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音乐之石”,攻“德育之玉”——试谈音乐在中职德育课的应用
借“音乐之石”,攻“德育之玉”
——试谈音乐在中职德育课的应用
(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杨善铭)
【摘要】在中职德育课引入音乐,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中职德育课堂播放音乐,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同时,要将音乐与教学有机结合,并加强对课堂秩序的调控。
【关键词】音乐
中职
德育课
应用
一、在中职德育课应用音乐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为实现该目标,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此,我们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将音乐引入中职德育课堂,就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首先,将音乐引入中职德育课堂,迎合了学生内在审美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是一种以节奏、旋律、声和音色等基本要素为基本表现形式的艺术形式。它以优美的节奏和旋律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与精神愉悦,以生动、细腻的表达方式将音乐内在的思想感情传递给人们,引起人们内心共鸣。将音乐引入在中职德育课堂,可以发挥音乐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内在审美需求、焕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将音乐引入中职德育课堂,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主要进行知识的学习与交流,情感交流比较少。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与隔阂。在中职德育课堂播放音乐,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疏远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当悦耳的音乐萦绕在学生耳边,学生的情绪慢慢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而跃动。师生沉浸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之中,彼此的内心逐渐走近。这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互动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再次,将音乐引入中职德育课,丰富了中职德育课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中职德育课主要以师生的语言为主要信息传递方式,课堂氛围容易变得枯燥。学生也因大脑缺乏多样性的刺激而反应逐渐迟钝而昏昏欲睡。将音乐引入中职德育课堂,发挥音乐的节奏、旋律、声、音色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作用,丰富了中职德育课的信息传递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给学生的大脑带来多样化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兴奋点,促使他们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音乐在中职德育课的具体应用
音乐在中职德育课主要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一)应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音乐可以调动听众的情绪。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听众的情绪影响也各不相同。优美愉快的轻音乐可以安抚听众的情绪,使听众平心 静气;愉悦明快的古典的音乐可以为人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时尚动感的流行音乐可以提高人们的大脑兴奋度、点燃人们的热情。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以引起学生预期的情绪反应,为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1、优美愉快的轻音乐安抚学生躁动情绪。优美愉快的轻音乐可以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安抚学生情绪。下课后,由于天性爱玩,不少学生打闹到上课也没停止。这直接影响到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为让学生尽快安静下来,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两分钟开始播放一首优美、愉快的轻音乐。音乐虽然声音未必很响,但其优美的旋律足以吸引学生。当柔美的旋律弥漫在课室中,学生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教室恢复了安静,教师就可从容开展教学。
2、愉悦明快的古典音乐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少教师安排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而,不少学习自主学习积极性差,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这使得他们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播放一首节奏明快、旋律欢快的古典歌曲,提高同学的大脑的兴奋度,将学生的愉悦情绪调动起来。在积极的情绪氛围中,教师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可见,音乐是一种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3、时尚动感的流行音乐点燃学生活动热情。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环节后,要呈现自主学习成果。那由谁来呈现学习成果呢?确定该 学生的方法有:教师点名、老师随机抽签、“击鼓传花”等。教师点名确定具有倾向性,也难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机会。抽签方式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但因学生被动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击鼓传花”则是采用“活动”的形式来确定呈现学习成果的学生。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提问的“娱乐”性,兴奋了学生神经,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操作方法是:老师播放一首学生喜欢的时尚动感的流行音乐,然后将一个道具(如粉笔盒、黑板擦等)交给学生,让学生随机传给其他人。音乐继续播放,道具往下传递。当教师停止音乐时,接到的道具的学生就呈现学习成果。游戏做完后,整个教室充满欢笑,课室气氛轻松且活跃。
(二)应用音乐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应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可以深化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中职德育课程中有一些德育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依赖教师的语言为学生讲授,学生也许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但很难对这些道德知识产生情感体验。同时,由于中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教师的单纯的语言讲解很容易让学生困乏。可见,教师对抽象德育知识的单一讲解在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但若在讲解抽象德育知识时,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教学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音乐通过声、色、节奏和旋律将其内含的思想感情以感性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这不仅为学生深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还能唤起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知识。例如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第35页)在“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中是这样描述“家庭和亲情”的:“亲情是维护家庭美满幸福的特殊力量。洒满亲情的爱是严冬里的暖阳,雨中的伞、无需上锁的门。人世间弥足珍贵的种种情感——慈爱、恩爱、关爱,都渗透在这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之中”。对于这段散文般的文字,德育教师单纯用语言给学生讲述 “什么是美满的家庭”和“什么样的亲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会显得那么苍白。但音乐可弥补教师语言的局限。为学生播放一首雷佳的《家在心里》就能为学生展现“父母送子女远行”时父母子女之间“不舍与依恋”。家庭的亲情与温暖“回荡”在学生的耳边,萦绕于学生的内心。音乐以其独有的魅力深化学生对抽象德育知识的理解、唤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增强教学效果。
三、中职德育课应用音乐应注意的问题
要让音乐在中职德育课中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一)中职德育课堂播放音乐的确定
选择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播放的音乐,应该遵守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喜好原则。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播放学生喜欢的音乐,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我让各个班级的学生告知他们喜欢的音乐,建立“学生音乐库”。二是教师引导原则。对于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要进行审查,以免他们推荐的音乐不健康。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喜好,要引导学生听一些诸如经典名曲等情趣高尚的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教 学需要原则。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要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当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也应该尽可能是时尚、符合学生品味的音乐。
(二)音乐应与中职德育课有机结合
在中职德育课中引入音乐,应使音乐与中职德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应明确音乐只是中职德育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应把握音乐在德育课堂的比重,切不可让音乐“反客为主”,使中职德育课成为音乐课。另一方面,应将音乐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机播放。即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地播放音乐,选择的音乐类型也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而有所区分。如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时播放的音乐是轻音乐,而开展“课堂活动”时选择的音乐一般是时尚动感的流行音乐,甚至可以是DJ.(三)教师要加强课堂秩序的调控
将音乐引进中职德育课堂,德育教师应加强课堂秩序的调控。因为音乐会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尤其是开展“活动教学”时,动感时尚的流行音乐一播放,学生情绪被调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原来的教学氛围被打破。此时,学生情绪兴奋、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秩序往往失控。但当“活动”已经停止,学生的情绪还难以平静,那就会影响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老师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让学生的情绪平静下来,让教学环节衔接紧密,以保证预定的教学任务能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振乾 《浅谈音乐的作用》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2012年第8期
2、欧小波 《历史教学中音乐的作用》《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21期
3、沙秋静
《语文教学中渗透音乐的作用》 《职业技术》
2006年24期
4、何伊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音乐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 2009年2期 作者介绍:
杨善铭,1977,江西于都人,硕士,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从事中职德育研究 联系地址:
广东省河源市河源大道南朱门庭河源电大社会科学部
517000 杨善铭老师(收)手机:*** 邮箱:ysmhydd@163.com 7
第二篇: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音乐教育,其在保障学生德智体综合发展的大纲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针对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德育培养 中职 音乐 教学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缺乏自信。在学习上,他们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而在思想上,他们又往往容易陷入到自我轻视的境地当中。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将成为中职生成长发展的极大障碍,造成更加不愿学习然后更加轻视的恶性循环。可以发现,在中职教育中,总有一些学生的文化课程很好,但是却胆小懦弱,缺少友爱。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他们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集体精神。因此,通过中职音乐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音乐教学往往可以通过一些艺术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活动往往是以汇报表演的形式进行,以教室讲台为舞台,让学生在整个班级面前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通过歌曲表演、合唱比赛、舞蹈表演等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其令人欣赏的一面。一方面,这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通过优秀的自我展示实现自我肯定,另一方面,还能在班级其他学生之间建立互相欣赏的联系,让整体学生之间融汇出一种集体精神,从而在他人自信得以建立的同时也得到自我自信心的提升。而教师在学生表演时适当施加肯定的表示,一个鼓励、一个眼神,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推动作用,这点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并且,通过参加音乐教学活动,学生也能发现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并在不断的活动当中得以发挥,而这也进一步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他们才能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热情饱满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职教育每年都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了大量的一线工作人才,可以说中职生组成了国家的未来的基石。因此,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国家乃至民族的高度。音乐是一种具有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具有感染人的力量,而良好科学的音乐教学不仅能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培养,还能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如《黄河大合唱》,其作者洗星海的爱国事迹以及这首合唱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都让人动容。在教学时,适当延伸讲述其背景故事,宣扬作者的爱国情操,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伟大作品的真谛,还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从《黄河大合唱》那气动山河的磅礴气势中感受到如黄河般汹涌澎湃的爱国情怀,使他们受到感染,间接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以及自我情怀的提升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是整个社会对于个人行为规范和道德行径的要求,也是决定学生能否良好成长取得
较大的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代音乐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学生容易在这种娱乐性的音乐中迷失自我。若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那么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德智体全面综合的发展,更不用说实现教育的目标了。音乐的欣赏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心理投射的过程,良好科学的音乐教学能利用学生对于“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教学中、在娱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培养,使学生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美化学生心灵使其全面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而《中职音乐教学大纲》中也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音乐教学要通过音乐艺术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为社会各行业献身的精神。因此,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从而获得综合发展成长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而音乐欣赏教学则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并理解“美”的能力;结合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教学对于美化学生心灵,保障学生全面成长上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如讲解《命运交响曲》时,通过对贝多芬生平事迹的介绍,并引导学生对交响曲本身意义的理解,可以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智力的同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体会贝多芬那拼搏与坚忍不拔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人生观。
又如,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的巅峰之作。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对《二泉映月》的旋律结构和曲风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我国那一时代民间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特点,体会那行云流水般起伏连绵的律动之感,了解到我国音乐的典型特色,还能从阿炳的生平事迹中学习到阿炳那令人钦佩的品格和气节,从而又能加深对于音乐本身的理解和体会。而也就在这来来回回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总 结:
德育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当合理、科学的德育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参考文献:
[1]王艳.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8)[2]杜巍巍.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5)[3]唐铭择.中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学生道德教育问题解决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第三篇: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体验式教学是以“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为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方式,是实现学生素质实质性发展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大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源于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中深层体验,再在典型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生活的本质和道理强化认知,最后将道德认知、信念和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指导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且准备怎么做,在生活中内化践行,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让生活成为我们的德育课堂,切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持续性。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体验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互动的体验教学 1.角色体验活动
角色本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最先将角色一词引入社会学领域中,后来逐渐发展形成角色理论。角色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人是它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一个人就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了解社会上各种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将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可以组织学生编排写教学小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如《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中设计就可多次的角色扮演来创境激趣,让同学当一回纪检干部,模拟检查全程。在体验导行环节,让学生扮演校园导游,向来宾介绍学校。
在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感恩——体验母亲的辛苦,可以设计一个角色体验——十月怀胎。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分别重达3公斤的沙袋拿出来,让学生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
在同学们的大笑声中,有两个男同学勇敢地走了上来表示愿意试试。教师把两个沙袋分别绑在两个同学的肚子上,然后请他们绕着课桌在教室里走三圈,两位同学明显地感到吃力。在同学的哄堂大笑中他们又站在了讲台旁,然后教师请这两位同学说说感受。一位同学说:“肚子感觉老往下坠,很不好受,我出生时超重,有9斤多,我母亲太不容易了!”另一位同学说:“让我走三圈没问题,如果这个样子让我绑上十个月,那我可吃不消。我母亲太伟大了,我以后要好好孝敬她。”
这两位学生的天真无邪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掌声。教师又请了两位女同学尝试了这种亲身体验,由于两位女同学相对瘦弱,因此她们的感受更加强烈!上诉案例就把学生置身于某一种情景中,让其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进而去指导学生们的行为实践。
2.游戏活动体验
游戏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引用特别多。在上合作精神培养的主题时,就设计了3个的游戏活动。分别是人椅游戏(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10人,各组同学站成一列,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身体靠后坐在后面同学的腿上,保持上半身挺直,看哪组同学坚持的时间更长(其中只要有一位同学失败就判定整组出局);解手链(让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教师说: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现在你们面对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背靠背(每组同学背靠背成一圆坐下,双手分别穿过左右相邻同学的手臂并回到胸口相握,然后整组一起起立(在过程中双手不得放开)。
此外,在我们的其他德育课程中也有运用,在讲关于“自由”概念的教学,教师让两个学生双手交叉分别握住对方的手腕,比赛看谁先挣脱对方。起先,他们互相拼力气,而后,其中一个松开了双手,做出胜利者姿势。同学们恍然大悟给予他掌声。问:“什么是自由?学生说“对游戏规则有真正认识就是自由;又问:谁导致你不自由?学生说:自己;再问:怎样才能对规则有真正认识?学生说:智慧、能力。游戏间的师生对话,就是关于“自由”概念的最好解释了。游戏的形式具体、简单,但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体验、理解更好直观,同时,游戏是双方在交流中开展的,它也为学生的群体参与创造了可能。
3.课堂互动式体验活动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应在体验、顿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实验以及合作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经历,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在合作体验中获得知识,使自己得到发展。
在我一次外出听课中,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学校的老师通过校园实拍的图片,展现一个学生乱扔包装袋的情景。提问:“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位教师没有叫学生直接站起来回答(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只是单纯地叫学生直接回答,那他们肯定都回说“我会把这个包装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而事实上我们很清楚有多少学生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这么做呢?)为了引出学生真实的想法,这个教师设计了一种“实践卡片”。所谓的“实践卡片”是一张纸,让学生把真实的想法和做法写下来。而这张纸是学生个人所有,上面可以不署名,没有他本人的同意,其他的同学或老师都不能看,不对这些想法发表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讲真话。就上面这个问题,这个老师在征求了一些同学的同意后公布了几个学生的想法,应该说是非常真实的想法。
有这样一些:“我很想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但是我又怕被别人说我假清洁,所以我没捡。”“我不会捡,我在这里做好事,老师又没有看到,又不会表扬我。”“这又不关我的事,有同学打扫的,干嘛去捡啊。”还有一部分的同学写到:“如果旁边的同学去捡,那么他也捡。”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写:“校园清洁卫生是靠大家保持的,人人有责,所以我会去捡。”听到这儿,不由感到学校德育工作却是很艰巨,小小一件事,在他们心里,居然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学生知道校园环境需要每个人来维护,应该随手捡起垃圾,而事实上真这样做的人少之又少。)由于认知和行为之间缺少情感的驱动,最终导致知行脱节。
这位教师很睿智的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而且把这种体验也拓展到课后的实践。因为他是班主任,所以他还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片段:让几个平时不爱护清洁卫生的学生打扫一周学校的垃圾堆,使之充分感受垃圾带给自身的痛苦,也感受平时同学们打扫垃圾带来的麻烦。然后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班会课的时候朗读。他们通过亲身体验,都深深感到了垃圾带来的危害,而听的同学听到身边的同学的现身说法,心里也都有触动,这样就把知识的落实与情感的体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就让我想到两年前我们针对随手乱丢垃圾的同学惩罚一样,一旦发现他们随手乱扔垃圾,就请他们做“文明督导员”,让他体验到做这个工作的艰辛(主要时间的约束,占了他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4.体验性阅读活动
体验性阅读活动是以情境资料为基础,以平等交流为方式,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精神升华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体验性阅读旨在促进和帮助学生内省体察,使学生在体验感知的过程中,丰富思想情感,认知未来世界。案例一:以教学“人生价值”为例,“人生价值本来就是青少年十分关注但又十分困惑的问题,而教材的处理十分简单,很难让人生价值的概念、原理真正融入到学生的脑海。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产生思考,引起内心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振,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5.课堂实验活动体验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等因素协调发展的结果,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只有实践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明理、激情、导行等都离不开实践。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实践体验学习的形式之一。由学生活动——分析——总结,再到教师归纳讲解,学生从被“灌输”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有了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即获得了感性的体验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从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地位,由此构筑起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创设了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加强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案例:从放东西说起——主次矛盾原理教学 教具: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和沙子
教师先将大石块放入瓶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答:满了。教师再将小石块放入瓶内大石块的间隙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再次问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学生已悟出什么,回答说未满。教师问为什么?学生答还有沙子可以放入。教师称赞说对了,然后再放入沙子,到满为止。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工作再紧张,总有空闲时间,要学会钻空子等。无论怎样活动,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那么回答的都很对,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个更深刻的道理,请大家继续看实验。
教师先将小石块放满瓶子,然后问能否再放入大石块,学生答不能;教师问能否放入沙子,学生答可以。教师再将小石块倒出,然后用沙子放满瓶子,再问能否放入石块,学生肯定答不能。到此,实验完毕。
教师:现在,请将前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看它能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讨论活动后教师归纳总结,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人总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事情总有大小之分。如果先做小事,就像先放沙子,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失去抓大事,去的大成就的机会。这个道理在哲学上就叫做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原理说明,教学任务完成。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法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即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德育课教学的最优化,一方面要立足于课内,以课内为基础;另一方面,还应努力课外发展,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才能使教学更上一层楼,达到德育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1.课外作业体验
比如在讲授“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社会保障制度,以“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为题目,布置课外预习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亲友、传媒的帮助,用“读书”、“访谈”、“调研”等方法,从多角度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组织交流时収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业布置中设计了“收集本校(最好是本专业)在自己岗位上成才的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
2.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注意安全)
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亲身进行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等体验互动,从而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如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第一框题《认清违法危害》,教材主要介绍了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类别以及处罚方式。
A.实践活动的时间、场所。活动场所:增城市拘留所。B.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实情调查中获取直接经验,在实践中感知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学生亲眼所见比教师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违法人员被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关押拘留所,这是最真实又最有威慑力的案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违法危害大,违法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C.活动环节说明。1)参观拘留所。
在教师的带领下,由拘留所工作人员指引,一边参观一边听拘留所教员的讲解,一边记录或拍照(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参观内容包括被拘留人员的住宿场所、学习场所、宣传栏和图片展览厅等。
2)访问交流。
访问对象主要是违法人员,按照拘留所的安排与拘留所人员进行分组交流,每一组调查对象都包含了四类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违法行为,队员间分工合作完成访谈任务,既有集体交流又有个别访谈。
3)完成调查任务。
完成调查表、整理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每个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制作一份行为自查和行为规划书,并以创意形式将以上资料制作成普法宣传材料,创意形式可以是报告会、法制讲座、主题演讲、图片展览和动画制作等。
活动效果
百闻不如一见,见了豁然开朗。
在参观中,学生亲眼看到了违法人员被拘留后失去短期自由的生活状况,《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宣传资料,卖淫、吸毒、无证驾驶、赌博、结伙斗殴等违法行为对社会、家庭带来各种危害的真实图片,那些过去对违法行为只停留在听说层面,甚至认为违法行为离自己生活很远的学生,不由心中豁然开朗,产生了这样的感悟:违法行为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带来很大危害,不仅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还会导致家庭不幸、失去自由、害人害己。
零距离接触,触动守法的神经。
学生通过访问违法人员,听他们讲述自己违法事件的经过及所受的处罚、违法后的感受及对学生的劝告,很多人在讲述中流下了后悔的泪水,学生产生了深深的触动:这些被拘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坏,很多本来都是善良人,有些人因无知而犯了法,有些人因为法制观念不够强而犯法,而违法都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此,我们要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好好学习法律,做个遵纪守法的人。
亲历现场调查,目标顺利达成。
调查任务包括搜集关于违法行为的图片、资料,记录访谈违法人员的内容,撰写调查报告或参观心得体会,制作行为自查和行为规划书,制作普法宣传创意等。调查的人员包括违法人员、拘留所教员及其它工作人员,要求通过调查了解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获取真实案例,会运用违法行为知识分析调查到的案例,不仅自己有深刻的感悟,还要向他人宣传守法观念。学生通过完成调查任务,收集到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撰写了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提高了分析能力,提出了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普法宣传创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再次进行思考,加强了对违法行为危害性的理性认识,不仅自己树立了知法守法的法制观念,还产生了向他人宣传守法观念的社会责任感。如此,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3.探究学习体验
强调学生要用自己的头脑亲子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如在关于讲述如何调节情绪就可采用探究学习,设置“小梅的一周”,让学生在体验小梅心情的同时学会更好的调节情绪。
以上就是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当然要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还需要在学生的体验中进行感悟、践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尽情张扬生命色彩,使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篇:以苏州之石攻扬中发展之玉,——在“双招双引”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苏州!单是听它的名字,就已然被它的诗意包围。(为求一字真,耐得半宿寒,包围一词用得妙!)若是到了秋天,一江秋色江南岸,十里恍然忘人间,苏州就成了姑苏!
一叶知秋意,一秋知城美。十里山塘一缕微带凉意的秋风,天平山上一片悠然飘落的红叶,金鸡湖畔一湾徐缓沉静的秋水,虎丘塔旁一抹温暖如絮的斜阳……
姑苏的秋天,在诗情画意中徐徐走来,喂饱了我们的眼目,放飞了我们的身心,熨帖了我们的情愁。
除了诗意,这里也有惊叹!
今天的苏州,一个小时,可以创造2.1亿元的gdp、0.4亿美元的进出口,新增49家市场主体;
上半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创业类国家级人才连续7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超过了北上广深,人才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今天,我们在苏州举办“双招双引”培训班,不单单是欣赏苏州的秋景、感叹苏州的速度,更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听好苏州故事、学好苏州经验、感悟苏州精神,在思想与境界上进行一次再升华!借今天这个机会,表达三层意思,主要是剖析苏州,和大家谈谈学习苏州的三个方面。
一、读懂苏州的城,在思维格局上有一次大的升华
从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对这座城市最大的褒奖;
现在,总书记寄语苏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些经验”。苏州一直都是世人公认的“好地方”。市委决定在苏州举办“双招双引”培训班,就是因为苏州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可供我们扬中学习借鉴、复制粘贴的“好地方”。培训期间,大家要做到“沉浸式学习”,深度感悟苏州的城市内涵。
要读懂这座城市的“坚韧”。作为没有政策支持、没有资源倾斜的“地级市”,苏州逆风超车,完成从“苏e”到“苏e与苏u“双牌并举的华丽转身,依靠的就是“不等不靠”“永不止步”的坚韧品质。
要读懂这座城市的“开放”。要敞开心胸感受这种“开放与包容”,保持“豁出去”的心态,像黑洞一样,汲取一切可以让自己提高的知识,集聚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资源,为吸引客商、招引人才贏得筹码和实力。
要读懂这座城市的“融合”。树立“融合”理念,学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举,将人才工作“嵌入”项目招引过程中,在谈项目同时,对接好人才招引,以项目来集聚人才,用人才来服务项目。
二、深谙苏州的人,在方法能力上有一次大的增强
很多时候,爱上一座城,除了城里的风景,还有城里的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孕育了苏州人独特鲜明的性格,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性格品质,让苏州的“双招双引”工作走在了全国甚至全球前列。
苏州人最“黏”。与人才、客商对得上话、聊得下去,不在“面子”在“里子”,在于你能和高端人才和企业高管站在“同一高度”、保持“同一频道”。而这要求我们长期学习前沿知识、不断更新思维方式,对上级的政策导向、当前的产业形势、最新的发展动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准确的分析判断。这说到心坎的“黏”,就是苏州洽谈的核心竞争力。
苏州人最“柔”。这直抵人心的柔,是苏州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大家要学习这种方式方法,以“服务最全、时限最短、一网通办”的标准,用心留人,以情暖人,解决人才来扬面临的“房子”“孩子”“身子”面子”“圈子”等现实问题(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子”字用的好!),搭建好人才服务平台,做好各类人才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人才发挥作用最大化。
苏州人最“精”。这切到关键的“精”,就是苏州布局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学习的就是精准把握客观工作规律、产业转移趋势、招引重点方向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保持一点“洁癖”,对于“双招双引”中的每一项工作,用最高标尺来衡量,用最大干劲来促成,用最高质量来交卷。
三、领悟苏州精神,在状态斗志上有一次大的鼓舞
无论是学苏州的城市发展理念,还是学习苏州的干部特质,与其抽象地提炼概括,不如来解剖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现已成为苏州砥砺奋进的“三大法宝”。“苏州法宝”绝不是“苏州专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大法宝”也可以为我所用。大家要学懂学通学透“三大法宝”,回扬中时带走最精髓的三个字。
带走“张家港精神”的“拼”字。张家港人锻造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拼”出一条发展之路。抢建全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修通全国县级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级市,实现了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华丽转身。
张家港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负重”,张家港精神的闪光点在于“争先”,弘扬张家港精神,就是要有责任和担当,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勤勉务实,拼出一片天地。同时,张家港精神也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和拓展“横向竞争机制”,敢于树标杆、找差距,敢于在竞争中提高。这也是我们开展“双招双引”百日竞赛的主要原因。现在距离比赛结束不到80天,距离全年结束不到100天,我们就是要看6个镇(街、区)的排名怎么样,差距有多大。组织部也将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九项举措”》,选拔使用一大批在“双招双引”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
带走“昆山之路”的“闯”字。改革开放之初,昆山在当时苏州下辖的6个县中排名末位,抱定“敢吃螃蟹”的勇气奋起直追,以“自费开发”的模式开辟工业小区,在乡镇工业的“老路”之外,闯出了一条“外向带动”的“新路”,迅速完成了“由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此后,昆山引进外资、聚焦合资,切换动能、闯关夺隘,连续14年位居中国百强县之首。
“昆山之路”的核心在于“创新”,在于敢想敢干!
如果我们认为百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国家级的高端人才不可能落户扬中,那我们就从源头上失败了。来苏州学习,就是要颠覆我们的工作理念,打破思维上的天花板。
带走“园区经验”的“借”字。在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苏州工业园区已连续多年在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第一,靠得就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依托中新合作机制,汲取新加坡经验,把新加坡模式借鉴过来,省下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空间成本。目前,园区入选上级科技人才数持续保持全国开发区和全省第一,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我们要学习园区经验,“借力用力”推进招引工作,不断扩大多元化引才通道,创新探索实施“人才飞地”“离岸孵化期”等举措;
同时,逐步丰富项目对接手段,打造“云上”展洽形式,真正实现招引活动“不落幕”,招引渠道“不断线”。
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希望大家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勇争第一的决心、奋发有为的作风,多用心、多动脑、多出力,一起推动我市“双招双引”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强起来,扬中”增添全新强劲动能。
第五篇: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
音乐课《编钟》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电化教学媒体,通过视听渠道的作用,引发学生传感系统活动,快速得到教学反馈的一种教学手段。
我在《编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应用自己精心设计的,以音乐、文字、画面、画外音为一体的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编钟文化,欣赏编钟乐曲的艺术感染力和独具的音乐震撼力,使学生在心中振奋出一种精神,传感着一股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古代民乐的兴趣。
整个音乐课堂都借助多媒体,直观具体而且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参加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编钟知识(编钟的形状、音色、整体构造等)直观化,把枯燥的研究性活动(研究编钟的发声规律)趣味化,把高难度的创造性活动(把水杯变成乐器)简易化。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编钟文化,欣赏编钟演奏的乐曲,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世界乐坛和科学界
2、创造目标:通过学习《编钟》,启发学生把水杯变成乐器。
3、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趣味性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听辩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编钟的文化和意义,启发学生把水杯变成乐器。
2、难点:编钟的音域有五个八度,十二个半音俱全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材选自《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课。
2、多媒体设备和自制课件;铝板琴,六套水杯、六个编钟模型;学生收集的有关材料。(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小组。)
教学过程:
一、课间欣赏
课间用多媒体播放(课件1)有画面的编钟配乐的古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想:利用课间几分钟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或一首歌曲,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储存的音乐作品积少成多,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感受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为将要上的教学内容做准备,同时这首古曲的选用也是想在潜移移默化中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营造课堂音乐氛围,给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使其尽快进入古代音乐情境中。]
二、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环视全班学生:同学们,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2),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长城)
师:谁能说说长城?(小手林立)
生1:长城位于我国北方,东西横亘万里,是我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
生2:长城也是世界古建筑的奇迹,在人造卫星拍摄的图片中,都能清晰地看到蜿蜒曲折的长城呢!
师:这两位同学讲得太好了,那么与长城齐名、震惊世界的乐器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课件3):《编钟——中华民族的瑰宝》(整套编钟图)
[教学设想:通过讲长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导入新课,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请仔细观察再说说你们对编钟的了解?
(课件4)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三个古装少女正在演奏编钟的画面,同时播放由编钟演奏的《莫愁曲》。
(学生很有兴趣地观察,然后纷纷举手)
生1:编钟是一种敲击乐器,按一定规律排列。
生2:编钟的音色很美,演奏的音乐好听。
生3:编钟的音有高有低。
生4:高的音清脆、低的音浑厚。
[教学设想:从视觉上、听觉上让学生惊奇地感受到编钟的美,激起学生迫切了解编钟的愿望,并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听辩力、表达能力。]
师:上节课后,我建议大家上网去收集有关编钟的资料,现在你们能展示一下吗?
生1:(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我收集到的是《编钟古乐之都》,请看:(学生展示自己在网上下载的音响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
生2:请看图片,出土 的乐器有: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鼓、排箫、小鼓、建鼓等。
生3:请听我在《秒音传五洲,战国编钟上网》的网页下载的编钟乐曲和报道。
[教学设想:现在我校从幼儿园就有电脑课,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四年级学生大都有条件、有能力上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共同研究,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提前做好了预习,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开阔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
师:几位同学收集的资料非常不错,现在请抢答:(课件5)
1、编钟的:
(1)出土时间 ?(2)出土地点 ?(3)数量和重量?(4)制造材料?(5)同时出土有哪些主要乐器?
2、为什么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世界乐坛和科学界?(课件6)
(学生踊跃发言,内容包括编钟在2400多年的战国制造、每枚钟能发出两个固定音高、外表铸有2800多文字、其音域有五个八度,十二个半音俱全等。)
[教学设想:通过看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编钟的出土情况,在经设疑、思考、解答,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编钟的知识及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古乐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四、歌唱、欣赏与听辩
1、师:(课件7)先欣赏用编钟演奏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歌曲《苏武牧羊》,然后齐唱。
2、师:(课件8)接下来欣赏《迎宾》,它与《苏武牧羊》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其增加了什么乐器?你联想到一些怎样的场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迎宾》的音乐风格是热烈地、欢快地;《苏武牧羊》的音乐风格是悲壮地、沉痛地……《迎宾》增加了鼓、琴等乐器来演奏。)
[教学设想:通过欣赏和听辩,从听觉上辨别编钟的音色特点、感受古曲的美。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审美力和想象力。]
五、以生动有趣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音域有五个八度,十二个半音俱全的含义吗?
解决问题:
第一步:教师用铝板琴演示一个八度,让学生理解一个八度后,再让学生数数钢琴有几个八度。
第二步:教师用铝板琴 演奏一个八度内的十二组半音旋律音程,让学生从视觉上和听觉上感受一个八度内有十二个半音。
第三步:教师用铝板琴敲奏两组音,让学生分辨一个八度和一个半音。
第四步:(课件9)启发学生说出编钟音域宽广,有非凡的音乐性能,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
六、以实物模型了解编钟的发声规律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对编钟有了一定了解,但都只是看得到,大家想不想亲手摸一摸、敲一敲呀?(学生们兴奋、异口同声地说:想!)
师:好咧!五个组长上台领编钟模型,但必须思考两个问题:(课件10)
(1)编钟外表有什么?(2)编钟的大小排列与其音高有什么规律?
[教学设想:通过触摸、观察、敲击、听辩等实践活动,学生很快了解钟的外表有钟乳、图形和文字形状,感受到越大的钟敲出的音越低,越小的钟越高,编钟从大到小排列,音由低逐渐到高。]
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编钟的发声原理,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器具能敲出悦耳的声音呢?
(学生回答:水杯、碗、盘、竹筒等等。)
(课件11,小动画:米老鼠用竹筒、唐老鸭用水杯在进行演奏比赛。)
师:现在我们就用水杯做一个实验:
(1)每组发一套水杯,把其中一只水杯装满水,请分别敲一敲空水杯和满水杯,听辩其音高有何不同。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得出:空水杯敲出的音较高,满水杯敲出的音较低。
(2)引导学生一边往水杯注入水,一边敲,听辩出:水杯的水逐渐增多,敲出的音就逐渐降低。
(3)我们能否模仿编钟的发声原理,(结合刚才的操作,)用水杯敲出乐曲来呢?
(4)让学生自己用三只水杯,边敲边听辩,通过调整水杯的水量,试调出do、re、mi三个音。
(5)老师敲铝板琴让学生校对水杯的音准。
(6)学生用水杯演奏歌曲(课件12)《玛丽有只小羊羔》:1=C 4 / 4 2 1 2 | 3 3 3— | 2 2 2— | 3 3 3— | 3 2 1 2 | 3 3 3 1 | 2 2 3 2 | 1— — —||
[教学设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设疑、指导和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演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听辩能力,创造能力,体现高水平低难度的教学方法。]
八、小结:同学们,我们快乐音乐四十分钟结束了,让我们在编钟的乐声中走出音乐室(课件13:播放谭盾为香港回归作的以编钟敲响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