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

时间:2019-05-14 16:0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

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

1.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A.《游园惊梦》 B.《永远的尹雪艳》 C.《思旧赋》

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

2.曾化名“佟硕之”写作《金庸梁羽生合论》一文的武侠小说家是(A.郎红浣 B.金庸 C.梁羽生 D.古龙

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

3.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A.《烟壶》 B.《美食家》 C.《棋王》 D.《黑骏马》

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

4.古龙第一部武侠小说是1960年发表的()。

A.《浣花洗剑录》 B.《绝代双骄》 C.《大旗英雄传》 D.《苍穹神剑》

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

5.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 C.《不谈爱情》 D.《一地鸡毛》

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

6.《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A.格非 B.洪峰 C.苏童 D.余华

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

7.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A.《泰山极顶》 B.《雪浪花》 C.《香山红叶》 D.《荔枝蜜》

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

8.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等。A.舒婷的《致橡树》 B.铁凝的《哦,香雪》 C.张洁的《祖母绿》 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

9.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A.《十八岁出门远行》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

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

10.在1952年就开新派武侠小说之先声,陆续出版《古琴哀弦》、《碧海青天》、《莫愁儿女》等武侠小说的作家是()。

A.郎红浣 B.金庸 C.梁羽生 D.古龙

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

11.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A.《倚天屠龙记》 B.《天龙八部》 C.《书剑恩仇录》 D.《射雕英雄传》

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

12.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

A.赵树理 B.孙犁 C.周立波 D.柳青

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

13.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A.《英雄无语》 B.《亮剑》 C.《历史的天空》

D.《激情燃烧的岁月》

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

14.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

A.《拉萨河的女神》 B.《上下都很平坦》 C.《冈底斯的诱惑》 D.《西海无帆船》

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

15.改编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苏童小说是()。A.《红粉》 B.《妻妾成群》 C.《米》 D.《罂粟之家》

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

16.迟子建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A.《雾月牛栏》 B.《岸上的美奴》 C.《亲亲土豆》 D.《北极村童话》

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

17.林海音的女性小说是()。

A.《鲁冰花》 B.《心园》 C.《城南旧事》 D.《心锁》

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

18.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

A.《秦腔》 B.《月迹》 C.《商州》 D.《丑石》

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

19.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A.贾平凹的《秦腔》 B.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C.麦家的《暗算》

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正确答案:C

满分:4 分

20.20世纪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等。

A.《我是太阳》 B.《激情燃烧的岁月》 C.《历史的天空》 D.《亮剑》

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

21.刘震云在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是()。A.《活着》 B.《废都》 C.《风景》 D.《手机》

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

22.林白以多米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是()。

A.《子弹穿过苹果》 B.《一个人的战争》 C.《同心爱者不能分手》 D.《守望空心岁月》

正确答案:B

满分:4 分

23.金庸武侠小说的处女作是()。

A.《书剑恩仇录》 B.《碧血剑》 C.《射雕英雄传》 D.《雪山飞狐》

正确答案:A

满分:4 分

24.曾引起广泛关注先锋小说还有格非的()等。A.《妻妾成群》 B.《罂粟之家》 C.《访问梦境》 D.《褐色鸟群》

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

25.被誉为鼻祖的武侠小说是由唐人杜光庭创作的传奇(A.《红线传》 B.《昆仑奴》 C.《聂隐娘》 D.《虬髯客传》

正确答案:D

满分:4 分)。

第二篇:中国当代文学作业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2)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60 分)

1、中国当代文学”一般特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1949年7月北京召开。

3、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4、在 1956 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5、“反右运动”是1957年夏季开始的。

6、赵树理的《登记》 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7、在20世纪5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题材作家中,李準与被称为“神童”的刘绍棠都是当时以产量高而著称的青年作家。

8、李準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家的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9、在5、60年代,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有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列短篇小说。

10、《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除套用“五虎将”模式外,也承袭了传统文学的英雄∕美人”模式,少剑波不仅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将”,身边还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卫员白茹。

11、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 1958 年第 3 期的《延河》 杂志。

12、20 世纪50 年代不合时宜的作茹志鹃的《百合花》外,主要还有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和周立波的《山那边的人家》。

13、在5、60年代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中,李劫人重写的《 大波 》(共四部)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保路运动。

14、梁斌的《 红旗谱 》原计划写四部,后来又发展为六部,但只完成了它的前三部。

15、欧阳山早就有意要创作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历史小说,最初取名为 《革命与反革命》,正式动笔时才改名为《一代风流》。

16、《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中,还有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萍等。

17、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大胆冲破题材的禁区,但最后仍回到了“浪子回头”的陈旧套路中。

18、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5月出版的《重放的鲜花》,标志着“右派”作家的重新结集和面世。

19、王蒙于1953年就创作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20、1957年l月,诗刊 《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曰白的短诗《吻》 和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 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l、诗人胡风在1949年底和1950年初,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开创了当代文学歌颂诗潮的先河。

22、“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合集《九叶集》。

23、60 年代前期,政治抒情诗成为了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潮流,其总体风格也由“颂歌”转向了“战歌”。24、1957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25、绿原在狱中自修工德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黑格尔的原著后,以“ 刘半九”为笔名从事德语文学的编译,成为了著名的德语翻译家。

26、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唐湜称得上是执著于十四行诗艺术的“独行侠”。

27、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 》 是他戏曲创作的优秀代表作。

28、老舍在当代文学史上创作的第二部话剧是《茶馆》。

29、田汉在《关汉卿》中,为关汉卿和朱帘秀创作的《蝶双飞》奋充满了浪漫的诗情,是爱情与澳曲浪漫主义绝唱。

30、1957年,徐懋庸的《小品文的新危机》一文引起了一场关于杂文的争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50 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主要有(B)等。

A.《李双双》B.《布谷鸟又叫了》 C.《三里湾》 D.《山那边人家》

2.在《创业史》(第一部)中,哪个人物形象存在着理念化的弊病(B)?

A.梁三老汉B.梁生宝C.王二直杠D.郭振山

3.孙犁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小说是(B)。

A.《新儿女英雄传》B.《 山地回忆 》 C.《吕梁英雄传》 D.《火光在前》

4.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主要有知侠的(A)等。

A.《铁道游击队》 B.《战斗在滹沱河上》 C.《 烈火金刚 》 D.《敌后武工队》

5.在“保定二师**”和“高蠡暴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C)。

A.杨沫B.冯德英C.梁斌D.欧阳山

6.《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A)中。

A.省港大罢工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广州起义 D.第一次国共合作

7.对 5、60 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影响最大的创作模式是(B)。

A.《华阳国志》模式B.《子夜》模式C.《死水微澜》模式D.《财主底儿女们》模式

8.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位以表现石油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是(A)。

A.李季B.阮章竞C.傅仇D.梁上泉

9.在20世纪5、60 年代坚持采用秘密方式写作的“七月诗派”诗人是(A)。

A.绿原B.穆旦C.唐提D.牛汉

10.《 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通过历史的回忆、现实的抒情和对未来的幻想三段不同时空,描写了三个女性,其中,作家沈从文幻觉中的女性是(D)。

A.丁玲B.萧萧C.张兆和D.翠翠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中国文学自1937年抗日战争以来形成了两个传统,一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二是“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两个传统又称(BC)。

A.文化启蒙传统B.启蒙文化传统C.战争文化传统D.文化战争传统

2.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边城》的作者、主编《文学杂志》的著名美学家,以及在沦 1

陷区广受欢迎的女作家等,他们是(AB)。

A.沈从文B.朱光潜C.梁实秋D.张爱玲

3.“山药蛋派”或“山西派”的主要作家有(ABC)等。

A.马烽B.西戎C.束为D孙犁

4.20 世纪 50 年代,记叙朝鲜战争的小说作品主要有《英雄的故事》、《三千里江山 》、《上甘岭》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是(BCD)。

A.王愿坚B.巴金C.陆柱国D.杨朔

5.《红岩》的三条线索是(ABC)。

A.“重庆中美技术合作所”里的狱中斗争 B.中共重庆地下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

C.华荃山革命根据地的农村武装斗争D.许云峰、江姐与国民党面对面的个人斗争

6.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ACD)

A.《白雪的赞歌》B.《一个和八个》C《深深的山谷》 D.《严厉的爱》

7、“中国三大史诗”是指(ABD)

A.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B.蒙古族的《江格尔》

C.白族的《开天辟地》 D.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8.我国的民族叙事诗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它们是(ABD)。

A.原始神话B.英雄史诗C.民间传说D民间叙事诗

9.《茶馆》表现中国近代最黑暗的三个时代是(ABD)。

A.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的清朝末年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民国初年

C.国共合作破裂后的军阀混战时期厂

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10.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有三位作家以“马铁丁”为笔名开辟了一个“思想杂谈”专栏,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这三位作家是(ABC)。

A.陈笑雨B.郭小川C.张铁夫D.贺敬之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4)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1978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在短篇小说《死》里,最惊心动魄的是作家与老翻译家

3.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4.《干校六记》描写的是杨绛与丈夫 钱钟书 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5.艾青被打成右派 20 年后,以一首小诗《红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6.王蒙重返文坛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布礼 》。

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8.《哦,香雪》写一个名叫 台儿沟 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9.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漏斗户”主》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10.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

11.汪曾棋将苏北高邮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12.1985年,韩少功的《文学的“根”》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

13.“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1989 年第 3 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l4.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 烦恼人生 》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15.1986 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张贤亮有九部著名中篇小说的总标题是(B)。

A.《初吻》B.《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C.《绿化树》D.《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2.长篇小说《芙蓉镇》中因政治运动而成为罪人和牺牲品的女主人公是(B)。

A.黎桂桂 B.胡玉音 C.秦书田 D.谷燕山

3.“陈奂生系列”中写于90 年代的作品是(D)。

A.《“漏斗户”主》 B.《陈奂生上城》C.《陈奂生包产》 D.《种田大户》

4.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是(C)。

A.《车站》 B.《等待戈多》 C.《潘金莲》 D.《屋外有热流》

5.《妻妾成群》 中陈佐千的第四位太太是(A)。

A.颂莲B.毓如C.卓云D.米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被称为当代文学“三只报春的燕子”是(ACD)

A.《曙光》B.《伤痕》 C.《 班主任 》 D.《哥德巴赫猜想》

2.张洁表现出明显女性意识的作品主要有(ABC)。

A.《方舟》 B.《爱,是不能忘记的》 C.《七巧板》 D.《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3.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BCD)

A.《小鲍庄之恋 》 B.《小城之恋》C.《 锦绣谷之恋 》 D.《荒山之恋》

4.马原运用“元叙事”手法创作的小说主要有(ABC)。

A.《冈底斯的诱惑》 B.《虚构》 C.《西海的无帆船》 D.《青黄》

5.王朔嘲讽理想主义的主要作品有(ABD)。

A.《顽主》 B.《玩的就是心跳》 C.《暗杀》 D.《千万别把我当人》

四、简答题 l 每题 10 分,共 30 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1.《林海雪原》与《红日》有什么异同?

提示:都以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由被动而主动为故事内容,既塑造英雄形象,也塑造具有艺术个性的反面形象。不同的是,《红日》主要表现正面战场上的大兵团作战,而《林海雪原》则集中描写解放军小分队的剿匪故事。《红日》以巨构性见长,《林海雪原》以传奇性取胜。

2.在《茶馆》中,王利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做了哪些努力?

提示:第一幕时,他才20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贡的信条,“多说话多请安”,勉强支撑着茶馆的生意;到第二幕时,他则不得不进行“改良”,前面卖茶,后面改成公寓,茶馆里也撒去了财神龛,墙上的“醉八仙”也换成了时装美人和外国香烟广告画;到了第三幕,在“莫谈国事”的字条旁,又不得不添上了一张“茶钱先付”,甚至用上了女招待。

3.从小说《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增添了那些商业性的外衣?

提示:一,“灯笼”,用“点灯—灭灯—封灯”来象征权力和对人的精神的控制,增强了作品的形象直观性;二,捶脚,以获得捶脚的机会暗示得到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品的动作性;三,争庞,以假装怀孕来争得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五、分析题(25分)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以 《 鱼化石 》 为例,分析艾青哲理小诗的特点。

附:

鱼化石(原诗)

动作多么活波,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蔽的,连叹.息也没有,醉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提示:

艾青的哲理小诗,咏物言志,是诗人将现实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加以艺术熔炼后产生出来的闪耀着思想与智慧的迷人火花。从艺术境界的创造角度看,《鱼化石》等诗作从表面看似乎平淡无奇,情感也不是那么激荡,在艺术上却很精致,寓意幽深,深含哲理,透出一种隽永之美。

《鱼化石》是艾青哲理小诗的代表作,具有历史和哲学深度。作品以一块“过多少亿年”的鱼化石为艺术意象,揭示出一种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本来充满生命活力的鱼,“动作多么活泼,育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沉浮”。可是,一个偶然的不幸,或者是“遇到火山爆发”,或者“也可能是地震”, 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从此,“连叹息也没有”了,“对外界毫无反应”。诗人在此表达了人类历史的偶然性,更是对人的命运的不可预测发出了叹息。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进了对世界变幻的感悟中,透视出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鱼化石的形成过程,蕴涵着人类历史与人生的一种发展规律,包含着人生的无奈与苍凉,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人生观、哲学观。然而,诗人在诗的最后,仍然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首诗作为诗人的自我写照,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的命运所作的思考,浓缩着诗人与被剥夺了说话权利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和心理状态。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1)

说明:本次考核的主题为“读书报告”,在学习完教材第 2 章 《 土地之歌 》 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可以参考本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料。成绩总分为 100 分,字数不得少于 1500 字,题目的要求与期末考试中的“分析题”相类似。

一、题目:读《“锻炼锻炼”》有感

二、在准备过程中,请根据《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中的作品原文,参考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以及上学期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学习的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锻炼锻炼”》是一篇歌颂性的还是批判性的作品?作家的主观意图是什么?作品的客观效果如何?

参考资料:

这篇小说的题目就很奇怪,谁需要‚锻炼锻炼‛?原来农业社副主任杨小四是个青年人,老主任王聚海认为他还年轻,还需要‚锻炼‛,但在一次强迫农民出工劳动的‚当家‛过程中,杨小四表现出非凡的工作能力,所以,老主任受到了批评。从赵树理当时谈的创作体会,似乎也是这样的创作动机。但是,当我们仔细读这个文本,就会发现它所描写的真实生活场赴的意义,大于作家所申明的主观意图。

《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期间,与农民血肉相连的赵树理不会不敏锐地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这‚天聋地哑‛的前期。当时的文艺界刚刚经过‚反右运动‛,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暗地里却一片心惊胆战,赵树理不可能也不会被允许写出农村真实情况。所以《锻炼锻炼》也利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惯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2)这篇作品在赵树理的创作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是否能够体现赵树理小说的一般特点?

参考资料1

1958年农村‚大跃进‛运动,由于指导思想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各级领导盲目地夸大农业产量,以迎合好大喜功的国家意志,结果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生死攸关的严重破坏。彭德怀元帅从农村收集的民歌有这样的歌词:‚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18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分配的混乱和对农民的绝望。但是,当时真实的生活是不允许被反映被揭露的,相反,文艺界一方面积极提倡所谓‚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19的创作方法,另一方面也相应发起批判‚修正主义文艺思想‛20的运动,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创作非但不可能发表,而且还会给作家带来祸害,所以,当时许多歌颂‚大跃进‛的文学创作和所谓‚民歌‛,不能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歪曲性的描写。但赵树理就在这时候发表了短篇小说《锻炼锻炼》21。理解这篇作品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些背景。赵树理作为一个自觉的农民的代言人,他目睹了‚大跃进‛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可能没有反应。1959年,他写了《公社应该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一文,委婉地提出了自己对农村工作的看法。文章交给当时的中共党刊《红旗》杂志,但尚未发表就发生了中共‚庐山会议‛错误批判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赵树理的这篇文章被杂志转到中国作家协会,当作‚右倾思想‛的代表进行批判。1962年政治形势略为宽松的瞬间,中国作家协会在大连举行‚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赵树理在会上发言,他很激动地讲到农村的一些情况后,说:‚60年简直是天聋地哑。‛

参考资料2

首先,赵树理作为农民的代言人,他本能地发现,在农村,对农民最大的危害,正是农村‚基层干部是混入了党内的坏分子‛(周扬语),如金旺那样的地痞流氓,小元那样的旧势力跟屁虫,小旦那样随风转的地头蛇,以及小昌那样‚轮到我来捞一把‛的坏干部……他的小说的矛盾冲突大都是围绕这样一批农村旧势力和新政权结合的坏人而展开的,这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才会发现的问题。他的创作曾被一些用所谓阶级斗争的眼光来‚深刻‛看问题的人批评为‚模糊了阶级观点‛,但如果从当时的农村实际生活斗争来看,赵树理的小说何止深刻,可以说是相当尖锐地揭示了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的新的阶级斗争和农民的愿望。

其次,赵树理已经指明了自己创作的服务对象是文化程度相当低的农村读者,所以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能不迁就传统的民间文艺手法,但他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趣味则完全是新的,没有为迁就大众口味而利用通俗文学的庸俗手法。他所自觉追求的是让老百姓喜欢看有政治内容的新故事,就必须注意到读者的欣赏口味。他的小说叙事是用日常口语,一般现代小说注意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与口语化,叙述故事的语言则是书面白话,而赵树理的作品连叙事语言都是日常口语。赵树理很少刻意追求方言土语以壮声色,擅长运用朴素干净的口语来叙述故事,他也不刻意突出人物的性格语言,常常把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混成一片,实际上是用民间口语高度统一的小说叙事,表现出内在的和谐和朴素。

再次,赵树理基本上不用现代小说刻画人物的所谓典型化原则(即把人物放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示其阶级的内涵),他的小说从来不围绕一两个英雄人物转,而是长卷似的平铺展示群体的农民故事,逼真地写出日常生活细节的过程,仿佛是听一个民间说书人在乡场上讲村里的故事,讲得圆熟,琐碎,说到哪个人物,那个人物就成为故事的中心,细细节节的过程很真实地被描述出来。如写农民的心理盘算,就会具体地将一笔笔细账小利都写得清清楚楚,不熟悉农村生活的人读了也许会不耐烦,但在农民读来或听来,不仅真实可信,如临其境,还很容易引起同感和共鸣。这可以说是一种细节的现实主义,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并不缺乏这个传统。如果比较周立波与赵树理两人的风格,周立波是刻意向民间学习,用知识分子的理想化写出了民间社会的‚桃花源‛,而赵树理则本来就是民间社会中的一名艺人,不过是用他生命的本相展示民间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可以说他是真正做到了与农民及农村生活的无间无隔。

(3)这篇作品与李準的《李双双小传》相比,主要有什么异同?

参考资料

李準是属于在5 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的作家,他熟悉传统民间艺术,也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能力,但没有更多的实际生活经验,创作中较多地按照时代共名和政策文件来图解生活。所以在他,以及与他同一代的作家的早期创作中,很难读到赵树理小说里所弥漫的现实主义的力量。像《李双双》所展示的事件背景,与《锻炼锻炼》基本相同,但我们完全读不出作家的沉痛心情与真实的生活场赴。但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另外一个层面上展开了想象力,那就是对人性所应该拥有的美好品质与劳动生活中应该具有的精神面貌作了生动的描述。应该承认,《李双双》所歌颂的大公无私,敢想敢为,关心集体,敢于批评农村基层干部的自私自利行为等品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不仅是50年代,即使在今天实行商品经济的时代里,也仍然沟通着人们美好的心灵追求。农村‚大跃进‛运动作为一场乌托邦运动已经失败,但它的乌托邦性也包含了当时人们迫切想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的愿望,26所以才会生出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的美好想象。《李双双》的创作风格体现了那个时代所鼓励的浪漫主义精神,但作家在回避现实生活中严峻的矛盾冲突的同时,并没有象原小说那样去渲染错误的左倾的政策精神,也没有站在损害农民利益的错误路线上歌功颂德,它歌颂的是普通老百姓中间的美好人性,提倡的是敢于与社会上的自私行为,特别是干部的自私自利作斗争,这就是这部影片在今天还能使我们感动的艺术力量。虽然李双双的性格在当时也迎合了‚大跃进‛运动的乌托邦政治的需要,但从本质上说,不管作家主观上有没有自觉到,这个人物性格及其冲突,体现了民间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二人‛对戏的模式,即一个心直口快、泼辣大胆、纯洁乐观的旦角和一个自私胆小、好心善良、趣味横生的丑角所展开的性格冲突的轻喜剧,所以,这部作品的人物性格冲突有自身的民间逻辑,办食堂或者评工记分只是外在的时代符号,或者说是一件披在作品上的外衣,于艺术的真精神无关紧要。这就是作家所说的‚把这两个人换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的实在意思。

所谓艺术的隐形结构,是五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现象。当时许多作品的显形结构都宣扬了国家意志,如一定历史时期的政策和政治运动,但作为艺术作品,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宣传读物,由于作家们沟通了民间的文化形态,在表达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民间形式,这时候的民间形式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本,它把作品的艺术表现的支点引向民间立场,使之成为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民间读物。这种艺术结构上的民间性,称做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双双》的隐形结构是来自民间表演艺术中的‚二人‛模式,这在民间地方艺术中是很普遍的形式。在‚二人‛的表演艺术中,通常是一旦一丑,旦主丑从,丑角围着旦角转。著名的东北二人转艺术就是这样:‚这男女二人不论表演什么故事内容,都是‘旦’起高,‘丑’走矮,‘唱丑的’围着‘包头的’转,以口、相、绝做‘滑稽表演’,作挑逗、戏弄之状,赞赏女性之美,讨女性之欢悦,旋解性爱之苦。‛27从这一特点来看《李双双》的性格冲突,正是喜旺(丑)低而李双双(旦)高,喜旺围着李双双转,喜旺尽管在每一场冲突中都输于李双双,还是不断夸耀李双双的好处,直到最后亮出‚先结婚,后恋爱‛的包袱底,暗示了剧情所推动的二人冲突,其实是一种男女相恋爱的过程。剧情是以‚夫妻打架‛→‚双双荐夫‛→‚约法三章‛→‚喜旺出走‛→‚双双迎夫‛→‚再次出走‛→‚夫妻和好‛为线索,妙趣横生地展开了两人的性格冲突。由于隐形结构来自二人模式,所以除男女主角的戏外,别的角色都是扁形人物,只起了跑龙套的作用。有的研究著作对这一点提出批评,28其实这正是由‚二人‛的结构模式所决定的。

《李双双》的人物性格的喜剧性也来自民间。李双双的性格里有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学中的快嘴李翠娥的性格遗传,大胆泼辣,无所顾忌,敢笑敢哭,活脱脱的一个农村妇女的快嘴形象。她的几次大‚笑‛都带有农村妇女的粗野泼辣(如抓住男人打架)和天真烂漫(如与丈夫打架后破涕为笑),她的几次‚哭‛,也表现了农村妇女对丈夫的复杂感情:依赖、爱抚和失望,使性格在泼辣中不失温顺,这是中国民间能够接受的女性性格。而喜旺作为唱‚丑‛的,更显得诙谐有趣,他精通民间乐器,喜唱河南梆子戏,还粗通兽医技术,具备了民间文化人的身份。他对外的大男子主义与惧内的憨厚老实,在自身的性格矛盾里就构成了喜剧性的冲突。如‚约法三章‛一场戏,李双双被选为副队长,喜旺怕她惹事,先是假意出走,双双哭着阻拦,喜旺便乘机提出三个条件,第一条是:以后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别说。双双点头答应,表现出做妻子的温顺,喜旺胆渐壮,提出第二条:生产上的事你管,别的事少管,双双也勉强答应了,喜旺气更粗,大声地说出第三条:别得罪村干部金樵。其实这三条就是一条,只是越来越具体,终于说出真意,双双突然火冒三丈,边哭边赶着丈夫走,喜旺一看妻子发火立刻全军崩溃,连连说:‚你别生气,就前两条吧。‛两人的性格冲突层次极为分明,一个先礼后兵,一个得寸进尺,最后突然间胜负逆转,让人忍俊不禁,充分表现出‚旦起高,丑走矮‛的民间喜剧特点。

以上所提供材料共写作业时参考。

第三篇:中国当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长篇小说《红旗谱》主要运用()手法塑造人物。

A、象征B、对比C、隐喻D、白描

2、陆文夫的中篇小说《()》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人物形象——吃客朱自治。

A、花园街五号B、班主任C、美食家D、三寸金莲

3、范晔是()小说《家变》中的人物。

A、王安忆B、王文兴C、王愿坚D、王汶石4、1954年,两个青年学者李希凡、蓝翎写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批评了红学家()的文章。

A、胡适B、顾颉刚C、俞平伯D、周汝昌

5、“新写实”作家()创作了小说《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A、池莉B、方方C、刘恒D、刘震云

6、()的小说《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云》和《万商帝君》组成《华盛顿大楼》系列,尝试形象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性的异化和殖民经济对民族精神的侵蚀。

A、陈若曦B、陈映真C、黄春明D、王桢和

7、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以()事件为题材。

A、“四·五”B、粉碎“四人帮”C、张志新D、“拨乱反正”

8、白音宝力格是张承志小说()的人物。

A、《北方的河》B、《金牧场》C、《黑骏马》D、《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9、冯骥才小说引起最大争议的是()。

A、《神鞭》B、《三寸金莲》C、《阴阳八卦》D、《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0、残雪的中篇小说《黄泥街》是关于()的一个噩梦。

A、饥荒B、反右运动C、“文革”D、贫困

11、《文化苦旅》是()的散文集。

A、金克木B、王小波C、余秋雨D、张中行

12、()书写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人生感受,表现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揭露西方资本主义对台湾的经济掠夺。

A、乡土文学B、留学生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反共文学

13、洛夫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是()主义的代表作。

A、浪漫B、现实C、超现实D、新古典

14、()工人的生活是李季诗歌最主要的内容。

A.纺织B、石油C、建筑D、钢铁

15、曹禺、梅阡、于是之创作的戏剧《()》写的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报仇复国的故事。

A、大风歌B、胆剑篇C、蔡文姬D、南冠草

16、小说《红日》 表现的是()时期的战役。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长征

17、()是小说《保卫延安》的思想基调。

A、革命英雄主义B、主观战斗精神

C、个人奋斗D、对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

18、小说《()》塑造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陆文婷的形象。

A、人到中年B、永远是春天C、太子村的秘密D、人到老年

19、戏剧《()》取材于当时广为宣传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

A、茶馆B、千万不要忘记C、霓虹灯下的哨兵D、年轻的一代

20、()的诗歌意境音韵精美,如《桂林山水歌》和《三门峡歌》中的《梳妆台》。

A、贺敬之B、郭小川C、李季D、田间

二、多项选择题

1、《大风歌》是()。

A、陈白尘的历史剧B、王蒙的小说C、张贤亮的诗D、余秋雨的文集

2、《李双双小传》批判了()的思想。

A、大男子主义B、轻视体力劳动C、明哲保身D、买田发家

3、诗人舒婷创作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B、《回答》

C、《小草在歌唱》D、《致橡树》

4、残雪的小说有()。

A、《苍老的浮云》B、《小鲍庄》

C、《山上的小屋》D、《十八岁出门远行》

5、胡风提出()。

A、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B、主观战斗精神

C、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精神奴役创伤”

6、余光中的代表诗作有()。

A、《莲的联想》B、《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C、《五陵少年》D、《乡愁四韵》

7、顾城的主要作品有()。

A、《生命幻想曲》B、《惠安女子》

C、《小春天的谣曲》D、《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8、白先勇的小说()收入作品集《台北人》。

A、《芝加哥之死》B、《梁父吟》C、《游园惊梦》D、《永远的尹雪艳》

9、杨朔的()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A、《香山红叶》B、《荔枝蜜》C、《茶花赋》D、《雪浪花》

10、《创业史》的主要人物有:()。

A、孙喜旺B、梁生宝C、梁三老汉D、丁少纯

三、简答题

1、列举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2、简介“文革”时期文艺创作的“三突出”原则

3、分析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

4、简述小说《青春之歌》的主要不足。

5、解释“主观战斗精神”。

6、对比杨朔与秦牧的创作风格。

7、简述王安忆的“三恋”。

8、简述胡风的文艺思想

9、小说《红岩》的主要缺点。

四、论述题

1、分析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朱老忠、严志和两位农民的性格特征。

2、介绍两位当代散文家,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每位作家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3、分析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形象的典型意义。

4、介绍两位当代诗人,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每位诗人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5、解读北岛的诗作《回答》

6、介绍两位当代小说家,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创作得失,每位作家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第四篇: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绪 论

第一章当代文学总论

第一节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贴近政治

一.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从“文艺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潮流现实主义

一.十七年里,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文革”十年中,遭到空前摧残。

二.70年代后期,现实主义开始复归。此后,又在借鉴、吸收其它创作方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

第三节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多元开放

一.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1961—1962年文艺政策的调整,都曾促进文学的活跃。

二.进入新时期,当代文学终于开创并巩固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从文学的功能观到创作观、形态观,都日渐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第二章 当代诗歌

第一节 当代诗歌概述

一、建国后十七年的诗歌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反右”前后):以颂歌为基调。如《新华颂》、《上海的夜歌》、《玉门诗抄》、《天山牧歌》等。“双百”方针提出后,诗歌表现领域扩展,更有针砭时弊之作,如《草木篇》、《养花人的梦》。

2、第二阶段(“反右”以后“文革”前夕):以战歌为基调。一度,“大跃进”民歌迎合了社会上的浮夸风。50年代末、60年代前期,贺敬之、郭小川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占据本了诗坛的大半壁江山。此时,长篇叙事诗的勃兴也引人瞩目。有《将军三部曲》、《复仇的火焰》等。还有李瑛、严阵等诗人致力于寻找和渲染生活的诗情画意,制造优美的诗歌意境。

二、“文革”时期的诗歌

1、公开诗坛

2、地下诗坛:“白洋淀诗群”。

3、天安门诗歌:以多种诗体,表现“爱与恨”的主题

三、新时期的诗歌

1、诗歌现实主义传统得到恢复(70年代后期),如《一月的哀思》等。

2、诗歌创作表现为多元发展(80年代以来):一方面,“朦胧诗”崛起,以舒婷、北岛、顾城等人为代表。另一方面,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存在:以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为代表的老年诗人,以雷抒雁、周涛、杨牧、叶文福为代表的中青年诗人,继续坚持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了新生代诗歌。

第二节郭小川、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一、郭小川的诗歌创作

1、革命战士的激情

2、独特新颖的想象:《甘蔗林青纱帐》艺术想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大幅度跳越。

3、不拘一格的诗体形式:①楼梯式《致青年公民》;②民歌体《林区三唱》;③新辞赋体《甘蔗林青纱帐》。

4、比兴、对仗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并用:这在《林区三唱》等“民歌体”诗中表现得较充分。

二、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1、既有抒情短诗: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出发,表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如《回延安》、《桂

林山水歌》等。意境幽远,有民歌风味。又有长篇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气势浩大,洋溢着政治激情,有较强的宣传鼓动作用,如《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

2、善于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政治主题;结构上显示出大开大合之势、联想丰富、意境深远;抒情主人公“大我”是个体与人民大众的统一;采用古今中外多种诗歌体式,并使之为抒情表意服务。

第三节新时期“回归诗人”的创作

一、概述:“回归诗人”是指那些在50年代“胡风事件”和随后“反右”运动中受到放逐,到了70年代后期又重返诗坛的诗人群体。如“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及“右派”诗人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邵燕祥等。

二、艾青的创作:抒情中凝结深刻的哲理;艺术上追求高度灵活自由的散文美。如17年间诗作《礁石》、《维也纳》及新时期诗作《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鱼化石》等。

第四节朦胧诗人的创作

一、概述: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高扬诗人的生命意志和主体意识;注重以新奇的想象、丰富的意象、具象的象征来抒写现代人的情绪。

二、舒婷的诗作

1、思想情感: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神女峰》等;对母亲、土地、祖国深深的爱,如《呵,母亲》、《土地情诗》等;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如《流水线》等。

2、艺术追求:艺术视角由外部事物的客观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动态刻画,诗的重心由表现客体真实转向表现主体深层的复杂情感;以暗示和象征取代直接显示和明喻;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代替了对景物和情节的具体描述,意象的模糊暗示代替了形象和旨意的明确性。这就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第三章当代小说

第一节当代小说概述一、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在高唱颂歌与战歌等时代主调的同时,也有干预生活、体味人生的若干变奏。

1、短篇小说

建国初,《关连长》、《我们夫妇之间》、《在洼地上的“战役”》等作品拓展了当代文学的题材。

50年代中期,《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红豆》等作品亦突破了种种禁区。

6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如《陶渊明写挽歌》等,引人注目。

2、长篇小说

建国十周年前后,长篇小说空前繁荣。除“三红一歌”外,尚有《创业史》、《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李自成》(第一卷)等。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拓展。

二、“文革”时期的小说创作

以“手抄本”形式出现的《第二次握手》等小说,是特殊年代不可多得的较好作品。

三、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1、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文学呈线性向前发展

新时期之初,文学创作经历了伤痕文学(《班主任》等)→反思文学(《剪辑错了的故事》等)→改革文学(《乔厂长上任记》等)三个阶段。

2、现代主义等浪潮冲击文坛,文学呈扇面展开

小说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比如:

文化寻根:韩少功、阿城、王安忆等人的作品

市井生活:邓友梅、陆文夫、冯骥才等人的作品

乡土风情:汪曾祺、贾平凹等人的作品

军旅文学:徐怀中、李存葆等人的作品

历史小说:姚雪垠、凌力等人的作品

先锋派:苏童、余华等人的作品

新写实:池莉、刘震云等人的作品

新体验:毕淑敏等人的作品

第二节赵树理、茹志鹃、杨沫的创作

一、赵树理与《登记》、《锻炼锻炼》

1、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2、运用我国民间文学的传统写法

二、茹志鹃与《百合花》

1、选材上,以小见大,反映时代风貌。

2、表现手法上,善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三、杨沫与《青春之歌》

真实再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青年走向革命的典型过程。

第三节高晓声、路遥、蒋子龙的创作

一、高晓声与《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

1、把中国农民命运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相联系

2、擅长刻画中国农民异常宝贵又不乏悲剧色彩的灵魂。

3、笔调幽默,细节精妙。

二、路遥与《人生》、《平凡的世界》

1、通过对高加林悲剧原因的开掘,展示丰富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

2、作品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精细的风俗描写。

三、蒋子龙与《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

1、较早反映城乡改革及其艰难性

2、为文坛奉献了一批新时期开拓者形象。

第四节王蒙、冯骥才、刘震云、毕淑敏的创作

一、王蒙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蝴蝶》等

1、始终关注现实,勇于干预生活

2、从严格的现实主义到借鉴现代派手法

二、冯骥才与《神鞭》、《三寸金莲》

1、对民族传统文化历史作全方位的审视

2、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刘震云与《一地鸡毛》、《官人》等

1、平民意识

2、以反讽的方式,作冷静、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四、毕淑敏与《昆仑殇》、《预约死亡》

1、主人公: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

2、主题:生命与死亡

第四章当代话剧文学

第一节当代话剧文学概述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50年代前期:新老作家,一起上阵。如《龙须沟》、《万水千山》及突破公式化、概念化老套的“第四种剧本”。

2、50年代后期:回避现实,专注历史。《关汉卿》、《蔡文姬》、《胆剑篇》、《红色风暴》、《东进序曲》等,均塑造了成功的艺术形象。

3、60年代前期:作品不少,一个基调。《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都紧绷阶级斗争的弦,把提倡艰苦奋斗、发扬革命传统放在首位。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话剧园地一派凋零。

三.社会主义新时期

1、新时期初,话剧创作以题材内容上的揭露与反思为主要特色。社会问题剧成了创作的中心,历史剧也突现着现实意义。创作方法仍坚持的是现实主义。如《丹心谱》、《于无声处》、《报春花》、《血,总是热的》、《王昭君》、《大风歌》、《曙光》、《报童》、《西安事变》、《陈毅市长》等。

2、80年代前期,话剧创作并演出都呈不景气趋势。理论界开展“戏剧观”的大讨论。创作上出现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一为内向化,如《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运用多种手段与形式,将微观的人物内心世界放大表现。二为哲理化,如《车站》、《魔方》,探索、运用艺术抽象形式与象征手法,以激发读者或观众的想象与思考;三为综合化,如《野人》,《 W M(我们)》横向借鉴绘画、造型、音乐、舞蹈、传统戏曲等形式,来扩充戏剧表现生活的容量。

3、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突出了艺术审美的文化视角。一方面,有《天下第一楼》式的剧作,继承传统写实风格;另一方面,剧本结构、舞美设计、表演方式、剧场构筑等多方面的探索仍在继续和深化。此时,获得较大影响的剧作有《狗儿爷涅》与《桑树坪纪事》等。

第二节老舍及其剧作

一.《龙须沟》

该剧凭有血有肉有独特命运的人物取胜。采用烘托、对比的表现方法,让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与沟有关系,借此展示沟的今昔形象,以突出歌颂新中国的主题。

二.《茶馆》

1.《茶馆》人物众、事件杂、矛盾冲突多,但没有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和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通过对旧时代腐朽、黑暗、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的展示与否定,揭示出只有共产党领导和革命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真理。

2.成功塑造了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式人物。

3.语言精练、诙谐、富于个性化,借此,能在第一幕中就迅速勾画出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展示丰富多彩的戏剧场面和出现高潮的戏剧冲突。

第三节《关汉卿》与《蔡文姬》

一.《关汉卿》

1.该剧以杂剧《窦娥冤》的创作、演出、影响的全过程为中心线索,设置冲突,展开矛盾,刻画人物。

2.关汉卿是剧作的中心人物,他那坚持为民请命的斗争精神,“铜豌豆”性格与艺术家创作激情是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逐一表现出来的。此外,朱帘秀侧面烘托,叶和甫反面对比,也进一步突出了关汉卿的性格特征。

3.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浓郁的抒情风格,是该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二.《蔡文姬》

1.作者明确宣布:“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

2.作者为曹操翻案的意图是通过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先虚后实的艺术手法和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表现出来的。该剧具有浓郁的诗情和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第四节继承传统与借鉴创新

一.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过该剧被视为新时期话剧继承传统的典范之作。师承《茶馆》的写实与京味风格。亦成功塑造卢孟实等人物形象,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高行健的《车站》

该剧只有一个场景,不分场次;剧中两人或多人同时说话,被作者称为“多声部”;从剧名、场景到音乐,都具象征性。该剧引起评论界的不同反响。

第五章当代散文

第一节当代散文概述

一.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1.报告文学在建国初主要表现为从战地报告(魏巍的朝鲜通讯)到工地报告(李若冰的工业战线报告)和农村报告(秦兆阳的特写)。其主要内容是对新生活和英雄人物的歌颂。“双百”方针提出后,亦有“干预生活”的“批评特写”。60年代初,兴起“人物报告”,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艺术散文较为兴盛。代表作家有杨朔、秦牧、刘白羽、吴伯箫等。他们致力于时代精神与散文特质的结合,在构思和语言上刻意求工,却不免有人为的做作。

二.新时期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的艺术散文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报告文学,已具独立之势。

1.艺术散文从政治反思到文化反思,进而以个性张扬为内核,以品格的真诚,形式的自由多样为特征的“五四”散文传统得以被重新认识并切实加以继承发扬。如巴金、孙犁、杨绛、贾平凹、张承志、史铁生、余秋雨、王英琦等人的散文。

2.70年代末,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一个高潮。一方面是正面报导知识分子、各界名人;另一方面是反映重大事件,并指斥时弊。80年代中后期的报告文学再起高潮。在艺术思维、结构框架、文本风格诸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主要为从单一视角到全景观照,从单向思维到“全方位”反映社会生活,从“小说化”“散文化”转为“学术化”、“报告型”,从写一人一事转写人物群像、重大问题和事件的宏观展示,即所谓“全景式”,极大拓展了报告文学艺术思维的空间。

第二节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一、杨朔的散文创作

追求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一事或一人来寓意某种时代精神,即:物人理的模式。减少客观写实部分, 增强景物描写和主观抒情, 由实而虚,由描摹而上升象征。在追求象征时尽量在情致的曲折过程和丰富的层次上下功夫。

二、秦牧的散文创作

在叙事、抒情的同时还注重议论,并有知识小品化的倾向。其特点是努力将时代精神阐发得生动、富有情趣。

三、刘白羽的散文创作

往往选取诸如长江、日出等壮美的景物作为象征的载体。由形象产生联想,由联想引发议论,点出形象的象征意蕴。被称为诗意与政论的融合。

第三节巴金、孙犁、贾平凹、余秋雨的散文

一、巴金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的代表作是《随想录》。特点是,带着强烈的自审意识参加民族历史的反省,将个人批判和社会批判结合,在揭示“文革”的荒唐和残酷时,往往联系自己的灵魂加以无情解剖。在艺术上,不事雕饰,无论抒情、叙事、议论,皆信笔而书,娓娓而谈,于质朴中显风华,平淡中藏深味。

二、孙犁的散文创作

对故土人事、战争岁月、同志友情、个人生活的回忆,构成孙犁新时期散文的重要主题。在对人生反思中体现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体察和儒释道文化的沉积影响。文笔质朴。在现代语中适当揉进文言成分、骈文句式,使文体古朴、典雅。

三、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将哲理感悟、人文精神渗入生活情趣、世俗百态之中,如《丑石》、《秦腔》、《弈人》、《闲人》等。被称为“风土散文”。

四、余秋雨的创作

借山水风物探求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艺术上表现为理性思考的凝重沉厚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

第四节徐迟、钱钢的报告文学

一、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生动可感的正直科学家形象。对“文革”作了出自直觉但合乎民心的反思评价。艺术上激情与理智统一,善于运用象征及拟人托物手法,语言华美、精警。

二、钱钢的《唐山大地震》

属“全景式”报告文学作品。结构精巧,材料翔实,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和思考人类、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

自学内容:

阅读大纲涉及作家的主要作品;阅读有关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

主要参考书目: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锡庆(主编):《新中国文学史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第一页。我国文艺队伍的新的团结和统一,我国文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收获。

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作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周扬、茅盾、邵荃麟分别作了报告。文艺论争:(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俞平伯——蓝翎、李希凡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3)1955年对胡风“主观战斗精神”文艺思想的批判《三十万言书》(4)《我的夫妇之间》(短篇)“知识分子眼光看工农干部”。当代文学中第一篇被批判的小说。

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情感的多样性: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金圣姬)、宗璞的《红豆》(江玫、齐虹)、邓友梅《在悬崖上》(我、加里亚)、茹志娟的《百合花》(我、通讯员、新媳妇)

回避现实的企图:一些边缘性的写作: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孙犁《铁木前传》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 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岳野《同甘共苦》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 邵燕祥《贾桂香》 流沙河《草木篇》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何直(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周勃《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 钟惦棐《电影的锣鼓》 陈涌《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57年下半年—1958年2月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文艺界是反右的重灾区

新民歌运动:1958年春成都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要求“要搜集民歌” 八个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 《沙家浜》 《海港》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阴谋文学:八个样板戏

夹缝文学:黎汝清《万山红遍》李心田《闪闪的红星》等。地下文学:张扬《第二次握手》、食指《相信未来》、郭小川《秋歌》、舒婷《赠》 “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谢铁骊、丛深 《千万不要忘记》

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小说: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反映20、30年代革命斗争的:孙犁《风云初记》 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苦菜花》 高云览《小城春秋》 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梁斌《红旗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短篇小说:孙犁《山地回忆》 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等

当代文学

写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杨朔《三千里江山》 陆柱国《上甘岭》短篇小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写古代历史的: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部)写土改后农民观念变化:赵树理《登记》 谷峪《新事新办》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秦兆阳《农村散记》 康濯《春种秋收》长篇: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柳青主要作品:长篇:《种谷记》 《铜墙铁壁》 《创业史》中篇:《恨透铁》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

梁斌《红旗谱》 :被誉为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创业史》 :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杨沫:《青春之歌》(建国后第一部描写党领导学生运动作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老鬼:《血色黄昏》 李准:《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王蒙:《夜的眼》《春之声》《蝴蝶》《风筝飘带》东方意识流。

50-60年代新诗: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田间的《祖国颂》 艾青的《国旗》 臧克家的《有的人》 冯至的《我的感谢》 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的《放声歌唱》 公刘《西盟的早晨》 郭小川(马铁钉):抒情诗《望星空》 贺敬之:时代的颂歌 闻捷:《动荡的年代》 《叛乱的草原》和《觉醒的人们》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被称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当代的戏曲改革:戏曲改革是贯穿整个当代戏曲史的一根红线。

1953-1957:独幕剧创作数量可观:孙芋《妇女代表》 崔德志《刘莲英》 1958——1962年: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田汉《关汉卿》 《文成公主》 老舍《神拳》 曹禺《胆剑篇》 朱祖贻《甲午海战》 1957年:《茶馆》“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关汉卿》 :“戏中戏”的结构,话剧加唱 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杂文:邓拓《燕山夜话》 吴南星《三家村札记》 唐弢《长短录》

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魏巍:《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坛最先的探索者——食指诗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愤怒》《还是干脆忘掉她吧》《疯狗》等。黄祥:《野兽》 “白洋淀诗群”(地下诗群):芒克、多多、根子、方舍、林莽、宋海泉,北岛、严力、江河、郑义、陈凯歌。

手抄本小说: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第四次文代会:1979.10.30-11.16 北京,标志着文艺界全面解冻,对新时期文学的恢复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性、人情、人道的讨论(规模最大,最深刻):《苦恋》(白桦),《人啊人》(戴

当代文学

厚英)。

1985-1986:方法年,观念年。“知青作家”(知青文学):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郑义等。梁晓声《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伤痕文学”:卢新华《伤痕》王蒙《最宝贵的》、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枫》、宗璞《我是谁》、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反思文学”: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布礼》、鲁彦周《天云山传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

“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寻根”小说:贾平凹《商州初录》、张承志《北方的河》、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沙灶遗风》韩少功《文学的“根”》。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 中“最后一个”的形象:最后一个渔佬——福奎《最后一个渔佬》,最后一个画师——耀鑫《沙灶遗风》等。阿城《棋王》:王一生。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猎人。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硬汉形象《老棒子酒馆》 陈三脚。现代主义小说:1985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徐星《无主题变奏》莫言《红高粱》 残雪《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等也是现代派小说的代表。“先锋小说”: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洪峰《极地之侧》、格非《迷舟》、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孙甘露《访问梦境》、余华《现实一种》等。“新写实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叶兆言《艳歌》、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伏羲伏羲》《黑的雪》。刘心武:《钟鼓楼》获茅盾文学奖。“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之一可以说,这集束手榴弹就是王蒙最早集中使用意识流技法的代表之作。

《美食家》陆文夫:朱自治 高晓声:“中西合璧”。蒋子龙改革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人事厂长》、《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等。“改革者家族”:乔光朴、车蓬宽、高盛

五、武耕新等。

张洁: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张洁:《方舟》(中篇)《祖母绿》(中篇)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知识分子问题。汪曾祺:《受戒》《八月骄阳》。“三部曲”:《故里杂记》(李

三、榆树、鱼)、《晚饭花》(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拾金子、航空奖券)、《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故里三陈》(陈小手、陈

四、陈泥鳅)、《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等。

邓友梅:第一阶段以《在悬崖上》为代表;第二阶段以《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那五》、《烟壶》为代表。

当代文学

冯骥才:《三寸金莲》、《神箯》。张贤亮: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初吻》《绿化树》。贾平凹:《腊月正月》(韩玄子)《天狗》《废都》(庄之蝶)《白夜》《浮躁》《商州初录》。王安忆:“雯雯系列” 《小鲍庄》 《长恨歌》(王琦瑶)。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长篇小说《心灵史》(一个流行时代的异端)。母性:《黑骏马》《金草地》父性:《大坂》《北方的河》。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种田),《马桥词典》。徐怀中:《西线轶事》(刘毛妹)莫言:《红高粱》(余占鳌、戴凤莲)先锋小说:马原;《拉萨河女神》 《冈底斯的诱惑》(滥觞之作)、《西海无帆船》 《风》。洪峰;《极地之侧》 《瀚海》(三个家系三代人的悲剧命运)。余华;《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格非;《迷舟》(“叙述空缺”)《追忆鸟攸先生》《褐色鸟群》。苏童;我的帝王生涯》。北村;“者说系列”《施洗的河》(“神性写作”)《周渔的喊叫》。归来(复出)诗人:“右派”的诗人,“七月派”诗人,“九叶诗人”。艾青 诗集《归来的歌》。

朦胧诗:地下诗歌—《今天》杂志—79年公开发表。《新时期文学六年》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雷抒雁:《小草在歌唱》。顾城:《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生命幻想曲》 《远和近》。杨炼:杨炼的史诗意识。韩东(新古典主义)、于坚、伊沙、刘漫流。沙叶新:《陈毅市长》(“冰糖葫芦式”)。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代表作品:《大厂》(谈歌)、《大雪无乡》(关仁山)、《信访办主任》(何申)等。王朔:《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永失我爱》《橡皮人》《顽主》。陈染:《嘴唇里的阳光》《私人生活》。林白:《回廊之椅》《一个人的战争》。

下载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网上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一、 填空题 1、 诗歌默写(10首) 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

    中国当代文学

    (2013.05.18)古代诗歌散文专题重点疑难解析(文本) 隋慧娟: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时间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教材《第三章古诗》至《第七章唐宋慢词》的主要内......

    中国法制史网上作业

    思考题:1、试述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刑法制度主要就体现在五刑制度的变化上,五刑的概念很早就形成了,夏商刑制就有所谓的“墨、劓、刖、宫、大辟“五刑。这时的......

    当代文学作业习题

    当代文学作业习题 1、简述“伤痕文学”的文学史意义。 2、为什么说《海瑞罢官》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3、简要分析郭小川诗歌的创作特色。 4、简要分析贺敬之诗歌的创作特......

    中国梦题目网上作业

    网上作业(一) 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琴) 1.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封建的集权制国家。 A. 夏商 B. 秦汉 C. 北宋 D. 南宋 2.我国在建国以后,体制上实行了一大二公的公有制体制,资源......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

    单选: 、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B )。 A.刘雨生 B.梁生宝 C.王金......

    中国当代文学 第三章

    第三章 十七年小说(下) 之革命历史题材 革命历史小说的界定: 在主流文学话语中,是专指以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在主流意识形......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