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

时间:2019-05-14 16:2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

第一篇: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13~2014学年《自然辩证法概论》

between man and nature 绪论

1.1自然辩证法原理[1](1)和谐原理。所谓和谐原理,就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一致性以及它们遵循各自规律而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的特性。它的哲学依据主要是对立中的统一、差别中的一致这一古老的辩证法思想。

(2)守恒原理。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守恒是一种转化关系。物质运动转化的能力是永恒恒不变的。当一种物质运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运动时,必定按照反向关系进行,即转化中必定同时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变化,有得必有失,有增必有减,有合必有分,有进必有退,有新必有旧,有生必有死,等等,而且它们之间在量上保持恒定比例。

(3)方向原理。“所谓方向原理,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方向的,并且方向是各式各样的。这个原理包括如下两个要点:

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种先在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说:“人首先依赖于自然界”。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及其社会。其次表现在:自然为人类提供生产的原料。

再次表现在:自然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的建构。

总之,马克思认为人类的产生依赖于自然,人类的存在也依赖于自然。这不仅表现在对物质产品的依赖上,也表现在精神和意义世界的依赖上。这种人对自然的深刻的依赖性必然使得自然能够以其自身必然的方式支配、控制着人类。这也要求人在与自然交往的时候,一定得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持与自然的和睦、美好地相处。否则,一定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与报复。这种惩罚与报复的结果将不仅使人的生物意义的存在受到威胁,也必将使人的意义世界瓦解。

(2)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物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3] 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虽深刻地依赖着自然,自然也因此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但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地适应着自然,而是可以凭借着人自身主体的能动性对自然进行能动地改造的。事实上,人的实践活动正是实践主体有目的地作用和改造实践客体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物之所以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是因为实践的主体——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是由主体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的特性决定的。

马克思关于实践的主体对实践的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的思想,确立了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和中心地位。在实践过程中,主体虽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却能不断地利用自己的力量,发展自己的能力,以自觉能地的活动来打破客体的限定,不断超越现实的客体创造新的属人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也不断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到客观对象身上,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同时,客体也在被改造的过程中,以被消费的形式把自己的能量以各种形式转移到主体身上,影响和改变着主体,成为主体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一个部分,实现着“客体主体化”。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 也就是说,主体通过生产实践实现着主体的客体化,通过对自然及其加工产品的消费实现着客体的主体化。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都是在人的能动的主观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雾霾的危害

2.1 雾霾的概念[4]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霾的意思是灰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2.2雾霾的来源

2.2.1 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2.2.2 人为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日常发电等

2.3 雾霾的危害

2.3.1 对健康的危害[5]

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吸入人的呼吸道后会导致呼吸道感染。2.3.2 对经济的危害[6] 雾霾天气直接影响飞机航班以及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使全社会的工作效率下降,同时由于对人身的伤害,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就间接地影响了经济效率 利用自然辩证法来分析和解决雾霾问题 3.1 雾霾问题的分析

众所周知,在古代是没有雾霾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虽然古人也是用煤炭,但大自然本身存在自净能力的,森林可以对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以及有害气体具有吸纳作用,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其实就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的和谐原理,即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一致性以及它们遵循各自规律而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的特性。古代人们的行为,没有超出大自然所承受的范围,基本上是和自然界和谐共处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没有打破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一致性以及它们遵循各自规律而有机地结成一个整体的特性。而由于如今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中国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必然要求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而工业化虽然对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却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毒气体,而它们有超过了大自然本身的自净能力,那么没有被吸纳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就会在大气中富集,从而为雾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这就说明人们的行为已经超出大自然的承受范围,不

能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打破了上面提到的和谐原则。一言以蔽之,雾霾问题产生的实质就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于雾霾问题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首先,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物具有深刻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表现在:(1)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自然为人类提供生产的原料;(3)自然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的建构。也就是说,人类的产生依赖于自然,人类的存在也依赖于自然。这不仅表现在对物质产品的依赖上,也表现在精神和意义世界的依赖上。这种人对自然的深刻的依赖性必然使得自然能够以其自身必然的方式支配、控制着人类。这也要求人在与自然交往的时候,一定得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持与自然的和睦、美好地相处。否则,一定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与报复。因此,雾霾问题就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要求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因为他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如果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再大的经济成果都将变得黯淡无光。

然而,面对雾霾问题,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这就是我要讲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

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解决,力争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首先,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比如,森林资源为全民所有资源,它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消纳空气污染物,对其应集约利用,禁止乱砍滥伐,这样就可以明确其产权归属与用途,同时做好监管工作,使其向着有利于环境净化、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其次,划定生态红线。政府部门要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另外要严格监管工厂的废气处理,必须达到一定安全指标之后才能排放,而相关负责干部有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应对其进行处分;

第二篇:从法律角度看雾霾治理

2013行政管理 胡琳 ***

从法律角度看雾霾治理

摘要:近来,各地频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程度较严重,雾霾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和劳动生产,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法律必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武器。笔者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把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补充,本文主要由雾霾的现状、成因、法律对策等部分组成,并重点介绍法律对策这一部分。

关键词: 雾霾;防治;法律对策

一、雾霾背景介绍

(一)雾霾的定义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的现象。雾和霾的区别是:一般相对湿度小于 8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 80%-90%之间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

①和霾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主要成分是霾。雾霾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但是人为因素是根本诱因,雾霾的治理也应该从人为因素着手。

(二)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气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强度大的特点。2012 年以来,我国众多城市变身为“雾都”,雾霾覆盖了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受影响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

4、受影响人口高达6亿人。特别是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大气重度污染事件,多个地区能见度不足 500 米。

② 穆治霖在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的论文中指出雾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一是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天气不仅给各地航班正常起降带来不利影响,还导致高速公路发生多起严重交通事故;二是危害人体健康。雾霾组成成分中的气溶胶粒子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雾霾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物质,形成非常大的雾核,极易被人吸收。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根据学术机构的统计研究,2011 年的雾霾天气和重度污染,仅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四城市因此死亡之人数就超过 8500 人。

(四)我国雾霾治理的现状

雾霾治理面临的问题是防治雾霾与保证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过度的追求经济发展以及立法的滞后使得我国雾霾治理的现状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环境治理理念滞后。“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仍然唯 GDP 至上;第二,环境立法空白与滞后;第三,环境保护部门的执行力较弱。环保部门受级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双重领导,会较大程度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合;第四,相关配套措施与制度不完善 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颁布没能同步,不能进一步细化保护环境的相关配套措施与制度;第五,环境保护责任承担的缺失,没有明确规定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企业作为现代市场交易中的一类重要主体也并没有被赋予环境保护责任;第六,雾霾治

③理缺乏国内多层次政府合作和缺乏国际合作。

防治雾霾的法律手段从大的方面看就主要是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三方面。

①② 吴悦: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04).穆治霖: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1).③ 薛春威:雾霾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J].科技世界:70-102

2013行政管理 胡琳 ***

二、雾霾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立法,确保防治雾霾污染有法可依

1、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立法,完善总量控制制度。

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控制指标量进行细化、标准化。其次,制定 《总量控制计划程序条例》,规范政府具体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行为。主要是完善政府计划的确定程序、执行程序、变更程序、救济措施等。其次。在严格保证总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减排的力度,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各类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应逐步加大。

2、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霾的治理,必须加大对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其中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是有效预防企业超标排放的重要手段。

3、建立健全救济机制。在救济机制上,中国可借鉴美国的责任保险制度和损害救济基金制度。大规模环境污染侵权损害救济基金制度通过建立损害救济基金,通过责任保险、公共补偿等损害填补制度,由社会承担消化此不利后果,分散环境侵权给加害人和受害人带来的风险,受害人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②同时,在完善立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很多问题,王振在依法治霾的法律理论分析中提到了依法治霾的价值目标、法律位阶以及法律协作这三个概念,他指出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目标是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二元论思想。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依法治霾应当更加凸显和保障环境保护的价值地位,宁愿降低GDP的增速,也不能以公民的健康作为代价;在各区域为治理雾霾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上位法与下位法的立法衔接问题,但根本上《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根据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做出适当修改,加强治理空气污染的各项措施,并给地方政府治理雾霾问题留有合理的立法权限;在全国范围内,应当对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作进一步细化和修改,将国家治理全国空气污染问题的策略变得更加长期化、稳定化以及合法化。

(二)严格执法,确保防治雾霾污染有法必依

1、限期治理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应当将限期治理制度的范围扩大至流域性、行业性、产业性的污染源,以排放标准为衡量依据,凡是超标的整个行业、产业皆在限期治理的范围内,这样就避免了行业面源污染源形成。

2、完善排污收费制度。一方面,提高排污收费的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业收费办法,扩大征收面。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强化追究环保部门违法排污收费行政责任的硬性规定,对挤占挪用者、不按标收费者、腐败收费者、造成环保资金流失者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同时强化排污收费的程序性立法,制定明了的排污收费程序或图解并将其公之于众,使执法者依法行政,排污者依法缴费,程序公开,为民便民。

3、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法律和高端专业人才充实环境监管队伍,从而高效的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监管治理。企业为了利益往往会忽视环境甚至通过一些手段做出达标的假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执法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来做出对策。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节约成本。

(三)鼓励公众参与,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雾霾的良好氛围

1、普及环境法律宣传教育。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整个社会的社会的共同努力,应该倡导全民参与。比如,电视台制作一些有关防治雾霾的广告,广播也经常播放一些治理雾霾的措施,贴一些保护蓝天等等字样的大字报„„用这样的细节更能打发动我们,让公民印象深刻,更能达到宣传环保的效果。

2、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我们的民间环保组织也会成为治理雾霾的一股不可忽视

①② 谭斌:雾霾法律问题研究[J].法治在线:28 王振:依法治霾的法律理论分析[J].公共安全,2014.,(2)胡蔚:从环境保护法角度对我国“雾霾”形成原因的深层思考及防治对策建议[J].法制视点,2014,(06)

2013行政管理 胡琳 *** 的力量。在国外更有“罗马俱乐部”这样唤醒人类环保意识的的学术研究团体和社会团体。企业环境责任和公众环境责任二者在责任的落实程度和要求上应有所不同。除了加强对企业强制性规范遵守的监管之外,还应注意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比如酝酿开征碳税。征税对象范围主要针对那些导致雾霾频发的高能耗排放企业,比如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参考文献

(1)吴悦.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广东气象.2004(04).(2)穆治霖.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1)(3)薛春威.雾霾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科技世界.70.102(4)谭斌.雾霾法律问题研究.法治在线.28(5)王振.依法治霾的法律理论分析.公共安全.2014.(2)(6)胡蔚.从环境保护法角度对我国“雾霾”形成原因的深层思考及防治对策建议.法制视点.2014.(06)

第三篇:从哲学角度分析雾霾天气

从哲学角度分析雾霾天气

内容摘要:本文从联系和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解释雾霾的产生,接着指出了解决雾霾天气的对策,分别从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这三个角度。

关键词 : 量变与质变 物质 意识 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

最近的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几乎笼罩了中国,覆盖了中国近一半地区,已经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雾霾天气,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的状况。不仅能见度低,严重影响着路面交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和损失,更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雾霾的产生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雾霾天气产生与气象条件、人类污染物排放量是密切联系。触发雾霾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天气因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污染物的过度排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导致污染的加剧。量变引起了质变,由于量变的积累,引发了质变——雾霾的产生。而污染的产生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急切地以生态自然为代价建设发展经济,造成自然环境地严重破坏。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却不尊重自然,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

二、雾霾的解决对策

(一)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当雾霾真正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也无法逃避这个难题,它不会随着我们的意识而改变。但是意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正视雾霾,有坚决解决雾霾的观念,才会为之努力。在意识能动作用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形成解决雾霾问题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并以这些观念为指导,通过实践达到预期目标。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角度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所以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雾霾天气就是我国大步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矛盾。但是在不同时期,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在转换。例如英国,严重雾霾出现在英国之前,工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英国的主要矛盾,但1952年之后,已对英国继续更好地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雾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当局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当前中国社会,雾霾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主要矛盾,所以我国政府也必要采取整治措施。但是矛盾又是具有特殊性的,我国与英国的情况不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英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措施。

(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角度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952年伦敦大雾引发的直接死亡人数达到4000至6000人,是一场全国性灾难。当时,工业占英国经济的比重为历史最高,之后才开始向服务业转移。从人均收入和工业结构来看,当时的英国相当于今天的中国。所以,以我国当前的雾霾状况来说,社会意识也因有相应的变化。政府需要下决心制定政策,公众也应尽自己的一份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雾霾天气的危害警示,中国的生产方式也应该转变。因此,利用先 进的科学技术转变我国生产方式,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大力发展服务业,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华 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

第四篇:用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雾霾问题

张雯雯41230075 王淑欣41230066 马一嘉4123

用经济学角度探讨北京雾霾问题

北京连日来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溯源、反思、问责„„多角度讨论之后,“如何防治”逐渐成为探讨的焦点,“行动起来”亦逐渐成为各方的共识。其中,“以经济手段推进环境治理”又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

环境治理成本谁买单?

“同呼吸”,但并未“共命运”。

污染会切实影响到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空气是每个人都无差别共享的,但利益却是被个体所获取了。

经济学家叶檀认为,雾霾是高污染GDP的代价,损失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而利益则被汽车厂、石油厂、水泥厂、木材厂和煤电厂等企业拿走。如果没有税收、环境交易等方面的正确激励制度,污染GDP狂欢还将继续。“污染折价的时代已经到来。”叶檀说。

多位经济学界人士抱持相同的逻辑和观点——资源性企业必须缴纳高额的环境税与资源税,以弥补所带来的环境损失。

和所有公共工程一样,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依照逻辑,这部分成本应由前述“利益获取者”们承担。

以经济杠杆来推动环境治理,成为被广泛讨论的课题,也被认为是“预计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手段。

“经济手段是遏制环境污染的根本性措施,应当在有关资源产品价格中纳入环境成本,建立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原全国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表示,这方面至少已有两个成功案例。

骆建华介绍说,2004年开始实行的脱硫电价政策,以及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点、近10年来全面推行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政策是近年最成功的两个案例。这两项政策调动了企业脱硫的积极性,推动了城市兴建污水处理厂的进程,极大地刺激了脱硫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对“十一五”期间国家顺利完成SO、COD减排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何拨动经济杠杆?

“未来应借鉴上述两项政策的成功经验,环境政策更多地着眼于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价格信号的引导、调节作用,加快推动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进程,逐步建立环境价格形成机制。”骆建华说。

骆建华称,环境商会近期已将相关建议提交给国务院有关部门。比如:推行污染减排的综合电价政策。200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1.5分/千瓦时脱硫电价政策,2011年国家发改委

张雯雯41230075 王淑欣41230066 马一嘉4123

又出台0.8分/千瓦时脱硝电价政策。考虑到中国城市PM10和PM2.5污染严重的现状,并考虑电价政策的公平性,环境商会建议尽快出台0.2分/kW?h除尘电价政策,并进一步调整脱硫脱硝电价政策,依据脱硫脱硝成本核算,将高硫煤脱硫电价调整至1.8分/千瓦时,低硫煤脱硫电价调整至1.1分/千瓦时,脱硝电价调整至1.0分/千瓦时等,使电价补贴与污染治理成本相符。

在环境税制改革方面,环境商会也建议开征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工业COD三个税种,税率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均为2元/千克,COD为3元/千克。

环境税,也被称为生态税、绿色税。它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才兴起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统一定义。它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部分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有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5种。2011年12月,财政部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环境税费制度和生态税费制度,但还不够完善。今后应逐步完善环境和生态税费制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首席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国平表示。

据了解,目前,西方国家不仅普遍建立了环境税制,而且环境税在许多国家已成为环境政策中的主要手段。

“最佳手段”未必能一步到位

即使环境税被广泛认为是推进环境治理的最佳手段,但这个“最佳手段”未必能一步到位、发挥作用。

纵观世界范围内环境税的发展演变,也经历了数个阶段和数十年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环境税主要体现为“补偿成本”的收费。主要基于“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要求排污者承担排污行为的成本。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环境税种类日益细化、增多(如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均在这个时期出现),功能上综合考虑了引导和财政功能。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环境税迅速发展的时期。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纷纷推行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政策,许多国家还进行了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

而在我国,可以说目前甚至连“补偿成本”原则都未能全面覆盖。

“目前的阶段不是推行绿色税收最佳时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总体处于下行,企业承受的负担较重,政府也在强调结构性减税,这种情况下推出会遇到很多障碍,即便推行的初衷很好,是绿色低碳发展,张雯雯41230075 王淑欣41230066 马一嘉4123

但站在每一个利益主体角度去看待,对企业而言也是增加负担。因此,绿色税收应选在企业承受力较强、经济增长处于上行的阶段推出,效果才会更好。

“新型税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需要实践经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也表示,任何一个好的理念或制度,其实施都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相关社会群体适应。

周宏春认为,在绿色税制的推行中,至少要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如何体现“税中性”原则。“税中性”是世界各国税收通用原则,关键是在倡导结构性减税背景下,增设绿色税种如何平衡税赋水平,在哪些方面减税需有相应的研究和政策。二是如何保证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绿色税制本意是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和促进绿色消费等目的,能否实现预期目标需实践检验。三是公众的理解。绿色税制与原有环境税和环境费的关系、一般基层税收人员能否正常征收、被征是否被理解,都需实践检验。

第五篇:从雾霾天气看人与自然关系

从雾霾天气看人与自然关系

摘要:本文从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现状及其特征出发,探讨城市雾霾天气的危害;由北京市雾霾天气为例来阐述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具体成因;从哲学层面上对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反思,批判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了我国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问题。最后,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我国城市雾霾的治理工作进行了辩证思考,并提出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治理的意见。关键词:城市雾霾天气,人与自然,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早在 1972 年就被提出并得到世界认可,而环境问题也早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2013 年整年在我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雾霾,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危害。中国雾霾污染呈现污染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征。抛开自然因素,对雾霾天气产生的直接诱因进行探究,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掠夺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1.城市雾霾天气特征及危害

“雾”与“霾”的混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雾霾”,而当早晚之时“雾”的成分相较于“霾”的成分更多;进入白天,“霾”的成分又成为了绝对主力。两者之中,“雾”仅仅作为一种天气的自然现象而存在,是大气中水分子遇灰尘之后的凝结,对身体并没有过多的危害;而构成“霾”的主要成分是大气中的污染颗粒,包括浓烟、粉尘等。

空气质量与人类生命健康是息息相关的,雾霾天空气中的颗粒物含有毒性,不但是癌症诱发的慢性因素,还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或损伤等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雾霾天气也会增加各类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严重的雾霾天气能见度仅为3—5米,视野能见度极低,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导致交通阻塞,航班起降滞后,严重影响人们的交通生活;雾霾天气会影响人的情绪,诱发情感障碍。“雾霾天气”还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养殖业和旅游业。雾霾天气会严重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减缓生物体的正常发育,降低生物对外界环境的抵御能力,使得生物罹患病虫害的频率增加,严重的将会直接导致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2.造成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2013 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雾频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进入冬半年以后,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地面风速减小,我国大部分地区多被西北气流控制,大气层结构较为稳定,为水汽积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气活动增强,并延西南路径将水汽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为雾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特定的气象条件则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必要条件。全球气候变暖同样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发生。除以上两方面外,近两年频繁出现的“逆温层”现象,也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之一。

自然因素虽为“雾霾天气”创造了温床,但毕竟只能作为矛盾的外因,起到促进作用。而内因才是促使事物变化的根据,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毫无节制的排放、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模式,才是“城市雾霾天气”大面积爆发的根本原因。2013 年 12 月,科学家对北京市“雾霾天气”贡献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 PM2.5 来源有六个,分别是二次无机气溶胶 26%、工业污染 25%、燃煤 18%、土壤尘 15%、生物质燃烧 12%、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 4%。其中,二次无机气溶胶指的是一次排放的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等)和二氧化硫(燃煤等)等通过均相非均相反应形成气溶胶颗粒中的硫酸盐硝酸盐。据上述资料分析,造成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应该分别为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火力发电排放、城镇化发展污染以及生物质燃烧。3.我国城市雾霾天气成因的哲学反思

“生态”这个词语讲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状态,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系统相关。生态理论是一个较大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哲学和科学两个理论层面。传统的生态科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的机理,然而人口的增长速率和由此引发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负荷。当今的生态科学研究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人与资源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生态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然而不管是生态农业学还是生态经济学,都是受哲学理论高度的支配。

环境价值是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而生态哲学充分把握这一核心思想并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本体,摒弃原先的客观的自然界,真正的本体是 “人—社会—自然”复合而成的生态系统。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对待自然环境并不能将客观自然界与人割裂开来,我国城市雾霾天气之所以大面积爆发,其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用生态哲学的理论指导行动,把人从整个生态系统中分裂出来。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对象,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更离不开自然。人类不仅要将自然看作是主体实践对象,更要将之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源泉。然而从现实来看,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化的过程日益受到人化的影响,逐渐发展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以致人化自然出现了“反人化”的倾向,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消除生态系统的“反人化”趋势,走向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人类社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防治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辩证思考 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我国城市雾霾天气产生的最直接原因。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城市雾霾天气的治理难题。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可持续的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摒弃了以往的大量能源、资源的投入发展方式,从根源上切断了污染源。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有目的的降低城市大气污染排放量,有效治理城市雾霾天气。

其二,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路线。新型工业化道路有污染小、经济效率高等特征。我国城市雾霾天气的爆发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这些城市或地区绝大多数仍旧走的是传统工业化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运而生,坚持加强科学技术应用,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加大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经济发展与效率提高同步,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其三,坚持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坚持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高污染、高排放量的现状,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理念,努力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提倡生产清洁、消费环保、资源再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有效治理城市雾霾。

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最初的人对自然的无限崇拜,到人类征服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寻求和谐共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环境污染问题在这个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相对较少,直到工业时代的来临才全面爆发,城市雾霾天气实则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就在这几十年间环境污染严峻、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雾霾天气更是大频率的笼罩着中国的各大城市。诚然,人类要求快速发展,就必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如何有效解决这对矛盾,是我们应该深究的问题。面对我国城市雾霾现状,我们要认清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重塑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并且承认生态价值和生物价值,树立正确的生态经济观共同构建生态文明新格局。参考文献:

[1] 成良斌, 宋子良.自然辩证法讲义(内部资料).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05 [2] 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13 – 16.[3]王新、何茜.雾霾天气引反思[J].生态经济,2013 年第 4 期.

下载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雾霾问题(最终定稿)

    1.雾霾何时进入公众视野? 初见:2009年的中国 2009年6月,有媒体报道,位于北京朝阳区的美国驻华大使馆自设了空气检测站,专门检测PM2.5的数据并在Twitter上公布。这时,中国官方公布......

    自然辩证法与当今雾霾天气

    自然辩证法与当今雾霾天气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学号:2014140367 姓名:闵金涛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

    雾霾问题心得体会.doc

    今年以来,雾霾天气不断侵袭中国,大范围雾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中的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不仅对海陆空交通造成不利影响,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国雾霾措施

    继17日遭遇严重污染后,陕西省西安市18日、19日持续笼罩在重度雾霾中。气象部门预测显示,未来一周内西安环境空气质量有可能维持目前状况,甚至还将进一步恶化。 18日下午的西安......

    从行政法学角度看政府“临时工”问题

    从行政法角度看政府“临时工”问题 马金龙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300130089 摘要:当前众多政府部门在被媒体曝出不妥行为,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之后,均推说其具体执行者是单位......

    从公共关系角度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

    从公共关系角度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 摘要: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国际通行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桥梁,是一种政务公开的良好运行机制,已经越来越受到......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 文化与国家关系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之间的经贸发展、政治互信、文明进步以及两国人民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中......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目 录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