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

时间:2019-05-14 16: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

第一篇: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

重庆《训诂学》自学考试题型和考试技巧

(共3个要点)

第一,你必须知道考试题型。

重庆自考有:单项选择题(30个30分);多项选择题(5个10分);名词解释题(2个1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2个30分)。2015年训诂后面大题主要涉及音训和注音方面的知识。

1、论述说文解字的贡献;2论述异体字的由来的方式。

第二,把下面的学习笔记看一看。

1.1训诂: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主要是解释古籍中的语言。

1.2训诂学:是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研内容的一门系统科学。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小学:包括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语义学。

①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以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也要研究词、词义和词汇演变,但绝不仅止于词的研究,还要涉及比词更大的语言单位。

②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训学虽然也研究语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校勘、探求本字、审定声音,以及阐明文化背景等。

1.4训学不等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并不等于语言。汉族历代文献是用汉字记录的,同样,历代文献也不等于汉字。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而不是历代文献中的汉字。文字学研究的内容,虽涉及音、义,但是主要是形,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语义。训学涉及文字学,可以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1.5训诂学的任务:

分析古代书面语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和义例、方式和方法、原则和运用,以便更好地指导训诂工作。1.6训诂学的功用:(1)指导古文教学

(2)指导古籍阅读和整理。①古书注解往往异说歧出,训诂学知识课帮我们择善而从活另求正解。②词典解释,罗列诸多义项,训诂学知识可帮我们准确选择义项。③在既无古注又无词典解释的情况下,利用训诂知识,可以自谋其义④整理古籍,训诂知识更为重要。(3)指导辞书编纂,因为字典辞书本身就是一种训诂专书。2.1古书阅读中文字障碍的原因:(1)古今字:指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使用的不同的字(“毋内诸侯”中的“内”与“纳”)(2)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音近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类别:1)无本字的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2)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替,今称“通假”。二者区别:前者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由有到有的过程;前种假借比较长久、固定,有的借义甚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后种借字与本字关系比较松散,不固定。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音同或音近(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因同音而借;必须要有古书例证)。阅读古书最易引起误解的大多是有本字的假借。常见错误有:不明通假而误(庄公寤生,惊姜氏:寤--牾,杜预不明假借训为“寤寐”。)(3)异体字: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又称“重文、或体”。(4)讹误字: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讹字(形讹:就是某字在传写中误写成了形体相近的另一个字,使文章难通。)(5)避讳字:古人在语言表达中遇到触犯忌讳的人或事,常采用更改古书文字的办法回避,一般是用近义字、同音字代替。或不言避讳字,或缺笔。(6)无句读。造成古书断句标点错误的原因大致有:①古书文字有错、脱、衍、倒;②不明通假不辨章法、不明史实;③不解词义、割裂词语可能致误。(错简:指典籍段落或文句的次序颠倒错乱。脱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漏掉的文字。衍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多出的文字。)

2.2造成词义障碍的原因:1.不解古语(一般性古词语,古方俗语,成语,典故,古译语)2.词义演变。词义增加和减少:词由本义引申出新义之后,本义仍然保留,词的义项多起来,这是词义增加;原来不止一个意义,后来其中某些意义逐渐消失了,即词的义项变少了,这是词义减少。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指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而甲义的外延可以包含在乙义之中,即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反之,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词的原义部分保留在今义中,就是缩小。)词义的转移:指一个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之后,甲义消失,或产生了正反、轻重、褒贬的变化,词的旧义被新

2.3语法修辞障碍:1.语法障碍包括:词法障碍(词的活用)、句法障碍(倒装句)、虚词障碍(误虚为实)。2.修辞障碍:。(1)互文见义:指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为两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的关系。(互文见义在所表达的意义上和修辞手法上有两层意思:一是上下两句的词语要相互补充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左传》“公入而赋”“姜出而赋”是指两人在出洞入洞时都在吟赋。二是上下两句交替使用不同的词语依避免行文单调枯燥。如:《左传》“贄币不通,言语不达”“通、达”互文见义。)(2)倒文:古人在行文时,为了强调某事,或者为了调音协韵,或者为了将就骈对,常不依正格而颠倒语序,今人叫“倒装”。(3)变文:又叫变文同义,是指古人行文时用同义词互相变换以达到修辞的目的。(有变文以协韵,变文以成辞,变文以避复等情况),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增加文采,加重语气或感情,古人常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变换使用不同的字此来反复表达相同的意义内容。

2.4复合偏义: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让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连类而及:把两个意义相关相类的词组合在一起,也会产生偏义想象,我们称它为“连类而及”。

2.5人为因素造成的古书语言障碍:讹字,通假、衍文、脱文、错简。

3.1训诂的内容:就是训诂应当从事哪些工作。既然训诂的任务是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书面语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那么凡是解释古代语言所涉及的问题都是训诂的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文意、注音辨字校勘等。

3.2解释词义包括:解释1.本义与引申义:在此的若干互相关连的义项中,能体现当初造字意图的而且又能在古代书面语言材料中找到引证意义的,就是词的本义。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其它意义就是词的引申义。2.古语:一是指某个时代通行的词语,后世不用了,因而难以理解;二是某个词语的某个意义后世不用了,因而容易致误。以今语释古语:是指用注释者当时的语言去解释早于注释者的古代语言。3.方言:(1)以通语释方言:是指用注释者时代的雅言(即古代的普通话)去解释古代的语言。(2)以通语释方言同以方言证古语的区别:①二者虽出发点不同,当方式上是相似的。它们的释者和被释者都有一方是方言,另一方是通语或古语。②它们的目的不同。以通语释方言在于说明某个方言词语意义相当于通语中的某个词语,是方言与通语相通。以方言证古语,是为了说明古语发展到当时在方言的遗留,表明当时方言是古语的地方变种,或者辨析古代事物在当时方言区的异名同实。③它们的关系,以通语释方言是横的空间关系,以方言证古语是纵的时间关系。3.3解释文意:是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的意思更加明了。它包括①串讲大意:是指对一句、几句或全章的大意进行解释。②分析句读:今人所谓“标点”,古人称作“句读”。(所谓“离经”:即点断文章句读。辨志:即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③阐述语法:包括解释虚词、说明语序、指点语气。④显示修辞:包括标明写作手法、说明比喻或者借代等。⑤申述章旨⑥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⑦引证史实和故事⑧评论原文等。

3.4注音的方法:1.譬况法:注音术语,多用“急气言”“缓气言”等术语。2.读若:训诂术语,用来注音,亦可用来破通假字。有的完全同音,有的读音相近。格式“甲读若乙”。3.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格式是“甲音乙”。4.反切:训诂注音术语,简称“反”或“切”,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韵合在一起,得出被切字的读音。5.如字:训诂注音术语,指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仍按字本来的一般的读音读.3.5校勘的方法:校勘:有广狭二义,狭义是指对文字的订正和考异,诸如校订错字,乙正错简,删削衍文,补缀脱文,比较异同等;广义的则包括对古书的辨伪和辑佚。校勘的方法有:1.对校:是用同书的版本或别本互相对勘。2.本校;是用本书的前后文字互证,断定其中的错误。3.他校:是用他书勘定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4.理校:根据文字、音韵、语法、文理等规律来推测其讹误。

4.1形训作用:形训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形训作用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1恰当地运用形训的方法,可把有些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2 在揭示词的本义基础上,形训还可以探明词的引申义,从而整理出各词的词义系统。3通过字形结构了解字的本义、引申义,还可进一步识别假借字。形训局限:刑训必须结合语音来加以分析,所以形训的作用有一定局限:1在历史长河中,汉字形体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字形已失去了表义作用,所以形训必须借助于古文字的资料和研究成果。2在汉字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字义和词义之间出现了复杂情况,所以在确定字的本义时,字形分析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惟一依据。3形声字的形符只能能够揭示其意义范畴,而不能指明其本义。形训条件:1只有本义才直接和字形结合,近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只能见其端倪,而远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则模糊不清。2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3只有“笔意”才能与意义切合,“笔势”大部分已经游离了字义。(笔意:指能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笔势:指经过演变,加以符号化,从而脱离了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4.2声训方式:声训:又称“音训”,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字来解释字(词)义。声训方式:1利用形声字。2利用音同(田,填也)或音近字(干,涧也)。3利用同形字。(被训字和训字之间有声调和词性的不同,二者在词义上有必然联系。如:蒙者蒙也。声训作用:1寻求本字。本字是对借字而言的。古人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来代替,这个借字与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毫无联系,只是音同或音近而已,所以,训诂时应破除借字,寻求本字。而寻本字的途径只能从声音入手。如“选贤与能,”“与”本为“举”。利用声训可以说明通假,寻求本字,防止望文生义,还可纠正某些注释和解说上的失误。2.推求语源。语源是就根词和赖以产生的派生词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叫同源词。所谓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广泛联系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渊源关系。运用声训的方法联系同源词,首先是指文字上同声符的。其次,因汉语同源词并不总是用同样的谐声偏旁表示,就需要我们打破字形束缚,辗转联系其他音同、音近字,以确定它们的语源义。如:“秩秩斯干”(干,涧也。这条训诂方法作用就是在推求语源。)探求名物来源是声训的一种特殊作用。有些联绵词也可用声训的方法探求语源。总之,探求语源,往往突出词义的特点,有助于对词义的理解;还有助于探讨词义引申和语音变化的规律。声训应注意的问题:1所谓音同或音近,是指古音相同或相近;如果以今天的读音来进行声训,当然是不可靠的。所谓古音相近,是指声韵都相近。2要有文献语言为佐证。

4.3义训及种类义训:又称“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一个词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的方法。义训方式有以下几种:1.同义相训:是用同义词解释同义词,是义训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又分为:①同训:一个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释,或是把若干个同义词类聚在一起,再用一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②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训释。③递训:几个同义词辗转相训。2.反义相训:是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义。词义的分化可能是构成反训的一个重要原因;词义的发展由一个方面向它的对立面演变,是构成反训的又一原因。3.歧训:为避免训释词产生歧义而再加一个训释使词义更明确。4.从词义的广狭来看,有①以大名(共名)释小名(别名):就是指出被释词所表示的事物种类。②以小名释大名,以狭义释广义;指被释词的外延比较大,用来解释的词语概念外延比较小,并且都包含在被释词的范畴之中,但是往往具体。5.从表达方式来看,还有:①义界:又称表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述词义的内容和特点。②描写: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性能等加以描述。③譬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类似的不熟知的事物。④比较:通过对比来释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⑤举例:即举其一,以见其他。⑥由反知正:是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⑦增字足意:是把被释词放在释词的地位,另外增加一个或几个词以完足词义的训释。4.4右文说:宋王子韶(圣美)所创,主张由声符推求语义,认为“声中有义”;朦胧意识到“声中有义”,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是过分拘泥于字形。

5.1训诂的两种基本体式: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随文释义的注疏有具体的训释对象,即针对某一古籍进行系统的训诂工作;通释语义的专著并无具体训释对象,即训诂工作不限于某一古籍。

5.2随文释义的注疏名称:1传;由此达彼曰传。1)内传: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是与经义相比附的注解。2)外传:是与经义不相比附的注解。3)大传:是撰取大义。4)小传:与大传相对,是不贤识小,是一种谦词。5)集传:与集注相同,有两种:一是兼解经和注的,一是采集各家解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以为一书的。6)补传:与补注相同。可分两类:一是补原文的阙略,一是补旧注的遗漏。(诂与传的区别:西汉时诂与传有区别,诂以解释词义为主,传以交代史实为主。后世注、诂、传等已经不再有区别。)2.解:本义是剖析、分析,他是一个会意字,以刀分割牛角。用在训诂学上,就是解释,与传、注没有区别。3笺:本义指在书上做记号。注书叫笺,是从汉代郑玄开始的。笺有补充订正的意思。4注:专门解释古书正文叫注,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注叫“疏”。5校:考核古书叫校,一是考辨源流,一是校改文字脱误。6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简称义或疏,又称义注、义章、义赞、正义、讲义等。疏取疏通和疏记两个意思,它既要疏通经文,又要疏通经文的注解。7音义:辨音的书叫音,释义的书叫义,合起来叫音义,又称释文、音训、音诂、音注、音隐等。8章句: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辨句,特点是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章意、篇意。

5.3随文释义的注疏类别:1注和疏的区别从训诂对象说,注和疏应分属两类。专门解释古书正文叫注,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注,叫疏。2他注和自注:自注的分类:据章学诚所说,自注可分三类:一是自明宗旨,二是区分纲目,三是举要考异。(已有自注的书,如后人再加注解,那么自注便称本注或原注。自注又名子注)3集注和补注:①集注,又称集解,有两种;一是兼解经和注的,一是采集各家解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以为一书的。②补注:可分两类,一是补原文阙略。一是补旧注的遗漏。5.4训诂术语、作用、格式:1也、者: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格式:甲,乙也;甲者,乙也。2曰,为,谓之:用来释义,还用来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被释词放在它后面,格式:乙曰甲;乙为甲;乙谓之甲。3谓;不同于“谓之”,被释词放在它的前面,格式;甲谓乙。有时,也用来串讲句意。4言:往往用来串讲文意,格式和谓相同。5貌:被释词往往是表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格式:甲,乙貌。6犹;解释词义,包括同义相训、说明引申义、以本字释借字、以今语释古语。格式:甲犹乙也。7之言、之为言:用来表示声训,有时也用来说明通假字。格式: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8读为、读曰:往往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格式:甲读为乙;甲读曰乙;读若、读如:一般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破通假字。9当为、当作:用于纠正误字。10声;用来指明象声词,格式:甲,乙声。11辞、词;指明被释词是虚词。12属,别:说明某词所表示的事物种类。13古声同,古字同:也用来说明文字通假。格式:古声甲乙同;古字甲乙同。14古曰,今曰;古谓,今谓:不是用来说明古今字,而是用来说明古今异词,格式;古曰甲,今曰乙。15或为,或作,一本作,本作:用来校勘文字的异同。16今文,古文,故书:今文经,指用汉代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经书;古文经:指用古代的蝌蚪文字写的经书。故书,专用于《周礼》。17之;表示被释词用为动词,格式;甲,乙之也。18乙: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词序上下倒臵,格式;某某二字互乙”。19浑言、析言;散文、对文:辨析同义词。“浑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浑言”又称“统言”、童言、散文、散言;析言又称对文、对言。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作对文;不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作散文。对言,就是相对的说,散言就是不相对地说。“浑言、散文”是异中求同,“析言、对文”是同种求异。20互言,互文,互辞:表示修辞,就是文章前后参互见义,互相补充。

6.1西汉训诂发展原因:1语言文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般人对古音古义已经不能理解,由于隶书和“古文”的差异,文字上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情况。2师说差异,就是西汉经师对经书的解释各不相同,各家弟子恪守师说,为后来学者留下比较研究的领域,从而推动训诂的发展。3当时统治者处于政治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学经,就得精通训诂,所以,训诂得以兴盛。西汉训诂特点:1确定了随文注解和通释语义两种基本形式。2开始由语文学领域进入语言学领域。3把形音义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4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之争对训诂的影响极大。

6.2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训诂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训诂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有关经、史、子、集四部重要著作的训诂专著以及佛经的音义,标志着这一时期训诂学逐渐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扩大了自己的领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训诂特点是;1扩大了训诂的范围。2出现了义疏和集解。3重视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的研究。

6.3宋代训诂的特点:宋代是训诂的变革时期。主要特点有:1当时的训诂不依汉唐时代的“朴

学”学风,往往脱离语言实际,按照自己的哲学社会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来解释经书。2能对古代经书及传注大胆怀疑,因而摆脱旧注,创发新义,于创新中发展了训诂学。3开创了古音学研究的道路。4王圣美创立“右文说”认为字义寓于声符之中,主张要因声符推求语义,给清代训诂学家以很大的启发。5对古代文献语法有了进一步理解,常用语法观点批评前人诗文得失。6利用金石学成就,注疏中开始有征引彝器铭文以为佐证,使训诂学向前跨了一步。

6.4清代训诂发展原因内容:1由于学术思想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是清代学者具备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能够采用因声求义和综合比较的手法,对古书故注进行了专门和全面的研究。2有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在训诂工作中注意到了语言有古今之别,对汉字形音义的观察,都能从古今不同的角度去看。3不墨守故训,有求实精神。学者们既反对宋儒的望文虚道,又不像汉人那样墨守成训,十分重视考据工作,敢于发表自己的新解。4由于古音学、文字学和语法学在这个时期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突破,自然为训诂学的发展和独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5清代训诂的特点;1训诂学者重视证据,反对臆说。2善于利用古音学的研究成果以解决训诂上的问题。3确立了历史变化的观念,能注意语言各方面的古今差异。4从语法角度来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在清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5训诂数量大大超越前代,训诂体式也更加完善。

6.6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位学者。他们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段玉裁(《说文解资助》《经韵楼集》)、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7.1《尔雅》取名含义:“尔雅”的意思是接近雅正,合符规范。包含两方面:一是沟通各地方言,一是沟通古今异语。正如郭璞《尔雅注》说: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7.2《尔雅》的价值和缺陷:价值: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保存了上古词义和名物资料,可用来稽古证今,寻找词义变化的线索。缺陷:一是分类上不尽科学。如《释宫》涉及道路桥梁。二是释义上使用多义词,意义不够明确。尤其是被解释的一组词中,有的词义本不相同,却硬把他们合在一起,用同一个词去解释,更易使人误解。7.3群雅:历代模仿《尔雅》的著作统称“群雅”。如《小尔雅》《广雅》等。雅学:研究“尔雅”一类的学问,被称为“雅学”。7.4《方言》全称:《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作者,西汉杨雄。绝代语;指远代语。别国方言;指各国的方言。7.5《方言》的内容:《方言》的内容和体例和《尔雅》相似,但《方言》有时对同义词在意义上的差别进行了辨析,还注明了地理分布情况。《方言》所载词语可分为五类:1通语;或称凡语,指没有地域限制的比较通行的普通词语或一般说法,类似后来的普通话。2某地与某地之间的通语:指通行区域较广的方言词。3某地语:或称某某之间语,指个别地区的方言词。其范围比上一类狭窄。4转语:或称语之转,指因时代或地域不同而发生音韵差异的方言词。5古今语:或者称古雅之别语,指残留在当时汉语中用处有局限性的古词或者古代不同的方言词。

7.6《方言》的价值:1对同义词的辨析,有助于对古汉语的词义认识和研究。2保留下来的秦汉方言,有助于印证古代作品中的一些词义。3书中收载不少名物词,有助于了解古代有关名物。4书中记载有不少方言同源词,有助于研究古汉语的“声转”等问题。5拿本书与现代汉语比较,可以看出古今语的联系,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

7.7《释名》的作者:东汉刘熙。性质:是我国第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也是第一部全面运用声训方法的训诂专著。所收名词,除采自典籍外,还大量采自日常口语。7.8《释名》的声训方法:1以同音字为训,(亭,停也)2以近音字为训①以双声字为训(公,广也)②以叠韵为训(山,产也)

7.9《释名》的价值:1书中广泛运用声训,保存东汉末年以前的语音资料;提供了许多探求语源的线索,对后世“右文说”和“音近义通”论的成立有很大影响。2收录名物词语较多,有助于了解汉代名物制度。3书中的训诂可凭以印证经典传注的解说。严重缺点;单纯采用声训的方法,没有严格的限制,解释语源近乎猜谜。2对复音词的完整性缺少认识,往往割裂为训,穿凿附会。

7.10《说文》作者:东汉许慎,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体例:全书共15篇,按字形结构把文字分为540部,收小篆9353个,古籀异体重文1163个,540部首排列是“始一终亥”,部首的

前后次序,是“据形系联”。(据形系联:《说文》部首排列的依据。《说文》540部首的排列是“始一终亥”,部首的前后次序,就是“据形系联”。)7.11《说文》在训诂学上的贡献:《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对文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也是我国以及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说文》在训诂学上的主要贡献是:1奠定了“六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2首创了汉字的部首分类法,其中的540部,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至今仍被使用。3确立了分析汉字的本义的原则。

8.1旧训诂的弊病;1穿凿附会;就是把彼此无关的事物任意牵合强加比附。往往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真理不能揭示,或者是由于主观的原因,在阐释词义或者句意时灌注了说者自己的观点所造成的。例如: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2繁琐寡要。3望文生训:是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它的实质,就是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没有注意作为语言内在因素的语音。①不明假借二望文生训;②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③误解联绵词而望文生训。4随意破字:破字,就是用本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有的学者解释古书,研究词义,滥用通转,随意破字,往往只是主观臆断,并无丝毫根据,这就产生了随意破字的弊病。5增字强释:增字,就是在解释古书正文时增加一些词语。增字强释,就是在增字后,意思上与原文不符,增字者为了迁就己见,不惜违背原意而妄乱增字。而增字足意,则是说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以完足原书的意思,这是训诂工作者应作的事。6不解语法。

9.1训诂学与音韵学的关系:1从音变规律通“古今异言”。如“兄之子”之,现代写作“的”。也,现代写作呀。2论证同音替代的问题。同音替代,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同音或音近字来替代。这就是通假现象。3探索语源。清代训诂学家凭借古音学的成果,研究语源问题、研究同源词里各个词之间的派生关系,取得了新的进展。9.2训诂学与语法学的关系:1词性影响词义。误解词性就会误解文意。2次序影响词义。古汉语中宾语的位臵,有些与现代汉语有不同的地方,如不弄清楚,则训诂失误。3构词影响词义。不明上古的某些构词法,就会误解词义。如,①复语,二字同义并列的一种结构。就是“经传平列二字上下同义”。②复词偏义;又称“连类而及”,就是并列的两个词素中有一个词素提供意义,另一个词素仅仅作为陪衬。③大名灌小名。

10.1训诂的主要原则;1注意词义的社会性:词的词汇意义不时任何人主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如;《左传》“又何间焉”。间,解为参与是符合社会性的。“人马冻死者相望”,相望,解为彼此相望,相距很近、可以望见、递相望见都不符词义的社会性。“终风且暴”,终,解为既,符合词义的社会性,解为终日,违背词义的社会性原则。2注意词义的时代性;词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就是词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的变化,这是词义的时代性。如,“小大之狱”,与“乃从狱中上书”,两个狱字,意义上的不同就是由于词义的时代性造成的。3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即解释词义是要与上下文吻合。4.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

10.2因文定义与望文生义的区别:一词多义,是指词在词典中的情况说的,到了一定的上下文里,因为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一个词就只有独一无二的意义。王力说:我们只应该让上下文来临时确定一个多义词的词义,不应该让上下文来临时决定词义。前者叫“因文定义”,后者则是“望文生义”。“因文定义”其性质不同于“望文生义”,是因为此词有此义,比较有可观标准。

第三,训诂学并不是太难的,通读训诂学自考用书三遍,大多可以考过。自考用书是宋子然编的书。我是在菜园坝地下书城买的,后面的习题有错误,需要辨识。主要记忆理论就是了,其他的有点印象就可以了,后面的习题看看。

第二篇:训诂学自考试题2018

一、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按:辰良即是良辰。此异例属于变文。

2.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得失:得到与失去。

3.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环:环绕。

4.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自:自从。

5.门户潇洒,厅宇清肃。

潇洒:干净、清静。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6.训诂学的基本内容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而在这二者之中,________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7.古籍整理,一般不外乎对古籍进行校勘、标点、________和________。

8.我国传统的语言学(旧称________)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________。

9.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有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________,戒臆断;三曰________,勿强解。

10.隋唐时期汇集________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__的《经典释文》。

11.对《广雅》的研究,主要著作有________的《广雅疏证》、又《补正》,________的《广雅疏义》。

12.改字的术语________、________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的,又称做“破读”。

13.《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释诂》、________、________。

14.“留落”是一个________,又写作“牢落”,乃落魄不耦之义。

15.清代的《说文》四大家包括段玉裁、桂馥、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推原

17.谓之

18.读若

19.递训

20.俪偶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玄谓诸少年曰:“吾为卿等走此女,何如?”

走:

2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作息:

23.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顾:

24.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高祖。

保:

25.乳母乃怒曰:“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

停:

26.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鹿独:

27.师弹指一声云:“会不?”云:“不会。”

会:

28.及务耕桑,种树蓄养,去食谷马。

谷:

29.狼犭荒 民与汉人交关,长夜为市,以鼻嗅金,知其好与恶。

交关:

30.罔流涕以聊虑兮。

聊虑: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31.司马贞

32.张揖

33.释慧琳

34.卢以纬

35.郝懿行

36.钱大昕

37.刘淇

38.焦循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9.《方言》

40.《一切经音义》

41.《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42.《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黄雀“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其中,“以其类为招”一句颇费解,清人王念孙指出:“类当为颈,字之误也。招,的也,言以其颈为准的也。《文选》阮籍《咏怀诗》注,引此作‘以其颈为的’,《艺文类聚》鸟部、《太平御览》羽族部并引此云:‘左挟弹,右摄丸,以加其颈。’姚曰:‘《春秋后语》云:以其颈为的。’的或为招,招、的古声相近,故字亦通也。”


第三篇:思修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三、试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学考试大纲”中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命题是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的。考试命题有较大的覆盖面。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一般为: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试卷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四种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2:3:3: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主要有四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如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为客观性试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即备选答案)构成,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对给分,错选或多选都不给分。解答单项选择题主要应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掌握题干的题意要求,明确题干的题意要求究竟是什么,选择答案时,要把选项与题干的题意联系起来思考,选择符合题干的题意要求的选项。必须注意的是,到底选择哪个选项是根据题干的题意要求来确定,而不是根据选项的含义是否正确来确定,因为选项本身含义正确并不一定符合题干的题意要求。

(2)根据题干的题意要求,认真审读各个选项,找出干扰项予以排除。任何选择题都有干扰项,设干扰项的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扎实。干扰项的特点是似是而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要防止受其误导而错选。

(3)认真审读完各个选项后,排除干扰项,根据题于的题意要求,确定选择项。自学应考者一定要把各个选项都看完以后再确定答案。因为单项选择要求选择的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如果刚看到一两个选项,似乎符合题意就确定,而还有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都没有看到,就会错选。因此,一定要认真审读完全部选项,选出其中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来。举例说明:

例题l.某公司的职工在三亚旅游时,主动把吃剩的瓜子壳、果皮等收拾干净,放到垃圾箱里。他们的这种行为是()

A.可有可无的

B.职业要求的

C.多余的,因有专人打扫

D.应该的,是爱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解析」

该题考核考生对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的了解和把握。D项最符合题意,应选择D.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步训练?同步过关。进程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保护环境要求人们讲究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公共场所不能乱扔果皮杂物,公园里不损坏花草树木等。所以,某公司的职工在三亚旅游时,主动把吃剩的瓜子壳、果皮等收拾干净,放到垃圾箱里。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应该的,是爱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答案」D.例题2.没有准确表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的是()

A.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从业者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D.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解析」

该题是一种否定形式的判断题。该题考核考生对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的了解和掌握。社会公德作为人们公共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公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规范作用。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但提高从业者职业素质却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答案」A.例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

A.全体人民

B.全体公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解析」

该题考核的是考生对享有政治权利的人的范围的把握。A选项是政治概念,应予以排除。B选项是法律概念,但没有年龄限制。c选项不够准确,因为有的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后就丧失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选项是全面的、正确的界定。「答案」D.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也是客观性试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即备选答案)构成。在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对给分,错选、漏选或多选的,该题都不给分。解答多项选择题有的方面与解答单项选择题相同,但因多项选择题比单项选择题复杂,解题更为困难。容易丢分,因此应注意的也有以下几点:

(1)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掌握题干的题意要求,明确题干的题意要求究竟是什么,选择答案时,要把选项与题干的题意联系起来思考,选择符合题干的题意要求的选项。必须注意的是,只要符合题干的题意要求的选项都是应该选择的,既不是根据选项的含义是否正确来确定,因为选项本:身含义正确并不一定符合题干的题意要求,也不是:在最符合题意要求或较符合题意要求的比较中来确定。

(2)根据题干的题意要求,认真审读各个选项,找出非选项予以排除。多项选择中要排除的非选项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项。各个题中的非选性是不确定的,有的题其所有选项都符合题意,没有要排除的非选项,有的是1个,最多是2个非选项,多项选择题各题选项的不确定,目的也是在于考核考生对知识韵掌握是否准确、扎实。

(3)认真审读完各个选项后,去掉非选项,根据题干的题意要求,确定选择项。自学应考者一定要把各个选项都看完以后再确定答案。因为多项:选择要求选择的是符合题意的答案,符合题意的选项既可能是2个,也可能是3个或4个。这就要求考生将各个选项与题干的题意仔细比较,从中挑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尽力避免多选或漏选。举例说朋:

例题4.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下列选项中属于为人民服务要求的有()

A.顾全大局、先公后私

B.一心为公、无私奉献

C.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

D.通过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靠坑蒙拐骗等获得的个人利益

「解析」

该题考核考试对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要求的了解和把握。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每个社会成员虽然能力大小不同,社会分工有别,却都可以立足职业岗位,在不同层次上、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劳动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也是为人民服务。但通过靠坑蒙拐骗等获得的个人利益却是不道德或非法的,应当排除,D不选。「答案」ABC.例题5.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有()

A.道德

B.法律

C.网络

D.书籍

「解析」

该题考核考生对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的了解。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公共生活的新方式,虽然在舆论作用方面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但至少现在还不是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也还不是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因此,C、D两选项都应当排除。「答案」AB.例题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强制措施的有()

A.拘役

B.拘留

C.没收财产

D.取保候审

「解析」

该考题考核的是考生对各种惩罚方法的区分。A选项是刑罚中的主刑之一。C选项是刑罚中的附加刑之一。B选项既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又是行政处罚方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方法,虽然称谓相同,但三者意义不同。D选项在其他处罚方法中都没有规定。因此BD两项是正确答案。「答案」BD.3.简答题

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与论述题相比,要求考生回答的问题比较简单。回答简答题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回答问题时不能答非所问,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所指向的问题来做答。

(2)观点正确,论点全面。回答问题时观点要正确,论点要全面,防止观点错误,避免遗漏论点。

(3)逻辑严密,语言通顺。回答问题时要层次清楚,叙述明白,避免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清。

(4)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回答问题时对论点应适当加以说明,不必过多,显得烦琐;也不能过于简单,显得叙述不充分。举例说明:

例题7.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在明确肯定道德发展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然后主要是要回答道德发展规律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本题在叙述道德发展规律时,回答要求全面正确,防止观点错误,避免遗漏论点;要求层次清楚,叙述明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答案要点」

(1)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2)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一方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另一方面,道德进步是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例题8.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是在明确肯定有序公共生活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具体叙述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哪些方面。在叙述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的主要表现,要求全面正确,防止观点错误,避免遗漏论点;要求层次清楚,叙述明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答案要点」有序公共生活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有: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例题9.简述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及公务员的范围。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注意要全面。第一个要点说明公务员法的四个基本原则;第二个要点应从三方面回答,一是界定公务员的三个标准,二是除此之外可能成为公务员的有关规定,三是公务员必须具备我国国籍。这样回答突出重点,简单清晰。

「答案要点」

(1)《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2)《公务员法》明确界定了公务员的范围。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同时符合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标准,就属于公务员的范围。此外,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根据该法的限定,公务员必须具备我国国籍,外籍人士无缘公务员职位。

4.论述题

论述题也属于主观性试题,重在考核学生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论述题的问题时,要求紧扣题意,观点正确,层次清楚,联系实际,分析得当。具体说也要有以下几点要加以注意: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回答问题时不能答非所问,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所指向的问题来做答。

(2)观点正确、全面,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回答问题时观点要正确,论点要全面,防止观点错误,避免遗漏论点。

(3)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论述题在进行理论分析时,一定要与实际相联系。讲理论要联系实际,讲实际要有理论分析。理论与实际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不能生拉硬套在一起。举例说明:

例题10.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全面分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理由。答案要点从诚实守信对个人的必要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对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诸方面来加以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加以说明,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际事实材料,使论证充分、有理、有力、有据。以下所例举的只是答案要点,在实际回答论述题时,在答出要点的情况下,还应有事例,并展开加以说明来进一步论证这些要点,使答案更完整更深入更全面。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可从以下方面来说明: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责任,一种人格力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关系到一生的前途和发展。因此,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实守信做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获得成功。一个不诚实守信的人,靠欺骗一次、两次,短期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纸终将包不住火,假的终究是假的,终将失信于人,并自食恶果,甚至身败名裂。这已为历史和现实中的无数事实所证明。

(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既要靠法律手段,更要靠道德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维护市场秩序。如果出现了不诚实守信的情况,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便被破坏了。诚实守信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下人们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重视推进社会诚信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培养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推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必须增强诚信意识,遵守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相互信任,才能产生真正的平等、公正的交流和合作。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磨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诚实守信,人们之间不能真诚相待,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信任、信用和信誉,只是猜忌和猜疑,交往就无法进行,和谐社会的正常秩序就根本无法建立起来。因此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增强诚信意识,把诚实守信作为道德基础,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例题1l.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解析」

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点分析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地位,第二点说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对社会成员的不同作用,第三点回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作用。这样的回答观点全面系统,分析深入透彻。

「答案要点」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作为宪法原则确定下来,更加明确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最根本方略的地位。这就意味着,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动的标准首先是法律。国家倡导全体公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但并不是把这种道德要求变成全体公民的法律义务。在道德标准与法律标准发生冲突的场合,在个人权威与法律权威发生抵触的情形下,最终应当坚持法律的立场,依法办事。这也是以德治国不同于传统“德治”的根本所在。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本质是一致的,产生于同样的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分属于不同的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现代意义上的“德治”与中国古代的“德治”或“人治”概念不同,它仅针对精神文明建设而言,与作为政治文明核心的法治并非同一层面上的问题。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而道德强调舆论导向,重在调整人们的内心世界,并进而间接的调整外部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律规范可以视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社会所能允许的最低的道德行为标准,超出了这个标准或“底线”,就会妨碍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因而必须用国家机器的强制手段,即法治来防止社会成员越过这条“底线”。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德治国实际上就是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充分实现,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的推行,有利于提高一般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反之,推行以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效实现。

第四篇:房地产估价师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综合分析题、计算题及案例分析题,具体如下介绍:

单选题。单选题的特点是:有4个选项,且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单选题不倒扣分,对于没有把握的试题一定要全答,就是不会,也要猜测性地选择1个选项,因为答错不倒扣分,即使是猜还有25%正确的概率。

多选题。多选题的特点是:有5个选项,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并且不能超过4个,即多选题每题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题的要求是,通常规定不倒扣分,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因此,做题时要慎重,对于没把握的选项应尽量避开不选,也就是多选题应奉行宁缺毋滥。最多不超过4个选项,拿不准的就不要选,千万别勉强自己。如果多选有4个答案。有把握的3个,另一个是猜的,最好就不要猜了,选三个可得1.5分,但如果有一个错了,将一分不得,考试就是这样残酷,有时就是那么区区一分抑或半分,就无情地使许多考生一年来辛辛苦苦播种的汗水白白挥洒,成为无果之实。

判断题。判断题的特点是:判断题主要是对题干所表述的内容判断正误,通常答题卡上有“√”和“×”两个选项,要求应试者做出判断,认为正确的涂“√”,认为错误的涂“×”。因判断题只有两种可能,不“对”即“错”,随机猜对的概率达50%,为避免应试者猜测性的判断,通常判断题有倒扣分的规定,应试者要看清此类题目要求。如果有选错倒扣分的规定,没有把握的宁可不选,也不冒险。

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特点是:该类题型兼有单选题和多选题的特点,也就是在综合分析题中,有的可能是单选,也有的可能是多选,要切记!此类题型的要求是,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2分;错选或多选的,不得分;少选且选择正确的,每个选项得0.5分。答题原则应与多选题一致。

计算题,略。

“案例”一科以主观题为主,略。

第五篇: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

题型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表中对应题号下空格内)(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分,总计 15 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判句的正确性,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将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

五、回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30分。)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0分)

1、拱轴线、压力线、理想拱轴线、净矢高、计算矢高、矢跨比

2、计算跨径,净跨径、标准跨径、经济跨径

3桥梁全长,桥梁总长、桥梁高度、桥梁建筑高度、桥下净空高度 4设计洪水位、低水位、高水位

5为什么大跨连续梁桥常采用变截面形式 6桥面横坡常采用的设置型式有哪些? 7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8、矢跨比对拱桥的外形和受力上的影响?

9、桥梁规划设计原则及程序?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概念及5种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 箱梁顶、底板设置梗腋的作用是什么? 何为次内力,次内力产生原因及其特点是什么? 支座的作用是什么,板式橡胶支座的工作原理?

实腹式拱与空腹式悬链线拱桥拱轴系数的确定

简支梁活载内力计算公式及含义 装配式简支T梁桥的构造与配筋? 桥面横坡常采用的设置型式?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单向板、双向板 悬臂施工流程及设备?体系转换? 劲形骨架拱桥?钢管混凝土拱桥? 钢筋混凝土拱桥的4种截面形式?

连续刚构桥、连续梁桥、悬臂梁桥的力学特点? 拱的弹性压缩? 预拱度及设置、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及作用组合? 简单体系拱,组合体系拱、拱轴系数 常用拱轴线形及对应理想荷载?

28、不等跨多孔连拱桥的处理措施?

29、什么是拱上建筑的联合作用 30、桥梁总体布置包括哪些内容

31、箱型截面具有哪些优点

32、斜拉桥中端锚索的作用?

33、斜拉桥斜拉索按面内布置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34、桥面板(行车道板)的计算?

35、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杠杆原理法、偏心压力法)?

36、桥梁墩台的分类?重力式桥墩的计算内容?

37、斜拉桥的组成构件?悬索桥的组成构件?

下载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训诂学》自考题型和考试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汉语言文学 训诂学笔记自考(样例5)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一 一、 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

    中招考试议论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诸如:政论文、评论、杂文、文艺短评、读后感、观后感、杂感、演讲稿等均属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

    2012会计电算化考试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2012年会计电算化考试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顾名思义,这种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几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是比较简单的题型,能否在单项选择题中......

    自主招生考试面试技巧——题型分析

    自主招生考试面试技巧——题型分析 日期:2011年1月27日 来源:中国名校自主招生网 [提要] 自主招生考试面试技巧——题型分析这里只说个人面试,一般可分为基础信息考察型、知识......

    自考学习技巧

    自学考试是一种在职教育,它主要靠自考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学业。这就是说,自学是睚考生参加学习的主要形式,如何提高自学效率则是每位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面临的问题。特别......

    江苏省自考报名时间及考试技巧(具体)(最终定稿)

    江苏省考生最近网上报名时间:  5月25日—31日报考7月增考考试。  5月25日—8月31日报考10月的考试。  12月1日—7日报考第二年1月增考考试。  12月1日—第二年的2月28日报考......

    古代汉语考试经验及2011年自考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2011年自考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选择题: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评价等多种能力。在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正确答案找出来最好,假如没有把握,就应采......

    2014重庆公务员考试:找准对策三大技巧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重庆公务员考试:找准对策三大技巧 9月12日公务员封闭预测班开课 对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即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