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大调卡农》赏析
《D大调卡农》赏析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一如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
音乐家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
听完这样一首曲子,犹如一碗心灵鸡汤,能滋润人的心灵,让人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在准梦的途中充满力量。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碰到各种的困难、障碍。但有时候就是因为这样一些阻碍,才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不那么单调、乏味。这些有时也会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从而更加奋进。结合我们现在的处境来看,就业难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般压得人喘不过气,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有时候,对于未来,我们也想逃避,但就是由于各种责任,使得我们不得不继续坚持、继续努力。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给予我们更多安慰、更多帮助,不然,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
在生命的某个开心或不开心、幸福或不幸福、得意或不得意的时刻,聆听卡农,体会着它包罗万象光怪陆离的音乐元素,不管听过多少遍,都能让人感受着同样的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它直达人脆弱的灵魂,让人刻骨铭心,一遍又一遍地聆听和思绪,一点一点的忧郁和沉醉,感伤莫名又沉溺在感动之中。贯穿在这样音乐里的故事注定是让人感动的,感触加感动,给人以太多完美的契合和思想暗示,让你伤感着、感动着、振奋又莫名地期待着。正如有位女孩说:“Why am I different from others?”流浪艺人说:“Why Do you have to be like others? Music is a visible thing.Close your eyes.You will see.”是的,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呢?我们也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本色。年轻就要坚持自己的坚持。纵使在我们眼前的路有多么的不堪,但怎样都必须坚持走下去,你不优秀怎么办、你受人欺负了又怎么办、你放弃自己了怎么办„„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选择了的路即便是匍匐着也要走完。听着那旋律就像只破茧的蝴蝶一样,经过一季黑暗的摸索最终都会迎来自己绚烂的色彩,尽情的在天空中飞翔。我们为什么不坚持下去、为了我们那个五彩斑斓的梦,有梦就有希望、不要轻易放弃梦想、放弃缤纷的世界。做一只飞翔着的蝴蝶而不是一直在茧子里的蛹。
卡农的魅力在于百听不厌,让人心情舒畅,而且还可以缓解压力。卡农因为它的曲调规律,让我感觉很理性,但是理性的同时又有种感性的冲动。无论心情好,心情不好,都可以听卡农,无论何时,它都能让人平静!聆听它不禁让我联想到无数激昂拼搏的画面,那是年轻人面对事业的那股内敛的拼劲,无声无息地咬牙力争上游。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先不说作者当时是怀有怎样的情感来创作这首曲子的,我知道自从他创立之初它就注定是不平凡的。它不仅开创了一地新的曲风、更是为以后众多的音乐家创作音乐提供了灵感,从这以后卡农彻底征服了人类、并且我们也深深地被它吸引着,无数的电影、电视剧里都有它的影子、它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以及调味品了。有酸的味道、甜的味道、苦的味道、甚至是辣的味道„„我们大家都需要这样的味道、世界需要这样的声音。
第二篇:赏析《D大调卡农》
欧洲音乐赏析论文
赏析《D大调卡农》
作者姓名:危文君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09101625 【摘要】音乐响起的地方就是语言停止的地方,完美得令人窒息的《D大调卡农》,这种稀贵的经典,不论放在任何时代下都有力量从喧嚣的包围下脱颖而出。同一支曲子被不同的演奏风格演绎,古典到流行到摇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风格。在反复延绵的旋律中,人的心得到宁静,灵魂也渐渐平和下来。像是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
【关键词】卡农;D大调卡农;帕赫贝尔;
音乐响起的地方就是语言停止的地方,完美得令人窒息的《D大调卡农》,这种稀贵的经典,不论放在任何时代下都有力量从喧嚣的包围下脱颖而出。同一支曲子被不同的演奏风格演绎,古典到流行到摇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风格。在反复延绵的旋律中,人的心得到宁静,灵魂也渐渐平和下来。像是天籁之音萦绕在耳畔。
确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熟悉西方古1.卡农 典音乐的人来说,这却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卡农一词,英文是Cannon,这个词原他是德国巴洛克时代后期作曲家兼教堂管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风琴师,当时他是相当激进的作曲家,在世简单说,卡农是一种微复调音乐创作技法,所写的管风琴和键盘音乐是他主要受到肯运用对位法则,使同一旋律在不同声部模仿定的创作领域,在新教宗教音乐创作方面,“轮唱”,而使得整首乐曲富有层次感、立他的地位也相当高。然而这个名字被广为流体感。用这种手法创作的乐曲就被称为卡农传,不仅仅因为这位巴洛克时期的著名德国曲。作曲家曾是“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老师,卡农曲,这种13、14世纪就已确立的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人了留下了一首不朽经体裁,经过新艺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典的旋律——《D大调卡农》。帕赫贝尔为悼展,到了巴洛克时期已经相当成熟,西欧的念亡妻,用复调音乐的曲式卡农,去轻盈永许多作曲家都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着卡农世隔离雕刻心中的痛,将无穷动音乐的元素手法,也尽享卡农的乐趣,甚至写作卡农曲织入回旋曲曲式中。这首乐曲,穿越了三百成了主流社会的一种新风尚。多年的时空,至今仍然回荡在人们心中,不《卡农》也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管是在音乐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不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它都是还是在光影之间,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甚至在人们的手机铃声里,都能听到典范之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作。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D大调卡农》全名为《D大调为三把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Can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在这首乐
曲中,作曲家通过数学公式般的严谨对位,2.帕赫贝尔与他的《D大调卡农》 把各个声部的旋律编织得浑然一体,让人们提起“帕赫贝尔”对于许多人来说,的在音响的世界中找到平和、宁静的支点,鼓
欧洲音乐赏析论文
舞人们在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中,获得灵与美的享受,所以《卡农》也常被称作是“人类理性在艺术上的音乐名作”。它的自然、纯净、至美、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都足以让任何一位对音乐没有过多亲密接触的人爱上它。乐曲开始是两小节的低音主题,这个主题由一个旋律其,循环往复,在不知不觉中音乐在同样的旋律中升了一个八度,然后又巧妙地回复,就这样,这个经典的主题不断地反复,自始至终,经过28遍的呈示,才圆满结束,仿佛以西方的理性角度透视出这样的一种自然的宇宙法则,那就是“轮回”。在这样一个深沉而内敛的主题上方,却是三把小提琴悠然的歌唱,你一问,我一答,仿佛有至善至美的事物在轮回中永恒地演绎,将听者带进了美轮美奂的画廊。《卡农》在现代作品中的演绎
《卡农》的经典品性为艺术家不断演绎它提供了充分的理由。1966年,在维也纳音乐节上演了指挥家卡拉扬改编的《卡农》。1968年,《卡农》第一次被西班牙的一个声乐组合改编为流行歌曲。真正让帕赫贝尔的《卡农》深入人心,当要归功于电影艺术和音乐的独特传播魅力。《卡农》曾被被选作为奥斯卡影片《凡夫俗子》、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泰国经典潘婷广告的主题配乐。《卡农》让更多人忘却了影片的故事情节,而记住了它的旋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我的野蛮女友》选用了两个不同风格版本的《卡农》作为配乐。当男主角手拿玫瑰
出现在大阶梯教室的时候,女主角在台上演奏的那一段感人的钢琴曲,就是由美国钢琴家乔治.温斯顿所改版的著名的钢琴版《卡农》;当两个人暂时分手而又互相牵挂想念,但此时总是阴差阳错时,影片中大段响起的则是传统弦乐版《卡农》,干净至纯的音色,和谐至美的和声,将幸福增厚,让人们越来越看到希望,音乐也随着男女主人公最后一个意外相遇而最终牵手的镜头定格而结束,可谓曲终人圆。所以,《卡农》一度被称为“爱的”主打歌。然而卡农并非之和爱情有关。网上广为流传的泰国潘婷洗发水广告中,短短的四分钟影片《卡农》贯穿始终,伴随着小女孩受挫、受侮、发奋、破茧的全过程,激荡动人的音乐与小女孩受辱发奋、聋哑艺人“为什么你要和别人一样”的反问、虫蛹破茧成蝶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凸显了爱与痛、拼搏与梦想的永恒主题。结尾的“You Can Shine”,不但为其品牌加分,也展现了《卡农》曲中蕴含的梦想色彩。
人生的悲欢离合,如同移换间反射的光影,音乐的诗意控制着生命的悲痛,浸染心灵。无论是内敛的沧桑,还是未知寒意的苍茫,深爱的信念能超越自我潜能,穿透古朴夜色回归忘却的姻缘,触碰曾经的爱人。循环往复的是时间,不可回来的也是时间。在时间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虽然已深深沉淀,但却有一道痕,不会磨灭。只是在细细回忆时,幸福或忧伤,淡淡地萦绕心头。卡农就是这样,它用循环往复、跌宕起伏的旋律,将人们引向关于痛与爱、现实与梦想思索。
参考文献:
[1] 刘豪烜,永远的卡农——帕赫贝尔与他的《D大调卡农与吉格》,世界文化,2006(11)[2] 李佳纯,卡农的述说,经营管理者,2008(8)
第三篇:音乐欣赏论文——D大调卡农赏析(最终版)
D大调卡农赏析
“卡农”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字面意思为“典范”、“规律”等,也指古希腊的一弦琴,或指基督教弥撒中的一部分。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13世纪的民间音乐(如轮唱曲)就是以卡农的形式出现的。完整的卡农于15世纪出现,并受到一些乐派作曲家的钟爱。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个段落,出现在独立的交响作品中。
《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为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所作,是世界上最为悦耳动听的古典金曲之一。《D大调卡农》是原作《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的前半部分。它作为奥斯卡获奖影片《凡夫俗子》的配乐而广为人知,此后被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改编成无数版本,也曾在许多经典的电影和广告中出现。
作者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是德国著名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他先后在许多教堂担任管风琴乐师的职位,也曾经担任过JS Bach兄长的音乐教师。信奉当时新兴路德教派的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教会音乐。他的《众赞歌前奏曲》融合了北德音乐的宗教性和南德音乐的抒情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他流传最广的作品还是青年时代创作的《D大调卡农》(1680-1690)。
此曲以大提琴启奏,每隔八拍,加入一把小提琴拉奏。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只有两小节八个音,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几个声部的安排极为严谨,却没有给人单调赘余之感,它们此消彼长,回环往复,反而为曲子增添了哲学和艺术的光辉。
本文分别从节奏、旋律、和声、曲式几个方面对此曲进行分析。
《D大调卡农》创作于巴洛克时期,它本身带有巴洛克音乐的许多节奏特点。巴洛克时期的科学繁荣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对艺术的审美造成了影响。“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观念广为音乐家们接受并运用于创作,巴洛克音乐中,旋律是不断扩展、连续展开的,有如万花筒一般璀璨;节奏则富有流动性,持续不断,这充分肯定了运动的永恒性。运动和变化是《D大调卡农》的灵魂,为了塑造那种动感,曲子的节奏富有流动性,一气呵成,持续不断,仿佛催人直往那理想的彼岸前进。此曲采用4/4拍,即强-弱-次强-弱的规律,特别富有变化感,对抒情起到了强调作用。
《D大调卡农》的节奏充满了周期性,塑造了一种空间感与立体感。大提琴始终不易的八个音,有如摇晃的钟摆,是支撑全曲的固定节拍,小提琴则演绎着明显强调重拍的节奏,力度感鲜明,也加强了声部之间的和声联系。
巴洛克音乐的节奏是阶梯式的,即在节奏上采用清晰的“阶梯式力度”。《D大调卡农》中,大提琴声部的节奏周而复始,如同钟摆的运动,最容易被听众清晰地把握,有着明显的力度感和阶梯性。小提琴的节奏速度也是循序渐进,一开始较为简单,与低音声部进行有着明显的问答式呼应;到后来则大大加快,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将作者心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欢快的节奏有如夏夜的花火,绽放出生命的绚烂。繁简结合的形式,使节奏的律动感的比声部线条更清晰,让人产生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
一位外国音乐爱好者对卡农的评价是: “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直达灵魂”。
卡农将会永远流传下去,因为它本身即是生命的旋律。
本曲以大提琴启奏,作为和声衬托旋律。大提琴的浑厚象征着历史的基调,沉着凝重;循环往复的大提琴琴声贯穿始终,代表了不断流逝的时光是永恒前进的,它是人生中各种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最好见证。
小提琴琴声为主旋律。三把小提琴在不同时刻引入,它们奏着相同的旋律,相互呼应。带着甜蜜和宁静,有如缓缓流淌的清泉萦绕心田,又像不紧不慢的叙述者将故事娓娓道来。流畅优美的音符踏着阶梯渐渐升华,仿佛在将往昔的美好一一在重现在眼前。声部与声部之间互相追逐,又彼此擦身而过,好比人与人之间相遇相知的美好与生离死别的遗憾。正是这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惆怅之情,百转千回,荡涤心灵,历经数世纪而不朽。华彩会归于沉寂,铅华也终将褪尽,唯有恳切质朴的真情才能历久弥新。因此,收尾处无须华丽的落幕,轮换的声部在终点变换的旋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统一,象征了生命的飞跃与时空的永恒。
曲子创作之际,作者痛失于瘟疫中丧生的亲人,我们却很难从旋律中感受出一丝悲伤的意味。相反,此曲主旋律欢快悦耳,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在绝望悲痛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支持着他坦然面对亲人死亡,创作出如此明朗动人的乐章呢?可能这不仅仅出于他对音乐和生命的热爱,也和他的宗教信仰不无关系。
帕赫贝尔是一位教堂管风琴作曲家,在宗教极为盛行的巴洛克时代,他信奉当时新兴的教派路德宗,他的作品应该也反映了一些宗教的生死观:跨越死亡,珍爱生命。死亡不是湮灭,而是新生,是灵魂获得自由的途径。拥有这样的信念,还有什么值得畏惧和哀痛?要珍惜生命,因为逝者与我们在天堂中终会相见,这种认知对每一个生者来说,都是莫大的激励和安慰。因此卡农的主旋律才显得那么生机勃勃,让人心潮澎湃。它不仅像是叙事诗,也像是沟通逝者和生者的媒介,连接今生和永生的桥梁。
以西方哲学的眼光看待,《D大调卡农》的和声充满了理性之美。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们所考虑的音的关系,已经由横向转到纵向,注重声部与低音通奏的和声联系。
《D大调卡农》用同一种乐器演奏主旋律,以贯彻单一专注的感情色彩。为了达到更强烈更恳切的情感表达效果,用贯穿始终的固定音型和强调重拍的鲜明主旋律结合在一起,达到无与伦比的和声效果。作者用复杂精密的慧思,将每一个细部都融合在完美的整体中,酷似繁复精致的巴洛克建筑。同时,注重声部之间的对位,使和声如同科学定律一般精密、美妙。以演绎的方式,编织成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被誉为“人类音乐在理性上的丰碑”。
一行低音,支撑起整个作品,最低音是呈周期变化的“帕萨卡里亚”,和声是同时呈周期变化的“恰空”。三把小提琴分别以2小节的间距先后加入。受到大提琴的固定低音所限,和声只能在有限的规范中进行,但声部始终巧妙地前后呼应,让人由衷敬佩作者的匠心。
《D大调卡农》的低音是固定音型曲式,旋律是复调音乐曲式。固定音型曲式指反复出现的相同的、反应主题动机的短小乐句,它起到衬托作用并协调音乐作品中的各个元素,因此也被称作此类音乐作品的基石。《D大调卡农》的低音线稳重浑厚,贯穿始终,这种固定音型被称为“帕赫贝尔低音模式”。该低音线是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固定低音之一,因此在许多流行音乐作品当中,都可以发现帕赫贝尔低音线的影子。这种曲式支撑了主旋律并使之更加丰满,如果将三条主旋律线比作是舞台上的明星,那么固定低音便是不可或缺的群众演员,若失去了他们的铺陈,主旋律的表演就会显得单薄失色。由于固定低音的构成较为简单,它也是作品中最容易把握的部分。低音线与主旋律交织在一起产生和声,当主旋律演绎到最精彩的部分时,低音线仍然在不疾不徐地进行着,这与时空这个开阔的大背景有着一致性。至此,多重维度的层次感、主题动机便成功地由固定音型曲式传达了出来。
复调音乐曲式中是用两个及以上的独立主旋律相互结合,对比呼应,从而传达乐思的曲式。《D大调卡农》属于同一旋律的模仿式复调:三条主旋律线于同一间隔,不同时间出现,却能被有机结合起来。小提琴的旋律,既是主旋律,亦可成为两部或三部的旋律叠奏。有趣的是,由于三条相同旋律线的存在和相同的音色,若在同一个音区用三把小提琴演奏,尽管优美动听,但人们将无法辨别出卡农的旋律。在巴洛克时期,音乐结构的多声部具有普遍性,声部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作曲家通过演进的手法,使多者在运动上一体化,给人浑然天成之感。
《D大调卡农》凭借它张弛有度的节奏、美妙动听的旋律与精密理性的和声结构被视为人类文明成就的代表之一。它被载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Voyager)无人飞船,响彻太空。通过对这首曲子的分析,我就此知道:要更深层次地欣赏音乐,就不能只是聆听,更重要的是以对创作背景和乐理知识为前提的鉴赏,这需要付出和思考,但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领会音乐中包含的深远广博的意境和细腻高尚的情感,才能感悟心灵的力量,并从中汲取营养。
第四篇:D大调卡农音乐鉴赏
D大调卡农音乐鉴赏
音乐的含义。音乐是指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古书《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从中便可以看到音乐由来已久,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首曲子的鉴赏可以加深我们对曲子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
今天我要介绍和鉴赏的是我喜欢已久的曲子《D大调卡农》。这首歌给我的触动很大,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便被它的韵律吸引了。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在周杰伦导演的电视剧《熊猫人》里,帅安格给路诗情在餐厅的一台钢琴弹的。当时感觉就非常好听,以后又相继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和《假如爱有天意》等地方听到过。温柔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可以让我的心马上就平静下来,就是这样《卡农》成了我的“安魂曲”,成了我的知音。于是开心的时候,伤心的时候都喜欢听《卡农》,常常一听就是几个小时——反复绵延的旋律中,灵魂渐渐平和,渐渐宁静。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canon呢,作为一种巴诺克式的古典曲格,出现于13、14世纪,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宗教法规”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同一旋律时,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比如黄河大合唱,以及其它同主题的多声部重唱)。其主要类型有:1正格卡农,2变格卡农,3二重或多重卡农、4无终卡农、有终卡农等其他形式。著名的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当属于正格卡农和二重卡农两种形式。
三百年前,在弥漫着浓重的浪漫和古典气韵的意大利,一孤身男子泛舟于威尼斯的水上,水上清波在船的四周一圈圈追逐着散去,强烈的怀旧和伤感却不断袭来——若爱妻仍在,两人相携漫游于美丽典雅的水上城市,那会是怎样的幸福呢?思妻之痛难以抑制,面对眼前茫茫绿水,一支曲子萌生于他的心间——这支曲子就是《D大调卡农》,这名男子就是17世纪晚期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巴赫之师帕海贝尔。帕海贝尔与前妻恩爱无比,两人有了儿子之后感情更为笃定。真的,也许上天从不允许人间有过于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家庭,帕海贝尔还没来得及好好品味幸福,爱妻和儿子就双双在瘟疫中丧生!满心悲痛的他郁郁寡欢,尽管后来再娶,并也努力爱护妻子,但时间的消逝却不能减少他对前妻的怀念,反而与日俱增。于是,当他漫游于威尼斯时,触景生情,写下了怀念亡妻的一系列音乐,其中最著名的一曲就是《卡农》。
《卡农》是美到骨子里的音乐!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带着款款的深情,甜蜜而宁静。卡农[canon]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原意是规律或规则。卡农,特别是帕赫贝尔卡农的“顽固音型主题”长达二十八次,八分钟加长版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四十六次,主句和答句丝丝入扣,严密细致,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烦腻。同时,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帕海贝尔的《卡农》除了前奏,大部分都是高潮,而其独特之处也就在于此:高潮只由八个音阶组成,间隔数个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依次出现,交叠进行,互相模仿,相互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另一个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在音乐形式上,《卡农》适合不同层面爱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形式聆听。忧郁的,你可欣赏长笛版的;平和的,你可欣赏竖琴版的;浪漫的,有乔治·温斯顿的钢琴;轻快的有尼科拉斯的吉它;自然的,我们可以坐在家里听海洋混音版的卡农;狂野的,有金属卡农让你嘶吼;古典的,不妨在家庭聚会上听卡农的原汁原味;通俗的,你可以将卡农痛快的唱出来;宏大的,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幽微的,全智贤可一随手一曲就能俘虏人心。喜欢Cannon的人知道,现在网络上有上百种卡农的版本,包含有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种曲风。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乐器演奏起来却有不同的韵味,这体现了卡农严格的曲风中蕴含的随意性,我想这也是Canon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除帕赫贝尔卡农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卡农,起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写过一首古钢琴变奏曲,叫做《戈尔德堡变奏曲》,包含一首咏叹调和三十个变奏,其中第3,6,9,12,15,18,21,24和27变奏都是卡农,除了第3变奏是同度卡农外,其余八个变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进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洛朗多尔舞曲》第一部分,构成了两声部的八度卡农,旋律先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齐奏,两拍以后,大管、圆号、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进行模仿。近代歌剧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农的形式。如贝多芬的歌剧《费台里奥》第一幕中的四重唱,就是一首四部卡农。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一对朋友连斯基和奥涅金变成了仇人,他们在决斗之前,也唱了一首卡农。在古典音乐常识中,卡农和赋格一样是一种复调形式。安静夜晚,独坐窗前,沉思中陪伴你的可以是它;寂寞午后,握着尚有余温的残茶,追忆中它也可随你漫步往事游廊;幸福回味之时,耳边奏响它的旋律,眼前摇曳爱人的笑颜;伤感别离刹那,把眼泪交给它吧!相信我,它会是你最忠实和耐心的朋友,为你疗伤,不倦呵护。。爱音乐吧,它会回报给你幸福和快乐。
第五篇:《卡农》赏析
《卡农》赏析
外语系09级对外汉语班马金连20091032144
摘要:卡农曲式经久不衰,其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古典卡农曲《D大调卡农》的赏析,结合此曲所呈现的画面,应用作品情感上的流露与表现方式,从而展现出卡农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卡农简介 赏析感受
一、卡农简介
“卡农(Canon)”这个词原意是指教规、宗教法规、规则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用卡农手卡农有许多类型,主要有:①正格卡农。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节奏上完全一致,一般根据它们之间的音程距离称呼,如同度卡农、四度卡农、五度卡农等。在正格卡农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农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调性重叠;其中四度、五度卡农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调性统一外,也可采用严格模仿,使答句转入下属调或属调。②变格卡农。答句是主句的变形。若将主句的时值成倍扩大,则成增时卡农,反之,则成减时卡农;若将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称为倒影卡农或反向卡农,若将主句各音出现的次序颠倒模仿,称为逆行卡农或蟹行卡农,答句若为主句之逆行并倒影者,称为逆行倒影卡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卡农,如二重或三重卡农,即同时有两对或三对不同旋律的卡农进行;无终卡农,即卡农的结尾与乐曲开始相衔接而使音乐循环不已者;有终卡农,即答句不再进行模仿,另加结尾部分以构成终止者。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世纪的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世纪以后流行于英国。15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运用。
二、卡农分析
《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我们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31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无论忧伤还是快乐,总有适合各种情绪的《卡农》版本能满足双耳与心灵的需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它的旋律,分以下四个乐章:
1.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由弦乐回答木管以三度平行的问句始,低音弦反复应答动机,小提琴则以上行半音阶增加紧张度。主部为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为仅两个动机构成的极单纯的乐句,而第二主题以只有4小节没有旋律的切分节奏音型始,再由这个节奏音型中除去切分因素,在其上方由第一小提琴及长笛表现音形化音型。发展部的发展以第一主题动机为重心,以D大调呈示主题旋律后,巧妙地完成转调,并有强烈的和声变化。再转入B小调,进入主题再现。终结部很庞大而充分显示出海顿的架构才能;
2.行板,C大调,单纯的C大调旋律,8小节各重复两次,第二次重复后,主和弦突然以主体管弦乐强奏出现。然后是它的4个变奏,最后再接12小节强奏的尾声。其第三变奏以16分音符的旋律开始,后半有长笛与双簧管隔六度的优美助奏。这个乐章的中间插入小调部分,使全乐章构成3段体;
3.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小步舞曲部分以二段体构成,后半部的技巧已非常出神入化。一面重复单纯的动机,一面呈现由属调开始而回到同调并经过巧妙对比的和声。中段由8小节与19小节二段体构成;4.终曲,很快的快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二段体构成,主题节奏轻快,同样由两部分构成。第二主题也是两部分,在轻快节奏下,12小节的旋律加13小节小结尾。发展部以C音齐奏回复为原调。第一主题发展后以B小调结束,又回复G大调、第一主题再现时变成G小调。
历史上的各种卡农曲中,帕海贝尔《卡农》最为著名,一般人说起《卡农》都是指这首。这首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个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作者可以说已臻化境。同时,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帕海贝尔《卡农》是一首精美的古典音乐小品,全长5分钟左右,与其他很多旋律复杂、篇幅冗长或者内涵深奥的古典名曲相比,它因简单明朗轻快悦耳的旋律而普遍被应用,更
是乐迷票选最喜爱的古典入门曲目。喜欢Cannon的人知道,现在网络上有上百种卡农的版本,包含有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种曲风。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乐器演奏起来却有不同的韵味,这体现了卡农严格的曲风中蕴含的随意性,我想这也是Canon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这首卡农是偶然在泰国的一个广告中听到的。听着曲调,能够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震;看着广告,更能让人融入其中。广告讲述了一个不能说话的小女孩追逐音乐梦想的过程,在其音乐道路上,她受到了别人的攻击和排挤,在其为之而迷茫之时,是流浪艺人为其指点迷津。最终,这位哑女孩在音乐道路上成功了。飞扬的卡农从残破的小提琴中破茧而出,震动了所有人的心。卡农曲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盘旋而上围绕听众之感,给这支广告带来了听觉上的灵魂感受。自从第一次听见这首曲子便爱上了它„„悠扬的风格,优雅的旋律,美妙中带着汹涌的情感与隐隐的伤痛,仿佛绝望后的重生,燃放着对生命的无限热情„„
三、欣赏卡农之感
听完这样一首曲子,看了其中的画面,犹如一碗心灵鸡汤,能滋润人的心灵,让人受益匪浅。确实,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碰到各种的困难、障碍。但有时候就是因为这样一些阻碍,才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不那么单调、乏味。这些有时也会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从而更加奋进。结合我们现在的处境来看,就业难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般压得人喘不过气,大学生不再是过去的天之骄子,有时候,对于未来,我们也想逃避,但就是由于各种责任,使得我们不得不继续坚持、继续努力。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给予我们更多安慰、更多帮助,不然,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用这样一个小女孩的励志成长故事来诠释,疑似告诉人们,只要坚持我们的坚持,你就能行!
在生命的某个开心或不开心、幸福或不幸福、得意或不得意的时刻,聆听卡农,体会着它包罗万象光怪陆离的音乐元素,不管听过多少遍,都能让人感受着同样的一种穿透脊骨的颤抖,它直达人脆弱的灵魂,让人刻骨铭心,一遍又一遍地聆听和思绪,一点一点的忧郁和沉醉,感伤莫名又沉溺在感动之中。贯穿在这样音乐里的故事注定是让人感动的,而小女孩坚韧顽强成长的故事,让观众感同身受地契合到这个物欲社会的竞争环境里来,感触加感动,给人以太多完美的契合和思想暗示,让你伤感着、感动着、振奋又莫名地期待着。广告中小女孩说:“Why am I different from others?”流浪艺人说:“Why Do you have to be like others? Music is a visible thing.Close your eyes.You will see.”是的,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呢?我们也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本色。年轻就要坚持自己的坚持。纵使在我们眼前的路有多么的不堪,但怎样都必须坚持走下去,你不优秀怎么办、你受人欺负了又怎么办、你放弃自己了怎么办„„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选择了的路即便是匍匐着也要走完。最后看到小女孩站在舞台上用自己的小提琴感染了所有的人,我觉得她真的很棒。就像画面里那只破茧的蝴蝶一样,经过一季黑暗的摸索最终都会迎来自己绚烂的色彩,尽情的在天空中飞翔。我们为什么不坚持下去、为了我们那个五彩斑斓的梦,有梦就有希望、不要轻易放弃梦想、放弃缤纷的世界。做一只飞翔着的蝴蝶而不是一直在茧子里的蛹。
卡农的魅力在于百听不厌,让人心情舒畅,而且还可以缓解压力。卡农因为它的曲调规律,让我感觉很理性,但是理性的同时又有种感性的冲动。无论心情好,心情不好,都可以听卡农,无论何时,它都能让人平静!聆听它不禁让我联想到无数激昂拼搏的画面,那是年轻人面对事业的那股内敛的拼劲,无声无息地咬牙力争上游。
四、总结
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因为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先不说作者当时是怀有怎样的情感来创作这首曲子的,我那时我知道自从他创立之初它就注定是不平凡的。它不仅开创了一地新的曲风、更是为以后众多的音乐家创作音乐提供了灵感,从这以后卡农彻底征服了人类、并且我们也深深地被它吸引着,无数的电影、电视剧里都有它的影子、它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以及调味品了。有酸的味道、甜的味道、苦的味道、甚至是辣的味道„„我们大家都需要这样的味道、世界需要这样的声音。
从一个小小的广告引发了我一系列的遐想、或者说是这首曲子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感动。这种感受关乎自己、关乎生活、关乎生命、关乎我对未来的思考、关乎„„我想我已经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了,唯有细细地聆听这首音乐才能涤荡我的心灵、摒弃一切的尘土,朝着梦想的彼岸扬帆出发„„听,那温婉的前奏蕴含着的无限的能量,这股能量指引着我们。
参考文献:1、2、3、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0.2915-16.刘悦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 宁夏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5.06.0133-35 汪毓和 中国现代音乐史纲(1949-1989)华文出版社 1991.06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