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体会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体会
郑焕新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在平常的教学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在庆祝24届教师节的致辞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通过学习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第二篇: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内容
? 第一要点 教育学概述 第二要点 教育本质
? 第三要点 教育目的第 四要点 教育的功能
? 第五要点 教师与学生 第六要点 课程与教学
? 第七要点 学校管理
第一要点 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
2、研究任务: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的含义
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一)萌芽阶段――进入奴隶社会后,文字、学校和教师
1、中国:《中庸》、《孟子》、《论语》和《学记》等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也被认为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西方:柏拉图《理想国》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二)形成阶段――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概念和范畴:反映教育本身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体系
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结果:产生了教育学家或者教育专著
组织结构等
需要记住的西方突出贡献者:
1、英国哲学家培根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161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它学科并列
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23年《大教学论》提出方式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一般把看成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3、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著作。
4、英国哲学家洛克,1693年《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三)科学教育学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用马列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第二要点 教育本质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起源的三种学说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图尔诺,《各种人种的教育演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仔细考虑,却也离不开生物起源说不远。
3、劳动起源说
也称社会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家都认可这一观点。“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袁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育的含义
广义:有目的地影响或增进人们身心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即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承担的专门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说
这种观点被称为传统派的本质观,该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它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对社会意识具有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制约作用,教育属于精神生活,它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
2、教育是生产力说
这种观点又称为现代派的本质观,该观点认为:教育与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客观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因而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和延续的手段,特别是从现代生产本性考察,它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
3、教育是多质说
4、本质规定性说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2、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措施――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
第三要点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及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内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目标。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不同社会形态的教育目的
原始社会――寓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本身的目 的之中
奴隶社会――为奴隶著阶级服务是学校教育对所培养人的总要求
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家制定教育目的不同。
封建社会――儒家,“明明德”(经过教育,使人生来就具有的善良德性显露出来)、“亲民”(革新民心)等
譬如,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阐述他的教育目的问题的观点:除了教育过程本身的目的之外,教育并无目的。
3、三类基本的教育目的观
1)以人为中心的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观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教育着眼于个体发展,顺应自然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目的应该完全根据个体的自然发展需要去确定。
2)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
与个体本位教育目的观相对立的观点。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目的完全只能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3)以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本位教育目的观
大多注重时代精神及其变化,认为教育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培养善于处理当前问题的务实的人,不如说是为了培养能在大变革时代不失其本质特性和永恒因素有丰富教养的人。
4、教育目的作用
1)控制教育对象发展方向和预期结果
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活动过程
3)评价、检测教育质量
(二)我国教育目的
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2)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状况是我们制定教育目的的现实依据
3)人的自身发展需求是不可回避的特殊依据
2、我国对教育目的的现行规定
我国的现行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方针中,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目的。
二、“个人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
(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与目标层次
(二)全面发展教育概述
1、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进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3、“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探析
1、素质及其基本属性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素质的概念: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素质基本属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内在性
2、素质教育及其基本特征
1)素质教育的概念
――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结果来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水平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发展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实效性
3、应试教育及其主要危害
1)应试教育的概念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2)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
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扼杀创造才能;严重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
4、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
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
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二)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发展开点、心灵交流点
2、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3、课堂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
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课堂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
1)全面实施、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
3)目标导向、情境熏陶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
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学
第三要点 教育的功能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一、社会与教育
(一)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
1、原始社会与原始状态的教育
基本特征:整体的原始性
形态的融合性
内容的同一性
2、古代社会与古代学校教育
1)学校的出现
2)基本特征
阶级性、等级性;非生产性;专门性;内容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社会与近代学校教育
1)义务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和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2)近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二)经济、政治。文化、人口与教育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的属性与教育的本质属性
育人性即为所能罗列的任何教育所有,又使教育与非教育相区别,因此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教育具有继承性
3)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
二、人的发展与教育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顺序性,教育工作应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2、阶段性与稳定性,教育工作应加强教育举措的针对性
3、统一性,又有个别差异性,在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应注意因材施教
4、可变性与不平衡性,教育者要及时跟上对象的发展变化,抓住成熟期、关键期,适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时而教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的物质前提作用
遗传素质乃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具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2、社会环境的现实制约作用
3、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五要点 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1、教师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确立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国民教育在由粗放式向高水准的转变中提出来的,对教师专业性质的确立,从根本上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2、教师的作用
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业
2)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劳动成果的长效性
3、现代教师的素养
1)思想品德素养:教师的政治素养在教师素养体系中居于主导作用。
2)智力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精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
能力结构
二、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人,这是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接受教育史学生的本质特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是教师的教育实践对象,是教育的客体。
客体的主要表现:依赖性、可塑性和向师性
2、学生是发展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指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发展的内因。
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学生集体
第六要点 课程与教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广义: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如幼儿课程、小学课程、中学课程等
狭义: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等
(二)课程类型
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学校的课程可以划分为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
1、正规课程
正规课程又称显性课程,指学校课程计划中作出明确规定的所有课程的总称。当前,中小学常规的正规课程有: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2、非正规课程
又称潜在课程或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又不易觉察的 因素。非正规课程的特点:
隐蔽性;分散性、多样性、全程性;非预测性
(三)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
中小学课程计划的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四种。
二、教学及教学过程
(一)教学
1、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2、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以教学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学唯一。
3、教学的任务
中小学的教学应有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学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其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指导因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订的,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等等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育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相互联系的方式,是教学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2、教学方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保证,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 练习法 实习法
五、中小学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又称班级教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所广泛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1、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个别教学
3、小组教学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五个基本环节组成。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写好三个计划
2、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3、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有两种:考查 考试
第七要点 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一)管理与学校管理
1、管理――就是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2、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的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二)学校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四个,即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和总结提高。
(三)校管职能
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四)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方法
(三)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加血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 简略性 指向性 操作性 有效性
2、我国中小学现行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常规管理
(一)教学工作管理
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的组织;教研组工作管理;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教学工作的总结提高。
(二)教师管理
教师的任用与考核
1、教师的任用制度:派任制、聘用制、代用制
2、教师工作的考核:教师考核的内容分为全面考核和单项考核两种。一般把考核的内容归结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目前,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3、教师培养与提高
方法:脱产进修;在职进修
(三)学生管理
学生常规管理;学生组织的管理;后进生的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三、学校管理体制
一、学校管理体制概述
十五里园中学教育理论培训材料
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人员配置、机构设置、机构隶属管理和权力范围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二)校长负责制
1、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主要应抓好组织、指导、协调和激励工作。
2、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理论依据是列宁的“一长制”理论。
3、校长应有的自主权
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财政权
第八要点 现代教育测评
一、教育测量
(一)教育测量的概述
1、概念: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2、教育测量的要素
无论是物理特性的测量,还是精神特性的测量,都必须具有以下几个要素:单位;参照量;量表;
量表是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3、良好测量应具备的条件:效度(正确性)、信度(可靠性)、区分度、实用性
(二)教育测量的类型与功能
1、教育测量类型
1)测量内容: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2)实施测验的时机教育测量: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3)测量方式:个人测验 团体测验
4)根据测量结果的评价标准:常模参照测验 目标参照测验
5)测验来源:标准化测验 自编测验
2、教育测量的功能
教育测量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
教育测量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教育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第三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读》有感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读》有感
青阳县乔木中心小学施如意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得到了《现代教育理论研读》一书,便利用时间认真学习。该书讲述了诸多教育理论及众多知名教育家教育教学思想,我重点学习了著名教育实践家魏书生的教学思想。
魏书生老师教授的是语文学科,但我认为他的教学思想对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影响颇大。魏老师主要倡导的是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日结,还有情景教学法和学导教学法。以下是我将魏老师的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让学生主动来学。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我都让学生先预习,做到提前钻研,对课本知识有一个了解,同时也发现一些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每组分为三个讨论小组,每讲一个稍难题时,便让各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如遇不明白之处,在我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另外,全班设立四个数学指导小组,由成绩优秀者担任,专门负责解决同学的疑难问题。我想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老师是一位引导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自主能力。
魏老师的“情景教学法”也非常不错。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运用的,在此举一例。在讲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认识小数”一单元时,让事先准备好的三位同学现场表演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同学扮演早点摊的老板,另两名同学来买早点,分别要花1元5角和2元1角钱,两位同学都付5元钱,扮演老板的同学分别找给了3元5角和2元9角。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这也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就是一个常见生活情景。通过这个情景引出小数的意义,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也相当不错。
总之,《现代教育理论研读》一书对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当然,要想发挥这本书的最大作用,还需进一步研读。
第四篇: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
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认真研读以后,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的教学需求。
教师、教书育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诸项素质缺一不可,实际工作让我深切感受到道德素质的力量,这一力量常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我体会到你对学生付出真诚、付出了爱,学生总有被感动的时候,一旦他们从心底里产生震撼、自发的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时再加以引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在读〈新时代教师的法制观念与师德修养〉这篇时,有很多感触,更有很多收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师德的高度概括。“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德”,实践证明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的培养学生,只有情谊厚,才能认真耐心、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所以在爱的教育中要注重艺术,掌握方法,把握时机。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集体的形成。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我深深的懂得了“师爱为魂”这四个字的涵义。
第五篇:现代教育理论读后感
现代教育理论读后感
素质教育的重要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究性、全员性。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遇事有主见,敢拿主意,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看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文章后,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道出了其中的实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作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出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个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者。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另外,通过认真学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体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六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然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我在孩子面前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我们不是“上帝”,“上帝“也不是“救世主”,我只不过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