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意义》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意义》巩固提高
姓名:
班级:
一、填空
1、()个是1
5个是()
2、7厘米=35181991是()个 77米
23分=时
47公顷=平方千米
3、1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2
4、分数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5、四年级一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把()的人数看作单位“1”的量,实际就是把()的人数平均分成()份,女生人数相当于其中的()份。
6、23347812==6÷()314136
60424,
7、某食堂运来5吨煤,计划7个月烧完,平均每月烧这些煤的平均每月烧煤()吨。
8、在中,当a=()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a=()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a=()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9、用直线上的点分别表示下面的分数
173310、7
3
554441337215
2424242a9
307
11、比较分数的大小:
9978 13131617
122357
1223512
1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9÷17
23÷19
257÷12
21÷9
二、选择
1、关于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意义相同
B、分数单位相同 C、大小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要使是真分数,是假分数,x应该是()A、9
B、8
C、7
D、6
3、大于小于的分数有()A、1个
B、2个
C、3个
D、无数个
4、一对货物运走4吨,还剩7吨,剩下的占这堆货物的()
C、111144555、在、、、中,最大的分数是()
1113795445A、B、C、D、9131171336x9x81535A、B、47
三、解决问题
1、一堆煤54吨,以及运走了23吨,还剩下这堆煤的几分之几?
2、用2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70千克,平均每千克甘蔗可以榨出多少千克糖?
3、一本连环画45页,一本故事书225页,故事书的页数是连环画的几倍?连环画是故事书的几分之几?
4、一根绳子长52米,剪去24米,剩下的占总长的几分之几?剪去的占总长的几分之几?
5、一块4公顷的菜地,把它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公顷?其中的5份用来种萝卜,萝卜占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
6、小明把40克盐放入200克水中,水的质量是盐的几倍?盐占盐水的几分之几?
第二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计划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计划
【 新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 分 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 分 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要求】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课时安排l 1 .分数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5课时2 .真分数和假分… … … … … … … … …… … … … … … … 4课时3 .分数的基本性质… … … … … … … … …… … … … … … … 2 课时 4 .约分… … … … … … … … …… … … … … … … … … … 6 课时5 .通分… … … … … … … … …… … … … … … … … … … 4 课时6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 … … … … … … …… … … … … … … 3 课时 整理和复习… … … … … … … … …… … … … … … … … … 2 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 … … … … … …… … … … … … … … … 1 课时
第三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上述内容分为六节,各节的内容编排体系及内在联系如下表所示。
从上页的图表,不难看出六节教材的内容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 1 / 4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重点。第2节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分数的意义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第6节沟通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两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3,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2.教材编写特点。(1)多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教材从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领会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概念。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等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列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这时,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作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
11米。这就引入了形如(n4n1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413m么PB的长就是“3个米”,记作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44n数。历史上,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需要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
2,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3 2 / 4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
2块饼。3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等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利用分数,可以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从引入分数拓展数域范围的作用来看,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样,教材通过多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解分数意义的教学素材。(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结合起来教学。
在小学数学中,因数、倍数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概念多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学生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现在,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
(3)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其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课程标准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其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
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时,应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为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通分的方法作好准备。
同时,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也是顺
/ 4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3.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的概念。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知停留在直
11与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321111要看它们等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种错误
3222观水平上,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到用分数的概念进行比较。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
4.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道理。这样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进行机械的操作。
5.建议用19课时教学。
/ 4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应用打好基础。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教学主要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2、过程与方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假分数与整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会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会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遇到问题会仔细地去分析、比较、思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四、本单元重、难点分析及关键:
1、重点: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2、难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有限小数。
3、关键: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知识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基础。
五、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六、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还可能和1/2相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七、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时安排: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7、复习、巩固„„„„„„1课时
第五篇:分数的意义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 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 ?两个 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这个分数。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 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师:嗯?你的 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 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 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 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 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课件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 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 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可以用?来表示;(并板书)
课堂评价一:P47页(见PPT)
课堂评价二:PPT口头完成做一做(P46页的做一做)【设计意图】:通过 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再通过两次的课堂练习评价,巩固分数的意义及为分数单位的学习再做铺垫。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师:刚才我们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生:一堆糖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老师指着PPT学生回答:2份、3份、4份、6份)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在数学里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分数单位”。例如 的分数单位是。
师:指着课件(学生用圆片表示 后剩下的空白部分)同学们看看空白处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
师: 的分数单位是?里有几个 ? 生:,3个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你能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含义(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师:看到这些图,美不美?还有比这更美的呢?请同学们欣赏下并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些什么规律?(见PPT)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
师:孩子们,今天出色的表现让老师非常的惊喜,相信明天的你会更精彩。最后老师用与分数有关的话送语送给你们,或许现在不明白,慢慢的你就会悟出其中的道理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