斗争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以查办发生在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充分发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通过深入剖析案件,从中发现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薄弱环节,促进和加快改革的进程。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预防治理,避免腐败现象蔓延成风。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的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