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级谋杀观后感
法制电影一级谋杀观后感
一级谋杀是一部根据美国四十年代真实事件改编的,揭露美国监狱黑幕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关押在阿尔卡特兹监狱而后又因越狱失败而被关进人间地狱的犯人--亨利杨的故事。这个犯人很特殊,特殊之处就在于亨利杨曾经为了能够让相依为命的妹妹填饱肚子,逼迫无奈之下,偷了邮局5美元。而后就被关进阿尔卡特兹监狱三年零两个月;饱受终日没有阳光,日夜与阴暗、潮湿、恐惧、绝望、蜘蛛、老鼠作伴的非人折磨。影片播放结束后,我陷入了沉思。我不知道该佩服亨利杨的坚强意志,还是佩服詹姆斯为了让正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亦或是感慨美国四十年代司法制度的不完善,监狱的残酷不人道.刑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设置监狱的目的又是什么?改造吗?将人改造成一个“杀人犯”?亨利杨后来宁愿认罪判死刑也不愿意再回到监狱,这是不是对监禁的莫大讽刺,监狱到底是让人弃恶从善的教堂还是使人磨灭希望失去未来的人间地狱?
影片中有一处鲜明的对比,那就是亨利杨的辩护律师詹姆斯,他小时候也曾经偷过他哥哥的五美元,但他的哥哥只是和他说了一句,以后再也不要在这样做了的话。虽然表面看来,亨利杨偷得是邮局的五美元,詹姆斯偷得是他哥哥的五美元。两者有区别。但是就因为偷了邮局五美元,就要在监狱饱受折磨,过得生不如死吗?这样的刑罚是否太严厉了?这样做就能打击犯罪拯救罪犯?这样做又是否符合刑罚的原则?我不禁想到了我国这几年在劳教所、看守所、监狱相继发生“冲凉死”、“躲猫猫”、“喝水死”等一系列离奇死亡案件,我们的监禁措施是不是存在影片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就是报应与教育改造相结合,贯彻了刑罚人道主义的思想?
陈兴良教授曾经说过:“犯罪人也是人,作为人,犯罪人也有其人格尊严,对犯罪人的任何非人对待都是不人道或者反人道的。” 犯罪人也是人,我们在让他们付出应该付出代价的同时,也应该保障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维护他们应有的尊严,真正实现公平公正。
影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庭辩部分,庭辩是充满智慧的,律师在法庭上交叉询问的镜头扣人心弦,令人澎湃激昂。当然一场精彩的庭辩少不了一位善良的法官和一群通晓世事的陪审团。他们总是在正义几乎要被迫放弃的时候扭转局面,使得善良的人们获得内心的安慰。这部影片也不例外,陪审团最后给了亨利一个公正的判决。虽然亨利杨的死让人很遗憾,但他是幸运的,他使得后来美国废除了solit ary confinement制度,修正了司法制度,社会是否平等也被搬上了台面。
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的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决定嫌犯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美国法律规定,每个成年美国公民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但是不满21岁、不在本土居住、不通晓英语及听力有缺陷的人、有前科者,没有资格充当陪审员。陪审团制度使人民成为真正的审判者,也只有人民的审判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这和我们中国的人名代表大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篇:《一级谋杀》观后感
《一级谋杀》观后感
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电影,主要属悬疑以及爱情片居多,但是最近接触到一部叫《一级谋杀》的电影,其实也是个阴差阳错,看着题目也让我原以为是个悬疑片,但是事实是我没有过多接触过的法律片,但是在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完一部片才会发现这部经典电影蕴涵着的魅力,或许是我在网上看过的这么多杂乱的其他各种电影所无法企及的。
《一级谋杀》是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监狱罪案片,电影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阿尔卡特拉斯监狱,叙述的是一位越狱不成而被囚禁在狭小黑暗的地下室饱受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达三年之多的犯人,冲动之下杀了当年检举他们越狱的人而被控一级谋杀,一位年轻律师为了他的不公而公然反抗当时的监狱制度。
这部电影的背景色调极其黑暗,观看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窒息就像身处地狱无处可逃的感觉,但是这种黑暗与主人公亨利所呆的地牢却是无法相比拟的。想象如果是自己被关在这样不见天日的地方,每天只吃些发霉发臭的食物,还无来由的就会给打一顿,直觉我的精神已经崩溃了。
当关了一段时间亨利被暂时放出地牢,可怜的他以为自己终于逃离地狱但是却被告知只有三十分钟的时候我不禁眼睛一阵酸楚,这短短的三十分钟的阳光被显得格外的明媚,这是三年多来他能拥有的唯一的光明,仅有的一点希望。相比之下我感觉我拥有的太多太多了,相比亨利我们简直已经是拥有了全部幸福的一切。正是这无尽的残忍让亨利到最后宁愿选择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而获死刑也不愿减轻罪名继续呆在阿尔卡特拉斯监狱过那种生活。监狱已经变得比死亡还可怕。
美国的司法制度是黑暗的,监狱里面一直是一种弱肉强食以及阶级制度显着的状态,监狱长就是监狱里面唯一的上帝。原本监狱是作为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改过自新的地方,而事实却是进入监狱的犯人不但得不到反思的机会,拥有的仅仅是肉体及精神上的残害,以至于一出监狱又是无穷无尽的犯罪,或者说造就了亨利的谋杀罪,这是电影里面的律师对抗监狱制度的最大的证据。或许美国的监狱以及司法制度的黑暗是如此大胆的摆出来给批判给改进的,所以如今的阿尔卡特拉斯小岛成了美国的观光胜地。但是对于从来不敢把监狱的黑暗摆出来的中国又能清明到哪里呢。
正义的人也是存在的,代表就是片中的律师,他并没有按期望的以及哥哥和上级的压力下随随便便就把这个案子结了,而是极力维护监狱制度的公正,很是值得人敬佩。他为了挽救亨利而与他做了朋友一起聊天打牌,或许刚开始仅仅是为了赢这官司而接近了解,但是后来也真真切切地把亨利当成朋友。
从这些法律的阴暗面以及正义面,不禁也让我扩展到我们的人道主义社会,也正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黑暗,对于那些历史,以及现在经历的各色新闻,我永远都是抱着观摩的态度,又有谁分辨的出来作者们到底又是不是另类的监狱长呢?
第三篇:《一级谋杀》影评专题
一级谋杀影评
《一级谋杀》这部电影揭露了阿尔卡特拉斯监狱所存在的司法黑暗面。主人公亨利·杨,在他17岁的时候,为了给饥饿的妹妹买吃的而盗窃了邮局5元钱,之后便被送进阿尔卡特拉斯监狱服刑。但其在服刑期间又因为越狱未遂,被告发之后,被特殊对待,把其送入了暗无天日的“地牢”关禁闭。按当时的监狱制度规定,关禁闭最高期限为19天,但是他一进去就是两年三个月。并且,在其关禁闭期间他遭受了监狱长格伦惨无人道的虐待,摧残,威胁,压迫。不但脚筋被割断,在遭受了无数次浮的殴打之下,他的精神都接近崩溃。直到后来亨利·杨杀死了出卖自己越狱的卢夫斯,法院辩护律师詹姆斯介入调查之后,才最终揭露了这一司法制度当中非人道的一面。电影从头至尾都给人一种压抑甚至让人窒息的气氛,即使最后詹姆斯帮亨利·杨赢得了胜利,也没能传达一种胜利的喜悦,然后令人意料不道的是,亨利·杨在胜利中选择了自杀。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也是本部电影所要凸显的主题:监狱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个正常的人被投入监狱之后,不但没成为人们希望的好人,却成为一个精神病人甚至是一个杀人犯?亨利·杨仅仅偷了邮局5元钱,正如他所说,假如他的生活像詹姆斯一样的话,也许他也只是被告知下次别再这样了,他会想詹姆斯一样得到他人的宽容和谅解,至多稍微惩罚一下。但是,因为他是穷人,所以,他即使偷了几块钱也避免不了遭受着残忍的虐待。对于我们这个法律不够完善的国家来说,特别是现在我们所在的社会,不公平的现象比比皆是。央视大伙静安大火最后抓的都是几个民工电工做了替死鬼。一个农民因为要给自己心爱的处于癌症晚期的女人穿上一件婚纱偷了一辆电瓶车而被判关押十几年。而一些贪官污吏,吃喝公款,拿钱不做事,更有甚者做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的事,却依然逍遥快活,而他们的儿女,所谓的“官二代”还不知羞耻的到处称霸。即使犯事,爸妈出面,总是那么轻松地解决问题。这是现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的法制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社会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公正,英美国家虽然法律体系看似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公平因素。就拿电影中的陪审团制度来讲,英美法庭电影中我们总能看到,律师总是对着几排陪审员滔滔不绝的说,律师总说他相信人民,相信陪审员会做出公正的判决,而不是法官,这种随便抓几个人让他们决定有罪无罪是种好的法律制度么?陪审制度可以说是当今美国司法制度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重要区别之一。在美国法庭审理中取胜的关键是说服陪审团,因为最后做出裁决的是陪审团,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法官。陪审团裁决被告有罪还是无罪,然后由法官量刑。法官只是一个控制法庭节奏、维持秩序,决定陪审团应该知道什么,什么证据能够呈堂,对证人的提问是否恰当的裁判。由最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团来决定一个嫌犯的命运,这样做符合美国的平等公正精神。所以,能否组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陪审团将直接影响案件的结果。作为一个美国公民,他有可能在一天醒来以后接到个电话,要求他担任陪审员,这是他的义务。法官是从法院管区内通过社会保险号码或者电话号码黄页随机挑出几倍于陪审团所需的人数参加初选的。候选陪审员应当在种族、年龄、性别和其他方面准确反映社会中各阶层的状况。能成为陪审员也非常不容易,与案件有关的人都不行,有职业思维习惯的,例如律师、医生等也不能担任。然后,律师会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进一步选择陪审员。这主要是为了删除那些因为环境和经历而有思维倾向或种族倾向的人,以防止被告受到不公正的裁判。在有些时候,如果新闻媒体的报道和社会舆论会妨碍到陪审员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会由美国政府出钱把陪审员隔离起来,严禁与外界接触,打电话也是绝对被禁止的。经过法庭的证据开示,证人的交叉询问等庭审步骤,最终将由12名陪审员合议做出有罪和无罪的裁决,并且只要有一个陪审员不同意,只要有一个陪审员认为检察官的证据还没有达到超越合理的怀疑的地步,被告的罪就判不下来。这也是美国刑事案件审判的定罪率很低的原因。总体而言,这一制度集中体现出了正当程序的原则,整个庭审通过中立无思维定势固有偏见的中立第三方作出裁决,适当限制法官权力,提高被告和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保障,整个刑事审判过程显现出一种正三角形的模式,极大地排除了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并且真正的使疑罪存无成为了可能。
电影中的律师詹姆斯,是我们十分敬佩的。在为亨利辩护的过程中,詹姆斯将着一件又一件的监狱丑闻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办案过程中,遭到大众的不理解,因为它挑战的是权威的监狱机构;同样遭到自己亲哥哥的出卖与女友的疏远;亦同样遭到别人的毒打,同时,还要一直鼓励是自己为唯一朋友的亨利。詹姆斯是法院派过来的律师,在接受这个案件之前,没人会认为这个案子能够赢得胜利,亨利杨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杀的人,而原告是政府,是司法部门,有人让他接受这个案件也只是为他这个刚毕业的“新手”了解一下这一方面的程序之类的。但是詹姆斯却以他惊人的胆量和智慧,赢得了这场胜利。他对这件案件的付出是巨大的,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不值得的,但这就是职业道德,是职责所在。而在中国,为了这个社会的制度而敢于挑战的寥寥无几。这使我想起来之前李庄的案子,李庄是重庆“黑社会”的辩护律师,他发现中国的打黑制度严重违反了法律的程序,他是对方的政府,是这个国家制度,他没有胆怯,依然用勇气承担责任,即使地方政府的使诈,也没能让他低下头。这是一个律师的职责,在这方面他绝对是一个称职的律师。这个社会的法律不可能是绝对正确的,总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当一个问题出现时,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的权利大而胆怯,我们的社会总会一步步走向法制,走向自由,平等。
影片中的地牢让我们恐惧,阴暗,潮湿,而更恐怖的莫过于孤独,而亨利杨却在里面每天都饱受折磨,我们无法想象在暗无天日的地牢里如何呆了三年多。在我们看来,那简直不是监狱,而是“地狱”。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一个正常的人进去,出来之后却神经失常,甚至成为杀人犯。我们也不得不反省我们的监狱制度,监狱到底是为什么而设?是为了改造人还是仅仅为了关人而关人?我查询了一些资料,得知监狱在社会上的功能,或者说理想中的监狱,应该如何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为受刑人服务,同时为和谐的社会服务。一 惩罚功能。这一个众所周知。所谓监狱的惩罚功能是指监狱是受刑人的身心均置于刑罚的条件下,现实地承担刑罚,从而感受到被剥夺自由的痛苦与耻辱意味的效应总和。二 校正功能。该功能是指监狱通过基本矫正手段消除受刑人主观构成。促进其再社会化的效应总和。三 整合功能。该功能是指鉴于本体的存在以及其行刑活动本身所标立和昭示的权威性,及其对于被害人的安抚与对于社会心理的安定,而产生的凝聚社会心理,维护社会秩序的效应。四 导向功能。该功能是指监狱本体的存在与行刑,特别是其为受刑人提供社会化行为模式的矫正活动,通过威慑机制,从反向对社会所释放的辐射效果,具体表现为宣言效果和警戒效应。上述主功能中,惩罚功能为较低层次,为实现受刑人的再社会化创造了前提,从而构成了监狱的功能的实质;矫正功能是核心和归宿,二者通过对于具体受刑人个体的作用,继起递进地推演出以社会为对象的较高层次的整合功能和导向功能,共同服务于最大限度地矫正罪犯,预防再犯的行刑目的与刑罚目的,最终通过法律调整整个社会生活。
《一级谋杀》这部影片给我们的启示很多,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法律不是完美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有勇气的用法律的武器面对社会上的不公正,如此才能让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各种法律制度,也将我们的法制社会推向更文明,更和谐,更发展,更完善的人道主义社会。
第四篇:《一级响应》观后感
《一级响应》是一部大型纪录片,全景式展现武汉抗疫故事。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一级响应》观后感模板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一级响应》观后感模板大全【一】
疫情防控“一盘棋” 中国之制显真彰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祖国大江南北,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党中央审时度势,以防控“一盘棋”思路,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目前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先手棋”,果断决策赢时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亲自指挥、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督促各有关方面做好各项工作。卫生健康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多部门携手并进组织防疫防控体系,强力阻断疫情扩散。各级党委、政府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主要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关键棋”,全民攻坚度难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所在。疫情初期,被病毒感染的病人激增,武汉乃至湖北省医疗资源吃紧。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调配全国救治防控资源,集中支援武汉、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19省省委、省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协调,第一时间与受援地市精准对接,制定对口支援方案,集结精锐力量奔赴受援地,同当地医护力量共同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国家发挥中央企业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医疗、生活等物资驰援疫情重灾区。同时,全国31个省份先后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防治管控措施。这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下,全国人民共同攻坚克难的结果。
“制胜棋”,复工复产稳民生。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在近百年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优势。疫情防控期间,人民自觉居家隔离,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疫情过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保证了中小型企业有序的复工复产,解决人民就业难的问题。同时,针对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态势作出了“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形成供需良性互动”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向前发展。通过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保证疫情防控战的最后胜利。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在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式下,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我们要继续充分发挥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全国“一盘棋”的疫情防控思路,继续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竭力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精选《一级响应》观后感模板大全【二】
借“两方合力”打开“疫”战“三个关键”
2月24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传递出一个令人欣喜的信号,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进入了下半场。自1月23日浙江省启动一级响应以来,各地科学统筹、合理调配、团结一致、共克时艰。长时间的高压工作难免让干部疲惫不堪,党委、政府作为“家长”,当以最大力度给予广大干部关心照顾,让广大干部消除身累心也累的倦怠,追求身健心舒畅的惬意,我认为,要想打赢“疫”战,需要借助干群的“两方合力”,把握彼此之间的“三个关键”。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要把握“小家与大家”的关键。以笔者所在的安地镇人民政府为例,离市政府、区政府有二十分钟的车程,路程较远。防疫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干部加班加点、早出晚归成了常态,听不到父母的唠叨,听不到孩子的啼哭,只听得一个个咨询电话的响声。为在确保全镇疫情处于可控状态的同时最大程度给予干部休息调整,“家长们”科学合理安排了两次轮休和一次周末轮流上班,确保家里有温暖、镇里有保障。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实在为之动容,但作为“家长”也从未忘记党员干部的“小家”,把干部的“小家”安顿好了,冲锋在前的他们才能安心奋战、无所顾虑。
革命本钱贵如油,生命财富值千金,要把握“阻疫和自身健康”的关键。每天六点多起床,十点多回家,连续工作十几天,是一线防疫工作者的工作常态,有的同志坚持带病上岗,不是高烧不请假;有的同志刚拔下针头就往防疫指挥部里冲,不浪费一分一秒休息时间。当大家歌颂他们的敬业与使命时,“家长们”亦有说不出的心疼,谁不是父母的孩子、亲人的宝贝,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一个个学着前辈的样子抵挡着疫情的袭击。我们应鼓励全力以赴的无畏精神,不鼓励“带病上岗”的“英雄主义”,同事的身体健康其实和每位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都是全国上下最关心的事情。
想人所想暖人心,以人为本照初心,要把握“节约与利用”的关键。他匆忙离家多天没带换洗衣物、他在主要卡口口罩供应不足、他值夜班大雨倾盆没有保暖设施、他在低温下用身体给测温枪取暖、他扯着嗓子巡逻宣传哑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总说,现在是战时,马虎不得;“家长们”应想,他们也普通人,能提供的物资也要保证到位。提倡节约是美德,拿着区政府统一调配的口罩,党员干部们也不敢多浪费一个,甚至出现口罩绳子破了接一接再带一天的情况,令人感动又心疼。做好防护是重点,防疫重要但危险,对该发的、该补给的,“家长们”也要不心疼,大方补给到位,确保一线干部的防护到位。
“防疫在一线,党员在火线”,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党委政府科学理性的统筹和党员干部日日夜夜的守护下,在“三个关键”的天平不失衡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直到春暖花开。
精选《一级响应》观后感模板大全【三】
战“疫”中炼就“硬骨头”精神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硬骨头”精神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共产党人革命风貌的高度概括。做好中户民族的伟大事业关键在党,在广大党员。面对肆意妄为的新冠病毒,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塑造和发扬新时代“硬骨头”精神,克难攻坚,矢志不渝,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英勇奋进。
“硬骨头”就要支撑“硬肩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疫敌终不还。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领导工作小组、发起“一级响应”、各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到位,一个个敢于逆行的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除夕驰援武汉,各大企业加班连夜赶制医疗防护物资,基层干部日夜奋战阻挡疫情蔓延,明星群众自发捐款捐物……我们党员干部在这之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自觉担负起“啃硬骨头”的担当和使命,他们凡事亲力亲为,在一线战场上身先士卒,扛起“党员先锋”旗帜,攻克一个个坚实的堡垒,他们有着召必回、战必胜的党性。党员干部把为人民服务始终放在首位,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在心理上克服层层艰险和阻碍,不找借口,不推脱扯皮,自觉承担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高尚理念。在抗击“病毒”的自我革命中拧紧“拳头”,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人民的健康幸福,捍卫着祖国的国泰民安。
“硬骨头”就需下足“硬功夫”。在抗击疫情中,拥有“硬骨头”精神的同时还需要下足“硬功夫”,如此才有攻坚克难的战斗力。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论是疫情一线战场还是战“疫”后方,共产党人始终是历经无数挫折困难而依旧挺立、不断壮大,靠的是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执政本领。在抗击疫情中,我们看到组多党员夫妻,党员父子兵,还有许许多多志愿加入队伍的党员先锋志愿者,他们不计生死,不畏艰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下足“硬功夫”,锤炼科学有效防控“大本事”,彰显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大智慧”。此次战“疫”中 我们国家的“硬派”作风积极落实到行动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为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战,回归健康祥和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不断努力。相信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战“疫”下,我们一定能把肺炎病毒祛除出我们的神州大地,一定能让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重新绽放新貌。
精选《一级响应》观后感模板大全【四】
细数身边那些“瓜娃子”
笔者是一名四川人,也是一名组工干部。进了组工这个大家庭,因为工作原因,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更少有时间和朋友“把酒言欢”,在朋友面前是出了名的“鸽子王”。朋友常说我是“瓜娃子”,不理解我是为了什么。然而对于“瓜娃子”这个称呼,笔者却不认同,就拿这次疫情期间来说,笔者身边就有太多“瓜娃子”。相比他们,笔者自叹不如。在他们面前,笔者顶多算个“小瓜”。他们“瓜”到什么程度,听笔者慢慢道来。
且说穿白衣的“瓜娃子”。多地启动一级响应,武汉实行全面封锁,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难道他们不知道病毒传染性很强,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且感染后死亡率很高?不!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却递交了请战书,写下了“我要去武汉,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铮铮誓言,越是困难,越要上。他们一些人还有年老体弱的父母需要照顾,一些人还有懵懵懂懂的孩子需要呵护……他们很清楚自己踏上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他们用生命践行白衣使命。好样的,“小瓜”等你们回来吃火锅、撸串子。
再说戴袖标的“瓜娃子”。“戴口罩、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类似的标语到处都有,可为什么还有一群“瓜娃子”“不听话”,活跃在交通要道、村头村尾、小区大院?他们胸前有一个标志,头顶有一面旗帜。没错,是他们,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他们知道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人员那么多、大院那么多、道路那么多……光靠干部怎么够。“我去卡点”“我守大院”……他们知道每天要近距离接触大量群众,可他们不知道接触的群众是否携带病毒,但他们没忘记那段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带上红袖标,他们就是守护者。不等号召,主动请缨,他们用行动筑起红色堡垒。好样的,“小瓜”拿你们当标杆、作榜样。
后说种庄稼的“瓜娃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辛勤劳作谋生计,眼前绿油油的蔬菜、金灿灿的水果……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可是不对,平时农民伯伯都是一点一点地收割,一点一点地拿去卖,现在怎么搞起了大收割,一车接一车往外拉。上前一打听,他们笑着说要拉去武汉,白送,不要钱。可他们辛苦种植,等了那么久,好不容易可以换成钞票,怎么舍得?不!他们舍得。他们懂得知恩图报,他们深知“5·12”的汶川、“4·20”的芦山是全国人民携手才度过难关。他们知道武汉缺物资,虽有他们拿不出紧缺的医疗物资,但他们有大量不能缺的生活物资,庄稼人上不了前线,但他们可以保障后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用感恩架起爱的桥梁。好样的,“小瓜”和你们再种三亩地,肯定大丰收。
还请原谅笔者,本来说好的“细数”,可实在数不完,身边的“瓜娃子”远不止这些,有些甚至比他们还“瓜”。笔者惭愧,可能只算个“小小瓜”。
精选《一级响应》观后感模板大全【五】
大“疫”之下 “中国之治”更显磅礴力量
“像中国这样去做吧,可拯救更多生命。”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高级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所采取的策略改变了快速攀升的、并且是潜在致命疾病的曲线。”连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病毒之前筑出一道坚实的“堤坝”,以世所罕见的领导力、奉献力、革新力展现出“大国之治”的魄力,于深沉之中诠释出“大国之治”的磅礴力量。
战“疫”全国上下一盘棋,显“中国之治”之领导力。“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抗击疫情“十六字方针”,为抗击疫情阻击战指明方向。一声令下,千军万马一起向前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果断决策武汉“封城”,各省各地区最顶尖的医疗队伍、416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湖北共同抗击疫情,“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数日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国迅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物资……“中国效率”惹人点赞,中国抗击疫情的强大决心和执行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防控疫情扩散方面的有力措施令世界震撼。“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疫情扩散趋势缓和,新增病例持续呈现下降趋势,党中央审时度势,大局谋划,做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策,一手分区分级抓防疫、一手稳步复工抓经济,确保国家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大国之治”的强大组织力得以凸显。
战“疫”全党凝聚一条心,显“中国之治”之奉献力。“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苦难来临之时,更能体现担当作为。面对疫情大考,84岁的钟南山院士勇担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组长出征武汉;年仅51岁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日夜连轴转带领大家3天改造504张床位,只因“一张床位就是一条命”的信念,自己却不幸感染牺牲;无数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主动请战驰援武汉,甘当迎着危险而上的“逆行者”;无数基层一线的干部、社区(村)干部新年伊始便取消休假成为一颗抗疫的“螺丝钉”,出现在祖国、人民需要他们的任何地方;无数说不清来处、道不出姓名默默奉献的各行各业主动挺身而出的抗“疫”先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成打我,向人民生动诠释出了什么叫“担当”。“我从未见过一个社会有如,此的集体奉献精神!”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慨叹无比,“大国之治”为民情怀得以深刻体现。
战“疫”全局对标一把尺,显“中国之治”之革新力。“诚欲正百官以正朝廷,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疫情这场“大考”,考出了忠义之士、无畏之士、无私之士,同时也暴露了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少数干部作风漂浮,有的心中无数、一问三不知;少数干部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少数干部甚至临阵逃脱,这部分人很显然“不及格”,不仅伤害了百姓,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更悖离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党中央坚持自我刮骨疗毒,严肃问责,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体制机制以最快速度落到实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疫情爆发,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偶有显现,党中央及时反应,着力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力”补短板、强弱项,“大国之治”的内生动力源源不绝。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大“疫”之下,疫情阻击战还在继续,但只要全党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中国之治”的领导力、奉献力、革新力将防控工作抓得更细更实,定能夺取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第五篇:《无罪谋杀》与疑罪从无
《无罪谋杀》与疑罪从无
(一)1998年春天,我参加了侦探小说作家联谊会组织的武夷山采风活动,然后又作为中国-欧盟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项目的受益人,到法国的埃克斯-马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我收集积累素材并进行初步创作,后来于暑假期间完成了一部解读证据法学的小说——《黑蝙蝠·白蝙蝠——证据的困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在该书中,我借当事人之口,系统讲述了证据法学的内容,特别介绍了一些外国的证据制度和规则。在当时,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小说,对于普及证据法学的知识也发挥了一点作用。
十多年过后,当我要修订这部小说的时候,发现那些证据法学的内容已有些过时,而且会削减读者阅读犯罪悬疑小说的兴趣。于是,我决定尽可能删除那部分内容,仅保留基本的故事框架。另外,正在把这部小说翻译成法文出版的法国黎明出版社编辑在来信中说,法国读者很喜欢小说中的“洪钧-宋佳组合”,希望在这部小说中能再次看到他们的身影。于是,我让宋佳走进了“武夷山疑案”的审判法庭,也算是满足了读者的一个愿望。修订之后,这部小说的名字也改为更符合创作本意的《无罪谋杀》。
刑事司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纵一个坏人”。但是,在任何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中,这都是做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刑事错案的发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不仅法制不太健全的国家有刑事错案,譬如中国,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也有刑事错案,譬如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许多州都建立了“无辜者中心”,通过“无辜者行动”对可能错判的案件进行复查,至今已通过DNA检验,发现并纠正了约380起错案。
(二)2011年4月7日至11日,我应邀到美国的辛辛那提市参加了“2011年无辜者协作网研讨会——错判的国际探索”,并在会上做了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刑事错案问题的主题发言。在研讨会上,来自墨西哥的代表罗伯托·赫尔南德兹放映了他执导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披露了墨西哥刑事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该片名为《有罪推定》,其寓意发人深省。
2012年8月7日至8日,“预防刑事错案国际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主题是“完善司法制度,预防刑事错案”,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我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的16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预防刑事错案,需要改良我国的诉讼制度,例如转变刑事庭审虚化的现状和改良陪审徒有虚名的制度,也需要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例如明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保持沉默和细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另外,司法人员还必须转变司法观念。
司法观念是指司法人员在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并指导其行为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状态。就刑事错案的预防来说,司法观念的转变包括十个方面:
(一)从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转向多元平衡的价值观;
(二)从权力本位的司法观转向权利本位的司法观;
(三)从长官至上的司法观转向法律至上的司法观;
(四)从军事斗争的司法观转向文明公正的司法观;
(五)从暗箱操作的司法观转向公开透明的司法观;
(六)从偏重实体的公正观转向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公正观;
(七)从有罪推定的办案观转向无罪推定的办案观;
(八)从侦查中心的程序观转向审判中心的程序观;
(九)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
(十)从倚赖人证的证明观转向重视科学证据的证明观。
刑事案件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实,司法人员不能直接去感知,只能通过各种证据去间接地认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司法人员的这种认识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无论是侦查人员还是预审人员,无论是检察人员还是审判人员,他们就案件事实所做出的决定都难免出现误差。这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了的事情。
从办案的客观结果来看,误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有罪者当成了无罪者。于是,该抓的没抓,该关的没关,该起诉的没起诉,该判刑的没判刑,总之,是放纵了坏人。另一种情况是把无罪者当成了有罪者。结果,不该抓的抓了,不该关的关了,不该起诉的起诉了,不该判刑的判了刑,总之,是冤枉了好人。为了简便,我们可以把前者统称为“错放”,把后者统称为“错判”。
在案件中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办案人员面临两难的选择。放吧,可能放纵坏人;判吧,可能冤枉好人。当然,有人会说,继续调查嘛,案情总能水落石出,但是,受人力、物力、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继续调查只是一句空谈,或者是一厢情愿。换言之,有些案件就是无法查至水落石出。在这种情况下,办案人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司法观念。
(三)我们的民族传统似乎是宁愿“错判”也不要“错放”的。诚然,我们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道义上都坚决反对“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走一个”的口号,但是,让我们接受西方那种“宁可错放十个,也不错判一个”的观点亦有困难。有人认为,让有罪者逃脱处罚是使社会利益受到损害,而让无罪者错受处罚是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两相比较,后者的损害轻于前者。换言之,如果一定有错的话,那么这错误最好由个人承担。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我并不反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但是,人们在比较“错放”与“错判”的危害时,犯了一个“计算上的错误”。实际上,“错放”只是一个错误;而“错判”很可能是两个错误。“错放”只是把一个有罪者错误地放到了社会中;而“错判”则在错误地处罚一个无罪者的同时,还可能放纵一个真正的罪犯。2010年震惊中国的赵作海冤案和2013年颇受关注的“浙江张氏叔侄冤案”都是很好的例证。另外,错判还有一个严重的潜在危害,那就是使社会公众丧失对司法乃至国家的信念!由此可见,“错判”的危害要大于“错放”的危害。因此,在案件事实处于模糊状态时,办案人员的选择应该是宁可“错放”也不要“错判”!这正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项基本要求。
于是,我在《无罪谋杀》的题记中写到:“在刑事诉讼中,任何人在被法院依法判定有罪之前,应该先被假定为无罪者,然后由公诉方承担证明责任。被告人既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也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的义务。如果公诉方不能用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法院就应判被告人无罪。简言之,疑罪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