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时间:2019-05-14 22:1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第一篇: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环境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姓名:XXX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班级:2012级师范四班 学号:22201X3180111XX 教师:张美华 成绩:

2014 年12月30日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3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3 1.2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4 2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地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估................................................................................4 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安全性评估............................................................................4

3.1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4

3.1.1絮凝........................................................................................................................5 3.1.2沉淀处理................................................................................................................5 3.1.3过滤处理................................................................................................................5 3.1.4滤后消毒处理........................................................................................................5 3.2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5 3.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评估....................................................................6 4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及其安全性评价....................................................................................6

4.1我国自来水的水管老化问题............................................................................................6 4.2我国自来水的二次供水问题............................................................................................6 5我国自来水安全性总评................................................................................................................7 参考文献...........................................................................................................................................7

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的自来水安全问题

韦聪聪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四班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来水这一方便、快捷的城市用水方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在享受自来水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因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带来的自来水水源地污染、自来水厂生产工艺老化而带来的无法彻底消除有毒物质以及因为二次供水疏于监管而带来的自来水运输过程污染等等的问题。本文意在评估自来水从水源地到用户家里的一系列的过程,进而对中国的自来水安全进行定性描述,为大家的生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来水;生产流程;运输过程;安全性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

我国的自来水事业发端于清朝末年的首都北京,在慈禧太后支持下中国有了第一条自来水的生产、运输、使用线路。光绪34年(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大臣上书慈禧太后,请求修建京师自来水厂,并且在奏疏中陈述了京师自来水厂对于卫生、消防事业的好处。农工商部大臣的奏疏还推荐在直隶办工艺厂,效益很好,对经商之道很熟悉,在商界很有名望的商界大亨周学熙负责筹办京师自来水厂。不到十日,慈禧太后就应允了。不久,农工商部再次上奏折,请示筹办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大概办法”。办法很快被批准,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公司名称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任命周学熙为公司总理。从此,我国的近代水务事业正式起步,到如今,中国的自来水事业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①

①李勇.中国自来水产业运营模式与政府规制[D].山东大学,2007.1.2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

自从清朝末年在北京兴建了第一座自来水厂后,我国的自来水事业发端,从此以后我国的自来水事业便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到目前,我国总共有4000余家自来水厂,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覆盖全国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来水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的自来水厂在我国水源地早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依旧沿袭着百年以来的生产工艺流程,自来水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忧虑。关注自来水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2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地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估

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取自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地表水又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和水库水。据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 68.9%、20.9%和 10.2%。实际上自来水的水源要求是一类和二类水,但这些优质水源实在太少了,才允许选用三类水。假如把以上数据中的Ⅰ~Ⅲ类水精确到I~II类水,可想而知,我们的自来水水源污染是多么的严重。地表水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厂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由于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了我国地表水源约50%受到污染,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部分重金属元素已经超标。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自来水水源中的地表水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地下水源则普遍存在着受As、F、Fe、Mn、放射性物质,以及天然化学背景与人为污染,造成了存在氟、砷、铁、锰等的超标。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自来水水源地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其安全性也是比较低的。②

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安全性评估

3.1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我国的自来水生产工艺沿用传统的自来水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组成:(1)絮凝(2)沉淀(3)过滤(4)消毒。下面我将一一阐述各个部分的工艺流程。

②李妍.自来水安全吗?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哪些环节影响水的品质[J].中国经济周刊,2013,02:24-25.3.1.1絮凝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絮凝所用到水处理剂主要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这些水处理剂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3.1.2沉淀处理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沉淀处理主要是把前一道工序的絮凝产物给沉淀下来,从而有利于下一步工艺的进行。

3.1.3过滤处理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3.1.4滤后消毒处理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③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3.2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由以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可见河水中原有的种种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已在混凝过程中分离。而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也已在滤后消毒处理过程中被消灭。因此,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已把原水含有的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去除掉。

而在混凝过程中所加入的水处理剂,一般情况下都与原水的悬浮颗粒及胶体一起沉淀开来,从而不影响水出厂时的质量。那么,就只剩下氯气了。氯气消毒法是生产自来水的最后一个环节。往水里加氯气经反应后即可把水输送到市民家庭使用。如此,氯气是否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呢?以下我们来重点研究氯气。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有 ③水之殇 自来水安全吗?[J].中国厨卫,2013,10:44-46.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刺激鼻腔和喉头粘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氯气会窒息致死。而由于氯气与水进行反应,生成一系列含氯的元素,而这些含氯的元素有致癌的可能性,所以因为氯气的存在,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还是很不安全的。

3.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评估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仅仅可以去除杂质以及微生物、致病菌,而对目前愈演愈烈的有机污染物则是无能为力的。而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显得力不从心。有专家认为至少20%至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假如仍旧沿用目前这种传统工艺,我们将要面对的现状将是生活生产所产生的致癌、促癌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元素等将原封不动的被人体所吸收,从而危及人体健康。

为了应对目前这种自来水安全窘境,很多城市上马了自来水深度处理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是指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步法工艺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饮用水的质量,对饮用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进行的处理。常用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有臭氧-活性碳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活性碳技术、吹脱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有力地减少了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从而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可惜这些技术在我国自来水厂应用率不到2%。所以,目前我们所饮用的自来水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陈旧,是很不安全的。

并且依前面所讲,传统工艺加氯进行消毒的所导致的致癌弊端,整个传统工艺是存在很大安全风险的。

4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及其安全性评价

4.1我国自来水的水管老化问题

据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低质管网其计占比约70%。自来水出厂后,需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水塔、水箱等设施,假如供水管网不合格的话,自来水就会在运输的沿途接触很多污染物,尤其是很多管道是我国在60年代起建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则更加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管道老化以及管道的不合格对水质影响非常大。

4.2我国自来水的二次供水问题

二次供水被称为自来水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但往往最后的环节,最容易被忽视。由于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不够,城镇六层以上的建筑都需要借助二次加压实现供水。具体方式是在管网末端建设蓄水池或水箱,通过水泵等设备加压,使自来水“水往高处流”。虽然二次供水已经在全国广泛应用,但在相应的

法律法规和管理责任上,却一直处于空白地带。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针对二次供水的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无法可依,导致二次供水的蓄水池、水箱和相关设备都以地产开发商所建为主,标准和式样五花八门。同时二次供水因为缺乏法律依据,导致设备维护主要也由开发商、单位来管,而这些单位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从而导致二次供水设备清洁检修工作不足,造成了水源的污染。自来水最后一公里防线已然失守。

以上两个方面都在告诉我们,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是很不安全的,是极易受到污染的,我国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自来水安全问题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下面我就列举一个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来说明问题。

2014年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兰州市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检测显示,4月10日17时出厂水苯含量、10日22时自流沟苯含量、11日2时自流沟苯含量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2014年4月12日13:13原因已经查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系兰州石化管道泄漏所致。这次泄漏事件就是在于使用近60年的自来水输送管道破裂,导致沿途兰州石化厂的石油污水侵入,从而造成了自来水的苯超标。可是在我国,类似的这样因为管道老化而引起的自来水污染不胜枚举,这反映了我国自来水安全的严峻性。

5我国自来水安全性总评

我国自来水制造工艺在曾经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环境较好的时期,曾经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保驾护航的目的,同时也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是,在现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污染地表水的今天,原有的生产工艺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同时,由于供水管道的日益老化,二次供水的疏于监管等等因素,我国的自来水安全是不容乐观的。

参考文献

[1]李勇.中国自来水产业运营模式与政府规制[D].山东大学,2007.[2]李妍.自来水安全吗?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哪些环节影响水的品质[J].中国经济周刊,2013,02:24-25.[3]沈立.H_2O,我们该如何选择[J].环境,2013,10:58-61.[4].水之殇 自来水安全吗?[J].中国厨卫,2013,10:44-46.[5]贾瑞宝.城市自来水安全供给对策[A].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济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C].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4:3.[6]姜浩峰.从黄浦江死猪事件看自来水安全[J].新民周刊,2013,10:38-40.

第二篇:从法律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 副本

从法律来看食品安全问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事实却是广大人民并没有很好的享受到食物所能带来的欢乐,反而越发的不得不时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吃食,这个实在是可悲。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监管不力。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

一、背景介绍

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2010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7月份入境不合格化妆品、食品信息,共有422种产品上黑榜,依云矿泉水赫然在列,有超过9.6吨的产品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2011年7月26日晚,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报道,在成都经营的连锁火锅店“老堂客”涉嫌回收火锅底料制售火锅油。2011年8月8日,有媒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浙江工商部门2011年8月16日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这些血燕产品多从广东、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2011年10月,青岛一消费者在美素奶粉中发现活虫,经销商却要求消费者证明活虫国籍才能赔偿。11月,西安一消费者称在雅培奶粉中发现甲虫,雅培回应未开封奶粉出现固体异物块或小虫的几率为零。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均陷“细菌门”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开始畏惧在中国生存,并且开始思考关于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状况分析

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也都处于惶恐之中。每天的新闻,每天报道,问题依然存在,似乎好愈演愈烈。调料,水果,馒头等等的这些,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无良的生产商,松散的管理机制,为了利益,而让我们整个社会,群众为其背负后果,获利的代价未免太大。一个社会,食物问题频发,我们何以依赖,何以去相信。

个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也好,地方也好,都应高度重视。重视,不是口头,落实责任,切实实际去完成监督完成管理工作。其次,对生产家,各个行业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对其违规违法的行为需要加大处罚。另外,把舆论监督更好的引入到其中,强化一般消费者的监督作用,运用媒体舆论更好的引导。此外,对于厂商本身,各个食品进入及流通环节也要做好质量检测,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愈演愈烈,各种悲剧惨剧,希望日后能得到改善,得到解决。毕竟,一个连吃什么都不放心的社会,生活其中并无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可以引用某老师的一句玩笑话:“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火腿肠里加瘦肉精,粽子添加防腐剂。”玩笑归玩笑,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十分严峻,从当年的阜阳毒奶粉到而今的双汇瘦肉精,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面临着不安全的食品市场,为自己的饮食安全而担忧。为此在法制建设方面,急需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完善。

从《食品安全法》中我们能看到,其第九章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如“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纵观这些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较之消费者、公众所受到的食品问题所带来的健康危害任然微不足道。

虽然《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处拘役至无期徒刑,并处的刑罚。但是食品安全生产的主体包括了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刑法应该是最后的保障,不能轻易启动。那么,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需要更加严厉。在民事责任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足够的处罚力度才能保证生产者对于食品安全危害的处罚具有畏惧感,尽可能符合生产标准,提供安全食品。在行政责任方面,对于食品安全负责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故意、失职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处罚。

三、合理化建议

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真令人担忧,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有人还会弱弱的问一句:现在我们还有什么能吃?如何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想最核心的还是要靠我们国家的法律,虽然我们的立法也规定了很多,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来看,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食品安全的规制,分别是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所以监督体制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最主要的还是那些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经商道德。

首先,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罪名主要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等。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保障民众健康和安全,检察机关应当重视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服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不立案决定的投诉的办理,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及时移送警方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还应当加强审判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和执行效果;重视深挖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职务犯罪线索,对发现的国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和查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中涉嫌徇私枉法、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犯罪线索的,将及时移送,认真查办,从严惩处。我想从刑法上来规制生产者和销售者,对我国加强食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民法层面,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违约责任等。在行政法层面如暂扣、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罚款、拘留等。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体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应该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的规范和管制。

一,从消费者角度,要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充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宣传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从生产者和销售者角度,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加强和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生产者、销售者能够自觉安全生产、安全销售才能真正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从政府角度,完善相关机构以及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一)设立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机构,成立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协调制定食品安全相关的政策措施,共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以及食品安全技术的联合攻关,实行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综合监管和组织协调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和吸收目前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要认真研究分析与我国现存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问题,科学确定执法主体,提高立法质量,避免重复执法。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技术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程序,坚决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三)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标准化工作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全球食品市场竞争的技术依托和目前我国食品生产规模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可以在全面清理现有食品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我国统一的食品标准体系。

(四)通过网络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和信息系统,保证上报途径简便、畅通,信息及时、准确,为食品安全监察的指挥调度和重大事故的依法处理提供客观、权威的信息来源。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通报和交流,促进信息的合理应用。

最后,加强舆论的监督。我觉得这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通过电视、报纸一曝光,企业信誉受损,对以后的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我想每一个企业最注重的也应该是商誉。现在也只有在“3.15晚会”上会曝光一些产品,那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对检测不合格的商品对该企业也可以予以警告等,如果屡教不改,隔一段时间在黄金时段的新闻中予以曝光。

一连串的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做到执法不委托,监管不推托,应急不懈怠,监管职责无缺位、监管区域无盲点、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链,依法依规整顿,切实解决餐饮服务监管中的突出问题。

第三篇:从社会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从社会学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人资1101 2105110105 伏星

2013年5月22日

案例:大量老鼠肉加入明胶等 冒充羊肉售往上海江苏

2013年,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算是一件影响较大的视频安全事件。据报道,近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鼠肉冒充羊肉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苏制假售假犯罪团伙用狐狸、水貂、老鼠肉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2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下,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出动200余名警力,在无锡、上海两地统一行动,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吨。经查,2009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农贸市场,案值1000余万元。此外,陕西凤翔郝某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致人死亡。2013年2月,陕西凤翔公安机关成功侦破老鼠肉冒充羊肉一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致人死亡案,抓获潜逃半年多的犯罪嫌疑人郝某。经查,中毒及死亡原因系食用含有甲拌磷农药的病死羊导致。对此,上海市食安办副主任顾振华表示,目前,他们已经与公安部进行联系,将根据公安部提供的相关线索,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等多个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假羊肉”具体销往上海哪些市场以及具体的销售数量。有行业人士称,因羊肉价格高、加工企业小散乱多难以监管,“挂羊头卖狗肉”屡禁不止。

实际上,老鼠肉事件可以看作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食品中,有很多都已经陆续地发现问题。自从三鹿奶粉,毒豇豆,苏丹红鸭蛋,地沟油这一系列事件后,消费者们再也不能安心地消费。最近两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北京、青岛等大超市售卖的蔬菜水果进行随机抽取并送到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时,经常发现一种蔬菜或者水果上同时有几种农药残留,有的甚至是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没有哪个部门能够明确说明,我们每天吃进去的东西有多少是安全无毒的,能让消费者完全放心的。老鼠肉冒充羊肉事件更像一个警钟,敲给不法商贩,敲给监管者,也敲给无法知道真相的消费者。“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这是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也曾被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引用。这句貌似夸张的调侃,透露出的是公众的无奈。

问题及评析: 1.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

一、社会整合理论(迪尔克姆)。社会整合有两种基本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密切相关。首先,监管力量薄弱、尴尬;在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监管者经常首当其冲,被舆论“炙烤”,被公众质疑。监管不力”,这是总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时必然会碰触到的话题,无论是学者还是专家,在公开场合都或多或少地做过类似表态。不过,监管者也有着诸多的困境。负责检测食品安全的专业人员分工不明确,部门不协同。同时,检测的设备也不够先进。其次,多头管理难成合力。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的方式,比如农产品种植的环节归农业部管,产出的产品质量归卫生部管,从生产到流通,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和工商各管一段。但在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看来,几个部门并没有形成合力,部门配合协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监管,不是“无缝的”。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晚、起点低,各部分、部门整合程度低,制度规范监管不到位,衍生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文化失调理论:即文化滞后、文化堕弱,该理论认为,现代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道德观念不能与我们的技术发展相适应引起的,这种文化严重失调现象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在我国,科研落后,认识不足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食品添加剂方面,中国的科研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就会出现国外禁用而国内推广的尴尬;由于我国在使用添加剂上往往缺乏自主科学研究,简单拿来,比较盲目,同时外国有大量的添加剂企业在中国,他们掌握大量添加剂的信息,有些在国外遭到质疑卖不掉的添加剂都跑到中国来推销,他们宣传添加剂有多么好,而我们也没有认真地做过实验,听外国人说好就好。由于技术广泛传播,类似“老鼠肉冒充羊肉”的情况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

三、社会解体理论:社会解体是非正式关系的解体;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社会解体理论认为,一般而言,大众所认为的社会解体是指社会结构的崩溃减弱了社会成员遵循既有的行为规范的意欲,反社会情绪充分发展,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共同感受基本消除的社会现象。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具体体现在制约乏力,道德缺失上;小、散、乱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领域,中国的食品工业的现状也是企业分散、技术薄弱、装备落后;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跨地区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的食品龙头企业,食品企业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小,对于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弱。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是市场竞争剧烈,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利益的驱动下,非常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2.谁该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

根据上一个问题所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整个社会各方面整合程度低、社会文化失调、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消逝的综合结果,任何单个个人、团体无法负全责。食品安全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四个主角都有责任,并且环环相扣,不是一把钥匙就能解开目前的局面。3.面对食品安全的严重威胁,政府、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文化进步、思想教育学习三方面下手,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制度方面: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当前食品安全执法主体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执法监督体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工不明;二是各部门在食品安全体制建设,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要从管理源头做起,尽早成立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机构专门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组织、协调、管理与食品安全有关各部门的工作,逐步建立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实施科学的协调一致的监测、监控、执法、科研、教育计划,就可以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从科学文化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建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全社会进行公示。不仅使执法部门之间标准一致,信息共享,执法有章可循,而且增强全社会公民的防范监督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严格资质审核,逐步面向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实现检测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从而保证上市销售食品的卫生质量符合健康标准的要求。

从思想教育方面,食品安全危机背后是信任危机,我们要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自律对保证食品安全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流通企业行业信用标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市场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实施上市销售食品安全责任制,推动食品市场建立经营者和商品“黑名单”、“黄牌警告”制度。制定和完善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和诚信教育,督促企业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从而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更好地对消费者负责。

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一个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以及民众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只有大家团结了,社会发展了,国家重视了,问题才会有可能缓解或者被解决。

第四篇:从哪些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从哪些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一)从农业生产者角度

1.提升自我修养,增强安全意识

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离不开农民的力量。农业生产者应当提升自我修养,学习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学习法律知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施用化肥、农药,增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2.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农业生产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方式。按标准组织生产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措施,是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之策。通过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

3.加强农户联合,促进合作社发展

合作社是提升农民组织化,实现农产品生产规范化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合作社的建立,能够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规范化,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合作社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生产资料的采购、生产、运销等环节的统一服务,以及合作社中高层次人才对生产技术的指导,有助于保障合作社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从企业角度

1.提高生产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体,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当重视企业的作用。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必须要引导和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法定义务,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标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2.提升法律意识,遵守相关法规

企业要提升法律意识,加强对法律的学习,知法、懂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律标准生产产品。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对相关法律的宣传,提升企业员工的法律素养,使大家共同按照生产标准参与安全产品的生产,在各环节保障食品安全。3.自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原材料质量

企业可以通过自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自身需求进行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生产农产品,供应本企业的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生产原料的质量,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三)从政府角度

1.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要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理念,融入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让企业更负责,媒体更客观、专家更准确、政府更有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食品安全共享共治的理念,使食品生产经营者意识到自己也是消费者。要强化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以客观的态度、正确的理念、正面的视角报道食品安全事件。要发挥食品方面专家学者的导向作用,在食品研究开发中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要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职能,依托现有的体制,形成勤协调、快补位的监管工作长效机制。2.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宣传力度

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等进行整合,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相互冲突,保持法律的同一性,同时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的完整性。要提升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生产者严格按照法律标准进行生产,消费者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权益,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促进食品安全体系建设。3.规范产品市场,提高准入标准

抬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建立食品安全行业信用体系,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重点监控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对食品生产、食品销售企业、市场开办者实行有效的管理。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检测标准

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把分散的检测设备集中起来,建立区域中心监测站,完善食源疾病监测网络,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处理中心,实施食品检测统一计划、统一抽样、统一标准、统一信息发布,对整个食品产业链进行全程监管,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建立评价体系,完善预警系统。

5.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追踪系统

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对生产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生产(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鼓励推行实施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要鼓励进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有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踪系统,通过完善农产品信息,实现农产品质量追踪,从而规范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提升质量安全。6.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监测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信用监督机制,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违法、违规者承担巨大的信用风险,从信用监督的角度规范产品的生产,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从消费者角度

1.提升消费安全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理念

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科学理念。群众的食品安全,要动员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形成社会共治共享的氛围。消费者应当在消费过程中注意安全健康食品的识别,仔细辨别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标识,购买放心产品。2.增强维权意识,及时举报问题产品

消费者应当增强维权意识,在购买到问题产品以后及时举报。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依托现有的药品监督网,建立街道、社区、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聘请社会公众人士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不让违法者有机可乘。

(五)从媒体角度

1.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收集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是体验商品,但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必须要以食品安全工作为重要抓手。媒体作为信息公布的重要渠道,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和发布责无旁贷。2.利用好网络渠道,共享食品安全质量信息

网络是人们了解信息重要的渠道之一,构建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离不开网络的作用。如利用网络开设博客微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银行、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合作,共享食品安全质量信息,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清、产品可召回、处罚有力度”。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专题

姓名:张莹 学号:21151211105 班级:15级农业经济管理

第五篇:从公共关系角度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

从公共关系角度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

摘要: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国际通行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桥梁,是一种政务公开的良好运行机制,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他的主要职责是让政府、企业等机构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世界各国均在政府的管理过程中大量使用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各界及大众媒介发布权威信息,以此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美誉度和公信力。本文将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必要性和亟待完善的地方说一下自己的认识。

关键字:公共关系

新闻

发言人

发展

优势

必要性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政府公关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新闻发言人”是公共关系学里的概念。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指国家机构任命或指定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就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政府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他的主要职责是让政府、企业等机构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世界各国均在政府的管理过程中大量使用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各界及大众媒介发布权威信息,以此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政府面对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由于人们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今天的政府不仅面临如何做好工作为人们服务的任务,也面临如何与民众实现良性互动并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压力,政府公关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国际通行的新闻发布制度,是沟通媒体、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桥梁,是一种政务公开的良好运行机制,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以下,本文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我从公共关系角度所看到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

我国早已设有新闻发言人,1983年3月1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成为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发言人,并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早期到2003年抗击非典前,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步阶段。多数政府部门对这一新生事物处于懵懂状态,这一阶段主要局限在中央一级部分政府部门领域,即使已经迈开步伐的部分政府部门也是稚嫩、小心翼翼,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步阶段特征是稚嫩、懵懂、被动,不敢越“雷池”半步。SARS之前,对国新办的新闻发布,有的部委不配合,遇到地方突发事件,信息渠道也不通畅,搞的非常被动。一个具体表现是2003年SARS初期,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领导人观念落伍,有意封锁信息,政府形象、政府声誉和政府公信度都受到严重影响,国民经济也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但同时也让政府意识到政务信息公开的必要性。①

二、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

到抗击SARS后期,中央政府调整了战略部署,国新办举办了8场新闻发布会,193政府新闻发言人频频出现,开始扭转了初期的被动局面。从那以后,政府开始全面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修改保密法,制定信息公开条例。这时我们新闻发言人的制度呈现出主动、推广、普及的特点。2003年是我国新闻发布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如果说这之前,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被动起步的话,从抗击非典之后就开始了主动性的发展。

从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的第一时间起,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新闻发言人表现出了另人吃惊的敏捷、冷静与成熟,各大新闻媒体也都作出了众多及时有效的一线采访和报道,地震灾难在考量着政府能力、考量着媒体记者的责任,也在考量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成熟。

在这次抗震救灾催生新闻发言制度成熟的过程中,最亮眼的莫过于中国国防名片的首次亮相。这也是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世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此之前国防部新闻发布制度尚在酝酿筹备过程中,没有准备好,也要出台。军队的信息公开也是政府对于突发事件反应的重要一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选在这样一个时期亮相是最合适不过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筹备与胜利举办,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又一新的里程碑。在整个奥运筹备举办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探索提高新闻媒体的开放、透明和公开,中国政府对待中外媒体采取了全方位的开放策略,允许外国记者对奥运、对中国实施透明的采访与报道,而且这种媒体开放绝非短期举措,而是长期趋势。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从长远看,也更加彰显中国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面对世界公众。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了。这时又顺势出现了一中新形势的发言人方式,即网络发言人制度。

统发言人制度相比,网络发言人制度多了些尖锐,少了些含蓄;多了些隔空角力,少了些正面交锋。但网络上的草根精神往往会弥漫在尖锐的发问上,所提问题也常常不容回避。网络信息传播形态的急速变化,让中国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的舆论压力陡然增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甚至出现了“公民记者”,但目前各级政府应对能力却参差不齐。和传统发言人制度相比,网络发言人制度多了些尖锐,少了些含蓄;多了些隔空角力,少了些正面交锋。但网络上的草根精神往往会弥漫在尖锐的发问上,所提问题也常常不容回避。

总体来说,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表现出有如下几个现状:

(一)传统的新闻发言人,基本上可以视作是单向传递“声音”的。基本上是你说我听。但网络的互性特点,对网络发言人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是“你说我也说”。网络发言人如果在政策水平,解读能力,表达水平上不如人意的话,那将是很难适应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网民的各种提问的

(二)鉴于对现实中各式发言人的普遍印象,人们担心网络发言人会否将现实中的“外交”辞令、行话套话和“打太极”照搬上网。当前不少地方的网络发言人名不副实,要么回帖针对性不强,含糊笼统,应付的多,质量高的少;要么回复迟缓,反应愚钝;要么高高在上,亲和力不够。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网络发言人作用的发挥。”因此,有网友断言,衡量网络发言人制度能否走远,在于网络发言人如何纾解直面的戾气,腾挪出有限的空间,用网民们熟悉的讲话方式而非“网八股”,用网民可以接受的态度而非“无可奉告”,来解释和解决网民们的问题。

(三)网络发言人制度进入普遍的实践层面,尚不止于信息公开这么简单。政府与民间网络上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指向的依然是某个特定问题的解决,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赋予发言人相当的自主权力,更需要构建一套联动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能够将文字的表述转化为解决的切实手段,而不要让网络发言人成为形同虚设的招牌,或者作为应付新兴网络舆情工具。

至于网络发言人制度未来的发展,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形式的新颖,而在于实质性的信息沟通。归根到底必须回到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实进程中来。没有现实中实质的政府信息公开,而期待“网络发言人”化腐朽为神奇,这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在我们看来,网络发言人制度进入普遍的实践层面,尚不止于信息公开这么简单。政府与民间网络上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指向的依然是某个特定问题的解决,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赋予发言人相当的自主权力,更需要构建一套联动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能够将文字的表述转化为解决的切实手段,而不要让网络发言人成为形同虚设的招牌,或者作为应付新兴网络舆情工具。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新闻发言人作为公共关系学概念,是指负责政府、企业等机构与社会公众进行良好沟通的人。政府的公共关系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发挥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等职能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树立政府良好形象而主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设置新闻发言人的初衷是要增强权力与大众的沟通,发言人背倚公共部门而面向社会,要披露政府信息,形成互动。信息公开法规定了政府义务,新闻发言人是主动达成这一愿景的法定中介。他们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尽可能多地挣脱部门束缚,尽可能深切地投向公共性。这是新闻发言人必须要选择的左右之境,它们对应于可能获致的职业境界。

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是一种有限的信息源,作为一种润滑油,协调政府和媒体以及公众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此基础上隐蔽地引导舆论

(一)、随着现代政府的行政事务日趋复杂,政府逐渐发现很难在一切问题上获得公众的赞同。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就必须赢得公众的舆论支持。在这一局面下,政府受工商界主动利用媒体进行公共公关的启发,也设立起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招待会等制度以向公众及时提供资讯,力图通过公众的参与来获得公众的形象认可与施政支持。从此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公共关系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政府高效施政的重要方式。

其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随着研究的深入,传播学者发现议程设置过程并非如此简单,传媒议程背后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博弈的关系。

(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能促进政府形象的建设。

我认为,政府领导是政府形象的代表,新闻发言人也是政府形象的代表。新闻发言人制度将新闻发布会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定期举办,新闻发言人的形象留给公众的印象是作为政府的形象,并将政府的形象立体化、生活化了。中国最早设立的外交新闻发言人就是代表中国的形象和外国记者打交道的,现在设立的发言人主要代表政府的形象和媒体和民众沟通。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对于地区形象的建设也是个名片。2oo3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力举办了首次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的开课仪式上,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就新闻发言人面对记者的姿态给大家提了一条,“讲究逻辑,有理有节,善待记者”。在面对媒体的时候,新闻发言人要讲究技巧,做好案头功夫。②

(三)、大众传媒在价值取向上也应将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相结合。在当前传媒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对于媒介经营者来说谁先发现和培育了潜在受众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获得先机,当前弱势群体正处于信息“饥渴”状态,比起其他群体,弱势群体无论是在生活、工作还是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更需要媒体给予帮助、支持和慰藉,他们需要大量的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资讯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信息,而当前的传媒又无法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因此传媒经营者应有前瞻意识,在弱势群体这一潜在受众群体中寻找媒介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要将这些“潜在受众”转变为“现实受众”,就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整体关注,研究对这一报道领域的深度歼发,这种努力一旦得到受众的认可,获得的回报也会是丰厚的。

(四)、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可以弱化政府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公众沟通之间的矛盾。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之间公共关系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致力于向媒体和公民及时的提供信息。在公众中努力的塑造良好的形象,获取公众参与和支持,是现代高效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式。据美国全国政府传播者协会估计,在美国各级政府大约有4万名政府传播者。③ 在西方,不光是在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更像是公关人员,常常被称作“公共信息官员”或“公共事务官员”,是作为一种真正的职业而存在。而中国的新闻发言人现在却更像一个职务,政府机构的专业化容易淡化政府与公众的直接联系和沟通,并造成政府工作人员中的享受主义和政府工作低效率。

(五)、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机制。

公共危机是具有突发性的,可能严重地危及组织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性事件,大都为恶性事件,具有影响大、破坏性强、冲击性强等特点。如严重的交通事故,环境或其他污染,火灾等安全事故,还有诸如“非典”这样的新型急性疫病等等。在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公众自然会出现恐慌,社会上自然会出现谣言,这时就需要政府出来坦然面对公众。澄清事实并表明政府的立场和态度。据研究发现,危机事件中谣言产生并迅速传播主要由于公众缺少真实的、可靠的、正式的信息资料和新闻。政府组织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推诿责任,导致时间拖延也会使得谣言四起。在“非典”最早爆发的广东,开始时政府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发布情况,甚至不让新闻媒体报道,结果小道消息盛行,造成极大的恐慌。后来政府宣布新闻解禁,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事实,谣言顿时下去,政府很好地发挥了组织传播的作用,清理了社会流言,安定了民心。④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新闻发言人一定要有备而来,对突发公共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起公共危机的准备机制、检测机制与反应机制。

四、我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必然的,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我们国家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滞后性,导致了我们制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仍然非常的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仍然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撑和保证,还有待相关机制的改进与完善。行政职务系列到现在还没有新闻发言人的位置,多数新闻发言人都是由其他岗位人员来兼任,很少有专职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以披露哪些消息,披露消息的具体程序应该怎样,披露的对象是谁,新闻发言人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都没有一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施中无法可依,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将导致新闻发言人制度形同虚设。⑤22多年来,政府新闻发言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对政府官员的报道较多,对民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得比较少,对政府机关的表扬多批评少等。这样的报道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发布公共信息、公众自由反馈意见实现传播沟通监督的目标。政务信息的公布与获取是个双向互动过程,目前只局限于我公开你接收,我不公开你就无从获取信息,政务信息公开对公众来说还远非常态。

(二)、缺乏必要的公关知识,公关意识淡薄

著名学者喻国明说:“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个功能是政府公关。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法制化的缺乏、发言人的常任、专门的教育机构的设置等等什么叫公关?公关之父伯奈斯说,最好的公关就是说实话。当你不说实话的时候,即使你有很高的技巧,能蒙人于一时,但最终还是要受到时代、舆论和历史的惩罚。设立新闻发言人并不是为了要把一个事情‘抹平’。” 然而,在我国不少部门虽然建立了发言人制度,但大家并不敢于说实话,也不懂得应该怎么说实话。这和我国政府人员公关意识的淡薄、缺乏必要公关知识有很大的关系。和西方政府长期迫于外界给予的压力从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同,我国的许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突发危机后因行政命令迫不得已才建立起来的。因此虽然在形式上发言人制度在不少部门建立起来了,但实质上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大家并没有认识到公共关系对于政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意识到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主动维护政府信誉、树立政府形象的重要根基。民主社会中,我国政府的职能正在向公众服务型转换,政府部门负责人的观念也应随之转换。

(三)、新闻发言人团队不协调,机构不合理,合作不通畅。成熟的公众服务型政府都有专门的公关部门。作为一个组织,公关部门一般要5—6人,另外还必须配备专人对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新闻发言人,作为沟通政府与媒体的桥梁,相当于这一公关部门中负责与媒介沟通的媒介人员。发言人背后同样需要一个强大的工作集体,从事材料收集和了解情况等各项工作,跟进政府工作实施情况,来做好与媒介沟通的工作。事实上,新闻发言人制度成立较早、发展较成熟的外交部就是这样开展工作的,一个新闻发言人都要配备几名资料员来搜集各部门的信息。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新闻发言人团队才可以让新闻发言人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起到政府公关活动的作用。另外,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样很需要。新闻发言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是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行政设置“条块分割”严重,即使在同一个单位不同部门之间也缺乏沟通,这十分不利于信息收集工作。所以在准备发布信息前,必须有一支得力的团队和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作支持,而这些在我国都还有待于建设和进一步发展。⑥

五、针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找到问题和缺陷所在,我们就要针对性的制定策略。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让社会公众真正拥有知情权,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就是要让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能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一)、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框架。现代社会不能光靠少数人决策,必须要有一个社会各个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应该比记者还要有新闻敏感,必须专业化和职业化,将来应该有一批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转行到政府当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机构也应该逐步引进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加以培养,并且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新闻发言制度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使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真正成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平台。新闻发言人实际上是专门用于向公众沟通政府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对于公共管理方面的疑问的专门制度安排。

(二)、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一方面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和决策过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及时掌握公众具体想法与意见,随时做出调整,从而使政府决策更能得到公众的真心拥护,因为政府存在最重要的条件是信息沟通、取得民意。定期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将政府部门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政策进行解释,对公众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多点和适时的信息交流渠道。新闻发言人主要在信息交流、政策咨询、沟通协调等方面实现该职能。所以有人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视作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走向制度化的又一个信号:高素质的、掌握政府部门有关业务、熟悉媒介运作规律、能够最有效地通过媒介把信息发布出去的新闻发言人,将带给公众更多、更深入也更完善的政府信息。⑦

(三)、培养健全综合能力,加强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管理。政府新闻发言人业务素质要有全局感,口齿要伶俐,表述要逻辑清晰,面对媒体不能发怵,在公共场合不会过分紧张等。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从招聘、挑选、录用、培养、训练、提拔、重用、提高、普及等一系列环节入手,打造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

(四)、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素质,塑造中国政府新形象。政府新闻发言人提供信息越多越快,记者才越重视,公众也会更快了解。我们虽然都非常重视数字,但发言人要学会用更直观的数据说话,不能只摆数据,要会向受众解读数据。新闻官员要习惯与记者打交道交朋友,特别是要善于面对国外记者,提高应对国外记者的经验和能力。中国新闻发言人要参与决策,发言时才能做到自信,愿意讲话也敢于讲话。新闻发布时既要把概念术语讲准讲透,要深入浅出,让大众人士也能听清听懂。调查显示,有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开始主动采访中国地方新闻官员,并给他们打了很高的印象分。但从总体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专业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中国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打破传统习惯,提高自身新闻发言的专业能力。

(五)、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传递网络。信息传递网络的建立,便于事发地政府在事情发生后及时向上逐级报告。目前,国新办已经制定了建设这一信息网络的有关细则。有了这个信息报告网络,突发事件报告的效率和责任将得到明确和保证。要尽快付助实施,信息传递网络要加快建设,地方政府新闻发布机制要内容清晰、责任到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因为新闻发言制度实行的快慢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各级政府的形象建设。所以,要特别鼓励地方新闻官员在情况不都清楚的情况下也要发言,知道多少,先说多少,尽量不要拖延。

下面这部分问总结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项公关活动,互动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从目前我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部门看,大多数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双向沟通的工作,因此很多部门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媒体发布信息上,而没有积极促进公众信息的反馈。很多部门公布的内容就是对本部门工作阶段性的总结或者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预告,而这些往往都是繁杂的数据统计、笼统的概括说明,信息发布成了成绩总结报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新闻发言人失去应有的功能。政府公关活动不是要单方面宣传,贯彻政府的意图,而是要在和公众不断沟通、获取公众意见反馈基础上推进政府的工作。

因此新闻发言人制度要强调公众利益,根据公众的合理要求调整政府行为,要推进双向信息沟通,要让公众认识、理解和接受政府,产生对政府的信任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迈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步,这体现了政府公关意识的加强和公众知情权的觉醒。在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成熟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如何保证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整性,避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形式化,进一步明确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权利与责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期待和支持的。

参考文献:①在北京市防治SARS期间临危受命的北京市市长和国外媒体的对话

②南方日报,2004年07月21日,C01版。③《喻国明:保障知情权防止新闻发言人封锁新闻》

④刘建明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357-358页。⑤《中国新闻年鉴1984》,冲固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⑥《有效的公共关系》,[美]格伦·布鲁姆、艾伦·森特、斯各特.卡特里普,华夏出版社

⑦新华网

下载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开始实施, 人们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权利, 依然不断受到挑战。诸如苏......

    从专业角度分析电梯电梯安全问题

    从专业角度分析电梯电梯安全问题 电梯安全问题最近几年持续升温,从专业角度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一般说来,电梯故障率相对高的阶段主要出现在磨合期和老化期。电梯是一个复杂的......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

    从文化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 文化与国家关系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国家之间的经贸发展、政治互信、文明进步以及两国人民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中......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从民俗角度看《水浒传》 目 录 摘要 ....................................................................................................................................

    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

    期刊文献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发布人: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转发发布时间:[2007-12-26]阅读次数:93从战略角度看财务管理作者:高大成出处:《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

    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看,城市社区绝非单纯的地域共同体。作为人类相互联系、聚集的产物,城市是由许多共享的价值,利益和共同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中国雾霾问题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13~2014学年《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学期期末考查试卷 主考教师:闫虹珏 学院 材料工程 班级 材料物理与化学姓名 康文彪学号 __M050113106_ 从自然辩......

    从跨文化角度看《花木兰》(五篇范文)

    题目:从跨文化角度看《花木兰》 姓名:许敏班级:11金融1班 学号:11121123 成绩: 《花木兰》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以中国的“花木兰”为题材拍摄的一部电影。在尊重和保留中国原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