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周口师范学院
学生
科
研创新基 结项论文
题目: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系别:中文系汉语言文学08级 姓名:黄美玲 班级:
(一)班 学号:200801010002 导师:米学军教授
金大1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女性个人意识觉醒和女性文学
内容摘要 : 在中国,女性意识在历史的变迁和文学史上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从封建社会女性意识的沉于地表到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以及新时期大规模“全球化”“市场化”给中国女性所带来巨大的震撼的同时,也催生了当代中国女性个人意识的觉醒。当代中国女性个人意识的萌动,从为人女,人妻,人母三个角色的简单转换,到当今社会角色频繁的交换。带来女性内心的冲突。在审美、生活、生存、现实与幻想的矛盾中,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状态。我们要在原有平衡被打破的状态下引导当代女性去获得一种新的平衡。
关键词: 女性意识;女性文学;觉醒;话语权
考量女性意识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个性解放”主题连绵不绝,蔚然成风,在五四启蒙文化精神的策动下,女性开始挣脱男权的藩篱,从一个由父权制文化长期统治中,女性意识开始浮出地表,告别缺席和缄默,女性意识逐渐从父权的话语中凸显出来在两性中的地位逐渐从从属到独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代文学突破时代政治的大一统而凸显出性别意识,一些受到女性意识影响的作家正在创作和建构女性主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兵分两路,一些女作家运用自己的性别资源进行“躯体写作”,而另一些作家厌倦了女性的微号,希望穿越性别之门重归传统,殊途同归。新世纪以来的女性文学试图找到一条适合当代发展的道路,一方面使文学的性别意识加以强调,催动女性反思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女性文学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现在我们从对中国女性意识的追根溯源,理清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从封建社会女性意识的缺失到现代文明冲击下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以及新时期女性意识在大规模的“全球化”“市场化”环境下,女性个人意识的嬗变,从而对女性意识进行思索和剖析来了解女性性灵魂深处的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嬗变之路。
(一)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追溯
女性意识这个概念很难用一个简单明了词来界定。《新女性文学论纲》一书是这样总结: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简单的水平就是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权主义评论家西蒙.波特娃说:“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和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定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和无性中的女性。女人是男人用来定义自己存在的参照物,是一种补偿性事物。”[1]两千年来封建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的调整内部关系,而两性关系的整合始终是尊奉男尊女卑和男主外和女主内的原则下布局调整,因而两性的错位以及由此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的基本布局,始终无法改变,男尊女卑作为一种性别制度在沧海桑田的历史转换中,已渗透和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操,为一种文化积淀稳定的传承下来。形成传统的女性意识就是养育子女,打理家务,她们在历史中无法实现自我从而把自己奉献于男性认为是女性的天职。传统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贬义和压迫使女性失去话语的权利,没有语言的显示。女性的种种欲望只能处于黑暗的遮蔽状态,缺乏生存的根基和栖息的家园。使女性真正的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中国妇女在千年的男权社会中严格遵从“三从四德”等封建教条,基本上丧失了主体的自觉,3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更不要说话语权。“在中国男性一直是占主宰地位,是社会政治历史的书写者,女性处于附属地位,“两千多年的权利循环中女性是有生命而无历史的”[2] 《金锁记》中曹七巧一生都在为了能获得这种话语权做着奋力的卑微的争取。风华正茂,美丽动人的她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却偏偏嫁到了一个封建腐朽没落的大家庭中,又偏偏嫁给了患骨痨的二少爷。在畸形的夫妻关系禁锢中,从未享受过女性的幸福,生命的快乐。在外界的多重压力和内心的痛苦中的曹七巧不可抑制的表现出来变态的心理:她喜欢讨论“东邻西舍的隐私”干涉儿子和女儿的恋爱婚姻生活。并在麻将桌上将儿子亲口招供的媳妇的秘密加以渲染地宣传出去,使亲家难堪,媳妇几乎为此发疯。女儿的新式恋爱及爱情带来的精神变化与曹七巧的不幸形成鲜明的反差,她把对生活的不满发泄到自己女儿的身上,挖苦女儿急着要嫁人是因为肚子的东西搁不住,最后设下虚设圈套用一句谎话断送了女儿的婚事。这个十足的悲剧人物,以充足的话语内容来诉说自己怎么从一个由着青春韶华的曹大姑娘变成变态残酷的姜老太婆。她整个的生命销损在家务琐碎,个人恩怨中。但在家族的重要事情上,真正话语权还是男性的家长,所以曹七巧事实上,是一个真正的失语者。
这篇小说中特别的带有性别政治的支配观点,写出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形象的典型,概括了传统的女性意识的缺失,缺乏独立文化创痛的女性只能以父权文化机制中的女性价值来作为标准,女性的声音潜入地表。男性高歌,女性失语。
(二)改革开放初期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
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活跃于文坛上的七八十年代女性作家群体,她们上承“五四时期”女作家的自主创新精神,下起当代女性主义思潮,自觉的4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以女性的身份来体悟人生构建女性的写作空间,象男性的话语权发起挑战。在文学创作中以一种寻找的姿态,一种对话方式,一种独特话语生成的自我的过程来引起一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殊性。但是这种探索深受五四思潮的影响,就其深度而言“源于生活,至于生活”缺乏行而上的追问。首先女作家们关于女性意识觉醒的叙事模式与探索思维并没有超越五四时期的探索仍延续男性作家的写作模式。即不做玩偶的个性觉醒,女性追求象男性一样事业有成参与社会革命活动女性获得平等的基础是经济基础的独立,即女性独立意识和情爱平等的意识的觉醒。她们止于‘女人和男人一样’的人这样抽象的平等。自觉不自觉的模仿男性的话语。
从张洁的《方舟》中三个离异的女性一起组成的“寡妇俱乐部”同男性对抗。但是通过表层的形式来看,这种对抗的潜意识里还是以男性文化的审美价值标准为标准,没有跳出五四时期象男人一样活着的思想套路。在日常生活中她们谁也不爱洗碗,洗脏盘子,不会干家务,她们嗓音没有一点女性的甜润柔媚。在事业上荆华喜欢高谈阔论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梁倩更把事业当做自己的儿子,把事业完全的纳入生活。这是作者不自觉的承认必须象男人一样活着才能或得平等可是在洒脱坚强的背后有隐藏着一颗拥有传统女性意识的心,即希望做一个被人疼爱的女人的依附心理,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传统依附心理使他们仍然徘徊在古老的泥泞里难以自拔,使她们无法建构自己的价值体系,只能使她们处于半游离的状态下,漂浮在男性和女性中间称为一种人性扭曲的现象,迷失了自我。
但这也体现出了女性对话语权的追求和抗争和重建的动态中。女性意识即“一种辨别真实,明言差异,承认自我,认识历史的权利的意识女性意识即“一5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种辨别真实,明言差异,承认自我,认识历史的权利的意识。”女性的意识正在逐渐的觉醒。
(三)在“市场化”“全球化”下女性个人意识觉醒后的迷失
正如丁玲所说“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但我却更懂得人的痛苦。他们不会是超越时代的,不会是理想的,他们不会是铁打的他们抵抗不了了社会一切的诱惑和无声的压迫他们每人都有一部血泪史都有过崇高的感情。”[3]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女作家们看到女性个人意识是如何的“实体化”又在实体化的过程中如何走向它的反面。
方方的作品《奔跑的火光》体现的就是一个乡间女子个人意识的觉醒又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去了自我。英芝是一个高考落榜生,她接触城市的繁华后让她迷恋城市的生活这与她生在农村的现状,使她对城市生活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望,她渴望要像城里人一样有自己的浴室,有冲水马桶,有挂着漂亮窗帘的卧室等城市人生活的象征。这是一种通过物来获得个人存在的意识。这些梦想在一场失败的婚姻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她打算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它。但自我解放能力的匮乏使她选择出卖自己的肉体。在市场化的逻辑中,给予与获得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沦陷尽管自足和匮乏之间只是一线之隔。城乡女性个人意识的觉醒又在“市场化”中失去了自我。《你以为你是谁》中宜欣为了自己的学术梦想而放弃爱情,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富有的外国男人。这也不可以说是种遗憾,市场经济背景下个体觉醒的因子渗透进来,使女性看起来不不在受男权藏,过文化操作由自己决定。然而操纵他们欲望与追求的有是什么?
由于父权制文化长期统治,使人类发展史成为一部男权史。女性开始浮出地表,告别缺席和缄默。女性意识逐渐从父权的话语中凸显出来在两性中的地6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位逐渐从属到独立,在女性劫犯的道路上受到物欲和功力的冲击,女性逐渐把自己物化责任意识趋于淡薄和缺失的状态《香港的情与爱》逢佳和老魏之间是一种交易的游戏,他们各取所需,交易成功便个奔前程,逢佳只身来到香港,没有背景,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逢佳为了改变灰暗困窘的生存处境,实现移民美国的梦想,决定用自己的色相与老魏作交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们都心知肚明,她逢佳将自己交出去,老魏便得还她个美国,然后银货两讫,大家走人,老魏要是给不出美国,那么就恩人变仇人,接下来还是走人,一切干净利索,是一笔交易。老魏车并不算不接受交易,她很清楚,倘不是为了交易,他们两永远不会走在一起来的,但是她要买卖长久些,拖泥带水一些,讨价还价的回合多一些,稍微波然迭起那么一些。老魏和逢佳之间是一场赤赤裸裸的物质交易,是一桩两厢情愿的买卖,在两年的交往中,互相的怜悯和谅解,使他们之间生出很多情义,可香港的情义是要用东西来交换的,香港的东西有多少多,情义就有多少多逢佳实现了她的移民梦,虽然不是美国,“我觉得很值,没有吃亏,假如靠自己去奋斗,这两年到不了这个程度,许多大陆出来的新的移民就是例子。。我还觉得 自己不错的,我倒觉得这两年的时间是用在刀刃上了。”逢佳对这笔交易的坦诚认定,反应了女性在竞争日益激烈,一切趋于物化的现代化得浪潮中。放弃自我的话语权,为了利益放任自我,把自己物化作为交易的筹码。
在这个悖论式的过程中揭示出了一个普遍性的状况,由大规模的“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震撼。其催生了当代中国的个人意识前提即不可避免的摧毁原有的社会结构中的共同体,由此使中国当代中国女性的个人的意识不能以一种状态呈现出来:一方面个人的努力从似乎从束缚了发展的共7
3/24/2013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变奏
同体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从共同体中解放出来的人却又孤露在市场的面前称为市场逻辑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个人主体性被高度的零散化,解放的结果是走向他的对立面。
歌德在《浮士德》中说:“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中国的女性文学正是一部记录女性意识嬗变的史书,书写着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女性形象,构成了一幅女性意识觉醒的长卷。在超越自我,超越传统偏见中男性对女性的角色定位,表达了女性对精神自由和地位平等的追求对女性独立的期望,反应女性反抗传统,寻求自我,追求独立的意识。我们应该建构一个和谐社会环境,引导女性走出迷乱的意识状态。让女性走出意识混乱的困境。正如“上帝创造了两种,男人和女人,这决定他们必须相依偎才能维系这个世界„„只有获得和谐才不至于倾斜,才能维系平衡状态。”和谐的男女关系,才能充分的展现让女性意识之美。
参考文献: [1]西门,波伏娃:《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
[2]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 丁玲《“三八节”有感》《丁玲文集第4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38年版,第390页
第二篇: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范文)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掖平
【摘要】: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
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家庭门第显赫,从小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四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层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时时缠绕纠结,这种社会历史环境对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影响很大。作为一名有着清醒认知又具有非常敏锐眼光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张爱玲有着更为复杂的情结。身处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独特条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学时遭逢战争的经历,这种种际遇加诸于张爱玲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从社会收缩到自身、以对人性尤其是女性内心的透彻审视代替对当时各种社会潮流的盲目趋势。对女性在命运的拨弄下所做的种种选择进行解析,无论她们是主动或被动,张爱玲的笔触所至都没有导向道德上的谴责,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包含着浓浓的叹息与悲哀。深刻的心理透视也无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的社会历史根源。②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长期形成的封建习俗禁锢。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通过心理分析,作者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④无论是有知识的如白流苏,还是无知识的如霓喜;无论是为经济的如淳于敦,还是为爱情的如葛薇龙,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与奥斯丁凸现正面女性不同,张爱玲多是从负面刻画女性的无奈与被动、疯狂与变态。《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作为一个上流女性的挣扎自不待言,就连《封锁》中的一瞥、诊所里《等》中的一顾都入木三分地勾画出了几个活生生的女性人物。郑川嫦作为一个美梦幻灭的女孩子夭折了,她病中的怅惘画出了她不为人注意的自生自灭;虞家茵收拾行囊离开了她投注了一腔真情的夏宗豫,情感的失落至少使她保存了自己完整的人格;葛薇龙为了养活一份爱情不得不做了别人赚钱的工具,于悲哀之中尚有一份欣慰;至于小艾(《小艾》)在苦难的童年过后总算还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就连《十八春》中被命运剥夺了幸福的顾曼祯也还曾经与世钧相知相爱过……这些女性的命运都不能算是完美的,有的甚至很凄惨、很可悲,然而,这一个个人物形象又是那么血肉丰满、动人心弦。张爱玲敏感细腻的笔触画出了她们心头的挣扎与无奈,她们坚韧的生存意志和强悍的生存本能。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几乎所有女性的命运都是被动与不幸的,她们本身或是充满智慧或是生命力顽强,但最终都免不了命运的摆布,成为不完全的生命,她们要么失去生存的依靠,要么失去真挚的情感,要么二者皆不可得。结局也无非三种,或安于做失语的奴隶,或苟且偷生,走向极端的就只能是发狂、变态。⑧如果说张爱玲是通过塑造一批不幸的女性来展现女性的不幸的话,那么,奥斯丁则通过塑造出伊丽莎白等一批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的女性人物,使男性与站在男性立场上的传统女性黯然失色,以作品喜剧性的结局赋予作品鲜活明快的色彩,赋予她所在的社会、所处的时代以欣悦与期冀。冷静叙述下的温情关怀——试论张爱玲作品的女性意识 作者:宋红霞
本论文转
载
于
易
起
论
文
网
:http://www.17net.net/Article/Class94/14224.html
[论文摘要]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人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进行审视和解剖。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
[论文关键词]张爱玲;文学创作;女性意识;审视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她深切关注女性命运.关注女性自身的发展.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对女性的劣根性大胆地揭示和剖析,并对女性长期以来遭受的苦难表示痛心和同情。
二、女性意识在张爱玲作品中的体现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女性意识.主要是通过她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出来的。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在乱世生活中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为了生存她们做出了努力和挣扎.最终仍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张爱玲并没有停留在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来控诉社会的不平上.而是把她冷静的笔触深人到女性隐秘的内心深处,将女性在漫长的男权社会里所形成的软弱、自卑、麻木、愚昧等精神弱点以及对男性强烈的依赖与屈从等种种心理痼疾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她的笔下,女性神话被消解,“母爱”不再是圣洁、温情的代名词;“情爱”也不再是纯洁坚贞的字眼;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女人们,“自尊”、“自立”的意识荡然元存,她们也有反抗和抗争.最后留下的只是“苍凉”的手势和悲壮的身影。
(一)消解女性神话
张爱玲接受并认可自己的性别角色.并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自卑.但她却不认可把女性抬上“神”的宝座的做法。女人就是女人,是男女性别角色中的女性.既不是神化的女人,也不是女人化的神。张爱玲曾在《谈女人》一文中以尖刻的话语无情地对女性神话予以嘲笑和推翻:„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半裸的高大肥硕的希腊石像不过是女运动家,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这种对于传统女性神话的解构和推翻,显示了张爱玲与传统观念相抗争的积极努力。首先,张爱玲已经认识到她所处的是一个男性话语占主导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神化”只是男人们的手段.所谓的“妇德”也是男性标准的妇德,是“怎样在一个多妻主义的丈夫面前,愉快地遵行一夫一妻主义”(《谈女人》)。男人们表面上对女性的赞美实质上却是他们试图榨取女性身上所有能量的“体面”的伎俩而已.一个个与女神相关的“封号”明显带着男性权威的痕迹,“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与神不同”、“超人的文明是较我们的文明更进一步的造就,而我们的文明是男子的文明。”也就是说.文明是与女性无关的.女性所要做的就是像神一样“同情、慈悲、了解、安息”,接受并承传男性们所制造出来的“文明”。但她又绝对讨厌女权主义,讨厌专门卖弄学问被西方人称作“蓝袜子”的女学者、女才子,她不喜欢男性化的女人。正是这种对女性生存角色的清醒体认,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女人而女性的。
(二)对女性的自审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她对女性的命运、生存真相、自身的缺陷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她以审慎的目光和冷静的观察发现了女性自身的弱点和“劣根性”,通过对女性在长期男权经济、伦理、文化毒害下逐渐扭曲和异化的灵魂以及畸形的、麻木的、不自省的、安于天命的心灵的深刻刻画,从女性自身的思想意识层面找出了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路障,并对这种普遍的带有遗传性的心灵变异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深刻地指出,如果女性不能挖出这些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毒瘤子,那么女性的自立和解放都是一时的热情和空话,女性的悲苦命运也就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在一代代女性身上重复着的同样的悲剧故事就永远都“完不了”。
1、母性的自审
在20世纪初“人的觉醒”的过程中,代际冲突主要体现为父子冲突.子女的反叛往往是针对封建家长制的体现者父亲,母亲则是温柔慈善、富有爱心和牺牲精神的形象,这一特点在冰心、丁玲的作品中有体现。可以说张爱玲是对母性自审的第一人。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两类母亲形象,一类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代表,她们美丽、残暴而有着被压抑的情欲和疯狂的金钱欲与统治欲;另一类以《鸿鸾禧》中的娄太太为代表。她们没有鲜明清晰的面貌,原是一群活动在舞台背景深处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她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行为.总是小心翼翼地讨好丈夫、孩子和旁人,随他们的思想滚动而滚动。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曾经有过美妙的青春.但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残废的贵公子,她的一生就这样被贪图富贵的兄嫂狠毒地葬送了,她在无爱的婚姻中消蚀了自己的青春。为了自卫和报复,她以母亲“保护”儿女为借口,对每一个闯人他们生活圈子的人都充满敌意。对儿子长白,她是出于传宗接代的考虑才让他娶了妻,一旦添了孙子,她便将儿媳妇虐待至死,令儿子再也不敢娶妻。对女儿长安,因为不存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顾虑,她便断然用极端的手段破坏女儿的婚姻,令女儿断了结婚的念头,终生为她所占有。在这里,母亲失去了以往“博爱、圣洁”的特征,温馨与甜美完全让位于私利与报复,将对父权制社会的仇恨释放在子女身上,不择对象地用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的不幸。
《鸿鸾禧》中的娄太太在家族中一向处于难堪的地位。尽管娄太太要故意当着人欺凌娄先生,可却能够看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独生子的婚礼她是插不上手,拿不了主意,可以做的只是为儿媳做花鞋,并且还被家人耻笑对儿女的事情她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不知该如何去帮助、关怀她们,因为丈夫的思想行为早代替了她的行为思想。她能够做的只有遵循和失语实际上不管是曹七巧还是娄太太,都是丧失了“母性” 的女人。她们被男权社会彻底异化,走不出男人的阴影,最终的结局不是被父权所异化,就是始终处于没有归宿的愤懑和痛苦之中.要么永远沉默,一如没有存在过似的,要么如火山爆发般的邪恶力量伤害周围的亲人。张爱玲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颠覆母亲神话,把解剖刀切人母性深层,揭示出母性,继而揭出女性、人性的负面。无情的剖析和深刻的鞭挞,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第二,女人的奴性自审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一个个女性婚恋生活中的不幸和她们自身却安于这种不幸而不思反抗的悲凉故事,来寄寓自己深刻清醒的女性意识一中国女性骨子里依然深深浸润的奴性意识,即自甘依附于男性,处处以男人为生活中心甚至全部世界的病弱心理和奴性性格,使女性自身成了阻碍自己发展的内在原因。她提醒并希望女性尽快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樊笼,尽快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成为自由自主的女性优美自在的存在。在她的笔下,无论是新派还是旧派女性,都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赖心理.先是经济上的依赖,后有精神的依赖。旧派女性没有自觉,心甘情愿地成为男性的附庸,婚姻是她们寻找和保护安稳生活的唯一手段和最终归属。新派女性坦然接受现代物质文明,但仍然固守着以男性为生命支柱的思想意识。正像张爱玲在《有女同车》说的:“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缘于对男性依附的女性悲剧比比皆是:《红玫瑰和白玫瑰》中的娇蕊,纯情地爱上自私、虚伪的振保,而毁掉自己的家庭:《半生缘》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依附的目的,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毁了妹妹的幸福;《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虽然冲破重重阻挠赢得了自主的婚姻,到头来依然没能逃脱为依附男人而形成的三妻四妾的局面。
张爱玲作品中还描写了由于女人对男性的依附不仅给其他女人造成了伤害,而且还不自觉充当了男权社会扼杀女性的帮凶的残酷现实。
女人和女人很少因为同受男人的羞辱而同病相怜,反而女人之间的斗争都是因为男人引起。在《倾城之恋》中,流苏得以和柳原相见相识,就源于女人间的争斗:妹妹怕同龄的姐妹破坏她和柳原的相亲,就拉上了青春已逝的流苏。而柳原却偏偏看中了流苏。流苏并不因此而向妹妹抱歉.而是深刻的意识到“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这点贱”恰恰是女人的悲哀,在强大的男权中心,女人的觉醒意识演变为为了争得在男权世界的一席地位而相互的撕咬。
在女性的眼里,男性的爱与不爱,是她们生命价值的核心。为此.她们可以不念母女深情.更不要姐妹之情。曼璐为了抓住男人的心.不惜出卖亲妹妹的一生清白;薇龙成了姑母勾引男人的诱饵,在姑母的“帮助”下,她被拽人无底深渊。《小艾》小艾被五老爷强暴,没得到包括同为下人的女性的同情,反而还遭到了太太和姨太太的嫉恨并因此而丢掉了性命。在女性世界找不到慰藉的女性只能完全投入男性世界,把自己一生的悲欢强系于男人身上,每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张爱玲这种深沉、严厉的女性内省意识.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标志性意义。
3、抗争的女性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虽少有强烈的反抗行为,但她毕竟表现了女性觉醒与抗争的意识。在历史短篇小说《霸王别姬》中,张爱玲把自己清醒的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复活在古美人虞姬身上。她改写了代代沿袭的英雄美人模式,否定了传统的美人伴英雄或美人甘心为英雄殉情的女性生存价值,以惊世骇俗之笔把“霸王别姬”改写成丁“姬别霸王”。张爱玲让这位古代美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向为男人而活着,因男人的宝贵而宝贵的不独立的生存价值目标,作出了决绝的否定。于是虞姬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比较喜欢的收梢”,在项王突围之前拔刀自刎。通过对这决绝惨烈的“姬别霸王”的描写.张爱玲表达了对女性自我迷失的忧虑与反抗,她希望女性能重新唤起和发扬自主意识,真正获取女性独立的生存价值和婚姻幸福。
《连环套》中的霓喜是一个具有叛逆性和反抗性的女性。她被卖给绸缎店老板但无名无份。她向雅赫提出名份要求.当雅赫雅把话题岔开不答应时.霓喜忽地提起水壶“就把那滚水向他腿上浇”,并锐声叫道:“烫死你!烫死你!”雅赫雅向她叱道:“你敢哭!”霓喜支撑着坐了起来道:“我哭什么?我眼泪留洗脚跟.我也犯不着为你哭!”这抗议的语言和行为道出了霓喜内心的愤懑——如果可以.她自然极不愿意为糟蹋她的男人哭泣,亦反映出她想要反抗的内心世界:不愿再做雅赫雅的人下人。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抗与不平是微弱的.但毕竟跨出了女性建构自我主体的第一步.为其他女性指明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路。
结语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客观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她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自审.大胆地揭示出女性的心理痼疾,具备同代人所没有的眼光,显示了她在精神上的难能可贵的自觉。她不是盲目乐观地追随丁玲等女作家所开拓的女性意识的空间,而是认为女性从心理上、精神上根本就没有自我解放,她们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心狱里.自甘为奴。张爱玲似乎更懂得女人,懂得女人过去的沉重负荷,懂得女人处在男权社会中的种种屈抑与苦楚,在她的笔下释放着更多被压抑、被迫沉默的女性。张爱玲既批判了她们的沉沦。又宽忍她们日常生活欲望的合理性;既意识到她们悲哀的一面.又肯定了现世生存的复杂性。因为懂得她们,所以她悲悯着、理解着、同情着。她的观察和审视,比同时代的任何一个男性作家或女性作家更彻底、更坦荡,也更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它解构了自五四以来很多女作家共同创造的一个关于女性彻底解放的神话。
客观来看,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她只破不立.没有为女性的生存与解放指明方向,没能为女性新型意识的建构提供新鲜的血液;她不关心政治,体现了极强的个人奋斗思想,却不能将自己融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的斗争之中。尽管这样,张爱玲仍然通过她的小说及人物为社会、为后人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警示。论张爱玲比喻修辞中的女性意识
【内容摘要】:比喻,是张爱玲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在小说中,张爱玲充分利用这种修辞的艺术效果,将自己不同于众人的历史感念和人生见解展示出来。她的比喻超越了一般比喻的形似,而更趋于神似。那些或冗长繁复或简洁有力的比喻总是自然而又猝然地跳出来,代表着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女性意识,向世人淋漓尽致地讲述她眼中的女人与世界。
【关键词】: 张爱玲 比喻 女性意识
“现代作家中,也许只有钱钟书小说中的譬喻的精彩程度能超过张爱玲”。[1](P132)的确如此,张爱玲在其创作中,将比喻对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比喻总是超越了一般的形似而更趋于神似,似乎信手拈来却又匠心独运,溢满了“真正的女性意识” [1](P132)和浓郁的“女性叙述”[2](P159)。这里所谓“真正的女性意识”,是与当时被普遍认可的“主流的女性意识” [3]相对而言的。
张爱玲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和无望感:她们明确认识到了自我永远从属于男权社会而无力摆脱!从这种特定的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以安稳的小情小爱为切入点,在男男女女的世俗世界中解剖女性,质疑男权。她站在故事之外,昂着脖颈,抱着手臂,冷眼看她作品中的女性,体现了作者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和自省意识。她不宣扬女性的主体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真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
本文试图从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男性以及物品的描写三个方面来剖析其比喻修辞与女性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张爱玲笔下的“她们”:比喻世界中被“物化”的喻象 当丁玲在革命浪潮的冲击和宏大叙事的背景下清醒直率地指出“我自己是个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4]时, 张爱玲也冷静客观地昭告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5]。张爱玲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租女性群像:她们总感觉得到自己置身于那种卑微的屈辱的悲凉状态中,但是却无从逃逸,就像生命之中冥冥注定一种结局,而她们只能寻求一种如何让生活更安稳的方式。于是这些左右皆不是的卑微的难堪让女人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被理所当然地物化了:
例1:吴翠远的手臂“白倒是白,像挤出来的牙膏”,“她整个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6]男人(宗桢)的眼中,“她”既“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又“白、稀薄、温热,像冬天里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6]——吴翠远的样子是没有特色的,白也是没有款式的白,被人喜爱也只是因为自己像一口气,“你不要她,她就悄悄的飘散了。她是你自己的一部份,她什么都懂,什么都宽宥你”[6]
例2:郑川嫦原本拥有及其丰满的肉体和华泽的白肩膀,可是病中的她的脸“像骨架子上绷着白缎子,眼睛就是缎子上落了灯花,烧成两只炎炎的洞”[7],当她趴在李妈背上的时候,远远望去“像一只冷而白的大白蜘蛛”[7]——处于生理病态中的“她”在男人(章云藩)的眼里已经不存在任何吸引力,他不需要一付蒙着白缎子的骨架子,也不需要一只大白蜘蛛;
例3:冯碧落嫁入聂家后,便成了一只“锈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8],不管多么年深日久,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这只鸟死也还死在屏风上——男人(聂介臣)怎么敢养一只会飞的鸟在身边?“她”死了,完了,还为屏风上再添一只鸟(聂传庆),让这只肉体上没有损害的鸟精神永远残疾; 例4:尽管张爱玲说,佟振保“不是这样”[9],可是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他在他的心里同样认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9]——也因此当佟振保在若干年后再遇到王娇蕊时眼泪会滔滔地留下来,因为心口那粒“朱砂痣”被人拿走了……
——我们看到,在这些比喻描写中,女性被张爱玲无情的“物化”了——这就是女人的处境:从属的生存位置让女人的身份就如同那个混乱而灰涩的社会中任何一件物品一样,随性,不确定,她们除了被物化,无处逃生!正是通过这种物化女性的修辞方式,张爱玲展示着女性的历史现实处境,书写着女性骨子里深深的绝望感和冷暖自知的生存面貌。她努力逼近女性在中国历史中的生存现实,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她努力揭露那种“理所当然”[10]的性别政治和宗法制度赋予女性的意识骗局,揭露那藏在“理所当然”的男女关系家族宗法关系秩序背后,令人倍感沉重的女性存在真相。
二、张爱玲笔下的“他们”:比喻世界中的“残缺化”喻象
解读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是理解其女性书写意识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角度。
张爱玲的抒写方式始终体现着一种自省自觉的女性眼光和与之相应并极为契合的修辞策略。这种修辞策略不仅体现在她对女性人物的书写上,也体现在她对男性人物的刻画上。她十分清楚地知道,没有男性人物,女人的命运便无法铺展,她的“真正的女性意识”也便无法尽显。
张爱玲在瓦解宣扬女性主体地位的“主流女性意识”的同时,亦对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话语世界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她的解构手段是将其小说世界中的男性形象“残缺化”。这种残缺分有形体残缺和精神残障两种主要类型[11](P45-46)。
(一)、形体残缺化喻象
所谓形体残缺,体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让男性处于一种被“阉割”[12](P76)的去势状态之下。这种阉割,是对男性意识的刻意弱化。
例1:《花凋》中的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起他就没长过岁数。虽然也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7]。只有婴儿才毫无理由的哭闹,所以在张爱玲的比喻眼光审视下,郑先生还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7]——家庭实权掌握在“他”手里,也就等于握在一具孩尸手里,等于由“他”操纵一场又一场的闹剧,女人(郑川娥)也只能像闹剧中的木偶或者小丑那样任人摆布;
例2:当敦凤坐到米先生旁边时,觉得他“除了戴眼镜这一项,整个地像个婴孩,小鼻子小眼睛的,仿佛不大能决定它是不是应当要哭”[13],即便是穿着西装,也像是“打了包的婴孩”[13]——“他”能带给女人(敦凤)的,只是能够让女人生活,女人“总想把他喂得好好的,多活两年就好了”,只要还是个活物,就让女人还存有希望;
例3.曹七巧想着那“床上睡着的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14]便不禁悲从中来,而这具没有生命的肉体从表层次看,也是造成曹七巧如此冷酷自私的直接原因。
——作为男性话语世界中的一员,他们因自身形体的残缺而呈现出这一世界不完整的状态,与其权威性形成极大的反差,表现了作者对长期处于权威地位的男性话语世界及其权威性的嘲弄和否定,这类男性的书写不仅体现了男性权威地位的丧失,还反映了男性内心世界的恐惧和不安。这种心理以主导姿态反馈在女性身上,便体现女性在这样垂垂腐朽的男性话语世界中仍然处于被压迫和受屈辱的从属地位,突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二)精神残障化喻象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精神的残障”表现为通过用比喻描绘女性眼中的男性形象来突出男性人格的堕落无能以及他们给女性带来的不牢靠感。
例1:哥儿达梳洗过后的样子看在丁阿小的眼里,“脸上的肉像是没烧熟……新留着两撇小胡须,那脸蛋便像一种特别滋补的半孵出来的鸡蛋,已经生了一点点小黄翅”[15]——哥儿达是一个风流,自私,对下人异常苛刻,对女朋友也是非常吝啬的外国人。但是自己男人的无能让丁阿小即便看着像“没有烧熟的肉”、“半孵出来的鸡蛋”般的脸蛋来也“还是不失为一个美男子”,还愿意为他添上自己的户口面粉。因为男东家即便是“到处乱跑的风”,他每个月还是要给阿小三千块钱的薪水。这是让阿小生活安稳的一个重要前提;
例2:当七巧终于带着长安、长白被迫从姜家分出来,登门造访的姜季泽在七巧作势要打他的时候,“那眼珠却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没有表情”[14]——即使刚开始会沉浸在“细细的喜悦”中,但警惕的曹七巧终归发现了那“冷冷的没有表情的眼睛”里想的还是她的钱,这让七巧丧失了对于爱情的最后想象和对男人的最后的信赖,也让她深信,只有金钱才是身边最保险最不用担惊受怕的东西; 例3:葛薇龙眼中的乔琪乔“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像一般”[16]没有血色,“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面的水的青光”[16]—— 葛薇龙看到的那一闪一暗的眼神,也正代表了她心里对于乔琪乔的爱的犹疑和一种无法落地的安稳。乔琪乔是一个从大学退学出来无所事事,长期混迹于大小宴会的游手好闲者。然而在薇龙看来,更重要的是他并不愿意承担婚姻的事实“和薇龙原来的期望相差太远”,自己努力取悦却换不来一个婚姻的承诺,乔琪乔的拒绝对于葛薇龙来说是致命的。然而无论怎样,葛薇龙依然深信“有一天他会需要她的”。所以她宁愿以自愿出卖色相的代价,把乔琪乔和自己绑到一起,来修成“女结婚员”的完满。……
——张爱玲用近乎于冷酷的语调和绝妙的譬喻勾勒出一群在充胀着男权话语的社会里掌握话语主动权的却是由表及里的残缺和弱化的男性。男性自身的弱化却不会削减“他们”在经济实权和宗法制度尊卑秩序方面的优势地位,“他们”拥有主宰女性命运的权力,女人必须要依靠男人的身份才能生存。张爱玲正是通过对男性的这种“阉割”与“残缺化”的处理方式,将自己的女性书写姿态高扬起来,破坏男性的性别象征,让女性“硕大无朋的自身”的沉重、矛盾和主动的屈从与腐烂、沉没的男性权力互为捆绑,以无法拒绝和回避的对男权(即便只是一种摆设)的依赖铭写女性无处泄溢的荒凉处境和绝望感。
结语
如上所述,张爱玲比喻世界中的“她们”夹缠于各种无望而局促的历史现实处境中,发着无声的呻吟;而“他们”则流曳于糜烂的自我掌控却又无力持续掌控的宗法制社会里,砌着垂垂腐朽的城堡……就这样,作家借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在其作品里塑建了自己的女性叙述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她划着“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用其冷静和带着“惘惘然”的女性意识,完成了她关于女性处境及其经验的完整叙述。
注释:
[1] 费勇.张爱玲传奇[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2] 林幸谦.逆写张爱玲与现代小说中女性自我的形构[A].选自:许子东,梁秉钧,刘绍铭(主编).再读张爱玲[M].山东画报人民出版社,2004.[3] 这里女性意识是20世纪40年代女性文学最突出的精神实质,普遍认为那时占主流的“女性意识”,是相对男性意识的一种性别观念,指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自我解放的认识和追求。它包括鲜明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严肃的平等意识。可参见:阎广芬.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材 [J].中华女子学院报.2001.12月,第13卷第6期.[4] 丁玲.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N].解放日报,1942.6:(3)
[5] 张爱玲.我看苏青[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136页)
[6] 张爱玲.封锁[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206-210页)
[7] 张爱玲.花凋[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86-102页)
[8] 张爱玲.茉莉香片[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97页)
[9]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105页)
[10] 张爱玲在《借银灯》中批评电影《桃李争春》时说,它“可惜浅薄了些,全然忽略了妻子与情妇的内心过程,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见:《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17—18页)
[11] 谢理开.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J].龙岩师专学报,2002.4.第20卷第6期
[12] 林幸谦.历史、女性与性别政治——重读张爱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 张爱玲.留情[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89--92页)
[14] 张爱玲.金锁记[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16页)
[15] 张爱玲.桂花蒸——阿小悲秋.(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51页)
[16] 张爱玲.第一炉香[M].(选自《张爱玲典藏文集:散文卷二 1939-1947年作品》,哈尔滨出版社,2003.第136页)谈鲁迅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祝福》中的祥林嫂与《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鲁迅和张爱玲笔下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同处旧的时代,同是旧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同样以悲剧的命运了结了凄惨的一生。但深刻地去考察一下,我们又会发现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命运的同时,也存在有很多方面的不同,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薄的认识。其次,在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探求反思以及最终结局安排上,两位作家也不尽相同。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完全是被迫害的,她们面对强大封建势力的压迫,最终只能是自我毁灭,祥林嫂自身所做的一切努力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只能在那个时代人们唾弃和厌恶声中了此一生。鲁迅先生将笔触更深一步地涉入对女性命运的社会与历史背景去思考,无疑更能体现出他为人生的创作启蒙思想。他没有给那些善良女性安排一个本不可能有的结局,就像鲁迅自己所言“娜拉走后怎样?”,他以他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如“过客”那样一直向前走,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并不知道前边是什么。他更加关注对现实与人生的思考,去反思女性悲剧的更深层的社会历史内涵。张爱玲则不同,她似乎更注重女性自身弱点的探求,她所描述的女性生活,最终指归却是一种最基本、最实在的物质生活。不管是婚姻也罢、金钱也罢、肉欲也罢,其实却只是她们获取必要的物质依靠以及保障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生计问题是如此迫切地摆在眼前,以至各种形式的爱及其种种的精神生活对张氏而言那是一种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张爱玲的这种实实在在的物质意识有她自身真切的身世之感,更是她对生活于乱世的“时代弃女”及其生存的一种独特性的认识和把握。她笔下的女性往往有一种较现实的结局安排,甚至她本人默认了这些女性去攀附一个有经济保障的男子,走婚姻的老路。照她自己的说法,“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只会“走到楼上去”,不会有更大的疯狂。她们所做“一切都只是费尽一切心机换取开饭时候的那一声呼唤”。她似乎更注重为创作而创作,与鲁迅作品中所富有的丰富的思想底蕴相比较,张爱玲则纯然是一种文学上的人性思考。难怪胡兰成在《评张爱玲》中说“鲁迅经过几十年来的几次革命和反动,他的寻求是战场上受伤的斗士的凄厉的呼唤。张爱玲则是一枝新生的苗,寻求着阳光与空气,看来似乎是稚弱的,但因为没有受到过摧残,所以没有一点病态。”又说“鲁迅是尖锐地面对着政治,所以讽刺、谴责。张爱玲不这样,到了她手上,文学从政治走向人间。”所有这些评价,虽带有感性因素,但还是有其独到的见解。
[1]子通、亦清主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M]。中国华侨出版社; [3]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5]王安忆,世俗的张爱玲[J]。文汇报,2000,(沪11,7)126-127 [7]谢倩霓,女性生存及其物质指归[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3)247-251
第三篇: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现状初探
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现状初探
摘要:女性意识一直是妇女研究所关注的概念,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变化,女性意识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本文从女性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三个维度,对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状况。
关键词:女性意识
女大学生
问卷调查
一.女性意识
许多妇女研究者认为,在进入男权制社会后,女性处于一种“无我”的状态。事实并不是如此,福柯认为性别身份的获得同自我的获得是密不可分的。女性自获得女性身份就拥有了作为一名女性的自我意识。一直以来男权制的社会使得女性长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而且女性自我意识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男权制社会所强加于女性的,而且女性将这种从属地位的观念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所以女性不仅是受到男性的压迫,也受到这种自我意识的压迫。这种女性意识是男权制压制女性的一种工具。
直到女性主义者出现,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者对女性意识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主义的各个流派对女性意识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性的。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与男性的平等权利,她们认为女人应该跟男人一样,女性受压迫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接受教育,没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男权制和男权制社会,女性要解放就要推翻男权制,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忽视性别差异不同,她们强调女性气质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这些问题也有不同的理解。再到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等,由于阶级、种族和文化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女性有着不同的女性经验,所以对于女性意识内涵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她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她们对女性处于一系列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而且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社会建构的,这样一个社会事实有共同的认识。男权制社会通过规定的女性形象和身份来统治女性,女性经历了受统治和压迫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女性将这种服从和统治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这时女性完全认同社会所规定的性别角色,认为女性是从属于男性,作为一名女性就应该是温柔、顺从的,做一名贤妻良母就是其人生的目标,而女性没有话语权来表达自我,更没有意识到女性应该有话语权来表达自我,即使她们有了话语权,她们所表达的也是男性所赋予的角色。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使女性逐渐认识到,女性的受压迫和从属的地位,而且让女性认识到女性解放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现代社会随着女性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女性意识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不再是男权社会所强加给女性的,女性对自我的认识也不再是以男性的标准衡量的,而是女性将自己作为客体来看待。女性的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也凸显出来,成为女性意识的重要部分。
要研究女性的女性意识,首先要对女性意识的内涵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女性意识是女性将自己作为客体的意识,根据这一点,我认为女性意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女性对自己生理状况的认识,包括外貌、身体状况等;二是女性对自己心理特征,如气质、能力、性格等的认识;三是女性对自己与他人、周围环境关系,对女性所处的地位、作用等的认识。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状况调查分析。
二.对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为了了解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笔者进行了一次有关女大学生女性意识的问卷调查,问卷从女性自我意识、女性主体意识和女性群体意识三个维度,通过实地访问和网络对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进行考察。最后共收集问卷67份。
对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55.74%的女生希望自己是刚强的、坚定的、自主的,21.31%的女生认为自己应该具有传统女性的特质,即温柔、顺从、依赖的性格特征。22.95%的女生认为应该忽视的性别特征,女性应该是中性的。有38.46%的女生希望自己能成为政界或商界女强人,或学者,35.38%的女生希望自己成为职业妇女,只有10.77%的女生希望自己成为家庭主妇。42.62%的女生认为爱情或婚姻对自己最重要,26.23%的女生认为知识对自己最重要,24.59%的女生认为事业对自己很重要,10.29%的女生认为外貌对自己很重要。65%的人在家庭(爱情)与事业发生冲突时,会选择家庭(爱情),21.67%的女生会选择事业。这说明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矛盾心理,很多女生表 示事业对自己很重要,但是在家庭和事业产生冲突时,她还是选择家庭,可见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她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在女性受教育的问题上,59.02%的女生认为高学历是女性的进步,是女性自我觉醒的表现,29.51%的女生认为现在高学历是女性就业压力大导致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有个别女生还表示“高学历对女性来说觉醒和压力兼有,但女性应该是在压力中觉醒,在这种觉醒中前进的”。72.13%的女生认为自己可以独立解决很多问题,26.23%的人对自己能否独立解决问题持怀疑的态度,很多女生都表示自己能够独立的处理问题,自己做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的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凸显。93.44%的女生认为经济独立对女性很重要,在这一点上所有女生的看法有强烈的一致性。44.26%的女生很关心国际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54.1%的女生表示自己并不关心。有55%的女生想在企业、学校或政府机构中做一名领导者。而也有45%的人不想做一名领导者。
在就业上,有70%的女生认为女性竞争力不如男性,30%的女生认为女性与男性具有同等的竞争力,没有一个人认为女性的竞争力是大于男性的。在就业的优势方面,有57.35%的女生认为是自己女性的一些特质,20.59%的女性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有53.33%的女生认为女性应该团结起来,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而有21.67%的人并不这样认为。在有关女性地位的问题上,结果有一些出乎意料,有50%的女生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比男性低,45%的认为男性女性的地位是平等的。81.67%的女生认为女性在社会上受到一些歧视,只有10%的女生认为女性是受到严重歧视的,8.33%的女生认为女性在社会上没有受到歧视。在女性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上,有50%的女生认为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妇女能顶半边天,但也有48.33%的人认为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有一些作用,但是作用不如男性大。
虽然样本很小,但也部分说明现在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有很大一部分女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如女强人或职业妇女,传统的家庭妇女不再是唯一的女性形象,绝大部分女生认识到经济独立对女性的重要性。但是应该看到她们所理解的成功女性是以成功男性为标准的,这种男性标准让她们心理产生很大的矛盾。女大学生是受到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女性,一方面她们期望自己能有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又将家庭视为自己最重要的领域,很多女 3 性表示在事业和家庭产生冲突的时候,会依然选择家庭。她们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就业前景也很自信,但是她们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男性所不具有一些女性气质,而不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在就业上女性竞争力是不如男性的。有一半的女性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领导者,但是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深了女性心理的矛盾性。作为女性群体的一分子,大多数女生都认识到了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女性所处的劣势地位。
1.对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比较
可以肯定的两点是,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女生,都认为经济独立对女性很重要,在就业上女性竞争力不如男性。但是在对女性气质的理解上,来自城市的女生有多元化的认识,并没有特别强调女性气质或男性气质,也有很大一部分认为女性应该是中性的,应该忽视性别。反而来自农村的女生50%以上认为女性应该具有刚强、独立和自主的男性气质。在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中,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女生有很大差异,42.30%的来自农村的女生希望自己成为职业女性,而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中想成为女强人的占多数。但是两者中的绝大多数都认为爱情或婚姻对自己最重要。62.16%来自城市和69.23%来自农村的女生都认为自己在就业上的优势是女性的一些特质。67.56%来自城市的女生认为高学历对女性来说是进步的,而只有49%来自农村的女生这样认为。虽然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自主性,但是有67.56%来自城市的女生想做一名领导者,而61.53%来自农村的女生并不想做一名领导者,这也说明城市和农村生长环境的差异对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女性地位问题上,54.05%来自城市的女生认为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男性是平等的,61.53%来自农村的女生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要比男性低,这或许正是在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比男性低的社会事实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性别歧视现象正在减少,所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很少有人认为女性在社会上受到严重歧视,86.48%来自城市和76.92%来自农村的女生都认为只是有一些歧视。
在关心国际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上,两者也有一些差异,有54.05%来自城市的女生很关心,而来自农村的女生有65.39%的人不太关心。51.35%来自城市 4 的女生认为妇女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重要,而57.69%来自农村的女生认为妇女的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重要。
可以看出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是有差异的,这跟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异有关,具体因素还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2.对家庭月收入在2000以下和一万以上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的比较
对来自这两类家庭的女生的比较,差异最明显的一项是在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上,家庭月收入1万以上的女生有66.67%想成为政界或商界女强人,或者是一名学者,而月收入2000以下的只有30%的人想成为这样一类女性。家庭月收入在2000以下的女生60%认为爱情或婚姻对自己很重要,而家庭月收入1万以上的女生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没有突出强调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家庭月收入1万以上的女生,55.56%的人认为社会上男女地位是平等的,但家庭月收入在2000以下的的女生有65%的人认为女性的地位比男性低。此外,家庭月收入在一万以上的女生有77.78%的人认为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重要,而月收入2000以下的女生只有40%的人认为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重要,更多(60%)的人认为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虽然有一些作用,但作用不如男性的大。
总之,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凸显,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女大学生更多的表现出对自身现状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无论是女性意识的内涵还是对女性意识的理解都呈多元化的趋势,需要有更多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2]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艾晓明等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朱迪斯.巴特勒.权利的精神生活:服从的理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4]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93-98.[5]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J].妇女研究论丛,1997(1):14-20.
第四篇:文章 关于女性安全防范意识
单身女性遭遇侵害案件时有发生,夜间被尾随、单独乘坐电梯、乘坐黑车、独自驾车外出等,是比较常见的危险情形。遇到这些没人陪伴,怎么办? 夜间被尾随怎么办?
1、尽量避免夜间独自出行。
2、回家时尽量选择大马路,不要选择偏僻的道路。
3、如果回家必须经过偏僻的路段最好有家人接送。
4、如果发现有人尾随,可以叫一辆出租车,让司机师傅绕几圈,再送至家楼下。
5、如果发现有人尾随,可以就近选择便利店、饭店等营业场所躲避,并观察外面的情况,如果尾随者一直不走,可以寻求附近人帮助或给家人打电话让家人来接,也可以寻找警方求助。夜间乘坐电梯选择站门边!
1、留心与你同乘电梯的陌生人。
2、注意同乘陌生人的小动作,比如:神色诡异、有打量你的动作、迟迟不按楼层、站在你的正后方。
3、夜间乘坐电梯最好选择靠按钮侧的门边。
4、如果危险快速按最近的楼层按钮,快速逃离并随时准备大声呼叫。不要乘坐黑车!
1、养成良好习惯,拒绝乘坐黑车。
2、一个人打车的时候,不论早晚请记下车牌号、出租车司机的姓名,将这些信息发送给你的家人或者朋友。
3、如果有条件可以在乘车途中打电话与他人保持联系,尽可能提及自己的位置。遇到装熟人强拽怎么办?
1、尽量保持冷静,才不会被路人误以为你才是不正常的那一个。
2、尽量大声、清晰的呼救,如“人贩子,打110”,不要随口谩骂,费力不讨
3、尽量向看上去会提供帮助的一两个特定人求助,被帮助的可能性更大。给独自开车的女生一些建议!
1、车边如有可疑人员,观察一会再上下车。
2、上车后锁上所有车门。
3、遇到陌生人问话,进来不要摇下车窗。
4、最好安装行车记录仪。
5、车上尽量不要放置贵重物品和大量现金。独自在家的女生应该注意什么?
1、有陌生人敲门,最好不要开门,更不能向对方暴露你独自在家。
2、如果有人自称抄表员,物业人员应该通过门镜查看工作证件。
3、网购时最好把包裹邮寄到公司而非家里,收到快递后应该把快递单单独撕碎或者涂黑,然后再丢弃。
4、家里有电器或者设施坏掉,一定要找物业或者官方维修人员,不要找小招贴上的维修人员上门修理。帮助别人也要多个心眼!
1、不要被求助人的身份迷惑,时刻提高警觉。
2、不要随陌生人去其他指定的地点。
3、尽量在周围有人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4、无法提供帮助时,拨打110。乘坐交通工具被骚扰怎么办?
1、遇到有人骚扰可以立刻走开,或者大声呵斥。
2、寻求身边的人帮助,并拿出手机进行取证。
3、拨打110报警,或将骚扰者扭送至派出所。
第五篇:Pride and Prejudice女性意识探究
《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探究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Elizabeth(Lizzy)小说的女主角,Elizabeth在五姐妹中排行老二,大姐Jane是远近闻名的淑女,她虽没有简那么姣好的面容,却也出落的婷婷玉立,Elizabeth聪敏机智、有胆识、观察力很强,且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勇敢的用知识和见识充实了自己的心灵,冲破了财产与地位和世俗眼光,在一个充满了虚伪和浮华的社会,找到了自我和珍爱。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人都陷入精神的困顿,专署女性的光辉早已被虚无的社会的现实掩盖,Elizabeth却如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个性的型内心。她伶牙俐齿却不咄咄逼人,她用心灵看世界,看到当时社会上以财产和社会地位来谈婚论嫁的风气,没有真正的爱情,这使她陷进自身的渴望与迷茫交织的矛盾之中,但她并没有被这样的矛盾压倒,而是选择继续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渴望,书中将这种渴望具体化为爱情。在与地位高贵的Lady Catherine谈话中,Elizabeth说了许多对女性的看法,她并没有女性一定要保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传统思想,而且对无礼的长辈她并不敷衍苟同,敢于去同她争论。(But really, I think it would be very hard upon younger sisters, that they should not have their share of society and amusement because the elder may not have the means or inclination to marry early.The last born has as good a right to the pleasures of youth, as the first.And to be kept back on such a motive!I think it would not be very likely to promote sisterly affection or delicacy of mind.要是因为姐姐们无法早嫁,或是不想早嫁,做妹妹的就不能有社交和娱乐,那实在太苦了她们。最小的和最大的同样有消受青春的权利。怎么能为了这样的原由,就叫她们死守在家里!我以为那样做就不可能促进姐妹之间的情感,也不可能养成温柔的性格。Allow me to say, Lady Catherine, that the arguments with which you have supported this extraordinary application have been as frivolous as the application was ill-judged.You have widely mistaken my character, if you think I can be worked on by such persuasions as these.How far your nephew might approve of your interference in his affairs, I cannot tell;but you have certainly no right to concern yourself in mine.I must beg, therefore, to be importuned no farther on the subject.说句你别见怪的话,Lady Catherine,你这种异想天开的要求真是不近情理,你说的许多话又是浅薄无聊。要是你以为你这些话能够说得我屈服,那你未免太看错人啦。你侄子会让你把他的事干涉到什么地步,我不知道,可是你无论如何没有权利干涉我的事。因此我请求你不要再为这件事来勉强我了。)
在友情方面,她对朋友非常的重视,除了姐姐Jane,她最好的朋友便是Charlotte,然而,当她知道她的朋友要嫁给Mr.Collins时,她第一句话就是不可能,之后便克制自己,为她祝福,可她心里却是非常难受的。(And to the pang of a friend disgracing herself and sunk in her esteem, was added the distressing conviction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that friend to be tolerably happy in the lot she had chosen.她不仅为这样一个朋友的自取其辱、自贬身份而感到难受,而且她还十分痛心地断定,她朋友的这一个选择,决不会给她自己带来多大的幸福。)
她是个很有胆识的人,在第一次到Lady Catherine的家中时,她就敢和一个地位高人一等的女士毫无顾忌地回答问题。(In spite of having been at St.James's, Sir William was so completely awed by the grandeur surrounding him, that he had but just courage enough to make a very low bow, and take his seat without saying a word;and his daughter, frightened almost out of her senses, sat on the edge of her chair, not knowing which way to look.Elizabeth found herself quite equal to the scene, and could observe the three ladies before her composedly.Sir William虽说当年也曾进宫觐见过国王,可是看到四周围这般的富贵气派,也不禁完全给吓住了,只得弯腰一躬,一声不响,坐了下来;再说他的女儿,简直吓得丧魂失魄一般,兀自坐在椅子边上,眼睛也不知道往哪里看才好。Elizabeth倒是完全安然自若,而且从容不迫地细细瞧着那三位女主人。)
Elizabeth的性格缺陷中,主要是偏见,刚开始看见Mr.Darcy对人的态度时被对他产生了反感,以至在许多事情走向了与事实相反的方向。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在她知道真相后立即对自己反思,把性格中的“偏见”改正。(“How despicably have I acted!” she cried.—— “I, who have prided myself on my discernment!—— I, who have valued myself on my abilities!who have often disdained the generous candour of my sister, and gratified my vanity, in useless or blameable distrust.—— How humiliating is this discovery!—— Yet, how just a humiliation!—— Had I been in love, I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wretchedly blind.But vanity, not love, has been my folly.—— Pleased with the preference of one, and offended by the neglect of the other, on the very beginning of our acquaintance, I have courted prepossession and ignorance, and driven reason away, where either were concerned.Till this moment, I never knew myself.”我做得多么卑鄙!我一向自负有知人之明!我一向自以为有本领!一向看不起姐姐那种宽大的胸襟!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我待人老是不着边际地猜忌多端,而且还要做得使我自己无懈可击。这是我多么可耻的地方!可是,这种耻辱又是多么活该!即使我真的爱上了人家,也不会盲目到这样该死的地步。然而我的愚蠢,并不是在恋爱方面,而是有虚荣心方面。开头刚刚认识他们两位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高兴,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造成了我的偏见和无知,遇到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我就不能明辨是非。我到现在才算不了自知之明。)
Jane Elizabeth的姐姐,家中最大的女儿。她是小说中最完美的形象,生性非常善良,思想丝毫不受母亲的影响,对任何事物都往好的方面想,即使是自己受到伤害也要为伤害她的人找理由。然而,这样的性格也只能生存于小说中,如果她生活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势必会被淘汰。(Elizabeth said: “You never see a fault in any body.All the world are good and agreeable in your eyes.I never heard you speak ill of a human being in my life.”Elizabeth说:“你从来看不出人家的短处。在你眼睛里看来,天下都是好人,你都看得顺眼。我生平从来没听见你说人家的坏话。” And Jane, who had only been with held by the fear of giving alarm or inconvenience, from expressing in her note how much she longed for such a visit.原来她为了不愿意让家里人着急和麻烦,所以信里并没有说明她极其盼望有个亲人来看看她。)
虽说感情不暴露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但Jane的这种性格却为难她了,正是因为Mr.Darcy看不出她对Mr.Bingley表现出特别的感情,才使得她和Mr.Bingley原本一路顺风的爱情遭到了不小的挫折,如果不是妹妹和Mr.Darcy的和解,也许一对美满的婚姻就因结束。(Elizabeth considered with pleasure that it was not likely to be discovered by the world in general, since Jane united with great strength of feeling a composure of temper and a uniform cheerfulness of manner, which would guard her from the suspicions of the impertinent.Elizabeth高兴地想道,Jane虽说感情丰富,好在性格很镇定,外表上仍然保持着正常的和颜悦色,那就不会引起那些卤莽人的怀疑,因此她对Mr.Bingley的心意也就不会给人察觉了。As for Jane, her anxiety under this suspense was, of course, more painful than Elizabeth's;but whatever she felt she was desirous of concealing.至于Jane,她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自然比Elizabeth更加感到焦虑,可是她总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暴露出来。)
Lydia 家中最小的女儿。从作者的描述和Elizabeth的对话和思想中就可以看出,Lydia的性格实在是有够放荡,感情不一,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盲目崇拜偶像又不专一的追星族,这是作者最为讽刺的一类性格。(Lydia was a stout, well-grown girl of fifteen, with a fine complexion and good-humoured countenance;a favourite with her mother, whose affection had brought her into public at an early age.She had high animal spirits, and a sort of natural self-consequence, which the attentions of the officers, to whom her uncle's good dinners and her own easy manners recommended her, had increased into assurance.Lydia是个胖胖的、长得很好的姑娘,今年才十五岁,细皮白肉,笑颜常开,她是母亲的掌上明珠,由于娇纵过度,她很小就进入了社交界。她生性好动,天生有些不知分寸,加上她的姨父一次次以美酒嘉肴宴请那些军官们,军官们又见她颇有几分浪荡的风情,便对她发生了相当好感,于是她更加肆无忌惮了。Elizabeth said:“Her character will be fixed, and she will, at sixteen, be the most determined flirt that ever made herself and her family ridiculous.A flirt, too, in the worst and meanest degree of flirtation;without any attraction beyond youth and a tolerable person;and from the ignorance and emptiness of her mind, wholly unable to ward off any portion of that universal contempt which her rage for admiration will excite.”Elizabeth对父亲说:“一旦她的性格定型以后,就难得改过来。她才不过十六岁,就成了一个十足的浪荡女子,弄得她自己和家庭都惹人笑话,而且她还轻佻浪荡到极端下贱无耻的地步。她只不过年纪还轻,略有几分姿色,此外就一无可取。她愚昧无知,头脑糊涂,只知道搏得别人爱慕,结果到处叫人看不起。”But Elizabeth was convinced that Lydia had wanted only encouragement to attach herself to any body.Sometimes one officer, sometimes another had been her favourite, as their attentions raised them in her opinion.Her affections had been continually fluctuating, but never without an object.The mischief of neglect and mistaken indulgence towards such a girl.可是Elizabeth深深认识到Lydia只要随便哪个人勾引一下就会上钩。她今天喜欢这个军官,明天又喜欢那个军官,只要你对她献殷勤,她就看得中你。她平常的情感极不专一,可是从来没有缺少过谈情说爱的对象。这只怪一向没有家教,对她任意纵容,结果使这样的一个姑娘落得这般下场。)
从夫妻方面,其实她还勉强可以算一个合格的妻子,至少她有意识去为丈夫的事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不管途径如何,这是可以肯定的。在这封她写给姐姐Elizabeth的信中还可以看出,尽管她在男人堆中肆无忌惮地敢卖弄风骚,然而对她姐姐还是要面子的,不行也不会厚脸皮的苦苦哀求。(I wish you joy.If you love Mr.Darcy half as well as I do my dear Wickham, you must be very happy.It is a great comfort to have you so rich, and when you have nothing else to do, I hope you will think of us.I am sure Wickham would like a place at court very much, and I do not think we shall have quite money enough to live upon without some help.Any place would do, of about three or four hundred a year;but however, do not speak to Mr.Darcy about it, if you had rather not.祝你愉快。要是你爱Mr.Darcy抵得上我爱Wickham的一半,那你一定会非常幸福了。你能这样富有,真叫人十分快慰;当你闲来无事的时候,希望你会想到我们。我相信Wickham极其希望在宫廷里找份差事做做。要是再没有别人帮帮忙,我们便很难维持生计了。随便什么差使都行,只要每年有三四百镑的收入。不过,要是你不愿意跟Darcy讲,那就不必提起。)
Mrs.Bennet 五个女儿的母亲。对于Mrs.Bennet性格,作者在在第一章里就来了个总结,而且至到三个女儿结婚前一直没有变过,她天天想着嫁女儿,不仅在智商方面,在礼仪上也大成问题,说话很没水准。成为小说中每个人都受不了的一个角色。(Her mind was less difficult to develope.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When she was discontented, she fancied herself nervous.The 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s married;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太太的脑子是很容易加以分析的。她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以为神经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
Mrs.Bennet喜欢抱怨,不管内容什么,只顾自己发泄心中的不满,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且还自视甚高,从来都只会怪别人,也不知道自我反思。(Jane said: “that my dear mother had more command over herself;she can have no idea of the pain she gives me by her continual reflections on him.”Jane对Elizabeth说:“但愿妈妈多控制她自己一些吧!她没晓得她这样时时刻刻提起他,叫我多么痛苦。”Invectives against the villainous conduct of Wickham, and complaints of her own sufferings and ill usage;blaming every body but the person to whose ill-judging indulgence the errors of her daughter must be principally owing.她先把Wickham的卑劣行为痛骂了一顿,又为自己的病痛和委屈抱怨了一番,她几乎把每个人都骂到了,只有一个人没骂到,而那个人却正是盲目溺爱女儿,使女儿铸成大错的主要原因。)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Jane和Elizabeth的生活最后竟然使她们母亲的性格与先前完全相反,头脑清楚、和蔼可亲这才是一个好母亲。(Make her a sensible, amiable, well-informed woman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though perhaps it was lucky for her husband, who might not have relished domestic felicity in so unusual a form, that she still was occasionally nervous and invariably silly.她后半辈子竟因此变成了一个头脑清楚、和蔼可亲、颇有见识的女人;不过她有时候还是神经衰弱,经常都是痴头怪脑,这也许倒是她丈夫的幸运,否则他就无从享受这种稀奇古怪的家庭幸福了。)
Mary Mr.Bennet的三女儿,书呆子一个,长相不是很好,有些高傲,很想在人们面前展现自我,但时常适得其反。(in consequence of being the only plain one in the family, worked hard for knowledge and accomplishments, was always impatient for display.在她们几个姐妹之间,就只有Mary长得不好看,因此她发愤钻研学问,讲究才艺,老是急着要卖弄卖弄自己的本领。Mary had neither genius nor taste;and though vanity had given her application, it had given her likewise a pedantic air and conceited manner, which would have injured a higher degree of excellence than she had reached.Mary既没有天才,格调也不高,虽说虚荣心促使她刻苦用功,但是同样也造成了她一脸的女才子气派和自高自大的态度。有了这种气派和态度,即使她的修养再好些也无补于事,何况她不过如此而已。)
Catherine(Kitty)家中排行第四,性格和Lydia几乎没什么差别,一样天天想着和别的军官鬼混。但她最终的性格却和母亲一样,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Catherine, weak-spirited, irritable, and completely under Lydia's guidance, had been always affronted by their adviceCatherine意志薄弱,容易气恼,她完全听凭Lydia指挥,一听到Jane和Elizabeth的规劝就要生气。Kitty, to her very material advantage, spent the chief of her time with her two elder sisters.In society so superior to what she had generally known, her improvement was great.She was not of so ungovernable a temper as Lydia;and, remov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Lydia's example, she became, by proper attention and management, less irritable, less ignorant, and less insipid.Kitty最受实惠,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两位姐姐那儿。从此她所交的人物都比往常高尚,她本身当然也就大有长进。她本来不像Lydia那样放纵,现在既没有Lydia来影响她,又有人对她加以妥善的注意和照管,她便不像以前那样轻狂无知和麻木不仁了。)
Charlotte Lucas Elizabeth的邻居和好朋友。虽然她对爱情有向往,但年龄和相貌却使得她不得不把婚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她和Mr.Collins的婚姻正是作者批判的那类肮脏的婚姻。(Miss Lucas, who accepted him solely from the pure and disinterested desire of an establishment, cared not how soon that establishment were gained.Miss Lucas所以愿意答应他,完全是为了财产打算,至于那笔财产何年何月可以拿到手,她倒不在乎。Mr.Collins to be sure was neither sensible nor agreeable;his society was irksome, and his attachment to her must be imaginary.But still, he would be her husband.—— Without thinking highly either of men or of matrimony, marriage had always been her object;it was the only honourable provision for well-educated young women of small fortune, and however uncertain of giving happiness, must be their pleasantest preservative from want.This preservative she had now obtained;and at the age of twenty-seven, without having ever been handsome, she felt all the good luck of it.Mr.Collins固然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是件讨厌的事,他对她的爱也一定是空中楼阁,不过她还是要他做丈夫。虽然她对于婚姻和夫妇生活,估价都不甚高,可是,结婚到底是她一贯的目标,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为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她现在就获得这样一个储藏室了。她今年二十七岁,人长得又不标致,这个储藏室当然会使她觉得无限幸运。)
在婚姻中,Charlotte的作法不值得提倡,但她对朋友的感情却是可赞的,在她知道自己这个决定会给朋友带来埋怨时,她感到难受,觉得得亲自向她说明心中才过得去(The least agreeable circumstance in the business was the surprise it must occasion to Elizabeth Bennet, whose friendship she valued beyond that of any other person.Elizabeth would wonder, and probably would blame her;and though her resolution was not to be shaken, her feelings must be hurt by such disapprobation.那就是说,Elizabeth准会对这门闲事感到惊奇,而她又是一向把Elizabeth的交情看得比什么人的交情都重要。Elizabeth一定会诧异,说不定还要埋怨她。虽说她一经下定决心便不会动摇,然而人家非难起来一定会使她难受。)
Charlotte和Mr.Collins婚后他们过着异常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是同床异梦,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Caroline Bingley and Mrs.Hurst 她们是小说中最虚伪且非常傲慢的人物,因为处于上流社会,所以表面上礼貌十足,但在人后却和Mrs.Bennet一样爱说闲话,看不起没有财产的人,并且以貌取人,对同一家的姐妹中就只喜欢Jane,对并不漂亮并我行我素的Elizabeth分外讨厌。(They were in fact very fine ladies, not deficient in good humour when they were pleased, nor in the power of being agreeable where they chose it;but proud and conceited.They were rather handsome, had been educated in one of the first private seminaries in town, had a fortune of twenty thousand pounds, were in the habit of spending more than they ought, and of associating with people of rank;and were therefore in every respect entitled to think well of themselves, and meanly of others.They were of a respectable family in the north of England;a circumstance more deeply impressed on their memories than that their brother's fortune and their own had been acquired by trade.事实上她们都是些非常好的小姐;她们并不是不会谈笑风生,问题是在要碰到她们高兴的时候;她们也不是不会待人和颜悦色,问题在于她们是否乐意这样做。可惜的是,她们一味骄傲自大。她们都长得很漂亮,曾经在一个上流的专科学校里受过教育,有两万镑的财产,花起钱来总是挥霍无度,爱结交有身价地位的人,因此才造成了她们在各方面都自视甚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她们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一个体面家族。她们对自己的出身记得很牢,可是却几乎忘了她们兄弟的财产以及她们自己的财产都是做生意赚来的。)
Catherine de Bourgh 男主角Mr.Darcy的,封建思想非常重,身份高贵且自以为是,看不起身份低下的人,把婚姻看成金钱交易,硬要侄子和自己的女儿服从长辈的指腹为婚,可是他们之内并不存在爱情(Miss Bennet, do you know who I am? I have not been accustomed to such language as this.I am almost the nearest relation he has in the world, and am entitled to know all his dearest concerns.Miss Bennet,你知道我是谁吗?你这种话真讲得不成体统。我差不多是他最亲近的长辈,我有权利过问他一切的终身大事。You are to understand, Miss Bennet, that I came here with the determined resolution of carrying my purpose;nor will I be dissuaded from it.I have not been used to submit to any person's whims.I have not been in the habit of brooking disappointment.你应该明白,Miss Bennet,我既然上这儿来了,就非达到目的不可;谁也阻不住我。任何人玩什么花巧,我都不会屈服。我从来不肯让我自己失望。I will not be interrupted.Hear me in silence.My daughter and my nephew are formed for each other.They are descended, on the maternal side, from the same noble line;and, on the father's, from respectable, honourable, and ancient —— though untitled —— families.Their fortune on both sides is splendid.They are destined for each other by the voice of every member of their respective houses;and what is to divide them? The upstart pretensions of a young woman without family, connections, or fortune.Is this to be endured!But it must not, shall not be.If you were sensible of your own good, you would not wish to quit the sphere in which you have been brought up.我说话不许人家插嘴!好好儿听我说。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是天造天设的一对。他们的母系都是高贵的出身,父系虽然没有爵位,可也都是极有地位的名门世家。两家都是豪富。两家亲戚都一致认为,他们俩系前生注定的姻缘;有谁能把他们拆散?你这样一个女人,无论家世、亲戚、财产,都谈不上,难道光凭着你的痴心妄想,就可以把他们拆散吗?这象什么话!这真是太岂有此理!假如你脑子明白点,为你自己的利益想一想,你就不会忘你自己的出身啦。)
Lady Cathrine除了爱管自家事外,又爱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去管别人的事,不过并不是出于好心,却是想满足下自己对本不具有的权力的行使欲望。(Elizabeth soon perceived that though this great lady was not in the commission of the peace for the county, she was a most active magistrate in her own parish, the minutest concerns of which were carried to her by Mr.Collins;and whenever any of the cottagers were disposed to be quarrelsome, discontented or too poor, she sallied forth into the village to settle their differences, silence their complaints, and scold them into harmony and plenty.Elizabeth立刻就发觉,这位贵妇人虽然没有担任郡里的司法职使,可是事实上她等于是她自己这个教区里最积极的法官,一点点芝麻大的事都由Mr.Collins报告给她;只要哪一个穷苦人在吵架,闹意气,或是穷得活不下去,她问题亲自到村里去调解处理,镇压制服,又骂得他们一个个相安无事,不再叫苦叹穷。)
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人物的性格从开头到结局都是定型的(个别在最后发生改变),Elizabeth机智聪明,明辨是非,但对人容易存有偏见;Jane的善良温柔,对事物乐观,不愿伤害别人;Mary外表一副书呆子气,而内心却隐藏着想表现自己的欲望;Charlotte对朋友的感情,和年龄产生的婚姻金钱观;而Mrs.Bennet,Lydia,Kitty是同一类,都是特别喜欢“红制服”的军官,爱卖弄,不把婚姻当回事,只懂得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的人。Miss Bingley, Mrs.Hurst,Lady Cathrine属于同一类,都是出身贵族,傲慢又藐视地位、财产低下的人。“女性的天性是虚荣”,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因此女人往往与物质追求相连,但我们都应清楚地看到物质追求只是在虚荣驱使下的一个附属品,一个很狭隘的表象,它并不能涵盖其本身。虚荣的天性实质上是指女性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可解释为安全感和归属感,物质实则属于最低层次的虚荣要求。书里没有Elizabeth对待这种虚荣的正面态度,但作者通过Elizabeth的妹妹和女友的婚姻巧妙地与Elizabeth的理想婚姻进行对照。借此表达了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