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论文作业5篇

时间:2019-05-14 16:1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论文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规划设计论文作业》。

第一篇:城市规划设计论文作业

“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以打造柳州宜居城市格局为例

姓名:蔡凌燕

学号:20***工作单位: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指出了随着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的涌现,多样性、人性化、社区感的现代居住生活成为打造宜居城市的关键。以“新城市主义”理论为出发点,以柳州市柳江河两岸城市设计为案例,探讨了通过社区、建筑、街区的布局,形成具有园林生态特色的宜居城市,以期带动柳州城市整体发展,为同类宜居城市的打造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 宜居 城市格局 生态园林

正文部分: 1.1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将坚持以打造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使柳州呈现出“山水美、环境美、形象美、和谐美”的新面貌。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资源聚集度、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构建柳州超大城市格局,使之成为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抓住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和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两大机遇,把柳东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汽车城和城市新区。

“宜居城市”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是相对于其他城市,或相对于过去而言的[1]。宜居城市服务对象是人,无论是国外的广袤城市、田园城市、邻里单位还是国内,都是以人为本进行城市规划。因此,“宜居城市”必须要将居住、生活、休憩、文化等各个复杂要素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人-城市-自然”的和谐共生[2]。自然环境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础,人文环境是“宜居城市”发展的深化[3]。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运动是西方学者把人本理念融入规划设计实践的一次成功探索[4]。新城市主义倡导“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重塑多样性、人性化、社区感的城镇生活氛围[5]。新城市主义理论核心是以全局观为背景,把功能多样性、社区感、可支付性、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和谐、平衡的生活和工作社区,赋予城市、社区勃勃生机[6]。本文欲将新城市主义运动思想运用到柳州宜居城市设计中,构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园林生态宜居城市。1.2 柳州生态城市设计背景

1.2.1 重点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规划》是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柳州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衔接环节,肩负着协调宏观的城市规划与近期发展规划的任务。未来5年,柳州市的城市建设将在《规划》的指引下,继续拓展城市开发建设空间,构建城市整体结构框架,同时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加快旧城改造,把柳州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为未来柳州建设超大型城市奠定基础。

《规划》指出,预计到规划期末(2015年),柳州市中心城区人口约为14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50平方公里。另外,规划协调区域范围还包括柳东新区及市区周边紧密结合地带,这些区域的建设用地规模为80平方公里。

1.2.2 将兴建一批道路改善交通

《规划》中提出,近期柳州要大力完善城市道路系统,修建一批桥梁、主干道、次干道和快速公交1号线。

桥梁方面,柳州将续建白露大桥、广雅大桥、文惠双桥和鹧鸪江大桥,并启动新建阳和二桥、白沙大桥前期工作。主干道方面,“十二五”规划修建的主干路有钢城北路、香兰中路、跃进路北延线、龙屯新道西延线、学院路北延线和荣军路等。

柳州近期拟实施快速公交1号线建设。据柳州市规划局规划科工作人员介绍,这条线路走向较之前期有所调整,线形走向为:雒容-柳东大道-三门江大桥-桂柳路-文昌路-文昌桥-友谊路-广场路-五一路-龙城路-柳江大桥-飞鹅二路-飞鹅路-柳州火车站。近期规划范围快速公交线路长14.7公里,单向设置12座公交站台。1.3 规划数据

1.3.1近期重点开发9个区域

《规划》提出,近期柳州市重点打造6个片区,重点改善3个片区。其中,重点打造的片区主要有静兰-古亭片区、河东路北片区、香兰片区、白沙片区、西鹅南片区和马鹿山片区;重点改善片区包括城中半岛片区、广雅桥西-火车站片区和五岔路口片区。

1.3.2新增居住用地1568公顷

《规划》确定了柳州近期居住用地规划目标,到2015年,柳州市区新增居住用地1568公顷,总居住用地面积达到4877公顷。主要建设楼梯山片区、静兰片区、河东路北片、阳和沿江片和旧机场片区等。

1.3.35年内建11.44万套保障房

根据《规划》,柳州经济适用房建设总量按照不得小于商品房20%的比例进行规划。主要分布在:银海小区、柳北经济适用房小区、静兰片经济适用房小区等。到2015年,柳州市总共建设保障性住房约11.44万套。

1.3.4拟建15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柳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力,近期柳州市拟建设15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文昌会务中心、文昌东楼,扩建文昌市政务服务中心;新风时代购物广场;风情港购物中心;柳州地王财富中心项目;保利·大江郡项目;星光大道商业项目;大型仿古建筑群“柳州城”;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静兰水上运动中心;文华路中学。

1.3.5城市绿化率达40%以上

《规划》对“生态及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为,2015年,柳州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近期主要新建一批公园,推进百里柳江绿化,实施灰山变绿,开发建设一批历史人文及生产绿地。2“宜居”城市格局设计

新城市主义主张从区域的宏观角度来探讨社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日益恶化的居住环境。其理论包含区域、城市和社区、街道与建筑三个层次。并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ND)和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OD)等有关现代城市空间重构的典型模式[7]。

2.1邻里社区布局

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地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构筑出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规划区根据新城市主义思想作出邻里社区布局,并通过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来容纳不同收入和年龄的社会阶层人群,促进社会包容和群体交流,增进社区活力,以此满足居民交往,达到宜居的目的。(图1)

(图1)

2.2多样化社区设计

在保护滨水旧城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地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整治和修缮,并通过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布局、绿化和公共空间系统,改善居住环境,满足环境宜居。

2.2.1“东大门”打造生态社区

静兰-古亭片,即“一江两岸”,指三门江大桥和静兰桥间柳江东西两岸。两部分紧密相连,互相呼应。该片是《规划》重点打造的区域,目前静兰片已经初具规模,水上运动之都项目建设方兴未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岸的古亭片。

2.2.2五岔路口片区居住构建传统邻里社区

五岔路口片区改造要点中提到,要建设标志性建筑,改善景观,提升城市出入口形象,这将给这一区域的房地产开发带来利好。如果将其和之前的《柳州市荣军路西南片控制性详细规划》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调整、完善现有城市结构,发挥该区域对对全市的辐射影响。在整个规划贯彻下来后,届时柳石路、荣军路和蝴蝶山路夹角将形成“城市绿肺”,周边居住环境和片区档次将得到明显的提升,该区域的楼盘品质也将得以升级。同时,在城市功能上弥补城区城市功能的不足,产业结构单

一、城市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有着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双重重任。布局上,打造老城新区的城市轴线,并沿城市轴线,以传统街区式邻里社区布局,在街区中设计商业和各种城市配套服务设施,构成河西新区传统邻里社区。

2.2.3滨江公园社区

规划分区有着优越的生态景观环境。诸如完整的自然生态岸线、百里柳江。保留这些自然山水景观,以“生态链接”把“山体-生态水岸-小河”链接成“滨江都市公园”,营造出生态、文化的“滨江都市公园”式的宜居最优空间。在邻里社区的布局中,把“邻里社区”布局在“滨江都市公园”里,构成滨江公园社区的宜居城市。

2.3街区与建筑设计

2.3.1街区设计

(1)历史街区设计。窑埠古镇历史悠久,对于柳州市有着深刻的意义,沿路不少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年代,柳州主要历史文化遗址之一的窑埠口岸就位于街区内。为形成明清历史特色风情商业街,窑埠古镇的规划设计,以“再现窑埠老镇古朴风貌,复兴古埠码头昔日繁荣”为基本思想,力求展现多民族文化共荣共存的地方特色,体现自然、历史、社会、民族、文化及人居风貌的整体性及和谐性。窑埠古镇建设内容包括两大区,古埠商业街区及侗寨文化风情园区。古镇商业街区由壮族风情街、苗族风情街、瑶族风情及及滨水休闲步行街组成,内设广西桂剧博物馆、戏台、广西民俗博物馆、文昌阁等公共文化设施;侗寨风情园区由鼓楼广场和侗族民居群等组成;力图将传统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使市民感到历史街区在有序、有机地发展,不断地创造一个为人们认同的相容、共存、和谐、舒适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2)滨江BLOCK街区。BLOCK街区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城市开发理念,它是20 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社区规划理论。BLOCK 街区的概念来源于美国,BLOCK是5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L-Lifefallow(休闲),O-O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亲和),BLOCK 是居住区和商业的集中融合[8](图4)。

河东地区是柳州市市CBD的滨江区,有着丰富的滨江水岸、岛屿等最优的滨水空间,是城市轴线的形象打造和集中展示区域。河东地区邻里社区的布局,沿城市轴线,以BLOCK街区的模式布局,强化城市轴线的商业、休闲、诗意生活氛围;文化景观形象,塑造以BLOCK街区引领滨江都市生活。

2.3.2建筑更新

规划区拥有代表老城区形象的代表性建筑,其代表了防城的生活界面,设计通过拆除布局混乱、立面效果差的建筑,以传统风格民居重建,完成区域形象建筑展示墙。打通河堤街,使之成为区域生活、文化、商贸、美食、旅游的旅游走廊,形成沿江建筑风貌展示廊道。沿江空间界面通过对建筑及环境的空间形态、道路系统、公共活动空间的统一规划与设计,力求营造出具有传统滨江小镇韵味的特色商业业态。结语

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陈刚同志的说法,就是坚持“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讲好“柳州话(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与柳州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个同步”理念,确定了建设“四个名城”的目标,使得柳州这座城市不但宜业,也更宜居。

参考文献:

[1]林柯余,袁奇峰.宜居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城市特色营造与追寻[J].现代城市研究,2010(6):35~43.[2]王东.增强城市实力,建设宜居城市[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28~30.[3]李丽萍.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2):76~80.[4]丁文静.新城市主义的人本理念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城市问题,2006(3):89~93.[5]王慧.新城市主义的理念与实践、理想与现实[J].国外城市规划,2002(3):35~38.[6]张忠国,季洁.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小城镇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问题,2011(10):40~44.[7]曹杰勇.理想社区的现实性运作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讨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影响[C]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安:中国建筑学会,2007:270~275.[8]李鸿新,李钊.大型居住区设计的理论与探索实践[J].建筑学报,2006(4):12~15.

第二篇:城市规划与设计论文(DOC)

教育产业在城市中的布局与规划发展——以北京城市学院各校区为例

学生姓名:

xxxx 学 号: 班 级: 学 部: 学年学期:

*** 13城管本1班 公共管理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与设计

2015年12月22日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目录

一、前言.................................................4

二、北京城市学院介绍.....................................4

三、北京城市学院各个校区的空间布局特征...................5

(一)、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5

1、地理位置...........................................5

2、人口分布...........................................5

3、交通分布...........................................5

(二)、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6

1、地理位置...........................................6

2、人口分布...........................................6

3、交通分布...........................................6

(三)、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6

1、地理位置...........................................6

2、交通分布...........................................7

3、校区分布...........................................7

(四)、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杨镇校区.........................8

1、地理位置...........................................8

2、校区分布...........................................8

四、北京城市学院校区的规划发展特征.......................9

(一)、北京城市学院建设的顺义新校区的发展...............9

(二)、老校区的发展.....................................9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三)、北京城市学院的发展现状..........................10

五、教育产业在城市中的布局特点..........................10

(一)、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0

1、地理位置因素......................................10

2、社会因素..........................................11

3、经济因素..........................................11

(二)、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11

1、国家越来越趋向按人口分布来配置特殊教育资源........11

2、教育产业空间分布是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并存的........12

3、教育产业的集中性和分散性并存......................12

4、教育产业呈条块状分布..............................12

六、关于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建议......................13

(一)、北京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应该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13

(二)、建设北京城市学院发展战略规划....................14

(三)、进行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规划......14

(四)、校园建设规划....................................14

七、总结................................................15 参考文献:..............................................15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一、前言

城乡规划具有面向政治统治、面向经济发展和面向社会发展三个阶段或者三种功能类型。北京城市学院作为北京市教育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在面向社会发展阶段中,其各个校区的空间布局也有各自的特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

二、北京城市学院介绍

北京城市大学(原北京城市学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教育产业。1984年,创建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大学前身);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批拥有硕士研究生院的民办教育产业。截至2015年6月,该校有中关村校区、航天城校区、大学城校区和顺义杨镇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约1250亩,教学设备总值达 2.3亿元;学校馆藏图书215余万册,实验实训室百余个;设置理工、文法、财经、艺术、外语、管理、医药等学科门类百余个专业;有教工17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三、北京城市学院各个校区的空间布局特征

(一)、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北京气象学院内),是原北京城市学院的本部校区,地址位置极其优越,在北四环的中部地区,四周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等多所教育产业的聚集。

2、人口分布

同时还处于中关村的繁华地段,临近大型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齐全的地区,所以该地区的人流量特别大。在中关村校区附近还有各种大型社区的存在,所以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大,是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区。

3、交通分布

中关村校区是呈集中式分布的,在校区的南北东西都有教育产业、医院、商场等各种公共设施的分布,它相当于一个中心点,所以中关村校区的交通非常的便捷,附近有公交和地铁站的分布,学生出行非常的方便快捷,同时中关村校区处于各大教育产业的保卫之中,这有利于各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方便学生们取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一般中关村校区还会进行师资力量的交流与合作,会进行跨校的讲座和教学,便于教育理论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二)、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路6号,离市区距离较远,靠近北京的硅谷地区,离各大型企业的距离较近。

2、人口分布

航天城校区处于郊区,校区周围的居民区由于近几年来都被拆迁或者修路等的行为已经减少,同时校区周围还有大量的军事用地,附近的商场和建筑都较少,所以该校区的人流量较小,人口数量较少,但学生的人流量较大,人口数目较多。

3、交通分布

航天城校区的分布是集中分布的,离市区距离远,同时离各种公共设施的距离也很远。四周没有大型商场、医院和学校的聚集,是处于一个独立的状态的。航天城校区的交通不是特别的便捷,校区周围的交通枢纽较少,学生出行不便利,同时校区周围的道路数量较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不利于出行。

(三)、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北京城市学院大学城校区位于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远离北京市区,接近河北等地区。

2、交通分布

接近京、津、唐的高速公路,北京市805路公交车直达校园,南北通衢,交通便捷。但由于处于北京郊区,离市区距离远,并且公交路线较少,所以该校区的交通较为便利。

3、校区分布

大学城校区是北京城市学院最大的校区,占地25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校区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国家级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篮球场、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及数十个语言实验室、表演、绘画等专业教室;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53万册,计算机1200多台,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数万台件,并已开通稳定、完善、高效的校园网络;校区还有完善的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广播站以及食堂、招待所、商店、浴室等各种生活设施。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学子读书,生活和享受教育、提高素质的理想场所。

4、人口分布

目前,北京城市学院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城市建设、艺术、表演四大学部以及空乘专业设在大学城校区。共有34个本科专业和41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近5000人。大学城校区汇聚多方英才,已形成理念先进、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在授课教师中,现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有教授10人,副教授80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27.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硕士学位157人,占57.1%,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1、地理位置

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地区木燕路,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拥有2200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1700平方米的制造实训中心、500平方米的物流实训中心、7个专业机房的计算机实训中心、建筑面积6635.8平方米的图书馆,及各类实验室和实习场所22个共计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2015年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学部和其他几个专业的新生将搬往顺义校区学习。

2、校区分布

顺义校区建成后,学校将中关村校区的师生迁至顺义校区。一期工程顺义校区已入驻2015级新生和2014级部分老生共计5000余名,主要是信息技术类、文化创意类、国际商贸类、现代服务类、城市建设与环境管理及城市交通运营服务类、航空服务类学生。按计划,顺义校区将在2016年9月完成二期工程,届时将从城区疏解近万名学生。2018年三期工程完工后,2万名本、专科全部入驻顺义。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四、北京城市学院校区的规划发展特征

(一)、北京城市学院建设的顺义新校区的发展

北京城市学院的中关村老校区在北四环中关村大街附近,教学区相对集中,宿舍区较为分散,学校多数学生在此校区就学,由于地处交通要塞,早晚高峰经常造成北四环路拥堵,给周边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学校领导在多次实地考察后,决定将新校址选在顺义杨镇,这填补了北京东北部无教育产业的空白。

如今,顺义校区(一期工程)已入住2015级新生和2014级部分老生共计5000余名。目前,顺义校区正在申报二期工程(宿舍、图书馆),将在2016年9月完成二期工程,届时将从城区疏解近万名学生。到2018年三期工程完工后,2万名本科、专科学生将全部入驻顺义。

(二)、老校区的发展

在北京城市学院的顺义校区建成之后,北京城市学院的其他老校区的发展也在继续,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按照市政府要求改建为“聚人少、效益高”的研发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将不再承担任何教学功能,改建为公共服务性质的创业园区,北京3D打印研究院、国家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亚洲文化设计中心和“云医疗”等项目将陆续入驻,而且上述园区的孵化成果和研发成果将最终要落户顺义杨镇,使位于中关村这个创业园区与杨镇地区形成良性互动,即:“中关村孵化+杨镇落地”,走出一条中心城区疏解与郊区城镇发展相融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合的新路。

北京城市学院疏解的另处一个亮点在于,顺义区原有两所中职校划转成为北京城市学院中专部,北京城市学院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包括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贯通式教育模式,使北京市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北京城市学院入驻顺义杨镇,填补了北京东北部,潮白河以东占市域面积的六分之一的区域无教育产业的空白。

(三)、北京城市学院的发展现状

就北京城市学院的额目前发展来看,城市学院还处于开发阶段,航天城校区是较中关村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之后建成的,现在还在进行进一步的扩建和发展,而在2015年,北京城市学院再次建立了一个新校区顺义校区,所以北京城市学院目前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对航天城校区和顺义校区进行同时发展,同时不忘将老校区中关村校区和大学城校区进行规划发展,将中关村校区逐步迁出,大学城校区继续原来的模式发展,航天城校区是进行扩建和改造,不断的更新学校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育产业在城市中的布局特点

(一)、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地理位置因素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地理位置不同,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也会不同,这就会影响教育产业的分布不同。一般教育产业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生活环境较安静的地区,同时教育产业还会分布在地形较平坦、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

2、社会因素

大部分的教育产业分布在人口较为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内,有利于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政治也会对教育产业产生影响,政府或者国家有时候会指定某个区域作为教育产业的基地或者希望工程等的方面的影响。另外传统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产业的分布,比如某个地区很久以前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那么这个地区的教育产业就会偏多一点等。

3、经济因素

教育产业的布局受到区域分工的支配,区域分工决定着产业布局以及国际产业联系的性质和规模。大部分的教育产业分布在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一般的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产业都相对分布较少,同时,基础设施较齐全的地区的教育产业分布较广。

(二)、教育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

1、国家越来越趋向按人口分布来配置特殊教育资源

特殊教育形式开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开始形成以一定数量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多种办学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有机会上学。随着纲要配套实施方案的实施,特殊教育资源越来越趋向按人口分布来配置。20世纪90年代末特殊教育集中指数的再次迅速下降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特殊教育布局日趋合理。

2、教育产业空间分布是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并存的

就教育产业而言,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是共生共存的,它们既反映教育产业空间分布规律性的一面,也表现驾驭产业的空间分布存在随机性。以教育产业的的层次、类型、数量等方面为参考,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现出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共存的现象和特点。均匀分布主要是指教育产业在某一地区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相当,即在学校层次、类型和数量等方面表现出“趋同”现象。

3、教育产业的集中性和分散性并存

在地理空间上,集中与分散的范围是相对的。具体来说,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在省域之间和省域内两个层面所呈现的特点,可概括为大分散与小集中的分布特点。从大的空间范围看,教育产业分散于各个省之间,但从某个小的空间范围观察,则主要集中在部分经济、文化较发达的省份或城市。这两种方式是教育产业的布局结构在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反映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水平和教育产业区位空间的发展过程。

4、教育产业呈条块状分布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就我国得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条”和“块”从宏观区位上反映出教育产业的静态布局结构的特征。“条”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形成东、中、西三大地带,教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大体上以此为基础也形成三条较为明显的地带。在总体上,东部地区教育产业的数量较多、发展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教育产业数量较少、发展水平低下。二是指在大河、大江、大海,以及交通发达的公路、铁路主干线,由于天然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使得许多教育产业在此扎根,宏观空间上也大致形成“条”形分布特点。处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京广铁路线和京哈铁路线的各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地带。这些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实力,带动和促进本地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进而增加该地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诉求,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产业空间分布有显著且非常深刻的影响。除受经济因素影响之外,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我国教育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从而使得教育产业在宏观上呈现出条状分布特征。

六、关于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建议

(一)、北京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应该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 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北京城市学院的未来发展后弦应该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例如,继续建设顺义校区,同时可以将老旧校区前往北京的东北部,填补北京东北部缺乏教育产业的问题。

(二)、建设北京城市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发展战略是指导发展全局的计划或者策略,所以北京城市学院应当建立一份北京姑娘城市学院的发展战略规划,打造一份关于北京城市学院应当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北城的总体解决方案。

(三)、进行北京城市学院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的规划

北京城市学院应当建立一个有自己的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以学科为突破口,以学科建设为主要依托,突出学校的特色学科。同时,北京城市学院应该立足国家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分配资源来建设特色学科或者重点学科,从而形成优势。

(四)、校园建设规划

校园环境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代表一个学校的氛围,同时,校园还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其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未来,北京城市学院要注重校园建设的规划,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同时要注重校园内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比如城市学院应该将校园宿舍的环境进行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校园图书馆的质量,保证学校的供电供水系统的完好等等一系列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 公共管理学部 13城管本1班

七、总结

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这门学科,我了解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座城市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前期规划与设计,然后再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计划,以达到最佳的状态。同样,学校的发展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市,也一样需要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校空间分布特征探析》2011年,陈慧清。

[2]、万方数据库,www.xiexiebang.com.[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2013年,同济大学,吴志强、李德华。

第三篇:城市规划作业

论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转型——以徐州市为例

摘 要:徐州是拥有大量优质煤矿的城市,其近代工业的兴起,始于19世纪80年代煤矿的发现与采掘。但随着煤矿的持续开采,徐州经济有了蓬勃的发展外,煤矿开采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可避免。文章就如何使徐州从资源型城市转为可持续发展城市提出建议与对策。关键词:徐州煤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概述

资源型城市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主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 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资源型城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城市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城市布局随资源开发就近建设而过于分散等特点根据开采资源种类的不同,资源型城市可分为石油工业城市、煤矿城市、锡矿城市、森林工业城市等等多种类型。徐州市矿产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

开采量大,居全省之首。矿石产量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居全省之首。开采的矿种较多,非金属矿产数量比重大。共开采矿种20种,非金属矿产数量最多,占95%以上。大型矿山产值超过了中型和小型矿山。大型矿山产值22.5亿元,占总产值的56.82%;中型矿山产值10.3亿元,占总产值的26.01%;小型矿山产值6.8亿元,占总产值的17.17%。大型矿山产值超过了中型和小型矿山。大型矿山产值22.5亿元,占总产值的56.82%;中型矿山产值10.3亿元,占总产值的26.01%;小型矿山产值6.8亿元,占总产值的17.17%。

公益地质和灾害地质勘查工作开展的不够和矿产勘查投入不足;矿业结构不合理;矿山企业经济形式单一;多数矿山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矿山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矿山企业设备陈旧,粗放开采,优质劣用;矿业科研开发和创新力度仍显不足(不够);煤炭洁净利用技术仍没有突破等;村庄压煤问题极为严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宏观管理和调控常常依据不足和力度不够;督察力度和监察手段等有待加强和提高;部分管理职能和管理政策还不到位;对矿业权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和完善程度仍显不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制度化及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等有待提高和完善。3 转变产业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徐州煤矿现在正处于中年期, 为了不让徐州重蹈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的覆辙, 我们要未雨绸缪, 现在开始转型还为时不晚,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必须以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起点, 以资源的永续利用为途径,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

3.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由资源城市向经济强市转变

工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主导, 发展工业是资源型城市的优胜所在, 大力发展工业也是实现更加全面的富足的小康社会的的战略目标的要求。包括煤电产业、机械电子产业、化工医药产业、纺织产业、建材冶金产业、轻工食品产业。除煤炭、电力和化工三大产业外, 其余产业皆是徐州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支柱产业,通过进一步做大做强,构筑起徐州市产业群体新优势。

3.2 优势再造, 变废为宝

(1)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在开采原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炭加工业,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再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这是将淮南由目前单一的资源开采型城市向原煤、电力、化工一体化发展的资源加工型城市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国外, 日本就是依靠资源加工提升附加值的成功典范。

(2)优质优用。徐州煤矿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如果不能作到优质优用, 那不仅是没有使资源发挥它的自生价值,也是对国家财富的一种浪费, 徐州煤矿的品质非常优良, 取样统计鉴定, 储量的95%以上是煤化工和炼焦用煤原料, 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占相当比重的优质煤用做动力煤被直接燃烧, 既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周遍环境增加负担,又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要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 提高煤炭资源价值。

(3)发掘伴生矿藏资源的价值。徐州煤矿除品质优良外, 还伴生有丰富的伴生矿藏资源高岭土和煤层气, 高岭土是建筑行业的原料, 煤层气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 倘若直接排放又会污染大气, 然而它却是优质的清洁能源, 应该将其变废为宝, 利用起来, 大力发展瓦斯气民用、瓦斯气发电。

(4)化害为利, 为我所用。煤矸石堆积在矿区, 不仅占用土地, 破坏矿区的风景, 且其在烈日曝晒和风化作用下会释放大量的 SO2、NOX、CO 及扬尘气溶胶, 重金属元素随降水溶解污染土壤和地表水体, 然而煤矸石和粉煤灰都可作为水泥和制。

3.3 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

(1)依托文化底蕴, 大力发展旅游业。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自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徐州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从而有着丰富的汉代文化,被称为汉朝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旅游界有了一句话:“明清看北京,秦汉看西安,两汉源头看徐州。”同时徐州位于四省交通要地,以及又是淮海战役主战场,可谓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2)依托科技谋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徐州已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等不少大中专院校,但政府还是应该加大徐州大中专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数量, 这样不仅可以为徐州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还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可带动当地的饮食服务业和商业, 进而提供不少就业岗位, 为下岗工人提供就业门路。

3.4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

煤炭行业劳动密集、附加值低,煤炭型城市资金的积累慢, 自我发展和改造的能力差,单纯靠自身力量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非常困难。因此政府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资金、政策上的支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本措施能够对矿业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局面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4结语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徐州市的历史和现状出发, “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实现徐州市经济的成功转型, 降低煤炭产业体系在全市工业体系中的份额, 并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程, 需要各行各业的精诚合作, 且各行业间必定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切不可操之过急, 毕其功于一役,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可接受程度,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原则,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把徐州建设成为苏北城市群中综合实力最强、辐射影响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

参考文献:

[1]徐州市矿产资源总规划(2001-2010)[OL],徐州国土资源局,2011.http:///kczygl/kcgh/201110/t20111021_1006515.htm

[2]王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转型 [J],2003

[3]崔德文:加快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 实现可持续发展 [J],2003

第四篇:城市规划作业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探讨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探讨

摘要:该文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价值的两个方面,提出“自然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改善和提高居民户外生活质量。

关键词:户外环境景观价值 “自然生态”; “以人为本”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作为一个现代的智慧之城的建设更为重要,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问题越来越受到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居住的环境景观目标已不仅是树木花草,更需要文化,要突出包括民族地域文化在内的文化内涵,及在此影响下形成的居住区空间格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随之居住区大量涌现,居住区规模无节制扩大,人们在经历了住宅“量”和“质”的苦恼后,依然要面对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外环境的质量。

开发商为牟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建设的仅满足日照间距的千楼一面的住宅区,单一的面孔、呆板的空间,使得居住区空间形态走向一个极端。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水资源匮乏等;并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

居住区环境的脆弱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居住区环境的审美性、可适应性、可持续性。优秀的城市住宅外部环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效益、环境及经济效益,也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通过居住区外景观环境的形象塑造,住户拥有了与大自然的沟通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

二、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价值的两个方面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的要素,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景观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景观是否满足“人”的审美情趣;景观作为“人”参与其中活动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场所精神。

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场所休憩、交流、活动。场所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载体,而社区是由时间、空间、设施及其活动内容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场所,并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场所的意义是比单纯的物质空间特征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间的灵魂。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

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场所是认识自我的地方,是熟悉的和安全的,当大量的人有着同样的感觉并受它的驱使有了被联系在一起的感觉时,它就是一个集合的场所。不同年龄的住户在各自适合的场所休闲,丰富了小区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小区的生命活力。这样户外环境景观的价值才充分体现出来。

三、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居住区外部环境基本上是由住户小庭院、组团级公共用地和小区级公共活动场地构成,这些空间往往相互融会贯通,构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物质基础。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形成这些外部环境的基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创造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不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空间尺度,同时也是取得优质景观价值的前提。

户外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首先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由于设计考虑的主体是环境的使用者,而非设计者或决策者的喜好,因此,设计时要注重使用者的特性和需求,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创造具有“积极的”意义的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既要有 “以人为本”的思想,又要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营造生态化、景观化、宜人化、舒适化的物质环境以及和睦、亲近、具有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

1.在营造景观的物质功能方面时,一定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自然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荀子提出“取物有节”的思想,张载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实物均由气所构成,气之本性即人之本性,天地人物具有共同本性,彼此应当是共同发展。

首先,自然生态与居住区户外环境都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通过道路、结点空间的合理布局,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多样统一,考虑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创作要素,创造出一个丰富、有机、完整的户外环境景观,而不是设计住宅单体之外的剩余空间。这样住户就能清晰地认知户外空间,同时户外环境景观对于住户也构成了识别性与归属感。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给人舒缓、放松的抚慰,达到以景养心、以境养人的境界。自然生态包括生态制约要素,即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支持要素,应充分利用各种地形环境,创造出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构筑一个别致、特色的景观和一个小的生态环境。应注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剔除负面的要素,引进正面的景观要素,提高和加强某个区域的景观特征。在中国清代,这项艺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私家花园中人们就能欣赏到高山、湖滨、竹林、瀑布等美景。而且设计者利用技巧使各视点的过渡也显的相得益彰。

其次,居住区户外环境与生态环境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局部相加并不简单等于局部之和,而是成为两个整体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联合共生。在过去居住区结构清晰的树形结构模式之内,人工环境彼此没有联系,与自然环境也没有关系。在居住 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应进行修正,采用以传统户外环境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交叉的网络模式,形成多样的交往空间,加强邻里间交往。

2.在强调景观物质功能的同时应注重户外环境景观的场所精神,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情趣的居住氛围,“以人为本”。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内容在空间的形式、尺度、比例、质感、等物理性要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一个空间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是有意义的,它是这些人群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某种归属。

首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户外环境景观中应体现:景观不是单纯的观赏和生态价值,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交往空间,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处处有“人”—住户的参与,充满活力、生机。

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分为个人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或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两类。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是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社区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空间环境中才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人群能够适宜地进行活动的空间环境,这样的适宜的空间环境,即场所,除了形式、比例、尺度等设计因素外,首先要考虑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的构筑。如在半私密空间中幼儿和儿童游戏活动,邻居间的交往活动;在半公共空间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邻里交往、散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购物、散步、休闲活动等。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居住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不应成为停车场地或无人问津之地。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也不能偏僻,以至于只服务少数居民;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远离车行道。其次,“以人为本”应考虑到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空气环境、湿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等五大环境健康性问题。应通过景观的高低、穿插、围合、引进、剔除,以及生态技术等的运用,尽量消除或减轻五大环境的污染。如对小区汽车噪声和尾气的隔绝,以及汽车对小区住户日常出入的干扰的避免,可以通过人车分行,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也可以将小区汽车直接停放在小区周边,使其不进入小区内部,实行小区内部步行化,辅助以自行车交通等措施解决。

四、结语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持久发展的领域,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三部分的融合是建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使设计目标更加科学化。同时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这将有助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合理,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篇:城市规划作业

城市,城市化,城市文化

摘要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形成城市,城市不断的发展过程成为城市化,城市的文化影响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城市形象。

关键字城市城市化城市文化理解与发展

一. 城市

1.城市的定义

城市的一般定义是城市是指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2.我对城市的理解

城市应该是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在哪里,人们不用种田,但也需要劳动;在哪里,人们主要从事工商业;在哪里,人们的素质很高;在哪里,人们的行为更可能推动世界的发展。城市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它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在不停的发展,里面的人口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它与农村的分界线一直很难划清。

3.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主要经过五个是时期: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

建社会时期,包括前、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在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相当进步的农业经济。随着农业的出现,永久性的村落也开始出现;慢慢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然后踏入仰韶文化时代,最后进入龙山文化时期,生产力有进一步的发展,氏族社会走向解体,部落之间的战争也日趋激烈,这时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堡。在封建社会前期,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解体,至战国时代后期,封建制度最后得以确立。这一时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在封建社会中期,西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城市的分布也以北方为主。东汉末期,北方军阀混战,黄淮流域遭到极大破坏。其后虽有魏晋时的短暂统一,但不久北方地区接连受到边远地区游牧部落的侵占,经济又遭到极大破坏。与此相反,江南地区自孙吴以后,经济逐渐发展,至唐后期成为中国新的经济重心。在封建社会后期,从元开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就再也未分裂过。元、明、清三代的统一局势,造就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最为雄伟、辉煌的都城——北京。但是,从总体看,随着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未能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突破,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倒退。在近现代时期,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下,城市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是十分缓慢的。现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以此速度继续发展极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赶超某些发达国家。

二. 城市化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我对城市化的理解

城市化有两个特征:第一,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不断增加;第二,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组以及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总的来说,城市化不仅指人口规模及地域面积的增大,还要有相同的城市的内部设施及功能的增加与之配套。

3.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我国现在大部分城市地区都处于城市化与郊区城市化阶段。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我国政府开始对房地产行业的进行调控,这对建筑业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镇城区改扩建项目的上马,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积开工,建筑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

三.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

2.我对城市文化的理解

文化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而城市文化则主要包括人在城市之中的衣,食,住,行等内容。而且城市文化也有两面性,但是总的来说领先于乡村文化。

3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国人民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辉煌的城市文化也是由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在祖国大地上共同创造的。我国的城市文化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它的生长过程不可避免地要遭受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的坎坷命运。尽管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刀光剑影、朝代更替、外患侵略等。致使城市文化遭受到局部冲击、破坏、毁灭的命运、尽管命运多舛、但并没有摧毁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全部文化成就。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风景名胜、传统园林、名府名宅、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以及革命和纪念性场所,别具一格的城市形态特征和山水景观。显示出我国城市文化依然厚重和丰富多彩,造就着未曾中断的文化传统和独树一帜的文化形象色彩和声誉。现在但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强势冲击和急功近利,以及房地产开发谋求高额回报的驱使,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引袭,一些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旧城区、风景地区等,面临着经济发展狂潮的威胁和非理性对待的境遇。

下载城市规划设计论文作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规划设计论文作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规划论文

    我眼中城市---张家口 关于张家口总体规划的想法 班级:管131 姓名:阴莉莉 学号:2013310121 我眼中的城市——张家口 作为一名张家口人,大学也选在张家口,是因为我喜欢这片土地。......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 课 程 论 文 2013 级 土木工程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成 绩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

    城市规划论文

    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南京 青奥会 影响 【论文摘要】国际奥委会第122届全会在温哥华决定,将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授予中国的南......

    城市规划论文

    浅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涵及其关系 作者:郝鹏飞刘成野学院:建工学院工管09-2班 摘要: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建管12-2颜孙苗201235070摘要: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的联系,无论是以城市发展变迁史的纵向来分析,还是以东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横向来......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规划论文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规划论文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开始重视生态环保。现今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如果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无法改善......

    城市规划作业2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绿地调研报告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坐落于昆明呈贡新城大学园区东南部,东倚龙潭山,南扣云南民族大学,西临高校教工住宅区,北接云南师范大学,。整体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找一座自己熟悉的城市,结合它的发展历程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规划建设,发现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并用图文图文形式表达出来。提交截止日:2009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