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生活
快乐生活
临钢小学 郭艳琴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过: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奔跑的速度,让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过狮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这样才能得以生存。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体会到: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抱怨”真的就是口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如果你愿意抱怨,你会发现周围可以抱怨的事很多,烦人的交通、八卦的同事、刻薄的上司、难缠的客户、飙升的房价……可是,你要是不抱怨,也会发现乐事也不少。其实,抱怨是在提醒你做出改变与行动。抱怨并不可怕,只是,生活中我们更习惯抱怨,却不习惯改变。
清末民初有一个叫王凤仪的职业劝善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去发现、寻找每个家庭里的问题,然后帮助大家梳理。比如,有一个老太太说老头对她不好,经常打她,然后就向王凤仪抱怨,说自己命很苦。没想到大善人王凤仪非但不同情她,反而说:“你拿个镜子去照照,你那张苦瓜脸永远都没有笑容,逢人就说你有多惨,即使你没嫁给这个老头,另外一个老头恐怕也要打你。”老太太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问题不只出在别人身上。
其实我们的生命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他让我们受苦受难,你只需要这样想:每个宝宝都是上帝手牵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会在天上看我们的一点一滴,有的时候我们的确觉得自己很苦,但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呢?“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不经历磨难怎能见彩虹。”现在的日子虽苦,但是以后的日子会比蜜还甜。
不要抱怨上帝对你不公平,上帝那是在磨练我们,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也不要埋怨自己的日子苦,因为你比所有人都幸福,你有自己的理想那就要向那个目标驶去,即使遇到重重阻碍,只要你有决心就不要轻易放弃。当你达到了你的理想时,你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只要你不放弃,上帝就会被你而感动,他也许会帮着你完成你的理想目标。所以说我们不必抱怨,就当他是我们的磨练,在磨练中成长你会有很大一笔“财富”,即使你不能实现你的理想但你也会懂得很多道理,懂得一个道理就等于你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不要每天愁眉苦脸的生活,愁眉苦脸的过也是过,笑着过也是过,何必每天不开开心心呢?笑容要长挂在嘴边,即使你不高兴也不要愁眉苦脸,打开窗子让阳光走进你的房间,看着太阳就好像看着上帝,这时候上帝也在看着你,他会分担你的苦恼。或者走出家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走到大自然,对着万物大声的把烦恼说出来,不要闷在心里,让上帝和万物帮你分担你的苦闷。
所以不要抱怨上帝对我们不公平,让我们的嘴角每天都挂有45°的笑容,让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第二篇:快乐生活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
——爱因斯坦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
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愉悦的,他多半是一种胜利。
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志。
要想别人快乐,自己先得快乐。要把阳光散布到别人的心田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第三篇: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快乐,也都离不开快乐,然而真正快乐并不是因为自己一个人独自快乐,而是在快乐的同时,也能努力的为别人带来快乐,因为快乐不是独享的,而是共享的。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说过的话:快乐是自己给的,烦恼是自己找的,幸福是别人给的。虽然这话不是从名人或专家那听到的,从我毕业到现在,这三句话对我而言记忆尤新,体会也很深。
快乐是自己给的:我们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是别人眼中的“天使”,因为我们可以为千千万万个人服务,可以每天去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可以帮助生病的人减轻病痛的折磨,可以帮助临终的人安然走过最后的人生,还可以„„。
烦恼是自己找的: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烦恼,我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低潮期,而能够避开或减轻心理低潮带来的影响,就要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常听姐妹们说,现在上班压力越来越大的,上班的时候有时会“紧张兮兮”的,不知道哪一个“定时炸弹”会爆炸,上班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只要班上的病人都能够平平安安,病情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那就谢天谢地了!简单的语言,就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是啊,我们和病人是一体的,我们需要病人的配合,一起把病魔驱走,迎来健康。我们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沉着冷静的头脑,事情都是做完的,不是烦完的,越烦越会乱了做事的方寸,更找不到解决事情的捷径,所以我们要学会豁达、学会“自嘲”,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自己和别人,永远也不去找烦恼做朋友。
幸福是别人给的:说小的,就像自己的家吧,小时候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疼爱,有兄弟姐妹的照顾,长大后成立一个温暖的家庭等,到处都能感受到爱护的气息。因为有了他们,你会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说大的那就是我们职业幸福感了,因为我们可以造福很多人,等到我们退休的时候,经过我们护理的人会有很多,就像现在我们尽管很年轻,但走在大街上都会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人热情的和你打招呼,他们是快乐的,脸上洋溢着的也是幸福,我们也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我们更是幸福的!
第四篇:热爱工作 快乐生活
热爱工作 快乐生活
一直以来,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生活是美丽的,工作是快乐的。任由工作表达自己,满足人生,并赢得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的改革,赋予了我们女性在职场新的竞争和挑战。
每每看到公司的优秀员工和身边优秀的同事站在领奖台上时,我羡慕他们今天的成就,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喝彩。尽管他们从事的岗位和我不尽相同,年龄、性格也不一样,但可以总结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她们对待工作的那种热诚和态度永远都是一样的。
我每天的工作除了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外,还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对他们的咨询会不厌其烦的给予解释,有时就客户要求也会上门去给客户安装网银或者办理信用卡送资料等服务,耐心讲解客户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因此,每一次的接待和服务都让我有新的收获。同时也让我在工作中很有成就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想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并为此乐于付出,勤奋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当然每个人都希望选择一份自己所爱的工作。对此我们应客观认识自己的实际能力,发挥自己的兴趣、专长,正确给自己定位,用好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尽其所能,学习快乐地完成它,并在此基础上持续的学习,不断地学习、充电,即使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也要让自己永远保持一颗同样积极上进的心!这样我们在享受工作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在整个过程中感受自己成长的喜悦。
不论我们身处什么岗位,无论我们职务的高低,大小,我们都应
该尊重自己的工作,肯定自己的工作,不辞辛劳,克服困难,我们更应学习成功人士敬业乐业的工作精神,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经验和成长。
当工作成为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
工作,即劳动,是个人为了在社会上独立生存而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我们不能把工作看成是几张钞票的事,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尊严和责任,只有对工作拥有激情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人到底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如果我们为了生活去工作的话,就会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工作是一个人天生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工作中的极大乐趣,我们如果为了工作而生活,只要真心实意去寻找,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工作的意义在于发挥我们的才能,使我们得到一种成就感,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快乐来自于认同,只有热爱工作,才能快乐工作。
对工作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心态的问题。医生的快乐来自于药到病除,救死扶伤;歌手的快乐在于用优美的旋律带给观众听觉的享受;同样,导购员的快乐来自于运用自己丰富的商品知识为顾客解决问题,在顾客的快乐中体味自己价值的伟大。
所以,只有认同和热爱工作,才能体会出工作的快乐。
也许有的员工会找出一万个理由:报酬不合理、上级太挑剔等等,但这些理由都不应该成为消极工作的借口,因为我们的价值标准和做人原则不能建立在别人身上,而快乐终究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即
使真的在工作中遭受了挫折,也不应该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因为首先是自己不开心,其次按这种态度下去工作永远没有进展,就算不被企业淘汰,即使工作三五年,依然是三五年前的自己,原地踏步,这样的工作有何意义?工作归根结厎是为我们自己干的,公司和上级给我们一个舞台和环境,但能否成为名角则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快乐工作不是仅仅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当成事业来做,当成生命的需要、精神的需要来做,这样才会带来奋斗的喜悦。工作二字里面包含着责任、热情、能力,包含着我们的爱,热爱工作,就能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劳动,就能想方设法地达成目标。
交汇四海,天高凭展翼;通达五洲,海阔任扬帆。
历史选择了交行,交行也赢得了机遇。作为新时代的交行人,只有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付出加倍的汗水和心血,才能重塑百年交行这一金字招牌,向所有关心交行改革发展事业的社会公众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我们金融行业的核心理念是:客户至上,真心为客户着想,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径。真心为客户着想,主要针对自己,主要目的是提高我们自身的觉悟,而不是用这个理念去计较、挑剔别人。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一种关系的维系取决于是否不断促进对方生命品质的提升。面对企业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要想快乐、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就必须彼此真诚地为对方着想,对对方不经意的“一些行为”给予足够的宽容和理解,不要过
分计较和挑剔。
工作是否快乐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积极的心态是成功、健康、快乐的源泉,而消极的人生态度则会悲观厌世、痛苦绝望。付出表明我们拥有,付出不计回报,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果付出一点后就马上期盼着回报,达不到期望,就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哪里有快乐可言?其实,我们的付出公司都看在眼里,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以物质回报,有的以信任回报,有的以培训回报,但最后都会超出我们的期望值。最大的赢家则是那些“对企业无所求”的员工,他们对企业从不提额外的要求,在工作中真心地付出,不断积累着能力和信誉,当个人能力和信誉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的变化,最后获得想不到的成功。而有些人则在积累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急功近利的短期心态限制了他的进步和发展。
路虽远,行则必至。
交通银行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激励着每一位交行人为之拼搏奋斗。在迈向未来、充满挑战的征程上,自信自强、永不言败的贵阳交行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书写贵阳交行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交通银行电子银行部
2010年12月21日
第五篇:快乐生活快乐作文
快乐生活快乐作文
——作文教学初探
初次接触高年级教学,满心欢喜,以为阅读学生的作品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因为我本身也比较喜欢舞文弄墨,所以在我看来,写作文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简单,不就是“话来张口”吗?
可当我收上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来看时,我震惊极了。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全班50多位学生只有两种题材。一是写妈妈雨天为自己送雨具,二是写老师为自己补课,而且都是干巴巴几句话,一半同学的谋篇布局也极不合理。惊讶于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此之差之余,我找来部分同学,跟他们聊起关于写作的心得体会。这些同学个个可谓“谈写色变”,一脸深恶痛绝。
教学生写好作文,让学生爱上作文是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畅游文学殿堂的一条捷径。然而,这块骨头可不是好啃的。为此,我尝试了种种教学方法,修改了种种教学方案,教学初见成效。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让“语文课堂”这块主阵地充分发挥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不需要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给写好作文打下基础。精美的范文是学生乃至老师学习的模范。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识字、阅读教学中,我充分注意与作文紧密联系,尤其是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有一次,在一篇课文中学生初次看到“腼腆”一词。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其义。这时,我随机一问:“班里有没有同学性格比较腼腆?”学生马上对××同学或××同学指指点点。“你说他腼腆是因为什么?哪位同学能来把这‘腼腆’形象描绘出来?”马上一段段人物描写的片段就在同学们的嘴里诞生了。又如在学习课文《丰碑》的时候,我让学生说出初读课文的最深感受。不少学生都说一开始还没觉得什么,读到后面得知牺牲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的时候也跟军长一样被怔住。我趁机点破:“能够让大家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这应该归功于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我们前面也学过一篇课文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哪一篇呢?”这时学生想起了《闪动的红星》,不由得发现原来作文也可以写得这样出乎人的意料,结尾的揭示可以给人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作文是学语文的最高层次要求,是检验语文学得好与坏的“试纸”。因此,作文教学抓到位了,会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慢慢地提高了。
二、作文与生活亲密接触,让学生快乐生活,快乐作文。
新课标的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在我们学生的习作中却是经常可以见到:我扶小弟弟、帮老爷爷之类的充满了套话空话。在作文的天地里,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掩没在我们设定的习作的套路上呢?叶圣陶先生说了:“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因此我的作文训练必须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
1、观察生活,丰富表象,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刚刚开始习作时,他们总感到无从下笔。这时,我要指导他们如何观察生活,从身边的生活中找素材,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找灵感, 让学生有话可说。又是一节活动课,平常学生都是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地活动,没有什么目的性。而那一次,我在学生下楼前跟他们说了几句话:“现在的校园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又是一年春来到’,不知道大家察觉到没有?不理解我的意思的同学可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找答案。”第二天,学生纷纷交上自己的习作《又是一年春来到》,看到屡见不鲜的校园在学生的笔下变得如此美丽多姿,令我不禁跟着他们心情荡漾起来。
2、体验生活,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有收获。因为“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虽说是农村的孩子,可现在的家长哪个不是宠爱有加?所以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恰逢学校里唯一的园丁陈伯这几天生病了,学校里的花木在春雨的滋润下蓬勃生长,也就滋生出不少杂草来。刚好利用这机会,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拔草”劳动。经过此次劳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乏酸、甜、苦、辣,但都出自肺腑之言。
3、创设情景,让生活为作文服务。
命题作文的时候,如果是离学生比较远的,你是怎么教、怎么辅导,学生都无法写出真情实感来,相反“为了作文而作文”只会让起其更加厌烦。我就碰到过这种情形。学习《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时候,要求学生学习描写“争先恐后”的场面。当我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争先恐后的场面?”
“老师,你说‘上来拿作业’的时候,组长没上去,他们就争先恐后上去抢了。”
“上一次我们去‘绿岛山庄’旅游的时候,车上没几个座位,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座位。”……
虽然学生的回答并没错,但我觉得十分悲哀。这与课文里十七勇士争先恐后请战的场面所要颂扬的精神相去甚远。我接着问:“大家所说的这些场面是否值得肯定呢?”“不是。”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那生活中有没有一些值得肯定的?”我祈盼学生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是,学生却沉默了。
“大家回去做好准备,我们下节课再来练笔。”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学生为难、不情愿的眼神让我羞愧不已。
不是学生不愿接受美好的事物,而是这不负责任的社会给了他们太多黑暗的、丑陋的东西,他们不善于发现也是教育者的失职。超负荷的学习压力,已经让他们整天愁云满面了,这不是教育的失败么?
为了完成好这次教学任务,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我双手空空地对学生说:“我们到礼堂上课。”学生难以置信地迟疑地几秒之后,就炸开了。
“真的吗?!”“到礼堂?上什么?这节不是体育课呀!”“要带书吗?老师!”„„“你们争先恐后地发问,叫我难以回答啊!”
学生相视而笑,马上像放出笼的小鸟,欢乐地直奔礼堂。
“这节课女同学做‘抢椅子’游戏,男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可是我忘了带录音机(其实是我故意安排的),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拿来?”
“我!我!”“我去!”„„马上,无数双小手在我眼前晃动。我表扬了这些同学之后,问:“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争先恐后!”学生无比快乐地脱口而出。
学生在游戏、比赛中争先恐后的表现,让我对这次作文放心了。这一次真情习作,不仅如我所愿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让师生之间架起了一条心灵的五彩桥。
有人说:“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情境召唤着“梦”,就像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雨露一样,儿童“梦”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外部催化。当情境呈现面前时,他们内心的潮汐便开始涌动了。他们的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由于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原本凝固的语言被充分激活了。
三、作文工夫在文外。
有了“课堂”和“生活”这一砖一瓦,大楼盖起来了。但或许还不美观,还需要“内部装修”。这需要“房主的意愿”结合“专家的建议”才能把房子装修得美仑美奂。也就是说需要孩子的用心和老师的耐心。对于学生,我提出了一些要求:
1、每月读一本新的课外书,并写下读后感。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告诉我们要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而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语感就自然形成了。
2、每周写一篇以上的日记,口说我心,积累素材。“立诚”是做人与作文的理想境界。“求诚”的文章来自生活的充实,因此,日记内容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去体验、感悟生活中离不开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树立“有所为而作”的态度。
3、评价,提倡主体参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必须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习作,认真阅读后进行评价,再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而对于自己,我也努力做到:
1、让学生体验成功。在班里贴出优秀作品、把学生作文作为范文来评讲,收集班里同学的好作文出版成小报,让学生体会“文字变成铅字”的快乐。
2、学会赏识学生。不同学生的作文能力有高低,再差的学生也要尽量发掘其可圈可点之处。当学生能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都是教师所要提倡的。有一次班里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放学后私自去池塘游泳,被我批评了之后,他马上把这件事写下来,表达了自己后悔的心情。尽管他写得辞不达意,也不够具体,但我还是在班里对他这种“直抒胸臆”的行为大加褒奖。老师能够去赏识、去尊重他们,学生对于作文就更感兴趣,觉到我们的一切都可以化作文字来表达。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爱上作文,首先要他们爱上生活。只要还他们一个多彩的童年,他们自然能交上一分令你满意的答卷。当然了,这过程还需要教育者各个角度的细心呵护。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 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记得前不久笔者布置了一道参加全国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
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 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