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6:1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审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上接第一版)要抓紧研究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覆盖到长江流域。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激发沿江各省市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动力。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会议强调,要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环境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二篇:努力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努力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习主席强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问题、重大课题,要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重要政治保障,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准确把握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本质内涵和时代要求,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总结运用历史经验,研究破解矛盾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举措推动统筹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深入研究把握统筹建设的基本要求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生产力水平、生存环境和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内在规律,采取不同方针策略推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加快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军队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作为重点,根据政治形态、经济体制、安全形势和地缘战略特点要求,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军民统筹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军民一体化”模式,把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和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起来,调整军方、军工部门和军工企业相互关系,推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和双向转移,构建了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先军后民”模式,把国防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塑造和保持军工优势,在军工基础上推动“军转民”,以军事技术优势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军民融合”模式,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军民融合式发展由国防科研生产领域的指导方针,上升为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途径,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世界各国统筹发展模式虽各有侧重,但统筹军民需求、促进军地互动、提升综合国力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主要做法是相近甚至相同的,从中也反映出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一是把安全需求作为根本着眼点,根据国家安全需要确定经济和国防优先顺序,安全形势紧张的倾向于国防优先,安全形势缓和的倾向于经济优先,并随形势变化而适时调整。二是把战略规划作为基本手段,坚持以调整布局、配置资源为重点,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设计,依据规划计划严格组织实施。三是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动力,充分发挥大型科研计划、国家级战略工程和配套专项计划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推进以军带民、民为军用,有效聚合国家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四是把政策法规作为基础支撑,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和优惠办法,颁布施行兼顾军地需求、促进融合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国家意志支持、引导和规范统筹建设。五是把体制机制作为根本保证,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建设,强化国家高层的决策指导功能,完善政府和军队的协作管理模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活统筹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

认真总结运用我们党指导统筹建设的历史经验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形势任务要求,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形成了一整套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指导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全面提升国家实力和有效应对战争威胁,提出要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强大的经济力量”,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通过“三线”建设优化战略布局,国防工业按照“两重任务、两套本领、平战结合”要求加快发展,奠定了我国工业基础和大国地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要求全党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防科技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军队通过设施设备开放、两用人才培养和军用技术转化等措施积极支援经济建设,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国际战略格局调整和国家安全形势发展,提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积极促进军民用技术双向转化,充分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逐步展开军队社会化保障工作,军民统筹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提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指导和推进相关领域统筹发展,初步构建起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体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了协调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统筹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把经济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把国防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拉动作用;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要贯彻落实《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强军地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和资源统筹,加强监督检查,把规划落到实处;军队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习主席的指示要求是对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为新形势下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军地共同努力推动统筹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通过军地双方共同努力,我国统筹建设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创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促进了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一是顶层设计得到加强,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颁发国家首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重点专项规划,明确了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统筹的主要任务,把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衔接统一起来,推动统筹建设进入了国家主导、按计划实施的新阶段。二是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国家层面建立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委员会、国防动员委员会、军队保障社会化领导小组等军地联合议事协调机制,地方政府与当地驻军强化军地协作关系,促进了统筹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运行。三是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全国人大先后颁发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等重要法律,国务院、中央军委相继出台行业领域行政法规,国家部委和军队总部制定下发一系列政策性意见和规范性文件,为开展统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四是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国防科技工业实现由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逐步拓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稳步推进,能源、通信、交通等方面动员基础工作不断优化,融合范围从经济社会传统领域向海洋、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但也要看到,我国统筹建设理论准备和具体实践还不够充分,统筹建设“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清晰,国家层面统筹统管的组织领导机制还不够健全,引导性政策、激励性措施和综合性法律还不够完善,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所需保障还不够到位,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需要还不相适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深化军队改革作为治本之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既要用足用好国家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又要积极适应统筹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体上看,应坚持思想先行、需求牵引、规划主导、改革创新、综合施策,以贯彻落实统筹规划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法规为保证,以深化重要领域军民融合为突破,加强国家层面筹划设计、重要资源融合共享和重大工程统筹建设,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植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具体实践中,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战略规划,强化国家高层战略指导,尽快出台中央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滚动编制统筹建设五年规划,配套制定行业领域专项实施计划,稳步推进统筹建设深化发展。二是突出统筹重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抓好海洋、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统筹发展,推进国家安全和发展急需、行业领域搞不了的战略性工程和基础性建设,加快启动统筹规划安排的军民融合重大项目。三是推进资源共享,建立军地资源转化应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军地存量资源普查清查,实施军标体系瘦身和民标等同认可,提出各领域各行业资源共享目标,提高军地资源特别是闲置资产综合利用效益。四是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国家各级财政对统筹建设投入力度,制定项目立项、投资融资、土地使用等激励补偿政策,出台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的具体办法,颁布促进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五是健全体制机制,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相适应,加快建立统筹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完善部际协调、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拓宽军地信息融合共享和交流渠道,建立统筹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提高统筹建设整体质量水平

第三篇:论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必须协调发展

------浅谈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相互关系

[内容提要]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矛盾的统一体,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这对矛盾,是事关国家兴衰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这对矛盾的分析,结合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提出要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之与国防战略部署相适应、相协调。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国家建设的一个重大关系。和平时期,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胡总书记提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深刻理解胡总书记的讲话,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现阶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两者存在着明确的辩证关系

一个国家的国防性质、国防规模、国防强弱以及国防建设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经济资源、经济实力、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等众多因素决定的。国防信赖于经济,经济决定国防。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一个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研究表明,国家实力最终是两个因素互动的产物:一个是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主导经济创新周期的能力;另一个是利用主导成果创造有效国防实力的能力。同时,军事能力反过来加强现有经济优势,造就稳定的政治秩序,既维持着自身的战略优势,也有利于总体的国际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科学认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和时代内涵。(1)

(一)经济建设对于国防建设既具有直接的支撑作用,又具有长远的基础性作用。军队是人和武器的统一体,而人和武器的数量与质量及军队的编成、装备、战略和战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保障。经济条件对国防建设、军队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防现代化问题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建设才可能有充足的物质保证。

首先,经济建设能够为国防建设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共培养本专科和研究生1800余万人,其中博士生4万人,硕士生45万人。同时,我国的科技事业也在迅速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从总量分析,我国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的人员居世界第四,大大高于印度、巴西和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一切都为军队在更大的范围内选贤觅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其中,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相关人员多达5000万人,高科技人才约占50万~60万人。

其次,经济建设可以为国防建设提供物力基础。经济建设中的许多物资、设备、设施具有通用性,可以直接满足军队需要或迅速转化为国防资源。近几年,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在港口、码头、桥梁、机场、道路、通信枢纽、仓库、水利和城市地下空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考虑了国防和抗灾功能,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国民经济的军民兼容程度有了新的提高,从而使这些经济建设资源可以方便地满足国防建设需要。

第三,经济建设可以为国防建设提供财力基础。军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建设经费需求量大。但是,由于军队的特殊性,不可能通过参与市场竞争的方法来获得建设资金,而必须依靠政府财正保障。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财政收入逐年增多,军费拨款也在近几年实现了连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国防费支出总额大约稳定在8000亿~10000亿美元。我国从1956~1975年的近20年间,仅在“三线”地区就投入了1173多亿元资金。国富才能兵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必须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增长为雄厚基础。

第四,经济建设可以为国防建设提供强力的科技基础。近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动和促进了卫星、航天、电子、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银河”巨型计算机的应用,“神舟号”飞船的试验成功以及遥感技术、信息技术、数字移动

通信等高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进程。这些先进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大大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成为推进军队质量建设、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既具有促进作用,又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国防建设是国家为增强国防实力和进行战争准备所进行的各项建设的总和,包括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国防工程、国防交通、人民防空、物资储备、国防教育、以及完善兵役制度、组织动员准备、健全国防体制(机制、法制)等各个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具有的促进作用,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具有安全屏障作用。强大的国防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现代“非接触式战争”打击的主要目标,已经开始转向经济目标,而不仅仅是军事目标。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50%以上的经济潜力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包括:70%的机械厂、100%的炼油厂、40%的储油罐、80%的桥梁以及70%的公路和铁路,美军甚至还轰炸了南联盟的大水坝,给水坝地区的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南联盟军队只损失500人,装备只损失1%。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战争威胁仍然存在,特别是在恐怖主、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日趋猖獗的背景下,加强国防仅可以有效地制止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而且可以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经济建设如果离开了国防建设的安全屏障作用,就有可能会被战争和重大突发事件所打断。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无防而不安,经济建设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坚强后盾。

其次,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具有需求拉动作用。国防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在全社会总需求明显不足和需求结构不甚合理的背景下,适度加强国防建设会对经济建设产生明显的需求拉动作用,在更多情况下则可以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新兴行业的兴起和相关部门的发展。

第三,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具有科技带动作用。国防建设领域既是一个高投入高消耗的部门,更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密集的部门。为研制和生产高新武器装备而日益发展壮大的国防科技和工业基础,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发展,进而会直接和间接地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第四,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具有生产推动作用。国防建设领域不仅可以生产军品,还可以生产一部分军民兼用产品甚至专用民品,这些产品作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可以直

接满足社会需要,可以有效地改善社会总供给的状况,因而这种类型的国防生产会对全社会的生产起到一定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如我国原材料、元器件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呈快速增长趋势,已经成为民用经济和国防经济的重要基础。

第五,强大的国防是谋求和维护平等的国际经济交往的后盾。国际经济交往指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借贷关系、劳务关系以及其他经济合作的关系。由于国家大小不同和经济力量强弱不等等原因,国际之间的经济往来不仅存在着不等价现象,而且还存在着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篈等附加不平等条约和不合理要求,直接危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及主权的完整。因此,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为谋取经济交往的平等地位,都必须加强其国防建设,以强大的国防作后盾。

另一方面,超载国力的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国防产品是一种公共品,国家为了生产这些公共品必须从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拿走一定比例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资源而转用于国防建设领域,有时为了应付大规模的战争和武装冲突,甚至会占用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那样:“常备军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耗费最大的设施之一,它夺走了一个国家中最强壮、最必需的那部分居民,使这部分居民不能从事生产,国家不得不供养他们。”

二、国防建设必须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托,与经济建设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200多年前,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谈到:“在近代文明各国,一般推算,士兵的人数不能超过全体居民百分之一,过此,即不免负担太重,危及国家经济。”近年来美国一些经济学家也曾推算,国防费用如果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7%,即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能不断增强国防实力。

从国外来看,根据2002年5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世界国防总支出达到7980亿美元。冷战后,美国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大约在3%左右,欧洲的北约成员国平均在2.3%左右,但在冷战时期这两个比率则分别高达6.7%和3.7%。可见,在国外国防开支也是有调整的,要与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相互协调,比例如果太高,显然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

从国内情况来看,从1979~2001年,由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这个时期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4%,但同期国防费占GDP的比率却由5.5%下降到1.5%左右,已明显低于目前世界各国平均3%和欧盟北约成员国平均2.3%的水平,甚至也大大低于俄罗斯20012.8%和印度2001~20022.7%的水平。考虑到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应适当地提高国防费占GDP的比例,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

总之,国防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做到既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不动摇,又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

(一)逐步建立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发展为主题,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国要解决包括国防建设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要靠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发展既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是正确把握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功能,在国防建设中充分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既有助于在和平时期把过剩的国防军工生产能力转用于民品生产的要求搞好分工协作,促进战时军品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大,更有助于牢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真正把发展作为主题,使国防建设自觉地配合和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并能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适当增加国防投入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防费逐年有所增加,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有所提高。但从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看,我国现在的国防费规模,与我军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强质量建设、提高现代化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的基本需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国防费的保障能力是低水平的、维持性的。从中外国防费水平比较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都比较高,比如美国为3.2%,英国为2.7%,法国为2.5%,就是我们的邻国印度,也达到了3.6%,而我国国防费在每年增长的情况下,也仅为1.69%,低于世界国家平均3%;在国防费的绝对额上,我国仅相当于美国国防费的6%、日本的40%、法国的50%和英国的60%左右。因而,保持适度的国防费规模,符合我国国情,也与我国奉行的防御性国防政策相适应。

(三)正建立起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更好地促

进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军民两用技术、军民通信产品、军民兼容设施设备的研制开发和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进程明显加快,从而为国防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奠定了重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基础;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世进程的推算,特别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有效贯彻落实,为国家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制、法制和政策基础。因此,把国防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既具有现实可行性,也有助于加速建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更有助于促进国家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四篇: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摘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努力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良性互动机制,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互动机制;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纳入到更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思想之中,并明确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的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从而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国防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胡锦涛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就是要确保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相互协调,并努力防止在实践中出现相互偏废现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防实力要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相协调。没有一定的国防实力,国家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无法得到保障。而脱离国家经济建设安全环境,单纯追求国防实力的增长将耗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二是国防发展战略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得以延续、保持稳定和走向繁荣的两个重要支点,只有在国防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情况下,国防和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三是国防建设投入要与国家经济的承受力相协调。经济是国防的基础,国防建设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不仅国防建设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经济发展也将因此受到拖累。四是国防体制要与国民经济体制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对国防体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经济体制的变迁必然要求国防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必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除此之外,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相互协调还包括其它许多方面内容,如国防发展方向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国防政策要与国家经济政策相适应等。

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涵,随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和平时期,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依托,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前提下谋求发展。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只有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为国防建设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下谋求发展,使国防投入、军队规模等控制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富国不等于强国,一个国家即使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若无强大的国防力量,也难于巩固已有的经济建设成果,难于取得与其自身经济实力相符的国家地位。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是要立足提高国防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当前,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还存在某些不相协调的地方,一是国防发展实力与经济发展实力不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现有武器装备综合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也不占优势。军队建设整体上处于机械化和半机械化阶段,而发达国家正在进入信息化军事阶段。二是国防费占gdp比重过低,同经济建设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长期呈下降趋势,“六五”和“七

五”时期平均分别为3.6和2.0,“八五”和“九五”进一步下降到1.5,2001年回升到1.5,2003年进一步回升到1.7。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国防费的投入,但仅仅是一种恢复性增长、补偿性投入,国防费占gdp的比重低于3的世界平均水平。为了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应当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基础上,适度增加国防费占gdp和财政

支出中的比重,以增强国防实力和应对各种安全因素的能力。

二、努力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良性互动机制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矛盾的统一体,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尽量减少和降低两者对立矛盾的因素,促进和强化两者互为依托的能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军民分离”和“军民结合”两种模式。在“军民分离”模式下,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自封闭、互不相通,两者在资源的分配上通常表现为相互对立关系,难以起到良性互动作用。而在“军民结合”模式下,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的技术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可形成双向扩散、交流和融合的态势,促进国防与经济良性互动作用。因此,通过军民结合,不仅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克服资源重复配置现象,缓解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争夺资源矛盾,而且可提高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效率与效益,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就是要打破军民分割、相互封闭的传统界限,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要求,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也就是,一方面将国防建设根植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形成国防对经济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建立起军民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项目立项、资源配置等方面真正实现相互融合。国家和地方在铁路、港口、机场等大型公共基础建设以及光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不仅要考虑经济建设需要,而且应当充分考虑军事和作战需要,做到寓“战场建设”于“经济建设”之中,使一笔投资能获得经济和军事双重收益。军队在人才培养和后勤保障上要充分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通过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做到寓军事人才培养于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获得持久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通过物资供应、卫生勤务、交通运输和技术保障等军事后勤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做到寓后勤保障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使军事后勤保障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应当按照军民一体化要求,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大军民兼容设施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努力促进国防资源和民用资源的相互溢流和优化配置,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努力发挥国防支出的投资乘数效应、地区乘数效应与就业乘数效应,使国防建设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就业形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良性互动机制,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需要相应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为之配套。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改革和完善国防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政府需要适度放宽国防市场准入,逐步降低民用部门进出国防市场的门槛,允许和鼓励非公有经济进入军民兼容的军工行业和非关键领域。同时,还应当通过相应的政策引导,使设备老化、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相对较弱的国有军工企业,能够自主地退出武器装备生产领域,使有科技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民用高科技企业,能够自主地进入武器装备生产领域,从而彻底改变我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相对封闭格局,迅速扭转国防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局面,并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良性互动机制的加快建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要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必须及时修订和完善军用标准和规范,扩大军品和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比如,在武器研制和采购方面,只要不影响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凡是适合采用民用标准和规范的地方,就应当尽可能使用民用标准和规范,以此提高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军民融合程度,从而达到降低资源重复配置和浪费的作用。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决策、协调和评价机制。在决策机制上,政府应当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要求,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纳入统一规划进行决策。其中,经济建设的决策要贯彻国防原则,国防建设决策要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协调机制上,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军地联系办公会议制度,从项目立项、投融资、价格、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各个方面,加大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工作力度。在评价机制上,应当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作为衡量各级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使各级政府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同时,能够兼顾国家安全利益。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让有限资源在和平时期能够最大限度地用于经济建设,在战时可有效地保障战争需要。最后,还应当健全和完善相应法律和法规,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

三、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求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

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用于国防建设的资源投入就更加有限。为了使国家有限资源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国防与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问题上,我们还必须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当前我国现实情况看,经济不够发达仍然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制约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大小的关键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将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我国用于国防建设的资源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大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时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有所侧重原则,避免出现全方位推进和平均着力而导致国防建设效率低下的现象。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就是以增强国防实力和提高军队战斗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有限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国防实力及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有机系统,根据“木桶效应”原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主要由系统的“短板”决定。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系统的“短板”问题。为此,必须根据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特点和规律,抓住我国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有限资源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一是军事战略威慑能力的建设。提高军事战略威慑能力是遏止战争,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手段。军事战略威慑力量的建设,通常被认为是“费效比”较高的国防建设活动。在国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应当以足够的投入确保急需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和“杀手锏”武器的研制生产,并逐步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从而依靠强大的国防实力和战略威慑力震慑对手。二是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是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建军目标,也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此,国防和军队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大军队信息化装备以及信息化作战指挥系统等方面投入,努力完成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的双重历史任务,加快推进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步伐。三是军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现代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的联合作战,需要海、陆、空、天、电、磁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有效配合和联合作战。军队能否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此,需要加大军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建成一体化的作战指挥系统、火力打击系统、情报侦察系统、装备研制与采购系统、动员及后勤保障系统等。四是国防和军事人力资源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国防和军事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国防和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配置由数量型向专家型和职业型转变。

国防是典型的公共产品,而且是特殊的公共产品,国防现代化建设理应由国家来进行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由国家来进行投资。实际上,国防建设的某些领域,国家完全可以充分依靠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军事、民用技术协调互动重视不够,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的通用化程度较低,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和低效率,不但损失了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影响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后劲。为此,国家对国防建设的资源投入,应该集中投在民用部门“不能”、“不愿”和“难以”进入的国防建设领域,如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安全保密性强、投资大和风险高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这些领域,国家应当在项目立项、投融资、土地使用等各个方面,逐步加大对国防建设的支持力度。而对于一些军民兼容性和非关键的国防建设领域,国家应当允许和鼓励民用部门积极参与,以增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后劲。另外,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国防费保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国防费保障向精确化转型,提高军队和国防建设的质量效能。

第五篇: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

——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述评四

本报记者潘若愚沈元赓

兵地融合发展,既是兵团作为自治区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更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指出,要发挥好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功能,就一定“要在深化兵地融合,探索完善融合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从国家战略和新疆大局出发,处理好兵地关系,主动融入新疆工作大局。

兵地融合,携起手共发展

自成立之日起,兵团就坚持“不与民争利”,与地方各族群众共同开发建设新疆,共同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尤其是“兵地融合发展”概念正式提出后,兵团与地方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新疆维稳戍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兵地融合发展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

——1994 年,十三师与哈密地区率先提出“融合各方优势,寻求共同发展”“打破条块分割,淡化模糊界限”“加强内部联合,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走出了一条变力量型融合为利益型融合的融合发展之路,创造了“哈密经验”;

——2007 年,兵团和乌鲁木齐市政府分别批准了《兵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实施细则》,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师分区随即成立,乌鲁木齐市和十二师融合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2011 年6 月,克拉玛依、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4 地州与五师、七师、八师、九师、十师5 个师的领导,齐聚克拉玛依,共同探索深化融合发展大计。这次研讨会决定,今后4地州和5 个师要建立区域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每年在北疆西部经济合作区域内,定期召开区域融合发展研讨会;

——2012 年5 月30 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奎屯天北新区管理条例》,从法律上肯定兵地融合发展模式,为兵地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七师与奎屯市统一建设、共同管理、互利互动、融合发展、共建共赢的全新发展模式,被称为“天北模式”;„„

在长期的实践中,兵地双方逐步建立起互派干部挂职锻炼、相互交流学习走访、战略会商合作、共同参与维稳等机制,融合发展的共识不断凝聚、力量不断汇集、内容不断丰富,基本形成了“边疆同守、政策共用、资源共享、经济共融、和谐共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兵地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新疆配置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时代呼唤,新内涵新高度

今年4 月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和兵团考察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尤其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发挥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的特殊作用。总书记还强调,要“深入推进兵地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稳等方面的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促进兵地融合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张春贤多次在讲话中提出:“良好的兵地关系,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兵地共融才能合力推动跨越发展,兵地一体才能有效促进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深入促进兵地融合发展,既是中央治疆战略的具体落实,也是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既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求发展、谋富裕、盼和谐的现实需要;既是兵团职责所在,也是新时期发力重点,是当务之急。在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工作报告中,把促进兵地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

在解读车俊政委的工作报告时,兵团党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兵地双方推进融合发展要实现联系更紧密、系统性更强、层次更高、内容更丰富。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打破守好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率先示范,主动作为,以更宽的视野和胸怀、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动兵地融合发展。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兵地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局面。”

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兵团人使命重大、责无旁贷。探索实践,新起点新征程

按照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部署,在深化兵地融合,探索完善融合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兵团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作为,推动建立兵地各级联席会议制度和战略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加强内部对兵地融合发展工作的考核。全力推进兵地在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和维稳等方面的交流协作,实现与地方利益同体、感情相连,更好地使兵团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兵团职工群众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周边地方各族群众上,落实到增进兵地团结和民族团结上,落实到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要促进兵地深度融合,必须要在深化产业企业融合上做文章,发挥经济的催化剂作用;主动与地方建立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联手机制,统筹兵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在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维稳指挥和常态参与机制。

在经济发展上,要加强重大生产布局、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统筹规划,主动加强与地方在发展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衔接协调;在社会治理上,利用兵团自身优势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周边,探索促进民族团结、兵地团结的途径方式,探索加强宗教管理、促进宗教和谐的措施办法,探索建立兵地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联手服务机制;在维护稳定上,主动加强与地方配合互动,共同做好社会全面联防联控;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在提高兵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兵地干部交流任职、挂职兼职,让干部融合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站上新起点,围绕总书记讲话精神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部署,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兵团上下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兵团各级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步履更加坚实。

“没有地方党政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没有兵地融合发展,兵团就很难进一步壮大屯垦戍边实力。”九师政委周新军表示,九师要进一步深化兵地融合,与额敏县共同打造区域经济中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优美宜居城市,共同在建设工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打造人才高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等方面发力,努力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开创兵地融合发展新局面。

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政委吴春云表示:“我们要树立兵地‘一盘棋’的思想,从国家战略和新疆大局考虑,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兵地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共促民族团结。”

乘势扬帆逐浪高。在天山南北,兵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谋划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共同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向心力和聚合力正释放出巨大能量。

下载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与经济建设相融合

    浅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践中来,又通过......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编辑:admin 时间:2011-1-31 21:19:0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江夏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江夏 胡亚波 2011年第5期 ——生态建设 近几年来,江夏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排名第一名。区委、区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提......

    浅谈发展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浅谈发展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拿九里区来说,GDP从1996年的5.38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4.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0.25亿元到2.......

    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和谐社会

    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员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

    文章标题: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和谐德州 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改革开放前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曾是全国30个贫困地区之一。近年来,德州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大......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优美乡村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优美乡村 陈莉 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96个行政村,人口25.9万人。县境内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林竹翠绿,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