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5 16:3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浪淘沙》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浪淘沙》阅读答案》。

第一篇:《浪淘沙》阅读答案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言】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2]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2] ⑸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第二篇:刘禹锡浪淘沙其八答案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答案

刘禹锡是我国著名诗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刘禹锡浪淘沙其八答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阅读题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诗

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 5 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

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5 / 5 / 5 / 5

第三篇:浪淘沙阅读及答案参考(范文)

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3.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C)

A.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

B.“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一晌”,片时片刻。

C.“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4.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

B.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

C.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

D.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第四篇:《浪淘沙令》教案

浪淘沙令 李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煜的生活背景及他在中国词坛的重要地位。

2、反复诵读,抓住倒叙、比喻等手法,理解李煜词的抒情特色。

3、抓住诗词的意象,领会意象所营造的意境特征。

4、品味鉴赏词中语言,感知作者亡国后惨痛欲绝的情感。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读词兴趣,在诵读学习中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对诗词的审美体验和感悟,珍惜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

2、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想:让学生朗读这首词,理解词中“潺潺、阑珊、罗衾、一饷”的意思。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互相讨论,老师巡回指导启发点拨。最后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领会词中的意象,品读诗词的语言,掌握本词的各种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作者亡国惨痛欲绝的情感,同时在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涵咏、赏读、讨论、点拨、讲析相结合。教学过程:

(上课前,播放《虞美人》的音乐)

一、导语: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会唱吗?大家能不能齐背一下这首词?作者是谁?(学生回答,然后齐背李煜的《虞美人》。此时,调动起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煜的诗词,走进他的悲情世界。(板书:“浪淘沙令”)

二、出示目标:见多媒体幻灯片2

三、作者及背景: 师:哪个同学能介绍一下李煜? 生:南唐后主,亡国之君。

师:请看幻灯片3、4、5的作者简介及其成就: 李煜(937~978)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后主。38岁时,宋师长驱渡江,迫围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

南唐在中主后期,已称臣于宋。李煜在位时,一直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华奢侈,迷信佛教,终于为宋所灭。他在政治上是庸驽无能的皇帝,却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词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

(过渡:从至尊的帝王到阶下囚,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诗词中的欢愉与悲凉。)

四、整体感知:

1、找学生朗读全词(让其他同学仔细听重点词语的读音,诗词的语气、节奏和感情。)

2、看幻灯片6,解决文字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潺潺 阑珊 罗衾 一饷

3、师生共同探讨朗读者的情感表达。

师:这个同学读得好,读出了李煜的悲情。谁还能再读一读呢 生:我会读得更好。(曹尊同学自告奋勇站起来,满怀沉郁的感情读了一遍,全班同学大加赞赏,鼓掌)

(衔接过渡:请大家重读这首词,回答问题。看幻灯片7,要求:①感性的表现:字音、节奏、语气、语速②理性的把握: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理解词的作者,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③留心涉及情感的关键词语或者语句)

五、新知探究:(学生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十五分钟后把每个问题都用书面形式作答)师生研讨过程:(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回观察,并不时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点拨、启发)

1、师:请同学们找出写梦的句子,说一说他梦到了什么?这句话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全体同学回答:“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学生很快找出写梦的句子)老师启发:第一题中“他梦到了什么”,展开联想,抒情主人公可以回忆过去,可以幻想回国后的生活。

老师提示: 通过写梦中的什么,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现实中诗人的什么 生:通过写梦中的欢愉,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现实中词人的痛苦哀愁。

(把学生的书面回答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并由学生打出应得的分数)师:通过写梦中的欢愉,运用反衬的手法(今昔对比),表达了现实中词人的凄苦哀愁。

(见幻灯片8)

2、师:请你用词的上片中的一个字概括一下作者梦醒后的感受,并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意象来体现的。

生:“独”字。

师:这个字是在上片吗?

老师启发:搞清楚上片中哪个句子是写的梦醒后的感受,然后再从这个句子中去找。生:“ 寒”字。

老师点拨:感受可以从肌肤到内心。

生:感受到身体的寒冷,更感受到心里的悲凉。通过“细雨潺潺、残春、罗衾”体现出来的。

(把学生的书面回答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并由学生打出应得的分数)师:寒,身体的寒冷,更是内心的悲凉。

通过“潺潺细雨、残春、不耐寒的罗衾”体现出来的。(见幻灯片9)(把学生的书面回答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并由学生打出应得的分数)

3、师: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双层含义?其中“流水”“落花”是诗词中特有的意象,在古诗词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意象请你写出来。

生:一是自然界中流水一去不复返,花的凋落,春的逝去。二是人生的年华逝去,国家的灭亡。

(把学生的书面回答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并由学生打出应得的分数)师:一是水流、花落、春归自然规律;二是自身面临的厄运,国家的灭亡。师:“流水”“落花”是诗词中特有的意象。

流水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

落花多隐含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见幻灯片10、11)

师:在古诗词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生: 鸿雁、明月。生:砧声、笛声、柳。

师:流水、落花、孤舟、月明、笛声„„(见幻灯片12)在以后的诗词学习中逐渐总结。

4、师: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生: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祖国的痛苦以及被囚禁的哀愁。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形象。生:还有对故国的思念。

生:还有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留恋。(学生积极发言,抢着补充,老师把学生的要点加以总结)师: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凄苦哀愁的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幻灯片13)

教师小结:词的上片从倒叙写起,先写梦醒所闻所见所感,再写梦中所见。运用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反衬的手法,更显得囚徒生活得哀愁与悲凉。词的下片作者内心充满了矛盾,“独自莫凭阑”,怕引起伤感,别易见难,形成鲜明对比。“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生动的比喻把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师生共同总结幻灯片14的感情脉络图表)师生共读:学生在理解全词的基础上再读,把握了诗词的情感,短时间内能够基本背诵。

六、拓展训练:

李煜——亡国君,词中帝。

结合李煜的身世经历及成就,来完成“李煜,我想对你说”的口头表达训练。(每个同学积极思考,三分钟后找出几个同学即时发言)李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张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蒋华利: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刘瑜:玩物要有“度”,人生没有退路。李婷婷:苦难酿出了传奇。

请同学们欣赏幻灯片16 李煜,我想对你说: 北宋的庭院飘荡着的是你那无奈的叹息,已干枯的残花不会因为一滴眼泪而重新滋润,早已龟裂的心灵也不会因为一时悔恨而重新鲜活,然而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怎能不震颤那囚禁你的牢房。

七、达标检测(学生当堂巩固,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答结果)

1、结合本词回答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叙述方式:倒叙

修辞方法:对比、比喻

描写方法:虚实结合、反衬、白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见幻灯片17)

2、鉴赏李煜《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 这也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⑴.词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意境术语:淡雅高远、和谐静谧、高远辽阔、庄重严肃、幽静、低回、悲凉、凄惨、萧条、凄凉、豪放、沉郁、悲壮苍凉)

意象:山寒、芦深、孤舟、月明、笛声。营造了南国清秋的凄寒的意境。(见幻灯片18)

⑵.结合李煜的身世,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以及对江南生活的留恋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见幻灯片18)

八、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默写这首词。

2、结合李煜的经历或遭遇,确立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九、课后反思:

这节课基本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老师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节课下来,师生共同感受着李煜的悲情,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套路。并且要学生知道赏析诗词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朗读,背诵环节。在基本把握诗歌鉴赏的套路的基础上,强调了学生课堂动笔,避免了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现象。因为有时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一形成文字就东拉西扯没有条理,按点得分就难了,所以动笔梳理的过程就尤为重要。这样确实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诗词的积极性,但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学生对套路熟记于心却不会灵活运用、静不下心来去读诗歌、对诗歌内容不求甚解等。

备注: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二上学期的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重点讲读的一首诗词。

第五篇: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谁能来给大家背诵?

2、你知道了学习古诗的一方法吗?

3、今天,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另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它的题目是《浪淘沙》。

二、理解诗题,初介诗人

1、谁收集到了有关这首诗题目的资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刘禹锡、白居易把它改创为诗题,后又用为词牌。*刘禹锡写的《浪淘沙》有九首,本诗是第一首。

2、谁能来介绍诗人?简单地说说。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他性格豪迈,他的很多诗也写得很有豪气,被白居易称为“诗豪”。那么,今天我们就看看他诗歌的豪气豪情体现在哪。

三、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桌互读,看看同桌读的是否正确。

4、齐读。

四、抓住字词,理解诗意

1、学好一首诗,从弄懂它的意思开始。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可能解决哪个字、词的意思。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2、如果你还有不理解的,可提出让大家帮忙。

3、理解了词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一家有了新的感觉,带着你的新理解,放声自由读吧。

(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现在,请大家看着这前两句诗,请大家好好读,仔细读,用心读,读着读着,你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诗中的哪个字或词一下子跳在了你的眼前?

2、此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头脑当中的这幅景象?(雄伟、壮丽)

3、用你们的声音展现黄河的雄伟壮丽吧。(指导朗读)

(二)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如果是你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我们的诗人,他站在黄河边,面对着这风流滔滔、奔腾万里的黄河,他想到的是什么?把他的想象找出来。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作者的想象吗?试试看。练习说话:他想„„ 转换角色:我想„„

师小结:作者想啊:我要迎着这从天涯而来的黄河浪潮,溯流直上,到达银河,和银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中做客。

3、补充资料

古人以为,黄河是和银河相通的,关于“直上银河”,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据说,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风城廓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还送了他一机,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张骞后来返还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怎样,也用一个词来说说。(美好、浪漫、诗意、夸张、奇丽、豪迈)

5、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呢? 前:高昂、气势 后:宁静、轻缓

6、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7、分析想象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着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上引到了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8、朗读。让我们跟着诗人徜徉吧。

五、联系背景,品悟诗情

1、诗学到这里,你是否有什么疑问,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思想感情?)

2、引导释疑

作者想象着,要直上银河,同去牵牛女家,感受那样的宁静美好。可此时的诗人,他的处境遭遇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3、介绍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为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虽回京,不久又被贬连州刺史,历任夔州、和州刺史,被贬生活长达二十余年。本诗大概作于821—824年间,正是刘禹锡被贬时期。

4、被贬是什么意思知道吗?一般情况下被贬后心情会如何?但从他的诗中,你能看到被贬后的伤心失意吗?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5、出示拓展

为了更便于大家理解,老师搜集了刘禹锡在被贬期间写的另一些诗,你们读读看,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诗句,讲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秋词》

古来悲秋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感到寂寥、死气沉沉,但诗人并不赞同,偏说秋天比那个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他指引人们看到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对理想的憧憬,对未来的追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之八》

这是对理想的执着,对奋斗的坚持。它们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6、我们这首诗体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情感,现在你能说说,这样的情感最能从诗中的哪个词体现出来?

7、是的,虽然被贬,但刘禹锡没有自甘沦落,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生活,诗人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吻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体现的正是他内心的豁达与豪迈,奋发与进取。

8、带着理解,带着想象,带着情感,我们一起读诗。

六、作业

1、这堂课,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作业?

配乐朗诵、画情境图、改写成散文、抄写背诵默写积累、查找有关黄河或刘禹锡的其它诗歌

下载《浪淘沙》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浪淘沙》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浪淘沙令教案.

    《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 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2、理解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法。 教......

    浪淘沙教学设计

    《浪淘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

    《浪淘沙》教学反思

    《浪淘沙》教学反思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黄河的一首诗,这首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这节古诗教学,我改变了以往“......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刘禹锡 浪淘沙九首 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三 流水淘沙......

    浪淘沙(范文模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词课内背诵篇目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

    《浪淘沙》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

    浪淘沙教学反思

    浪淘沙教学反思 浪淘沙教学反思1 课上完了,该说点儿什么了。上课之前,我的目标是,让听课的老师喜欢上吟诵,让听我讲课的学生也喜欢上吟诵!当然,必须选择一首诗作为媒介,实现这个目......

    浪淘沙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查找筛选资料、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