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

时间:2019-05-14 16: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

第一篇: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

周作人散文作品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之所以难以企及,就在于他做到了平淡,平淡是散文艺术的极境。当然并不是说越是平淡越是好,要在平淡之中有神韵,或是以平淡之语言明不平淡之志;或是以平淡之言明不公等等不一而足。

周作人的大部分散文都是貌似平淡,其内在的思想感情却实是忧愤抑郁,即使是他后期被林语堂讥为“专抄古书,越抄越冷”的抄书体文章,也不能摆脱郁愤的底子,如果仅仅是把这些文章看作知识性小品,那就太遗憾了。举个例子,比如《看云集》中的《草木虫鱼小引》,名为“草木虫鱼”,应该是很闲适平淡的了,可仔细一看却不是,几乎通篇都是在说反话,讥讽当时的言论没有自由。最后一句“万一讲草木虫鱼还有不行的时候,那么这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讲讲天气嘛”,愈是刻意宽解愈显出其无可宽解,貌似平淡实则沉痛,正是周作人惯有的笔法。有些人不熟悉周作人,往往把这些反话当正话读。周树人散文作品

相比于周作人之散文,鲁迅的风格则更加凌厉。郁达夫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两兄弟作品的差别“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与此相反,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两人文章里的幽默味,也各有不同的色彩:鲁迅的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是湛然和蔼,出诸反语。”确实如此,便如《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笔锋辛辣的讽刺着旧社会人民的愚昧。或许这也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鲁迅便是意识到仅靠技术的崛起是救不了中国的才弃医从文,对他散文的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篇:周作人优秀散文

苦雨斋序跋文。上下两辑自序代序。前后几编一收再收。上是叙由来,道新感。下是读后感,还文债。前是旧序文,新集合。后是老跋篇,重聚首。翻译编纂就首说明原本。散篇议论当时道清感情。废名小说作序专业户。平伯散文解说批评家。集此一通旧话性情毕露无余。看此一卷序跋嗔怪错过妙文。

谈龙集。文艺篇什,自己性情,批评议论兼愿想。西洋东倭,小诗俳句,移译误译有胜无。主观自我原批评真谛,解读注脚是翻译心态。悼祭西哲百年,是艺苑援引;序言故国新篡,是文学探究。废名小说,平伯散文,是自家最爱。两性神话,歌谣民歌,是文士实绩。作文切莫忘个性,批评定要记诚谦

周作人书信。山中养疴,车内闲时,奉达好友一扎;副刊邀稿,小报私谈,但去争辩一封。近身实见,偶思妙想,愿与良朋知道;劝诫条陈,古国新事,自家头脑所得。称兄一句,私事但道不妨;援君一声,故旧聊于新知。伏园兄去京走沙漠,废名兄修道隐山中。子容君乡有乌篷船,某某君文无蔷薇社

知堂文集。四知天地你我,两知当字悬砣。言而当,知也;默而当,知也。人生天地间,往来你我中。乱世活命,卖文且生。汲汲于新道德,愤愤于旧习性,逝者斯世;口耳间四寸,言行里春秋。茶酒菜蔬,摘句偷词。茫茫然大国民,锵锵然小兵卒。存乎当年。人活一世,稻粱谋;国生万民,垂永祚。

自己的园地,苦茶随笔。周作人,生活在民初,思想在明末。他拥有的特点,属于一些率性而为的真人。他也汲汲于世道人心。但大都反思过去有没有必要。他的答案一直保留到自书退出文坛。他只是在苦雨斋,苦竹,苦茶。读读散书,说说闲话。亡国,或未亡。做的文章,大抵没有用处。他对国人中官民认识很透彻

第三篇:朱自清和周作人的作品比较(范文模版)

朱自清与周作人的散文比较

10教育1班 蔡文卿 10231101

朱自清由于是以写新诗出名的,所以他的散文里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种风格,他的散文被称为“白话美文的模范”,这从他的《荷塘月色》和《背影》这两篇最出名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荷塘月色》在读的时候就会让读者在眼前出现一幅清新而美丽的景象,在文章结尾处那些顾问诗句的引用可以看出作者拿文章当诗句来写的风格,那些虽然是他身边很平常的景色,但是在他那种诗人的视角下就写成了让人游目骋怀的美丽景色,让人感觉作者心境的清幽和自在。而《背影》这篇作品写的是作者的父亲给作者在站台送别的普通一幕,但是作者却将它写成了一篇感人之深的美文,这除了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是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融入作品之外,也和作者重视文章的艺术结构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背影》中那种淡淡的伤感和深深地自责交织在一起的语调和平实的叙述却写出了是分浓郁的抒情氛围,而且十分具有真实感。这是由于作者引人入胜的抒情艺术,在叙事和抒情之间存在的一种真挚的美感。作者同时善于用在抒情和议论的结合中写出一种绘画的美感,其语言虽然并不是很华丽,但自有其周密妥帖而生气盎然的趣味性。

而反观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则是另一种貌似平和冲淡实则充满了力量。周作人虽然说过自己的文章最缺乏的就是平淡,自己的理想也是能做到平淡的境界而没有做到。但其实周作人的文章像他比较有名的《乌蓬船》这样从文字到思想都平淡的作品是很少的。更多的是在表面风平浪静的叙述下藏着一颗忧愤的内心。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反而是匠心独具,只是在朝着平淡这个高目标靠拢时显得不露痕迹而已。从《故乡的野菜》这篇文中中就可以看出,作者虽然是表面撒谎那个在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文风,但实际上骨子里却表达了他的精神寄托以及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怀念和伤感。他在文章的开始说自己对故乡没有太多的感情,但到了结尾却又说已经吃不到自己儿时的那种味道了。在这样的对比下作者对自己家乡的怀念和感情反而更深的表现了出来。所以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忽视自己的情绪,只是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不Nama张扬而已。这篇散文就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样,文字很是清新脱俗,但是却是作者对于现实的逃避,有着极其忧伤的情调。周作人追求的是一种平和的力量,所以他的文章虽然平和但在平淡中又不失其意义和感情。而且他善于将生活方式和情趣与散文小品相结合,他的文章取材面特别广,这是他在散文写作方面超越朱自清的地方。

总的来说,我觉得周作人比朱自清更善于描写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而且在文章中对自己的感情和喜好隐藏的更深,而朱自清则比周作人更善于提炼语言,而且她的语言更具有诗意,对自己感情的抒写也更直接一些。

第四篇:读周作人散文有感

读周作人散文有感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很多学者都曾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过周作人,谈他的人生态度、文学造诣与历史功绩。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的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类。相应地,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每种风格又各有自身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一)浮躁凌厉

所谓浮躁凌厉的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这类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这又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当时的文艺界中,很多人以满腔热情、激愤之词,写出了慷慨激昂的话语,用尖锐之词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但却在字里行间、行文之处来评时政,发感慨。我们且看

他是如何展现的:

第一: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淋漓酣畅又亦庄亦谐。在《祖先崇拜》这篇一千来字的短文里,周作人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于“在自然律上,明明是倒行逆施的封建伦理观念”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批判。但他的批判、反抗又自与别人不同,于挑战、评判的态度中又见中庸与平和。对于封建礼教宣扬的那一套虚伪的所谓“风纪教化”,周作人也毫不客气地加以嘲讽。如当时上海的湘沪警察厅明令禁止携带十岁上下的女孩进浴堂,理由是“有关风纪”。周作人在《风纪之柔脆》一文中写到:

与此段文字,周作人把道学家的这种荒谬与虚伪,看作是特别可笑、可恶的。而且中国人长期在这种假惺惺礼教束缚下,产生了一种更加虚伪、变态的心理,礼教之弊害及非人道也就可见一斑了。

第二:在讽刺军阀暴政的文章中,他所借鉴的是日本现代散文家户川秋骨的“幽默与讽刺”的写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属于非常含蓄的写法。因而他自己把这种讽刺的辛辣感比喻为芥末而不是辣椒,也就是说他的文笔称不上是鲁迅那样的“匕首”和“投枪”,但却显示了他人道主义者的正义感。一般情况下周作人都是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着一种素朴清淡、别致优雅的风采,但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外一味妥协退让,对内加紧复古倒退的言行,周作人则显示了他个性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尖锐泼辣。尤其对于礼教和妇女问题,周作人总是一改往日的淡然之态而变得格外敏感和激烈。

第三:周作人这种评论的笔触同时涉及了十分广泛的社会现象。触到了社会的各个阴暗角落,触到了“病态社会”的种种痼疾。如把妇女从礼教的束缚和大男子的威压中解放出来这一思想,周作人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指出几千年的封

建道德所养成的女性观是个极严重的问题,势力很大。到了宋元以后更加重了对妇女的束缚。他在《旧女性观》一文里列举了种种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污蔑不实之词,并加以精辟的点评。对一些率先觉醒,大胆追求自由、解放,进行女权运动的一些知识女性表现出极大的肯定和赞赏。周作人当时的艺术触角对现实的感应还是相当灵敏的,正因为他敏感地接受了生活的刺激,使得平凡的意思发起酵来,才能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见闻,升华为艺术创作。所创作出的檄文,态度鲜明,说理透彻,在当时的最负盛名的《每周评论》、《新青年》发表后,影响很大,被认为是体现了“五四”文学批判精神的典范之作。

第四:在对愚昧落后的国民性鞭挞中,由于自身的“绅士气”作怪,使他对中国国民怀有很深的偏见。因而缺乏像鲁迅那样改造国民性的热情。尤其是后期对社会现实产生了一定的悲观情绪,因此这即便是周作人所着力的一方面,但却始终未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这些议论性的散文于平淡叙述中别有一种战斗力量,虽不能以寸铁杀人,却于凌厉之中显示出强烈的社会意识、盎然的战斗意气。

(二)平和冲淡

周作人前期的散文的确跳动着鲜活泼辣的节奏,但纵观全体呈现更多的是以冲淡为特色的抒情、叙述的散文小品。而当人们提及周作人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种展现他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特色。他的文笔不是鲁迅那样的犀利,而是把一种迥异的风格特色呈现在读者面前。若从单纯的艺术审美角度来审视,这些散文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现代闲适文的极至。其中,无论是从自身态度上,还是从取材上,亦或是多种写作手法上都展现了他的独有的风格,引领着当时文艺界一股清新的写作特色。

1、在自身态度上的平和冲淡

周作人以他真诚、随意的态度形成了朴实自然的作风。前期的小品文无论从取材、立意,以至行文各方面,都体现了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任意而谈、信笔而写的特点,只用平白无华的语言来造成幽隽淡远的意态。

平等、平和的态度还让他所述的对象,“兼收并蓄”,包容各家。这就形成了他散文内容“宽”而“杂”的特征,无论是对待自然界的生物还是人类,都以朋友的身份待之。如周作人在《苍蝇》一文中,曾对日本的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诗歌十分推崇,因为他能“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苍蝇当然也是其一”。并且特意举了几首咏苍蝇诗为例。由此可见,他对于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疼爱有加”,把它们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地位去抒写。对待读者,周作人也能保持自己与读者之间人格与心理的平等,形成了其散文委婉、平和、温润的特色。

在平等、平和的基础上,周作人开拓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视野。他把散文写成可细细品味、玩味的“小品”。不点明主旨,而把文章变成了品味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周作人在介绍他的文章经验时,经常归之为“不切题”,即尽可能的笔随人意,兴之所至地自然流泻。他解释说:“这好像是一道流水,凡有什么汊港湾曲,总得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往前去。”这不仅是行文的自然,同时也是行文的摇曳多姿与迂回、徐缓,表现一种“笔墨趣味”。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深刻体会出其文章的精髓之处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周作人后期在政治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的态度。因而有些人便把他后期散文所表现的闲适的美也归结为一种消极性,认为他在中国最危急最黑暗的时代,用一种闲适的美来陶铸青年的灵魂,来消磨其斗志。这种在二三十年代相当流行的评论是把他在艺术上对“平和冲淡”的追求和他在政

治上的脱离现实斗争直接联系起来。到了今天,读者的看法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改变,历史的前进而有所不同。这种表现性灵、情趣的闲适小品文,出于抒情言志的需求,用最平淡的讲话来包藏深刻的意味。在生活的艺术下展示悠然的心情,体现了周作人其独有的风度与幽闲的怀抱。

2、从取材上显现出的平和冲淡

其散文取材随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苍蝇虱子、品茶饮酒、谈狐说鬼、评古籍、玩古董等,内容驳杂,以其趣味性和知识性来吸引人。而且写法随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娇揉、不造作,没有感情与笔墨的夸张,意蕴深远,需要读者细细品味。《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名篇所写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平平常常的生活,虽无多大的思想意义,然其中另有一番情趣和哲理,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他所看中的是通过平凡的事物的描写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是周作人的生活艺术在他的言志小品中的表现。这种将雅趣与野趣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淡的艺术趣味,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一切都贯注着周作人的艺术趣味,一切都因艺术的精炼而冲淡平和,连“杞天之忧”也只是淡淡的忧思,连写初恋也只是淡淡的相思。这就是周作人独立于人生的“人生艺术”,一种有着鲜明风格、自我表现的言志的艺术。而在这类散文中,也展现了作者学识之丰富。试想,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没有接触到广泛的生活,怎能写出如此生趣盎然的作品。虽然后期的散文有“掉书袋”之嫌,但足可见作者的渊博学识。

熟悉周作人散文的人都会发现他散文中有一种题材最引人注目,那就是“风”和“雨”的意象,感受着“雨天”的阴沉,风雨之苦寂,这些“水”的哲学让周作人思考忧虑了一生,他的不少散文就是这种思考与忧虑的结晶,而且水的

外在声、色与内在性格、气质也深刻影响了周作人其人、其文。而其散文思想的澄明,色彩、气味的清淡,情感的温润,无不联系着“水”。在某种程度上,周作人的散文已经与“水”融为一体。在他的《雨天的书》里,这带着“水气”的文章显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脱和冲淡。朱光潜评价为:“在当时的散文作家中,除周作人很难找得第二个人能够作得如此清淡的小品文字。”并把这种隽冷冲和的风韵归结为三个特点:清、冷、简洁。其中“冷”是他最显著的特点。文章的冷正是作者心情之冷、人生态度上的冷的写照,这是与周作人的文化心态分不开的。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对各种“热”的否定,否定当时的热血与热情,预示了他日后的隐士之路。

3、与平和冲淡相辅相成的特色之笔

首先是简素的特色。美文这种极具艺术性的散文小品,被周作人概括为“真实简明”的。“真实”便是说真话,说自己的话;“简明”则是对文字的要求。既名为小品,篇章必然大多短小简洁,在《知堂说》这篇“小品”中,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还不到一百四十字。文字不事藻饰,却确有他一向追慕的含蓄耐读的“简单味”,简素与平淡显得十分和谐。而周作人自己也曾说,他欣赏日本人“在生活上的爱好天然,崇尚简素”。这八个字也正是他自己在文学艺术上的理想。这里又有许多内容,如不求华绮,不施脂粉,本色天然.又如不夸张,不作态,不哗众取宠。又如不谈深奥理论,只说平常道理,而有平易宽阔气象。又如不求细纹密理,不用细针密线,只求大裁大剪,粗枝大叶,却又疏劲有致。凡此都是周作人主张的天然简素之美。他又把这一切概括之曰:“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个字曰简单。”

关于初恋的回忆,通常总是浓的,而周作人回忆的初恋却要说:“自己的情绪

大约只是淡淡的一种恋慕。”如此极力淡化感情,是根于他整个的人生审美标准。此种审美标准,表现在文学艺术上,就是爱好天然、崇尚简素。

其次是腴润的特色。以极短之文达到极淡之美的风格使他创作了许多出色的作品。

然而这种平淡不等于枯槁,相反地倒是要腴润,用腴润的笔将并不腴润的事物写得丰满起来。首先,在内容方面,他在作品中融进了胸襟气度的宽厚,融进了对生活的广泛兴趣和广博知识。在《雨天的书·鸟声》中即使干枯的鸟声也写得很有情致。如:

“老鸹,乡间称为老鸦,在北京是每天可以听到的。但是一点风雅气也没有,而且是通年噪聒,不知道他是那一季的鸟。麻雀和啄木鸟虽然唱不出好听的歌来,在那琐碎和干枯之中到底还含有一些春气。唉,唉,听那不讨人喜欢的老乌鸦叫也已够了,且让我们欢迎这些鸣春的小鸟,倾听他们的谈笑罢。”

这是作者的迎春望春的心使他腴润了。又如,《知堂说》区区一百五十字几乎一句一个转折,写得低徊趣味,简短而不单调。周作人文章的清淡而腴润,还表现在雍容淡雅的风神上。他善用长句子,若断若连,结构松散中最能表达委婉曲折的语气,纡徐荡漾的意境,雍容淡雅的风神。他的清淡和腴润的对立统一,是清淡而不寡淡,腴润而不肥腻的独特的风格特色。

再次是诙谐的特色。助成平淡腴润之美的,还有诙谐趣味,周作人早期的散文常常能将战斗性和谐趣统一。他写到一个抽鸦片的人,“穷得可以,只剩下一顶瓜皮帽前边还烧成一个大窟窿,乃是沉醉时把头屈下去在灯上烧的,可见其陶然之状态了。”这种诙谐使人微笑,也使人想哭。有时他出诸反语,正话反说,因此有相当浓郁的幽默味。诙谐幽默的字里行间,读者感觉到作者的智慧与技巧,体会到周作人笔下一股时隐时显、时浓时淡的苦涩味。这又正是真率自然的周作人自我心境的流露。

最后是辛辣的特色。周作人的散文固然力求和平委婉,但是决断痛快之文,尖锐泼辣之文,剑拔弩张之文,仍然不少。如那种极端诙谐的明显的反话,那甚至己超出幽默的范围,而是在痛心疾首的说话了。这种辛辣的成分异于平淡腴润的成分,调和在一起,然而并不改变平淡腴润的风味,其诀窍在于适度。就是说, 往往通篇平淡之中,间或有那么几句话、一小段,是相异至相反的风味,但马上能收回来,这就是适度。他正是极力追求这种绅士风度,虽然往往并不止于“略一回顾”,回顾之中还会说几句,甚至骂几声,但总是注意很快端正坐好,这样的绅士风度便显得不呆板,不单调,有变化,有活气。

(一)受日本俳句影响

周作人的美文这种简素质朴,冲和闲适的风格是与日本俳谐的影响分不开的。这些日本文化艺术给予周作人的启迪是使他的审美理想加浓了东方本色。他视日本文化为同属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比较、参证、印合和相互启发,有力的促进了他消融西方影响,向东方传统艺术审美理想渐进的完成。俳句的那种“隐遁思想与洒脱趣味合成的诗境”和“禅味”,在周作人那田园诗般的“美文”中时有显现。周作人曾经说到日本俳句的三种境界:“一是高远淡雅的俳境,二是诙谑讽刺,三是介在这中间的蕴藉而诙诡的趣味。而他自己显然是更倾心于融“雅趣”与“谐趣”为一体的第三种境界的。他在给人的书信中,描写香山古刹的“长闲逸豫”的情景,本意在表现寺的静和僧人的闲,却以寺院不求静,僧人不图闲的描写,使闲寂的意境达到了极至,而且又显出一种生气来。这或者可以说是此时有声胜无声吧?不禁令人想到贾岛的那句“僧敲月下门”的意趣。可以说,周作人艺术审美情趣中闲寂、苦涩、诙诡、忧郁的色调,大半是从日本文化艺术中化转而来的。

(二)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苦”在佛教中被列为“四谛”之首,称为“苦谛”,是佛教的精义所在。

在周作人的文章中,就隐藏有这么一种苦味,他是以一种苦闷的态度去描写人生,写出那清贫寒素的生活之美。这是与佛教“苦谛”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虽然他没有直接谈到佛教文化的消极体验给他带来的苦质情绪,但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明显的,那便是他喜欢用苦来命名他的文集、居室等。在其自名为“苦雨斋”的住所里创作出《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甘口》还有文章《苦雨》等。每一个苦字的出现都蘸满了苦质成分的汁液。既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又是一种灰暗的价值评判,因此形成了他特有的清冷苦涩的风格。

周作人的这种苦质情绪的滋生有他人生诸多暗淡感受的累积,也有佛教文化的时断时连的渗入。佛教从问题出发而创立了“苦”的理论;初衷在于把人生从苦海茫茫中解脱出来。由于它是根植于人生的问题,因此它很容易变成人们观察、思索人生与现实的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周作人即是从“人”的角度在感受现实、认识现实。以“吃苦茶”寄寓着内心的苦味,对现实的黑暗他感到苦,对朋友的离别同样体验到一种离别之苦。纵观他的人生轨迹,苦质情绪总是时淡时浓的重压着他,以致于在这种佛教文化的影响下的消极体验,最终是一片未能消逝的阴影,影响了他后期的人生道路。

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

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他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然将这一切统驭起来的就是他的中庸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两种似乎矛盾的特色统一起来。而他又多次声明自己的中庸主义并不是中国儒家的中庸主义。他心目中最高的美是古希腊的均衡节制之美,认为它是调和了智慧与美的艺术。他用“中庸”这个中国哲学范畴来表达之。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而在真正选择人生道路时,他又何尝不是追求这种中庸之美。他胸中自有强烈的愤慨,却从不以激进的方式表达之。当真正需要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指向敌人时,他又显得退缩了,回归到田园生活中。他自己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个梦”。周作人正是带着这种佛教、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人生哲学去完成他的隐逸之梦。同时,在他所描写的田园风光中体现的形式感和美感,为更多没有名士气而又闪避现实的新进作者所亲近。上文所列出的周作人散文中种种艺术特色,各种意匠经营,全都可以统一在这极复杂又极深刻的中庸之美的追求里面。他的一切成功,都是中庸之美得以实现的成功,并且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直起着巨大的影响。

结 论

作为五四时期一个很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周作人以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感染了许

多读者。本篇论文就是针对其散文的“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个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他前期杂文主要体现出了第一个特点。美文首创之后,他文笔的特点逐渐侧重平和冲淡,并以此为基础与简素、腴润、诙谐、辛辣等多种特色相交织,形成了一种清新的写作特色。

初探其散文风格,总是疑惑在他的散文中何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统一在一起。二者是怎样的辩证关系。后对其文化心态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因素的探究,了解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他的文艺思想中有“绅士气”与“流氓气”两种思想,形成了平和与浮躁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在其它综述中,对其作品与外国文学,特别是古希腊文学,日本文学的关系上介绍甚少,外国文学对他的文艺思想,文学写作的影响也只是作了概述,没有详写专论。

因此,本篇论文在这一点上做了论述,对形成其风格的多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可见,周作人之所以会形成此种风格是与日本俳句之影响,佛教文化的渗透及自身的文化心态分不开的。

第五篇:简论鲁迅与周作人散文的异同

姓 名:曹 佳 培

班级:06级中文3班 学号:10220062200104 从《喝茶》看鲁迅晚期与周作人早期散文

首先,必须要承认,虽然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在中国文学史上都被尊为散文大家,但是要从他们的文章中分离出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鲁迅自不必说,他自己都很难说清“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周作人的“美文”其实也很麻烦,他在不同时期对于“美文”的定义和实践出入都比较大。

幸好,兄弟二人终于还是有一些纯正的散文作品的,其中,就包括两人的同题文章《喝茶》。周作人的《喝茶》创作年代较早,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29日的《语丝》上,后收入《雨天的书》;鲁迅的《喝茶》原载于1933年10月2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从创作年代不难看出,一则鲁迅的后期创作,一则周启明的早期文字,然而其实都是二人那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

周作人的《喝茶》,是就喝茶谈“喝茶”,从徐志摩的讲“吃茶”起笔,进而推及日本“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茶道,此后即切入“喝茶”之本题,叙了一些地方喝茶的习惯。乍看都像是作者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鸡毛”、“蒜皮”,实则反应了作者平和淡雅、闲适舒畅的生活情趣,七十年来味醇耐读,经久不衰。《喝茶》一文的语言也代表了作者一贯的语言及艺术特色:

一、平淡自然,舒徐流畅。文中抒发了作者由“喝茶”引起的种种联想与感受,用富有生活情趣和知识魅力的铺叙,熔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取代了“平板呆滞”的空洞议论,流露出作者那种闲适、自由的心境和退隐、超脱的情感。

二、知识广博、文情并茂。作者前期的散文有着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趣。《喝茶》一文中,作者凭借博大精深的艺术功力,紧扣“茶”字,纵横捭阖,古今中外,汇聚笔端。无怪乎有人说,读“知堂小品犹如坐上特别快车,东南西北,一览无余”。

三、结构精巧、玲珑剔透。周作人说:“对于小品散文我的意思本来只想说自己要说的话,这些话没有趣味,话又不好、不长,原是我自己的缺点,虽然缺点,也就是一种特色。”

四、语言质朴、文白相加。周作人前期小品散文很具有艺术个性,他继承了汉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特别是明朝“公安派小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传统,和清朝“桐城派”散文“清道自然、雅驯简洁”的义法,开我国小品散文“清单平和、返璞归真”之新风。

与周作人之《喝茶》迥然不同,鲁迅的《喝茶》毋宁其名为“反喝茶”,至多只是“从喝茶说开去”。通篇文章,其实是针对周作人、林语堂等人“闲适”、“性灵”之说,尤其是周作人的《喝茶》所作的“发喝茶”。这个反题有一个理论的基点,这就是鲁迅一贯奉为教义的道德标准——是否有利于“生存”、“温饱”和“发展”。

鲁迅先生在其文中,从自己买茶和喝茶生发开去,对“喝茶”一事进行了漫议。然后,笔锋一转,便开始通过人们“茶感”的差异揭示不同阶层的人生活态度和情趣的根本区别。作品写到“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联系出来的特别的感觉”。因此,“喝茶”作为一种生活的乐趣,是只有那些上等人才配享的“清福”,那些为“温饱”而挣扎的下等人与此决然无缘。接着,鲁迅以其善用的“感悟式逻辑”阐释了“细腻锐敏的感觉”往往正是影响“生存”——“使人活不下去”的决定性因素。

鲁迅的《喝茶》虽然短小,但是其中蕴含的气势依旧不可阻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喝茶》是鲁迅一生杂文创作集大成的作品之一。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充分体现除了鲁迅先生杂文的艺术风格和成熟的创作手法,即徐懋庸先生所说的:理论的形象化,语汇的丰富和适当,造句的灵活,修辞的特别,行文的曲折等;并指出这不仅是文字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

下载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作人与周树人散文作品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摘要:周作人的小品散文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艺术风格--平和冲淡的风格,这种......

    小学生诗歌、散文作品

    春天 四(3)张琳 春天来了: 春天来啦! 梨花白了: 桃花红啦!树木露出点点嫩芽。 春姑娘给油菜戴上了黄色的帽子: 给小草穿上绿色的服装。春雨姑娘唤醒了沉睡的笋芽儿:唤醒了躲在树干......

    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散文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杨xx在三十多年的散文写作中,不断地耕耘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本人阅读的感受,简略说说他散文写作中几个叙述的特色。一、叙述的多样性 杨......

    余秋雨作品短篇散文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了文化领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余秋雨作品短篇散文,欢迎查看。篇一:阳关雪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场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

    鲁迅与周作人因何失和

    鲁迅与周作人因何失和鲁迅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两个弟弟:二弟周作人,比他小4岁;三弟周建人,比他小7岁。从1919年起,收入丰厚的鲁迅将母亲、二弟全家与三弟全家都接到了他在北京八道......

    鲁迅散文作品的读书笔记[合集]

    鲁迅散文作品的读书笔记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散文作品......

    散文作品背影读后感(含5篇)

    散文作品背影读后感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

    中外散文诗朗诵作品精选[推荐五篇]

    中外散文诗朗诵作品精选 阅读夜郎村 作者:喻子涵 仲秋,去黔北边城桐梓。一条公路若纤绳,把我们往大山深处牵引。拨开密密群山,在一条溪流的缠绕处,停下了脚步。走到历史的深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