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狮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5.21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承智班周练试题(5.21)
一、选择题
1.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湮没 B.弥补 C.谛听 D.逡巡 萧瑟 杜撰 陨落 暮蔼
寒喧 苍茫 形骸 默契
礼尚往来 官冕堂皇 锲而不舍 归根结蒂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 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 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 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
A.嗷嗷待哺 重视 而且 B.急不可待 优先 尤其 C.嗷嗷待哺 优先 尤其 D.急不可待 重视 而且
3.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殒身不恤 良晨好景 江山如画 斐然成章 B.不容置喙 精益求精 居心叵测 惊涛骇浪 C.觥筹交错 沧海一粟 刻舟求剑 完璧归赵 D.博闻强识 因噎废食 壮志难酬 暴风骤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B.李老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网络出版业虽然方兴未艾,但如果不解决网络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它就难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D.虽然他的语文基础并不好,但经过这一年来的博闻强识,现在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已经名列前茅....了。
5.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偌大(ruò)粳米(jīnɡ)症结(zhânɡ)茶坊酒肆(fānɡ)1 B.勾当(ɡōu)着装(zhuó)追溯(sù)顺蔓摸瓜(wàn)C.针灸(jiǔ)伉俪(kànɡ)卡壳(qiǎ)强颜欢笑(qiǎnɡ)D.慰藉(jiâ)采撷(xiã)洞穴(xuã)灯影幢幢(zhuàn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 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方正,井井有条。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9.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唐诗让人感到真切、亲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B.唐朝写诗的人太多了,唐诗并不都为了求取功名而作。C.唐诗在当时是社会场合的交流方式,也是流行的东西。D.大诗人李白的诗在盛唐被歌唱,到晚唐渐渐不再流行了。
10.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唐诗为宋词元曲所取代,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长盛不衰,值得欣喜。B.李谷一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异曲同工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怀念。C.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比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色。D.唐诗和现在的流行歌词都写人的现实和梦想,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11.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美歌女唱的是王之涣的诗,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被广泛传唱。B.时间和距离产生美,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若干年后应该会被人们推崇。C.杜甫的诗难以流行因为它可能文本些,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系。D.唐朝人没把唐三彩和唐诗看得很珍贵,它们就是流行、时尚的东西。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也。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高祖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郡公,增邑二千户。转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缣彩五千匹。数年,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曰:“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比数诣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官,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曰:‘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休暇出入,未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帝改容曰:“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太守。
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贼魏骐麟众万余人,据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保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
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纯少有膂力,便弓马 便:熟悉。B.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 坐:因为。C.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 筑:修建。D.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 谮:诬陷。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B.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C.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D.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纯功勋卓著,仕途顺利。他在北周任官时,就已经封邑二百户,后跟从武帝平定齐国,按功勋任为仪同,增加食邑八百户;隋朝建立后,他又因军功,不断升迁。
B.董纯忠心耿耿,反而被贬。皇帝质问他为何与获罪的皇子来往,他如实讲述先皇帝嘱托,皇帝为之动容,但不久,却被贬为汶山太守。
C.董纯带兵作战,机智灵活。隋朝外忧突厥,内敌叛军,董纯都能打退平定。在与张大彪等对手的战术最终战胜强敌。
D.董纯一生戎马,终遭谗害。面对盗贼日益增多的局面,董纯虽有所控制,但终不能改变大局。皇帝为此大为震怒,最终杀了董纯。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2)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
四、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两句的观点是相同的。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两句,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18.柳诗后两句独具艺术魅力,请做简析。
19.两诗都写到了“山”,诗人借此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命题作文
20.请以“责任”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记叙事情,可以发表看法,不得抄袭,不得套作,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C 【解析】无 2.C 【解析】
试题分析:第1 处横线后面的中心词是“姿态”,根据语境宜选“嗷嗷待哺”;第2处横线后面的句子中有“滞后”一词,与之对应的应该的“优先”;第3处横线后面的句子与前面构成递进关系,特别强调了“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应选“尤其”。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A 【解析】略 4. C 【解析】
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陈陈相因: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创造和革新。博闻强识:词性为动词 5.C 【解析】
试题分析:A.症zhēnɡ结;B.勾ɡòu当;D.灯影幢chuánɡ幢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本考点注意考查识记、辨别能力,一般不要求拼写,考查重点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复习时应以课本中2500个常用字和次1000个常用字为主。
6.A 7.C 8.B 【解析】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 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C说法绝对,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说法绝对,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
9.D 10.B 11.C 【解析】 9.
试题分析:D项表述绝对化。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
试题分析:A欣喜的原因不是;C “出色”不准;D “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非唐诗。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
试题分析:C项张冠李戴、强化因果。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B 13.D 14.B 15.D 16.(1)你从宫中的一名警卫人员,直升到今天的高官,为什么要依附我的儿子,想要离间我们父子俩?(2)董纯率领精锐部队进攻他们,在军阵中抓获了彭孝才,以车裂刑法处死了他,其他党徒各自逃散了。【解析】 1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句,然后把句子放入原文中,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B项,坐:犯„„罪。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3. 试题分析:虚词判断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介词,因为/介词,把。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都表停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4.
试题分析: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5.
试题分析:D项,原文是“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
试题分析:这两句话考查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阶”,官阶;“缘”,起于;“宿卫”,警卫,卫兵;“以至”,到达;“何乃”,为什么竟要;“相离间”,离间我们;“擒孝才于阵”,介词结构后置句。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董纯年少时很有体力,弓马娴熟。在北周时历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为固始县男,采邑二百户。跟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拜仪同,晋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隋文帝受禅,晋爵汉曲县公。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在并州起兵作乱,隋炀帝让董纯担任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攻击并平定了杨谅。以功拜柱国,晋爵为顺政郡公,增食邑二千户。转任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彩绢五千匹。数年后,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获罪,董纯因与杨暕交往,炀帝当众谴责他道:“你从宫中的一名警卫人员,直升到今天的高官,为什么要依附我的儿子,想要离间我们父子俩?”董纯道:“臣本身份低微没有才学,过分蒙受奖励提拔,先帝察臣小心,宠爱超过本分,陛下重加录用,位至将军。想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至于此前几次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抱着元德太子(杨昭)及齐王坐在腿上,对臣说:‘你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不要忘了我的话。’臣奉诏之后,才每次置班后 出入齐王府看望齐王。臣确实不敢忘记先帝之言。那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服侍。”炀帝动容道:“确有此事。”于是放了他。数日后,外放为汶山太守。
一年后,突厥侵犯边境,朝廷因董纯是老将,调任为榆林太守。突厥有入境的,都被董纯击退。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薄山,在徐、兖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董纯起初闭营不与敌兵接战,敌兵屡次挑战见官兵不出来,认为董纯怕敌,于是不加防备,纵兵大掠各地。董纯挑选精锐部队攻击他们,在昌虑将敌军围住大战,大获全胜,斩万余首级,筑成京观以警众贼。贼兵魏骐马粦众万余人,据守单父,董纯进军攻击,又打败他们。等到炀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聚众数千,掳掠怀仁县,转入沂水,占据了五不及山。董纯率领精锐部队进攻他们,在军阵中抓获了彭孝才,以车裂刑法处死了他,其他党徒各自逃散了。当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猖獗,董纯虽然多次征剿获胜,但任地仍盗贼蜂起。有人诬蔑他怯懦怕战,不能平贼,炀帝大怒,派使者将董纯锁拿回东都洛阳。官员见炀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董纯竟伏法被杀。
17.(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本题关键字:沧、蓝、贤、于、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这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虚写)与夸张的手法,诗人想象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割成千万份,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仍然注视着一个地方——故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出来。19.李诗曰“青山留人”,运用拟人手法,看似表达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之意;实则抒发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曰“尖山似剑”,运用比喻手法,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及被贬的失意之情。【解析】 试题分析:
18.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该诗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由“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等关键词可判断出后两句运用了 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诗人被贬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句,一定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作答。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情感;形式上看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和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为写景抒情服务的。答题步骤一般是:(1)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19.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关键词等分析作答。柳诗中“割愁肠”“望故乡”,通过诗歌背景可知,柳宗元在壮年被贬,由此可体会出其思念家乡的愁情及被贬后的失意。而此时的李德裕与柳宗元有一样的遭遇,被弃置于崖州,心情自然是郁闷感伤的,“独上”体现出了他的孤独;“青山留人”实际上是写自己的自我安慰;“鸟飞半年程”写出了被贬之远。综合起来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20. 责任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 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
我们都知道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灵,责任从小就在那里成长。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 光辉。【解析】
试题分析:“责任”一词含义有二种。其一,分内应做的事,如“保卫祖国,人人有责任”。其二,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如“追究他的责任”。责任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它们都有着相同的抽象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责任的内涵,再和现实中的具体行动联系起来。
可以从抽象的层次来写对责任的理解,先写对责任的最初感受,然后在写老师的启发下懂得了责任的真谛:责任是一种约束,是鞭策,接着用具体的例子对内涵进行深入的阐释;再说责任自古就是民族发展兴旺的脊梁,最后发出号召,倡导大家都担负起时代的责任。
也可确定主题:年轻一代要尽快树立责任心。现在年轻的一代,生活在相对富足的环境中,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自理能力差,忧患意识差,责任感差,这是危险的。这一代人在走上社会之前,一定要树立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责任,是生命中的必修课。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吧,勇敢地担起责任吧。
可以把责任具体化到“责任心”,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心”为论点,先从原理上阐述论点。然后指出社会上缺乏责任心的事实及造成的恶果,接下来对缺乏责任心的害处进行分析,最后再转过来从正面论述责任心的重要,重申论点。
责任感,是衡量社会道德水准的标志。有责任感的人多了,社会就进步;有责任感的人少了,社会就下滑。在今天,人们常说我们的社会道德滑坡。因此捍卫文明,重新支起道德的支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责任还有一个孪生姐妹,那便是权利。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但如果只强调责任,而不顾及每个人的权利,可以吗?责任和权利之间是矛盾辩证的关系,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尤其突出的现实意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第二篇:河北狮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承智班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承智班历史试题
1.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2.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土地兼并下,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这一论述强调宗法制 A.具有凝聚宗族,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 B.封闭性的特征 C.应对土地兼并等风险的作用 D.自给自足的特征
3.周代设有王室和诸侯的贵族学府——痒、序,也设有供大夫以下官员及一般庶民学习的地方学校——乡校。各级学校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是为“六艺”,任务是“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班固《白虎通》谓,“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据此可知,周代教育 A.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 B.旨在培养官府需要的实用人才 C.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D.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5.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B.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C.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D.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6.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由此可见当时 A.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 C.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 7. “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 B.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 C.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D.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
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9.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 A.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 D.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
10.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 A.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 B.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 C.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 D.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11.《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以上材料可看出宋代
A.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和财政 B.设立枢密院使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严密的官僚体制保证了决策高效 D.职官分工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12.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A.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B.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C.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D.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
13.张集馨,淸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此亊例反映了在淸朝 A.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 B.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 C.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 D.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
14.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A.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 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
15.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背景相同 B.内容相同 C.对象不同 D.目的相同
16.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B.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D.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17.在古代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中,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这说明()
A.农业是希腊城邦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 B.外邦人可以购置土地获取公民身份 C.继承土地的女性公民可拥有政治权力 D.城邦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
18.“雅典国家与法律是在氏族内部斗争中形成的,因此,政治与法律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两面,从而法律获得了等同于国家的概念和效力。如果说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还不如说法律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段话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法律权威性的历史根源 B.雅典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典范 C.雅典通过法律来确立民主政治 D.雅典社会的法律等同于国家
19.学界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 C.罗马法切实维护了平民利益 D.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20.恩格斯曾指出,(那时)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极复杂的成分和民族凑合起来的居民分裂为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 B.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 C.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 D.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
21.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22.19世纪的英国法学家梅因在其著作《古代法》中指出:“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这说明古罗马自然法
A.以反对一切权威为其立法宗旨 B.蕴涵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 D.是孕育政治文明的摇篮
23.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提议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案》,内中称“„„陪都之设定,在历史地理及国家将来需要上,终以长安为宜,请定名为西京”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意在
A.力图防范西北地区的反蒋运动 B.为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辩护 C.借此掩盖其围剿共产党的行径 D.准备以西北作为长期抗日的后方
24.八七会议通过的《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材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5.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D.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2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凡天下诸官„„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官或违反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黜为农”。这些内容突出表明《天朝田亩制度》
A.对官员管理赏罚分明 B.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C.包含着对农民的歧视 D.存在不切实际的一面
27.下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 B.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 C.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 D.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
28.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 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29.史学家许掉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30.1937年,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回忆:“吾父在日,无日不思返浙江原籍。吾辈则乡土观念较轻,以为吾中国人自命为中国人足矣,于此中复自画为某省某县人,有何意义?”据此可知,任鸿隽 A.较之先辈乡土观念较轻 B.有“中国”观念无乡土意识 C.志在抗日无暇顾及乡土 D.认为省县户籍管理没有意义
31.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2.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竞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C.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D.导致了近代军事工业的衰落
33.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所得到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 B.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 C.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 D.长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
34.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问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对新中国外交的干涉 B.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美中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 D.美国采取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35.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C.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城。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从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监督经验看,监察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还是政党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都不可能对国家机构中的行政系统进行立接、有效的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制度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中华法系的精华。邓小平也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控制。”因此,对我国现有的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行政监察院,使行政监察成为监督行为的主干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是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韩非子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是将法律公之于天下,“使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又别置“法官”作为主管吏民法律的顾问,以使天下吏民知法不犯,增进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秩序的稳定。这种法律观念,一直为后来历朝历代所承袭。——摘编自朱晓燕《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但并非一切人均为罗马社会的权利主体。除了是人以外,还需具备其他基本条件:是自由的,而且就市民关系而言,还应当是市民。因此,凡是合乎上述三个条件的就可以成为罗马法上的平等主体。奴隶,一般不是权利主体而是权利客体,但是在取得自 7 由人身份以后就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变成为自由人和罗马市民,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同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摘编自付建平、谢荣国《罗马法精神及其现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法治思想产生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治思想与罗马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
1.C【解析】从孟德斯鸠的观点来看,他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是以礼为行动指南的,而礼仪、法律、宗教、风俗混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的道德,所以这种观点符合“礼法合一”的传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孟德斯鸠的分析有着现实性;B选项错误,材料肯定了道德在中国社会起的作用;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2.A【解析】据材料“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和“依靠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可知宗法制具有凝聚宗族,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了宗法制的封闭性的原因,并不是说封闭性的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是强调宗法制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并不是强调应对土地兼并等风险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宗法制自给自足的特征,故D项错误。
3.B【解析】材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可以得出,周朝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府需要的人才,故B项正确;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学,故A项错误;C项是汉武帝时期;D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4.A【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的分封制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被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取代,故A正确;BCD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5.B【解析】据材料中“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无法促进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故A项排除;据题干中“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可得出分封制能拓展西周的疆域,也就是说扩大了统治范围,故B项正确;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排除;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排除。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逃至齐国,没有对士阶层是否重要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周天子权威进行维护,齐国大夫韩晳所要表达的是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旨在说明南蒯背叛了季氏,意为起违反了礼制,也就是说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故B项排除,C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度还没有被破坏,故D项排除。
7.C【解析】司马迁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不是全部,故A项错误;史学作品也有信史、野史之别,文学作品也有部分蕴含很高的历史价值,故B项错误;孤证不立,故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等相结合,双重证据是史学重要研究方法,故C项正确;历史记录存在主观性,不能完全作为历史事实依据,故D项错误。
8.B【解析】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A错;“贵贱分明”“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子孝父慈”符合儒家重视礼、维护等级制度、讲求孝道,故B正确,秦始皇的做法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故C错误;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9.B【解析】柳宗元的这段话意思是:秦朝用废除分封诸侯的办法来作为制度,是最大的公;它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自己,所以选B;材料所述是在肯定秦朝的制度,故AC与题意不符;题目在说郡县制,不是选官制度,故排除D。
10.C【解析】“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说明唐代诗歌文学等的地位超过了儒学,而“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这说明老子的思想和地位也远在儒学之上,据此可以得出C符合题意;AB只能分别说明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概括整个材料,故排除;D与材料原意不符,故排除。
11.B【解析】从材料中“枢密使、知院事(临时掌管枢密院的官员)„„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可以看出宋代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讲述财权的归属问题;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D选项错误,宋代分权过于严重,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12.A【解析】由“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可知,二者均认为科举制具有规范、公平、公正特点,故A正确;材料与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无关,排除B;吕思勉的观点里没有体现“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排除C;D选项在邓嗣禹的言论里没有体现,排除D。
13.A【解析】从材料中对进士及第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皇帝直接参与了官职任免的事务,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清朝官员选拔很复杂。C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D选项说法错误,曲解了含义。
14.B【解析】乾隆意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同于俄罗斯,不能称西藏使者为“夷使”,故B正确,A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没有涉及中俄争端,排除C;乾隆只是说西藏使者不能称为“夷使”,不能说明乾隆皇帝“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排除D。
15.D【解析】明代、清代统治者的分封方法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统治,故D正确;从材料看出两种分封的内容不同、对象相同,故BC错误;根据所学判断,两种分封的背景不同,A错误。16.A【解析】“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不允许人们不能违背宗教、神明的思想,不能够拥有自己的见解,说明言论自由不能得到保障,故A正确;材料说明人们不能违背宗教、神明的思想,而不是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排除B;材料反应的是法律规定,不是伯利克里个人观点,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排除D。17.A【解析】 “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 “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可以看出,合法拥有土地是拥有城邦公民权的基础,据此可以推知农业在城邦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B、C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18.C【解析】材料并没有反映西方法律权威性始于雅典,排除A。材料认为“法律获得了等同于国家的概念和效力”,可见是强调法律的权威,没有涉及民主政治问题,排除C;材料认为“政治与法律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两面”,可见法律区别于国家,排除D。由材料可知“法律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可见雅典可以用法律来维护民主政治,故选C。
19.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贵族意志”“平民利益”,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内容的主要来源,无法体现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排除B;从材料看出,罗马法来源广泛,包括以前的习惯等,并且有以后补充的条文,说明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故D正确。20.C【解析】据所学可知在古代罗马的扩张过程中,民族关系越来越复杂,与题意不合,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简单的三个阶级: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最后是广大的群众——奴隶”,无贵族与平民矛盾的体现,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愈益接近首都和意大利的社会关系”可得出整个罗马帝国都按照首都的形式来确认,能够保证这种关系的只有罗马法,而此时已经发展成为万民法,使整个帝国和首都都有着同样的法律适用主体,故C项正确;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应该会使民族关系、阶级关系更加复杂,故D项排除。
21.D【解析】罗马法公正对特定自然资源的自由利用,而不是保护或限制,故A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排除D;材料表明共用物由全人类共同享用,任何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利用,但是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私有财产方面规范人们的行为,故D正确。22.C【解析】据材料中“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可以得出古罗马自然法以反对一切权威,是最大的贡献,但不是其立法宗旨,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罗马自然法和市民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对‘个人’的重视,它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把个人从古代社会的权威中解放出来”可知古罗马自然法要求等级身份让位于个人本位,而不是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排除,C项正确;材料中的主旨是罗马自然法对个人的重视,没有涉及到政治文明,故D项排除。
23.D【解析】据所学可知材料的背景是抗日,且主要阐释了国民政府的陪都设定,而防范西北反蒋运动、掩盖其围剿共产党的行径和“攘外必先安内”等在材料中均未涉及,故A、B、C项排除;材料中国民政府把洛阳定为西京举措,说明国民政府准备以西北作为长期抵抗日本的后方,故D项正确。24.B【解析】根据“工人阶级应该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反映中共中央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故B正确;C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材料“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排除D。
25.D【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A项;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故选D。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6.C【解析】从材料看出,多种行为的惩罚措施都是“黜为农”,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存在对农民的歧视,故C正确;材料并非都是针对官员,措施全为惩罚措施,无法体现“对官员管理赏罚分明”,排除A;B选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排除B;D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
27.D【解析】从材料看出法国对“大清国邮政”“中华民国”保持“临时中立”的态度,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故D正确,A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排除B。28.A【解析】根据“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故A正确;由“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北京政府的不满,排除B;C材料没有体现;材料无法体现“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排除D。29.B【解析】新文化运动并未“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在种族观念上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以拜上帝教为口号,挑战了清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并未要求“驱除满族”,故C 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故D 项错误。30.A【解析】 “吾父在日,无日不思返浙江原籍。吾辈则乡土观念较轻,以为吾中国人自命为中国人足矣”体现了任鸿隽和先辈相比较,乡土观念较轻,故A项正确;乡土观念较轻并不等于无乡土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知识分子更看重国家身份而淡化乡土意识,但并不是无暇顾及乡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及省县户籍管理,故D项错误。3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就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32.C【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破产,故A错误;材料反应的是清政府为了征集资金、支付《马关条约》赔款而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故B错误,C正确;D与材料无关。
33.C【解析】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无关,排除AB;由“《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看出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排除D。
34.D【解析】1950年到1971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下,美国敌视中国,“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说明美国采取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故D正确;A与材料无关;B不是主要原因;C表述不准确,过于绝对,C错误。35.B 【解析】“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反映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说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美国缓和了同社会主义中国的关系,反映出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转变,故B正确;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A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C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D。36.
(1)特点:监察制度起步早,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斯加强而不断完善;监察机关独立性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等。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澄清吏治。
(2)基本主张:改革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加强行政监察的意义重大。
理由:行政监察在古今中外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行政监察对政府权力运行监督最直接、有效;建立行政监察院有利于监督的专业化,强化监督的功效。37.
(1)原因:礼乐制度遭破坏,需要建立新的社会行为准则;新兴地主阶级打破贵族特权的需要;增强君主专制和统治秩序的需要。
(2)异:中国古代法治强调法律适用于任何人,而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中国古代法治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罗马法则注重公民的权利平等;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最终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罗马法影响了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
同:都注重法律的公开性;都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性;都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第三篇:河北狮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周练试题4.9
河北省定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周练试题(4.9)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在概念中运动
②运动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④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①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实践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④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十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这一要求
①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造了新的联系 ②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意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从今年开始,我国正式采用14年抗战的观点。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抗日战争。这说明
A.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总会存在多种不同的结论 C.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最终会从错误走向正确
D.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越来越全面、准确、深刻的总趋势 5.下图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人脑
②人脑的复杂性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③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关于做好2017年“两节”“两会”期间粮油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加强对本地区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粮油加工和市场供应等情况,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密切关注、科学研判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定期发布粮油供求及价格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从哲学角度看,上述要求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
③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人们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对事物作出超前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和日常生活。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今天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④事物对人类的价值虽是客观的,但也是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 年 G20 峰会会标图案用 20 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 “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如右图)。桥梁寓意着 G20 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 G20 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 CHINA 相呼应。G20 峰会会标图案的设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艺术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③设计师的艺术灵感是会标创作的源泉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从20l0年底到2017年初,人工智能AlphaGo以“master”为网络账号接连战胜众多顶级职业棋手,最终以60战全胜的战绩结束了“他”的网络公测。下列评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相违背的是
①人工智能具有主动创造性并独立于人的思维 ②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③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活动
④人工智能能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漫面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勇于创新,突破固有思想观念束缚 ②要有梦想,不断尝试新的工作岗位 ③不怕失败,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 ④敢于尝试,努力做不可能完成的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有关的商业、服务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网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这要求我们
①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 ②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 ③抓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④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下图漫画寓意启示:
①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要发挥高昂精神在催人向上、奋进中的作用 ③“思维的眼睛”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人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影响认识的差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环境不同,物的属性会不同。这是因为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客观事物的属性受周围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③事物的性质因为其可变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④事物的属性在不同联系中呈现不同的特点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4.漫画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对下图漫画“里面有货,不一定是好葫芦”蕴涵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价值与主体的需要密切相关
②要坚持一分为
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职场人自身健康的退化,“职业倦怠”悄然来袭,这导致不少职场人士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对工作失去兴趣。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④社会意识真实地反映社会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一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将军去探望受伤的士兵,得知炊事班的战士大都被炸死了,而一位炊事员将大铁锅扣在头上只受了点轻伤。将军由此联想到铁头盔,并付诸实践,使得头盔风行于世。这启示我们
①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②要善于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④创新需要突破并否定既有的理论和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美国一位智者的名言给债权人上了一堂课:“如果你欠银行100美元,你会有麻烦;但如果你欠分行1亿美元,有麻烦的是银行。”该智者的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燃放烟花爆竹在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体现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郝家府站、北运河东站、通运门站、物资学院路站等地铁6号线,这些顺着历史绵延下来的美丽的站名,背后是通州人不能割舍的情怀。其中7个站名来自市民的672条意见中。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在哲学讨论课上,甲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乙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你认为下列对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①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相互对立
②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甲同学的观点是对的,乙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④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来那种依靠规模扩张,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某市基于这一科学判断,将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以建设美丽家乡为口号,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材料二 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助推措施。某高校毕业生小张利用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开了一家茶店,起初因小张的茶叶知识不足,所进茶叶质量不高,经营出现困难。小张并没有放弃,分析原因后,小张开始恶补茶叶知识,并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一段时间后小张已能分辨出茶叶的好坏。随着所幸茶叶质量的提高,小张的生意开始好转,利润大幅上升。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该市做法的正确性。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有关知识,分析小张是如何创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告诫全党,“弘扬长征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这一代的长征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
材料二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采用“戏说”“爆料一“揭秘”之类的手段,肆意歪曲长征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大肆炒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运动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③→②→④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2.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漫画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启示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与漫画寓意不符,应排除①;②与漫画寓意无关,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本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解答漫画类选择题,第一步需要读透漫画的情景,把握漫画的主题。首先,漫画多意在讽刺社会现象,要重视“导语”并能从中领悟立意;其次要仔细观察漫画中有几个要素(人物、动物、物品、图形等),并加以筛选,区分出主次,谨防遗漏或走偏。其次,要理清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结合漫画标题的提示及试题题干的指向,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把握漫画本身寓意并深入体会它对我们的启示(如从经济、哲学、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启示)。第二步则要将漫画、题干的要求,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分析、判断、做出选择,然后按照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解题。3.C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这一要求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坚持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不能创造新的联系,①说法错误;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意在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4.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根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抗日战争这一史实,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表明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越来越全面、准确、深刻的总趋势,D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A;B说法太绝对,应排除;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5.D 【解析】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①错误;材料中是思维的复杂性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人脑的复杂性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②不选;“把别人想得太复杂”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③正确;“把别人想得太复杂,是因为你也不简单”说明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6.D 【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是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意识对物质具有控制性”的说法错误,②不选;材料表明要根据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的变化来引导市场预期,这体现了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正确;根据国内外形势引导市场预期,这体现了人们能够根据客观情况对事物作出超前反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7.C 【解析】真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①错误;“二十四节气”主要是用来指导农事的,这
说明改造世界才是认识世界的目的,②正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有的认识可能会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这说明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③正确;材料中“二十四节气”对人类的价值并没有改变,只是起作用的程度减弱,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8.B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和意识活动的特征。③观点错误,实践是会标创作的源泉,会标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不是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②观点错误;①④观点符合题意。本题选B。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考查意识的本质:注意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电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
(2)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也是高考主观试题中经常需要运用的原理,特别是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更是高考的热点知识。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颠倒过来,也不能把二者放在平行的位置,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应仔细辨识。9.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人工智能接连战胜众多顶级职业棋手,表明人工智能能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②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人工智能是思维模拟,并非人的思维本身,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能力,但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的活动,但人工智能不能超过人类智慧,①③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10.B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漫画“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强调“尝试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力之外”实际是一种客观存在,即你的现实客观条件和现实自身条件,这些条件某种程度上制约或束缚了你。“做能力之外的事”,应该是面对这种现状所做的各种尝试:思想的解放,心态的调整,方法的整合,行动和目标的改变等,因此漫画启示我们勇于创新,突破固有思想观念束缚,要不怕失败,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本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解答漫画类选择题,第一步需要读透漫画的情景,把握漫画的主题。首先,漫画多意在讽刺社会现象,要重视“导语”并能从中领悟立意;其次要仔细观察漫画中有几个要素(人物、动物、物品、图形等),并加以筛选,区分出主次,谨防遗漏或走偏。其次,要理清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结合漫画标题的提示及试题题干的指向,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把握漫画本身寓意并深入体会它对我们的启示(如从经济、哲学、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启示)。第二步则要将漫画、题干的要求,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理解、分析、判断、做出选择,然后按照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解题。11.A 【解析】材料表明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高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说明“高速发展”是主流,存在的问题是支流,但也不能忽视,①正确;材料告诉我们对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的发展要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②正确;材料不涉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③不选;“破除成规陈说”在材料中没有反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点睛】本题涉及到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分的问题:一般可采取如下区分方法:
1、依据命题旨意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
(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2、依据关键性词语判断,如果题目中出现“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主题”、“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如有“主流”、“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12.C 【解析】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错误;“心中的空间越大,生长的花朵就会越繁茂”这启示我们思维要充满“正能量”,发挥高昂精神对人的作用,②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如何促进“心灵的花朵”—思维的成长,不反映思维的作用,③不选;心中的空间越大,代表人的知识储备等越大,空间大小影响“花朵”——思维的成长,说明人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影响认识的差异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点睛】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虚幻的反映。13.D 【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建立在事物本质属性基础之上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要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①错误;客观事物的属性受周围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环境不同,物的属性会不同”,②正确;事物的性质是客观的,不具有不确定性,③不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因为事物的属性在不同联系中呈现不同的特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但人可以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和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14.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上价值的含义、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里面有货,不一定是好葫芦”,寓指人虽有才,但在外界看来不一定是优秀的合格人才,说明人才的价值跟外界的认可和需要密切相关,也启示我们辨识人才,要坚持一分为
二、全面的观点,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漫画未涉及真理,③与漫画寓意无关,应排除;量变和质变关系也与漫画寓意无关,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贬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的是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与教材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教材知识。15.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职场人自身健康的退化,“职业倦怠”悄然来袭,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正确且符合题意;“职业倦怠”悄然来袭,这导致不少职业人士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对工作失去兴趣,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社会意识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存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
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第二,社会意识可能超前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各种不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16.B 【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知识。材料中法国将军由头扣大铁锅的炊事员在战争中受轻伤的实例联想到铁头盔,并付诸实践,使得头盔风行于世界,既体现了研究新情况有利于社会实践的创新,也说明了丰富想象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要善于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②错误;材料未体现要突破并否定既有的理论和实践,④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17.A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从“你会有麻烦”到“有麻烦的是银行”,涉及的是矛盾双方转化而未涉及主次矛盾,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排除②;由100美元到1亿美元导致麻烦的主体变化,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而不是关键,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18.D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既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又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9.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作用。地铁站名,背后是通州人不能割舍的情怀既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也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0.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这两种说法并不是矛盾的,①说法错误;因为甲同学说的“物质”与乙同学说的“事物”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甲同学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同学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③说法错误;故答案应选B。【点睛】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具体形态除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万事万物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具体 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而物质是抽象的,永恒 的、不灭的。
联系: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1.⑴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社会历史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随之变化。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该市的一系列做法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能促进该市的经济健康发展。
⑵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帮小张开始查店,为小张创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的客观条件。②实现自身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茶店经营遇到挫折后,小张没有放弃,并恶补茶叶知识,最终创业成功,实现了人生价值。
【解析】⑴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该市做法的正确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该市做法的正确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其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⑵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有关知识,分析小张是如何创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小张是如何创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来分析说明。22.(1)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基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深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 ②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长征精神能增强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③长征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弘扬长征精神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④长征精神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把握,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2)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
②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否认长征、否认红军的历史虚无主义,遮蔽了真相,是错误的意识,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
③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答案示例:
④主题: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依据:意识能动作用;文化影响人。
【解析】本题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网上肆意歪曲长征历史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的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对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长征精神是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有利于深化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能增强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长征精神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把握,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首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正误之分,歪曲或虚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是错误的意识,材料中歪曲历史是错误的意识的表现;其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只有尊重历史、还历史以真相,才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围绕主题,并写出理论依据,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其依据就是意识的反作用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睛: 关于“意义”类主观题的一般解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第四篇:河北狮州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周练试题12.16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周练试题(11)
一、选择题
1.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收缴非法少儿类出版物116.22万件,清理淫秽色情有害信息81.34万条,取缔关闭淫秽色情类网站2172个;共查办涉少儿类非法出版和网络案件400余起,其中刑事案件80余起,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挂牌督办的大要案件6起。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落后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 ②这种文化的存在会危害社会 ③要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 ④我国居民文化生活形式多样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2016年11月,安徽省蒙城县城关镇综合文化站认真组织开展书香村居宣讲进社区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深受广大居民的一致称赞。这是因为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为人们 ①丰富了文化景观 ②拓展了文化视野 ③活跃了文化思想 ④消除了文化流毒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做好文化工作,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凝聚群众,讴歌新生活,展示新形象;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升社会精气神;要利用各种节日和其他文化活动,叙邻里之谊,促邻里相帮,传人间真情。这表明,文化发展要 ①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③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④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6年2月27日,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在京举行。会议一致认为,电视剧创作不仅要数量。更要质量;不仅要颜值,更要价值。网络电视剧也是如此,电视不能播的,网络也不行。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加强对网络剧审查和监管的原因是
①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不完全同步的,它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发展文化事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文化市场越活跃,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数千年中华文化提供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中华料理、养生医药、建筑样式、传统节日、民族民间艺术、体育、礼仪,尤其是文字书法„„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即使在西风强劲的环境下,人们也日益认识到了自己传统文化的可贵。这启示我们要 ①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 ②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③提高辨别能力,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然而。当下一些人,或者主观臆断,或者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对此,我们应坚持的正确态度是 ①守护英雄'树立崇高理想 ②坚定信念,弘扬时代精神 ③提高眼力,拒绝精神污染 ④守护良知,保持内心安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16年新年伊始,总书记在新闻媒体人员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闻传媒必须坚持社会主流价值的方向 ②关注百姓需求就是文化的主旋律 ③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新闻媒体的责任 ④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必须坚持正面报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6年6月1日,今年国内首个青少年上网安全报告《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正式发布。数据显示,近80%的青少年在上网期间接触过不良信息,其中,诈骗、色情 和暴力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不良信息类型。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网络文艺顺应了文艺大众化的趋势,但也有一些作品将低俗等同于通俗,将欲望等同于希望,将单纯感官娱乐等同于精神快乐,成了文艺百花园中的毒株败草。这一现象()①反映了当代文化消费的大众化特点 ②凸显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 ③表明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④要求文艺创作应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以“风水太师”、风水机构为名,借由淘宝网等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兜售“灵符”等风水吉祥物,嫌取高额利润,—些骗局虽然十分低级,但受骗者数以万计。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弊端 ②通俗文化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③政府未能弘扬科学,取缔迷信活动 ④部分群众信仰缺失,寻求精神寄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铭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网络直播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快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象级”风口。然而,这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在创造社会产值时,也不断暴露各种问题,“直播污垢”不时侵袭而来。从文化部査处的案例看,一些网络平台为吸引眼球、获取利益提供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危害社会公德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这一现象 ①凸显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②表明文化市场发展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③要求网络直播者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 ④说明文化创作不应追求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 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5.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布,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社会主 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因为 ①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命运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群众的喜好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 ④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与实践的文艺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在总体上获得巨大发展进步。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我国一些领域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其历史原因在于
A.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B.封建思想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C.市场经济导致社会群体价值取向多样化 D.市场经济的弱点会反映到人们精神生活中来
17.《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北平无战事》《索道医生》等国产影视剧播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这些国产优秀影视剧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变革,弘扬主旋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由此可见
①文艺创作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文艺创作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文艺创作要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5年10月1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完善文艺作品推荐传媒等环节的评估标准,把票房收入、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发行量等量化指标,与专家评价和群众认可统一起来,推动文艺健康发展。这一措施 ①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②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强调了文艺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④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我是歌手》是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2014”的开篇之作,集结乐坛资深唱将、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推高了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也令人重燃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热情。其成功之处在于 ①将专业的视听盛宴与商业运作有机联系起来②其新颖的演绎形式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③参赛歌手的激烈对抗制约了观众的欣赏需要④独特的节目定位完全颠覆了从前的选秀节目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0.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本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A.大众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丰富性 文化创新与发展 B.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民族性 文化批判与继承 C.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 文化多元性 文化传播与开发 D.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 文化多元性 文化传承与保护
二、综合题
21.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搜索引擎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据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办公室透露,很多国内知名的搜索引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肆意传播一些包含迷信、低俗、暴力和淫秽色情内容的图片、视频,已经成为一大公害,不但严重破坏网络环境,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1)材料中存在哪些不良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有何不同?(2)我们应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22.近年来,河北的影视剧创作的精品力作源源不断。电视剧《少年毛泽东》《神医喜来乐》等在全国的热播;电影《唐山大地震》《西柏坡》《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等广受观众喜爱。河北的影视剧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大批具有河北特色、彰显燕赵风骨的优秀影视剧作品,引起了业内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被称为影视剧创作生产的“河北现象”。运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河北现象”。
参考答案
ACDBA CBABB CBADA BADCD 21.(1)材料中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现象。
两种文化现象的区别:①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2①公民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御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蚀。②电信运营商、搜索引擎网站(网络经营者)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切实履行传播优秀文化的义务,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传播。③国家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依法取缔腐朽文化。(学生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皆可。)
22.①发展了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或答: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人民大众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奏响了先进文化发展的主旋律。)③能帮助人民群众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提高眼力,拒绝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污染,有利于克服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河北狮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定州市2017-2018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供25小题,50分)
1.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2.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北宋程颐答寡妇能否再嫁时所说的。然《二程集》中程颐又云“大夫以上无再娶礼……自大夫以下有不得已再娶者,盖缘奉公姑,或主内事尔”。程颐意在()A.约束妇女婚嫁
B.勉励士大夫要守节
C.强调男女平等
D.反对儒家纲常礼教
4.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据此可知,顾炎武
A.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
5.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方式缺乏质的变化
B.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6.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7.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 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 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的思辨化 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上升
8.“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A.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B.这段话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
C.强高科学技术对落后社会的巨大冲击力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9.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之后,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意在[来源:学科网] A.革除传统儒学教育的弊端 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
C.增强学生的政治民主认知 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
10.陈独秀认为:“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世界上绝没有“空间上人人必由之道,时间上万代不易之宗”。陈独秀意在
A.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 B.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说明中外思想的相通性
11.30年代初,“在张学良统治下的北平,……宣传马克思主义,只要限于学校范围内,多少还有那么一点自由”,山西军阀阎锡山为标榜“开明”和“民主”,也曾允许一些进步人士在当地有条件地讲授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这说明当时地方政府 A.马克思主义对当时中国社会影响力巨大 B.以学术宽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C.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还有一定宽容度 D.积极推动学术争鸣和思想自由
12.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 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 C.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 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
13.“抗战以来,全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为此,毛泽东发表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4.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不少报纸全文转载。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 “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4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24.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A.《悲惨世界》 B.《红与黑》 C.《海燕》 D.《百年孤独》
25.下图是法国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1841-1895年)借助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的《少女与狗》。这幅画
A.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情态 B.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心灰意冷 C.强调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D.刻画了法兰西民族的现实生活
第II卷(材料题)
二、材料阅读(26题25分,27题12分,27题13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定州市2017-2018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1.C 2.B 3.B 4.D 5.A 6.D 7.A 8.A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D 16.B 17.C 18.D 19.C 20.D 21.A 22.C 23.D 24.B 25.A 26.(25分)
(1)(8分)不同: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涉及的批判对象:前者思想文化领域;后者政治领域。
(2)(3分)不同:梁启超:政治领域;陈独秀:思想文化领域。(3)(14分)西方:从思想解放到提出“理想王国”的蓝图。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逐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人文主义宣传思想解放、理性主义宣传建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中国:从提出改革政体到思想启蒙。
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弱小这三者使思想解放滞后。27.(12分)
(1)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重视道德教化;强调民本,为民请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6分)
(2)变化:挑战传统道德规范,提出重建新道德体系;重视借鉴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资源;民族意识增强。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文化传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6分)
28.(13分)
(1)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的发展;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宋朝重文,教育和科举考试向社会下层发展。(6分)(2)特点:以禁令形式保护版权,立法滞后;国人没有形成普遍的版权保护意识。(3分)原因:专制统治下法制意识淡泊;商品经济不发达;儒家思想重义轻利;(任答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