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乘彼垝(guǐ)垣
咥(xì)其笑矣 其黄而陨(yǔn)
采芙(fū)蓉 B.犹可说(yuè)也
于(xū)嗟女兮 靡(mǐ)室劳矣
淇水汤(shāng)汤 C.我戍(sù)未定
驰椒(jiāo)丘 白鹄(hú)舫
何时可掇(duō)D.氓(méng)之蚩蚩
将(qiāng)子无怒 自我徂(cú)尔
无与士耽(dā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总角之晏,言笑宴宴 C.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前来,到……这儿来)B.乖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来到……上面)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D.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互相)
4.句中加粗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
①左右种梧桐
②本自无教训
③二情同依依 ④昼夜勤作息
⑤寡妇起彷徨
⑥汝是大家子 ⑦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⑧淇水汤汤 ⑨秋以为期
⑩汝岂得自由
A.①②③⑤⑧
B.②③⑤⑧⑩ C.②④⑥⑦⑩
D.①③⑤⑦⑧ 5.与“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桓侯故使人问之。(《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C.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D.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是战国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早年的作品,是《楚辞》的代表作。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它们合称为“乐府双璧”。
D.《归园田居》共有五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7.比较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终日不成章
①纤纤擢素手 ②芳菲菲其弥章
②十三能织素 A.两个“章”相同,两个“素”不同 B.两个“章”不同,两个“素”不同 C.两个“章”相同,两个“素”相同 D.两个“章”不同,两个“素”相同
8.本诗运用了许多叠音词,对诗中叠音词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表星的距离,“皎皎”表星的光辉。B.“纤纤”表手的秀美,“札札”表织机的声音。C.“盈盈”表水的形态,“脉脉”表人相对无言。
D.这些叠音词都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形象性,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容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9.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B.前四句是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苍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安的痛苦,形象地描写出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兴味。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含义深蕴。10.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首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C.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D.朝发桂兰渚,昼夜桑榆下。怀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阅读孟浩然的抒写羁旅之思的《宿建德江》,完成11-12两题。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文。
《心灵鸡汤》的作者之一汉森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生活在一个牧场,我的女儿很喜欢蝴蝶,她总是把各种鳞翅目幼虫放在某些植物上以防鸟食,还引来了很多蝴蝶。一天,她发现一只刚刚蜕壳的小蝴蝶显得那么脆弱,翅膀又很湿。她很难过,不停地对我说:“爸爸,我能救活它吗?我能救活它吗?”我说这只蝴蝶要死了,但她还是不停地问,我只好说“可以可以”。一连三个晚上,她都把这只受伤的蝴蝶放在她小小的胸脯上,她害怕伤害它,就不敢翻身,第四天早晨,它死了,我们埋葬了它,为它举行了葬礼……
故事中的小姑娘如此地爱惜一只蝴蝶,它死了,父女俩还为它举行了葬礼,想一想自己,想一想周围的人,想一想历史,我们对一只蝴蝶、一只麻雀、一棵小树、一朵花……是怎样的态度?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从这样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以“热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对你的启示写出来,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A.芙:fú,B.说:tuō,C.戍:shù)
2.D(A.“叹”应该为“太”,B.“晏”和“宴”对调,C.“两”应该为“二”)3.D(渠,他)4.D 5.B(A.特意,C.故意,D.过去,B和例句意思相同,仍然)6.A(应该是“晚年的作品”)
7.B(①“章”指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
②“章”通“彰”,明显。①“素”为白净,②“素”为白的丝织品)
8.C(“脉脉”指人的神情,即含情相视)
9.B(《子夜四时·歌明月照桂林》语言清新秀丽,率真自然,意境朦胧温馨,恬静优美。两首诗显然不同。原诗意境应与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
10.A(“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设想其夫思自己。在古典诗词中,这一手法是常见的。它用以申诉自己思亲之至,用笔更曲而意味更浓。A项中“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与这一手法相同)
1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
12.这两句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像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幅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13.略。
第二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组题:翟福利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 B.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C.问征夫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目吴会于云间
D.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6.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7.下列各种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呼喊,它表明诗人归隐的原因就在于家里的田地无人收拾,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
B.“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C.《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其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句集中概括了滕王阁所处的雄伟地势。
D.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之境,则应“无所待”,这反映了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同时也是作者既无法解决社会矛盾,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反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播出的电视剧《毛岸英》情节真实感人,它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展现了毛岸英的成长过程,更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之间的那种浓浓的乌鸟私情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B.这里的山光水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渐起,山气氤氲,归鸟阵阵,我....们这才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
C.什么叫功力?这就叫功力。你看小沈阳的演出,偌大的舞台上,只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表演起来照样....罩满全场,赢得热烈的掌声。
D.他生在贫苦里,长在穷困中,生活的艰辛使他穷且益坚,发奋改变这穷苦的现状。成功后的他也深悟....了一个道理,贫穷是一笔财富,它可给予你无穷的力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B.访风景于崇阿
此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所含修辞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所著。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言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 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善:善于 .B.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制:裁决 .C.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
飨:犒劳 .D.求贤良,举冯唐
举:举荐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文帝“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的一组是(3分)()①上怒,起入禁中
②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③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④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⑤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复以为云中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经常想起李齐,那是因为他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使他难堪。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擅自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而受到法办,爵位被削。D.冯唐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职,武帝求贤时,他已老了。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滕王阁风景 高昌
①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
②滕王阁矗立在赣江边上,临观之美,心旷神怡。那一望无际的蓬勃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赣菜的“辣”。③赣菜辣得很直接,很斩钉截铁。而滕王阁的风景,恰便也似这爽快的个性,不用什么曲径过渡,不用什么花树遮掩,只要一抬眼,就干脆是辽阔的水,悠远的山,出岫的云。
④朋友们似乎很替我遗憾,说是来早了。如果晚来些时,再赶上个晴朗的傍晚,就可以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了。可是,能够看到这些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能够看到那一片片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的明亮含蓄的波纹,不也是一种难得的诗意吗?远望是烟波浩淼,近观是碧水荡漾。水远山长,刚柔相济。清人撰联“目极湖山千里而外,人在水天一色之中”,道的也正是眼前景色。浩荡江河行大地,依然风雨共名山。一登上高阁,视野就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
⑤太阳照在滕王阁上,慷慨地铺开灿烂的热情。下面的江水就绚丽起来,丰富起来。波光粼粼,美丽潇洒。留下一溜儿一溜儿浪漫的浪花。朵朵白帆,慵懒地躺在江面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美好姿态。远处慢慢散步的白云,悠然地在大江上踩出一行行彩虹般的足印。隐隐约约地,偶尔会从那云缝里看见一两只飞鸟,于烟水苍茫处优雅地飞翔着起舞,而那舞台之大,背景之远,还有那翅膀之轻盈,就都留在我的左心房后面的一个小格子里,被小心收藏起来了。
⑥素负盛名的碧水与长天,映照着暖暖的阳光,一江耀眼的亮丽色彩,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波浪,让人无比眷恋……
⑦我喜欢滕王阁,虽是初次造访,却仿佛早已是旧时相识。那山水胜迹,渔歌帆影,落霞孤鹜,令我陶然心醉。一步步接近天上的蔚蓝,便也一步步接近绚烂。伴随着攀登的脚步,天似乎都有欲坠的感觉了。远处八一大桥的吊索,酷似扇动着的飞鱼翅翼,在那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我的心灵已经不知不觉地感悟了千百年的沧桑。
⑧屈指算来,滕王阁前,走过了多少光阴。物换星移,留下了几多感叹。王勃来过,白居易来过,杜牧来过,王安石来过,朱熹也来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经历了各自的风景,留下了各自的歌吟,然后下楼去,走向了历史的烟尘。今天登上滕王阁,不会踏到先人的脚印上了。因为这里几经兴废,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古人眼里的风景了。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达二十几次之多。留下来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个富贵的旧名字而已。阁中序播千秋,江上帆收万里。从感情上来讲,我也希望保留下那旧日亭阁。毕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可是,经过今人的智慧和劳动,而今的滕王阁带给我们的,仍然是这么美好的风景和这么美好的心情,这不也很好吗?
⑨“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1000多年过去了,王勃站在滕王阁的那次抒情,永远让人怀念着。站在阳光灿烂的滕王阁上,想象着王勃的锦心绣口,忍不住也会有握笔为文的冲动。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
⑩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沧桑是不断变幻的,而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古人已远,山水依然,被光阴消磨了千余年的风景,愈发生动和醇香。
⑪在王勃曾经眺望过的地方,我把目光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来,投向未来…… 16.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由滕王阁的景联想到赣菜的“辣”,写出了滕王阁景色的直接,无遮掩,斩钉截铁的特点。B.朋友们为我遗憾,说我来早了,如果晚来些,只要到了秋天,就能欣赏到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景色。C.文章第5段主要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用拟人来写太阳的慷慨;用拟人来写白云的悠闲;用拟人来写飞鸟的优雅,画面光鲜而且富有情趣。
D.千百年来,滕王阁修而又毁,毁而又建,已达二十多次,所以作者这次登滕王阁并未踏上先人的足迹,所以感情上有深深的遗憾。
E.这篇文章既抒写了滕王阁的历史风流,又抒写了它的当代风采,还憧憬着它的未来。
17.与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壮丽景色相比,作者眼前的滕王阁景色,有哪些独特之处,结合④⑤两段文字,作简要回答。(4分)
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
19.第⑨段中,作者说,“尽管有王勃恢弘地立在昨天的滕王阁上,今日登临,我仍然有万千的感触想要表达出来”,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
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2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 ..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2.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译文: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属吏告诉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见他。” 23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
五、默写
1、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 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叹宇宙之大、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直抒胸臆,写自己报国无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乐观开朗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表达自己不甘沉沦、亡羊补牢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古人的典故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滕王阁序》中以“嗟乎”发端,从消沉中振起。________,_________是比较现实的认识,将人生的穷通得失看作常态;________,_________则是从历史上撷取的两个实例,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接着用两个四六句来拓展这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_________,_________作结,总束上文。
衡水中学语录20条,条条震撼人心!
1.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2.2.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是不寂寞的人。3.抬起头来做人,低下头来做事。
4.谁说高三不是人过的?是人过的,我们不仅要过,还要过得好。(印在每张习题卷上)5.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同上)6.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今天是你手中唯一的现金。(同上)7.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个人认为这句话最震撼了)
8.高考就是一锤子买卖,就看你最后那一哆嗦。前面考的再好,最后一次考砸了也没人会记得你;前面考的再差,最后能考出来,别人也会记住你。
9.6月8号下午5点前,你左右高考,6月8号下午5点之后,高考左右你。10.不想考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某次大会上的发言)11.无论怎么坚持,我都可能失败;无论怎么失败,我都始终坚持。12.每天都充满奇迹。13.活在当下。
14.真正的恐惧来自恐惧本身,害怕失败就是最大的失败。15.把训练进行到底。(面对三轮复习,教师这样说)16.手不离笔,“马”不停题。
17.巧做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这句话谁编的啊,佩服!)
18.胸怀野心,痛下狠心;充满信心,坚定恒心;更加细心,保持耐心;做到专心,拥有决心。(校长寄语,真有才啊)
19.向规范、速度、准确要20分。
20我来衡中干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的怎么样。(著名的衡中三问)
语文试题
一、1.C(A.“销”通“消”、“蓐”通“褥”B.“闵”通“悯”、“机”通“几”C.无通假、“已”通“矣”D.“反”通“返”、“辩”通“辨”)
2.D 虽然(A.引,举起/连接 B.息,断绝/气息 C.矜,怜惜/自夸)
3A 生物,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总称(B.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或做事是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C.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D.告诉,古义: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4B 状语后置(A.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5.C名作动(A.意动 B.名作状 D.使动)6.C(用/因为/来,表目的/把/用来)
7.A(不准确,原文中并没有诗人因家中田地无人收拾而归隐,且反对不劳而获等说法)8.
解析 A.乌鸟私情:比喻人的孝心;B.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C.形单影只:形容人很孤独;D.穷且益坚:处境越不好,意志越坚强,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答案 B 9.
解析 A.窈窕:前为美好的样子,后为深远曲折的样子;B.阿:均为高大的山陵;C.夺:前为改变,后为违背,耽搁;D.特:前为独,独自,后为特地。答案 B 10.
解析 A、B、C皆为借代。A项容膝,指代狭小的居所;B项簪笏,指代官职;C项桑榆,指代日落的地方,表示晚;D项“日薄西山”是比喻,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答案 D 11.
解析 C项中《庄子》是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答案 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改动)注 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12.
解析 A.“善”应为“和……交好”。答案 A 13.
解析 ①是说文帝听了冯唐话后发怒,②是文帝对冯唐的询问,⑥是说文帝让魏尚重新担任云州太守。答案 C 14.
解析 C.云中太守被削爵位原因应是他犯了错报杀敌人数的罪。答案 C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难道没有私下的地方吗(难道不能在私下里告诉我吗)?(关键词:众辱、间)(2)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关键词:决、奏)(3)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关键词:是日、节、复)【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赵国人。冯唐以孝顺著称,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我住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交情甚密,所以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拍着大腿说:“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担心匈奴吗?”冯唐说:“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是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大举侵犯朝祁。汉文帝正为此感到忧虑,于是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会任用廉颇、李牧?”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轮,还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军队的战功、赐爵封赏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啊!我的祖父说,李牧做赵将驻守边境时,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智。因此他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了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们整天全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执法吏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执法吏却有法必依。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了,奖赏太轻了,惩罚太重了。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多报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执法吏,夺了他的爵位。由此说来,陛下即使能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任命冯唐做车骑都尉,让他掌管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汉文帝后元七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冯唐又被免职。汉武帝即位,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再做官,于是让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三、现代文阅读(18分)16.
解析 本题中,B项“只要……,就……”句概括不全,要欣赏王勃笔下的壮丽景色,还得要“赶上晴朗的傍晚”。D项“深深的遗憾”分析有误。答案 BD 17.
解析 题干中已经明确地给出了阅读的区间,可以对④⑤两段的内容简单分层,然后看看每层写的是什么。答案 ①靓丽的波浪在苍茫的江面上热烈地舞蹈,朴素的渔舟在迤逦的遐思中织出明亮含蓄的波纹;②水远山长,刚柔相济,视野开阔,令人激情狂奔;③太阳慷慨灿烂的热情使江水丰富绚丽、美丽潇洒;④慵懒的白帆展现各种美好的姿态,白云悠然,飞鸟轻盈。18.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读完全文,请你列出至少三条理由。(6分)答案 ①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②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④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任意三条理由均可得满分)19.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能表露作者情感的一个重要语句,这句话体现着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时要紧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案 ①因为美丽的景色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包含了无穷的灵思。作者观赏了滕王阁的胜景之后,觉得不吐不快,他要写属于当代的文采风流;②作者觉得,虽然滕王阁经历了沧桑巨变,但物华天宝和地灵人杰却是永恒的。他要把这种独到的感悟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登临的收获。(意思对即可)20.D 指父母亲
21.A 希望,期望(B.于是/因为 C.才 /于是,就 D.代这篇文章 /动词,到…去)22.C 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指想要谋求一个小小的县官),为归隐三径小园准备些费用。23D(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自况”)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5、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6、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7、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9、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1、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1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 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流憩育jīnB 蜂窠送núo憎恶zâng 犬吠.qì 尺牍.dú投奔.bân矜..kě 傩...fãi
C髭须zī 欺侮寂 cãnD付梓为qián..wǔ讥诮.qiào 岑..zǐ箭镞.zǔ喧阗.tián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句义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1)话本以描写精彩动人的情节和塑造
(2)外国有些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的神威。
(3)诗人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般的想象的自由。
(4)政府如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将其看作是刺激经济的手段,往往会。
A 栩栩如生 惊世骇俗 天女散花 望梅止渴B生动活泼 惊世骇俗
C 生动活泼 惊天动地 天女散花 饮鸩止渴D 栩栩如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
4,” 5。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②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汇合之后称潇湘,这里指耒阳地区。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7 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8~11题。(共14分)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辛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①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邻国。
8,对下列家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前日闻王发兵于边(战事)B(嫌弃).C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逃跑)D故使贾,谕告王朕意(明确)..
9,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例句:悦亲戚之情话 .
A 当其时,长沙苦之BD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
10)(3分)
A
B
C
D
11①(2分)
②(3分)
12~15题。(共20分)
中国的批评家和艺术家觉得有几种树因为有特别的线条和轮廓,所以特别适于作些情感发生联系。在这些树木中,最杰出的是松树、梅树、竹树以及柳树。
人们对于松树的欣赏也许是最显著的,而且是最有诗意的。松树比其他树木更能表现出清高的性格。世间有各式各样的美,温柔的美,文雅的美,雄壮的美,庄严的美,峥嵘的美,纯然的力量的美,以及古色古香的美。松树因为具有这种古色古香的美,所以在树木中占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有如一个态度悠逸的退隐的学士,穿着一件宽大的外衣,拿着一根竹杖在山间的小道上走着,而被人们视为最崇高的理想那样。同时中国人在欣赏松树的时候,总要选择古老的的松树;越古越好,因为越古老是越雄伟的。当一个人站在松树下仰望它时,他感到松树的雄伟,年老,和一种独立的奇特的快乐。老子曰:“天无语。”古松也是无语的。它静默的、恬然自得的站在那里;它俯视着我们,觉得它已经看见许许多多的小孩子在成长了,也看见许许
多多的壮年人变成老年人。它跟有智慧的老人一样,是理解万物的,可是它不言,它的神秘和伟大就在这里。....
梅树一部分由其枝丫的浪漫姿态,一部分由其花朵的芬芳而受人们的欣赏。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所欣赏的众树之中,松、竹和梅是跟严冬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岁寒三友”,因为松和竹都是常青树,而梅又在残冬和初春开花。所以梅树特别象征着清洁的性格,那种清爽的、寒冷的冬天空气所具有的清洁。它的光辉是一种寒冷的光辉,同时它和隐居者一样,在越寒冷的空气中,它越加茂盛。它和兰花一样象征者隐逸的美。宋朝一位诗人和隐士林和靖说: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他在西湖的隐居之地孤山,今日常常有诗人和学士的游迹,而在他的墓下便是他的“儿子”鹤的墓。讲到人们对于梅树的芬芳和轮廓的欣赏,这位诗人在下的两句诗里表现的最为恰切: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切诗人都承认这两句诗最能够表现出梅树的美,要找到更恰当的表现方法是不可能的。
们往往看见画家把一两块石头和几枝竹画在一处。
中国女人的细腰为“柳腰”易种植,所以在中国,有些地方满植着柳树,蔓延数英里之远;造成一片“柳浪”。不但如此,金莺喜欢栖息在柳枝上,因此无论现实生活上或艺术作品里,柳树和金莺常常是在一起的。,有改动。(410个字)(6分)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⑴
⑵,这种美该如何理解?
14(4分)
15(6分)“适于作艺术欣赏的对象”?(至少两例,总共不少于60字)四,表达交流(40分)
700字的文章。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请结合这句话的意意思,试
(不少于40字)
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①,②;③,它会变成你。
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参考答案:B(núo-nuózâng-zēng)2 C3 D(A“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全局”后加“的高度”;B语序不当,“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和“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应调换顺序;C,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4 A(B“乐府 神话传说”是普通名词;C 间接引用,后一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D 间接引用,去掉冒号,并把句号放在引号外面。)5见教材6“欲”黄昏时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7用典 《招魂》篇。借此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举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第三,儒冠多误身”(《奉曾韦丞相丈二十二韵》),境。(具备其中一点且句意通顺,即给分)8 C(亡:损失。)9A(10 B(并非“意在诚恳的安抚”,而是给赵佗一个下马威,暗示他不要乱来。)11的信,您想寻找亲兄弟,还希望(我)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②一位使者来沟通我们的想法,这是(你我)争执的原因。12 俗);梅树:姿态浪漫,性格清洁;(答案中须有画线的语义)⑴ 神秘,指松树沉默、恬然的生存状态令人景仰,引人思索。
伟大,指松树雄伟、脱俗的外在气质
1分)
⑵(答
141分),由柳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想到与之相似的中国的舞女穿2分)。
15示例: ⑴,它向上奋力伸展的枝干,托起片片舒展的叶子,昭示 ⑵ 温和、古朴的美,它立于故乡的村头,繁茂的枝叶,笼罩着淳两个树木的例子,有对美质的)⑴,保持了自己清洁的人格。(句意解释24分)
18它会变成你的习惯;③ 注意你的习惯;④ 它会变成你的命运。(各1分)
高中语文(必修
石
2009年9月5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4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敕造chì 聒噪guō 嗔怒chēn 囊箧 qiâ 疏不间亲 jiàn B怨怅 chàng 趱行cuán 攒聚cuán 谄笑chǎn 钗钏盥沐guàn C嫡亲 dí 錾银zàn 偏裨 pí 城垣 yuán 掎角之势jǐ D教坊 fāng 阜盛 fù 贫窭 jù 筵席 yán 罄竹难书 qì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回嗔作喜 锱铢必较 懵懂顽童 涎皮赖脸 B纨绔子弟 敛声屏气 买椟还珠 水泻不通 C明辨是非 暄赫一时 文过是非 既往不究
D气宇轩昂 坐收鱼利 作客他乡 别无长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干瘪,内容______。
②我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大熊猫、金丝猴、野牦牛是我国的______ 动物。
③一记妙射,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______ 进去。A空泛 珍奇 差点儿没 B空泛 珍稀 差点儿 C空乏 珍稀 差点儿没 D空乏 珍奇 差点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五牛”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德国人,其雄厚的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尘莫及。
B夜很静,四周悄然无声,只是偶尔有一只小甲虫翁嗡地响着从花间飞了过去。C您这次的不幸遭遇,我也曾经遭遇过,可以说感同身受啊!D即使凤凰卫视没有很高的覆盖率,也不能影响吴小莉的声名鹊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并且从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率真而又自然。
B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C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D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6、填入下文横线中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钻石般的大颗露珠,在茂盛的青草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草原上呈现出一片五光十色的欢快景象:嫩黄色的黄尝木,浅蓝色的风铃草,一丛丛芬芳馥郁的母菊一片雪白,野石竹枝头缀满殷红的花朵。在清晨凉爽的空气中,洋溢着蒿草的苦涩而有益身心的气味,跟菟丝子那种柔和香气混合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切都灿烂发光,舒适恬静,愉快地向着太阳。
B草原苏醒了,一派生气勃勃,似乎它在沉重有力而均匀地呼吸着。C没有风,没有欢畅的、新鲜的声音,没有云,只有寂静。
D晨曦中,草原是蓝色的,远看就像倒映着蓝天的巨大的湖泊,羊群便是飘曳的云影。
7、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小说常识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本,原是宋元说话人演讲故事(即说书)所用的底本,我国明清时代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就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加工而来的。例如《水浒传》就是根据讲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的内容为主体写成的。
B、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分回标目,即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为较整齐的若干章,每章为一回,每回加上句式对称的题目,概括本回的主要内容。因此,章回小说也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称。
C、明清时期,长篇小说空前繁荣,其代表作品有《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警世通言》和《红楼梦》。D、《水浒传》在结构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几回中集中写一个主要人物,然后由情节自然而然的引出另一个主要人物,进入下面的章回中,例如写杨志的故事就集中在第12回、13回和16回。
9、《三国演义》底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最早刊本嘉靖本题款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对这个题款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三国志通俗演义》是陈寿创作的,后由罗贯中整理编印。
B、《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史书创作的,是由罗贯中编写整理的。
C、《三国志通俗演义》是陈寿根据三国历史编写的,后由罗贯中整理而成的。D、《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在陈寿的史书《三国志》的基础上由罗贯中整理刊印的。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四大文学名著是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的《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B、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宋、明时期称之为话本,明代话本最著名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C、清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是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内容是批判各类封建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抨击科举制度。
D、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1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
B、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C、小说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D、小说中的环境不仅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而且还有它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提供一幅社会历史的图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尔扎克才把自己的小说称为《人间喜剧》。
12、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押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打骂不断,对此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A、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性格特点的反映。B、杨志鞭打军健,激化了他与军健之间的矛盾。C、杨志鞭打军健,一面在于要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在为自己升官努力。D、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偷懒贪图享乐。
13、在黄泥冈,“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下歇凉”,对杨志一举动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军健们不管杨志怎么驱赶也不离开松树林,杨志奈何不了他们,只得自己也歇息了。
B、老都管极力反对杨志驱打军健,杨志怕他回去后在梁中书前说他的坏话,只得屈从老都管,自己也歇息了。
C、好汉们假扮为贩枣客商麻痹了精明的杨志,使他放松了戒心。这预示着杨志护送生辰纲的失败
D、杨志一路上也没出什么差错,现在也没发现黄泥冈上有什么异常,因此也就放心歇凉了。
1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有两处写杜十娘的装扮:①杜十娘离开妓院到谢月朗家,众姊妹为她送行时,“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翠钿金钏,瑶簪宝珥,锦袖花裙,鸾带绣履,把杜十娘装扮得焕然一新”。②十娘过舟到孙富处前,“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对这两处描写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装扮表示众姊妹对杜十娘脱离娼妓生活与李甲结合的祝愿。
②处装扮突出了杜十娘的美貌,并作出离开李甲的决定。B、①处装扮表示众姊妹对杜十娘喜结同心的祝福。
②处装扮突出她已决心告别人世,承担不幸遭遇。C、①处装扮表示众姊妹对十娘脱离苦海的祝福,也反映了她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②处装扮表明十娘已作出沉宝箱跳海的打算,而又怕人知道。D、①处装扮是众姊妹对十娘脱离苦海的祝福。
②处装扮表明十娘坦然面对不幸遭遇,显示她的刚烈与不屈。
15、对下列描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这是吴用智取生辰纲的第一环,装扮成贩枣客人的他们怕别人发现,而派刘唐出来打探)B、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懵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黛玉听了众人对宝玉的评价心中认为宝玉是个顽童,也为英俊多情的宝玉出场做了反衬)
C、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轻看敌人,自傲自大,预示后文损兵折将,失了街亭,被处死刑)
D、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一跳”写出十娘以死显示自己维护人的尊严的决心;“云暗江心”三句写景,对十娘含愤而死,表示无限惋惜)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到下面)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16——19题。(18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
“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已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语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
16、(1)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
(2)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分)
17、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4分)
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16分)
20、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限14字以内。(4分)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辑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标题:
21、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能够衔接连贯。(4分)
经验告诉我们,哪里绿树成林,哪里才会百鸟齐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动物只能以植物生产的现成有机物作为燃料,来开动自己这部生命机器。
22、本着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8分)
我们知道,要做好某一件事情就要懂得这件事情①规律,写文章也不能例外。了解了写文章的规律、原则和方法②,写作的时候就有所遵循,就有可能自觉地根据写文章的规律、原则和方法③去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④,就有可能运用这些规律、原则和方法⑤去解决一篇文章的⑥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⑦问题。A.应删去的四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B.应省略的两处语句是_______,一处可改为___ ___;一处可改为__ ____
四、试默出我国古典诗词中赞颂诸葛亮的名句三对(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26、借助人物语言,评价本单元的一个文学形象,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徐建新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趱zan行)
2、A(B泄C煊、饰、咎D渔)
3、D
4、C
5、A
6、A
7、C
8、C
9、B
10、B
11、D
12、D
13、C
14、D
15、A
二、(18分)
16、(1)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3分)(2)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3分)
17、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4分,意思对即可)
18、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4分,意思对即可)
19、BC(B项“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C项“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应为“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答对一项得2分,多选不得分)
三、(16分)20、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
21、哪里绿草如茵.哪里才会牛羊成群。
22、A.3、4、5、6、B.
1、2 “其”(或“它的”); 了解写文章的原则方法。[讲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运用的简明,要做到语言的简明,应注意词句使用的简要明白,不罗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文段中应删去的内容就属罗嗦重复。
四、(9分)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五、(12分)略
第五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高一语文第七次大练试卷
命题人 赵海玲 2016—11——28
一、默写(16分,每空2分)
(1)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_______。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______________。
(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______________;又像笼着轻纱的梦。(3)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4)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25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敛裾(jū)梵婀玲(ē)房檩(lǐn)蓊蓊郁郁(wěnɡ)
B.颓废(téi)普陀山(tuó)隽永(jùn)数以万计(shù)C.譬如(pì)椽子(chuán)朝荣(zhāo)浑浑沌沌(hún)D.歧韵(qí)细腻(nì)鲈鱼(lú)千里迢迢(tiá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_____________的岁月。
(2)亲切的称呼、简单的对话,__________了受压抑者的共同的思想感情。(3)足联主席布拉特说:“关于国际足联在比赛中蓄意___________韩国的一切指控都是没有依据的。”
A.度过 沟通 偏袒 B.渡过 沟通 偏袒 C.度过 连通 偏向 D.渡过 连通 偏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奉劝你,填写志愿时,不要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那么见异思迁....
。B.日寇入关后,他拒绝参加救亡组织,而是选择了苟延残喘....,不问政治。C.认识他五年了,他的生活没有一点起色,反而压力越来越大,每次见到他都是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D.截至目前,“新爱丽舍”的月均销量已突破5000辆,更有部分市场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4.选出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他的优秀散文有《春》《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B.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其小说代表作是《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薄奠》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现代散文作家陆蠡的《囚绿记》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
着。,;,;而,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①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 ②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
③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6—8题。(20分)
兰溪棹(zhào 桨)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6、该诗写的是
(季节)的情景。(3分)
7、第二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兰溪水的。第三、四句写的是
的场面。(9分)
8、这首诗,从头到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却为什么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7分)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
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一粲。
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需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臆拓宽。
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微笑吧!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微笑吧!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9、第⑤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6分)
“世事的云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⑤-⑨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9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第③段中的“开始”和“起点”,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请分别找出来。(6分)
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下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五、语言运用题目:(12分)
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一个句子。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
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