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
包家营小学
李茂军
《 人民币兑换》这一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钱币并不陌生,但是钱币的兑换毕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怎样查看汇率、理解汇率、根据汇率来计算,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所以上课时我从调查了解学生去过的城市,欣赏美丽的美国图片入手,通过对话以及欣赏美景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兴趣,这样的情景创设为新课的引入开了很好的头。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知道的各个国家的钱币,由人民币怎样兑换各国钱币这个问题入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由学生了解的兑换的有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在学生自己独立的自学、质疑,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同时总结了如何求积和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经过边欣赏美景边解决问题的巩固练习,进一步的熟悉了人民币的兑换方法,也能熟练的求出积和商的近似值。最后拓展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再采用四舍五入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要灵活,不能一个模式来套用。既及时渗透了估算和算法多样化的意识,又使学生增长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能力。
最后根据学生还想知道哪些知识中,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很有思想。让学生去调查了解更多的关于汇率、关于兑换的知识,这样就很好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在课后再一次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让数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之感。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很高,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在根据乘、除法的意义分析题意,选择正确的算法上,特别是需要逆向思维的题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
第二篇: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
《人民币兑换》教学反思
《人民币兑换》通过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或根本用不到外币兑换,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理解人民币的兑换问题会有一定困难,那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外币兑换时,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首先让帮助学生理解“兑换”的意思,看懂须要兑换的货币间的关系。因此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进行货币兑换的计算。以下就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开始,我用具体的教学情境,美国小朋友寄来的画册引入,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展示货币兑换表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一美元等于6.31元人民币是什么意思,这样可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货币间的兑换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兑换货币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另一个是人民币换外币,用的是除法,在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最后总结各种题型的解决方法。当学生体会到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人民币换外币用除法时,学生错误率大大减少。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而反思整节课,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总结,我讲带得较多,担心学生不知道,今后应多加注意。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包括课堂中良好的听课习惯、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终身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
第三篇:《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人民币对换》教学设计
阳山县碧桂园小学
韦海涛
教学目标:
1、理解兑换比率。
2、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4、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一、创设情境
(一)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
(二)引导学生围绕美元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学生提问。
(四)教师解疑: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钱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钱币),比如我们国家的人民币、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等等。为了便于各国货币(钱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
(五)进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人民币兑换”。(出示、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一)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6.7美元就是、、、、、、)4.学生借助兑换比率,独立完成:6.7美元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5.指名学生演示列式
6.小组内评价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积最多几位小数?为什么? 7.延伸:假如是6.70元欧元,那么折合人民币是多少元? 8.小组内交流完成。
9.交流总结: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其他币种钱数×兑换比率=折合人民币钱数)。
(二)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 1.我们学会了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那么假如用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呢?你们会兑换吗?(出示问题: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2.引导学生回忆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列式。4.学生评价。
5.延伸:50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港元呢? 6.学生独立完成,评价。7.交流总结: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的方法(人民币钱数÷兑换比率=其他币种钱数)。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出示等式:6.31×6.70=42.277≈42.28(元)600÷6.31≈95.09(美元)提出疑问: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解疑。(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3.引导学生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三、巩固与应用
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2、3题。
四、总结。
(一)出示2016年8月某天中国银行人民币兑换比率。
(二)学生对比2012年的人民币兑换比率。
(三)看了对比,你想说点什么?
(四)人民币兑换重要吗?你学会人民币的兑换了吗?怎样兑换? 【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1×6.70=42.277≈42.28(元)欧元兑换人民币:
8.91×6.7=59.697≈59.70(元)
其他币种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其他币种钱数×兑换比率=折合人民币钱数
人民币兑换美元:
600÷6.31≈95.09(美元)人民币兑换港元:
5000÷0.81≈6172.84(港元)
人民币兑换其他币种的方法:人民币钱数÷兑换比率=其他币种钱数
第四篇: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第4节 人民币兑换 [教学内容] 人民币兑换(第12~14页)[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求积,商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故事书。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美元是什么意思? 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 怎么换成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1、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什么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 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2、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3题。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第14页第4题。[课堂总结] 出示2005年9月某天中国银行人民币兑换比率,对比2012年的人民 币汇率,你想说点什么?你学会兑换人民币了吗?怎样兑换? [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1×6.7=42.277≈42.28(元)人民币兑换美元 600÷6.31≈95.09(元)
第五篇: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
3、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授课内容实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应用此知识点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一方面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很好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但缺乏应用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以此为点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学生计算时学生一般会选择口算、笔算,需要教师引导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来计算这一新的策略。【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知识点,能应用该规律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交流,归纳总结等过程,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教学准备】
PPT课件、纸币、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爱好。(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师:刚才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爱好,老师也有自己的爱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猜猜看。
(学生猜。)
师:同学们好聪明!老师爱好比较广泛,比如说打球,下象棋等等,说起最喜欢的还是旅游。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外出旅游时拍的照片。
(课件展示照片。)
师:这些都是国内的一些景点照片。下面这些照片的地方是老师接下来想要去的地方。
(课件展示国外景点照片。)
师:你们知道这些景点在哪吗?如果我要去那旅游,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需要准备这么些东西,谢谢你们的帮助。刚才大家说道要带钱,老师准备了10000元人民币去国外购物,直接使用人民币付账行吗?
学会代表回答。
师:需要换成美元,怎么换?一元人名币换一元美元吗? 学会代表回答。
师:说的很好。我们去哪换呢?你们知道吗? 学生回答。
师:我国很多银行都有兑换外币的业务,并且兑换比例一样,我们把这种兑换比例称为汇率。我查了一下昨天的汇率: 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581美元。那我手中的100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探讨,然后提供方案。
[设计意图:]
(二)探究新知 1.明确问题,小组交流
学生根据提出问题,小组内相互交换意见,形成解决方案。要求每组做好记录,并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2.代表反馈,板书展示
每组选派代表反馈各组方案,教师根据反馈结果板书。
(每位代表不仅要说结果,更要说原因,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每种方案。)3.方案讨论,集体探究
师:对于黑板上展示的方案,大家都理解吗?对于这些方案,谁还有需要补充的。
预设:生1:0.1581×10000=1581.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更快些。
生2:……
……
师:刚才大家补充了不少,那这么多方案里面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预设:生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
……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想想看。生:利用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来解决。师:怎么做?具体来展示一下。生:……
师:利用小数点移动规律可以解决那样一些问题,举例说明。生:……
(这个环节是在学生没有展现利用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展示的方案中有,教师只需要直接引导学生理解该方案即可,并借机复习一下该规律)
4.总结归纳
师:哪些情况下的计算可以使用小数点移动规律来解决?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预设:生1:小数与10,100,1000这样的数相乘时可以使用。
生2: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方说小数乘以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如
15.26×200=15.26×100×2=(15.26×100)×2 生3:还可以是除以10,100,1000时使用。
师:说的都很好。大家能不能把这些情况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总结。5.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哪些问题可以使用你们总结的方法解决呢? 预设:生1:要有小数,并且乘以或除以整
十、整百的数。
……
师:平时的生活环境中,你在哪些生活问题中遇到过小数。学生回答。
师: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吗?试试看。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形成认知。【设计意图:】
(三)应用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