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浪淘沙说课稿二
浪淘沙的说课材料
一、说内容
本节微课选自三年级传统文化第三单元第一课《黄河胜景》,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古诗模仿了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 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二、说目标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基于这样的课程特点和教材内容,我设置了如下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并尝试品味诗歌的韵味。3.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诵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说设计
本微课是通过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的方法制作的。微课内容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这样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黄河有了直观地了解。)
(二)初读古诗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味,对古诗中易错的音——“曲”和“簛”进行强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范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走近作者 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本课是其中的一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这样设计旨在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而感受古诗的内涵。)
(四)理解诗意
首先通过微课逐句出示图片和诗意,然后再回顾整首诗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仅理解了诗意,而且体会了诗歌抒发的感情。)
(五)诵读古诗
诵读是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学生通过反复地配乐诵读,将古诗积淀下来,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提升了自身的魅力。)
(六)延伸拓展
结合教材内容,我拓展了一些与黄河相关的诗句,(这一环节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说得失
得:本微课注重把握传统文化的课程特点,以诵读为主要形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失:由于本人对微课的制作还不够熟练,对传统文化教材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有些内容的处理不够妥当,如果对古诗的创作背景——“淘金者的艰苦生活”在微课中进行具体介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第二篇:浪淘沙(范文模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课内背诵篇目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课外背诵篇目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三篇:《浪淘沙》教案
《浪淘沙》
古诗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一
《浪淘沙》
古诗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第四篇:浪淘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二,读通读顺.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位互读.(板书:簸bǒ)谁来读 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预设: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评:你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是多音字还读qǔ你为什么读qū
师:对,你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谁还想读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哪个字音不正确
师:你想再读读吗
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
评:你把平翘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评:你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 来,我们一起读.三,读懂诗意.1,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古诗的意思能读懂吗
行,那就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自己说说诗意.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位交流.2,同学们,有哪些字词还不懂吗
预设一:万里沙
为什么理解沙多 你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 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预设二:浪淘风簸
谁知道 形容浪怎样 为什么浪大 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预设三:自天涯
“自”什么意思,谁知道 “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 也有“ 来自”.你选择哪一个 “自天涯”的意思呢 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3,这些字义理解了,谁能说出诗意呢 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整首诗.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四,品读想象.(过渡)诗人站在黄河边,望着滚滚的波涛,他浮想联翩写下这千古佳作.(课件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你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你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的画面呢 你想象到什么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还想象到什么 这个画面,有谁想补充吗
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 向东呢 再远一点呢 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九曲 万里沙
师:你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评:真好!你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评:你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师: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课件)解说 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你还欣赏黄河的哪一幅画面
浪淘风簸自天涯
要求:簸浪大浪高——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
(听)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感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自天涯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预设 想象简单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浪大.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次,你读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
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师:你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读出来吗
预设一
评: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预设二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师: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师: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预设一
评:你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预设二
师:你“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你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 劈开万刃山 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 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来,我们一起读,九曲——(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你还想象到什么画面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要求:直上——浪大,浪高 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的感觉.能读出来吗
评:朗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谁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请你简单地讲述一下(生述)
师:谢谢你为我们讲述.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述)
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
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 谁来试试 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评:你柔柔的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的家.还有谁想读
评:“同到牵牛织女家”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
师:听你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和,很轻柔,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师:来,我们一起读.五,赏读背诵
(过渡)师: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师:还想读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味.(练读)
师:同学们,谁想吟诵(指名读)
师:好,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评:同学们,他吟诵得怎样
预设
师:谁能评一评 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
师:说得好.谁还想评或者有好的建议
师:你评得很好,你能给他不足的地方做个示范吗
评:你读得抑扬顿挫,颇有古人吟诗的风范,还有谁想读
评:你读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师: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还可以加上动作.师: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谁还想吟诵
师: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 请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三四行.师:我们一起来读.六,课外拓展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同学们,用刚才的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的诗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将进酒》
谁来为大家朗读 我们一起来读.七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板书设计:
浪 淘 沙
qū(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bǒ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五篇:浪淘沙教案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注释】
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地名,在河北秦皇岛市西,濒临渤海,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②幽燕(yān):古地名,即今华北平原一带。这里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为幽州。
③谁边:何处,哪里。
④魏武挥鞭: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统一北方,亲率大军北征乌桓族,凯旋时路过北戴河附近。魏武,指曹操。挥鞭,即跃马扬鞭,指代出征。
⑤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路过碣石山时写下组诗《观沧海》(《步出夏门行》之一)。下文的“萧瑟(xiāo sè)秋风今又是”也由曹诗中“秋风萧瑟”引出。碣石,山名。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还记得吗?齐背一遍。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歌颂战地秋色,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豪情!)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请打开课本240页。“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
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浪淘沙北戴河》。
展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
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
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
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诗词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白色的浪花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鱼船,在一片汪洋里都已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一千多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扬鞭,东巡至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秋风萧瑟到了今天,人间却换了新颜。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品读上阕,描写了北戴河什么样的景象?怎样描写的?
①探讨上阕“落”“白”用词的精妙,体会描写景物的视角和层次。
诗歌一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大雨落幽燕”一个“落”字,是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大雨滂沱的壮美感。继之以“白浪滔天”,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推波助澜,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上阕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将“打鱼船”这样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里,进一步烘托渲染了“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
②“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背景故事:毛主席很喜欢游泳。一次到北戴河,下海游出很远,跟随的人累得轮番上船休息,可毛主席就是不肯上船。后来,到了快望不到岸边的海域,遇上一位驾船捕蟹的老渔民,工作人员再次请毛主席上船,毛主席马上痛快地上了渔船,不待擦干身体,就和老渔民聊起天来。他当时只穿着泳裤,老渔民一下子没有认出来,两人就从鱼鳖虾蟹、吃喝穿戴、锅台灶头、老婆孩子、新旧社会,直聊到互助组闹不团结等等。
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领袖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2.品读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抒发的情感?
诗言志。
③下阕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魏武帝曹操?
因“东临碣石”。
背景故事:毛主席又一次到北戴河,在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起了曹操的《观沧海》。主席身边陪同的保健医生徐涛问:这是谁的诗?主席告诉他是曹操的。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建安12年(公元207年),52岁的曹操时任东汉大将军,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奉命率大军北征乌桓,9月胜利班师。途经北戴河附近的碣石山,他立马观海,慷慨赋诗《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澹澹(dàn):水波摇荡。竦峙(sǒnɡzhì):高耸挺立]
曹操的《观沧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叱吒风云的豪情,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表现了他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
毛主席比较欣赏魏武帝的文韬武略,甚至胜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沁园春雪》里,毛主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欣赏曹操“魏武挥鞭”的武略,更欣赏他“东临碣石有遗篇”的文韬,他因景生情,因地怀古,即以建功立业的帝王自比,体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雄才大略。
④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⑤词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五四年夏,为什么又写“萧瑟秋风今又是”?
这“萧瑟秋风”并非实指,夏天何来“秋风”?它仅指面对高山大海,人不能不萌生的一份悠悠情怀,但情怀依旧,江山已改,不同代的人拥有不同的“人间”,“换了人间”已是历史事实,意在歌颂今非昔比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同《沁园春雪》比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请欣赏电视剧《解放》片尾曲《浪淘沙北戴河》,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背诵全词。
六、达标训练:
1.默写这首词。(注意写正确下边的字)
淘 滔 幽燕yān 打鱼船 碣jié石 萧瑟xiāo sè
2.这首词和《沁园春雪》都出自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接近,从表现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下阕都是 ;两词都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词和《沁园春 雪》都有点睛之笔,请分别写出点睛的诗句。
4.词的上阕写雨中所见,寓情于景,作者寄寓的感情是什么?
5.词中的“萧瑟秋风”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秋风萧瑟”。曹操登临碣石实在秋季,毛泽东到北戴河是在夏季,怎么会“今又是”呢?
七、布置作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下载、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李煜的《浪淘沙》,并同毛泽东的《浪淘沙》比较,看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 白浪 换了人间
(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