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

时间:2019-05-12 17:1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

第一篇: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诵读古代诗词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哪两条河流是中国古文明的起源吗? 生:长江和黄河。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谁知道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呢?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师:大家课后一定下功夫,查了资料的,读书就是应该“敏而好学”,还要“温故而知新”!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和黄河有关的诗——刘禹锡的《浪淘沙》。请大家翻开书P92页,大家一起读诗的题目。生:浪淘沙 二.知识新授

师:针对题目大家有什么疑问呢? 生:老师,什么是“浪淘沙”?

师:谁课前查了资料,帮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浪淘沙”是唐代的一种曲牌名,是有音乐伴奏可以唱的曲子。师:是的,“浪淘沙”是曲子的名字,类似的曲牌名还有“江城子”“水调歌头”“虞美人”“浣溪沙”“念奴娇”等。

生:我还想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谁来为他解答呢?

生: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师:带着对诗人的初步了解,我们全班自由朗读一遍,然后我想请五位男同学为我们大家来朗读一下,记住一定要读出诗人的豪气来!(生读)

(五位男生读)

师:大家觉得他们读得好不好?(学生点评)师:这首古诗中有个多音字,大家找一找。生:曲

师:这个字有几种读音?这这里读什么? 生:弯曲的曲,歌曲的曲,这里是第一声。

师:下面我们全班齐读,读准字音,要有感情。(全班读)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诗歌要体会其意思,一定要多读。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哪些同学是已经读懂全诗的。问题一:九曲什么意思? 生:弯曲。

师:想象一下一条河流弯曲几次?(九次)——老师黑板上画图 生:九曲表现了黄河弯弯曲曲的。万里什么意思?

生:长度,有万里长。

师:1里=500米,想想万里=500万米,那是有多么长啊!生:我体会到黄河很长,望不到尽头。师:你从这两个词体会出什么?

生:从这两个词我体会出黄河河道弯曲,并且很长。(看图)问题二:“浪淘风簸”什么意思? 生:“浪”是浪花,“淘”是卷着沙子,“风簸”是风浪滚动。“浪淘风簸”是说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师: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黄河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问题三:天涯什么意思? 生:天边。

问题四:那这整句话什么意思呢?

生: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夹裹着万里黄沙。师:加入对这句话的理解,全班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全班齐读)问题五:“直上”是什么意思? 生:直飞上。师:“上”换成“入”“到”“去”好不好?(老师做“上升”的手势)生:不好,“直上”体现出一种向上飞冲上银河的动态,其他词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问题六:牵牛织女是什么意思?

生: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问题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既然你是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牵牛织女家里做客吧。问题八:谁来把全诗翻译一遍?

生: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师:对全诗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全班再来读一读,要比刚刚熟练,要想象在你们面前的是汹涌澎湃的九曲黄河直通银河!(全班齐读)三.品析意境美

师: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主要写了什么?

生:写景。

师:说准确一点,什么样的景?水平如镜的景也是景。黄河是什么样的景呢? 生:波澜壮阔的景,波涛汹涌的景。师: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呢?

生:从“九曲黄河”“浪淘风簸”中体会出来的。师:黄河有“九曲”“万里”吗?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如今直上银河去,同时牵牛织女家。”主要写了什么?顺着黄河往上走,真的可以到牵牛织女的家里去吗?

生:不可以,这是诗人想象的。他由黄河想到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师:那么读了这首古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呢? 生:赞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师:直上银河,牵牛织女在银河里的生活多么美好恬淡啊!诗人要到牛郎织女家做客又表现了诗人什么对什么的向往呢? 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作者想借全诗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全班同学带着作者这样一种思想感情,想象自己置身于九曲黄河边,全班齐读三遍!

板书: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时牵牛织女家。九曲

万里

浪淘风簸 直上

牵牛织女 1,2句意思 3,4句意思 全诗含义

手法:夸张,想象

思想感情: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篇:《浪淘沙》教案

《浪淘沙》

古诗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一

《浪淘沙》

古诗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第三篇:浪淘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黄河气势磅礴,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他创作的《浪淘沙》共九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二,读通读顺.请大家看着书,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多练读几遍,还可以同位互读.(板书:簸bǒ)谁来读 请你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了.预设: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评:你第一个站起来朗读,就能把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都读正确,真了不起!不过,我想问一下,曲是多音字还读qǔ你为什么读qū

师:对,你真会学习,根据字义来选择字音.谁还想读

师:同学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 哪个字音不正确

师:你想再读读吗

评:这一遍,进步真大,把字音都读准了,请坐!谁还想读

评:你把平翘舌“直上”和鼻音“牛女”都读得正确.评:你读得很认真.字正腔圆,真好!还有谁想读 来,我们一起读.三,读懂诗意.1,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古诗的意思能读懂吗

行,那就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自己说说诗意.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位交流.2,同学们,有哪些字词还不懂吗

预设一:万里沙

为什么理解沙多 你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 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预设二:浪淘风簸

谁知道 形容浪怎样 为什么浪大 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预设三:自天涯

“自”什么意思,谁知道 “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 也有“ 来自”.你选择哪一个 “自天涯”的意思呢 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3,这些字义理解了,谁能说出诗意呢 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整首诗.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好像来自天涯.我想沿着黄河巨浪,直上银河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四,品读想象.(过渡)诗人站在黄河边,望着滚滚的波涛,他浮想联翩写下这千古佳作.(课件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别急同学们,自己再细细地读诗,想想你眼前会浮现哪些画面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在这些字词下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周围同学交流一下.同学们,诗人用短短四行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你最欣赏其中哪一行诗所描绘的画面呢 你想象到什么 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你想象得真丰富呀!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我们仿佛来到了黄河边了!

师:再读读这一行,你还想象到什么 这个画面,有谁想补充吗

九曲

师: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九曲”黄河蜿蜒曲折,怎么读

评:好一个“九曲”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万里沙

师: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向西望得到头吗 向东呢 再远一点呢 是呀,自西向东绵延万里,怎么读

评:真好一个“万里”你读出了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九曲 万里沙

师:你想象得真好,把这种想象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评:真好!你读出了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评:你想象一下,黄河入海流,一眼望不到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想象.师: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课件)解说 这就是九曲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大河流,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范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来,齐读.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黄河的远景图,你还欣赏黄河的哪一幅画面

浪淘风簸自天涯

要求:簸浪大浪高——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

(听)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感受)气势磅礴,气吞山河

自天涯长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预设 想象简单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浪大.师:能读出这种画面吗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次,你读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师: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

再读读“浪淘风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师:你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读出来吗

预设一

评: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真棒!

师: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预设二

师: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师: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谁能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师:好,读出了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

师: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预设一

评:你读出了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预设二

师:你“浪淘风簸”一词读出了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你再想象巨浪滚滚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你再读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课件)解说: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穿越峡谷 劈开万刃山 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万匹骏马奔腾 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来,我们一起读,九曲——(过渡):我们欣赏了黄河远景和咆哮图,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你还想象到什么画面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要求:直上——浪大,浪高 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想象得真丰富,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的感觉.能读出来吗

评:朗读得真有感情.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师: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你读出了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师: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谁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

请你简单地讲述一下(生述)

师:谢谢你为我们讲述.同学们,我们不妨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生述)

师: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轻声地读,别让我们打扰他们,谁想读

师: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想想怎么读 谁来试试 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评:你柔柔的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的家.还有谁想读

评:“同到牵牛织女家”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

师:听你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和,很轻柔,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师:来,我们一起读.五,赏读背诵

(过渡)师: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师:还想读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体会古诗的韵味.(练读)

师:同学们,谁想吟诵(指名读)

师:好,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评:同学们,他吟诵得怎样

预设

师:谁能评一评 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

师:说得好.谁还想评或者有好的建议

师:你评得很好,你能给他不足的地方做个示范吗

评:你读得抑扬顿挫,颇有古人吟诗的风范,还有谁想读

评:你读得荡气回肠,令人回味.师: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还可以加上动作.师: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谁还想吟诵

师: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 请男生读一二行,女生读三四行.师:我们一起来读.六,课外拓展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民族的摇篮,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吟诵.同学们,用刚才的感觉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些描写黄河的诗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jiàn,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留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将进酒》

谁来为大家朗读 我们一起来读.七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板书设计:

浪 淘 沙

qū(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bǒ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四篇:浪淘沙教案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词注释】

①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地名,在河北秦皇岛市西,濒临渤海,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②幽燕(yān):古地名,即今华北平原一带。这里战国时属燕国,唐以前为幽州。

③谁边:何处,哪里。

④魏武挥鞭: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为统一北方,亲率大军北征乌桓族,凯旋时路过北戴河附近。魏武,指曹操。挥鞭,即跃马扬鞭,指代出征。

⑤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路过碣石山时写下组诗《观沧海》(《步出夏门行》之一)。下文的“萧瑟(xiāo sè)秋风今又是”也由曹诗中“秋风萧瑟”引出。碣石,山名。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册我们曾经学习过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还记得吗?齐背一遍。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通过歌颂战地秋色,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战斗豪情!)毛泽东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书法家。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的词《浪淘沙北戴河》(板书),请打开课本240页。“浪淘沙”是词牌名,“北戴河”是题目,请看课文注释,了解北戴河在哪里。

了解写作背景:1954年夏,61岁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浪淘沙北戴河》。

展示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1.请听课文朗读录音,把握节奏。

2.齐读课文,赋以情感。

3.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停顿。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点读、范读课文,予以评价。

5.再齐读课文,融入情感。

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诗词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白色的浪花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鱼船,在一片汪洋里都已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一千多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扬鞭,东巡至碣石山留下了《观沧海》的诗篇。秋风萧瑟到了今天,人间却换了新颜。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品读上阕,描写了北戴河什么样的景象?怎样描写的?

①探讨上阕“落”“白”用词的精妙,体会描写景物的视角和层次。

诗歌一开头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大雨落幽燕”一个“落”字,是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大雨滂沱的壮美感。继之以“白浪滔天”,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推波助澜,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上阕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将“打鱼船”这样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里,进一步烘托渲染了“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

②“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背景故事:毛主席很喜欢游泳。一次到北戴河,下海游出很远,跟随的人累得轮番上船休息,可毛主席就是不肯上船。后来,到了快望不到岸边的海域,遇上一位驾船捕蟹的老渔民,工作人员再次请毛主席上船,毛主席马上痛快地上了渔船,不待擦干身体,就和老渔民聊起天来。他当时只穿着泳裤,老渔民一下子没有认出来,两人就从鱼鳖虾蟹、吃喝穿戴、锅台灶头、老婆孩子、新旧社会,直聊到互助组闹不团结等等。

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领袖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2.品读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抒发的情感?

诗言志。

③下阕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魏武帝曹操?

因“东临碣石”。

背景故事:毛主席又一次到北戴河,在海里畅游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在沙滩上散步,边走边吟起了曹操的《观沧海》。主席身边陪同的保健医生徐涛问:这是谁的诗?主席告诉他是曹操的。徐涛很惊讶,说曹操只是个白脸奸臣,会做出那么好的诗?毛主席就耐心地解释: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了北方,为创建魏国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胆改革,革除东汉弊政,使当时受到很大破坏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建安12年(公元207年),52岁的曹操时任东汉大将军,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奉命率大军北征乌桓,9月胜利班师。途经北戴河附近的碣石山,他立马观海,慷慨赋诗《观沧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澹澹(dàn):水波摇荡。竦峙(sǒnɡzhì):高耸挺立]

曹操的《观沧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叱吒风云的豪情,流露出包容天地的帝王气象,表现了他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

毛主席比较欣赏魏武帝的文韬武略,甚至胜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在《沁园春雪》里,毛主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欣赏曹操“魏武挥鞭”的武略,更欣赏他“东临碣石有遗篇”的文韬,他因景生情,因地怀古,即以建功立业的帝王自比,体现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雄才大略。

④全词的主旨句是什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⑤词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五四年夏,为什么又写“萧瑟秋风今又是”?

这“萧瑟秋风”并非实指,夏天何来“秋风”?它仅指面对高山大海,人不能不萌生的一份悠悠情怀,但情怀依旧,江山已改,不同代的人拥有不同的“人间”,“换了人间”已是历史事实,意在歌颂今非昔比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同《沁园春雪》比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毛主席的领袖风范及光辉思想,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请欣赏电视剧《解放》片尾曲《浪淘沙北戴河》,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背诵全词。

六、达标训练:

1.默写这首词。(注意写正确下边的字)

淘 滔 幽燕yān 打鱼船 碣jié石 萧瑟xiāo sè

2.这首词和《沁园春雪》都出自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接近,从表现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下阕都是 ;两词都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词和《沁园春 雪》都有点睛之笔,请分别写出点睛的诗句。

4.词的上阕写雨中所见,寓情于景,作者寄寓的感情是什么?

5.词中的“萧瑟秋风”化用了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秋风萧瑟”。曹操登临碣石实在秋季,毛泽东到北戴河是在夏季,怎么会“今又是”呢?

七、布置作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下载、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李煜的《浪淘沙》,并同毛泽东的《浪淘沙》比较,看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 白浪 换了人间

(景)(情)

第五篇:浪淘沙令教案.

《浪淘沙令》教案 李煜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 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2、理解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艺术效果。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秋风中的西楼。一个帝皇,一个亡国的帝皇,在漫天萧瑟的梧 桐叶中吟成一曲千古绝唱《虞美人》 ,也正是透过这忧郁、悲怆的词句,我们首 次看到了李煜那张孤寂的脸。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李煜的另一首词, 再次 走入他的悲情世界。

二、作者简介

李煜(公元 937-978 , 字重光, 是末位帝王, 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24岁即位南唐国君 , 当时南唐形势已岌岌可危,他却委曲求全,纵情声色。公元 975年,在他 39岁时,南唐被灭,李煜被俘虏、解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 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而死。

李煜的词现存约 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此时 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他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 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国家之感, 拓展了词的艺 术境界,开拓了词的抒情深度。

二、目标展示

1、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 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

2、理解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有关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的手法。

三、自学指导(一

(齐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这首词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用词中的一个字 来表现,即找出词眼。

为什么而“寒”?为了体现这种寒,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明确:

1、原因: 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 罗衾不耐五更寒——身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

——这些原因归根究底是作为亡国之君而产生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2、意象: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

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 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

点拨拓展

1、雨——烘托悲凉的心境: “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凄切,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 “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

2、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哀伤与愁怨。“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落花——好景不长、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好事难再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四、自学指导(二

(悲凉的心境深重而无解,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表明了这一番感受 是在梦醒之后产生的。

再读诗歌:作者先点景,再点观景的人,最后点出做梦,这样的表述有什么 特殊之处呢? 明确:

五更时分,门帘外,细雨滴落,这是梦后事;忘却自己的身份,一晌贪欢, 这是梦中事。潺潺细雨、阑珊春意、阵阵寒意惊醒了词人,使他回到了真实人生 的凄凉境况中来。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 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而 梦里梦外的虚与实对比更清晰地揭示了现实境况的凄凉和悲惨。

五、合作释疑

(尽管留恋梦里那一刹那间的快乐, 但现实终归是现实, 无法再回归, 那么如 何来排遣内心的悲伤呢?“独自莫凭阑”。

对于这个“莫”字,有两种解释, P57 第 3题。明确: 两种理解都通。

“莫凭阑”,是因为作者有凭阑的经历,知道凭阑之后会让自己感到伤心, 所以才劝自己不要再去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 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但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 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 明写到黄昏, 作“暮”字比较自然, 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 “江山” 在望, 别易会难, 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 却又说“无限江山”, 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莫”两 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 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 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 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解, 似乎更顺理成章, 更深刻, 更显得悲怨凄凉, 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

最后,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复杂的感情推向高潮,落红逐水流,春 光已逝去, 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 而今在 “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大!让人回味。

六、总结

1、艺术特色 1对比

欢乐与痛苦,天上与人间,梦境与现实。2倒叙

先写梦醒,再写梦境。

2、李后主因有赤子之心,所以情真意切,表达出亡国之苦,真挚动人。且能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 传达出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如“别时容易见时难”、“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李煜 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 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 国维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 感慨遂深 ,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七、当堂检测 背诵本词。

八、板书设计

梦醒 梦中 倒叙、虚实结合 莫

寒——亡国被囚 莫凭阑 暮

流水落花 悲伤、无奈

九、教学反思

下载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下语文《浪淘沙》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浪淘沙令》教案

    浪淘沙令 李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煜的生活背景及他在中国词坛的重要地位。 2、反复诵读,抓住倒叙、比喻等手法,理解李煜词的抒情特色。 3、抓住诗词的意象......

    《浪淘沙》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

    浪淘沙·北戴河教案大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字词,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词的内容。背诵全词,把握词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交流、教师指导。3情感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四下语文教案(共5则范文)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一课教案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

    四下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大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要求: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

    语文六单元教案四下

    16、《看戏》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

    四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模版)

    表达:不拘形式的说写见闻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