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话传说与中国文化
论自然界的神话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摘 要:自然界多姿多彩,自然界的力量无比神奇、无比强大,太阳提供给我们光热,月亮为我们照亮黑暗的世界,风雨雪云霞塑造了自然界的美,那么,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是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种种神奇?又创造了怎样美丽辉煌的文化呢? 关键词:自然神话;太阳神;蚕神;马头娘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它是远古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状况之主观想象和幻想的反映。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各种矛盾变化,还经常遭受自然威胁,便产生了幼稚的想象和主观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拟人化,这就产生了神话。它表现为古人对自然力的原始理解、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在历代文艺创作中,摸拟神话,假借传说中的神来反映现实或讽喻现实的作品,也属神话范畴。传说和神话有近似之处,又无近似之处,神话是幻想、虚构,塑造英雄,借助神的力量;传说有历史事实的影子,但经过渲染加工而成。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是颇为出色的一支。《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神话的记载,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如“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雷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的“海神”,“身长千里”,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自然神话中出色的自然神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据《淮南子·地形训》高诱注:“夸父,神兽也。”《山海经·西山经》谓“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疑为“尾”之误)而善投”。可见“夸父”实为自然神的形象。
自然神话多以山川风雷、鸟兽草木之类自然物为描述的对象和故事的主角,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迷惑与解释,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另外,因为信仰自然神话,古人们便从自然神话中找到种种方式,来祭祀这些自然神,以求得自然的风调雨顺。这些方式便是民间风俗,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首先,我们来谈谈有关太阳神崇拜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都有太阳神。多数只是虚幻的神话,没有真实的生活原型可查考。中国的太阳神崇拜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有案可查,这是由于中国文明是自远古到当今从未中断的唯一古老文明。远古先民在树碑立传、保存文献等方面不及近代,却终不能抹去祖先那辉煌的业绩。
中国关于太阳的神话,在《山海经》中,便有夸父“与日逐走,如日,渴欲得饮”,最终“道渴而死”的故事;也有讨论太阳升起落下之地的“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的说法,《山海经·大南荒经》中出现了“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的记载。在《淮南子》的《天文训》一篇中,出现了太阳在旸谷升起,在天池咸池沐浴等等对太阳周天运转的描述。此外,还出现了盘古之双眼化作日月、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也构成了中国的太阳神话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太阳神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人们对创造之神的信仰,民间太阳神话的广泛流传,炎帝神农氏崇高地位的确立,都与之密切相关。
古代的太阳崇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刻绘在器物上的有关太阳崇拜的图像;与太阳崇拜相关的遗迹、遗址;古代岩画中有关太阳崇拜的图像。另外,中国古代古籍中大量有关太阳崇拜的记载,记录了先民们精神信仰的历程,见证了民族的诞生。
由此可知,太阳神话与中国文化之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有了太阳神话的出现,才有了民族的诞生,有了中华文化的开端。其次,我们再来谈谈有关动植物起源的神话中蚕神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蚕丝神话是中国神话园地里一枝艳丽的奇葩,象嫘祖神话、织女传说千百年来仍在广为流传,系蚕丝文化园里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神话、传说中的蚕业文化主要有空桑传说、扶桑传说、三桑传说、桑林传说、马头娘传说等等。这里主要谈一下蚕神神话。
蚕神在民间有蚕女、蚕姑、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等多种称呼,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蚕桑之神。在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中,蚕桑占有重要地位,汉以前,蚕已经被神话,称其神曰先蚕,意指始为蚕桑之人神。民间祀奉的蚕神,则是蚕马神话演化而来的蚕女、马头娘。其起源是《山海经·海外北经》所记的“欧丝”女子,该书谓:“欧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这是蚕神的雏型,一开始即为女身,尚未与马联系。后晋干宝《搜神记》载:“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惟有一女;牧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 于是伏弩射杀之,暴皮于庭。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蹙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 邻女走告其父。„„后经数曰,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 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 姓种之,今世所养是也。””此后,百姓据此为之塑像,奉为蚕神。
神话逐渐演变为民俗,如含山的“轧蚕花”,其中心内容还是祭祀蚕神,民间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所以在山上留下了蚕花喜气,谁要是能够“脚踏含山地”,就可以把含山喜气带回去了。为此,附近蚕农届时都要来“轧蚕花”,庙会上有一种制作精美的纸做“蚕花”出售,人人都会买一朵,男的插在帽沿上,女的插在鬓边,更加增添了喜气;习俗中还要去买一支三寸长的嫩藕来吃,据说清明吃藕,眼目清亮,养蚕时不会打瞌睡,也有的说是因为藕也有丝,是为了一种吉兆;中原地区在一年收完蚕花之后,还要到庙里谢蚕神,祈求来年蚕业丰收;在江苏蚕区,乡间妇女有祈蚕丰收的祭祀;湖州三月要表演蚕花鼓,蚕期要拜蚕花五圣;安徽潞安在上元节要蒸面茧祭祀蚕姑等等。
这些都是蚕神神话演绎出来的中国地方习俗,不仅意味着蚕神在民间的信仰之高,也揭示了中国文化中精彩的蚕神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蚕神,才有了古代民间多姿多彩的民俗,才有了中国文化长河中经久不衰的蚕文化。
神话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古代神话还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无愧为文学艺术的肥沃土壤。
第二篇: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平凡的女子,她的头发黑亮亮的,长长的,头发总是披在腰间,眉毛弯得像月亮,眼睛像圆圆的葡萄,鼻子小小的,一张樱桃似的嘴巴,爱穿漂亮的裙子,长得美丽极了!长得漂亮的女子,她叫——嫦娥。
嫦娥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因为嫦娥长得漂亮,小孩子都跟在嫦娥的后面叫她嫦娥姐姐。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人,她看起来病泱泱的,走路也非常不好,他走到了嫦娥的家门口,晕倒了。其实那个人没有病,只是听别人说嫦娥很善良、很有爱心,那个神仙想来试探试探嫦娥,看嫦娥到底善良不善良,有爱心没有,要是很善良也很有爱心,就让嫦娥也当神仙。这时,嫦娥听到门在响,打开门一看,是一位病人,嫦娥还不知道那个人是神仙,迫不及待地把病人扶回家,请教几位医生给病人看病,慢慢地,病人的病好了,又过了几天,病人对嫦娥说:“其实我就是天上的神仙,我没有病,只是别人说你很善良、很有爱心,我想试探试探你,我给你两颗仙丹,你吃了它,准会飞上天变成神仙。”嫦娥把那两颗仙丹吃了下去,慢慢地飞上了天。
嫦娥飞上天后,村子里的人们非常想念他,每当晚上月亮升起时,村里的人们就指着月亮说:“看,快看,那就是嫦娥的酒店,我们的嫦娥姐姐就住在那里。”
神话
寒梅苦放,默守一处的她创造了惊人的神话。那四溢的清香是把那梅妻鹤子的林逾惊醒了,也创造了赞誉梅花的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霜噙“欲偷眼”也是震惊的吧!梅的冷艳正如剑的冰霜,好一对尤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便是说得你们吧!冬风的凌寒,鹅雪的飞扬,冰寒的痛苦,我仿佛看见你扭动痛苦的声音绽和出世间的灵魂,你该是怎样的默默无闻,你该是怎样忍受痛苦的折磨。罢了,那美的清香也许是上苍对你最美好的馈赠吧!
那驼走大漠的极致,你是怎样忍受燥阳的烘烤、火沙的淹没,难道你是特别,不是吧!如果不是你默默无闻在那黄沙走石的地狱中磨炼,是不可能创造出那驼峰的奇迹。
那鹰击长空的潇洒,我惊羡你锐利的眼光及灵动的爪牙,你自由地在长空遨游,是的,那该是你的天堂,也许不是你在悬崖欲欲而试的默默第一步,那无数次的探险,你是不可能征服天宇的吧!
那虎啸深山的王者,那鱼翔浅底的精灵。你们若不是经历那些默默的努力是难于承接天堂的微笑的吧!对!该是你们的!
神话
神话
“梦中人,熟悉的脸孔,你是我手守候的温柔…。.”我坐在小石头上默默读这着首歌,突然从石头中跳出来了一个布布种子10记,我大吃一惊,她嘴里还呵这我唱得着首歌她向我看了看,我看了她一眼身上群是伤,我又大吃一惊,我赶快给她吃了一个中记胶囊,她的血马上加了上去,她吃惊的看了看我笑了身,她笑的真美,她说话了她说:“谢谢你,你真好,你是我认是的人中最好的。”我也笑了,我对他说:“你来我带你去我的家,你去吗?”她说:“你家,那…。那好把。”
到了我家她看到了boos王-龙神(不只名,吓写的)。她看到了后有里貌的喊了一哥哥,不知他听到了没。我也不想了,带她出去打怪,打着打着她到了29几,可不只那来了一个boos,给了她一机求没血了,到关见时后他来了龙神他和啦个boos大战3天3夜,突然龙神他长叫一声求走了,boos被打死龙神也走了布布草也被吓傻了…。.那个boos是谁。我去问了船长,么想到那个boos是他……。.小学三年级作文假如我会变300字200字400字神话故事72变
提起72变,大家都会想起《西游记》里那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但大家想没想过,假如自己会72变,又会变成什么,做些什么呢?
假如我会72变,我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假如我会72变,我会变成一个太阳,来到我国最北端的漠河,让终年覆盖着白雪的地方享受太阳的温暖。我会变成一朵白云,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会看到弯弯曲曲、奔流不息的黄河、长江,我会看到巍峨挺拔的喜马拉雅山;我还会随身带上一袋种子,把种子撒到人迹罕见的戈壁滩上,并送上丝丝细雨,种子将在那里生根发芽,形成一片片富有生机的绿洲。
假如我会72变,我会变成一条小河,一条清澈的小河,我要流向甘肃、宁夏那样缺水的地方,让难得喝着清水的农民伯伯,喝上清凉、甘甜的河水,让干涸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
假如我会72变,我会变成一个个电子医院,医院里的机器人医生医术高明,远远胜过扁鹊和华佗。这些医院会来到偏远的山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让病魔不再“欺负”那些缺医少药的人们。
假如我会72变,我要变成一只小鸟,从祖国大陆飞到宝岛台湾。夜深了,我也飞倦了,我停在一栋公寓的窗台上,屋内有一位垂危的老人,他凝望着皎洁的月亮,喃喃地说到:“落叶归根,我生在大陆,难道就不能死在大陆吗?”我立刻说了声“变”,变成了一条彩虹桥从天而降,把大陆和台湾连在一起,实现了老人的愿望。我还要变出更多的彩虹桥,跨越三大洋、连接五大洲,成为世界人民的“友谊桥”。
假如我会72变,我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假如我会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会变”。我要是变得话就变成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水滴,同学们会问我‘如果你是水滴只要用一下,不就被消灭了么。
假如我是一个小水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要来到我国长江南部,南方,因为那里所有的人和物都在与大旱作斗争,我要下一场甘甜的雨,让那些干的裂缝的大地,遇到我们就马上合拢,让那些干涸的水井又恢复了以前的活力,让那些干涸的禾苗,看到我们就露出了笑脸,我会来到四川的汶川灾区,跑进废墟里依依找到那些幸存者,让他们喝一口我们,我们虽然没有了,他们却有了力气……
假如我是一个小水滴,我要为人民好更多的好事。
第三篇: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天狗捞月:天狗食日由于古代中国的人缺乏天文学知识,便把日食、月食现象说成是“天狗吃月亮”或“天狗吃太阳”。该现象出现时,人们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来吓走天狗。嫦娥奔月:后羿与嫦娥的故事。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的赫哲族中,就广泛流传着一则“月亮的故事”:古时候,一个妇女去江边挑水,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觉得明亮的月亮特别可爱,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种种虐待、万念俱灰。她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请月亮神仙帮个忙,使自己脱离这个苦难的世界呢!当她刚开始祈求月神时,令她十二万分惊讶的是,从远处江面上晃晃悠悠飘来了一块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东西,很快来到了她面前,停住了。她试着用脚尖往上一踩,说来也奇怪,整个身体不知不觉就上去了。它立即像变魔术那样,把那位妇女凌空托了起来,慌得她赶紧抓住身边的树。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的那么大力气,那棵树竟然被她连根拔了起来。这时,“飞毯”越飞越快,她也越飞越高。就这样,那位妇女很快就飞到了月亮上。
这个传说是想要告诉大家,月亮上的那些黑影,就是那位妇女和她带到月亮上去的水桶呀、扁担呀、树呀。当然,这只是个民间故事,月亮上并没有这些东西,也没有所谓的月亮神。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还有一个关于古人的:朱元璋起义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卑南族的故事说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没,连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幸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后来总算找到一处陆地;由于大地一片漆黑,于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当新日新月,以便寻找其它的人类。在卑南族的创世神话里,月亮和太阳将孩子带到世上,第一个是人类,接着是猴子、马、鹿、鱼和鸟;后来,卑南族的祖先流传,种植地瓜要依据月亮的变化,当月圆时不能耕作,月渐渐缺损时,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镰刀,也不要耕作。
第四篇: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朱元璋月饼起义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索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佰温便想出一 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如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相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喻,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蟾宫折桂: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无盐祭月:
据说齐国有个丑女叫无盐,貌无盐虽不美,心智品德却远非一般女子可比。齐国国王选秀时,地方官将无盐选上了。进宫以后,无盐因貌丑而被齐王冷落。皓月当空夜,无盐焚香拜月,希望月宫娘娘能助她改变容颜。8月15夜,齐王在后宫散步,忽然发现山石后有个女子在拜月,亭亭玉立,清丽姣美,正是无盐。原来嫦娥同情无盐,不露声色地为她换了容颜,丑女变成了美女。齐王好不高兴,很快立无盐为后。丑女变成美女的新闻风传民间,女人们有谁不愿意自己容貌美丽的,于是8月15夜早早地沐浴焚香,虔诚拜月,很快流传成为习俗,天下女人,也便喜欢称中秋节为拜月节了。
第五篇: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朱元璋月饼起义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索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佰温便想出一 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如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相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喻,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蟾宫折桂: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无盐祭月:
据说齐国有个丑女叫无盐,貌无盐虽不美,心智品德却远非一般女子可比。齐国国王选秀时,地方官将无盐选上了。进宫以后,无盐因貌丑而被齐王冷落。皓月当空夜,无盐焚香拜月,希望月宫娘娘能助她改变容颜。8月15夜,齐王在后宫散步,忽然发现山石后有个女子在拜月,亭亭玉立,清丽姣美,正是无盐。原来嫦娥同情无盐,不露声色地为她换了容颜,丑女变成了美女。齐王好不高兴,很快立无盐为后。丑女变成美女的新闻风传民间,女人们有谁不愿意自己容貌美丽的,于是8月15夜早早地沐浴焚香,虔诚拜月,很快流传成为习俗,天下女人,也便喜欢称中秋节为拜月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