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4 16:1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第一篇: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生:程

非 学

号:10021020402 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2010.4 指导教师:王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 年 三 月

1前 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息的可靠传输说,后一种方法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红外遥控所采用的方法。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因此在采用红外遥控方式时,不会干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

红外遥控的发射电路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波;红外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三极管或硅光电池组成,它们将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送后置放大器。

1.4 前景展望

随着检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易受干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课题研究内容分析 2.1红外遥控的优势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息的可靠传输说,后一种方法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红外遥控所采用的方法。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远小于无线电波的波长,因此在采用红外遥控方式时,不会干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临近的无线电设备。

2.2 红外遥控研究现状

目前家电中用的最多的遥控方式是红外遥控,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的、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价格低廉,编码简单,近距离的遥控使用红外遥控非常有优势。由于红外一体化接收头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红外遥控的成本和技术难度,目前不仅在家电领域,在玩具、安防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由红外遥控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设备、遥控微处理机等组成。因此,遥控系统是一涉及单片机的数字系统。目前国内红外遥控电子元器件的竞争很激烈,导致了价格的低廉,表面上有利于消费者,可是长期恶性竞争,互相压价格,必将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最终损害的只能是消费者。红外遥控的前景依然看好,不过红外遥控的现状不容乐观。3 总 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看了很多资料和程序,明白了红外遥控的来由和发张,也懂得了它的很多涌出,在我们现实生活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但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软件方面对程序的编写还比薄弱,编写出的程序还不能完全实现预期的目标。通过这次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这次的设计经验,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设计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主要及公开发表的文献)

1] 陈权昌,李兴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 吴金戌,沈庆阳,郭庭吉.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侯玉宝,陈忠平,李成群,等.基于Proteus 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 郝建国,郑燕.单片机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6]余家春.Protel99SE电路设计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7] 陈汝全等.电子技术常用器件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07

[8] 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实例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9]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第四版)[M].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相融合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梁麦柯

学 号:19320111033

二级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韶州师范学院)

专 业:学前教育

班 级:2019级学前教育3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赖永强副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课程相融合的文献综述

梁麦柯

(韶关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前言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出席开幕会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 脉”“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1]

当前阶段,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学前教育也更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薪火相传的重要瑰宝,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结合,符合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内涵,对现代学前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学龄前儿童正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前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更有利于从小培养其正确价值导向,为提升品德素质打好基础,更是在新时代以新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现代学前教育;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为内核,结合5000年文明中出现的儒家、墨家、法家等各流派思想体系所形成的融合共通的历史沉淀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一脉相传、历史悠久、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特点,另外,在对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并将其与自身互补的厘定上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中华传统文化在人文思想上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2]。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练和升华。因此,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3]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在维护社会伦理道德、改良社会风气、培养高洁品格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学前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启蒙和开化的过程。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性格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联系紧密:无论是古私塾对《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名篇中尊师重道、人伦义理、忠孝节义思想的传播,还是现代幼儿园、学前班等对汉语基础知识的灌输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因此,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囊括了学前教育的始终,为学龄前儿童进一步学习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做出了充分的准备。[5]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的包涵面甚广,包括华夏文明自产生初至今延绵流传下来的思想、道德、学问、艺术、行为习惯等等。是我们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潮流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成就具有创造性,是国家历史遗产、各种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的总体形式,以儒教、道教文化为核心价值。[6]在世界上,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时代的变化中,许多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覆没。但是“礼”对我们来说却有很大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讲礼貌与现代学前教育相结合,则可以呈现出融洽的幼儿园氛围。小朋友在园区内讲礼貌、讲规矩,便利幼师的教导,使园区氛围更加美好。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5000年历史长河上堆积着无数的文化珍宝。这些必须被年轻一代继承和保护。所以传统文化应该与现代学前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影响孩子们,尽早培养新一代的爱国感情,使传统文化能被热爱和保护。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具体结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阶段学前教育单纯的说教课程很多,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反而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引导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习惯。这里孔子所说的是复习的重要性,但更多是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重要性,因为我们在学前教育中,想要稳固孩子某种

良好行为,就要经常引导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不断的练习。做到知行合一,好的习惯从小养成,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的生活规范中,体现学前教育中的寓学于生活。其次在教育过程中幼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三字经》中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7]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之所以三次迁离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为了给孩子从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幼儿时期是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品行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重视榜样力量,这则故事能够深刻地体现到这点。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的具体结合还表现在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做游戏。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其实更为明显的体现在游戏中,学龄前儿童对于理论知识兴趣缺乏,注意力不能集中,接受程度不高。但这些问题在游戏中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电子游戏的普及,同时也使我们许多传统的游戏形式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我们作为学前教育的实施者,不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从小教育孩子玩电子游戏,这对孩子的生理、心理都起不到促进作用。今天很多孩子没有玩过传统的户外游戏,例如,丢手绢、木头人、丢沙包、放风筝,走子游戏、踢毽子等等。因此,为了充实幼儿教育的课程,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收集传统的民俗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其作用。部分游戏可能不适应全部的学前儿童,或是现阶段开展条件不适合,这种情况下需要幼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是对原有游戏进行创新。因为传统游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做游戏也是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融合最为恰当的点之一。许多传统游戏可以起到竞技、益智、助兴等作用,并蕴含诸多文化内涵于其中,注重传统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使孩子寓学于乐,寓乐于学。

三、营造文化氛围,打好德育基础

德育工作是讲好文化课的基础,学校培养人才的基础是进行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孩子身心虽然还没有发育成熟,但是可以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打好德育基础。对于幼师来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必要的,教师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对于幼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要求,是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的先决条件。另外在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学校应该利用这些节日来进一步加强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氛围营造。[8]例如说,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赏月,这时向孩子们讲述和宣传佳节团圆重逢的故事。幼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从小培养孩子孝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的良好品德习惯。例如,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给幼儿分发粽子的同时讲述屈原投江的壮举,通过传达这样的故事,目的是提高孩子们的爱国心,潜移默化的将爱国的种子扎根在孩子们心底。通过这些方式,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以新形式不断的继承,孩子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更有求知欲,而他们的德育修养在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下得到了改善。

总结

我国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太广,不同学者在做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工作上侧重点不同,所选择的载体也不一样,有的学者选择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文化传承载体;有的选择国学经典作为文化传承载体;有的选择民间游戏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等等,不过目的都一样,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爱国情感。

如千人行书院,其以王财贵教授“儿童读经”理论为教学知道思想的全日制私塾,以“老实大量”读经,重视包本背诵,这是选择以国学经典作为传承载体的办学模式。

为学先为人,德育是为人的基础,是学生的人生底色。学校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德育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育的本质是化育人心,因此,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更要把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家雄.中国的学前教育理应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四)[J].幼儿教育,2015,(13):4-5.[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学术研究.2013,(20).[3]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山东社会科学.2013,(3).[4]梁丽.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辽宁中医学报.2005,(5).[5]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博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3,5.[6]王淑萍,赵天俊.传统民间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价值探讨[J].科教

文汇(中旬刊),2019,(11):144-145.[7]袁松岩.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9,(05):173.[8]冯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教育思想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7):85-90.

第三篇: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浅谈宾馆设计

摘要:现代宾馆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想象空间的地方了。它不但包括 了很多的实用性内涵,更逐渐成为人们乃至整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新型宾馆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满足一个极为简单的休憩目的而存在,因此越来越多的宾馆的经营者开始重视宾馆设计。关键词:历史 现状 趋势 影响

Abstract: the modern hotel is not a simple can imagine space.It not onlyincludes the practical connotation of many, but gradually became a symbol ofpeople and the whole city culture.The new hotel is no longer as in the past,only a very simple recreational purposes,more and more operators of hotel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hotel design.Keywords: historical trends influence

0引言

宾馆室内设计是室内设计中的专业之一,在做设计之前,应先去了解宾馆设计 领域的一些新型理念,新型材料、管理制度。进而更好地组织宾馆内部的功能关系、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和环境营建,为客人提供周全、方便、优质的服务。

1宾馆设计的概念、理念

目前国内对于宾馆设计概念及理念上的探讨并不多见,在宾馆领域如此,在建筑 领域同样如此。宾馆设计,是基于硬件的设计即宾馆的建筑,机电,室内装饰,家 具,灯饰,照明等方面的设计。是集住宿,餐饮,娱乐,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环 境设计。从环境上可分为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从功能上又分为住宿、餐饮、娱乐、办公、商场等场所;空间上又可分公共空间与私密性空间,同时,空间分隔也可分 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宾馆设计包括选址、外型、土建、机电、装饰及酒 店经营管理六个方面, 宾馆设计准确说来应称宾馆总体规划设计。宾馆设计是一种 商业文化设计的类型,如同文化场所、交通场所、办公场所、医疗康复场所,均是 一种社会的需求,即是文化,有其文化的属性。成功的宾馆设计不仅是满足其使用 的功能的需要,设计新颖,更重要的是具备其不同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宾馆设计的 元素有很多方面,功能是最重要的,在同一个主题空间中,功能与文化元素和谐发 展,已经成为一股日渐强大的潮流。文化品位是宾馆设计的灵魂。宾馆设计的范围 不仅包括总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装修、设备安装这些硬件,也包括功能布局、流 程规划、文化定位、经营分析、形象策划这些软件。好的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五个理 念,即人性化、实用性、超前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宾馆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建筑学、机电工程、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信息工程、心理学、财政学 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宾馆本身独特的经营模式等等。众多不同风格宾馆的经营者及对自身宾馆设计理念的把握时,都追求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建立自己的独 特的风格。国际通行的宾馆规划设计做法分为原则性标准和应用性要求两大部分, 并且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这包括总规划、建筑、设备设施和室内设计,也包括文 化定位、经营定位、市场研究和发展研究。

2中国宾馆设计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研究

2.1中国宾馆设计的历史

关于中国宾馆设计的历史,不同学者对其划分认识并不一致。中国人对宾馆的 认识和理解是从二十多年前开始的,最初人们认为宾馆是一个展示豪华的场所,是一 种富有的标志,所以当时的宾馆设计普遍选用大理石、花岗岩、毛织地毯等高档材料, 以营造一种环境来满足人们对高贵和财富的向往,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宾馆设计的 演变发展,归纳为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功能空间结构从单一的满足旅行者的食住发 展为今天的满足各种人群的更多更

1文献综述

复杂的需要-一个可以居住、工作、聚会、娱乐、休闲、用餐、购物以及各种不同活动的地方,另一条是宾馆装饰艺术的发展,装修 技艺日趋精致,设计风格不断创新,从繁琐的装饰,到简洁的多元并存,从个性的 展现到文化的交融。中国的宾馆设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慢慢起步并发展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几乎没有自己的宾馆设计,寥寥无几的 设计作品也不过是上世纪50年代俄罗斯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装饰符号相混和的设计 样式;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宾馆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 段。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宾馆设计尚处于简单的模仿“跟风”阶段,毫无突出的个 性色彩而言;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宾馆集团携其设计风格的多元思潮又接踵而至,它们让国人领略到了设计的专业化,看到差距的中国宾馆设计在乱象纷纷中朝着专 业化的方向努力前行。从装饰艺术鉴赏的角度分析,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起步 阶段:是将境外的宾馆经营理念和装饰设计全盘照搬的“拿来主义”。多由香港或 国外的设计师主笔。当时国内基本没有装饰设计的专业人才,设计理念也相对落后,所完成的作品也仅仅限制在辅助设计或装饰工艺施工图的细化设计范畴;高速发展 阶段:出现在九十年代初。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国内的装饰设计行业带来了良好的 机遇。一大批从事建筑学及艺术学科的中坚分子投身到这股浪潮之中。一些大专院 校也及时的设置了相关专业,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及艺术借鉴,在近十年的 实践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学习,模仿,吸取和摒弃的成长路程。展现在眼前的作品,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以孰优劣去评价这些作品是片面的,重要的是这个时期为国内的室内装饰设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它的历史意义远远地 超出了设计作品本身地价值;渐入佳境地阶段:将它划分在二十一世纪。客观地说,这个阶段并未完成,更确切说是正在进行之中。在近五六年来的装饰作品中,无论 是在功能设计层面上的与市场概念和经营理念的贴近,还是在技术层面上运用智能 化科技含量和把握新材料能力的提高,或是艺术风格层面上所散发出来的多元文化 气息和装饰个性的发挥,都紧紧地扣住了这个高速发展中地时代脉搏,与工业技术 地发展和新型材料的涌现紧密相连。

2.2中国宾馆设计的现状

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宾馆建筑设计教育体系,只注重外表的设计,而 没有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宾馆内部功能的衔接以及日后的使用便利加以考虑。只考虑把宾馆设计的够“档次”、够漂亮用各种高档的材料给宾馆安装上时髦的外 衣,忽略了内在功能的衔接和使用的人性化,忽略了宾馆长久发展的需求。宾馆设 计在传统“面子”观念的影响下,呈现片面追求“豪华主义”的风潮。中国的宾馆 设计大多处在简单的“拿来主义”水平。中国本土宾馆设计力量正在快速成长。但 我国宾馆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地制约 了我国宾馆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宾馆设计目前仍在模仿国外最初的阶段,很难有 自己的特色。部分宾馆已经意识到一味地模仿是不行的,推出了各种个性化、人性 化的服务,但是,骨子里的本质还没有改变。

2.3宾馆设计的趋势

不强调显贵奢华;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卫生间;减少餐厅数量(个别确有市场的饭 店除外);压缩公共面积,并突出个性化;避免铺张,崇尚简洁;宾馆建设和改造的技 术成本提高,但总成本不能突破。世界宾馆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的新趋势为:生活品 味和设计;住店客人的需求设计;考虑安全设计,重视宾馆后台的功能要求的设计;设计具有综合用途的宾馆。回归大自然追求大面积共享空间;客房卫生间扩大面积,装修豪华,功能多元化;追求多功能,趋向多样化。注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突出个性化的设计;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以消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消费文化的视角为指引,对当前的宾馆设计趋势进行具体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由 于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宾馆发展有与发达国家趋同的趋

2文献综述

势:消费人性化和专 业宾馆,消费生态化和绿色宾馆,消费信息化和智能宾馆,消费文化化和主题宾馆,消费品牌化和品牌宾馆,消费特色化和特色宾馆。宾馆设计将更多地迎合客人的期望值,处处体现一种人性的关怀;将更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将更多的体现地域特色;将在多元化的趋势下体现出文化品位。

3宾馆设计与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好的设计展现了宾馆的优雅优质时尚和高贵带给宾馆好生意的同时也让宾馆成 为大众的关注焦点。优秀的设计通过演绎新的创意和流行趋势,从而完善建筑结构 并改变城市构架。它甚至能够活跃宾馆周围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好的设计会给客人 一种新鲜感,一种恰如心境的时代感,能够有效激发客人的消费欲,以至显特立独 行的品质风格,并不乏文化内核的勾塑,对宾馆经营效益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宾馆的整体设计风格不仅为客人提供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 了精神的享受,提升了宾馆的文化品味。宾馆的精心设计的风格为经营带来了好的 收益,带来高住房率,吸引了客人从而提高了客房的创收。合理的设计布局为宾馆 减少了人力和能源成本,从而提高了运营效率。优秀的宾馆设计通过人性化的细节 处理和提升客房舒适度来提高入住率和增强赢利能力;优秀的设计会通过人性化的 设计手法以合理的资金分配来延长硬件寿命从而延长工程的改造周期,达到节约投 资,增强赢利能力的目的。宾馆设计是满足精神空间需求的聚落形态,它与经营管 理相互作用,协调于整个宾馆的运营体系中。科学、现代的经营管理为宾馆在市场 中的竞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恰当、合适的宾馆设计则为长效、高效的经营管理运 转起到了积极催化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在现代宾馆自身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总结 随着我国宾馆业的不断发展,宾馆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一家宾馆想赢 得更多的客人就应在客人踏进宾馆第一步时力求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是非常重 要的。宾馆设计是否成功营造了一个宾馆与环境极为和谐的整体已经成为决定宾馆 经营成败的一个要素,宾馆专业化设计逐渐提为日程。

人性化的设计即能为宾馆节约透支成本同时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关怀客人,能 使客人对宾馆的印象更为深刻会使更多的客人忠于宾馆,有益于宾馆长远发展,为 宾馆带来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谢详明《酒店设计细节的艺术》[J]酒店设计现代化杂志社 2004 [2] 杨荫稚 陈为新编著《宾馆业概述》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3]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宾馆设计》[J]宾馆设计现代化杂志社2006 [4] 王琼《宾馆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2年6月 [5] 张工《设计宾馆之文化情节》[J]宾馆设计现代化杂志社2007年5月 [6] 《经理人眼中的宾馆设计》[J]宾馆设计现代化杂志社2004年3月 [7] 张景泰 宾馆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五个理念[N] 中国旅游报 2003年 [8] 傅娟《当代消费文化与宾馆设计趋势》[J]新建筑出版社 2005年2月

[9] 吕莉《“冷”眼观潮-宾馆设计主题的实现》[J]宾馆设计现代化杂志社2004年7 月 [10] 涂青《营造空间美--浅析酒店设计》[J]广东建筑装饰 2006年4月 [11] 郝树人《现代宾馆规划与建筑设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2] 王捷二彭学强《现代宾馆规划与设计》[M]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2年 [13] 《酒店设计理念的延伸》[J] 酒店设计现代化杂志社 2006年5月

[14] 四川省旅游星级宾馆评定委员会《旅游星级宾馆设计与建设指南》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年2月 1 3

第四篇: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嘉兴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

大学四年的最后阶段,毕业设计是最后一个重要的一个作业,做毕业设计是学会如何将大学四年的课堂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它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能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通过毕业设计,要求我们了解并且掌握建筑设计,尤其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查阅资料及阅读中、外文文献的能力等,为以后独立工作贡献社会做大学期间最后的准备。

我选择的设计题目是:嘉兴市南湖区王安里小区住宅楼设计,建筑层数5层。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显得越来越重要,居民住宅是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主体及核心,设计的技术也是比较成型的,而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从简单的住宅楼设计入手还是比较合理的。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因此,选择框架结构作为住宅楼的主体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二、主题部分: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利于设备管线的穿行,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空。但房屋横向刚度较差,同时进深尺度受到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是沿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有框架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纵,横向框架梁共同承担。它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上层建筑,并可能引起相邻柱距范围的上层建筑连续倒塌,所以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形式;且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都由抗侧力构件承担,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框架体系;框架结构的柱与梁宜上下左右贯通,不宜采用复式框架;以及砖混框—剪结构。在填充墙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轻质材料,且应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

在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柱尤其是角柱和大开间、大进深的边柱,一般均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而电算程序是按两个方向分别为单向偏心受压的平面框架计算配筋。因此,框架柱配筋应进行如下调整:一是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也可对两个方向均进行计算后取较大值方向的配筋,并采用对称配筋;二是控制柱单边方向钢筋的最少根数。四是选择井字形或菱形的框架柱箍筋形式,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五是由于多层框架电算一般不考虑温度应力和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当多层框架水平尺寸较大以及地基为软弱土层或地基土层不均匀时,可适当再稍放大框架柱的配筋。

最后,我们还要进行“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设计:首先是做好“强柱弱梁”的设计,由于框架柱受轴向压力作用,其延性通常比梁的延性小,一旦框架柱先于框架梁出现塑性铰,就会产生较大的层间位移,甚至形成同层各柱上下端同时出现塑性铰的“柱铰结构”,从而危及结构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其次做好“强剪弱弯”的设计,为了防止梁端,柱端在弯曲屈服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在设计中要求做到“强剪弱弯” 亦即构件的受剪承载力要大于构件弯曲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再次做好“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还要对节点进行抗震结构设计要求框架节点核芯区不先于梁柱破坏。

三、总结部分:

由于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大、平面布局灵活多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框架结构(住宅、公共建筑)将会得到较大发展。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果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运用各种通用图集和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地方标准,完成住宅楼建筑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及建筑图、结构图、施工图的绘制。这不仅要求我们有较强文献检索、规范应用、图集观摩、综合应用所学各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创新的精神。

综上所述,对于我来说,在做嘉兴市南湖区王安里小区住宅楼设计时,要根据规范以及实际的环境,选取构件参数和设计参数。此外,还要多了解一些结构细部构造等设计,通过查看规范,导师的指导,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争取将毕业设计作好。

对每个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们用它来检查和提高我们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这也是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主要参考文献:

规范类: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5、《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指导书类:

《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周果行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教材类:

《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地基与基础》、《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与原理》、《建筑抗震》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图集和专业技术资料。

五、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第五篇:逆变电源毕业设计文献翻译

文献翻译

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院(系)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逆变器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9年06 月 05日

Inverter 1 Introduction An inverter is an electrical device that converts direct current(DC)to alternating current(AC);the converted AC can be at any required voltage and frequency wit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transformers, switching, and control circuits.Solid-state inverters have no moving parts and ar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from small switching power supplies in computers, to large electric utility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applications that transport bulk power.Inverters are commonly used to supply AC power from DC sources such as solar panels or batteries.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 inverter.The output of a modified sine wave inverter is similar to a square wave output except that the output goes to zero volts for a time before switching positive or negative.It is simple and low cost and is compatible with most electronic devices, except for sensitive or specialized equipment, for example certain laser printers.A pure sine wave inverter produces a nearly perfect sine wave output(<3%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at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utility-supplied grid power.Thus it is compatible with all AC electronic devices.This is the type used in grid-tie inverters.Its design is more complex, and costs 5 or 10 times more per unit power The electrical inverter is a high-power electronic oscillator.It is so named because early mechanical AC to DC converters were made to work in reverse, and thus were “inverted”, to convert DC to AC.The inverter performs the opposite function of a rectifier.2 Applications 2.1 DC power source utilization An inverter converts the DC electricity from sources such as batteries, solar panels, or fuel cells to AC electricity.The electricity can be at any required voltage;in particular it can operate AC equipment designed for mains operation, or rectified to produce DC at any desired voltageGrid tie inverters can feed energy back in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because they produce alternating current with the same wave shape and frequency as supplied by the distribution system.They can also switch off automatically in the event of a blackout.Micro-inverters convert direct current from individual solar panels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for the electric grid.They are grid tie designs by default.2.2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A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uses batteries and an inverter to supply AC power when main power is not available.When main power is restored, a rectifier supplies DC power to recharge the batteries.2.3 Induction heating Inverters convert low frequency main AC power to a higher frequency for use in induction heating.To do this, AC power is first rectified to provide DC power.The inverter then changes the DC power to high frequency AC power.2.4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AC power is rectified and high voltage DC power is transmitted to another location.At the receiving location, an inverter in a static inverter plant converts the power back to AC.2.5 Variable-frequency drives A variable-frequency drive controls the operating speed of an AC motor by controlling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ied to the motor.An inverter provides the controlled power.In most cases, the variable-frequency drive includes a rectifier so that DC power for the inverter can be provided from main AC power.Since an inverter is the key component, variable-frequency drives are sometimes called inverter drives or just inverters.2.6 Electric vehicle drives Adjustable speed motor control inverters are currently used to power the traction motors in some electric and diesel-electric rail vehicles as well as som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and hybrid electric highway vehicles such as the Toyota Prius and Fisker Karma.Various improvements in inverter technology are being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2] In vehicles with regenerative braking,the inverter also takes power from the motor(now acting as a generator)and stores it in the batteries.2.7 The general case A transformer allows AC power to be converted to any desired voltage, but at the same frequency.Inverters, plus rectifiers for DC, can be designed to convert from any voltage, AC or DC, to any other voltage, also AC or DC, at any desired frequency.The output power can never exceed the input power, but efficiencies can be high, with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power dissipated as waste heat.Circuit description

3.1 Basic designs

In one simple inverter circuit, DC power is connected to a transformer through the centre tap of the primary winding.A switch is rapidly switched back and forth to allow current to flow back to the DC source following two alternate paths through one end of the primary winding and then the other.The altern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current in the primary winding of the transformer produces alternating current(AC)in the secondary circuit.The electromechanical vers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includes two stationary contacts and a spring supported moving contact.The spring holds the movable contact against one of the stationary contacts and an electromagnet pulls the movable contact to the opposite stationary contact.The current in the electromagnet is interrupted by the action of the switch so that the switch continually switches rapidly back and forth.This type of electromechanical inverter switch, called a vibrator or buzzer, was once used in vacuum tube automobile radios.A similar mechanism has been used in door bells, buzzers and tattoo guns.As they became available with adequate power ratings, transistors and various other types of semiconductor switch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inverter circuit designs 3.2 Output waveforms The switch in the simple inverter described above, when not coupled to an output transformer, produces a square voltage waveform due to its simple off and on nature as opposed to the sinusoidal waveform that is the usual waveform of an AC power supply.Using Fourier analysis, periodic waveforms are represented as the sum of an infinite series of sine waves.The sine wave that has the same frequency as the original waveform is called the fundamental component.The other sine waves, called harmonics, that are included in the series have frequencies that are integral multiples of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The quality of output waveform that is needed from an inverter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nected load.Some loads need a nearly perfect sine wave voltage supply in order to work properly.Other loads may work quite well with a square wave voltage.3.3 Three phase inverters Three-phase inverters are used for variable-frequency drive applications and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s such as HVDC power transmission.A basic three-phase inverter consists of three single-phase inverter switches each connected to one of the three load terminals.For the most basic control scheme, the operation of the three switches is coordinated so that one switch operates at each 60 degree point of the fundamental output waveform.This creates a line-to-line output waveform that has six steps.The six-step waveform has a zero-voltage step betwee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ctions of the square-wave such that the harmonics that are multiples of three are eliminated as described above.When carrier-based PWM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six-step waveforms, the basic overall shape, or envelope, of the waveform is retained so that the 3rd harmonic and its multiples are cancelled History 4.1 Early inverters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C-to-AC power conversion was accomplished using rotary converters or motor-generator sets(M-G sets).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vacuum tubes and gas filled tubes began to be used as switches in inverter circuits.The most widely used type of tube was the thyratron.The origins of electromechanical inverters explain the source of the term inverter.Early AC-to-DC converters used an induction or synchronous AC motor direct-connected to a generator(dynamo)so that the generator's commutator reversed its connections at exactly the right moments to produce DC.A later development is the synchronous converter, in which the motor and generator windings are combined into one armature, with slip rings at one end and a commutator at the other and only one field frame.The result with either is AC-in, DC-out.With an M-G set, the DC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separately generated from the AC;with a synchronous converter, in a certain sense it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mechanically rectified AC”.Given the right auxiliary and control equipment, an M-G set or rotary converter can be “run backwards”, converting DC to AC.Hence an inverter is an inverted converter.4 4.2 Controlled rectifier inverters Since early transistors were not available with sufficient voltage and current ratings for most inverter applications, it was the 1957 introduction of the thyristor or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SCR)that initiated the transition to solid state inverter circuits.The commutation requirements of SCRs are a key consideration in SCR circuit designs.SCRs do not turn off or commutate automatically when the gate control signal is shut off.They only turn off when the forward current is reduced to below the minimum holding current, which varies with each kind of SCR, through some external process.For SCRs connected to an AC power source, commutation occurs naturally every time the polarity of the source voltage reverses.SCRs connected to a DC power source usually require a means of forced commutation that forces the current to zero when commutation is required.The least complicated SCR circuits employ natural commutation rather than forced commutation.With the addition of forced commutation circuits, SCRs have been used in the types of inverter circuits described above.In applications where inverters transfer power from a DC power source to an AC power source, it is possible to use AC-to-DC 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s operating in the inversion mode.In the inversion mode, a 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 operates as a line commutated inverter.This type of operation can be used in HVDC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in regenerative braking operation of motor control systems.Another type of SCR inverter circuit is the current source input(CSI)inverter.A CSI inverter is the dual of a six-step voltage source inverter.With a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the DC power supply is configured as a current source rather than a voltage source.The inverter SCRs are switched in a six-step sequence to direct the current to a three-phase AC load as a stepped current waveform.CSI inverter commutation methods include load commutation and parallel capacitor commutation.With both methods, the input current regulation assists the commutation.With load commutation, the load is a synchronous motor operated at a leading power factor.As they have become available in higher voltage and current ratings, semiconductors such as transistors or IGBTs that can be turned off by means of control signals have become the preferred switching components for use in inverter circuits.5 4.3 Rectifier and inverter pulse numbers Rectifier circuits are often classified by the number of current pulses that flow to the DC side of the rectifier per cycle of AC input voltage.A single-phase half-wave rectifier is a one-pulse circuit and a single-phase full-wave rectifier is a two-pulse circuit.A three-phase half-wave rectifier is a three-pulse circuit and a three-phase full-wave rectifier is a six-pulse circuit。With three-phase rectifiers, two or more rectifiers are sometimes connected in series or parallel to obtain higher voltage or current ratings.The rectifier inputs are supplied from special transformers that provide phase shifted outputs.This has the effect of phase multiplication.Six phases are obtained from two transformers, twelve phases from three transformers and so on.The associated rectifier circuits are 12-pulse rectifiers, 18-pulse rectifiers and so on.When controlled rectifier circuits are operated in the inversion mode, they would be classified by pulse number also.Rectifier circuits that have a higher pulse number have reduced harmonic content in the AC input current and reduced ripple in the DC output voltage.In the inversion mode, circuits that have a higher pulse number have lower harmonic content in the AC output voltage waveform.逆变器 简介

逆变器是一种能将直流电转化为可变的交流电的电子装置,使用适当的变压器、开关以及控制电路可以将转化的交流电调整到任何需要的电压以及频率值。

固定的逆变器没有移动部件,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从小型计算机开关电源,到大型电力公司高压直流电源应用,运输散货。逆变器通常用于提供从诸如太阳能电池板或电池直流电源转换的交流电源..逆变器有两种主要类型。对修改后正弦波逆变器输出是一个类似方波输出,输出去除了一时间为零伏特,然后才转到正或负。它的电路简单而且成本一般较低,并与大多数电子设备兼容,除了敏感或专用设备,例如某些激光打印机。纯正弦波逆变器产生一个近乎完美的正弦波输出“(<3%的总谐波失真),它本质上与公用事业电网提供的相同。因此它与所有的交流电子设备兼容。这是网逆变器配合使用的类型。它的设计更为复杂,成本5人以上每单位功率。[1]电逆变器是一种高功率电子振荡器的10倍。它是如此命名是因为早期机械AC到DC转换器的工作作了相反,因此是“倒“,转换成直流到交流。变频器的整流执行相反的功能 应用

2.1 直流电源利用率

逆变器将直流电,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燃料电池等转换为交流电直流电。转换的交流电可以是任意需要大小的交流电,特别是它可以操作交流设备用于电源操作,或者滤波产生任何需要的直流电压。

配电网络逆变器可以将能量反馈到分配网络,因为他们产生的交流电和分配网络提供的交流电的波形和频率可以是一样的。而且他们也可以自动关断输出当遇到停电事故时。微型逆变器将由个人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入电网。接从个人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流。它们使用默认的输电网设计。

2.2 不间断电源

不间断电源(UPS)当主电源无法使用时使用电池和逆变器提供交流电源。当主电源恢复时,一个整流器供应直流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2.3 感应加热

逆变器将低频交流电源转化为更高的频率以用于感应加热使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交流电源经过滤波提供直流电源。该逆变器,然后更改为高频率的交流电源直流电源。

2.4 高压直流输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交流电源进行整流和高压直流电源被传输到另一个位置。在接收的位置,在一个静止变流器厂将直流电源转换回交流电

2.5 变频驱动器

一个变频驱动控制器通过控制供应给电机的电源电压和频率来控制交流电机的运行速度。逆变器提供控制信号。在大多数情况下,变频驱动器包括一个整流器,因而提供给逆变器的直流电源可以由交流主电源提供。由于逆变器是关键部件,变频驱动器有时也被称为逆变器驱动器或只是逆变器

2.6 电动汽车驱动

调速电动机控制逆变器是目前用于电力牵引在一些电动和柴油电动轨道车辆以及一些电池电动汽车上的电机,如丰田Prius和菲斯克噶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高速公路交通工具。在变频技术的各项改善措施正在制定专门针对电动车辆的应用。与更新制动车辆,还需要从变频器的电机(现在作为发电机)和它储存在电池里的电源。

2.7 一般情况下

一个变压器允许交流电源被转换为任何所需的电压,但是却在相同的频率。逆变器,直流加整流器,可以设计成任何转换电压,交流或直流,在任何需要的频率,以任何其他电压,也可以是交流或直流。输出功率不能超过输入功率,但效率可以很高,可以允许作为一部分余热消耗掉功率很小的一部分。电路描述

3.1 基本设计

在一个简单的逆变电路中,直流电源通过初级绕组的中心抽头连接到变压器。开关以极高的频率来回切换,使电流回流在变压器的初级绕组里流过一个方向后再向另一个方向流动。初级绕组里电流方向的变化通过变压器在次级绕组里产生交变电流。

在开关设备机电版本包括两个固定触点和弹簧支撑移动接触点。弹簧持有一个可移动的触体来和固定触点接触,电磁铁拉动可移动的触体到对面的固定的触体。在电磁铁的电流中断的交换机中,使交换开关不断来回迅速切换迅速。这种机动逆变器式开关,称为一个振动器或蜂鸣器,曾经在真空电子管汽车收音机中使用。一个类似的电子装置已用于门铃,蜂鸣器和纹身枪。当开关管有有足够的额定功率,晶体管和半导体开关各种其他类型的的电子开关器件可用已纳入逆变器电路设计。

3.2 输出波形

上述简单的逆变器中的开关,当不耦合到输出变压器时,输出电压波形由于开关管简单的导通或关断产生一个方波电压输出,而不是交流电最常见的正弦波形,它是一个AC电源波形通常由于其简单。利用傅里叶分析,周期性波形表示为一个无穷级数的正弦波的总和。正弦波中和原始波形具有相同的频率的波称为基波。其他频率的正弦波,称为谐波,这是该系列中包括有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

输出波形是从一个逆变器所需的质量取决于逆变器所连接的负载特性。一些载入需要一个近乎完美的正弦波电压供应才能正常工作。其他的负载可能使用方波电压也能工作的很好。

3.3 三相逆变器

三相逆变器是用于变频驱动应用以及诸如高压直流输电高功率传输。一个基本的三相逆变器由三个单相开关每个连接到三个负载接线端子之一的逆变器组成。对于最基本的控制方案,对三个开关运作协调,以便在每一个开关输出波形的基本操作60度点。这将创建一个线到线输出波形有六个步骤。六步之间有一个波形的方波的正面和负面的部分零电压一步,这样的谐波,是三个被淘汰上述倍数。当载波脉冲调宽技术技术应用到六步波形时,在整体上基本形状,或着波形的包络将被保留,以使三次谐波及其倍数被取消 历史

4.1 早期的变频器

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中叶直流到交流电源的转换使用旋转逆变器或者发电机组来完成。在二十世纪早期,真空电子管和充气管开始被作为逆变电路开关使用。应用最广的电子管的类型是闸流管。

机动电子逆变器一词解释了学术上逆变器的来源。早期的交流到直流转换器使用的感应或同步交流电动机直接连接到一台发电机(发电机),使发电机的整流子扭转在正确的时间来产生直流电。一个后来的发展是同步转换器,其中电机和发电机绕组组合成一个电枢,一个滑环在电枢一端,整流子在另一端,只有一帧。这样的结果是交流输入,直流输出。随着设置,直流电可以被认为是分开的出现的交流电;具有同步转换器,在一定意义上讲,它可以被认为是“机械纠正交流“。只要有了正确的辅助和控制设备,设置或旋转转换器可“向后跑“,转换直流到交流。因此,逆变器是一个倒置的转换器。4.2 整流逆变器控制

自从1957年初以来晶体管没有足够的电压和额定电流可用于大多数逆变器应用,晶闸管或可控硅整流器的开始到固态逆变器电路过渡。

晶闸管换相的条件是在可控硅电路设计中考虑的关键因素。可控硅不关闭或整流时自动门控制信号被切断。只有当正向电流降至低于最低维持电流,他们才会关闭,通过外部加工,不同类型的晶闸管最低电流也会不同。对于连接到交流电源的可控硅,每一次整流源电压极性都会自然反转。连接到直流电源的可控硅整流通常需要强迫转换,迫使电流为零时,需要换一种途径。最不复杂的电路采用可控硅整流自然代偿,而不是强制。随着附加的代偿电路,可控硅已经用于上述逆变器种类。

在逆变电源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应用中,它可以使用交流到直流整流控制电路中的反演模式运行。在反转模式,可控整流逆变电路工作作为换一条线。这种类型的操作,可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和再生制动电机控制系统的操作。

另一种类型的可控硅逆变电路是电流源输入的逆变器。电流源输入逆变器是一个双重的六个步骤电压源逆变器。用电流源逆变器,直流电源配置为电流源,而不是一个电压源。可控硅逆变器中切换一个六步序电流指示作为加强电流波形三相交流负载。电流源输入逆变器换相方法包括负载代偿和并联电容器代偿。随着这两种方法,输入电流调节辅助代偿。负载换向,负载是一个同步电动机在运行领先的功率因数。由于他们已能够为更高的电压和额定电流使用,如晶体管或可通过控制信号变成了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的半导体手段已成为首选的开关逆变器电路中使用的组件。

4.3 整流器和逆变器脉冲数

整流电路通常是每周期的交流输入电压流入的直流侧的直流帧数来分类。单相半波整流是一个脉冲电路和单相全波整流是双脉冲电路。一个三相半波整流是三脉冲电路和 三相全波整流是一个六脉冲电路。对于三相整流器,有整流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时串联或并联以获得更高的电压或电流额定值。整流器输入,提供从供应特种变压器移相输出。这具有倍增效应阶段。6个阶段分别从两个变压器,从十二相从三个变压器等。相关的整流电路为12脉冲整流器,18脉冲整流器等。

当控制整流电路中的反向模式时,他们也按输出脉冲数分类。整流电路具有较高的脉冲数减少在交流输入电流,并减少直流输出电压纹波的谐波含量。在反向模式,电路具有较高的脉冲数有较低的交流输出电压波形的谐波含量。

下载毕业设计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业设计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逆变电源毕业设计文献翻译

    文献翻译 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 (系)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逆变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信息工程系 王刚 2012年02 月 21日Inverter 1 Introduction An inverte......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精选五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系别: 信息工程系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刘子绮学号: 02106105 2009年12月18日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引言 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

    毕业设计桥梁文献综述样板

    文 献 综 述 一、前言 1、目的 通过文献的查阅,可以广泛了解和熟知桥梁的现状、发展和前沿,并为将要进行的大学四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开展收集和积累资料,以便更好......

    毕业设计-毕设文献

    一、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制造业)中的作用、 地位及行业现状1. 1 作用与地位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工艺装备, 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推荐五篇]

    重庆理工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基于java的网上邮票市场设计与实现 (10903080225 王才松) 摘 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生活,越来......

    变电站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工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电的稳固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分解

    文献综述 颚式破碎机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学 生:HEH 学 号:11113030120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 级:A1112 指导教师:王英惠 胡云堂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二0一四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