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经侦 美国经典判例要点

时间:2019-05-14 16:4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外经侦 美国经典判例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外经侦 美国经典判例要点》。

第一篇:国外经侦 美国经典判例要点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英语:Four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是美国权利法案的一部分,旨在禁止无理搜查和扣押,并要求搜查和扣押状的发出有相当理由的支持。P5 判例:

一、1914年威克斯诉合众国一案(Weeks v.Unites States,1914)(合理可能与令状要件主义)P6

二、、“马普诉俄亥俄州”案(Mapp v.Ohio,1961):(合理可能与令状要件主义)P7

1957年5月23日,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警察局接到报告,说市民马普太太的家里藏有炸弹和嫌疑人,当即派警察官至马普家。马普太太要求警察官出示搜查证。一名警察官拿出一张纸给她看,她夺过那张纸塞进怀里。

三、在1984年的奥利弗诉美国案(英语:Oliver v.United States)(裸视原则)中[89],警方没有搜查令,也未经当事人许可并无视了“不得侵入”的警告标语和栅栏擅自进入嫌疑人的土地进行搜查,最终在数百英尺外发现了一片大麻地。但最高法院认为这是一块开阔地,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对一个露天场所存在全理的隐私预期[90],所以警方有理由相信其行为不会侵犯任何人的隐私,搜查是合宪的。

四、特里诉俄亥俄州案(Terry v.Ohio)(特里式截停规则)(合理可能与令状要件主义)

1968年的特里诉俄亥俄州案(英语:Terry v.Ohio),执法人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因怀疑犯罪活动正在发生的合理理由而进行无证搜查。最高法院在该判判决中认为,当一位警官发现“异常行为”,让他有合理理由相信“犯罪活动可能正在进行”,认为可疑人员有可能持有武器并且会对警官或他人构成威胁,那么警官可以对该人进行搜身来确定他是否持有武器[43]。警官必须要对这类搜身行为给出具体而明晰的事实和理由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44]。俄亥俄州克里弗兰市一便衣侦探一天在街上巡逻,发现有两个年轻人站在一家商店前,从窗户往里张望,然后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两人又回到商店前,像上次一样往里张望,并不时地低声地商量着什么,如此反复十余次。该便衣侦探怀疑此二人有盗窃商店的意图,便上前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后问两人的姓名,两青年并未给该侦探明确的回答。于是该侦探对两人进行了简单的搜查——“拍身”(Frisk,意即警察的手并未伸入嫌疑人的衣袋,而仅仅是在嫌疑人衣服外从上到下进行触摸),结果发现两年青人身上都带有手枪。两人因此被逮捕并起诉,但是被告律师认为该侦探在现场搜查所获的两只手枪不能作为证据进入审判程序,而要求予以排除,理由是该侦探当时进行的搜查是一种非法搜查。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判决理由中认为,该侦探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当警察在巡逻过程中观察到不寻常的行为,根据其以往的经验可以合理地作出某种犯罪将会发生的判断,他就可以对嫌疑人进行询问,并在认为嫌疑人身上带有武器时对其进行“拍身”,以阻止犯罪的发生,从而维护公共安全。该案判决理由中所潜在的法理依据是,出于对公共安全秩序的维护的考虑,警察机关所固有的行政权允许在警察认为存在合理根据时对嫌疑人进行搜查。

五、西尔沃索恩木材公司诉合众国(Silverthorne lumber co.v.Unitied States 251 U.S.385[1920]P7 1920年,西尔弗索恩·伦巴公司诉美国案(Silverthorne Lumber Co.v.USA)案中,联邦特工人员以不合法的手段扣留了西尔弗索恩·伦巴公司一些书籍和记录,但是被告获得了法院批准归还书籍和记录的命令。特工人员遵守了法院的命令,但在归还书籍和记录之前,将这些要求归还的物品进行了拍照。法院审判中,控方根据这些照片要求法院对这些文件签发传票,辩方西尔弗索恩案要求排除非法证据所衍生的第二手证据。最高法院认为:以非法搜查获得的信息为依据而签发的传票是无效的。正如控方不能在法庭上使用违宪搜查获取的直接证据一样,对于以此搜查为基础而获得的间接证据亦不能使用。排除规则适用于违宪搜查所污染的证据,并且这种污染延伸至通过以非法搜查得来的信息为基础所获得的其他证据。美国宪法修正案第4条:人民有保护其身体、住所、文件与财产的权利,不受无理拘捕、搜索和扣押,此为不可侵犯的权利的规定,而西尔弗索恩案却成为了确立毒树之果原则的重要源头。

(毒树之果理论(英语: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在美国指的是调查过程中,透过非法手段的取得的证据[1],该术语的逻辑是如果证据的来源(树)受到污染,那么任何从它获得的证据(果实)也是被污染的,在诉讼审理的过程中将不能被采纳[2],即使该证据足以扭转裁判结果亦然。)

例外情形包括:

(一)“善意例外”。在合众国诉莱昂(United States v.leon 468 U.S.897[1984])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如果警察有合理理由相信他们的行动没有违反宪法第四条修正案的规定,则该搜查就是合法的。此案中,根据一位秘密监察员的报告,警方认为存在合理根据而取得了搜查令状,在里昂的三个住处查出了大量毒品。由于申请令状的根据不充分,该证据起初被排除在法庭之外。最终,通过排除规则的例外使该证据的资格得以认定。

(二)“公共安全例外”。在纽约州诉夸利斯(NewYork v.Quarles 467 U.S.649[1984])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在紧急情况下,警察为了保护公共安全,违反“米兰达规则”获得的陈述,亦可在法庭上使用。

(三)“必然发现例外”(inevitable discovery exception)P7:在尼克斯诉威廉斯(Nix v.Williams 467 U.S.431[1984])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如果公诉方可以证明证据通过其他合法渠道必然能够发现的话,非法搜集的证据仍可以使用。该案中,警察通过不合法的讯问得知了被告隐藏被害人尸体的地方。与此同时,一群200人的志愿者已经根据已有的安排朝尸体的方向在进行搜索,且尸体的埋藏地已经包含在搜索的范围之内。因此,最高法院裁决,因尸体将被“必然发现”,所以该具尸体可以在控方控诉时使用。

(四)“独立来源例外”(independence source exception):在默里诉合众国(Murray v.United States 487 U.S.533[1988])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如果公诉方可以证明警察发现的过程独立与侦查中采取的违法程序,此类证据可以采纳。1960年的贝纽诉美国案。该案中,警察怀疑被告参与一起抢劫案,在没有达到法定逮捕标准的情形下对被告实施了逮捕行为,并采集了指印。当贝纽后来被重新指控时,控方使用的是FBI档案中保存的贝纽的一套旧指印,这套指印与作案现场的指印相吻合。尽管贝纽否定警察实施非法逮捕后所获取的一切证据的资格,但由于警察有权检验与其非法逮捕无关的任何指印,包括贝纽的指印,且其运用的旧指印并非通过非法逮捕后获得的证据,故巡回法院认为,这套旧指印因为“与非法逮捕没有任何关联”,可以作为独立来源而获得的证据采用。

(五)“稀释原则”(违法被消除的例外)(purged taint exception):如果因为被告人后来的自愿行为的介入而有效地打破了受污染的证据与警察机关最初的非法取证行为之间的因果链条,那么就会稀释证据本身的违法性,从而使证据变得可以被采纳。④确立这一例外规则的典型案例的是1963年的王森诉美国案。该案中,联邦缉毒人员非法进入托伊的洗衣房,追赶并在其住宅逮捕了托伊,托伊立即供述是伊卖给他毒品。警察随后找到了托伊,托伊交出了一些海洛因并说这些毒品是从托伊和王森处得到的。警察逮捕了王森,在传讯后允许其保释。几天后,王森自愿到警察局向缉毒官员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最高法院认为,托伊的证言和从托伊处得到的毒品都是警察非法进入托伊的住宅以及对他非法逮捕的“毒树之果”,应予排除;王森的供述可以作为证据,因为即使王森被非法逮捕并作了供述,但在被释放且被告知了权利后,其后来行为的自愿性已经稀释了逮捕和供述之间的“污染”。

以上例外原则的创立,实际上松动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绝对性效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它所反映的是立法者基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从而对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目标作出的某种衡平。

六、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Miranda v.Arizona,384 U.S.436(1966)P20 1963年3月3日深夜,一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某影院工作的女孩(18岁)下班回家时,一辆汽车突然停在她面前。一名男子从车里钻出来,一手抓胳膊一手捂嘴,将她塞进汽车后座,把手脚都捆住,并在车内将其强暴。该女孩被放开后,马上跑回家给警察打了电话。根据她的描述,警察于3月13日将米兰达抓获。抓获后,警察将被告进行了“排队”,受害女孩当场指认米兰达就是罪犯,米兰达也供认不讳,并写了一份供认书,还在上面签了名字。以米兰达的供认书和招供情况为证据,法院判决米兰达犯劫持罪和强奸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30年。米兰达不服,在狱中多次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写信上诉,终获成功,这便是美国刑诉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被告认为,自己当时的招供是被迫的,警察违反了不得强迫被追诉人对自己作证的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了被告的观点,认为:虽然被告肉体上没有受到强迫,甚至也没有人直接告诉他必须招供,但“心理上”的强迫是存在的。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里宣布,警察局审讯室里的“气氛”很令人担心。现代审讯用的是“攻心”战术,审讯在室内进行,同外界隔绝,现场除了被告以外全是警察。警察所问的并不是被追诉者做了没做,而是为什么要做。此外,警察还用各种方法松懈被讯问者的警觉,如常常假装同情或者把犯罪的责任推到受害人或社会身上,让被讯问人觉得案件并非那么严重;或者软硬兼施,一会儿口气粗鲁,一会儿温文尔雅。所有这一切,联邦最高法院认为,都给被讯问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样供认的可信度是很低的,不应作为合法证据使用。因此,联邦最高法院明确规定:在审讯之前,警察必须明确告诉被讯问者:(1)有权保持沉默;

(2)如果选择回答,那么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3)有权在审讯时要求律师在场;

(4)如果没有钱请律师,法庭有义务为其指定律师。这就是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所产生的著名的“米兰达警告”。

如果警察在审讯时没有预先作出以上4条警告,那么,被讯问人的供词一律不得作为证据进入司法程序。米兰达案判决30多年来,这条法律规定如今在美国是妇孺皆知。因此,嫌疑人被捕后,一般都是开口就说:“我要对我的律师说话”或“在同我的律师谈话之前我不想谈任何东西。”

例外:

(一)哈里斯诉纽约州(Harris v.New York 401 U.S.222(1971))

1966年1月4日哈里斯在向便衣警官出售海洛因时被捕。当时米兰达规则还未问世,在警察没有告知其享有的宪法权利情况下哈里斯作了有罪供述。但到此案提交法庭审理时米兰达规则已经问世,在法庭上哈里斯否认自己向警察出售毒品,因此审讯期间的认罪供述被禁止提供。控诉方在法庭上提供证明被告人有罪证据时未出示这次认罪供述,而是在质疑被告人在法庭上与法庭外的陈述不一致时出示了这次认罪供述。审判法官允许检察官将非法取得的认罪供述用于这种情形的质疑。经过评议,陪审团判定哈里斯有罪。哈里斯上诉到最高法院,1971年最高法院就此案举行听证并作了维持原判的裁定。通过哈里斯案,最高法院确立:被告人未经告知米兰大权利的供述,如果不是用来证明被告有罪或用来反对被告人的,而是用来质疑其在法庭上与法庭外的陈述不一致时是可以采纳的。这一例外使原本违反米兰达规则绝对不可采的口供具有了“有限的可采性”。哈里斯一案的裁决经常被称为是对米兰达权利的第一次打击。

(二)“公共安全”例外:纽约州诉夸尔利斯(New York v.Quarles,467 US649(1984))

1980年9月11日,黑人青年本杰明•夸尔利斯涉嫌强奸,警察在犯罪发生后不久就发现了他,并对他进行了拍身搜查,发现他身上有个空枪套,警察便问他:“枪在哪里?” 夸尔利斯用头点了点墙角的一堆空纸箱,说:“枪在那里。”随后,警察在一个空纸箱内找到了一支子弹上膛的左轮手枪。在这之后警察才向夸尔利斯宣读了米兰达警告,夸尔利斯表示放弃,并告诉警察枪是他的及在哪里买的。在审判中,辩护律师提出排除“枪在那里”和枪支所有权及购买地点的供述。前者是因为,违反米兰达规则,后者因为是前面违反米兰达规则行为的“污染”的“毒树之果”。初审法院、纽约州最高法院、纽约州上诉法院都判决应当排除该证据。1984年1月18日,最高法院就该案进行听证,并于同年6月12日以6比3的决议作出裁定,推翻了纽约州上诉法院的裁定。伦奎斯特大法官代表联邦最高法院起草了裁定意见,认为“在本案这种情况下,‘公共安全’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要求嫌疑人回答问题的需要显然超过了遵循米兰达规则的需要。”因此,通过夸尔利斯案,确立了米兰达规则的“公共安全”的例外,美国最高法院在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道路上后退了一小步。

(三)“必然发现”例外:尼克斯诉威廉姆斯(Nix v.Williams 467 U.S.431(1984))

威廉姆斯涉嫌在戴斯莫尼斯(Des Moines)诱拐并谋杀一个10岁小女孩,警察在戴文波特(Davenport)逮捕被告,并向其告知了米兰达警告。警察通知被告的律师要把被告带回戴斯莫尼斯(Des Moines),但不会对他进行讯问。这时州警察还未找到小女孩的尸体。在押解威廉姆斯回戴斯莫尼斯(Des Moines)的途中,一名警察对他说:“可能要下雪了,有可能使得找不到小女孩尸体,无法给她一个正式的基督葬礼。” 威廉姆斯在听到警察的谈话后,自愿告诉警察尸体的位置并帮助找到了尸体。而此时,负责搜查的警察距离尸体的位置仅差2英里。辩方主张,作为被告供述的“毒树之果”的所有的证据都应排除,因为警察的讯问违反了被告的律师权。初审法院拒绝了该动议,陪审团裁决被告有罪。最高法院适用了“必然发现”原则,认为,就算没有被告的供述也必然会发现尸体,这样的证据不能被排除。

(四)俄勒冈州诉艾尔斯达德(Oregon v.Elstad,470 U.S.298(1985))

1981年12月,两名警察来到艾尔斯达德家,以涉嫌盗窃罪对其实施逮捕,警察以“随便聊聊的方式”与艾尔斯达德交谈了一会,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没有宣读米兰达规则,艾尔斯达德作了他在犯罪现场的供述。随后,回到警局后,警察向其宣读了米兰达规则,艾尔斯达德因先前作了有罪供述所以表示放弃并交待了作案过程。

在法庭上,辩护律师要求法庭排除被告人的两次供述,因为第一次供述是警察违反米兰达规则取得的;而第二次供述则属于“毒树之果”。初审法院认为第一次供述可采,第二次供述不可采。俄勒冈州上诉法院认为两个供述都不可采。1985年3月4日联邦最高法院以6:3的投票结果作出裁定,推翻了俄勒冈州上诉法院的裁定。判决中表示:“在非法搜查的基础上获得的证据应该作为“毒树之果”排除,但米兰达规则只是一种立法上的推定,即在没有米兰达告知情况下获得的口供应被推定为非自愿的。即使该口供实际上是自愿作出的,法庭也应该排除。然而,把这种排除的做法延伸到后来经过合法程序获得的口供则是对米兰达规则的不符合宪法精神的扩大解释。” 从一定意义上讲,艾尔斯达德判例给执法人员执行米兰达规则打开了一扇变通之门,或者说,艾尔斯达德判例实际上进一步削弱了米兰达规则的效力。

(五)卧底警察取得的供述:伊利诺伊州诉伯金斯(Illinois v.Perkins 496 U.S.292(1990))

卧底警察派瑞斯与犯罪嫌疑人伯金斯在同一个监所里,派瑞斯问伯金斯有没有杀过人,伯金斯讲述了他曾经杀过人。伯金斯因此被指控谋杀。辩方提议由于交谈之前没有给予米兰达警告,应当排除该供述。初审法院和上诉法院都裁定排除该供述。1990年6月4日,最高法院裁决推翻原判认为:被告人与卧底之间的谈话不是在警察控制的氛围下进行的,不存在强迫供述。肯尼迪大法官说:“被羁押和官方讯问所产生的强迫危险是米兰达规则的前提。”本案不存在强迫的危险。最高法院通过本案说明,卧底警察获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虽然违反米兰达规则,但也具有可采性。

(六)迪克森案诉合众国(Dickerson v.United States,530 U.S.428(2000)

1997年,警察以涉嫌抢劫银行找到了查尔斯迪克森,警察对迪克森的讯问是以“随便聊聊”的方式进行的,并表明他们已获得搜查证就要对他的住宅进行搜查。由于迪克森知道他的住所中藏匿着作案时使用的手枪、面罩、手套以及经过染色的赃款,所以在警方没有告知米兰达权利的情况下,自愿向侦查人员作出了有罪供述。联邦法院认为,虽然供述是自愿的,但违反了米兰达规则,所以是不可采的。联邦第四巡回区上诉法院根据《1968 年综合犯罪控制与街道安全法》中规定的口供采用标准是自愿性,推翻了联邦法院的判决,认为本案中的供述是自愿的,所以是可采的。2000年4月19日,最高法院就该案举行了听证;并于同年6月26日以7比2的表决结果做出决定,推翻了第四巡回区上诉法院的裁定。最高法院坚持,就算供述是完全自愿的,因为违反了米兰达规则所以还是不能采纳的。

迪克森案件是自米兰达判例以来对米兰达规则影响最大的一个案例。在最高法院做出裁决以前,很多人猜测米兰达规则这次很有可能被推翻。尤其是当伦奎斯特大法官作为代表发表法庭意见时,大家都认为米兰达规则危险了。因为伦奎斯特大法官属于保守派并且一直以来对米兰达规则颇有微词。但当伦奎斯特在法庭上宣读了米兰达警告后令所有的人“大跌眼镜”。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米兰达规则的胜利,但是,只要我们仔细阅读该案的裁定,就不难看出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在做出这一决定时主要考虑的并不是米兰达规则本身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而是宪法级判例与国会立法之间的效力关系问题。可以说,迪克森案件是兰达规则经历的一次“生死劫”。

(七)合众国诉派顿(United States v.Patane 542 U.S.630(2004))

塞缪尔派顿由于电话骚扰他的前女朋友而被逮捕,后被保释,但附有不许再给他前女朋友打电话的限制性命令。但他明显违反了这个限制性命令,因此,警察福克斯(Fox)受命对这件事进行调查。同时,地方缓刑官通知“酒精,烟草和武器管理局”(ATF),派顿作为一个曾经被判有罪的重罪犯非法持有枪支。本纳(Benner)警探负责此事的调查。福克斯与本纳一起来到派顿家中,先是调查了他企图电话骚扰的事,福克斯逮捕了他。本纳(Benner)警探开始告知他米兰达警告,但被告打断了他的警告,说他知道他自己的权利,警官就没有再继续宣读米兰达警告。然后,本纳(Benner)警探问被告有关枪支的事,一开始被告不愿意谈这件事。但本纳(Benner)警探坚持让被告谈谈这件事,后来被告便告诉了本纳枪在他的卧室里。警探找到了枪并逮捕了他。大陪审团以被告非法持有武器起诉了他。地区法院认为警察逮捕派顿没有合理理由,因此违宪。第十巡回法院判决,认为非法骚扰其前女朋友,已经给予警察逮捕被告合理理由,但裁定枪支不可用作证据,因为是违反了法米兰达规则供述的“毒果”。最高法院推翻了第十巡回法院的判决,但在本案中并没有形成多数意见。三位法官的意见是说米兰达规则仅是为了防止违反宪法第五修正案,只要违反米兰达规则的供述不是警察强迫取得的,根据该供述获得的实物证据是具有宪法可采性的。另外两位法官,也认为实物证据实质上是可采的,但他们并没有讨论米兰达规则本身是否是宪法要求的。从这个案例来看,最高法院也在回避这个问题。

七、庞氏骗局P27 1919年起,庞兹于波士顿成立公司,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人兜售。邮政票券为一种由某国邮政局发行,容许某国国民,寄送给另一国的对方,好让对方用此票据支付邮资。这些票券可以通过转让炒卖而获利。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世界经济混乱,庞兹乘机利用此一形势,公开卖广告,声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券,再转卖回美国,获利率可达400%。庞兹开始在波士顿开设店铺,聘用代理,向广大波士顿人宣传自己的投资。之后他利用后来的投资者所支付的资金,填补下去,作为最先的一批投资人所得的回报。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约四万几的波士顿人成为庞兹的投资者,截至1920年,庞氏共收到共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而庞兹也在同时间赚逾百万美元。

当时已有金融专家质疑庞兹的投资计划根本不可能有巨大利润,庞氏就于1920年7月24日在《波士顿邮报》发表文章反驳。这时邮报编辑已派人追踪庞兹的经营手法,并在该年7月26日发表文章质问庞兹。

1920年8月9日,多名波士顿市民向市政府报案,声称自己在庞兹的投资计划中受骗,引起了当局之怀疑。而两日后即是8月11日,庞兹宣告破产。由于骗局宣告失败,庞兹向当局投案。

八、麦道夫诈骗案United states v.Bernard L.madoff P27 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L.Madoff,1938年4月29日-),美国犹太人,是美国金融界经纪,前纳斯达克主席,后开了自己的对冲基金——麦道夫对冲避险基金,作为投资骗局的挂牌公司。因为设计一种庞兹骗局(层压式投资骗局),令投资者损失500亿美元以上,其中包括众多大型金融机构。麦道夫的骗局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的监管之下长期运作而未被察觉。英国金融时报引述消息人士说,汇丰控股于该次麦道夫诈骗案潜在风险可能负债15亿美元。

1990年代,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做介绍人,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自然乐于做中间人,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有报道说,正是在这个俱乐部中,麦道夫找到了一个后来给他吸引了其他成员加入的投资者。

在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这种综合性的投资组合一直被人们认为可以产生稳定的投资收益。

2005年的时候,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麦道夫的投资基金生意逐渐变成了一个新的“庞式骗局”,所有的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都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为止,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今年的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道夫依然在向投资者报告说——他的基金依然在稳健的增长当中,这一增长数字直到去年11月依然高达每月5.6%,跟标普平均增长下降37.7%相比,这肯定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

虽然他依然在报告自己的增长记录,但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要求麦道夫返还投资。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仅仅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麦道夫受理了高达70亿美元的赎回请求。

上周三,麦道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庞式骗局”——而现在离破产的局面已经越来越近了。儿子们随后跟律师们接洽了情况,并最终向联邦报告了骗局。而就在被逮捕之前,麦道夫依然在向公司雇员及自家亲属们少量发放剩余的300亿美元资金。

假如不是因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话,也许这次骗局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但危机使一切显形,麦道夫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直到潮退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一事件脱掉了如此之多的成熟的投资者和银行家们的游泳裤。数以百计的银行、对冲基金和富裕的个人都放心的把自己手中的钱交给麦道夫基金,因为他承诺的是一个如此诱人的数字——即使是艰难时势,一年仍有10%到15%的增长率。受害的银行来自全球各地,BancoSantander,BNPParibas和汇丰这三家直道目前为止还在金融危机幸存的银行这一次也深深的中了着。更惨的是很多美国人,他们在这场危机中除了麦道夫的基金外,已经一无所获。

2009年6月29日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现年71岁的麦道夫将在监狱里度过他的余生。

1.利用奢华场所建立人脉网

现年70岁的麦道夫经营资本管理多年。多年来,麦氏通过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下属的秘密资本管理分支机构,利用广泛人脉,骗取投资。麦道夫在美国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编织关系网,利用各种奢华场所接触投资者。

2.树立“投资必赚”口碑

麦氏仅在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市山顶高尔夫球俱乐部和橡树岭俱乐部就“融资”超过1亿美元。“当你在高尔夫球俱乐部打球或吃饭时,所有人都在讲麦道夫如何帮他们赚钱,所有人都想加入麦道夫的项目。”

3.发展“金字塔型下线”

麦道夫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有的人因成功“引资”而获取佣金。一些“下线”又发展新“下线”。

4.合理回报率骗倒所有人

麦道夫每月向客户提交的投资报告显示他非常进取,客户也能随时在数日内赎回投资。而且与一般骗案的不合理高回报相比,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2%-13%,这样便令许多存有疑心的客户也不虞有诈。

八、Stanford Financial Group Case 斯坦福金融集团案P29 日前,斯坦福金融集团Stanford Financial Group 首席财务官詹姆斯·戴维斯James Davis 承认了法院的指控,即他在一个据称规模高达7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中,为得克萨斯州亿万富翁艾伦·斯坦福R.Allen Stanford 爵士提供了帮助。

现年60岁的戴维斯在美国休斯敦地区法院与当局达成协议,表示认罪。他承认的三项重罪中包括欺诈和妨碍司法公正,为此可能面临最高30年的刑期。

此前,戴维斯被指控犯有邮件、电讯及证券欺诈共谋罪,以及通过邮件欺诈和共谋来妨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调查等罪名。

“斯坦福案”是美国金融界继“麦道夫案”后爆出的又一起诈骗案。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庞氏骗局主谋麦道夫今年3月承认犯有欺诈罪涉案金额650亿美元,被判监禁150年。

今年2月17日,SEC对艾伦·斯坦福提起指控,称其正通过斯坦福国际银行出售大约80亿美元的存单,并在这一过程中有“大规模的、正在进行中的欺诈行为”。根据调查,他的诈骗手法几乎与麦道夫如出一辙。他们都以不切实际的高额回报为诱饵,用新投入的资金支付到期产品的收益,直到最后出现挤兑。

据受害者说,斯坦福的欺骗手段是承诺高达8%的回报率,比同一时期美国众多银行的投资回报吸引人得多。

由艾伦·斯坦福的祖父所创立的斯坦福集团拥有3万客户,管理着72亿美元的资产。

在SEC的要求下,斯坦福金融集团的所有资产已经被冻结。法庭调查显示斯坦福在加勒比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拥有高达22亿美元的资产,几乎是这个小国GDP的2倍。斯坦福与当地的监管机构高层官员Leroy King互相勾结,得以避开种种监督,让他们通过该地的银行进行金融诈骗。

今年6月,检方指控艾伦·斯坦福、戴维斯和斯坦福首席投资官劳拉·潘德杰斯特-何特通过斯坦福国际银行,对70亿美元存单承诺高额回报,之后涉嫌挪用了其中大部分资金。

因涉嫌庞氏骗局,艾伦·斯坦福被指控犯有阴谋、欺诈和妨碍司法公正等21项罪名,如果全部罪名均告成立,他可能面临最多250年的监禁。

艾伦·斯坦福和潘德杰斯特-何特均否认了所有指控。

美国联邦调查局表示,涉及的70亿美元资金中,大部分已经被挪用,仅有不足20亿美元可追回。

九、Nevin Shapiro P29 41岁的夏皮罗(Nevin Shapiro)是一家名为美国Capitol投资公司的所有者和首席执行官。当地人看来,夏皮罗的百货销售业务蒸蒸日上。2007年,他和其公司员工向一位潜在投资人出示其公司的财务报表、税务返还记录和其他文件,宣称公司2006年总销售收入达到5500万美元,预计2007年全年将升至6000万。

通过“良好”业绩,他吸引了大量客户的投资,并声称将这些投资都用于发展公司业务。作为凭证,他和同事给投资者开具承兑票据,年利率为10%-26%。

在获取投资后,除了发展他所谓的百货业务,他将大量金钱用在了对体育的狂热上。作为当地出名的体育迷,他对迈阿密大学的体育发展抱有相当高的热情,慷慨捐赠15万美元。

但当2009年11月没有拿回本息的投资者申请将夏皮罗拥有的投资公司清算时,他的真实情况才被曝光:所谓的百货商品销售业务根本不存在,他和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伪造了财务报表和大量交易发票,新投资人的钱同样被用作偿还之前投资者的本息。

调查记录显示,一位代号“RK”的投资者在2006年1月5日从个人账户转账20万美元至自己公司账户,然后再转账给夏皮罗,但夏皮罗将钱用于偿还其他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1月10日,夏皮罗通过假发票诱骗另一投资者投资12.6万美元,随即便将这笔钱连同其他投资者的资金一起凑足20.2万美元,通过投资公司的户头转账至“RK”公司户头。在2005年到2006年期间,“RK” 总共通过其位于新泽西的公司向夏皮罗的投资公司转账约540万美元。美国德惠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 LLP)负责白领犯罪的律师迈克(William Michael)告诉本刊记者,庞式骗局最重要的证据便是资金流向。“庞式骗局的诈骗犯一旦面临审讯就很难为自己辩护,因为资金流向很容易追查,”他说。

2009年1月开始,由于投资者资金吃紧,夏皮罗开始无法返还原有投资者的本息。为回应投资者的质疑,他或称百货公司的客户拖欠货款,或称公司面临现金流困难,甚至以会计在休假为由拖延还款,后终于被诉。

调查发现,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30日间,他从至少75位投资者处获得了8.8亿美元投资,除支付之前投资者本息,他本人将3500万美元作为私人花销。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者名单中,并没有夏皮罗平素交往的体育明星,而多是平头百姓。

而按照美国法律,若将价值1万美元以上的因犯罪行为所得的财物用于花销,就属于洗钱行为,因此9月15日他被控以洗钱和伪造证券。目前案件尚未宣判,但上述两项罪名总共最多可能使其获刑30年。

十、Moore's company ATMS Investing Schemes P30 投资自动取款机(ATM)在高流量的零售地点周围。通过收取ATM客户的费用,投资者会收回他们的钱,再加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20-24回报百分比,由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后,美国联邦政府在纽约南部地区上周对万斯穆尔,II和沃尔特netschi起诉,控以欺诈和阴谋。

根据起诉书,netschi和其他令人信服的销售计划的投资者主要是小型私人股本和对冲基金投资的公司,小企业,成千上万的退休人,甚至是朋友。通过自己的公司,netschi将“卖”的个人或团体的ATM自动取款机放置在大量的步行交通的便利店,地区的加油站,商场,酒店。

netschi然后据称投资者签署与穆尔的“公司”的服务和维护自动取款机的协议。首先,投资者都是快乐的。据称,穆尔的公司打发他们的不仅是每月的财务报告和上市交易的历史以及免费的自动提款机,也有他们的利润份额。(这些投资者一点也不知道利润不是来自ATM费用而是随后的投资者的。)

大约4000的自动取款机被购买和netschi和穆尔服务,但在现实中,根据起诉书约百分之90的这些机器“卖”给的投资者要么不存在,要么被其他公司拥有。

然后,庞氏骗局会越来越大,直到无法养活自己。几个月来,netschi和穆尔据称给投资者不同的解释以解释非支付行为,比如银行和软件故障。他们甚至去招募更多的投资者。但他们无法筹集所需资金,最终,一个不幸的投资者通知当局。

十一、Pyramid Schemes 传销 P31 多年来,杰伊和埃里克·梅克尔经营自己的公司,是具有魅力成功的商人。他们是他们教会的活跃成员,有家人和大量的朋友。

但在2004年,他们决定结束自己生命中一个不同的方向。这时候,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投资了一家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合资企业,只不过是一个骗局。没有联络当局,兄弟俩选择采取方法依次为:继续与骗子工作......希望保持该计划顺利而收复部分失地。

显然,这还不够,因为Merkles决定把他们的犯罪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推出自己的庞氏骗局。

在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他们开始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领域建立自己的皮包公司-白金商务实业(PBI)。他们答应潜在投资者的回报长达一个月百分之六或者三到五年300%的高利率。他们说,风险是很低的,因为即使没有石油或天然气发现,土地可以出售,以收回花的任何钱。

他们最初的投资人是他们的家人,朋友和老乡教会成员。

在传统的庞氏骗局的风格,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不是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相反,该merkles使用一些资金支付早期投资者,其余大部分更多在赌博(兄弟显然没有吸取教训以前的庞氏骗局的受害者)。

榨干自己的客户后,兄弟俩,寻找更多的投资者。最终面对冷静下来的投资者,兄弟俩声称他们有以前的石油和天然气资产的尼日利亚买家,只是需要一些更多的钱,让他的4亿美元进入美国。

最终,兄弟俩都被法庭定罪并给予10年刑期。

第二篇: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判例

案件名称:伍斯特诉佐治亚州(WORCESTER v.THE STATE OF GEOGIA), 31 U.S.515, 1832 WL 3389(U.S.Ga)案件时间:1832年

案件背景:非印第安人伍斯特未经其所在的佐治亚州允许,进入切罗基印第安人部落保留区,被州法院判定有罪并处以四年重劳动监禁。原告向最高法院起诉,认为他被定罪的依据佐治亚州法违宪。最高法院判决原告胜诉。原告:西蒙·A·伍斯特 被告:佐治亚州

判决法官:约翰·马歇尔首席大法官

判决结果:原告胜诉,佐治亚州判决伍斯特在佐治亚州监狱服重劳动监禁的判决违宪,应被驳回并废止。

争论焦点:佐治亚州是否有权对切罗基印第安人保护区进行管理。法官推理: 切罗基部族等印第安部族是独立的政治共同体,在领土范围内有排他性的自治权:(1)在殖民时期,欧洲国家为了减少相互竞争确立了协调原则,但这些原则并不影响印第安人的权力与权利;

(2)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与切罗基部族之间所签订的条约中的部分措辞并不能被理解为切罗基部族放弃了其自治权;

(3)宪法颁布后美国与切罗基部族签订的条约明确认识的了切罗基部族的自治权;(4)美国与印第安部族反复签署条约的实际状况说明美国承认其自治权。切罗基部族是一个有自己领土的独特共同体,并有详细勘定的边境线,与切罗基部族的交往权力在于国会,因此佐治亚州强制干涉合众国与切罗基之间关系的法律违宪; 依据违宪的法律进行的判决也是违宪的,应该被驳回并废止。

案件名称:约翰逊诉迈金托什案(Johnson v.M’Intosh),(21 U.S.543)案件时间:1818年

案件背景:1773年和1775年一批投资者违反1763年英国国王公告和1779年弗吉尼亚议会关于不允许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土地的规定从弗吉尼亚州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土地。1818年合众国将这些土地出让给威廉·迈金托什,结果这些购买土地者对迈金托什提出公诉,并上诉至最高法院。原告:1773年和1775年购买土地的投资者 被告:威廉·迈金托什 判决法官:马歇尔首席大法官

判决结果:原告败诉,威廉·迈金托什获得土地

争论焦点:合众国法律是否承认印第安人有将土地出卖的产权 法官推理:

(1)酋长们有权转让土地;这些部落正当地占有它们所出售的土地;

(2)土地产权依赖于所在国家的法律;需要审查自然法和审判所要援引的规则(3)欧洲列强确立的发现赋予产权的原则;这些原则将原住民排除,原住民虽仍拥有这些土地,但他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处置他们的土地,土地的最终所有权归欧洲国家所有

(4)这些原则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英国也一样

(5)合众国各州继承了英国的政府管理权利和对土地的权利,合众国对边界内所有的土地拥有产权,但承认印第安人的占有权

(6)英国国王公告严格禁止对保留地的购买、殖民或占领;弗吉尼亚州法案规定为私人目的无权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土地

(7)领土转让给了合众国政府,同时以为着土地产权的转移

(8)不同的人和政府之间不能同时对同一块土地拥有绝对的产权,合众国政府对土地拥有绝对的产群,这一点从未受到质疑

(9)无论合众国从英国手中继承过来的这种产权是英国以何种方式取得的,总之合众国继承了这一产权,最高法院就不能反对合众国政府拥有这一产权

(10)印第安人好斗的性格使一般的调整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关系的法律不能适用;寻求某种新的不同的规则不可避免但面临大的困难

(11)无论一种原则如何违背自然权利,只要在开始时就宣称它,然后维护它,并且根据这个原则建立了一个国家并且国家的绝大多数财产权来源于此,那么这个原则就成为法律并不可质疑。对印第安人来说正是这样。

(12)本案中原本是印第安人占有的土地现在属于合众国拥有最终产权,印第安人并不拥有土地的终极支配权,即印第安人并不拥有这些土地的产权,原告与印第安人之间的交易不合法,原告败诉。

案件名称:切罗基部族诉乔治亚州(The Cherokee Nation v.The State of Georgia)(30 U.S.1, 5 Pet.1, 8 L.Ed.25)案件时间:1831年

案件背景:根据与美国政府的条约,印第安人切罗基部拥有位于乔治亚州的一些土地。1790年到1830年乔治亚州人口暴增;1820年以后在切罗基部地区发现黄金,造成白人与印第安人关系紧张。切罗基部族宣布建立立宪政府,乔治亚州通过立法取消切罗基部族的印第安法律,并分割其土地。切罗基部族上诉至最高法院要求禁止乔治亚州官员在切罗基领地执行州法。

原告:切罗基部族 被告:乔治亚州

判决法官:马歇尔首席大法官、约翰逊大法官 判决结果:驳回原告控诉

争论焦点:切罗基是否是一个国家 判案推理: 马歇尔大法官的推理:

(1)根据宪法的规定,最高法院拥有对被告乔治亚州的案件有审判的权力(2)切罗基不是一个国家:

印第安人的领地被确认为美国的一部分; 印第安人处于美国监护之下;

宪法第三条第八款将印第安人与外来民族有所区分

(3)切罗基部族不是一个宪法意义上的外国,不能在美国法院进行诉讼(4)司法管辖权无权控制州立法机关并制止其使用暴力

(5)最高法院不能主张切罗基部族的上述权利,也不能救济对上述权利的侵犯(6)驳回要求禁令的动议 2 约翰逊大法官的推理:

(1)两个基本问题:原告是否是宪法意义上的外国;本案是否属于司法认定(2)对于第一个问题,切罗基是否是一个国家?切罗基是否是外国?

发现原则:发现赋予了支配被发现的国土的权利

霍普韦尔条约是主权者与征服者的语言,而不是平等者之间的对话:条约中,切罗基部族不是国家的身份,并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所有权力让渡给合众国

首先,没有人承认切罗基部族是一个国家 其次,切罗基部族没有获得国家的身份,英国王室将他们从主权民族中抹去了 第三,切罗基部族没有作为国家的属性:国际法、日常用语、宪法意义上都没有(3)从个人角度,案件具有政治性质,不适合司法机关作出认定

(4)如果原告不是一个外国,他们就不能在最高法院起诉;如果原告是一个外国,那么合众国不能将司法管辖权延伸到他们的国土(5)因此应该驳回要求禁令的动议 3 鲍德温大法官的推理:

(1)本案没有原告;如果最高法院受理本案,就将面临无穷无尽的这类案件;(2)根据宪法的各种条文,印第安部族只是一个部族,不是外来民族或外国;

(3)印第安人占有的土地的终极的绝对的产权属于政府,美国人民和联盟的主权权利是不可诉的

(4)因此支持驳回要求禁令的动议 4 汤姆逊大法官的异议

(1)法院可能在权力范围内对案件中涉及的被侵犯的人身、财产权利进行救济;但最高法院以不能受理的理由驳回原告,没有涉及案件的实质

(2)三个问题:印第安切罗基部是否是本案诉讼的合格当事人;起诉状是否提供了使最高法院给予救济的充分案由;禁令是否是合适和适当的救济(3)万民法的角度将,切罗基部族形成了自己的国家

司法上认为的外国在于它是处在不同的管辖范围或政府之下,与领土方位无关 大量条约承认切罗基部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承认切罗基部族对于其掌握的领土的管辖权,这构成了一个外来民族或外国

因此,印第安切罗基部族是本案诉讼的合格当事人(4)本案被控诉的对象是是针对原告的财产权的侵犯和威胁

根据各种条约的规定,对切罗基部族对土地和猎物的所有权以及其他的财产权的侵犯会受到制裁

(5)要求颁发的禁令是可以并且应该签发的适当令状

(6)因此最高法院应该在权力范围内对被侵犯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进行救济

案件名称:道恩斯诉比德维尔 案件时间:1900年 案件背景:1900年11月,道恩斯从波多黎各岛将一批橘子运入纽约港,纽约港收税员对这批橘子征收关税。道恩斯于纽约南部巡回法庭提出诉讼,请求返还其缴纳的关税。巡回法官驳回原告起诉,原告向最高法院提出裁决请求。原告:道恩斯 被告:纽约港收税员 判决法官:布朗大法官

判决结果:维持巡回法院判决结果,驳回原告申诉 争论焦点:纽约港是否可以对波多黎各岛的货物征收关税 法官推理: 巡回法院的管辖权不应被排除 如果波多黎各是合众国领土的一部分,那么富瑞克法案对波多黎各产品征收关税的规定就是违宪的 问题:宪法中税收条款的效力是否及于新领土

判例:路易斯安那州等:为各州制定的条款并不适用与领地 判例:Scott案 历史上形成的事实:有的领地可能处于合众国的管辖范围,但不是合众国的一部分 5 国会对领地的权力理应受到限制,并保护领地本应受到尊重的权利 6 波多黎各岛民的生活现状:国会在此征税会损害波多黎各与合众国的友谊 因此,波多黎各岛是合众国的附属地但不是合众国的一部分,不在宪法税收条款的保护范围,对从波多黎各进入纽约港的货物征税合宪,驳回原告控诉,维持巡回法院判决结果

案件名称:吉本斯诉奥登(Gibbons v.Ogden)案件时间:1818年

案件背景:纽约州授权莱温斯顿与弗尔顿在该州水域的汽船运输专营权;授予奥登在新泽西与纽约州之间经营渡船。吉本斯得到联邦颁发的许可证进入纽约水域,侵害了上述专营权与经营权。莱温斯顿、弗尔顿与奥登从州法院获得禁令禁止吉本斯的航线,吉本斯认为纽约州赋予莱温斯顿等人的权利不合宪,提出上诉 上诉人:吉本斯 被上诉人:莱温斯顿 审判法官:马歇尔 判决结果:吉本斯胜诉 案件推理:

一、解释规则 宪法明确列举了人民授予政府的权力。据说应该对这些权力加以严格解释 ..2 宪法中没有对解释规则的规定;对权力行使手段的限制不等于对权力的限制 3 先生们的“严格解释”:争取对宪法的狭义解释:否定政府权力:政府无法实现它宣...布要实现的目标:法庭不认为这种解释适当 法庭认为宪法的创建者们是在自然含义上使用文字:运用最直接、最恰当的文字表达他们的想法 消除怀疑的解释规则:授予权力所要实现的目标应当对宪法的解释产生重大影响:依据宪法语言解释这种权力

二、商业规制 宪法语言:国会有权规制与外国、各州之间、和同印第安部落进行的商业活动(To regulate Commerce with foreign Nations , and among the several States ,and with the Indian Tribes)对“商业”(Commerce)的理解

(1)被上诉方律师:商业限定为交易(traffic)或商品交换,不承认包括航运(2)法庭:商业不仅是交易,还是相互交往(intercourse),包括航运,描述商业往来的各个方面

如果商业不包含航运,合众国无权规制航运:这与实际状况冲突:宪法中的商业包含了航运;商业这个词是一个整体单元,每一种生意都包括在其中 对“各州之间”(among the several States)的理解

(1)各州之间的商业活动不能仅止于各州边界而是可以深入内部,并不延伸至各州完全内部的商业活动:关涉多于一州的商业活动;完全属于州内部的商业活动被认为保留给了各州自身

(2)在规制与外国商业的活动中,国会权力不止于各州边界线:国会有权规制的对象存在于各州之中,国会的此项权力就可在该州之中适用;州际商业必然是与各州开展商业 国会的权力是什么:

(1)规制权:制定规制商业的规则:完整的权力,不受宪法之外的限制(2)在各自辖区内部,州是否具有这种规制权力 1)支持者:州的商业规制权最早作为州主权由州享有并保有至现在;州的商业规制权不会与宪法授予国会的商业规制权冲突:源于联邦政府的行政和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这个肯定性授权不是排他的,因此州仍然享有这种规制权

2)上诉人:对特定对象进行规制的全部权力(full power)意味着是完整的权力(whole power),规制商业作为完整地授权,不允许任何另一方享有该权力的任何部分

3)商业规制权与征税权:有人认为二者相似,宪法用一般的语言授予国会征税权,但州行使征税权并不是对国会的干预,这种主张可以适用于商业规制权。

法庭认为:二者措辞与性质上没有相似之处:征税权能够保留在州政府并且在同一时间由不同的权威行使,这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行使的权力。任何政府行使征税权,都不是行使其他政府的权力对外国商业和州际商业的调控权是宪法授权国会完成的

(3)国会在规制对外国和各州之间的商业的时候,州是否也能对此加以规制? 1)被上述人的律师:可以。对权力的限制就是权力存在的有力证明:宪法(第一条第十款No States shall ,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Congress , lay any Imports or Duties on Imports or Exports , except„„)规定了对进出口征收关税的限制,说明如果没有明确禁止,州就能行使这中权力;既然没有明文禁止规制商业,证明州的这中初源权力是完整的,可以行使

质量检查法属于商业规制而且宪法中有肯定的认可,它属于州的权力

2)法庭认为,质量检查法仅对产品成为外贸或州际贸易之前发挥作用,视为为商业目的的准备:权力由州行使。如果国会立法能触及这些内容,那一定是为了国家目的或特地目的的授权或这些授权的权力显而易见的附属权力:同样或相似的措施,可由完全不同的权力实施; 在复合体制中,联邦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但只拥有那些被列举的权力,州政府保有行使所有未让渡的权力:权力竞争;相反的情况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别行使其公认权力所采取的措施也可能属于同类或相互冲突,这并不表明一方在行使他放的权力

3)上诉者律师:规制意味着对被规制对象的全部权力,排除所有其他人针对相同对象行使同样权力。法庭支持这种观点。(4)涉及州法

1)各州处理内部事务的方法:立法

2)前提:州法必须服从国会法律。宪法制定者规定了宪法的至高无上,同时也规定了依宪法制定的法律至高无上 3)针对州立法:国会制定的法律或者条约 最后的争论:当立法机关拥有一项特权的时候,一定具有这种特权所依附的权利:管理整个海岸贸易的法案意味着对经过许可进行海岸贸易的船只的管辖权。

案件名称: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 案件时间:1818年

案件背景:1816年美国成立合众国第二银行,根据1818年马里州通过法案应该对第二银行征税,第二银行拒绝纳税,马里兰州起诉第二银行办事员麦卡洛克,县法院判决原告胜诉;麦卡洛克上诉至马里兰州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又上诉至最高法院 原告:麦卡洛克 被告:马里兰州 审判法官:马歇尔 审判结果:原告胜诉 法官推理: 这个案件的关键在于判决结果将对政府运作产生重大作用: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冲突 2 国会是否有权组建银行:

(1)原则:宪法作为法律文件源于人民还是州:马里兰州律师认为属于州;法庭认为属于人民

马里兰州:联邦政府的权力来源与州政府的授权,各州单独拥有支配权,联邦权力的行使必须服从各州;

法院:各州立法机关的代表制定的宪法提案没有约束力,提案由人民通过,宪法具有完全的约束力,联邦政府直接来自人;由州政府建立的联邦不具有合法性:各州要联合建立直接作用于人民的国家需要得到人民的同意

(2)联邦政府的权力有限:权力范围受到争议:必须考虑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冲突,确定二者法律相互抵触时何者优先

合众国政府在其行使的权力范围内是至高无上的;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

(3)宪法没有列举关于设立公司或银行的规定,但宪法本身只能划定一些重大的结构框架:宪法解释

政府享有广泛的权力的同时不能没有行使这些权力的手段,宪法赋予政府权力的同时就赋予政府常用的行使手段。宪法没有禁止联邦组建公司:问题变为:联邦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使用这些权力

主权的讨论:组建公司的权力从属于主权,人民授予政府的权力不应该由时间来确定;合众国对于委托给它的事项拥有最高主权:创建公司作为行使宪法明确赋予的权力的直接方式

(4)宪法并为授权合众国在行使权力时可基于一般理由而采取必要措施

对宪法第一条第十款的理解:必要

马里兰州:必要是指国会只能制定对于行使被授予权力必不可少的法律:排除国会对手段的选择

法院:必要一词不是绝对的物质必要性;国会如果无权选择手段,可能导致权力有益行使这一目标难以达到;排除国会选择手段的权力的解释原则是有害的

举例说明:刑法惩罚窃贼、邮政所邮路权运送邮件、惩罚权并非对达成目标必不可少,而是有利于权力的行使

该条款在宪法中的位置以及措辞说明立法机关具有选择手段权力的必要性:该条款不能被理解为对国会权力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扩大

因此,对宪法的合理解释必须容许国家立法机构对宪法授予的权力的行使方法享有斟酌裁量之权,只要目的合宪,所有显然合乎词目的、未被禁止、与宪法文字和精神相一致的手段都是合宪的

(5)组建银行的设立是一种便利,是合法的;组建银行的法案是合宪的,是国家最高法律的组成部分 马里兰州能否做到对该分支机构征税而不违背宪法(1)宪法的至高无上可以撤销某种权力所产生的效果(2)原告辩护律师:排除马里兰州对第二银行的征税权

依据原则:联邦宪法以及为实施联邦宪法而颁布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控制州法而不能被州法控制

推论:创制权隐含维护权;他人掌握的破坏权与创制权及维护权对立;这种抵触存在时最高权威必须控制这种权力(3)国会创建了第二银行并维护之

州的征税权对此有破坏作用

不能简单理解为信任问题:只有联邦立法机关代表全体人民,国会才能对关系全体利益的权力执行手段加以控制 马里兰州所主张的原则可以破坏联邦政府的所有手段:这不符合人们建立合众国的目的 州对国会创建的银行的征税是针对全体人民创建的机构,是部分对整体的控制 因此,马里兰州立法机关制定的对联邦银行征税的法律违宪并因此无效。

案件名称:马伯里诉麦迪逊(Marbury vs.Madison)案件时间:1801年

案件背景:亚当斯总统任期的最后任命了一批巡回法院法官与特区法官并由国务卿马歇尔加盖国玺,但任命状没有及时送出,杰斐逊总统就任后指示新国务卿麦迪逊扣押任命状不再发送,马伯里对此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 原告:马伯里 被告:麦迪逊 主审法官:马歇尔

争论焦点:法院是否有权命令政府发布任命状 审判结果:司法条例违宪,最高法院不能发布任命状 法官推理: 申诉人是否有权要求颁发委任状:总统签发委任状并由国务卿加盖国玺,委任就已经完成。委任状不可撤销且授予法官的法定权利受法律保护,因此扣押委任状的行为是对法定权力的侵犯 申诉人的这项权利遭到侵犯后,法律是否提供救济手段(1)权利的本质在于受到侵害时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总统以及某些官员在行使政治权力的时候拥有自由裁量权,这种属于政治范畴的行为法院无权干涉

(3)当个人的权利的实现有赖于法定职责的实施,个人有权诉诸法律并请求法律救济(4)因此马伯里有权得到任命,拒绝办法任命状的行为侵害了这种权利,应当提供法律救济 马伯里是否有权获得他所申请的那种救济

(1)案件的性质:令状授予意味着对官员的任命;接受令状的官员是法律原则上可以命令的人且没有其他具体的法律救济途径;法院对非政治性问题的管辖不是对行政权的侵犯,而是遵守法律文件;法院对其他的特许状也具有管辖权:本案是一个关于强制令的普通案件(2)法院的权力:这样的令状是否由法院发布 1)司法条例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在法律原则和法律惯例许可的案件中,对以合众国名义任命的法官或公职人员发布令状。”

2)宪法将司法权授予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因此司法权适用于本案

3)关于权力分配,宪法规定“对所有涉及外交大使、其它公使及领事,及以州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案件,最高法院都享有初审管辖权;而在所有其它案件中,最高法院享有上诉管辖权”

对宪法的理解:不是将分割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的管辖权的权力赋予立法机关 否定性或排他意义上的理解:最高法院在某些案件中拥有初审管辖权而非上诉管辖权,在其他案件中拥有上诉管辖权而非初审管辖权:本案中最高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才可以发布令状

如果最高法院向行政官员发布一个送达文件的令状,就是初审管辖权而非上诉管辖权 4)因此司法条例赋予最高法院的这项权力并为得到宪法授权,因此问题转向司法条例的这项条款能否被行使

5)确立国家的原则:人们实现自身的原初权利

立法权的界定与限制:宪法至高无上还是与其他法律处于同一层次: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与宪法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

6)因为与宪法抵触而无效的法律能否适用?法院认为当宪法与普通法律都适用于一个具体案件时应适用宪法

忽视宪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立法权将无限扩大,确立国家的原则将受到破坏,立法机关与法官将被强迫放弃宣誓效忠的对象

7)因此所有与宪法抵触的法律都是无效的,法院与其他机构都必须接受宪法的限制。

案件名称:伊金诉罗布案(Eakin v.Raub)法官:吉布森 法官推理: 司法权的分类:政治权力与纯粹司法权力,法院的司法权力是指普通的和专门的权力,无需宪法中假定的授权而存在

(1)司法机关建立在普通法基础之上,法院的权力是实施分配正义

(2)立法权在其权力范围内是主权,可以宣称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官通常的与实质性的权力不能延伸至废止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 2 宪法与立法权的冲突:这种冲突由谁审查:宪法并未授权司法机关(1)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权力界限

(2)如果宪法的解释按照政府机关的能力就应该归属与立法机关;如果认为政府能力相同,法院就无权对其他机关行使控制权

(3)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在实际上并不平等:后者执行前者制定的法律不可自行其是;对立法机关的限制并不妨碍立法机关在立法权范围内的至高无上(4)机关之间的不平等并不是由于设立方式,而是其本质与功能性质 3 法院是否拥有假定的干预权

(1)维护宪法的宣誓限于法官的职责范围,如果法官的职责范围不包括对立法机关权威的调查,誓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2)法律违宪的考察:如果法律是根据宪法确定的形式通过的,就不能说法律违宪。这种错误在于法院将法律的解释权力归于法院,而且法院对立法违宪不承担责任

(3)关于立法机关去权力无限扩张:成文并不具有固有的权力,成文宪法的意义在于让人民熟悉政府的首要原则:公众舆论力量强大,可能导致对宪法的错误解释和权力滥用 4 人民拥有可以矫正立法权的滥用的权力;法院的主张不是一贯正确:立法权的错误可以用正常的投票解决,而法院的错误只能用激烈的方式解决 5 关于州法违宪的问题:通过各自的法官防止州法违宪 结论:宪法授予的政治权力:没有一个效力较低的法律可以违背美国宪法、法律与国际公约为代价而得以实施。

第三篇: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同性婚姻的判例

美国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二十六日以5:4做出判决,命令各州应当给予同性婚姻登记同时要承认他州登记的同性婚姻。肯尼迪大法官的意见书得到其他四个大法官的同意,成为法院的判决书,另外四个大法官提出了不同意见。

本案以俄亥俄州的奥贝格费尔(Jim Obergefell)诉侯吉斯(Hodges, 州卫生部主任)为主,同时合并讨论了密西根州、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的三个案子。这四个案子共有14对同性伴侣和两个失去同性伴侣的同性恋者。这四个州的法律规定,婚姻是一男一女的联合,故州政府不予登记本案原告的结婚申请。原告于是到联邦地区法院要求法院否定州的婚姻法违宪。联邦地区法院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但是,州政府上诉到美国联邦第六巡回法庭。该法院否定了地区法院的判决。这14对同性配偶和两个丧偶者最后只有要求联邦最高法院调卷审核。联邦法院予以同意调卷审核。最高法院审核的结果是否定了第六巡回法庭的判决,给予同性婚姻合法化。

肯尼迪大法官专门介绍了奥贝格费尔的遭遇。奥贝格费尔二十多年年前和另一男子(阿瑟)相爱,生活了二十多年,阿瑟在2011年罹患不治之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在他去世前(2013年),他们从俄亥俄州到马里兰登记结婚,这时阿瑟已经不能动了。他们乘坐医疗飞机去马里兰,在飞机上登记了结婚和举行了婚礼。几个月后,被称为丈夫的阿瑟去世。可是俄亥俄州不承认其婚姻,否认奥贝格费尔具有死者的配偶权利。

合并本案的另外一对同性伴侣的案情是这样的: 来自密西根的蒂波尔和偌丝双双是护士。2007年她们举行郑重仪式,然后生活在一起。她们收养了三个孩子。按照密西根州的法律,只有异性夫妻或单身可以收养孩子。她们俩不能共同收养孩子。这样,孩子一旦有紧急事情,另外一方不能享有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包括监护权等。

肯尼迪大法官还介绍了第三个案子。在美国陆军后备役服役的一级中士德廓和廓斯图拉相爱。在2011年德廓接到命令奔赴阿富汗之前,他们两个来到纽约登记结婚。一年后,德廓从阿富汗回到美国。他们两个在田纳西定居。德廓在田纳西服务于美国陆军后备役。可是他们的婚姻不被田纳西州所承认。他们为此还得穿越在州际之间。肯尼迪大法官评论道,一个“为国服务、保护美国宪法的军人,还得承受如此之重。”

肯尼迪大法官开始分析和判断法律,为批准同性婚姻找法律根据。他首先承认婚姻是社会治理重要的基石。为此他说孔子教导我们“婚姻是统治的根基”(援引《礼记·昏义》里的“昏礼者,礼之本也”)。他还引用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等人的言论,以证婚姻对社会和秩序的重要。但这些关于婚姻的观念都是基于异性婚姻而言。国内有人在没有读该判决的情况下批评肯尼迪不当引述孔子是不妥当的。肯尼迪大法官没有说孔子支持同性婚姻。

在陈述了传统的婚姻观后,他马上强调说,婚姻观是变化的。他简述了人类社会从宗教、政治、财富的联姻到自由和自愿婚姻,从妇女权利的剥夺到妇女的解放,从禁止不同种族的通婚(美国有些州历史上禁止黑人和白人结婚)的过程。通过这些论述,他想告诉人们,对同性婚姻的讨论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婚姻观上,要“与时俱进。”

接着,大法官讨论了社会对同性恋的看法和处置方式的变化。他说过去同性恋被认定为犯罪行为,美国精神科学会在五十年代曾将同性恋当成精神病的一种。但是现在这些看法和处理的方式都变了,人们对同性的性倾向有了更多的宽容,很多政府不再定同性性行为为犯罪行为。在这个案件的审理中,美国精神科学会还专门写了专家意见,说“性倾向是人类性欲的正常表达,而且不能改变”。

剩下的核心问题是,同性婚姻是否能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案件的当事人和大法官们一定要适用美国宪法的“金字”修正案,即美国宪法第十四夈修正案关于"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的规定。这条规定在美国宪法中极为重要。历史上,美国社会对于一些州的“反动和落后”的法律,比如种族歧视和禁止堕胎,都是通过这个条款来克服的。

肯尼迪大法官首先陈述了,婚姻权是这个金字条款保护的基本权利。但是,这个婚姻权是否包括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大法官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证这点。他援引最高法院的案例,提出第十四条修正案保护有关个人尊严和自治的选择权,这个选择权包括有关个人隐私的身份和信仰的界定。

大法官然后叙述了四个基本原则和传统,力图将宪法关于婚姻的保护适用到同性婚姻上。

第一,个人关于婚姻的选择是个人自治的固有部分。基于这个概念,美国最高法院在1967年得出结论:爱翁(loving ,人名,正好是英文的“爱”)使得关于黑白不得通婚的禁止令无效。Loving v.Virginia, 388 U.S 1, 1967.这句话可以说成是“爱胜于黑白不得通婚的禁止令“。这一原则适用所有的人,不论其性倾向如何。

第二,婚姻权的重要是因为它是两个人的结合。基于这个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在1972年得出结论说宪法保护夫妻有选择避孕的权利。Griswold v.Connecticut, 381 U.S.479(1965)。这个原则的核心概念是人有享受亲密结合的权利。也是基于这个原则,最高法院使得同性性行为为犯罪行为的刑法无效。

第三,保护婚姻权的重要性还在于保护孩子和家庭的稳定,使得孩子的抚养、教育和娱乐得到保障。这个原则不能歧视那些不能生孩子的同性配偶们。他们可以收养孩子。他们的孩子不能因为现有的异性婚姻法受到伤害。

第四,美国的传统和最高法院的判例都清楚的表明,婚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这个原则适用异性,也同样适用同性。如果把那些想组成家庭的同性排除在婚姻法保护的范围外,那么社会秩序就不稳定。

肯尼迪大法官还分析了宪法十四条修正案关于“平等保护”的条款,最后得出结论,同性婚姻应当得到平等的保护。

最后,肯尼迪大法官还专门论述了为什么有关同性婚姻的问题不必要等待立法机关去讨论和决定。他承认民主的立法过程是社会改变的恰当途径。但是立法或全民公投是非常有争议和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人们正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不必要等到立法来改变状况。禁止同性婚姻是让那些同性恋者们忍受煎熬。本案的这些原告们都有一个痛苦的故事。这是一种紧急状态,他们提出了问题,等待着的答案。于是,多数法官们下达命令,各州应当准许同性伴侣登记婚姻并且承认他州的同性婚姻登记。

第四篇:外经合作局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2009年,市外经贸局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纪委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保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保增长、保民

生、保稳定政策措施有效落实。要扎扎实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健全党内生活制度,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基本要求与工作重点,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着力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着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

二、认真开展扩内需保增长和落实外经贸工作目标措施专项监察,努力为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双双过6亿的目标而奋斗。要加强对各县市区外经贸局的工作指导,积极组织引导各县市区外经贸部门努力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外经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重大举措,加强对“呼应两个先行区建设”、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10+3”产业政策落实等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三、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工作规划》和省、市委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和具体办法。使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遵纪守法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及广大党员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坚定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信心,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

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以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

在坚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领导班子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

四、做好信访件的初核工作。

认真执行《信访工作条例》,加强信访工作力度。对群众举报的有关问题和线索要认真及时地检查落实。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并协助职能部门做好解释工作,妥善处理。积极承办上级纪委交办的党风党纪工作事项及党员和群众的检举、控告、申诉以及建议、反映等。

五、完成其他工作。

继续加强国有外经贸企业党风建设工作,巩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成效,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外商服务工作的效能督察,协助做好绩效评估工作及其他交办事项。

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加强学习,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工作成效。增强服务意识,工作做到讲原则,顾大局,树立纪检监察干部良好形象。

第五篇:苍溪2009年贸易外经旅游监测统计工作要点

苍溪2010年贸易外经旅游监测统计工作要点

2010年我县贸易统计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按照省、市统计局工作部署,以提高贸易统计、商业抽样调查、旅游监测等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强化基础,注重服务,提高工作水平,积极开创全县贸经统计工作新局面。其主要工作要点是:

一、准确、及时地完成2009年贸易统计年报和2010年各项定期报表任务

扎实按照省、市统计局要求,围绕2009年贸易统计年报和2010年各项定期报表制度,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召开基层起报单位年报会,贯彻落实好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明确基层单位报表任务。

2、认真清理基层起报单位,尤其是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住宿餐饮企业和营业额较大的(个体户)的清理核实工作。

3、认真做好限额以下抽样调查的基础工作。作为2010年工作重点,我们将加大对样本单位(个体)的基本情况和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抽查力度。同时,为提高限下抽样数据质量,我们将继续做好限下抽样数据与月报限下使用数的衔接,积极探索限额以下抽样调查新方法,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专题分析。为了提高限额以下抽样调查推算数的质量,按国家要求以第二次经普名录库为基础,按照新方案按时完成对抽样调查户样本户的轮换。

4、继续搞好旅游统计监测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统计监测工作制度,加强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数据质量评估工作,做好旅游监测统计的年报、季报工作,及时反映旅游统计监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信息报送和调研分析,为地方党政领导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服务。

5、认真做好几项新增的常规性统计工作。

⑴继续完成好成品油零售统计工作,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今年要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贯彻学习好成品油报表制度,严格清理报表单位,做到不重漏,对基层统计人员做好业务培训,高质量完成新增任务,确保成品油零售报表工作的顺利进行。

⑵餐饮业(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能源消费情况统计2009年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工作。⑶协助做好我县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项系统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点多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要在全县的统一部署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⑷做好其它工作,如扩权县月报、家电商场调查月报、企业重点调查季报和相关台帐(贸经月报、抽样调查月报、抽样结果月报、扩权县月报、重点企业季报)。

6、加强对基层报表的搜集、审核,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7、进一步完善贸易业主要指标数据评估论证制度,主要指标数据的趋势性和合理性的评估论证报告随月、年报同时上报。

8、及时整理出2009年苍溪统计年鉴贸易篇,做好贸易统计资料立卷归档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统计基础工作建设

1、建立健全贸易统计台帐,确保源头数据有据可查。

通过连续两年来以“统计工作基础年”和“统计数据质量年”为主题的统计基础建设,基层贸易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2010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限额以上的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的统计台帐建立,特别是新增加企业,要协助其落实该项工作。确保企业做到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报表之间的三统一,进一步提高贸易统计数据质量。

2、抓好基层起报单位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确保源头数据客观真实。

基层起报单位贸易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确保源头数据客观真实的关键。因此,要以“集中培训”和“经常性指导”的方式对辖区内的贸易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对他们加强业务报表、统计法规知识、抽样调查理论和方法的培训,确保基层贸易企业统计人员严格执行新修订后的《统计法》和学习2010年《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弄清报表及表内指标变动情况,如实填报统计报表数据。

3、继续开展贸易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工作。

开展数据质量检查,是提高数据质量的有效办法。我们要结合统计执法检查,采取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开展基层贸易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并写出书面检查报告。检查的单位不仅是限额以上的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也可以是抽样样本单位(个体),从源头上确保贸易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规范统计基础工作,继续建立各专业健全统计台帐,坚持对主要数据的评估制度,从指标的总量、增减幅度、逻辑性、延续性等方面进行严密论证。对当月大幅增(减)的指标必须写出有说服力的说明,在半年报和年报中对主要指标进行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随报表上报。继续坚持对主要指标实行下管一级的原则,结合统计执法,将定期或不定期对贸易业报表单位、抽样表查样本乡镇和旅游监测报表单位进行数据质量检查。检查中发现有违反《统计法》行为的及时立案查处。

三、积极推进贸易业抽样调查工作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星级以外)和餐饮业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抽样调查工作,是一项基层涉及面广、调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新工作。这项工作开展的好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贸易统计数据质量。为保证抽样调查的质量,我们将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保证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出偏差,规范操作。要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性;选择有责任心和能力强的人员担当调查员,加大业务知识和调查技能的培训力度,保证调查工作高质量;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调查数据评估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做好抽样调查资料的推算和分析应用工作。

四、增强精品意识,进一步提高统计分析研究水平

2010年,我县贸易外经旅游监测统计人员要进一步做好调查分析工作,特别针对苍溪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加强对城乡两个消费市场、投资大项目带动、城乡统筹发展、人民生活等地方党政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撰写统计分析资料和热点信息,多研究市场新动向和市场结构变化以及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努力提高统计为地方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的服务水平。在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专业信息、分析、调研资料8篇条。

总之,2010年我县贸易外经旅游监测统计工作将继续努力,贸易业统计、成品油调查、旅游监测等专业力争在2009年市局考核等次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下载国外经侦 美国经典判例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经侦 美国经典判例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点范文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一、危机前的美国金融监管体制 (一)危机前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概况 美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实行“双层多头”金融监管体制。所谓的“双层”指的是在联邦和州两......

    美国加拿大概况要点

    USA BASIC INFO 1the first settlement in North America The first English permanent settlement was organized in 1607 by the London Company with a charter from the......

    美国合同法重述:徘徊于法典法与判例法之间(全文)

    美国合同法重述:徘徊于法典法与判例法之间(全文).txt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美国合同法重述:徘徊于法典法与判例法之......

    美国历史上十大有争议的法庭判例[优秀范文5篇]

    美国历史上十大有争议的法庭判例 2015-09-10 博联教育 “公平、公正、真理”是美国司法的宗旨,但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冤假错案。不妨让我们盘点一下美国史上十大有争议的法庭判......

    美国理工科专业申请要点

    电子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是留学美国的热门理工专业,由于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各具特色,且申请要求也不尽相同,学生在申请前一定要先做好功课。下面,嘉卓教育将为......

    美国留学文书写作要点

    美国留学文书写作要点 艾芯留学 美国留学需对自己准确定位: 面对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标准的新变化,中国学生到底应该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敲开美国名校的大门呢?专家认为,学......

    美国合同法重述:徘徊于法典法与判例法之间(全文)(含五篇)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读一书有感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金松武 一书是由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奠宙教授所编,这是中国数学教育发扬优良传统,努力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成果。 本书分......

    美国概况 要点名词解释(优秀范文5篇)

    1.the Boston Massacre:The Boston Massacre took place before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In 1768 some English troops under General Gage were sent to the 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