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诗亦画 亦隐亦真(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6:4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亦诗亦画 亦隐亦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亦诗亦画 亦隐亦真》。

第一篇:亦诗亦画 亦隐亦真

亦诗亦画亦隐亦真

——试评王维山水画的禅意

王维,作为一代“诗佛”而崛起于盛唐。

这位“诗佛”,从小就与佛门有比他人更多一些的缘分。据王维《请施庄为寺表》说,他的母亲“博陵县君崔氏,师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据考证,这位大照禅师就是神秀的嫡传高足弟子,此宗禅七祖普寂。由于王维家庭奉佛的关系,王维生下来即命名为维字摩诘,这是取

摩诘经居士的意思。王维的朋友中,有不少僧人和与他共同参禅事佛的居士。王维在当时既享有诗文盛名,又具备精深的佛学修养,因此也常有人请他为那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撰写碑铭,其中《大唐大安国寺大德净觉师塔铭》和《六祖能禅师碑铭》中,体现了精湛的佛学修养。王维与佛教有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他出生在一个虔诚信佛的家庭,少年时聪明俊秀,多才多艺,音乐加绘画皆有很高的造诣。二十岁时,他考中进士,任大乐丞,深得当时不少王公贵族的喜爱。后因伶人私自舞黄狮子一事触犯宫中刑律,遂坐贬济州司仓参军。开元22年,宰相张九龄因赏识其才华将他召回长安,担任左拾遗,这又激起了他的政治热情。此后又任监察御使并奉命出塞慰问边防将士,又曾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判官。开元25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擅权,唐代政治发生了大的变动,这是王维一生的分界线。王维享有诗文盛名,又是张九龄一手提拔起来的,因此王维时时担心遭到李林甫的暗算。他说:“既寡遂性欢,恐遭负时累”,从此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这一时期,他基本上过的是半官半隐的生活。安使之乱爆发后,王维作为叛军俘虏,被强迫任给事中伪职,这是王维生命中最耻辱的一段历史。王维经此变故,自感失节,情绪异常消沉,他晚年在京城过着“长斋,不衣文采,日饭数十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

年独居一室,屏绝尘累。”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综观王维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特殊的经历乃是他投向佛门,彻悟佛法的最根本的因缘。诗人一生中许许多多的“伤心事”,是他隐居学道,开悟成佛的契机。纵观王维的山水诗,亦诗亦画,亦隐亦真,充满了深深的禅意。殷蟠在《河岳芙灵集》中说:“王右丞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的确,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自然场景,然后进行提炼、概括,描绘了一幅绘彩鲜明,恬淡优美,清新自然的画卷,极富诗情画意。苏轼在《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并

非过誉之论。请看王维的山水诗,有的写秋日登山眺望时所感: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华子冈》)

有的写山馆结构的精致、境地的幽静,以及诗人从而引起的动人遐想:

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文杏馆》)有的写深林中傍晚的景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有的写山前秋日傍晚的美景: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

有的写乘船到湖心亭上饮酒赏荷的舒畅心情: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临湖亭》)

有的写泛舟遥望彼岸引起的对生活的向往:

轻舟南坨去,北坨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南坨》)有的藉《楚辞·九歌》中凄清美丽的情境写湖上夫妇的离情:

吹萧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欹湖》)

有的写滩边春夜下少女浣纱的幽美境界: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白石滩》)

这类作品虽然大都带有一丝幽怨,调子不够爽朗,但意境精美,兴会深长,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有的写春夜溪山月出鸟惊的幽美境界: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啼涧》)

他还创作了《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山居秋暝》等描写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的名篇。《渭川田家》写暮春傍晚田家情景和诗人对田家生活的赞美,素朴、亲切,富于牧歌情调: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荆扉。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染歌式微。

王维这位高明的画家兼诗人,用诗的语言描摹了一幅幅画,一幅幅清明、澄澈、幽静的山水之画。山空、林静、人闲、花落、泉流,这是画境,亦是心境,是空灵寂寞之境,用画的手笔烘托出了最美的诗意。谢灵运山水诗中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如果说是相互对峙着的,那么可以说王维笔下的山水景物却与诗人的“性灵”有着深深契合的脉动,这就是一种“意”和“境”的最高程度的融合浑一。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应该说开拓了中国山水诗所特有的清秀、幽美境界,物我一体,流淌出了一支和融的生命韵曲,展现出一种“色空一如”的真如妙境,令人深深的感觉到“见心”“见性”“吾梵一

如”的妙谛。王维的山水诗中,还表现了一种“王维式的寂寞”,这份中国古典文学中独具特色的孤独与寂寞,既有深深的禅意,也有不可否认的美学意义。王维在彻底放弃之后,成了最自由的人,最自由的人就是最孤独的人,他自己特别喜欢这种孤独与寂寞。“已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可以这样说,只有在孤独与寂寞中,他才能走进自己最热爱的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获得与天地、宇宙最亲密的接触。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书事》)

王维的“以寂为乐”、“知悟胜事”,是与禅观修习法门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闲居净坐”一般都带有禅定禅观的目的,但在“净坐”之时,又并非枯寂息念,而是耳有所闻、眼有所见、心有所感、思有所悟的。当然在更多的时候,王维的禅观修习并非采取净坐的方式,而是如南宗禅师常说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采取的是一种“山林优游禅”的修习方式,就在这种“境静林间独自游”的隐居生活中,诗人既获得了“心清双忘性即真”的证语,也获得了无人扰、心境清静的静美享受,一首首意境优美、含蕴深邃的山水诗也就在这种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高度融合中产生了。在佛教的精神王国中,在幽静的山林中,诗人泯灭了自己的烦恼痛苦,也就是说,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的最好方式。“山林吾丧我”“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清寂、静谧,既生灭无常但又充满生机,无牵无挂,无缚无碍,一任自然,自由兴作,王维正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来回归自然的。当他沉浸在山水自然境界中时,那因贪、嗔、痴、惑而形成的“我”的意识渐渐消失了,作为本体的“性”却得以呈现出来,当它与宇宙万物的最高本体——真如佛性契合为一体时,诗人便不仅获得了彻底的解脱,而且在永恒寂静的涅境界中再也无所谓孤独与不孤独了。这就是王维式的孤独与寂寞。歌德说:“在璀璨的反光里面我们把握到生命”,海格涅尔说:“向死而生”,就是说,当人觉悟到生命无常的时候,也就证悟了自己的本性不过是虚空,由此而产生的对纷浮世事不粘不滞、无执无求的态度便是一种解脱。在澄明无蔽的境界中,人也就回到了本真,把握了生命,所谓“一切生灭者,象征着永恒”,在宇宙自然之中,无论是人是物,是花是草,是鸟是石,还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时时处在生灭无常、变动不居中。王维山水诗中那时明时灭的彩翠、无声凋落的山果,转瞬即逝的夕阳,寂静空灵的深林,都是诗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的杰作,在这样的艺术意境之中,王维的山水诗与大自然和光同尘,从而获得寂静、圆满、和谐、自足的境界。王维所受的禅学的影响,既有北宗,也有南宗。这些对诗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都有明显的影响。看看下面二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隐居

山林的禅者形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林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理通,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

这二首诗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隐者风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隐逸生活的闲适情趣字里行间可见。“君问穷理通,渔歌入浦深”,此句妙在不答,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辞,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呢?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

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读王维的诗,如同在欣赏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诗人在享受禅悦的同时,也给了读者同样的美感。王维诗歌无疑代表了中国禅宗与文学结合所产生的最优

秀成果。

亦诗亦画,亦隐亦真——这就是王维的山水诗。

第二篇:亦真亦幻亦幻亦真论文

摘要:荒诞性是20世纪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学显示出的一个共同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审美特征。所谓荒诞,即是由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望与现实的分裂、目的与方法的脱节、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冲突、个体与类的隔膜所产生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变的非理性现实,文学中的荒诞性也就是对这种现象及其存在方式的把握、体验和把握。

关键字:荒诞;亦幻亦真;反传统;反理性

我们可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看到它所反映的世界和人生。如果没有荒诞的现实世界,作家们也不会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它是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同样有它的真实性。

一、现实的荒诞产生荒诞文学

荒诞文学的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现当代西方人与现实环境关系的严重失调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深重的危机感。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们对人类的荒诞处境的深思,而“得出一个通用理性方法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一个亲切的世界。可是一旦宇宙中间的幻觉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因为他剥夺了对于失去家乡的记忆,而同时也缺乏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自己生活的分离、演员与舞台的分离,真正构成了荒诞感”。这种荒诞感成了他们创作的原则和津津乐道的主题。

20世纪50年代,西方文坛出现的荒诞派戏剧,将存在主义思想与表现主义手法相结合进行创作,他们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观念充分体现了上述原则。其中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阿尔比等作家用惊世骇俗的反戏剧传统的手法揭示人类的异化、孤独、渺小和绝望处境,用一种荒诞的形式,传达对荒诞的体验。在以描写“威胁的喜剧”著称的作家品特的剧作里,更是进一步描写出人处在一种无法逃避而又不知其来的严重威胁之下,永远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控制的可怕处境。

二、荒诞是为了反传统、反理性

现代派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就是反对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创作方法上就是反对现实主义。诚然,每一种新文学流派的出现都有反传统的色彩,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要突破传统。但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流派有荒诞反传统坚决;没有哪个流派能像现代派那样从根本上动摇雄霸西方两千余年的亚里斯多德现实主义“摹仿论”的统治地位。他们分别打出反现实主义的旗帜,沿着“非亚里斯多德化的道路”前进;公开提出与巴尔扎克传统决裂。他们嘲笑现实主义作品中有结局的故事是“老而又老的故事”,批评现实主义方法只“满足于由事物的轮廓和表面现实所提供的低劣梗概”。认为“在我们之外不存在任何现实”,创作只能从自我出发,从主观出发。文学是作家个人的“内心外化”,是“主观现实”的客观化,用著名作家卡夫卡的话说,现代派文学派,描绘的图像是作家“个人的象形文字”。

在艺术手法上,更体现了他们的反传统、反理性。他们以荒诞的形式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去表现荒诞的世界和人生。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主宰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和故事成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意识活动的产物,造成了作品中“性格、心理、人物关系(变为卡夫卡所说的结构)的同一化”,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被打破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极不协调的人物、事件进入了同一作品之中。时间失去了明确性,环境失去了具体性。这从根本上打破了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传统创作方式。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它的中心是“等待”,既然是“等待”似乎就有了某种“希望”可言,然而实际上,作品突出了没有意义、没有目的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是表现一个“希望中的无望”。从剧情看,第二幕在时间、地点、结构上都酷似第一幕;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黄昏,同样都是狄狄和戈戈两人中之一先出现在舞台上,片刻之后,另一个上场,经过一段冗长乏味的对话后,仍是一个孩子带来戈多的口信,到最后还是等待,又回到开始的地方。如此循环往复的等待,能有希望可言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荒诞派反传统、反理性的另一表现是与人民和读者的感情疏远了,甚至变得敌对了。他们认为,人民是“妨碍创作,把艺术家引入歧途的敌对势力”。宣传“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总是与能理解艺术的人成反比”。他们的创作,主要局限于表现个人意识而忽略大众情绪,其作品完全是构造作家本人臆造的远离人民的主观世界。如艾略特的《荒原》,不仅联想漫无边际,思绪随意跳动,而且采用七种文字,摘引了前人五十六种著作,除少数高级研究人员勉强能读懂外,对广大的读者而言只能是个谜。这与批判主义作家列卡·托尔斯泰提出的“让一切人都了解”的主张背道而驰。

诚然,荒诞派的文学作品独具一种审美魅力和现实覆盖力,因而在西方文坛上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三篇:离别亦美丽

离别亦美丽

古人苏轼曾经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与人之间却总要面临离别曾经的友谊化作泪水,悄悄地向四周蔓延开来。——题记

夏日的蝉鸣伴随着热辣辣的太阳光一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赶走了春天的绵绵细雨,也赶走了快乐的时光,迎来的只是分离前的泪水,一滴一滴地穿透你我的心扉„„时间不动声色,轻轻的把世界旋转!多少流年的岁月,遗失在时间的逆流里!我们年少的心,如樱花般的炫彩夺目盛开在那年的冬季,却凋零在离别这年的夏季!似乎都感觉到了分离前的伤悲,所以彼此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共同的友谊。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靠在岸边;多么希望时间不再前进;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再一次珍惜美好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默契的沉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昔日的欢声笑语„„往日的嬉戏、打闹历历在目,泪水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落下。平日里一张张嬉皮笑脸的朋友今日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沉默„„在泪水滑落的瞬间,突然发现我们是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丝的风吹雨打。离别、相聚又离别,多少的日月轮回,多少的花开花落,总是伴随着离别。古人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然如此,离别也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有幸福的,也有坦荡的;有悲壮的,也有快乐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幸福的离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悲壮的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朋友凄凉的离别。人生总相伴着离别,不同的离别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它诠释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它诉说着人间的冷暖。

当夕阳即将沉入大地,它把最依念、最夺目的光芒抛给了人间,这是它对人间的不舍;当落叶从枝头飘落,它们在空中舞动的身姿告诉着我们季节的变换;当黎明的曙光照射在你房屋的窗前,它告诉这我们黑夜已悄然离去。我知道,彼此的生命有无法泅渡的距离,彼此的岸阡有无法逾越的过隙;我知道,那些指尖飞舞的细碎,那些流浪无处安放的青春,如同梦飘渺茫茫,曲子再天籁,风景在旖旎,都是流不住的指尖缠绕;我知道,那日月轮回,那花开花落,已是必经历的一部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将的离别,何不像诗人那样乐观呢?何不将离别演绎成人生的一道必经的风景线呢?

长亭留不住繁华,雨落花开知多少?离别的季节,静静地在和谐的风里摇曳出墨叶的凋零,索绕在耳边的鸟语,恰似那黑白琴键上盘旋而出的华丽奏鸣曲,歌唱着藏匿在季节里最繁华的一曲,曲终了,人散了,离别,挥手相告,不需言语,浮动在指间的花海,宛若那古筝弦上婉转悠扬的天籁之音,挥舞着和谐画面中最浓厚的一笔。看那秋叶飘落的繁华林间,随风飘舞的花儿,点缀着离人的美!

沧海一声笑,笑尽清风,笑尽岁月。花开花落惜年同,人聚人散转眼空。莫问“西出阳关无故人”,莫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朋友,让我们彼此把回忆埋藏在心底,让这份友谊化做历史的缩影,未来的梦想!让这份泪水化成微笑,再一次让欢笑充满于我们的生活;朋友,让我们在这个离别的时刻,一起擦干泪水祝愿彼此,并且相信:离别亦美丽„„

连城三中初三:杨佳新

第四篇:平凡亦不凡

平凡亦不凡

日出日落,潮涌潮退,天天如一,年年如此。如此平凡,却幻化出了沧海桑田,千山万壑,雪地冰原,绿野丛林……多彩的世界,显示出了平凡中不凡的本质。

大千世界,多彩美丽源于平凡。献一次血,捐一次钱,做一件好事,他坚持了19年;将一棵棵树种在荒野之上,他坚持了22年;守卫胡杨林,巡逻林场,宣传防火知识,他坚持了21年。郭明义,一个普通鞍钢工人,却献血6万毫升,资助百多名贫困儿童,竭力奉献,感动中国;杨善洲一个平凡的退休干部,种树

5.6亩,将荒山变成林场,改善当地环境;魏存广,一个简单的护林员,每天巡逻十几小时,徒步走数十公里,保证了胡杨林无火灾、无盗伐。他们都是平凡人,做着平凡的事,却成就了不凡的事业,成为了不凡的人。他们向我们证明:平凡人也能成就不凡的事业。

平凡的人,要变得不凡,只需做好平凡的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凡的本质,只需要将自己的事做好,表现自己的本质便可。

平凡人之所以能成就不凡,是因为平凡人本就拥有不平凡的本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汽车撞向学生时,用尽全力将学生推开;最美司机吴斌,在被重创之后,强忍伤痛,踩住刹车,把好方向盘,拯救了车上24名乘客的生命;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孩子落地的一瞬,用手臂托起了生命。他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被称为最美的人,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用行动表现了他们不凡的本质。平凡的人,要变得不凡,只需遵从本心,聆听心灵召唤,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凡的本质,遵从本心,表现自己,便是表现不凡。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似乎人就处于一个循环之中,在规定的路线中做着往复运动。平凡而又近似平庸的生活,让我们不禁想问:这平凡的生活有意思么?如果我们多留心,则会发现:我们一天天地在学习、一天天地在努力、一天天地在成长。其实变化一直在我们身边,平凡中一直蕴含着不凡,我们周围一直演绎着不凡。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家长的关爱,看似平凡,却是弥足珍贵的,我们只有在蓦然回首时,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拥有如此之多;原来,我们本就身处不凡;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平凡的本质。

平凡的人,要变得不凡,只需做自己,因为我们的本质便是不凡,我们无须表现,无须证明。我们可以向世界大声宣告:我们,不平凡!

当我们把平凡积累,把时间堆砌,平凡亦可不凡;当我们遵从本心,表现自己,平凡便成不凡;当我们留心身边,感受生命,平凡即是不凡。因为我们虽是平凡人,却有不平凡的心。

每个人都有着是平凡的,正如那漫天飘舞的雪花,平凡而普通,但每一片雪花都是晶莹,冰洁,美丽而闪耀着光辉,显示着它不凡的本质。因此,每个人也是不平凡的。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平凡的本质。

因此,不凡即平凡,平凡亦不凡。

第五篇:离别亦美丽

离别亦美丽

不知不觉的,时间把什么都改变了。屋外的松柏已从幼苗长到青翠,秦砖汉瓦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成长中的我们,成长中的心,却如那向日葵般灿烂。时过境迁,相遇、离别亦然成为了人们生命的必经之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人总是把友人看得很重,临走时还不忘送上一杯饯别酒,愿友谊长存,往往忘却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多年在外历经风霜雪雨,在这夜深人静之夜,人们总是触目伤怀,而忽略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真理。如此这般,离别固然残酷,但也美丽。

黑暗吞噬了最后一缕阳光,天黑了,大地也沉寂了,人们不敢面对这冰冷的世界,终要与夕阳分别。而在那之后,第二天,地平线上的金黄又召唤出了人们无限的期待,那是曙光;花儿谢了,树木用它枯黄纷飞的叶子预示了寒冬的到来,落叶归根,诠释了春去春回,季节交替;翘首昂视,月圆月明,赞叹不已,月缺星稀,却不由自己„„人生苦短,却又相伴着离别,演绎不同的生活,吐露不同的冷暖。任秋水划过笔尖,聆听耳畔的歌声,恰似渔翁垂钓,乐得自在。林间,落叶缤纷,那才是人生最美的点缀„„

我欲仰天长啸,笑破岁月,笑看残缺。语云:离别亦美丽!

南京市秦淮区二十七初级中学初二:宗锡瑞

下载亦诗亦画 亦隐亦真(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亦诗亦画 亦隐亦真(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凡,亦美

    平凡,亦美 没有多少人是不平凡的,因为不平凡的事若是随处可见,不平凡也变得平凡了。有些人,虽是平凡,却是美的;有些人他们不平凡,却不见得他们一定是美的。 比如最美司机吴斌,他很平......

    离别亦美丽

    离别亦美丽 时间不动声色,轻轻的把世界旋转!多少流年的岁月,遗失在时间的逆流里!我们年少的心,如樱花般的炫彩夺目盛开在那年的冬季,却凋离别零在这年的夏季! 离别、相聚又离别,多少......

    自我介绍(张亦)

    自我介绍面试官,您们好!我叫张亦,来自湖南怀化。目前就读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工程造价专业。于今年十二月份离校实习,明年6月毕业。我的性格开朗大方,阳光活泼。并且我......

    平凡亦芬芳

    平凡 亦 芬 芳 篇首语: 在XXX医院妇产科“清一色”的娘子军里,有一位深受患者欢迎、深得社会好评的年轻医师,她,就是这个科的副主任---XXX。 她,从2001 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

    刘亦菲专题

    刘亦菲从不参加婚礼,唯独这个人的婚礼她竟然素颜参加了! 今年的娱乐圈称得上是结婚大年,就冲明星们的婚宴名单,都可以举办好几趟芭莎慈善夜了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不是所有银都像......

    工作亦生活

    工作亦生活,把工作变成一种生活 上学时总幻想上班的生活,想象西装革履,精致套装下的人,职业化的表情,风度翩翩的举止,有着敏锐的思维,不动声色的暗自较量。也幻想着自己成为其中一......

    无声亦美丽

    无声亦美丽 作者不详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实,无声亦美丽。 怎能忘记胡杨?最无声的树,最无私的树,也是世间最迷人的树。在茫茫戈壁,在烈烈西风中一亿三千年不倒的屹立着。在那片......

    亦秋现代诗歌

    秋日私语—题记林于秋处依是蓝色风尚厌极了暖色厌极了阳光己已走进秋里况,有冷风漾漾起况,有萧声悠悠曲或有落叶飘飘,我葬或有秋雨淅淅,我舞喜于婉伤,任性孤赏如是之去,自含蓄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