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流派
1.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而得名。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作家群,孙犁《山地回忆》、刘绍棠《蒲柳人家》。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新短通)、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相似,创作成就较高。生活内容与传统叙事手法相结合,情节典型、细节生动,讲究艺术构思、语言通俗,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三里湾》、《锻炼锻炼》、《三年早知道》.3.伤痕文学:以文革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昭示了“恢复”和“复归”现实主义的新鲜内涵。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局限:止于“问题小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观念浅直,艺术粗糙伤痕是反思的源头,反思是伤痕的深化.4.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社会**的世相图,历史反思,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主题深度比伤痕文学进了一大步。局限:艺术形式单一,反思不彻底,缺乏自省与忏悔。5.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明显地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问题的特点。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6.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产生的。作家们试图汲取本土的生活内容,借助西方的文学技法,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核心观点是中国文学应建立在广泛文化开掘之中,要用文学表现民族文化,寻文化之根。韩少功1985《文学的“根”》(宣言)。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局限:返祖心态猎奇心理/作家自身的文化积累不够/概念化倾向。7.先锋文学:80年代,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向传统文化的教条和信念发起挑战。表现了新的价值立场和表达方式,扩大了小说艺术的表现力。马原《拉萨河的女神》、余华《现实一种》、苏童《妻妾成群》《红粉》、格非《迷舟》。特征:否定意识、文的自觉、叙述实验。局限非理性倾向、形式至上、整体模仿、疏离了中国现实生活环境与大众。8.新写实小说: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回归现实”的一种创作潮流。是不满先锋小说的解构,对先锋小说的批评和反驳,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内容上主张表现生活的本色而非本质,塑造平民而非英雄形象采用客观的叙述态度以自在和散在的生活单元形成一种扩散性结构。池莉“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方方“三白”系列(《白梦》、《白雾》、《白驹》),刘震云《一地鸡毛》。局限:庸常化、片断化、零散化与主题性暗淡;缺失现实批批立场,丧失批判能力。8.归来诗“归来”,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归来”诗人主要包括: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艾青、公木、吕剑、公刘、白桦、邵燕祥;在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罹难者,如牛汉、绿原、曾卓、冀汸、;因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如辛笛、陈敬容、郑敏、唐湜、唐祈、杜运燮、穆旦、蔡其矫等9.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新诗潮中涌现的代表性诗歌流派,也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潮头。因当时的评论家指责起朦胧、晦涩而得名。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特征:表现了一代青年从狂热、迷惘走向觉醒、沉思的精神状态和心路历程,具有强烈的怀疑意识和叛逆精神。现代主义的倾向和艺术技巧很明显追求含蓄朦胧之美。体现了人性和艺术的苏醒。意义:思想解放:启蒙主义的人文精神;审美革命:艺术探索的创新精神;诗体实验: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化。11知青文学:新时期文学中出现的脱胎于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批知青作家写知青生活的作品和文学现象。特征:体验和阐释的多向性:伤痕、反思、寻根阶段与主题模式:早期:青春祭:受苦受难——知青作为受苦受难的形象中期:记忆重构:青春无悔——知青作为英雄化身的形象;诗化农村——知青作为田园诗人形象。后期:文化寻根——文化批判,知青作为文化批判者的化身。意义:新时期文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局限:缺乏自我反省与批判。代表作家与作品: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承志《绿夜》、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路遥《平凡的世界》
第二篇:当代文学流派思潮阅读书目
1.寻根小说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王安忆《小鲍庄》
阿城《棋王》 李航育的葛洲坝系列小说 2.现代派小说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曲》
3.意识流小说
王蒙《春之声》《布礼》《活动变人形》 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4.先锋小说
残雪《山上的小屋》《残老的浮云》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格非《迷舟》《褐色鸟群》《人面桃花》
孙甘露《信使之函》 余华《十八岁出远门》《现实一种》 5.新写实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刘恒《伏羲伏羲》 6.新历史小说
莫言《红高粱》 乔良《灵旗》 周梅森《军歌》 苏童《红粉》《罂栗之家》《米》《我的帝王生涯》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 陈忠实《白鹿原》 刘恒《苍河白日梦》 7.女性文学
张杰《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铁凝《麦秸垛》《玫瑰门》 陈染《私人生活》《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 王安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三恋)《长恨歌》 林白《瓶中之水》《回廊之椅》《说吧,房间》
第三篇:中国当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长篇小说《红旗谱》主要运用()手法塑造人物。
A、象征B、对比C、隐喻D、白描
2、陆文夫的中篇小说《()》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人物形象——吃客朱自治。
A、花园街五号B、班主任C、美食家D、三寸金莲
3、范晔是()小说《家变》中的人物。
A、王安忆B、王文兴C、王愿坚D、王汶石4、1954年,两个青年学者李希凡、蓝翎写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批评了红学家()的文章。
A、胡适B、顾颉刚C、俞平伯D、周汝昌
5、“新写实”作家()创作了小说《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
A、池莉B、方方C、刘恒D、刘震云
6、()的小说《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云》和《万商帝君》组成《华盛顿大楼》系列,尝试形象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性的异化和殖民经济对民族精神的侵蚀。
A、陈若曦B、陈映真C、黄春明D、王桢和
7、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以()事件为题材。
A、“四·五”B、粉碎“四人帮”C、张志新D、“拨乱反正”
8、白音宝力格是张承志小说()的人物。
A、《北方的河》B、《金牧场》C、《黑骏马》D、《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9、冯骥才小说引起最大争议的是()。
A、《神鞭》B、《三寸金莲》C、《阴阳八卦》D、《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0、残雪的中篇小说《黄泥街》是关于()的一个噩梦。
A、饥荒B、反右运动C、“文革”D、贫困
11、《文化苦旅》是()的散文集。
A、金克木B、王小波C、余秋雨D、张中行
12、()书写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人生感受,表现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揭露西方资本主义对台湾的经济掠夺。
A、乡土文学B、留学生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反共文学
13、洛夫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是()主义的代表作。
A、浪漫B、现实C、超现实D、新古典
14、()工人的生活是李季诗歌最主要的内容。
A.纺织B、石油C、建筑D、钢铁
15、曹禺、梅阡、于是之创作的戏剧《()》写的是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报仇复国的故事。
A、大风歌B、胆剑篇C、蔡文姬D、南冠草
16、小说《红日》 表现的是()时期的战役。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长征
17、()是小说《保卫延安》的思想基调。
A、革命英雄主义B、主观战斗精神
C、个人奋斗D、对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
18、小说《()》塑造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陆文婷的形象。
A、人到中年B、永远是春天C、太子村的秘密D、人到老年
19、戏剧《()》取材于当时广为宣传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
A、茶馆B、千万不要忘记C、霓虹灯下的哨兵D、年轻的一代
20、()的诗歌意境音韵精美,如《桂林山水歌》和《三门峡歌》中的《梳妆台》。
A、贺敬之B、郭小川C、李季D、田间
二、多项选择题
1、《大风歌》是()。
A、陈白尘的历史剧B、王蒙的小说C、张贤亮的诗D、余秋雨的文集
2、《李双双小传》批判了()的思想。
A、大男子主义B、轻视体力劳动C、明哲保身D、买田发家
3、诗人舒婷创作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B、《回答》
C、《小草在歌唱》D、《致橡树》
4、残雪的小说有()。
A、《苍老的浮云》B、《小鲍庄》
C、《山上的小屋》D、《十八岁出门远行》
5、胡风提出()。
A、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B、主观战斗精神
C、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D、“精神奴役创伤”
6、余光中的代表诗作有()。
A、《莲的联想》B、《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C、《五陵少年》D、《乡愁四韵》
7、顾城的主要作品有()。
A、《生命幻想曲》B、《惠安女子》
C、《小春天的谣曲》D、《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8、白先勇的小说()收入作品集《台北人》。
A、《芝加哥之死》B、《梁父吟》C、《游园惊梦》D、《永远的尹雪艳》
9、杨朔的()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A、《香山红叶》B、《荔枝蜜》C、《茶花赋》D、《雪浪花》
10、《创业史》的主要人物有:()。
A、孙喜旺B、梁生宝C、梁三老汉D、丁少纯
三、简答题
1、列举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2、简介“文革”时期文艺创作的“三突出”原则
3、分析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
4、简述小说《青春之歌》的主要不足。
5、解释“主观战斗精神”。
6、对比杨朔与秦牧的创作风格。
7、简述王安忆的“三恋”。
8、简述胡风的文艺思想
9、小说《红岩》的主要缺点。
四、论述题
1、分析梁斌的长篇小说《红旗谱》的朱老忠、严志和两位农民的性格特征。
2、介绍两位当代散文家,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每位作家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3、分析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形象的典型意义。
4、介绍两位当代诗人,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每位诗人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5、解读北岛的诗作《回答》
6、介绍两位当代小说家,列出其代表作品并分析创作得失,每位作家的简介要写100字以上。
第四篇: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绪 论
第一章当代文学总论
第一节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贴近政治
一.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二.从“文艺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到“文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潮流现实主义
一.十七年里,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文革”十年中,遭到空前摧残。
二.70年代后期,现实主义开始复归。此后,又在借鉴、吸收其它创作方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
第三节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向多元开放
一.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1961—1962年文艺政策的调整,都曾促进文学的活跃。
二.进入新时期,当代文学终于开创并巩固了多元发展的格局。从文学的功能观到创作观、形态观,都日渐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第二章 当代诗歌
第一节 当代诗歌概述
一、建国后十七年的诗歌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反右”前后):以颂歌为基调。如《新华颂》、《上海的夜歌》、《玉门诗抄》、《天山牧歌》等。“双百”方针提出后,诗歌表现领域扩展,更有针砭时弊之作,如《草木篇》、《养花人的梦》。
2、第二阶段(“反右”以后“文革”前夕):以战歌为基调。一度,“大跃进”民歌迎合了社会上的浮夸风。50年代末、60年代前期,贺敬之、郭小川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占据本了诗坛的大半壁江山。此时,长篇叙事诗的勃兴也引人瞩目。有《将军三部曲》、《复仇的火焰》等。还有李瑛、严阵等诗人致力于寻找和渲染生活的诗情画意,制造优美的诗歌意境。
二、“文革”时期的诗歌
1、公开诗坛
2、地下诗坛:“白洋淀诗群”。
3、天安门诗歌:以多种诗体,表现“爱与恨”的主题
三、新时期的诗歌
1、诗歌现实主义传统得到恢复(70年代后期),如《一月的哀思》等。
2、诗歌创作表现为多元发展(80年代以来):一方面,“朦胧诗”崛起,以舒婷、北岛、顾城等人为代表。另一方面,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存在:以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为代表的老年诗人,以雷抒雁、周涛、杨牧、叶文福为代表的中青年诗人,继续坚持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了新生代诗歌。
第二节郭小川、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一、郭小川的诗歌创作
1、革命战士的激情
2、独特新颖的想象:《甘蔗林青纱帐》艺术想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大幅度跳越。
3、不拘一格的诗体形式:①楼梯式《致青年公民》;②民歌体《林区三唱》;③新辞赋体《甘蔗林青纱帐》。
4、比兴、对仗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并用:这在《林区三唱》等“民歌体”诗中表现得较充分。
二、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1、既有抒情短诗: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出发,表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如《回延安》、《桂
林山水歌》等。意境幽远,有民歌风味。又有长篇政治抒情诗:这些作品气势浩大,洋溢着政治激情,有较强的宣传鼓动作用,如《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
2、善于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和抒写重大政治主题;结构上显示出大开大合之势、联想丰富、意境深远;抒情主人公“大我”是个体与人民大众的统一;采用古今中外多种诗歌体式,并使之为抒情表意服务。
第三节新时期“回归诗人”的创作
一、概述:“回归诗人”是指那些在50年代“胡风事件”和随后“反右”运动中受到放逐,到了70年代后期又重返诗坛的诗人群体。如“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及“右派”诗人艾青、公刘、白桦、流沙河、邵燕祥等。
二、艾青的创作:抒情中凝结深刻的哲理;艺术上追求高度灵活自由的散文美。如17年间诗作《礁石》、《维也纳》及新时期诗作《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鱼化石》等。
第四节朦胧诗人的创作
一、概述: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高扬诗人的生命意志和主体意识;注重以新奇的想象、丰富的意象、具象的象征来抒写现代人的情绪。
二、舒婷的诗作
1、思想情感: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神女峰》等;对母亲、土地、祖国深深的爱,如《呵,母亲》、《土地情诗》等;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如《流水线》等。
2、艺术追求:艺术视角由外部事物的客观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动态刻画,诗的重心由表现客体真实转向表现主体深层的复杂情感;以暗示和象征取代直接显示和明喻;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代替了对景物和情节的具体描述,意象的模糊暗示代替了形象和旨意的明确性。这就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第三章当代小说
第一节当代小说概述一、十七年的小说创作
在高唱颂歌与战歌等时代主调的同时,也有干预生活、体味人生的若干变奏。
1、短篇小说
建国初,《关连长》、《我们夫妇之间》、《在洼地上的“战役”》等作品拓展了当代文学的题材。
50年代中期,《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红豆》等作品亦突破了种种禁区。
60年代初,出现了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如《陶渊明写挽歌》等,引人注目。
2、长篇小说
建国十周年前后,长篇小说空前繁荣。除“三红一歌”外,尚有《创业史》、《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李自成》(第一卷)等。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所拓展。
二、“文革”时期的小说创作
以“手抄本”形式出现的《第二次握手》等小说,是特殊年代不可多得的较好作品。
三、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1、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文学呈线性向前发展
新时期之初,文学创作经历了伤痕文学(《班主任》等)→反思文学(《剪辑错了的故事》等)→改革文学(《乔厂长上任记》等)三个阶段。
2、现代主义等浪潮冲击文坛,文学呈扇面展开
小说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比如:
文化寻根:韩少功、阿城、王安忆等人的作品
市井生活:邓友梅、陆文夫、冯骥才等人的作品
乡土风情:汪曾祺、贾平凹等人的作品
军旅文学:徐怀中、李存葆等人的作品
历史小说:姚雪垠、凌力等人的作品
先锋派:苏童、余华等人的作品
新写实:池莉、刘震云等人的作品
新体验:毕淑敏等人的作品
第二节赵树理、茹志鹃、杨沫的创作
一、赵树理与《登记》、《锻炼锻炼》
1、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2、运用我国民间文学的传统写法
二、茹志鹃与《百合花》
1、选材上,以小见大,反映时代风貌。
2、表现手法上,善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三、杨沫与《青春之歌》
真实再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青年走向革命的典型过程。
第三节高晓声、路遥、蒋子龙的创作
一、高晓声与《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
1、把中国农民命运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相联系
2、擅长刻画中国农民异常宝贵又不乏悲剧色彩的灵魂。
3、笔调幽默,细节精妙。
二、路遥与《人生》、《平凡的世界》
1、通过对高加林悲剧原因的开掘,展示丰富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
2、作品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精细的风俗描写。
三、蒋子龙与《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
1、较早反映城乡改革及其艰难性
2、为文坛奉献了一批新时期开拓者形象。
第四节王蒙、冯骥才、刘震云、毕淑敏的创作
一、王蒙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蝴蝶》等
1、始终关注现实,勇于干预生活
2、从严格的现实主义到借鉴现代派手法
二、冯骥才与《神鞭》、《三寸金莲》
1、对民族传统文化历史作全方位的审视
2、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刘震云与《一地鸡毛》、《官人》等
1、平民意识
2、以反讽的方式,作冷静、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四、毕淑敏与《昆仑殇》、《预约死亡》
1、主人公: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
2、主题:生命与死亡
第四章当代话剧文学
第一节当代话剧文学概述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50年代前期:新老作家,一起上阵。如《龙须沟》、《万水千山》及突破公式化、概念化老套的“第四种剧本”。
2、50年代后期:回避现实,专注历史。《关汉卿》、《蔡文姬》、《胆剑篇》、《红色风暴》、《东进序曲》等,均塑造了成功的艺术形象。
3、60年代前期:作品不少,一个基调。《霓虹灯下的哨兵》等,都紧绷阶级斗争的弦,把提倡艰苦奋斗、发扬革命传统放在首位。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
话剧园地一派凋零。
三.社会主义新时期
1、新时期初,话剧创作以题材内容上的揭露与反思为主要特色。社会问题剧成了创作的中心,历史剧也突现着现实意义。创作方法仍坚持的是现实主义。如《丹心谱》、《于无声处》、《报春花》、《血,总是热的》、《王昭君》、《大风歌》、《曙光》、《报童》、《西安事变》、《陈毅市长》等。
2、80年代前期,话剧创作并演出都呈不景气趋势。理论界开展“戏剧观”的大讨论。创作上出现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一为内向化,如《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运用多种手段与形式,将微观的人物内心世界放大表现。二为哲理化,如《车站》、《魔方》,探索、运用艺术抽象形式与象征手法,以激发读者或观众的想象与思考;三为综合化,如《野人》,《 W M(我们)》横向借鉴绘画、造型、音乐、舞蹈、传统戏曲等形式,来扩充戏剧表现生活的容量。
3、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突出了艺术审美的文化视角。一方面,有《天下第一楼》式的剧作,继承传统写实风格;另一方面,剧本结构、舞美设计、表演方式、剧场构筑等多方面的探索仍在继续和深化。此时,获得较大影响的剧作有《狗儿爷涅》与《桑树坪纪事》等。
第二节老舍及其剧作
一.《龙须沟》
该剧凭有血有肉有独特命运的人物取胜。采用烘托、对比的表现方法,让剧中的每一个人都与沟有关系,借此展示沟的今昔形象,以突出歌颂新中国的主题。
二.《茶馆》
1.《茶馆》人物众、事件杂、矛盾冲突多,但没有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和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通过对旧时代腐朽、黑暗、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的展示与否定,揭示出只有共产党领导和革命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真理。
2.成功塑造了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式人物。
3.语言精练、诙谐、富于个性化,借此,能在第一幕中就迅速勾画出众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并展示丰富多彩的戏剧场面和出现高潮的戏剧冲突。
第三节《关汉卿》与《蔡文姬》
一.《关汉卿》
1.该剧以杂剧《窦娥冤》的创作、演出、影响的全过程为中心线索,设置冲突,展开矛盾,刻画人物。
2.关汉卿是剧作的中心人物,他那坚持为民请命的斗争精神,“铜豌豆”性格与艺术家创作激情是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逐一表现出来的。此外,朱帘秀侧面烘托,叶和甫反面对比,也进一步突出了关汉卿的性格特征。
3.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浓郁的抒情风格,是该剧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二.《蔡文姬》
1.作者明确宣布:“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
2.作者为曹操翻案的意图是通过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先虚后实的艺术手法和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表现出来的。该剧具有浓郁的诗情和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第四节继承传统与借鉴创新
一.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过该剧被视为新时期话剧继承传统的典范之作。师承《茶馆》的写实与京味风格。亦成功塑造卢孟实等人物形象,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高行健的《车站》
该剧只有一个场景,不分场次;剧中两人或多人同时说话,被作者称为“多声部”;从剧名、场景到音乐,都具象征性。该剧引起评论界的不同反响。
第五章当代散文
第一节当代散文概述
一.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1.报告文学在建国初主要表现为从战地报告(魏巍的朝鲜通讯)到工地报告(李若冰的工业战线报告)和农村报告(秦兆阳的特写)。其主要内容是对新生活和英雄人物的歌颂。“双百”方针提出后,亦有“干预生活”的“批评特写”。60年代初,兴起“人物报告”,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2.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艺术散文较为兴盛。代表作家有杨朔、秦牧、刘白羽、吴伯箫等。他们致力于时代精神与散文特质的结合,在构思和语言上刻意求工,却不免有人为的做作。
二.新时期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的艺术散文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报告文学,已具独立之势。
1.艺术散文从政治反思到文化反思,进而以个性张扬为内核,以品格的真诚,形式的自由多样为特征的“五四”散文传统得以被重新认识并切实加以继承发扬。如巴金、孙犁、杨绛、贾平凹、张承志、史铁生、余秋雨、王英琦等人的散文。
2.70年代末,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一个高潮。一方面是正面报导知识分子、各界名人;另一方面是反映重大事件,并指斥时弊。80年代中后期的报告文学再起高潮。在艺术思维、结构框架、文本风格诸方面都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主要为从单一视角到全景观照,从单向思维到“全方位”反映社会生活,从“小说化”“散文化”转为“学术化”、“报告型”,从写一人一事转写人物群像、重大问题和事件的宏观展示,即所谓“全景式”,极大拓展了报告文学艺术思维的空间。
第二节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一、杨朔的散文创作
追求诗化。主要表现为通过一事或一人来寓意某种时代精神,即:物人理的模式。减少客观写实部分, 增强景物描写和主观抒情, 由实而虚,由描摹而上升象征。在追求象征时尽量在情致的曲折过程和丰富的层次上下功夫。
二、秦牧的散文创作
在叙事、抒情的同时还注重议论,并有知识小品化的倾向。其特点是努力将时代精神阐发得生动、富有情趣。
三、刘白羽的散文创作
往往选取诸如长江、日出等壮美的景物作为象征的载体。由形象产生联想,由联想引发议论,点出形象的象征意蕴。被称为诗意与政论的融合。
第三节巴金、孙犁、贾平凹、余秋雨的散文
一、巴金的散文创作
新时期的代表作是《随想录》。特点是,带着强烈的自审意识参加民族历史的反省,将个人批判和社会批判结合,在揭示“文革”的荒唐和残酷时,往往联系自己的灵魂加以无情解剖。在艺术上,不事雕饰,无论抒情、叙事、议论,皆信笔而书,娓娓而谈,于质朴中显风华,平淡中藏深味。
二、孙犁的散文创作
对故土人事、战争岁月、同志友情、个人生活的回忆,构成孙犁新时期散文的重要主题。在对人生反思中体现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体察和儒释道文化的沉积影响。文笔质朴。在现代语中适当揉进文言成分、骈文句式,使文体古朴、典雅。
三、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将哲理感悟、人文精神渗入生活情趣、世俗百态之中,如《丑石》、《秦腔》、《弈人》、《闲人》等。被称为“风土散文”。
四、余秋雨的创作
借山水风物探求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艺术上表现为理性思考的凝重沉厚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
第四节徐迟、钱钢的报告文学
一、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
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生动可感的正直科学家形象。对“文革”作了出自直觉但合乎民心的反思评价。艺术上激情与理智统一,善于运用象征及拟人托物手法,语言华美、精警。
二、钱钢的《唐山大地震》
属“全景式”报告文学作品。结构精巧,材料翔实,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和思考人类、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
自学内容:
阅读大纲涉及作家的主要作品;阅读有关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论
主要参考书目: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锡庆(主编):《新中国文学史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第一页。我国文艺队伍的新的团结和统一,我国文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进一步明确,是这次大会的主要收获。
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作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周扬、茅盾、邵荃麟分别作了报告。文艺论争:(1)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以后文艺界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2)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俞平伯——蓝翎、李希凡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3)1955年对胡风“主观战斗精神”文艺思想的批判《三十万言书》(4)《我的夫妇之间》(短篇)“知识分子眼光看工农干部”。当代文学中第一篇被批判的小说。
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情感的多样性: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金圣姬)、宗璞的《红豆》(江玫、齐虹)、邓友梅《在悬崖上》(我、加里亚)、茹志娟的《百合花》(我、通讯员、新媳妇)
回避现实的企图:一些边缘性的写作: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孙犁《铁木前传》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戏剧:海默《洞箫横吹》 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岳野《同甘共苦》
诗歌: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 邵燕祥《贾桂香》 流沙河《草木篇》
报告文学: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本报内部消息》
文学批评:巴人《论人情》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何直(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周勃《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 钟惦棐《电影的锣鼓》 陈涌《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57年下半年—1958年2月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文艺界是反右的重灾区
新民歌运动:1958年春成都的最高国务会议上要求“要搜集民歌” 八个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 《沙家浜》 《海港》 《智取威虎山》 《奇袭白虎团》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阴谋文学:八个样板戏
夹缝文学:黎汝清《万山红遍》李心田《闪闪的红星》等。地下文学:张扬《第二次握手》、食指《相信未来》、郭小川《秋歌》、舒婷《赠》 “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谢铁骊、丛深 《千万不要忘记》
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小说: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反映20、30年代革命斗争的:孙犁《风云初记》 知侠《铁道游击队》 冯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苦菜花》 高云览《小城春秋》 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梁斌《红旗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短篇小说:孙犁《山地回忆》 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等
当代文学
写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杨朔《三千里江山》 陆柱国《上甘岭》短篇小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写古代历史的: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部)写土改后农民观念变化:赵树理《登记》 谷峪《新事新办》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秦兆阳《农村散记》 康濯《春种秋收》长篇: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柳青主要作品:长篇:《种谷记》 《铜墙铁壁》 《创业史》中篇:《恨透铁》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
梁斌《红旗谱》 :被誉为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创业史》 :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杨沫:《青春之歌》(建国后第一部描写党领导学生运动作品)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老鬼:《血色黄昏》 李准:《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王蒙:《夜的眼》《春之声》《蝴蝶》《风筝飘带》东方意识流。
50-60年代新诗: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田间的《祖国颂》 艾青的《国旗》 臧克家的《有的人》 冯至的《我的感谢》 胡风的《时间开始了》 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 贺敬之的《放声歌唱》 公刘《西盟的早晨》 郭小川(马铁钉):抒情诗《望星空》 贺敬之:时代的颂歌 闻捷:《动荡的年代》 《叛乱的草原》和《觉醒的人们》被称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被称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当代的戏曲改革:戏曲改革是贯穿整个当代戏曲史的一根红线。
1953-1957:独幕剧创作数量可观:孙芋《妇女代表》 崔德志《刘莲英》 1958——1962年: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田汉《关汉卿》 《文成公主》 老舍《神拳》 曹禺《胆剑篇》 朱祖贻《甲午海战》 1957年:《茶馆》“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关汉卿》 :“戏中戏”的结构,话剧加唱 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杂文:邓拓《燕山夜话》 吴南星《三家村札记》 唐弢《长短录》
刘白羽: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魏巍:《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坛最先的探索者——食指诗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愤怒》《还是干脆忘掉她吧》《疯狗》等。黄祥:《野兽》 “白洋淀诗群”(地下诗群):芒克、多多、根子、方舍、林莽、宋海泉,北岛、严力、江河、郑义、陈凯歌。
手抄本小说: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第四次文代会:1979.10.30-11.16 北京,标志着文艺界全面解冻,对新时期文学的恢复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性、人情、人道的讨论(规模最大,最深刻):《苦恋》(白桦),《人啊人》(戴
当代文学
厚英)。
1985-1986:方法年,观念年。“知青作家”(知青文学):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郑义等。梁晓声《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伤痕文学”:卢新华《伤痕》王蒙《最宝贵的》、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郑义《枫》、宗璞《我是谁》、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反思文学”: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布礼》、鲁彦周《天云山传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
“改革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寻根”小说:贾平凹《商州初录》、张承志《北方的河》、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沙灶遗风》韩少功《文学的“根”》。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 中“最后一个”的形象:最后一个渔佬——福奎《最后一个渔佬》,最后一个画师——耀鑫《沙灶遗风》等。阿城《棋王》:王一生。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猎人。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硬汉形象《老棒子酒馆》 陈三脚。现代主义小说:1985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徐星《无主题变奏》莫言《红高粱》 残雪《苍老的浮云》、《山上的小屋》等也是现代派小说的代表。“先锋小说”: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洪峰《极地之侧》、格非《迷舟》、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孙甘露《访问梦境》、余华《现实一种》等。“新写实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叶兆言《艳歌》、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伏羲伏羲》《黑的雪》。刘心武:《钟鼓楼》获茅盾文学奖。“集束手榴弹”: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之一可以说,这集束手榴弹就是王蒙最早集中使用意识流技法的代表之作。
《美食家》陆文夫:朱自治 高晓声:“中西合璧”。蒋子龙改革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人事厂长》、《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锅碗瓢盆交响曲》、《燕赵悲歌》等。“改革者家族”:乔光朴、车蓬宽、高盛
五、武耕新等。
张洁: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张洁:《方舟》(中篇)《祖母绿》(中篇)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知识分子问题。汪曾祺:《受戒》《八月骄阳》。“三部曲”:《故里杂记》(李
三、榆树、鱼)、《晚饭花》(珠子灯、晚饭花、三姊妹出嫁)、《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拾金子、航空奖券)、《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故里三陈》(陈小手、陈
四、陈泥鳅)、《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等。
邓友梅:第一阶段以《在悬崖上》为代表;第二阶段以《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那五》、《烟壶》为代表。
当代文学
冯骥才:《三寸金莲》、《神箯》。张贤亮: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初吻》《绿化树》。贾平凹:《腊月正月》(韩玄子)《天狗》《废都》(庄之蝶)《白夜》《浮躁》《商州初录》。王安忆:“雯雯系列” 《小鲍庄》 《长恨歌》(王琦瑶)。张承志:《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长篇小说《心灵史》(一个流行时代的异端)。母性:《黑骏马》《金草地》父性:《大坂》《北方的河》。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种田),《马桥词典》。徐怀中:《西线轶事》(刘毛妹)莫言:《红高粱》(余占鳌、戴凤莲)先锋小说:马原;《拉萨河女神》 《冈底斯的诱惑》(滥觞之作)、《西海无帆船》 《风》。洪峰;《极地之侧》 《瀚海》(三个家系三代人的悲剧命运)。余华;《星星》《十八岁出门远行》《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格非;《迷舟》(“叙述空缺”)《追忆鸟攸先生》《褐色鸟群》。苏童;我的帝王生涯》。北村;“者说系列”《施洗的河》(“神性写作”)《周渔的喊叫》。归来(复出)诗人:“右派”的诗人,“七月派”诗人,“九叶诗人”。艾青 诗集《归来的歌》。
朦胧诗:地下诗歌—《今天》杂志—79年公开发表。《新时期文学六年》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雷抒雁:《小草在歌唱》。顾城:《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生命幻想曲》 《远和近》。杨炼:杨炼的史诗意识。韩东(新古典主义)、于坚、伊沙、刘漫流。沙叶新:《陈毅市长》(“冰糖葫芦式”)。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代表作品:《大厂》(谈歌)、《大雪无乡》(关仁山)、《信访办主任》(何申)等。王朔:《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永失我爱》《橡皮人》《顽主》。陈染:《嘴唇里的阳光》《私人生活》。林白:《回廊之椅》《一个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