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版高中语文性必修2
第二单元
同步习题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
披坚执锐,以挡来敌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A.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B.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C.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采薇(wēi)玁(yán)狁靡(mǐ)室靡家
B.
不遑(huánɡ)
归聘(chěng)
王事靡盬(ɡǔ)
C.
孔疚(jiù)戎(rónɡ)车
四牡骙骙(kuí)
D.
所腓(fēi)
象弭(mǐ)
雨雪霏霏(fēi)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离居:分离
B.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中:内心
C.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沉吟:犹豫思索,低声自语
D.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墟里:村落
二、语言表达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能够表达情感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读着这海誓山盟的诗句,哪个渴望爱情的人不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6.为了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学校决定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晚会开场白。(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芣 苢①
采采,薄言②采之。采采,薄言有③之。
采采,薄言掇④之。采采,薄言捋⑤之。
采采,薄言⑥之。采采,薄言⑦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7.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
8.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2)《孔雀东南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脚到头,从装束、服饰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写出了诗人后悔的心情,如此昏庸的君王,如此奸佞的小人,怎能与之为伍呢,故诗人决定返回原路,即不同流合污。
C.该诗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崇高的理想,峻洁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
D.该诗不仅有揭露、有谴责、有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坚强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4.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六、作文
15.屈原自沉入水底,但他的精神仍对我们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屈原是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学过《离骚》后,你对屈原有怎样的评价呢,结合课文,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3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2.【答案】D
【解析】A项,不得志,走投无路;B项,荒唐;C项,改变措施。
3.【答案】C
【解析】A.玁:xiǎn,B.聘:pìn,D.腓:féi
4.【答案】C
【解析】C项“沉吟”应为“对贤才的思念与倾慕”。
5.【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先要引用“诗句”,然后根据诗句抒发相应的情感。
6.【答案】(示例)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来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7.【答案】赋
【解析】 通过全诗“采”“有”“掇”“捋”“”“”等,可看出本诗在直言采,可判定手法为赋。
8.【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
【解析】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主要体现在“采”“掇”“”和“有”“捋”“”等动词上,通过这些动词来展现妇女们劳动的场景。
9.【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10.【答案】(1)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2)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11.【答案】D
【解析】D项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12.【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13.【答案】B
【解析】“后悔的心情”错。这里写出了屈原的矛盾犹豫。留下,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而且惨遭迫害。选择离开的话,与他深厚的爱国感情不能相容。所以诗人在犹豫彷徨。
14.【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分析表层属性)
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探求深层含义)
15.【答案】我想屈原首先是一个诗人,因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完美,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境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这是屈原的风骨,也是屈原所具有的诗人的气质。我觉得屈原不该是个政治家,他所具有的品质使他难以在名利场上立足,他遭谗被贬,所幸的是,愤怒出诗人,他把他的愤慨用笔留给了后人。
屈原是一种精神,每次诵读《离骚》,我就会觉得周身的血液在涌动,我总是很激动,我仿佛能看到屈原临江而立的那一种悲壮。在我们的历史上的确有过很多出色的政治家,他们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但请不要忘了,我们同样需要诗人,没有他们留下的文字,没有他们的那一种精神,历史又如何得以血肉浑然一体?
【解析】通过学习《离骚》以及对屈原的综合了解,能够对屈原有着独特的见解,那就是屈原是一个精神重于形象的诗人。然后可以谈论他作为一个大诗人的气质和和贡献,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才华和遭遇。对其独特性有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