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戏中的科学》有感

时间:2019-05-14 16:2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游戏中的科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游戏中的科学》有感》。

第一篇:读《游戏中的科学》有感

在游戏中学习科学,在实验中收获乐趣。没错,游戏中的科学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在一次次的试验后,我们就会收获乐趣。

《游戏中的科学》这本书带给了我们四百多个游戏中的发现、实验、和原理,启发我们动脑动手揭开一系列的奥秘,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书中通过有关天文、化学、生物、物理等多个生活游戏现象来解释、分析。其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我还亲自做了实验,你别说,还真有意思。其中一个就是不怕风暴的硬币。

我把三枚大头针插在木板上,然后放上一个硬币,用嘴对着硬币吹,可是吹了几次都没有吹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书上告诉我:由于气流无法触到硬币表面和光滑的边缘,它只能从硬币下方通过,因而减弱了气压,而上面正常大气压却更结实地把硬币压在大头针上。如果把下颚放在台儿上,伸出下嘴唇向前吹去,硬币就能吹掉了。于是我按照书上的方法向硬币吹去,果然吹掉了。看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原理,就会迎刃而解。

看着书上一个个有趣的科学现象,不由得想起我在生活中的科学发现。有一次,我把冰块放进水里,想给水降降温,漂浮着的冰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冰块化掉后水面应该上升。不过冰块化掉后水面不但没上升还下降了一点。我很纳闷:冰块融化后,为什么水面会下降呢?我再次把冰块放进水里,扑通水面在冰块掉进去上升了,这成为了我解决问题的关键。我随后明白了,水杯底面积乘与上升高度,就等于冰块的体积。冰块在融化后水面从高降低是因为冰与水重量相同,冰的体积大,所以冰融成水,体积有一定变化。之前,我理解为冰放进水里水面不变,导致理解错误,其实,冰放进水里,水面已上升,而不是不变的。

这就是生活中冰与水的问题,我为我成功破解感到高兴。是啊,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对于那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只要见微知著,勇于探索,就会发现真理。

第二篇:读《游戏力》有感

无处不在的游戏之力

----读《游戏力》有感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一方面,作者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例如:事事对抗,每天在幼儿园门口粘着妈妈,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闹,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妹等等。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另一方面,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也在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1.去看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和需求。

我们经常把重点放在恼人的表面行为上,而看不到他们内心深处所掩盖的痛苦;或者,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痛苦,但自己却无能为力。“你是讨厌鬼”这句话,其实是“我喜欢你”的小孩版本,孩子之所以说我讨厌你,是因为直接表达“我好害怕,我需要你”显得太软弱了。当孩子对他人言语恶劣时,他们通常传递的是这样的信号:我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而表面上他们可能会拒绝我们的爱,而我们必须坚持到底,知道他们知道自己确实被深爱着。写观察镜要求我们回看孩子们的行为和语言,想一想孩子这些话背后的需要,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他需要什么?语言越恶劣,说明内心更痛苦。他用语言伤害你,同时更是给自己划刀子。柚子经常会在发脾气时拒绝我的拥抱,可是有好多次,我都不顾他的推打,坚持让自己平和,坚定的抱住了他,他常常都能安静下来,事后我再问他,你生气的时候说不要妈妈抱,可我感觉抱着你之后你的感觉好了一些,下次如果你还说不要抱不让抱还打我,我怎么办。柚子说,我说不要抱你也得抱我,你抱着我我就会好起来的。

2.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联结,让孩子表达情绪。

看到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那我们下面能做什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要尽我们所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孩子所发泄的情绪,跟游戏毫无关系,他是将别处积累的情绪借机发泄出来,所以重点放在以嬉戏的方式来处理潜藏的情绪。游戏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依照自己的意志来实验,暂时放下现实空间和真实社会中的规则与限制。这些游戏不仅仅是利用了逆反心理而已,甚至也不只是为了把孩子的叛逆行为引向正途。假装进攻的游戏,真正的结果却可以重建联结,表达情感。游戏在日常的互动中,不仅让爱得到了表达,也使引导孩子的工作得以进行,并自然地弥补了哪些稍早发生的冲突和不愉快。

3.游戏的原则和方法

如果一件事情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应该再来一次,一而再,再而三,一做再做。孩子快乐吗,他们的眼睛里有亮光吗?快乐笑声是评价游戏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有必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或者把我们的知识当作建议给他们,实这些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父母的介入无助于培养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他们有时必须靠自己去发现,我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就是最好的帮助。所以,一天当中有这么一段时间,把其他事放在一边,跟孩子专心的做一些游戏,让孩子主导游戏,跟随孩子:只说“好啊!”;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在必要时,轻推一把,引入重要的主题,让事情变得有趣。每天的最后一个游戏,一定要以笑声或孩子的胜利结尾。这样才能保持孩子对游戏的期待和满足感。非常认同!

4.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如果你因为有情绪而被处罚,又因为表达了情绪而收到更大的处罚,那么就很难从伤痛中恢复,因为你没有机会清除伤痛。过分压抑情绪的人,要么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而激烈爆发,要么由于情绪淤积而出现各种不健康症状,如忧郁、焦虑、暴力倾向等。情绪爆发时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确实过于感情用事,但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却正是情绪在平时得不到足够的表达而引起的。孩子陷入发脾气的恶性循环,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愤怒的表象之下,掩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我们会有一段时间不停的发脾气,也跟孩子一样,因为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下一次能有人来倾听和理解自己。用强硬的语气,来掩饰自己的脆弱。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是释放情绪,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生气都没关系。但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让孩子自然的把脾气发完,需要我们做到的只是留在孩子的身边或附近,认真倾听,而不是转身离去,或者命令他走开,又或者喋喋不休的问问题和指手画脚的出主意。冷却自己:在采取行动前,试着数到十,暂时休息一下,等待事情自然平息,给朋友打个电话,或者与其他父母交流等。

5.为我们自己充电

坏情绪来临时,轮到我们了,该我们去找人倾诉,把杯子蓄满。找一个倾听者:这个人能够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该如何如何做的人。倾听者要做的:不管你是哭,是笑,还是气得发抖,他都能坚持倾听,不会劝倾诉者把情绪收回去。换位思考,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倾听者,那孩子需要的妈妈不就是这样的吗?他们一定希望妈妈能够尊重他,认真听他说话,但是不指手画脚的教导。如果是这样,他们感觉一定很好。我们需要倾诉,揭开心中那些为人父母的痛苦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可能对自己最好的朋友也难以启齿,但我们可以与其他父母相互倾诉。好的倾听方式包括依次轮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泄漏别人的秘密,让别人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而不必担心被批评或者遭到拒绝,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说我也是啊紧接着就谈起自己的事。续杯的方法可以是:找其他人来帮忙照顾孩子,经常出去走走,与其他成人坐在一起聊聊天,这样你才不会身体疲惫。

用游戏解决具体问题,是我们生活的内容,但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穿透表面,发现并满足孩子的深层需求,才是激发天赋潜能,成就健康人格的根本手段。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去游戏,游戏是我们亲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意识的往游戏中增加一些主动因素,穿透表面的简单的游戏,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强健体魄,这才是我们最想达成的期望。

第三篇:读《游戏活动》有感

读《游戏活动》有感

——关于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袁婷 新桥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表现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最直接的途径。课程指南中将幼儿园一日活动分为四大板块,其中游戏活动指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翻阅《游戏活动》,收获确实不少。这本书不失为一线教师的重要指导手册。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理论阐述,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禁让我感同身受,因为这些案例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通过阅读这本书,相信教师们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会更加有的放矢,活动开展也会更加有效。

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借助《游戏活动》书中的一些理论分析,关于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时的介入情况,我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介入的,而应该在介入之前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经过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 实录:

在小医院里,小宽正在扮演医生的角色,可是突然,我看到他自言自语“我肚子好饿啊,可是老师说不能跑出去买奶茶,要不然小医院没人看病怎么办呢?”

于是,我走上前去,对小宽说:“你肚子饿了吗?”小宽:“对啊,医生也会肚子饿啊!”我说道:“那你可以打个电话到奶茶铺嘛,让他们送点好吃的到小医院,这样你就不用跑出去啦!这个呀,叫做外卖。让他们送外卖过来就行了啊!”“好,那我打电话啦!可是小医院没有电话机啊!”“那我去帮你借一个电话机吧!”“记得你要用礼貌的话和奶茶铺的老板说哦!”接下来,我就听到小宽拿起电话说“喂····”

分析:由于我们班区角融合很自然,因此经常会有小朋友从这个区域跑到另外一个区域去买东西互动等。但是今天在小医院,只有一位小医生,而这位小医生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于是便遇到了困难,而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为幼儿提供了方法,一方面帮助他及时解决了问题,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外卖的经验。最后关于这个问题,也可以在集体讲评中让大家积极讨论,使得问题在幼儿和老师的讨论中得以解决。

(二)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

实录:

我们班的公共汽车区离奶茶铺很近,并且公共汽车上经常挤满了人。有一次,奶茶铺的老板祥子做了好多杯奶茶和棒棒糖,然后他拿着奶茶铺的棒棒糖送给很多小朋友吃,还送给了司机和乘客们,这时,司机便扔下了方向盘喝起了珍珠奶茶。乘客们也在汽车上喝起了奶茶,吃起了棒棒糖。于是我走过去,对他们说:“哎呀,这辆公共汽车肯定要撞车了,你看,司机在马路上不开车还在吃东西呢,乘客们也在吃东西。”于是司机笑起来,对我说:“是祥子送来给我吃的。”我说:“司机肯定要吃东西的,不过可以不开车的时候或者下班后再吃啊,这样边开车

边吃东西多危险啊,万一撞车了怎么办呢?”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说道:“而且汽车上吃东西会把汽车弄脏的,而且很危险的。”。我说:“对的,万一司机突然刹车,棒棒糖肯定会戳到你的嘴巴呢。而且在公共汽车上吃东西也不太文明呢。”听完后,大家都把东西送给了奶茶铺。司机也开起了车。

分析:

在我们班,各区域之间融合密切,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十分频繁,并且幼儿总是能想到新的情节来实现互动。因此,老板送奶茶给汽车区的小朋友吃是很普通的现象。但是接下来,幼儿开始只顾喝奶茶而忘记了自己还在开车和坐车,这如果摆到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危险的事情,因此,老师需要及时介入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经验。

(三)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时,老师需要进行回应

实录:今天,在沸羊羊积木屋,顾欣宜分别用大小形状不一的纸盒和牛奶瓶搭了两座很高的高楼大厦。然后,她就喊到:“袁老师,你看!”这时,我走到她面前问她:那你觉得是高楼大厦高,还是袁老师高呢?她说道:“是高楼大厦高,呵呵。”接着我又问道:“那你觉得是袁老师高呢还是你高呢?”她说道:“你高!” 接着我又问道:“那你再比比看,我觉得是这座楼高一点还是袁老师高一点?”她看了看,便说道:“袁老师高。”

分析:

该幼儿在沸羊羊积木屋独自用了两种材料搭了两座高楼大厦,能看出她在尝试着不同的建构方法。但是,她对于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虽然回答错了,但是通过验证证明她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也许可能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是高楼大厦高,因为在幼儿的印象中,高楼大厦是很高很高的,而不是现实中这座盒子搭建的矮矮的高楼大厦。而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可以不用直接纠正幼儿的错误答案,进行问题的转移,让幼儿比较其它的两个物体,因此她回答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时就对了。这样在再回到第一个问题时,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了。

(四)当教师发现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经验而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时 实录:在贝贝点心店,幼儿一直很愉快的扮演着老板和顾客的角色,他们总是向老板点餐要吃什么,吃完后付钱就走了。有一次,点心店很久都没有生意,这时,我走到点心店门口,扮演成一位顾客,说道:“老板你好,给我来一碗炒年糕。”老板:“好的。”我说:“快点哦,我上班要迟到了,你给我打包吧。”老板:“打包?怎么打?”老师:“就是用盒子装好给我带走,我不在这边吃。”“另外,味道不要太咸,要加点葱花。我喜欢吃。”。

分析:能看出,幼儿对于点心店的传统经验已经掌握了,他们总是在点心店里面吃东西,吃完后再离开。但是经过不断观察,幼儿似乎还没有打包的这种经验,而打包的经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生活经验,对于幼儿来说还不是很难理解,因此,当教师发现在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这一经验时,就通过平行游戏的方法介入了幼儿的游戏,扮演成一位小顾客,与幼儿在情景表演对话中很自然的传授了幼儿打包带走的经验,同时还帮助幼儿继续把游戏进行下去。

(五)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实录:在贝贝家,俊俊用手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哼”他撅着小嘴。“我再也不跟你们玩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小朋友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觉得他不是乖宝宝。

这时,我就对他们说:“小一班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做饭,一起吃饭,这样才是好宝宝呢。”“你们看,现在饭都掉在地上了,没饭吃咯,要饿肚子了。”“我们一起把饭菜和碗捡起来好吧?”我刚说完,旁边一位小朋友立刻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也来帮你一起捡吧。” 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很快就捡干净了。俊俊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

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对策:

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再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老师需要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实录:在娃娃家,一群孩子正开心的玩着角色游戏,突然我发现一名幼儿跪在娃娃家的床上在磕头,我立马上前问这位幼儿:“韬韬,你在做什么呀?”只见这位幼儿吵着我笑笑,没有说什么。于是我就对他说:“这个动作很难看,我们都不喜欢,下次不要做这种动作啦。”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分析:

在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行为都是平时所积累的经验的真实反映,或者说游戏是幼儿表达意愿的一种途径,因此,他们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节,包括符合常理的以及不符合生活规范的。而当幼儿出现上述想象时,这是一种迷信的行为,是不推崇的,因此老师需要果断的介入以帮助幼儿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帮助其建立比较科学的行为。

(七)当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

实录:游戏开始好一会了,“理发店”里还是没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事地玩弄着材料,这时我走进了理发店:“请问,可以洗头吗?”一听这话,三个幼儿一起上前忙开了。飞飞马上拿了个围兜给我围上,佳怡拿出了洗头膏在我头上挤着,嘉嘉热情地问:“老师,你要按摩吗?”“好的,在哪里按摩?”她立刻牵着我的手,来到小屋里,随后三位员工把我好一阵的折腾,终于一切都做好了,我站起来表示感谢,然后接着说:”你们的服务那么好,可惜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你们能上门服务或者做点宣传就好了。”三个幼儿一听都说:“那我们出去给大家洗头按摩吧。”我问:”你们出去了,店里就没有人了,有人来了怎么办?”他们想了想,嘉嘉说:那我们可以分头行动。我留在店里,如果有客人来,我帮他理发,你们两个人去外面找找有没有顾客要理发,好不好?”

分析:

从幼儿行为不难发现开始的时候理发店由于没有人光顾,三个幼儿无所事

事,没有进入角色,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也很少,幼儿玩的很没劲。但当老师介入游戏后,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开始的时候忙着用自己各自的方法为“客人”服务,模仿理发师的各种服务,特别是最后老师用 "如果„就好了”的征询式的口吻给出新的建议,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将独自性游戏引导到角色之间合作沟通的层次,使之成为幼儿主动的行为。

教师介入的时机有很多,但要以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游戏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幼儿游戏介入。教师可作为玩伴参与到游戏中,也可在一旁与幼儿开展平行游戏以示范和暗示,也可作为游戏旁观者给予建议、欣赏和鼓励。我们需要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合理介入并指导幼儿游戏,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第四篇:读威斯汀游戏有感

读《威斯汀游戏》有感

这个星期我看了《威斯汀游戏》这本书,这可真是个不同寻常的游戏故事。

一桩离奇的谋杀案,一份两亿美元的遗产,谁能抵得住这样的诱惑?可在十六位继承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获得这笔遗产,为此,十六位继承人参与了威斯汀游戏,八组拍挡,八组线索,每一以拍挡都细细琢磨手中那看不出几分头绪的线索,只要稍一分神,就掉进了威斯汀的陷阱里……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同样困惑,因为案情太诡异了!即使拿到了八组线索,我还是捉摸不透其中的陷情,但随着我们和书中人物的共同努力,案子上的神秘面纱渐渐地被揭开了,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

这本书,光读一遍是不能完全懂它的意思的,多读几遍,我发现,原本看来解决不了的问题,答案就藏在字里行间,只是我们忽略了。威斯汀设置这个游戏,目的就是使互不相识的人相互了解,学会爱,体味生活的真情,或许,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吧!

第五篇:读《警惕科学》有感

15级生物工程 何欣 ***451 读《警惕科学》或读《警惕科学家》

提到科学,大多数人觉得是深奥的、难懂的,这就给科学带来了一丝神秘色彩。小的时候,被问到长大后的理想时,好多人说长大后想当科学家,认为科学是神圣的。我认为,科学是不可或缺的,是有必要发展的,它带给我们优质的生活,大到飞机火箭,小到细菌,都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

我是学生物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微生物,可以说微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是通过添加各种调料,才达到的色香味俱全,味精发酵用的是谷氨酸,酱油发酵用的是酵母等等,都依靠的微生物;聚会时,增加气氛喝的啤酒、白酒等,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经常喝的酸奶,不紧需要微生物发酵,而且其中还添加了肠道益生菌,来改善我们的肠道菌群;我们生病吃的抗生素,都是通过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获得;洗涤业、造纸业等添加的各种酶都来自微生物;穿的羊毛大衣,也是用蛋白酶处理,才使我们穿的舒适等等。可以说,微生物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科学的发展是必要的,没有科学,人类便不会进步。

然而,读《警惕科学》和《警惕科学家》,文中作者只看到了科学的负面影响,科学家的阴暗面,大力呼吁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甚至呼吁要远离科学。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不懂科学,不了解科学,所以造成了恐慌,进而排斥科学。比如说,大多数人听说谁是艾滋病病人,大家就都远离他,排斥他,生怕会被传染,其实是他们不了解艾滋病,正常的接触,如握手、拥抱,是不会造成传染的,只有血液才能传播,如果了解了真相,人们还会那样排斥,接触到艾滋病病人,还会那样恐慌吗?我认为不会。再来说说《警惕科学》吧!

首先,作者是从《疏于防范的教训——百年环境问题警示通则》中得到启示,看见了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举了苯和甲基叔丁基醚来说明,文中作者说了不是太了解这些化学物质,从苯的例子中也提到了“但是苯究竟是个什么东 西,做什么用的,有什么后果,我几乎一无所知。即使在2005年11月,大量液态苯直接泄漏到松花江中,我也只知道江水被严重污染了,不知道具体的后果。”。其实,只要日常加以注意,是减少得病,甚至不得病的风险。生产在一线的工人,平时穿防毒服,带着防毒口罩,完全可以减轻、甚至不会得病。而苯的制取及以苯为原料的工业,应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防止管道跑、冒、滴、漏,生产车间应有良好的通风装备,加强透风,涂料行业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作溶剂,改进喷漆作业方式,如静电喷漆、漫漆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的避免苯中毒。都说想象是可以吓死人的,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不了解,一旦听到点不好的东西,他的想象会自然而然的夸大负面的影响,会将其负面影响无限放大。再比如说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会用到高压灭菌锅,会用到有毒的试剂等,最初我是害怕用高压灭菌锅的,总是想象着它会爆炸,看见实验室正在使用的高压灭菌锅,都会躲得远远的,可后来我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便不会害怕了。我觉得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作者想象的那样“过”大于“功”,科学也不能停止发展。你能想象到没有汽车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能想象没有电脑的生活会怎么样?你又能想象出如果没有工业发展,我的日常用品会满足需要吗?答案是不能没有科学。历史不能倒退,科学也不能停止发展,只有科学发展了,人类才能幸福。

再说说《警惕科学家》吧。作者提到了科学共同体,又说“在以往的主流话语中,科学家是一些才智超群、道德崇高的人物。科学是神圣的殿堂,科学家就是殿堂中的神职人员。”,“然而,现实的科学共同体如何呢?即使高居殿堂顶端的诺奖得主,也有剽窃、造假的,还有给希特勒造毒气室的。中国的情况更令人尴尬。”。作者又将以前的科学共同体和现在的科学共同体做比较,说现在的科学共同体的道德品质败坏,我不敢苟同。现在的科学家是有一些是品质不太好,那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道德品质败坏的。有些科学家是为了自己的盈利,可那也是付出劳动了,那是他们应得的呀。难道付出体力劳动的人可以获得自己的利益,那些为了科研,日日夜夜的付出体力加脑力劳动的人,就不该获取利益了吗?他们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也便利了其他人。比如说当你着急到某地办事,坐着飞机赶到某地时,你不应该感谢科学的发展,才会便利你的出行,满足你的需要?再比如说,你用着笔记本或手机跟远在天边的家人朋友联系时,是不是也应该感谢那些夜以继日的奋斗,才创造出这些联系工具的科学家致敬呢?还有袁隆平院士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杂交水稻,他只是想更多的人有饭吃,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这是多么的值得尊敬呢!何亮在《该警惕科学了吗?连是继续祛除蒙昧? — —就田松 《警惕科学家》一文为科学辩诬》中也提到了“不能用诺奖得主中也有剽窃造 假者和科学技术 曾被魔头们用以杀人来抹黑科学家群体,更不能就此来揶揄科学,大喊什么 ‘警惕科学’”。更讲到“求力、求利的科学仍然是科学。出问题的是体制,是人性,不该把污水泼在科学头上”,这一点我很赞同。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道德滑坡问题,这些不仅仅是出现在科学家身上。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会影响到一部分人,使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忘记了人的本性,可是这些是可以通过教育等挽回的,真正的问题处在人性身上,这跟科学本身是无关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田松先生讲的问题。我只是觉得田松先生的观点有点悲观,看到的阴暗面有点大,不能以偏概全,科学的发展还是必要的,人类也要进步。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不是也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嘛!我认为科学发展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不能倒退,更不能停止。我相信只要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更多难题就会得到解决。李蕴也出了本书,叫《办法总比困难多》,他说:“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不会把我们逼进死胡同。相反,它会给困境中的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科学带来的难题,人类是可以战胜的。

读《警惕科学》或《警惕科学家》有感

班级:15级生物工程 学号:***451 姓名:何欣

下载读《游戏中的科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游戏中的科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趣味科学》有感

    读《趣味科学》有感 科学是什么? 它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你前方的道路。 它科学,它为我们中间增添了一朵朵锦花,指引了我们走向更宽广的未 来 是一个火苗,点亮了我心中的光明。 科学......

    读《游戏力》有感2000字[大全]

    读《游戏力》有感2000字陈静/长沙市十五中开学那段时间,我利用一些碎片式的时间拜读了《游戏力》这本书。这本书是由美国的劳伦斯科恩博士著写,李岩老师翻译的。应该说,这一次有......

    读《科学失误故事》有感(大全)

    读《科学失误故事》有感‘‘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

    读《自然观和科学观》有感

    读《自然观和科学观》有感 Impressions of natural and scientific concept 摘要 通过对《自然观和科学观》的学习,了解到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进而表明了科学的......

    读《科学趣味故事》有感

    读《科学趣味故事》有感近来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许多课外书,都是关于科学的。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从图书馆借阅,就连我这个平时懒读书的也被他们感染了,竟不自觉间读完了这本《科......

    读《数学在科学起源中的作用》有感范文

    读《数学在科学起源中的作用》有感 班级、姓名:14机自实验3班Haze 最近我读了美 塞路蒙·波克纳所著的《数学在科学起源中的作用》一书,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所有的章节,都是......

    读《游戏与儿童发展》有感

    《游戏与儿童发展》之我见马波2008050433一、阅读对象基本信息及框架结构 我阅读的是由李燕主编的《游戏与儿童发展》,本书于2008年3月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号为G613.74044......

    读《小学英语课堂游戏集中营》有感

    读《小学英语课堂游戏集中营》有感近日来,一直在读《小学英语课堂游戏集中营》 一书,几乎每天都能学习两到三个新的游戏,我想能够坚持的原因还是应归功于它的魅力所在。 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