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管理伦理学角度看富士康科技集团的管理问题
从富士康科技集团职工跳楼案例看企业伦理问题的重要性
一、案例的过程
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 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 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自2010 年1 月23 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 年11 月5 日,富士康已发生14 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在发生了多起跳楼事件后,富士康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
施:构筑“关爱圈”;加强企业基层组织;
建设建设安全防护网; 签定“ 不自杀协
议书”。富士康集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
数度用“检讨”一词表态。但这些措施并
未结束跳楼事件,再继续发生几起跳楼
事件后,富士康公司企业集团董事长兼
总裁郭台铭对接连出现的员工跳楼自
杀事件表示道歉。郭台铭说:“大家产生
冷漠才造成这些心理因素,而这些呢,我们是没有做得很好,我们也没有在这
方面,可以说是有效地来防止。”富士康
多名员工收到公司转发的一封郭台铭
署名的“致全体同仁的一封信”。郭台铭
在信中表示,最近集团公司发生了多起
坠楼事件,给大家增加了许多压力与影
响,他本人也感到非常意外、震惊、惋惜
和痛心。郭台铭说,目前,富士康集团正
在通过完善员工关爱中心、设立员工关
爱热线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有需要的同
仁。作为集团总裁,他感到压力巨大,责
任重大; 他呼吁全体员工积极行动起
来,关心身边的同仁,企业和政府需共
同努力,郭台铭在座谈会上表示,集团
将收回要求员工签订的所谓“不自杀承
诺书”,并且降低跳楼自杀抚恤金至适
当比例。郭台铭说,富士康是一家企业,而不是政府机构,有着企业的经营管理
职能但没有社会职能。企业的人文建设
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期内急需采取干
预措施防止危机进一步发生,其中最重
要的是加强人际关怀。富士康将安排每50 名员工组成1 个相亲相爱组,小组成员内相互关怀和帮助;富士康还计划寻
找70 名心理学专家进驻企业,并在员
工中培训1000 名心理辅导师,对员工
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跳楼事件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大批富士康员工选择了辞职。根据一
份民间团体亲身经历和实地考察后形
成的“富士康情况报告”显示,富士康平
均每月要流失员工几万人,而在跳楼事
件频发的近3 个月,每月竟然高达5 万
人以上。
“我已经在这里做了有5 年多了,每天都重复着枯燥的操作。到现在虽然工资
涨了一些,却总是感觉没有出头之日,看 不到希望,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富士 康观澜厂区员工张金表示,自己中专一毕
业便进入富士康工作,一干便是5 年。前
段时间频繁的跳楼事件发生之后,他选择
了辞职。
“工作感觉就像是一个机器,流水线
上单调枯燥的动作要反复不停地重复
着。”对“十三连跳”,已经回到湖北老家的 张金显得并不奇怪,“在电视里面已经看
到新闻了,这是迟早的事,光在我们组,很 多同事都做得很郁闷!但是没想到跳楼这
么密集。”
二、富士康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
措施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规范伦
理学学科,是将普通规范伦理学的原则
和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活动所产生的一
门学科,管理伦理学的任务是根据普通
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各种经济制度和
经济管理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得出经济
管理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并据此提出政策
性的改进建议。道德决策和评价的伦理
工具有功利原则、义务原则、权利原则和__公正原则,关者
权益及处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常用的伦理
原则。
(一)问题
1、对员工缺乏人性关怀,使用传统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违背了权利原则,传统 这些原则是思考利益相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虽然在科学管理,最 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优势,但 在这种管理制度下的人往往就像一台不 停运作的机器,简单重复而且枯燥,随着 80、90 后作为新一代劳动力的加入,军事 化管理,严格的流水线操作已经和新一 代的劳动力的思想和文化发生冲突,笔 者认为富士康在管理员工时违背了权利 原则,权利原则是指在决策时需要考虑 的那些重要的、规范的、合法的原则,富 士康有权利要求员工遵守公司制度,但 公司制度首先必须在合理合法的框架 内,在不侵犯员工的基本权利的情况下,如说“在这里你的任务就是执行”,而富 士康的管理制度明显不尊重员工,侵犯 了员工作为一个人基本的权利,把员工 当成机器,而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现 在的员工又是从小在一个个性解放的社 会环境下成长的,所以当富士康用不规 范的制度来管理员工发生冲突就是必然 的事情了。
2、富士康集团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承担了为员工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 的义务,富士康在这方面违背了义务原 则,义务原则指的是我们的决策和行事 是否体现了那些和我们有直接关系、并 且对我们有所依靠的人(利益相关者)的 关怀。作为道德的义务原则必须符合以 下三点: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普遍性、尊 重个人地位与尊严、为理性人所广泛接 受。明显的是,员工的跳楼除了不适应富 士康的管理外,还因为看不到未来,看不 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个人没有发展,自然 也就没有地位和尊严,所以富士康也没 有尊重员工,这样的管理方法也不能普 遍推广和被理性人广泛接受,只是一味 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造成大量员工的 离职,企业的声誉下降,结果影响了企业 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对措施
1、重建组织流程,在提高生产效率 的同时要能让员工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适度地休息更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效 率。
2、建立员工关爱中心,当发现员工有 不良情绪时,能够及时排解,主动干预,同时每个宿舍要选择一个有活动能力的 员工来及时和室友和关爱中心联系,搭 建一个信息流通的平台。建立员工俱乐 部和员工活动中心,让员工在工作之余 能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事实也证明 一定的娱乐活动有利于员工更好地投入 工作中,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意外事件 的发生。
3、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 要能感动员工,要能让员工自觉将企业文 化作为自己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要 能使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企 业文化是企业的血液,能指导企业健康成 长,从而使企业和员工能共创愿景,共同 提高。
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员工的生存 和发展提高途径,开展职业培训,让更 多的员工能知道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员工提供多方向的发展途径,让 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现代管理学认 为: 只有员工能得到发展,企业才能持 续发展。
三、富士康危机处理的伦理问题和应 对措施
(一)问题
在富士康的危机处理中,争议最多 的处理就是和员工签定不自杀协议,我 们看到后来郭台铭表示集团将收回要 求员工签订的所谓“不自杀承诺书”,并 且降低跳楼自杀抚恤金至适当比例。集 团认为,过高的赔偿金会带来负面的鼓 励效应,从这样的报道中,我们也看到。富士康也意识到这样的危机处理存在 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的危机处理违背 了功利原则、公正原则。功利原则是指 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多好处。与经营活 动的效用分析存在明显差别。不只考虑 自身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成本与收益,我们分析下签订“ 不自杀承诺书” 的利 益相关者有富士康科技集团、职工、职 工家属、当地政府、富士康产品的消费 者,供应商,当地媒体,而该决策只考虑
了自己单位的利益的保障,没有考虑到 已经损害了职工,职工家属,政府,社会 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职工家 属不会同意,政府的监督也会受到怀 疑。违背了公正原则是因为不同的人应 当不同对待,每个员工跳楼的原因都不 同,每个事件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也不 同,所以不能直接用同样的补偿来对 待,应当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同时,危机处理中一开始只是把这 一系列事件看成是员工个人的自身问 题。如果是企业的问题,就可以从管理制 度和经营方式的改善等方面入手。而郭 台铭没有反思企业管理的问题反而到处 请高僧做法,寄希望于风水,违背了义务 原则,因为把原因归咎于风水不好显然 只是小部分迷信的人的观念,不能被理 性人普遍接受。
(二)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在处理危机事件中首先要
能遵循和普遍运用功利原则,在决策时 要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 决策才能得到推广,所以应当调查事情 经过,抚恤员工亲属,并适当关心其他同 事的心理,如后来的公开道歉,给员工的 公开信都是不错的方法,并且与媒体合 作,澄清事实真相,勇于承担企业的责 任,不推卸给员工和社会,从而避免谣言 和事件阴影的扩大。当然,依靠“企业办 社会”不太现实,企业和政府应该合作,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在富士康公司内建立 多元化价值取向体系,共同参与问题的 解决,否则就无法解决员工的多层次需 求和避免悲剧重演。
全球的企业管理工作在发生着变
化,不仅仅变化而越来越难管理了,其 中一部分是原因是全球化,还有就是变 化的速度和技术的变革,还有一部分原 因是复杂全球供应链导致的,以及创新 的金融市场造成的,以及组织需要更多 的创新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纵向和更为 官僚性的组织,其中一定的原因还涉及 到整个竞争的加剧,各个企业之间竞争 的加剧。当然,作为企业的核心员工是
企业根本的竞争力,任何企业要在竞争 中不断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以人为 本,只有员工发展了,企业才能不断发 展,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将科学管理与人 性化管理相结合,在不断提高效率的同 时关注企业的持续发展,关注企业对社 会的贡献,实现企业作为社会一部分的 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富士康事件 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宋王群.富士康坠楼事件调查[N].羊城晚报,2010-05-26.2、刘丽文等.生产与运作管理[M].清 华大学出版社,2010.3、徐大建等.企业伦理学[M].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0.(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第二篇: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
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
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 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能反应。
笔者转述以上观点,并非暗示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当事人都有某种心理缺陷或心理冲突,而主要是强调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职工的心理状态,洞悉职工因为长时间工作、不满工作环境、无法胜任工作、工作过于单调等原因而产生的焦虑、痛苦、自我怨恨等情绪,并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职工建立起希望、乐观、感恩、坚韧的心理资本和生活态度,维护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三、运用“21天理论”来推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心理学上有个“21天理论”,即人们连续21天从事某项活动,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而如果连续 90天从事某项活动,这种习惯就会固化下来成为自觉意识。企业可借鉴这条理论,在某个较长时间段对职工进行密集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教育,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让安全生产信念在职工内心生根发芽,培育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习惯和良好素养,真正起到预防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企业要真正重视、关心职工的安全状况,认真梳理作业流程,合理规划作业区域,充分辨识与控制潜在危险源;学会使用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安全检查分析表、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等多种安全控制工具来指导安全生产,控制及防范安全风险,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关心职工的身心状态,及时洞察职工的心理疲惫、焦虑、痛苦等心理状态,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及疏导,最终达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
第三篇:从CEO角度看呼叫中心管理
从CEO角度看呼叫中心管理
从CEO角度看呼叫中心管理
电话营销呼叫中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在招聘电话销售代表(TSR)的时候,要考虑那些因素?寻找呼叫中心基层管理人员的时候,是内部提拔还是外聘?电话营销与信函的结合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电话—信—电话”(PMP)方法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CEO在呼叫中心的管理中应考虑那些问题?
电话营销呼叫中心可以帮助你(CEO)达到如下目标:使用专业的电话营销技术,你可以在任何一天把你公司的故事告诉成千上万的人;你的公司与客户建立了“个人关系”,公司的使命和远景会在电话交谈中传达给用户;大量的市场调查数据可以快速得到,轻松掌握市场的趋势,并依此找到特定的消费群,销售就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而实现;客户会立即对你的促销产生反应,而且反应的结果常常是立即给公司带来了收入。当然,每次促销活动都是各不相同的,每次活动的结果取决于其目标和运作。因为电话营销可以使你的公司接触面大大增加,很明显这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利润。
首要因素:人力资源
电话营销呼叫中心成功的关键,与任何一个公司一样,取决于它的“人”。电话销售代表(TSR)与主管都必须是高素质的人。在招聘TSR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选择,要考虑到电话销售的方方面面。要选择那些热情的人,不要那些说话带脏字的人;要有事业心的人,不要孤僻的人;要献身事业的人,但不要那些自以为是的人。TSR的工作压力大,比较乏味,而对服务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需这些满足特定要求的人才能胜任。当然声音通过电话听起来要另人愉快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好的TSR是你企业的一项资产,所以随时可能会被别人“挖”走。国外的经验表明,呼叫中心65%的成本是人力资源成本,TSR的流失是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国内的呼叫中心还需要对TSR的素质给予更多的关注。
要保持呼叫中心的效率,管理必须持续衡量员工和她(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不间断的监听是主要的衡量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管理者随时知道现状。为了衡量生产力水平,要衡量所有员工的出勤率、所承担的责任、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因为如果所有级别的员工都具有和你(CEO)一样的目标,公司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员工士气,新的主管和经理最好从内部选拔。现有的员工了解公司的使命和远景,对每一天要做的事也是非常清楚。这种机制激励那些想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员工。当然,直接从外部聘请有经验的人做管理人员在管理学领域被认为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会带来新的文化、避免裙带关系等。你在决定呼叫中心管理人员的人选的时候要权衡这些利弊。如果请咨询公司介入呼叫中心管理,不仅可以得到专业的服务和培训,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内部的人事矛盾。
还有,要精心挑选新的主管,被提拔的人一定是值得委以重任的。但要记住,一个好的电话销售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因此,在一个TSR接受一个管理职位之前要完全清楚她(他)的能力和责任,这是对公司和其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TSR可以用提高工资级别、只接听难度大的电话、培训新员工等办法来激励,让其继续发挥所长。
拓展策略:电话营销与信件推销的结合
电话营销与信件推销的结合会产生非常有效的结果。这两种营销手段是非常类似的,因为都是直接针对目标用户的。PMP方法(电话—信件—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如果系统地采用这种方法,就会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市场营销工具。
PMP方法的第一步包括打第一次电话和寄信件给目标客户。第一次电话的目的是得到潜在客户的姓名、职位、邮寄地址,这个潜在客户可能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而且有决定的权利。当然第一次谈话要确认目标客户是否符合潜在客户的条件,即客户是否真的对你的推销感兴趣。得到所要的信息后,推销的信件就可以发出了。
第二步,集中在“跟进”。第二次电话应该在信件到达目标后大约三天时打。这三天给收信人足够的时间看信,而且还不至于忘掉信的内容。毋庸质疑,这一步是整个PMP方法的关键。此时,TSR需要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台词”来确保信心和谈话内容准确,如果呼叫中心同时使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这个问题就轻松解决了。TSR介绍自己和公司,谈话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这往往决定了此次的电话的成败。在很多情况下,这第二次电话会使这个潜在客户下定单,所以TSR有责任使谈话变得另人愉快和对客户有价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TSR和管理人员都需要专业的管理和谈话技巧培训。
不断改进,保持活力
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新世纪的经营变得更加艰难,电话营销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变迁。只有那些有竞争力的、专业的、创新的、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的需求。而且,电话营销公司必须紧紧把握大环境的变化和市场趋势的发展。为此,CEO要保证电话营销管理运营水平不断改进,TSR永远保持活力。
第四篇: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看社区警务
作者:丁飞虎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6期
【摘要】社区警务工作是新时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参照,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健全协同参与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区警务;完善路径
一、当前社区警务存在的问题
社区警务战略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公安机关在稳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对社区警务的本质认识不深
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社区警务的基本内容是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警察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时候打击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通过依靠社会公众力量抑制犯罪,是警务工作由被动型、打击型、管理型向主动型、防范型、服务型转变。但一些单位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如片面认为把责任区改为社区,户籍民警改为社区民警之后就是社区警务,流于形式化;把“社区警务”简单理解为“社区范围内的警务”等,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社区警务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美国警界泰斗和麦认为:“若是警察没有民众合作的话,即使用一半的人充当警察,也不能保证治安的良好”。社区警务建设的目的是使警务工作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系统,发挥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管理。然而传统的某些因素造成某些社区民警崇尚权力、妄自尊大,没有树立服务理念,未能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从而陷于单打独斗的尴尬境地。
(三)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不健全
如警务工作仍然是被动的“反应型”,即发生案件或接报案后,民警才采取相应的行动,这种被动式的警务对于控制犯罪来说,只能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形成恶性循环;社会防控网络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对巡逻缺乏检查考核,工作起来是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社区民警职务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工作无条理化等。
二、社区警务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区警务建设的关键是社会协同。社会协同要求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互相配合;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来审视,社区警务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
社区警务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我们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社区警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区警务工作同人民群众意愿和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原则
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警务建设中,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并在发挥好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区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互律作用,形成推动社区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三)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原则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犯罪总量仍高位徘徊。做好社区警务的关键是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从源头上主动解决问题、减少矛盾。特别要将积极构建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互相衔接、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三、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健全协同参与社区警务机制
1致力于社区警务群众化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会管理创新明确要求推动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公安机关应适应社区改革的新形势,培育社区自治功能,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工作。具体而言,要在“区—镇—村—户”四级联动新模式下,遵循便于互相联系的原则,实施以“十户联防”小组为主要形式的防控新举措,每10户为1个联防小组,将防范任务落实到楼、院、户,形成看门望户,看楼护院,邻里守望的联防联动新格局。同时,要大力推进“阳光警务”,既要发挥社区警务的执法效能,震慑违法犯罪人员,又要教育群众,提高社区公众守法和护法的信念。对于社区公众普遍关心的执法活动,可尝试举行社区行政听证会,鼓励民众参加,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执法变成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活动,确保执法的社会效果。
2致力于社区警务社会化
社区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自管组织。公安机关作为其中的责任主体之一,要健全与社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社会前端管理缺失问题,防止警方孤军作战。如以社区民警为核心,驻村保安为纽带,治保干部、村级巡逻队等为依托,物业保安等为必要补充,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安全资源网络;由社区居委会召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治安积极分子召开社区治安防范联勤会议,通过发放治安预警提示、治安防范宣传资料、举办防范知识讲座等方式,通报治安形势和刑事发案规律特点,提醒企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等。
(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和形式
1创新实有人口管理制度
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是社区警务的基础和重心。要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对流入人员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以证管人;对出租房屋实行登记许可证制度,实现以房管人;按照从事职业,实行谁用人、谁负责用人管理责任制,实现以业管人。强化社区、业主责任,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真正做到流动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指导基层组织建立重点人员信息档案,落实教育、监督责任,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早地融入社会,从源头上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此外,坚持把实有人口与实有房屋信息的采集录入作为一项常规的基础工作来抓,及时将变动的实有人口信息录入警务综合平台,确保录入及时准确。
2深化“网上警务室”建设
依托互联网建设“网上警务室”,开设警务公开、法制宣传、安全防范、警情通报、便民服务等栏目,突破传统社区警务模式受到时空限制的约束,将社区警务管理延伸至虚拟社会。在“网上警务室”建设中,建议综合运用“微博”、“人人”“QQ”等新媒体手段,丰富警民沟通的形式,并探索以优秀社区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在内容上进一步凸显个性化,真正把网上警务室建成夯实公安机关基础工作的网上基石、维护辖区稳定的网上阵地、联系服务群众的网上平台。
(三)完善社区警务相关保障机制
社区警务建设不仅涉及到基层公安机关,更涉及到整个公安机关的运行体制。要确保社区警务建设取得实效,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1加强各警种之间的合作
健全责任区警种联动机制,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警种合力问题。公安工作的根基在基层,警务工作基础在社区,各式各样的警务活动都要依靠社区有序推进。社
区警务工作不仅强调社区民警尽心尽责,治安、刑侦、巡逻民警也要全面参与,共同承担起辖区群众的安全重任。并按照整体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以派出所为轴心,以情况信息为纽带,加强各警种之间的横向协同配合,建立完善情报信息采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衔接紧密、互为促进、协同处置。
2完善社区警务的基础保障
首先要通过优化警力配置增加社区警务的警力投入。在当前警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社区民警的人力资源问题有两个渠道——机关警力下沉和社区民警协作联勤。总体上应进一步落实警力下沉、警力向一线倾斜的政策,同时深化警种合作和社区民警联勤,缓解社区警力不足问题。其次要改进社区民警工作机制,通过压缩会议、减少非警务活动等方式,减轻社区民警“压力”,同时优化社区民警作息时间,确保其有更多时间在社区,真正落实各项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第三要建立科学的社区民警激励约束机制。以民警对警务社区情况是否熟悉、警务区治安状况好坏、群众是否满意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社区的差异性,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和奖惩机制;并在选拔制度中规定从优秀社区民警中提拔基层所队长,同时适当提高社区民警的各类津贴、补助标准,改善社区民警的职级待遇和生活待遇。
参考文献:
[1]熊一新,王太元 最新社区警务工作指南[M]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2]张兆瑞,张建明 社区警务[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贾征,刘化杰 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张兆瑞 现代警察管理之道[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五篇:从工业设计角度看设计管理论文
工业设计通常被定义为: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其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了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如今,工业设计已成为一门将工业产品加以美化与功能化的综合性学科。设计管理的融入是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迈向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设计充满了思想、激情和创造性,而管理却相反,管理需要成熟、稳定的操作程序和理性的梳理、引导,两者存在互补性;设计需要实践来实现、验证,设计追求预期的目标,而管理是以目标对象为行动的指南,因此在行为过程和目标预期上设计与管理又存在共通性。但设计与管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设计有核心思想价值的指引,可以是创新的头脑风暴,并有开放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想。设计管理是定义设计问题和设计目标,同时找到最匹配的设计师,然后对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协调一切资源、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组织监督,以及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管理工具,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战略设计以及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更快更好地完成预期需要处理的事项,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设计管理应该成为工业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一、设计管理的作用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它涵盖新产品研发和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优化2个方面。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在新品的研发过程中若想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它的每个环节都要渗透着设计管理这一理念,这样产品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却只是企业业务整体战略环节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设计也要与其它业务一样有序的进行管理。新品研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特别是潜在的需求。这些需求大都尚未有成型的产品面世,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概念构思阶段。因此,将这些产品创意进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意识到如今的市场应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产品的受众应该更广泛、更多元。
要想设计一款好的产品单靠设计师或一个设计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拥有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尤其是设计管理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构成企业的资源有很多元素,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等,它们给企业的管理和协调创造了可能性,是构成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样,设计也是一种无形的企业资源,它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好的设计才能得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就是使各种设计活动有效组织起来,将设计中有形及无形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使之合理化,以求创造出具有竞争实力的产品面向消费市场,同时为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使企业更具知名度。好的设计管理应具备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刚立项的新产品应与企业的总体计划和战略目标相契合,并作为有力武器应用于公司战略规划之中;二是将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理念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研发的新产品符合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三是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制造,并对外加工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进行干预、把控;四是利用一切资源,联合一切力量推进产品研发;五是对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严格对时间、成本和质量进行把关,按照既定计划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六是采用标准化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评估,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库积累,为后续新产品研发提供有效的经验积累;七是发掘各个团队中不同人员的优势,避免沟通困难、相互推诿等现象的发生,弘扬团队协作精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企业很少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投入资金进行自主设计和技术创新,多是采取到市场采购样本,后期进行改造、模仿等方式进行生产。其次,很多企业仍片面地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只要做好产品外观设计就能带来收益,忽视了设计师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工程研发技术人员与工业设计师缺少沟通,因为学科背景、设计方法、使用软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且缺少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工业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缺少共同协调的渠道,导致产品的升级换代受到限制,产品销量停滞不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出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发展方向,提升产品的研制周期,优化产品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产品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产品的创新程度决定着产品未来能够走多远,所以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品设计管理及创新。此外,企业仍存在对工业设计不重视的现象,没有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层面上,而是将其视为锦上添花的附加环节。盲目追随市场要求,按照客户的意愿进行设计是目前工业设计的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现实作出了让步,对设计理念进行调整,甚至是放弃,以求得用户的满意。这样的做法使很多有创意、有创新的设计在修改中丧失了最初的光彩,丧失了原本鲜明的个性与形象。
三、流程管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流程是规范产品工业设计的过程,指导产品的工业设计工作,并将责任有效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制定专门的工业设计流程,同时结合设计流程和计划流程对产品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确保产品按时、保质保量交付。工业设计流程可分为:需求分析、设计调研、概念设计、外观设计、评审优化详设、结构设计、手板加工、调整、样机交付9个阶段。产品工业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需求分析阶段。项目负责人依据产品研制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工业设计师、硬件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开展产品需求分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功能分解、分类、确认。项目负责人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包括产品功能、性能、研制周期、经费预算等),并形成文档。
设计调研阶段。明确任务书中的产品结构、密封散热、防水等级、材料以及色彩使用禁忌。项目负责人在产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需求和现有的产品组织设计师从功能特性、性能指标、环境要求等方面开展调研。工业设计师将调研后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包括产品功能、操作方式、外观形态、产品色彩、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从而提出明确的设计规范。与此同时,机构与结构设计师根据产品的结构特性需求提出合理的结构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根据设计师的调研结果,对资料进行汇总形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头脑风暴让设计师集思广益,发散设计思维,并将设计方案绘制成设计草图及手稿。在此阶段,工业设计师需要提供多个设计方案供用户选择定案。用户针对所选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保证产品设计按照既定方向设计。外观设计阶段。工业设计师根据产品开发任务书和方案设计报告要求,针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及讨论结果进行外观方案设计。
工业设计师依据选定的设计方案,建立产品三维模型,对方案进行细化并且渲染已建好的产品模型,使其以真实的效果展示。不仅如此,还要针对效果图和平面图阐述设计理念、设计元素、材质、加工工艺等。设计师将效果图方案分类汇总,并根据用户需求编制外观设计方案报告。评审优化详设阶段。外观设计评审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工业设计师、项目负责人、硬件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客户等人员共同参与。评审小组对工业设计师所设计的几种产品造型、结构组成、材质使用和加工工艺等进行全面评审,最后确定造型方案。如果所有方案皆不可行,则返回外观设计阶段,对原造型方案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评审后形成评审意见表,包括评审结论和后续相关修改事项。通过三维建模、人机工程学分析以及生产加工工艺可行性的确定,将产品外观最终加以确定。结构设计阶段。机构与结构设计师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和工业设计师所提供的外观模型、丝印文件以及表面工艺说明开展结构设计工作,对产品结构进行工程化设计。手板加工阶段。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工业设计师负责手板加工跟产工作,协助外协生产单位解决技术问题,负责修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机构与结构设计师负责配装阶段的技术协助工作;协助检验人员、装配人员完成配装,并与专业工艺师一同协助检验人员分析配装关键点、装配顺序。调整优化阶段。项目负责人组织工业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开展手板产品检查,对手板是否满足设计需求进行检验。如果产品合格,进行样机交付工作;如果产品存在缺陷,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返回加工阶段。样机交付阶段。硬件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对样机进行检验,将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进行交付。
四、设计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是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需要有出色的设计管理作为支撑。设计管理作为企业设计资源的重要环节,是检验产品是否出色的前提,也是决定一个企业的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做出优异的产品,靠的不是单纯的管理,也不是单纯的设计,而是需要设计和管理的相互协调和统一才能实现。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工业设计的各种资源和企业发展目标得到有效融合,同时也确保企业获得有效的利润并与自身的目标相契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也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的强有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在产品价格、质量和功能都类似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已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决定因素。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工业设计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隐患。未来,随着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设计管理覆盖的领域也将扩大,企业在设计时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融入设计管理理念及科学的管理流程,将目标资源转化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的创新型资源,这样产品才会走在行业的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