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三步法的重要作用
作文三步法的重要作用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
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必将在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作文三步法
“作文三步法”中多维思维训练的操作方法
添加时间:2007-12-26作者: 未知来源: 未知录入:admin 阅读次数:467
------------------
“作文三步法”中多维思维训练的操作方法
广东韶关八中作者:阳化冰
多维思维是抽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形成的能力,后分想是多维思维的核心。所谓后分想就是从背景中把几样有用的东西分离出来,分别对其进行抽象,然后用中间特征或矛盾、关系把它们联结起来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按照“以赏析促写作,欣赏、创作两不误”的原则,借助多媒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多维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赏析新闻图片、公益广告及标志性图形。新闻图片反映的往往是新闻事件的核心,痛哭流涕的家属和血迹斑斑的安全帽组成的画面,足以说明矿难的残酷,洪水中手挽手组成人堤的武警官兵的身影,足以说明官兵们的伟大,遍布高原的藏羚羊尸骸,足以说明偷猎者的猖獗。解读新闻图片,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关键并提取事件中的核心素材。公益广告则常用一组相关的图象来弘扬某种精神或警示某种现象。如中央电视台那个“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广告,选取的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晨跑的路上帮助路人推车、拾起垃圾、扶起倒地的自行车等画面来弘扬关爱他人的精神。在解读公益广告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用的素材并按一定关系组织素材的能力。其次,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标志性图形的创意说明。在选取标志性图形时我们可以选取国旗、国徽、奥运会会旗,奥运会吉祥物、袖章、图腾„„等,这些图形是人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赋予了一定内涵的图形,它们除了有生动、形象的外表,还具备某种精神实质,尤其是图腾,它往往包含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甚至成为了某种精神的象征。解读这些标志性图形并写出创意说明能帮助学生从“感知事物的形”过渡到“感知事物的神”的新高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
方法二:设置情境,编写短信、祝词。每逢节日或特殊的日子,人们都爱发送一两条短信,给朋友及亲人送上自己诚挚的祝福。随着现代通信事业的发展,“短信传情”这种形式已为学生所熟知,在课堂上,可以预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编写短信、祝词,新年伊始,结合当时的天气,给朋友写上这样一段:“天神把雪花释放,是让你把烦恼遗忘;寒风把窗户关
上,是让你把温馨荡漾,我把问候送上,是让你的来年更顺畅”。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短信,如朋友生日则说“我用幸运的面粉,幸福的奶油,快乐的水果,为你做了个祝福的大蛋糕,祝你生日快乐”。除此之外,还可设置临别赠言、自我推介、道歉词等情境,让学生学会提取身边的事物,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
方法三:写出图片背后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看图说话。选取一张或一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把握图片主要内容,分析图片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解读蕴涵在图象背后的故事。在看图写作的训练中,图片只是一个窗口,我们要从图片中读到的信息出发,发挥自己的想象,为所要写的故事设定恰当的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丰富故事情节。如,根据一张伫立在海边,衣袂飘飘的少女的图片,有的学生写了一个“女儿纪念海难中死去父亲”的故事,有的则写了一个“多情女子等待在国外留学的情人”的故事,有的则赋予了他“盼望台湾亲人回乡,盼望祖国统一”的大主题。又如一组一只小鸟在另一只死去的小鸟旁扑打翅膀的图片,有的学生写两只小鸟是母子关系,母鸟为小鸟寻找食物被车压死,歌颂了崇高的母爱;有的把它们写成恩爱的夫妻;有的把它们写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姐妹淘,真可谓是无奇不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格画”在训练中的运用。“四格画”就是用四幅图画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四幅画分别反映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脉络清晰,简明扼要,是不可多得的好训练方式。在看图说话训练中,学生有广阔的发挥空间,老师只要在素材选取、主题的确定、素材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会思维活跃,进步显著。
以上几点是我在“作文三步法的多维思维训练”中采用的一些方法,请各位同仁斧正。
<< 后退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第三篇: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10月26-27日第二轮作文三步法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在思南县青杠坡中学如期举行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借此我谈谈一点感悟罢了。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
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必将在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
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
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必将在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看图作文三步法
看图作文三步法
黑龙江在庆市 夏国梅
看图作文,就是对画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像,用自己的话将图中内容有条理、具体地叙述和描写出来。如果经常练习看图写话,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可是,有的同学一写起来就杂乱无章,写不
明白。其实,如果你能按下面这三步去做,一定会写好的。
第一步,仔细看图。不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同学们首先要看清图画中画的是谁、干什么。如果画面没有提供具体的时间、地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画面提供的环境想像出来,这样图意就更清楚明白了。
第二步,说、写。看懂了图意,自己可以说一说,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说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思考的过程,很可能有新的想法产生。这样,图的内容就更丰富更具体,然后再动笔写。有了说的基础,写起来就很容易了。因此,老师
要对写前先说提出明确要求。
第三步,读。很多同学常常是写完作文就往书包里一装,很少读。如果写完以后自己小声地读给自己听,就会发现哪个字写错了。哪个词用得不准确,哪个句子不通顺。回家以后读给家长听,家长也会发现不足之处,帮助你修改,同时
他们知道你能自己看图写话,而且写得不错,也会非常高兴的。
按老师讲的“三步”法试试吧,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