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范文

时间:2019-05-14 16:3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范文》。

第一篇: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园林的含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

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 园林的含义

“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

西晋张翰《杂诗》中有:

“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

“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

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1.建筑学家

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

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

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2.造园学家 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

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3.陈从周 《说园》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4.孙筱祥 《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

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而庭或院间或也点缀一点花木、山石,但究竟还不是以构成为独立的景观。由此看来,凡园都必须有景可观,而没有景观意义的空间院落,规模更大,也不能当作园来看待。”

6、《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规)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林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隶属关系分 主流园林

1)皇家园林:皇室、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2)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 3)寺观园林:佛寺、道观 非主流园林

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院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

2、按地方风格

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4)西域园林5)巴蜀园林 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 自然式规则式

4、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皇家园林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圃、宫苑、御苑、御园等的,都可以归属于这个类型。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有大内御苑(紫禁城御花园)、行宫御苑(静宜园)、离宫御苑(承德避暑山庄)之分。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地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的,大抵都可以归入这个类型。

私家园林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表现出许多不同于皇家园林之处。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1997年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多有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的。

郊野的寺、观大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带,周围向来不许伐木采薪。因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再配以小桥流水或少许亭榭的点缀,又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正因为这类寺、观园林及其内外环境的雅致幽静而成为“寺观园林”。非主流园林

衙署园林公馆园林书院园林茶楼酒肆祠堂园林 按地方风格

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 4)西域园林

西藏罗布林卡5)巴蜀园林

四川三苏祠 按园林布置形式分 1)自然式

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佛山梁园;东莞可园等。2)规则式

清北京御花园,慈宁宫花园,陵园如明十三陵。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园林实例:苏州网师园

该园占地0.4公顷,誉为是小园之极致,是“以少胜多”的典范。天然山水园: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园林实例:扬州瘦西湖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生成期——殷周秦汉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全盛期——隋唐 成熟期——宋、清初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而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①法国的规整式园林、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接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分离状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以建筑控制一切,退避三舍。特点:以单体取胜,材料以石材为主。②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如《园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回时之烂漫。”

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和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与绘画→时空的综合艺术→园林

↓ 静态

动态 钱泳的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 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画意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江南的私家园林,其淡雅的韵致有如水墨渲染画。

园林的植物配植,务求其在姿态和线条方面既显示自然天成之美,也要表现出绘画的意趣。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

(四)意境的涵蕴----“意境”(spatial imagery)是中国美学思想所独具的一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境”和“境界”,自魏晋至唐是佛经中普遍词汇

佛教中“境”和“境界”就是唯心佛性论把一切都归结于自心的理境界。“在生命中求超越,在有限中求无限,是禅宗的根本特征”。

禅宗不仅对中国艺术和‘意境’的诞生有着极深刻的影响,对日本建筑和庭园艺术的影响也很大。意:主观的理念、感情

→综合→意境 境:客观的生活、景物

王国维《人间词语》“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的表达方式:

1、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够摹拟于咫尺之间。“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重”→移情联想

2、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广泛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主题往往是古人的文学艺术创作

神话传说 遗闻轶事

历史典故

风景名胜摹拟

3、在园林建成后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拟出“文字”的“点题” →景题、匾、联、刻石(飞来石,天都峰)等 如《红楼梦》第十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①运用文字信号表达如“范成大” ②匾题和对联

③感观方面: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所以能够认识色、声、音、味、触五境之外,还有法境→“悟”就是领会或想象,前面讲的诗情,后讲画意。听觉,《园冶》“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留园闻木樨香。拙政园 远香堂 周敦颐 咏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听留馆

李商隐 留得残荷听雨声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BC11世纪——AD220年)

历史背景

氏族社会晚期(私有制萌芽,出现阶级分化)夏(奴隶制国家诞生)

商(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后期又称为“殷”)周(最大奴隶制国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兴起,铁工具普遍使用,生产力提高,出现学术上“百家争鸣”)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尊崇法家)西汉(巩固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强化官僚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地方豪族势力强大,外戚与宦官之间进行斗争)

生成期发展状况概述

殷、周 →初始阶段

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秦、西汉 →重要阶段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 东汉→过渡阶段

生成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 →集中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周文王的“灵囿” 台

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台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 台上建置的房屋称“榭”,往往“台”、“榭”并称

周代,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

“灵台”是灵囿中的一个主要建筑物,它的功能是观天象,通神。御花园鹿囿:仿商周时期台式建筑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的始终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中,就直接以善鸟、香草配于忠诚,以恶禽秽物比拟谗佞,以虬龙鸾凤托为君子,以飘风云霓隐喻小人 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于周代而丰富于春秋战国。

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天人和谐”思想 意识形态因素 君子比德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从伦理和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园林从这一时期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繁育花木、鸟兽,把它们与人的道德情操逐渐结合起来。神仙思想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早在战国时已出现方士鼓吹的神仙方术。神仙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时代的苦闷感; 二是由于思想的解放。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与昆仑山 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 殷周时期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贵族园林”,尚未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殷末周初)殷纣王的“沙丘苑台”

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诗经·大雅·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周朝东都洛邑的规划建设:

帝王的宫室位居中央,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场和居民区)。这种规划样式成了后世帝王都城的一个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在郊野兴建宫苑建设的高潮,修筑庞大、豪华的离宫别苑

春秋战国时期,台和囿结合、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很普遍,观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作为成景要素,游观的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 章华台

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 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 姑苏台

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创造了台、宫建筑与水体的完美结合,开乘舟游览先河。

章华台与姑苏台

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

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 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

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秦朝时期 秦始皇时期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逐步实现其“大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园林建设,参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宫苑集群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阿房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 以“复道”连接北面的咸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

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

关中地区

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区

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 上林苑

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核心 兰池宫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

西汉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苑”格局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

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规模宏大 建筑美轮美奂

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 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

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

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

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上林苑

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关中八水”与十处天然湖泊,人工开凿湖泊如

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天象、蓄水等多项功能)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仙山)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 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

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 二十一观:体量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物

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 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

西汉上林苑总结:

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间距很大(与秦代上林苑不同)

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此外还有陵墓。范围太大,难于管理

甘泉宫

始建于秦代,于汉初扩建

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功能,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未央宫

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性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总体布局由外宫和后宫两部分组成

园林区:沧池及其附近,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受到秦始皇在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莱仙山的影响,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园林区的“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建章宫

是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保留着上代的囿、台结合的余绪,具有多种功能 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堆筑三岛

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兔园(梁园)

规模宏大,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建筑)人工开池,人工筑山、岛

以山池、花木、建筑之盛以及人文之荟萃而名重于当时

东汉的皇家园林

东汉洛阳城,城市功能分区较合理,城市布局趋于严谨,表明东汉洛阳的城市规划较之西汉有所改进,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规划开创了先型

东汉后期是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洛阳城内:濯龙园、永安宫

洛阳城外:数量不多(上林苑规模较西汉时小得多;上林苑和广成苑是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林)

洛阳的完整水系

建都之初开凿漕渠,引洛水入城,为城内外的园林提供了优越的供水条件,使绝大多数御苑均能够开辟各种水体,因水而成景,促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展 东汉的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

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

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

汉代的私家园林 西汉

西汉初年,私人营园不多见(宅、第、园、园池)

武帝以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广治田产,修建私家园林

西汉后期,更趋奢华成风;民间营造私园除了贵族、官僚,还有富豪 东汉:私家园林较多(宅、第、园、园池和庄园)东汉初期,保持节俭风尚

中期以后,骄奢成风,豪贵,官宦竞相营建第宅、园池 到后期桓、灵两朝,此风更盛

梁冀的两私园——“园圃”和菟园

“园圃”,具备浓郁的自然风景的意味。构建假山方式,是为真山——崤山的缩移摹写。园内的山水造景以具体的某处大自然风景作为蓝本,已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虚幻的神仙境界。这种假山的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例子。菟园内建筑物很多,尤以高楼居多,营造规模可观 东汉私家园林中建置高楼的情况比较普遍

东汉园林理水技艺发达,私园中水景较多,往往把建筑与理水相结合而因水成景 东汉初年庄园经济长足发展——坞

东汉中期以后

隐士与隐士庄园主

隐逸不仅与山林结缘,而且也开始与园林发生了直接关系

这样的园林化庄园既是生产、生活的组织方式,也是私家园林的新兴类别“别墅园”的雏形

园林化庄园在东汉尚处萌芽状态,到了魏晋南北朝才得以长足发展;同时隐逸思想也随之丰富其内涵,更深刻地渗透于后世的私家园林创作活动中 东汉时期隐士的代表

张衡——文学家、科学家(右图)仲长统——终生不仕的隐士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AD220——AD589)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AD220 魏、蜀、吴三国鼎立 AD280 西晋 AD300 八王之乱

AD317 晋室南渡,东晋 AD420 南朝 AD386 北朝 AD589 隋朝

政治上**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

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 贪婪奢侈 玩世不恭

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淡,逃避现实)

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隐士与隐士集团 “竹林七贤”

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

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

→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如: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顾恺之)

→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山水艺术的兴盛

文学方面: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建筑技术与观赏植物

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梁架、斗拱已趋于完备,歇山屋顶较多 观赏植物方面:树木、竹、各种花卉栽种普遍

转折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与生成期相比,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由再现自然进而发展为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进而发展为适当地概括、提炼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关系较为密切;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

“园林”一词已出现于当时诗文中

皇家园林

游赏功能成为绝对主导功能

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 私家园林

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 庄园、别墅

随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寺院园林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皇家园林

三国、两晋、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 典型实例

北方——邺城、洛阳 南方——建康 邺城

铜雀园: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

仙都苑(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苑内建筑物的名称包含形象丰富 洛阳

魏明帝时,洛阳开始大规模的宫苑建设,其中包括著名的芳林园(相当于大内御苑,是当时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后改名为“华林园”)

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功能分区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

大内御苑华林园位于中轴线北端,它经历了多个朝代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踵事增华,不仅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建康

今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 大内御苑华林园,与宫城及其前的御街共同形成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是南方的一座重要的、与南朝历史相始终的皇家园林 除大内御苑外,还有二十余处行宫御苑

此时期的皇家园林与上代不同的特点

1、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但规划设计趋于精致 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

植物配置多为珍贵的品种,动物的放逐和圈养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建筑形象丰富,内容多样;宗教建筑偶有建置

亭开始引进宫苑,性质由驿站建筑物改变为园林建筑

2、由四个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

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皇家气派,但也流露出天然清纯之美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经营;一些民间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如“曲水流觞”)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园”的比较多了

“宫”已具备“大内御苑”格局,此后大内御苑的发展进入更为规范化的轨道,成为城市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就是这种规范化皇都模式的代表)

私家园林

东汉末,民间造园活动比较频繁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营园林成了社会上的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情况(南朝尤为突出)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心态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城市私园

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还成了斗富的手段

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也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张伦宅园的大假山能比较精炼集中地表现天然山岳形象 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

与北方相同,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讲究山池楼阁的华丽格调,追求近乎绮靡的园林景观 “玄圃”(南方著名私家园林)

湘东苑(建筑形象多样,有一定主题性;园林景观总体规划经过精心构思)

城市私园,大多数都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娱乐之享受,显示其偏于绮靡的格调,但亦不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 城市私园发展趋向:设计精致化、模型小型化 庄园、别墅 背景

东汉发展起来的庄园经济到魏晋时完全成熟 庄园规模有大有小

士族子弟对自己庄园的经营体现其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把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融于庄园经济的生产、生活功能规划中,用园林化手法创造“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

庄园包含的内容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基地和场所和设施 庄客、部曲的住地平原上的庄园 金谷园

西晋官僚石崇的庄园,具备一定规模

生产、经济运作占主导地位,但园林化程度较高

在清纯的田园自然环境和朴素的园林环境中又显现一派绮丽华靡的格调 潘岳庄园(生产性的经济实体)陶渊明的小型庄园

在山林川泽开辟的庄园→别墅

扬州三吴地区,发达的庄园经济,加之当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再结合于士族的崇尚老庄、玄学的高度文化修养,这便催生除很多园林化庄园、园林化别墅

南朝的一些庄园别墅,它们的居住聚落部分往往从田园等部分分离出来而单独建置,到后期尤为普遍,而且逐渐消失其经济实体的性质,到唐代已演变成村落了 总结

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他们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及其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 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的私家造园活动的一股潮流,开启了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 庄园别墅呈现的山居田园风光促进田园、山居诗画大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园林

寺观园林 历史背景

东汉,佛教传入,道教开始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兴盛 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由城市及其近郊而遍及于远离城市的山野地带 随着佛教的儒学化,佛寺建筑的古印度原型也逐渐被汉化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由于当时汉民族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及中国传统木建筑的灵活性,还有儒、老庄思想影响,寺观建筑处于世俗化,而寺观园林也更多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不直接表现宗教和显示宗教特点

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

毗邻与寺观而单独建置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周围的园林化环境

(城市的寺观园林多属第一、二种情况,而郊野的寺观,一部分类似世的庄园,一部分类似后期的世俗别墅)城市的寺观

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游园活动的中心 郊野的寺观

在选择建筑基址的时候,对自然风景条件要求非常严格 不仅经营寺观本身的园林,尤其注意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寺观与山水风景的亲和交融,既显示出佛国仙界的氛围,也像世俗的庄园、别墅一样,呈现为天然谐和的人居环境→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如茅山、庐山)

名山寺观的园林经营与世俗的园林化别墅相似

公共园林

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

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 亭

在汉代是驿站建筑 演变为点景手段

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兰亭与《兰亭集序》

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通过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的审美趣味,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时期(AD589——960)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闳放态度,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历史背景

经济:地主小农经济得到恢复 政治:国家出现大一统局面 意识

儒、道、释共尊,以儒家为主,儒学重新获得正统地位 知识分子改变消极无为态度

文化:兼容并蓄,对外来文化襟怀宽容 文学艺术:群星璀璨、盛极一时

山水画:趋于成熟;山水画家总结创作经验,著为“画论” 山水诗与山水游记:成为两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意识地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尤为明显)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 观赏植物栽培的园林艺术有了很大进步

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皇家气派完全形成,这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

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像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就园林性质来看,已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

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局部的细致处理 园林山水景物赋予诗画的情趣

通过山水景物诱发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初见端倪 “中隐”思想与士流园林的发展

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文人化境地,促进文人园林兴起,形成文人的园林观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深化

3、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 城市寺观园林:发挥城市公共园林职能

郊野寺观园林:寺观成为点缀风景的手段,促进原始旅游发展,保护了郊野生态环境 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4、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

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记载 长安、洛阳尤其重视城市绿化

5、风景式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跨入新境界 置石:肯定石的美学价值,置石比较普遍

筑山:“假山”开始作为筑山称谓,既有土山又有石山(土石山),以土山居多;但都能表现“有若自然”的气氛 理水:皇家园林水体广大,并与城市供水结合 植物:题材更为丰富

建筑:种类繁多(大到华丽的殿堂楼阁,小到朴素的茅舍草堂);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丰富多样

6、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互相渗透,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意境的涵蕴尚处在朦胧状态 影响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长安与洛阳

1、隋朝的大兴城(长安在隋朝称“大兴”,)由宇文恺主持兴建

总体规划形制(保持北魏洛阳的特点)

宫城偏处大城之北,宫城和皇城构成城市中心区

中轴线自北向南通过皇城和朱雀门大街,直达大城正南门,形成大兴城规划结构的主轴线 纵横相交成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形成居住区“坊”和“市”,市坊严格分开

开凿四条水渠解决城市供水,为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提供用水的优越条件,促进皇家园林发展

2、唐朝的长安城

为当时世界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 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北端 逐步突破市坊界限

保留汉代的昆明池,修整为城郊公共游览胜地

3、隋唐的洛阳城

隋炀帝在洛阳另建新都,唐代则以洛阳为东都,以长安为西京,正式建立 “两京制” 规划与长安大体相同,但形状不如长安规矩 中轴线一改过去居中的惯例

城内水道密布如网,供水和水运交通十分方便(促成洛阳兴盛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皇家园林 总说

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两京以外的地方也有建置 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的皇室园居生活多样化,相应地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这三种类别的区分就比较明显,它们各自的规划布局特点也比较突出

皇家造园活动以隋代、初唐、盛唐最为频繁 天宝以后,皇家园林的全盛局面消失,一蹶不振

1、大内御苑 特征

紧邻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宫与苑彼此穿插、延伸(宫廷区中有园林成分,苑林区内有宫殿的建置)宫城和皇城内广种松、柏、桃、柳、梧桐等树木 宫廷区的绿化种植很受重视,树种也是有选择的 大明宫

位于长安禁苑东南的龙首原上,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宫城 格局呈典型的宫苑分置

南半部为宫廷区(正殿含元殿)

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是多功能园林),中央为太液池 禁苑

在长安宫城之北,即隋朝的大兴苑

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三部分,故又名三苑 兴庆宫

北宫南苑格局,苑林区的面积稍大于宫廷区

以牡丹花之盛而名重京华,也是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

2、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特征

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如骊山、天台山、终南山)

这些宫苑都很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为他们创设了天人谐和的人居环境,同时反映出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西苑(洛阳)历史变化

隋朝的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 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则天时叫神都苑,面积已收缩大半 重要意义

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都极为浩大 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

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具体细节

大体上仍沿袭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具有求仙的象征意义,实为游赏景点 海北有十六组建筑群和数十处供游赏的景点,海南有五个小湖

苑内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 苑内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

在长安的远郊以及关中、河南一带,行宫、离宫星罗棋布

仙游宫(今周至县城南)

自然环境优美、空间层次丰富,景观旷奥兼备,一水贯穿其间形成河谷之穿插。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长恨歌》

华清宫

在今西安以东临潼县,南倚骊山之北坡,北向渭河。

规划布局基本上以长安城为蓝本,北宫南苑,是规模宏大的离宫御苑 苑林区

以建筑物结合于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 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 诗人杜牧有《过华清宫绝句》

九成宫

隋朝原名仁寿宫,唐太宗改其名为九成宫 是与华清宫齐名的离宫御苑 建筑顺应自然地形,因山就势

规划设计能够谐和于自然风景而又不失共同的皇家气派

唐代以九成宫为主题的诗文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九成宫几乎成了从宋代到清代怀古抒情之作的永恒题材

五、私家园林 历史背景

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素质提高,民间追求园林享受之乐趣 中原、江南、巴蜀有关私家造园活动的记载很多 长安、洛阳民间造园之风更胜

唐代确立了科举制度;园林的享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士人(入世者)的避世愿望,在“显达”与“穷通”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催生出新的风格:士流园林

文人士大夫竞相兴造园林,竞相“隐于园”

各地的私家园林发展状况 长安:私家园林集中荟萃 洛阳:私园之多不亚于长安

江南:扬州私园兴建不在少数,多以主人姓氏作为园名 成都:杜甫浣花溪草堂

唐代风景名胜区遍布全国各地,文人在此经营园林,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一例 城市私园 长安

“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称谓

不仅有皇亲贵戚、大官僚的绮丽豪华格调,也不乏士人们清幽雅致的格调 筑山理水追求缩移摹拟天然山水、以小观大的意境 不仅有叠石为山或单块置石,还有土堆筑的土山

洛阳

私家园林以水景取胜,颇多出现摹拟江南水乡的景观 叠石技艺也达到较高水平

与长安一样,纤丽与清雅两种格调并存 履道坊宅园

白居易在洛阳的宅园

造园目的在于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 白居易专为此园写下了《池上篇》,介绍了此园内容 园林主体为大水池,池中筑三岛

清纯优雅的格调和“城市山林”的气氛,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前宅后园的布局

补充内容:唐代私园既有前宅后园的布局,又有园宅合一的布局(住宅庭院内穿插园林,或园林中布置住宅建筑)

郊野别墅园

指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

渊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别墅、庄园,但性质已从原先的生产、经济实体转化为游憩、休闲,属于园林的范畴 在唐朝称之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也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虽名目很多,但含义相似)唐代别墅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且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长安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

东郊:贵族、大官僚别墅园林,格调华丽

南郊:文人官僚的别墅,格调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 洛阳在近郊的别墅也很多(例:平原庄)

一些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如扬州、苏州、杭州、成都)等的近郊和远郊也有别墅园林建置,如成都的杜甫草堂(浣花溪草堂),历经历代改建一直延续至今 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李泌的衡山别业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白居易著有《草堂记》)依附于庄园而建置园林

此种庄园别墅多为文人官僚所经营,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对唐代“田园诗”的长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王维的辋川别业(诗集《辋川集》与画卷《辋川图》)总体以天然风景取胜 卢鸿一的嵩山别业(《草堂十志诗图》)

辋川别业与嵩山别业都涵蕴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文人园林兴起 产生的背景

唐代文人对山水风景的鉴赏具备一定水平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并把对人身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慨注入造园艺术中

代表人物:中唐的白居易、柳宗元、韩愈、元稹、李德裕、牛僧儒等

因此,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具有的清沁雅致格调被附上了文人色彩,出现了“文人园林” 文人园林的概念

是士流园林中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广义上不仅指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文人园林的历史

渊源可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已呈兴起状态

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庐山草堂、浣花溪草堂都是其滥觞之典型 文人园林的特征

在造园技巧、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

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文人官僚逐渐形成较全面、深刻的“园林观” 意义

文人参与造园,意味着文人的造园思想(“道”)与工匠的造园技艺(“器”)开始有了初步结合

白居易

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

他的“园林观”是经过长期对自然美的领悟和造园实践的体会而形成,不仅融入儒、道的哲理,还注入了佛家的禅理 最早肯定“置石”之美学意义的人,著有《太湖石记》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承担了造园家的部分职能,“文人造园家”的雏形在唐代即出现了

六、寺观园林 背景

唐代采取儒、道、释三教共尊的政策,佛教、道教达到了兴盛局面

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寺观往往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也开展社交和公共活动,寺观园林具有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在寺观的环境处理把宗教的肃穆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更重视庭院的绿化和园林的经营 长安

城内佛寺多数都有园林或者庭院园林化建置

城内水渠纵横,许多寺观引来活水在园林或庭院里建置山池水景

郊野山岳风景地带的寺观

全国各地以寺观为主体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到唐代差不多陆续形成

寺观作为香客和游客的接待场所,对风景名胜区之区域格局的形成和原始型旅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寺观的建筑力求谐和于自然的山水环境,起着“风景建筑”的工作 植树造林作为僧、道的公益劳动,有利于风景区环境保护 水庭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的西方净土变中,另见一种“水庭”的形制 在殿堂建筑群前面开凿方整的大水池,池中有平台 也是唐代寺观园林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他园林 衙署园林

唐代两京中央政府的衙署内,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唐代衙署园林的建置已很普遍了)。如 成都新繁东湖 公共园林

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有很多见于文献记载

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公共园林,作为文人名流聚会饮宴、市民游憩交往的场所 长安的公共园林(绝大多数在城内,少数在近郊)长安城内开辟公共园林比较有成效的,包括三种情况 利用河滨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如乐游原

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如曲江 街道的绿化

乐游园是一处以佛寺为中心的公共游览胜地 李商隐的《乐游原》一诗成为传唱千古的名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

(一)两宋时期(AD960——1271)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道路上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

一、历史背景

1、政治与经济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2、文化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 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

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3、社会风气

浮华、奢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

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

4、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方式,多本著作诞生。

园林叠石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吴兴叫“山匠”,苏州叫“花园子”)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

5、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

6、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立

二、成熟期1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

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

3、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 大多寺观园林被文人园林的风格涵盖

4、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

一些私家、皇家园林亦发挥公共园林职能,定期向社会开放

5、造园四要素

叠石、置石显示高超技艺

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 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 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6、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

宋词、宋画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以园林为题材。

7、园林创作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三、东京与临安

1、东京

总体布局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但城市功能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的街巷制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线 四条河流组成水网,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问题

2、临安

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会

城市政治、经济双重改造,重在经济,不同于以往都城建设之以政治为主

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即皇城,皇城之内有宫城,即大内,包括宫廷区和苑林区)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

保持御街—衙署区—大内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不成规整形式,在方向上亦反其道而行,宫廷在前,衙署在后(“倒骑龙”)

外城的规划采取新的市坊规划制度,着重于城市经济性的分区结构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市 苏轼与“苏堤”、湖中三塔

著名的“西湖十景” 南宋时就已形成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宋代的皇家园林

1、特征

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接近私家园林 皇家和私家园林具有较多共性。表现有:

北宋某些行宫御苑较长时间开放,任百姓入内游览

南宋皇帝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或把臣下的私园收归皇室。

2、东京的皇家园林

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1)延福宫

在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前宫后苑格局

宫内花树繁荣,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且多半是按不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的(2)艮岳

建造历史与得名

在宫城东北面,按八卦方位,以“艮”名之 园门匾额题名“华阳”,因此又称“华阳宫”

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预,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激起民愤,北宋覆亡与此有关 金兵攻陷东京城后为百姓所毁 宋徽宗 全貌与布局

宋徽宗亲自撰写《艮岳记》,介绍了艮岳的全貌与布局的大致状况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

造园艺术的成就

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筑山: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 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

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石灰岩的石块,因主产于太湖而得名

好的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相同,石面上还形成沟缝坳坎,纹理纵横

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形成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修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质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

理水:形成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姿态

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包罗了当时全部建筑形式,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总结

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典型而缩移摹写。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3)琼林苑

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每逢大比之年,殿试发榜后皇帝都在此园赐宴新科进士,成为“琼林宴”(4)金明池

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水操演习的地方,因此规划不同与一般园林,呈规整的类似宫廷的格局 后来水军操练演变为龙舟竞赛的斗标表演,每年定期开放,任人参观游览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静的钓鱼区

北宋张择端所画的金明池夺标图

3、临安的皇家园林

和北宋东京一样,只有大内御苑(只一处——后苑)和行宫御苑(大部分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1)后苑(唯一的一处大内御苑)

即宫城北部的苑林区,在凤凰山西北部,是一座山地园,地势高爽,为宫中避暑之地 建筑疏朗,花木繁盛(2)德寿宫

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观赏名花;西区:山水风景;南区:文娱活动;北区:各式亭榭),四个景区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

园内大假山“飞来峰”摹仿西湖灵隐的飞来峰 当年宫内一些特质石峰有的保存下来 如:“青莲朵”石

“青莲朵”石

原在南宋杭州德寿宫,名芙蓉石。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发现此石,十分喜爱,以衣袖拂拭。杭州知府心领其意,随遣送京城。此年置于圆明园中,赐名“青莲朵”。1914年后移入中山公园。

青莲在佛经上多用之比喻为智慧与眼目,所谓“青莲在眸”。青莲朵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纯洁高雅。此石透、漏、丑皆占,样子极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实为海内珍品。

五、宋代的私家园林

1、中原的私园(主要有洛阳、东京两地,在此以洛阳为代表)总说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园的重要文献,记载了宅园性质的私园、单独建置的游憩园性质的私园和花园性质的私园 除宅园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二者都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供公卿士大夫进行宴集、游赏活动 洛阳私园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 园中划分一定区域作为“圃”,栽植花卉、药材、果蔬 筑山仍以土山为主

建筑形象丰富,布局疏朗;建筑物命名能点出该处景观特色,且具有一定意境的涵蕴(1)富郑公园

洛阳少数几处不利用旧址而新建的私园

大致分南北两个景区,北区比较幽静,南区景观开朗(2)独乐园

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非常朴素,在洛阳诸园中作为简素 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容、格调相吻合,深化表现的意境

2、江南的私园(1)临安的私园

西湖一带:南园、水乐洞园等

临安东南郊山地和钱塘江畔一带,气候凉爽,风景优美,多有私家别墅园林建置 临安城内的私家园林多半为宅园(如内侍蒋苑使之宅园)(2)吴兴(今湖州)的私园 靠近富饶的太湖

私园有南沈尚书园(以山石之类见长)、北沈尚书园(以水景之秀取胜)、俞氏园(“假山之奇,甲于天下”)等(3)润州(今镇江)的私园 梦溪园

园主沈括,晚年写成《梦溪笔谈》(4)平江(今苏州)的私园 经营园林的自然、社会条件

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风景秀丽,花木易于生长,附近有太湖石、黄石等造园用石的产地 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著有沧浪亭、乐圃等

沧浪亭

园主苏舜钦自撰《沧浪亭记》 园林内容简单,富于野趣 苏舜钦死后,此园屡易其主

元、明废为僧寺,后又恢复为园林,至今仍为苏州名园之一

平江、吴兴靠近太湖的产地洞庭西山,其他的几种园林用石也产于附近各地。故叠石之风很盛,几乎是“无园不石”。因而以此两地的叠石技艺水平为最高,已出现专门叠石的技工

3、文人园林的兴盛

(1)文人园林发展史回顾

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还影响于皇家和寺观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比唐代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也更明显

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

佛教禅宗的兴盛:禅的思想和哲理通过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而渗透于文人园林创作之中,园林成为禅境的载体

隐逸思想的转变:士人通过园居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仕与隐的矛盾,结合两宋士人心目中对世界、文化的内在开掘和精微细腻,出现了“壶天之隐”

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诗、画艺术影响园林艺术,促进文人园林 “诗化”和“画化”,且重视开掘内部境界 宋代所确立的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也对文人园林有间接影响 艺术创作:轻形似,重精神

鉴赏方面:鉴赏者自觉运用其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去补充作家在构思联想时的内心情感和体验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园林整体性强)

雅致(栽植竹、梅、菊等具有象征的植物;单块特置园林用石;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景题“诗化”)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六、宋代的寺观园林

1、背景 佛教

禅宗势力大,渗透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各方面,与传统儒学相结合而产生新儒学—理学

禅宗完全汉化,南宋时禅宗寺院确立了“伽蓝七堂”制度,完全成为中国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 佛寺建筑汉化,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与文人士大夫关系更密切 道教

道观园林也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

儒、道、释互相融会,道教向佛教靠拢,道观建筑的形制受禅宗伽蓝七堂制影响成为传统的一正两厢的多进院落的格局 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差异甚微

2、山水风景地带的开发

宋代继两晋南北朝之后又掀起一次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客观上无异于对全国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山岳风景名胜区的再度大开发

在这些风景名胜区,寺观都要精心地经营园林、庭院绿化和周围的园林化环境 寺观作为风景点和原始型旅游接待场所的作用,比之过去得以更大发挥 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

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与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的代表性地区

3、城市寺观园林 寺观的公共活动除宗教法会和定期的庙会外,游园活动也是一项主要内容(类似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七、宋代的其他园林

1、城市公共园林(以东京、临安为例)北宋的东京

城内池沼中植菰、蒲、荷花,沿岸植柳树,池畔建亭桥台榭,成为居民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 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 南宋临安的西湖

开发成为风景名胜游览地,相当于一座特大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

环湖小园林相当于“园中之园”,诸园布局大体分南、中、北三段,各园基址的选择均能着眼于全局 著名的“西湖十景”在南宋时形成

2、农村公共园林(以浙江楠溪江苍坡村为例)

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呈现为开朗、外向、平面铺展的水景园形式 建筑物均为木结构

东南部的园林景观造景十分别致,具有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的象征意义,表现了当地居民“耕读传家”的心态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3、衙署园林

宋代中央官署的园林绿化的建置很普遍

八、辽、金园林

1、辽

以南京(今北京外城之西)作为陪都 皇家园林有内果园、瑶池等 私家园林

贵族、官僚的邸宅多半集中于子城之内,外城西部湖泊罗布,也有私家园林的建置 寺观园林

辽代佛教盛行,南京城内及城郊均有许多佛寺,其中不少附建园林

城北郊的西山、玉泉山一代的佛寺大多依托于山岳自然风景而成为皇帝驻跸游幸的风景名胜(如香山寺)

2、金

定都南京,并仿照北宋东京规制进行扩建,改名“中都” 中都城沿袭北宋东京的三套方城之制 中都的御苑

金章宗时期是皇家园林建设的全盛时期

御苑一部分利用辽南京的旧苑,大部分为新建,数量和规模十分可观,分开在城内、近郊和远郊 城内御苑

大内御苑:西苑(金代最主要的一座大内御苑)、东苑、南苑、北苑 行宫御苑:兴德宫

近郊和远郊的御苑比较多,包括行宫和离宫御苑,主要有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等 注:后来北京的历代皇家园林建设都与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这两处御苑有密切关系 金朝的私家园林

金王朝推行汉化,民间的私家园林接受北宋文人园林文化的影响,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金朝的寺观园林

中都的佛寺和道观很多,其中不少都有独立小园林建置,或者结合寺观的内外环境而进行园林化经营,有的则开发成为以寺观为主体的公共园林 金朝的公共园林

中都城内及郊外分布众多河流、湖泊,风景优美,进行绿化和一定程度的园林化建设而开发成为供士民游览的公共园林 卢沟桥为金朝时建造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

(二)元、明、清初时期(AD1271——1736)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造园活动的特点,大体上是第一阶段的延伸、继续,也有发展和变异 总体发展趋势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

明初战乱甫定,造园活动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 永乐以后呈现活跃状态

明末和清初的康熙、雍正年间达到了高潮的局面

一、历史背景 政治

明清皇帝集权加强,要求有更严格的封建秩序和礼法制度 经济

明中期后资本主义因素成长,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一部分向士流靠拢,出现“儒商合一”,使社会风俗时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意识形态

新儒学由宋代理学转化为明代理学,更加强化上下等级之分和纲常伦理规范 明初大兴文字狱,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人士大夫苦闷、压抑,企图摆脱礼教束缚,要求个性解放 文化

市民文化明初加快发展,明中期后大为兴盛,促进民间艺术的大发展

市民文化影响民间造园艺术,出现以生活享乐为主要目标的市民园林和重在陶冶性情的士流园林分庭抗礼的局面 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造园技术的发展 文人画

明初由于专制苛酷,画坛出现泥古仿古现象 明中期后,写意画风复呈光辉灿烂 《园记》

《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有所发展,具体而全面记述私家园林的文字材料更多

二、成熟期2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私家园林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代表:江南园林)市民园林兴盛,反映创作上雅与俗的抗衡和交融

民间造园活动普及,产生各种地方风格的乡土园林,导致私园出现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局面

2、皇家园林

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也吸收江南园林的养分

3、公共园林

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园已经比较普遍 具备开放性的、多功能的绿化空间性质

虽不是造园主流,但功能、手法和开放性的特点已很明显

4、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

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文人更广泛地参与造园,个别成为专业造园家

丰富的造园经验不断累积,由文人或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而刊行于世

5、造园技艺与思想涵蕴

元、明文人画影响园林,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叠山技艺精湛,造园普遍使用叠石假山,促进写意山水园发展 景题、匾额、对联的使用更普遍,意境更为深远 园林更具诗情画意

明末清初,叠山流派纷呈,个人风格各臻其妙 园林创作重视技巧(叠山、建筑、植物配置),既有积极一面,但也冲淡了园林的思想涵蕴

三、大都与北京

1、元大都

是元世祖以大宁宫为中心新建的都城,是北京城的前身 略近方形,城为三重环套配置形制:外城、皇城、宫城

总体规划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的皇都规划模式——三套方城、宫城居中、宫轴对称的布局,不同的是突出《周礼·考工记》规定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的古制

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包入皇城内,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

外城由纵横街道和胡同划为50坊,城中设三个市(北市、东市、西市)——三个最大的综合性商业区 由郭守敬主持引水工程规划,彻底解决了大都城的供水和漕运

2、明、清初北京

明成祖时,在大都基础上建成,并确立北京与南京的“两京制”

宫城即大内,又称紫禁城,位于内城中央,整个宫城呈“前朝后寝”规制,最后为御花园 宫城外为皇城

内城的街道布置,居住区即商业网点的分布,大抵沿袭大都旧制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基本全部沿用明代的宫殿、坛庙和苑林,仅有个别的改建、增损和易名,宫城和坛庙建筑及规划格局基本保持明代原貌

清朝皇城情况随清初宫廷规制改变而有较大变动 嘉庆年间在内城之南加筑外城

四、元、明皇家园林 元朝

皇家园林建置不多,均在皇城范围内

主要的一处即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

园林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岛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一池三山”传统模式 最大岛屿琼华岛,改名为万岁山 明朝

皇园建设重点亦在大内御苑,与宋代不同的是规模趋于宏大,突出皇家气派,著上更多的宫廷色彩 其中少数建在紫禁城内廷(紫禁城内大内御苑仅有御花园和慈宁宫花园两处)

几座主要的大内御苑都建在紫禁城外、皇城内的地段(如西苑、万岁山、兔园、东苑)郊区

由于明朝当时的边疆形势,没有在风景优美的西北郊修建行宫御苑

作为猎场和供应基地而兼有园林性质的两处行宫御苑—南苑和上林苑,择地于南郊和东郊

五、清初皇家园林

1、总说

康熙中叶以后,逐渐兴起一个皇家园林的建设高潮,于乾隆时完成;乾隆、嘉庆年间,达到全盛局面 清王朝的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重点在离宫御苑,主要成就: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的美姿为一体

2、大内御苑

紫禁城内建筑及规划格局基本保持明代原貌

皇城的情况则变化较大,导致清初大内御苑的许多变化 兔园、景山、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仍保留明代旧观 东苑仅有少量景观保留

西苑进行了较大的增建和改建

3、行宫御苑与离宫御苑(1)北京西北郊可分三大区

西区:以香山为主体,包括附近的山系及东麓的平地 中区:以玉泉山、瓮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

东区:海淀镇以北、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大片多泉水的沼泽地(2)康熙时期

在原香山寺旧址扩建香山行宫,在玉泉山南坡建另一座行宫御苑澄心园,后改名为静明园 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

在承德建规模更大的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 赐圆明园给皇四子(后来的雍正帝)(3)雍正时期

扩建圆明园,成为长久居住的离宫御苑(清代第三座)扩建香山行宫 到雍正末年北京西北郊已建成四座御苑和众多的赐园,开始形成皇家园林集中的特区(4)评价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们代表了清初宫廷造园活动的成就,集中反映了清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和特征

这三座园林经过此后的乾隆、嘉庆两朝的增建、扩建而成为北方皇家园林空前全盛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江南的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的范围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等地 发展条件

经济的发达冠于全国

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风之盛居于全国之首

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于花木生长 民间建筑技艺精湛,盛产造园用的优质石材 评价

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影响其他各地的园林(甚至皇家园林)特征

造园活动广泛,兴造数量之多为国内其他地方所不能企及 扬州和苏州更是精华荟萃之地,有“园林城市”之称 造园技艺精湛

涌现大批优秀的造园家和匠师 出现许多刊行于世的造园理论著作 扬州的私家园林 明代

绝大部分是建在城内及附廓的宅园和游憩园,郊外的别墅园尚不多

明末扬州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影园、休园、嘉树园、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之四 清代

私家造园更加兴旺,条件和表现有:

建筑融南北之特色,兼具南北之长而独具一格

特别讲究叠山技巧,当时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说法 花木品种多,园艺技术发达,盆景独具一格

在扬州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既有士流园林和市民园林,也有大量的两者混合的变体 苏州的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属文人、官僚、地主修造者居多,基本保持着正统的士流园林格调 绝大部分均为宅园而密布于城内,少数建在附近的乡镇 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取水方便,附近也有太湖石、黄石产地 苏州城内著名的园林 始建于北宋:沧浪亭 始建于元代:狮子林

创建于明代后期:艺圃、拙政园、五峰园、留园、西园、芳草园、恰隐园 这些园林屡经后来的改建,如今已非原来的面貌 苏州城近郊的别墅园林也不少 无锡寄畅园

至今基本保留当年格局,是江南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 南京(金陵)

东园:规模较大的一座游憩园 弇山园:规模较大的人工山水园 上海豫园

北京的私家园林 特征

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以官僚、贵戚、文人的园林为主流,数量上占着绝大多数

园林的内容:有的保持着士流园林的传统特色,有的则更多地著以显宦、贵族的华靡色彩 造园叠山多使用北太湖石和青石,具有北方沉雄意味 由于气候寒冷,建筑物封闭多于空透,形象凝重 植物多用北方的乡土花木 元代

大都的私家园林,多半为城近郊或附廓的别墅园(代表:万柳堂)明代

宅园散布内城和外城各处,尤以内城的风景游览地什刹海一带为多(什刹海沿岸在明代一直是寺观和名园密集的地方)利用外城旧河道的供水条件而在外城兴建私园的也不少

郊外的私家园林多为别墅园,绝大部分散步在西北郊一带(如雅致简远的勺园、豪华钜丽的清华园)清初

北京城内宅园多于明代,一些有名气的园林都为文人和官僚所有,其中不少为文人园林,著名的有阅微草堂、芥子园、半亩园、怡园、万柳堂等

有几处私园是请江南造园家营造的,客观上对于北方私家造园之引进江南技艺起到促进作用

清初,北京城内兴建大量王府及王府花园,规模比一般宅园大,也有其不同于一般宅园的特点,是为北京私家园林中的一个特殊类别

北京西北郊有很多赐园,沿袭明代别墅园林的格局,以水面作为园林主体,因水而设景,形成园墅区,其中有:自怡园、澄怀园等

园墅区穿插少量私家别墅园,但大量别墅园向海淀以南和瓮山以西发展,逐渐与赐园区分开,如退谷

八、文人园林、造园家和造园理论著作

1、文人园林

明代和清初,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促进文人园林继续发展 在江南、北京等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达到了极盛之局面 文人园林风格成为社会上品评园林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 富商巨贾效法士流园林,在市民园林基础上著以文人色彩

市井气与书卷气相融糅,冲淡了市民园林的流俗性质,出现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这种变体又影响民间造园艺术 如:明末清初扬州园林——文人园林风格与其变体并行发展的局面 康熙帝把江南民间造园技艺引进宫廷,也把文人趣味渗入宫廷造园艺术 造园技艺长足发展,造园思想却日益萎缩

2、造园工匠与造园家

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在过去一直很低下

但到明末清初,造园工匠中之技艺精湛者逐渐受到社会上的重视而著名于世,江南的一大批造园工匠涌现(如张南垣、张然父子),有些还成为全面主持规划设计的造园家 文人与造园工匠关系比以往更为密切

文人与工匠的密切关系建基于后者的学养和素质的提高,从而取得两者在造园艺术上的共识

文人园林的大发展也需要有高层次文化的人投身于具体的造园运作,一些文人、画士甚至成为专业造园家(如计成)

3、造园理论著作

比较全面且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 《园冶》 作者:计成

内容:全面讲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评价: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列为世界造园名著之一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

内容:共分九卷,第四卷“居住部”是建筑与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其余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 《长物志》 作者:文震亨

内容: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这三本著作内容以论述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艺术和叠山、理水、建筑、植物配置的技艺为主,也涉及到一些园林美学范畴

在文人著述中散见大量有关造园艺术和园林美学的见解、评价和议论,许多戏曲、小说都以园林作为环境(如《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活动以大观园为依托)

可以看出,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曾有过的新现象: 造园家:无论工匠“文人化”的,或者文人“工匠化”的,按其职业方式和社会地位而言,已有些接近现代的职业造园师,或已具备类似现代职业造园师的某些职能

造园的理论:涉及有关园林规划、设计的探索和具体的造园手法的表述,虽未能形成系统化,但已包涵现代园林学的某些萌芽 造园的运作:比较强调经济的因素,已朦胧地认识到市场、价格的制约情况

九、寺观园林 概述

元以后,佛教和道教趋于衰微,但寺院和宫观建筑仍然不断兴建,不仅在城镇之内及其近郊,而且许多名山胜水往往因寺观的建置而成为风景名胜区,占着大多数

城镇寺观除了独立的园林之外,还刻意经营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的寺观则更注重与其外围的自然风景相结合而经营园林化的环境,大多成为公共游览景点 以北京地区为例 元代

佛教和道教受到保护,寺观的数量骤增,其中多有建置园林 扩建后的长春宫——全真道的主要丛林

郊野寺观园林以西北郊的西山、香山、西湖一带为最多,如大承天护圣寺 明代

迁都北京后,北京成为北方的佛教和道教中心,寺观建筑增加,佛寺尤多,寺观园林也很兴盛 北京西北郊的情况

明代在西山、香山、瓮山和西湖一带大量兴建佛寺,对西北郊的风景进行了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发 这些众多的寺庙中一般都有园林,不少是以园林或庭院或外围园林化环境出色而闻名于世 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观光游览的对象 例:香山寺、碧云寺、园静寺

十、其他园林

在一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地区,大城市居民的公共活动、休闲活动普遍增多,城内、附廓、近郊普遍出现公共园林

大多数是利用城市水系的一部分,少数利用旧园林的基址或者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的环境,稍加整治,供市民休闲、游憩之用 城内的公共园林,有的还结合商业、文娱而发展成为多功能、开放性的绿化空间,成为市民生活和城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明清时期的北京什刹海——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城内游览胜地

江南、东南、巴蜀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富裕的农村聚落往往辟出一定地段开凿水池,种植树木,建置少许亭榭之类,作为村民公共交往、游憩的场所。这种开放性的绿化空间也具备公共园林的性质 例:浙江楠溪江岩头村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呈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期的中国园林 总说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造园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江南、北方、岭南)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少数民族园林

一、历史背景 经济、社会 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活跃 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逐渐酿成各地民变 政治

道光之后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两半”社会 文化

失去能动、进取的精神

艺术创作上守成多于创新,并且过分受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表现为追求纤巧琐细、形式主义和程式化的倾向 思想

就大多数士人而言,“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传统的“隐于园”

二、成熟后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长

乾、嘉两朝,无论园林建设的规模或艺术的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设计有许多创新,全面引进江南民间的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大融合

离宫御苑成就最为突出,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园林,如堪称三大杰作的避暑山庄、圆明园和清漪园

随着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经过外国侵略军焚掠之后,皇室就再无能力营建宫苑,宫廷造园艺术亦相对趋于萎缩,从高峰跌入低谷

2、民间私家园林

一直承袭上代的发展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江南园林居于首席地位 其他地区的园林受到三大风格的影响,出现各种亚风格

私园技艺的精华荟萃于宅园,而别墅园却失去了兴旺发达的势头

文人园林更广泛地涵盖私家造园活动,但特点逐渐消融于流俗之中,失去了思想内涵 尽管具有高超技巧,但大多不再呈现前代那样的生命力了

3、园林功能的变化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倾向显著

园林已有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4、公共园林

在上代的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独特性格突出

虽有普遍开发,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规划设计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始终未达到成熟境地

5、造园理论

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再没有出现像明末清初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更没有进一步科学化的发展 文人涉足园林不像早先那样比较结合于实践

6、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欧洲传教士主持修建圆明园西洋楼,西方的造园艺术首次引进中国宫苑

多半局限于局部和细部,未引起园林总体上的变化,也未形成中西两个园林体系的复合、变异

三、皇家园林

1、乾隆时期

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营建,包括:

以西苑改建为主的大内御苑建设,包括东苑、景山、兔园、西苑、紫禁城

北京城郊及畿辅、塞外各地的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北京西北郊和承德两地尤为集中)

北京西北郊:结合水系整治,形成著名的“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北京远郊和畿辅以及塞外地区,著名的有避暑山庄、南苑和静寄山庄

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康、雍以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

2、嘉庆时期

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置

3、道光时期

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 但郊外和畿辅各地御苑情况则有很大变化

畅春园破败;绮春园改名“万春园”;撤去清漪、静明、静宜三园的陈设 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每年仍进行维修和翻建

其他行宫御苑有的维持现状,有的废置不用而坍毁

4、咸丰时期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5、光绪时期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出繁琐、浓艳作风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处大内御苑,再劫圆明园

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而其他的行宫御苑则任其倾圮

6、清末

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漫草、麦垄田野

7、皇家园林实例

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行宫御苑——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南苑 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8、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 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 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 复杂的象征寓意

四、江南的私家园林

1、概说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但私家造园活动集中在扬州、苏州两地,两地的园林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 乾嘉年间的中心在扬州,同光年间逐渐转移到苏州

2、扬州私园

在明末清初已十分兴旺的基础上,到清乾隆年间更进一步臻于鼎盛的局面;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的黄金时代 城区的园林遍布街巷,绝大多数在新城的商业区(如片石山房、个园、小盘谷);另一处集中地在城外西南古渡桥附近(如九峰园)乾隆时期的扬州,西北部保障湖一带,别墅园尤为兴盛,形式历史上著名的 “瘦西湖”带状园林集群 西方园林和建筑的某些细部做法也被吸收到私园之中

3、苏州私园

乾嘉时期:大体保持清初的发展势头 咸同年间:城市遭破坏,园林大部分被毁

同光年间:苏州再度恢复往昔的繁荣,私家园林建设兴旺,过去的许多名园(如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等)都加以修复,但原先面貌所存无几

苏州附近散步着不少别墅园,沿太湖一带比较富裕的镇集内,也有不少设计精致的宅园

4、杭州、吴兴、海宁、上海、常熟、南京和安徽南部的私家园林

五、北方的私家园林 概说(以北京为例)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的荟萃之地,私家营园很兴盛 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个类别,如萃锦园

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分布在内城各居民区内,如半亩园 会馆园林也属于私家园林的一种,多集中在北京外城

北京城内,地下水位低而水源短缺,民间宅园多有不用水景,而采用“旱园”的做法

北京的西北郊供水条件很好,因此这里绝大多数都是别墅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水取胜、因水成趣的水景园

六、岭南的私家园林 概述

清中叶以后私家造园活动日趋兴旺,私园异军突起,形成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区风格之一 粤中的四大名园——清晖园(顺德)、可园(东莞)、余荫山房(番禺)、梁园(佛山)

广东的潮、汕一带,私园以小型规模的居多;由于侨乡遍布,接触海外事物较粤中更早,园林亦多有受西方影响的

闽南、台湾深受中原移民文化影响,明清以来又受到岭南文化的浸润,这里的园林虽属于岭南园林的范畴,但又可以有江南园林的痕迹

对比江南、北方、岭南私家园林的风格

这三大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江南私家园林

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 植物:以落叶树为主

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园内有各种各样空间 北方私家园林

叠石:假山的规模比较小,但叠山技法深受江南影响,风格却显出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观赏树种比江南少

规划: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内空间划分比较少 岭南私家园林

规模比较小,宅园繁多

建筑:比重大,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 叠山:带用“塑石”的技法

植物:园内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如: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荫凉效果宜人,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

七、寺观园林 概说

此时期的佛教和道教虽处于式微阶段,但由于政府的倡导,全国范围内新建、扩建的寺、观仍有很多 寺观园林继承宋以来的世俗化、文人化传统,一般与私家园林没有多大区别

城市及其近郊的寺观十分重视本身的庭院绿化→往往成为文人吟咏聚会的场所、群众游览的地方

城市远郊和山野风景地带的寺观,除了经营附属园林和庭院绿化之外,更注意结合所在地形、地貌,而创造寺观周围的园林化环境→寺观往往又成为风景名胜区绝佳的风景点和游览点

杭州西湖是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寺观园林集中荟萃之地 此时期寺观园林的特征

美化了寺观本身,并且通过园林经营美化了环境

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市居民公共游赏的场所和风景名胜区内原始型旅游的主要对象 创作与私家园林已无根本上差异,但更具群众性和开放性

作为独立的小园林,功能比较单纯,园内的建筑物比起一般私家园林要少一些,山水花木的分量更重一些,因而也就较多地保持着宋、明文人园林的疏朗、天然特色的承传

城镇的寺观,小园林与庭院绿化相结合而赋予寺观以世俗的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氛

郊野和风景地带的寺观,小园林、庭院绿化、外围环境的绿化或园林化,此三者相互融糅而浑然一体,不仅赋予寺观以风景建筑的世俗美和浓郁生活气氛,还让人更多地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八、其他园林 公共园林

城镇公共园林除了提供文人墨客和居民交往、游憩场所的传统功能外,也与消闲、娱乐相结合,成为俗文化的载体 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更多地见于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公共园林形成的三种情况:

依托于城市的水系,或者利用河流、湖泊、水泡以及水利设施而因水成景——此情况多见于城市近郊 在北京,如什刹海、太平湖、陶然亭

除北京之外,各地一些大城市也多有利用城区内或附廊的较大水面,开辟为城市公共园林。如大明湖(济南)、玄武湖(南京)、翠湖(昆明)、瘦西湖(扬州)等

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的旧址,或者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名迹,在此基础上,就一定范围内稍加园林化的处理而开辟成为公共园林

如:杜甫草堂、桂湖、百泉

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尤其在江南地区)

既有建在村内的公园,又有建在村落入口处的水口园林(如安徽歙县的檀干园)衙署园林

衙署园林具有宅园的功能,即使偏僻的地区,衙署内均少不了园林的建置 如今,衙署建筑很少有保留下来,衙署园林实例属凤毛麟角 河南内乡县衙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县衙,被誉为“天下第一县衙” 书院园林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始建于唐代 清代的书院建筑和书院园林有不少保存了下来 代表:云南大理西云书院、安徽歙县竹山书院 少数民族园林 概说

通常所谓“中国古典园林” 即指汉族园林而言;少数民族大部分由于本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低级阶段,尚不具备产生园林的条件

只有居住在西藏地区的藏族至晚到清中叶就已初步形成具备独特民族风格的园林 大约在清代中叶,西藏地区形成了三个类别的园林:庄园园林、寺庙园林、行宫园林 行宫园林是藏族园林艺术初具雏型的标志,罗布林卡则是藏族园林最完整的代表作品

第八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主要内容

山石——筑山叠石、地形处理 水体——理水 建筑——营造 植物——配置 一)筑山叠石

筑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之一,在汉代就出现了“一池三山”的做法。明清之后,写意山水在艺术上达到高度的成就,作为造山艺术表现的“石”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国园林中的“山”,既有真山,亦有假山。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即为真山园林的代表。而中国绝大多数古典园林中的“山”是假山。置石叠山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形象。

1、选石

美学标准: 一是造型与轮廓 二是质感与色泽 三是肌理与脉络

四是尺度比例与体量。用石分类:

湖石

黄石

剑石、笋石类

英石类

灵璧石

宣石类

其他(木变石、钟乳石、上水石 等)

南太湖石

北太湖石

黄石

棱角清晰、富有折线变化,苍劲而富有阳刚之美,用于叠山有古拙隽永的韵味。

剑石、笋石类

指自然生成或利用山石纵向解理而成的细长形石材。例如松皮石。

灵璧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打磨后才能光亮入景。敲击会发出悦耳的声音

2、赏石 赏石标准

瘦、透、漏、皱、丑、怪、清、顽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精华的凝聚体,有灵性。“一峰则太华千寻” 瘦

御花园之景石,可谓顽极

颐和园乐寿堂青芝岫 ——明代米万钟遗物 “败家石” 大、奇、灵、秀、“玲珑嵌空,窍穴千百”

五峰园五峰山房因园内五座奇石而得名 莲花庄 印石山房

名峰赏析

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瑞云峰,现在苏州第十中学内,远看雄奇有势,近观玲珑剔透,妍巧甲天下。

名峰赏析

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玉玲珑,为宋艮岳遗石,在上海豫园内,石高三米,极富秀、润、透、漏之美,孔多蜂巢,可呈现“百孔淌泉、百孔冒烟”的奇观。

江南三大名石之一

——绉云峰,在杭州曲院风荷,腰围最小处仅60厘米,石身皴、皱多变,形同云立。

苏州留园——冠云峰,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兼有“瘦、透、漏、皱”之美,远望有云烟缥缈蒙漠之感,得“冠云”之名。

3、置石:

园林中用少量山石零散布置或点缀的手法称为置石。特置 散置

群置 特置:

选形态优美的整块山石或者是以若干山石拼叠成一座完整的峰石,特置石应该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散置

又称散点,即将石料零散布置的手法。

要点是有散有聚、疏密有致、宾主分明、高低错落、顾盼呼应,使众石散而不乱,聚散有致。既要有自然山石的神韵,又符合构图造型的原则。

群置:是以群体为单位的散置,又称大散点。是规模较大的集合型散置。

4、叠山:

模仿自然真山堆叠的石景观称为假山。与置石相比,堆叠假山规模大,用材多,形式丰富多变,需要更高超的技艺。

叠山技艺主要借鉴我国传统绘画理论,注重营造自然山林的意境,使假造之山具有真山神韵。石山的空间布局与造型应高低起伏、前后错落,并造成悬崖、深涧、绝壁和危梁等。

(陶然亭的池岸叠石横向纹理合折带皴画意)同一假山应该选用统一的石材,石材纹理应自然连续,依皴合掇,色调协调一致。

狮子林假山,平处见高低、错落有致怡园以“搭、跨”手法叠成桥洞式假山 耦园黄石假山,整体感强,用材讲究古拙苍劲的皴擦效果

瘦西湖静香书屋的壁山,也是黄石所叠,体量较小,补点了白墙的空白谐趣园厅山

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去春来

5、蹬道、路径

与铺地

留园花街路径

御花园戏曲人物纹铺地 地漏

二)理水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因而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古人把水比作园林的血脉,“有水则活”。

在园林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之立意。

1、水体类型

湖池

河流 溪涧 瀑布 喷泉 曲水 湖 池

水汇园入口处水池河流

颐和园苏州河溪涧 留园的溪涧瀑

虎丘瀑布 泉

上海课植园喷泉 曲水

恭王府曲水流觞

2、岸型

园林中山水互为依存,水本是无形,正是因为有了岸的限定才有了不同的形状。中国古典园林的水岸变化极为丰富。

隩矶 汀步 扬州唐城遗址汀步石 滩 堤、岛、洲、渚

拙政园的黄石堤,曲折蜿蜒,变化丰富

水洞

掩映水源,深藏不尽。

如碧云寺水洞

3、理水手法

聚散——聚集与分散

曲折 掩映 临近静与动 课 植园水池平静如镜 西园水池流动水景 三)建筑营造

1、园林建筑类型

厅堂

斋 馆 轩

台 榭 楼阁 舫

廊 亭

桥、塔、牌坊、牌楼、点景小品 厅堂

——私家园林中的主体建筑,要有较大的空间宴请宾客。位置往往设于离大门不远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是园林的主要景点,也是观赏景物最佳的地方。何园蝴蝶厅 斋

——修身养性之场所

瘦西湖静香书屋

——待宾客,供临时起居之所

拙政园卅六鸳鸯馆

——用于观景的单体小型建筑,多置于高敞或者临水处。

网师园小山从桂轩

郭庄乘风邀月轩

乾隆花园承露台

——多为临水建筑,结构轻巧,空间开敞。

耦园水榭

楼阁

兴福寺不系舟

是园林中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是赏风景的导游线。廊的建筑形式通透开敞,自然飘逸,是划分空间、组成景区的重要建筑形式,本身又是独具魅力的园中景致。

北海石桥 亭

半亭

2、建筑细部

建筑的一些细部,反映了不同的建筑风格。梁柱与斗拱 门 窗 墙 屋顶 栏杆与挂落 顶棚与罩 斗拱月洞门 窗 景窗景窗屋顶 歇山顶山花栏杆与挂落 顶棚藻井 四)植物配置 花木之间的配置 花木与建筑的配置 花木与山石的配置 花木与水的配置

艺圃

网师园小桥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成景类型

借景 主景 点景

引景

对景 分景与隔景

漏景

障景 框景 影景 色景 声景借景:

将园外的景色引入园内,与园内景象叠合的造园手法称为借景。

主景 点景

景物点 题点 引景 对景 分景与隔景 湖心亭以通透复廊虚隔空间漏景 障景 怡园“屏门三叠”框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瘦西湖吹台 影景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色景

颐和园亭桥 声景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语,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盆景

End

第二篇:中国园林史资料

<园林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寺观园林——

大内御苑——指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旧唐书·德宗纪上》:“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另一意义专指汉代京城内的仓库名。《史记·景宗本纪》:“置左右内官,属大内。”武侠作品中的大内高手,即指皇宫内负责警卫的武功高强之人。

行宫御苑——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离宫御苑——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人工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天然山水园——

岭南园林——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

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具有优良的气候条件。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而驰名中外。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花石纲——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在北宋徽宗时,“纲”意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10艘船称一“纲”;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由于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往往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山子张——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全盛期是指。【 C 】

A、殷、周、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 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生成期是指。【 A 】

A、殷、周、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 3.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是指。【 B 】

A、殷、周、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 4.奥姆斯台德是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公共园林的先驱之一,他最早设计的城市公园是

【 A 】

A、纽约中央公园 B、斐蒙公园 C、前景公园 D、费城公园

A、囿 B、圃 C、苑 D、别业 A、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B、一览无余 C、意境的涵蕴 D、诗画的情趣

7.章华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它位于。【 C 】

A、吴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8.秦代阿房宫位于今天的。【 B 】

A、洛阳 B、西安 C、开封 D、北京

9.西汉长安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D 】 5.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园林形式是。【 A 】

6.下列哪项不是描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 B 】

A、宜春苑 B、建章宫 C、乐游苑 D、上林苑 10.袁广汉园是哪个时期的私家园林? 【 B 】

A、秦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11.铜雀园是哪个时期的皇家园林? 【 A 】

A、三国 B、东晋 C、西晋 D、北魏

12.北魏洛阳的城市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模式,这种模式由南而北为

。【 C 】

A、衙署——干道——宫城——御苑 B、宫城——御苑——衙署——干道 C、干道——衙署——宫城——御苑 D、御苑——宫城——衙署——干道

13.建康即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

都之地。【 D 】

A、开封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14.魏晋南北朝时期,郊野寺观的发展促进了山岳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如茅山、庐山就是这个时期开发的,茅山位于

。【 A 】

A、江苏句容 B、江苏常州 C、浙江杭州 D、浙江金华 15.金谷园为西晋大官僚 的私家园林,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

【 D 】

A、谢灵运 B、孙秀 C、王恺 D、石崇

16.唐代大明宫又称。【 A 】

A、东内 B、西内 C、南内 D、北内 17.兴庆宫原名隆庆坊,为 为皇太子时的府邸即在此处。【 C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中宗

18.唐代“履道坊宅园”的主人是。【 A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19.唐代“浣花溪草堂”的主人是。【 D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20.“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是哪个时期的名士代表人物?

【 A 】

A、魏晋南北朝 B、隋代 C、唐代 D、北宋

21.唐代别墅园“辋川别业”的主人是。【 C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是。【 A 】

A、白居易 B、李白 C、王维 D、杜甫

23.下列园林中,始建于宋代的是。【 A 】

A、沧浪亭 B、狮子林 C、留园 D、退思园

24.下列园林中,始建于元代的是。【 B 】

A、拙政园 B、狮子林 C、留园 D、退思园

25.宋徽宗赵佶为搜求江南的花木和石料营造,特设专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今苏州),委派朱面力 主管应奉局及“花石纲”事务。【 D 】

A、延福宫 B、玉津园 C、御花园 D、艮岳

26.著名的“西湖十景”,形成于。【 B 】

A、北宋 B、南宋 C、元代 D、明代

27.《花镜》的作者是。【 D 】

A、王象晋 B、汪灏 C、李斗 D、陈淏子 28. 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第一座离宫御苑。【 C 】 A、圆明园 B、颐和园 C、畅春园 D、静明园

29.清代西苑北海画舫斋位于北海的。【 A 】

A、东岸 B、西岸 C、南岸 D、北岸 30.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仿照江南的 建造的园林。【 D 】 A、个园 B、网师园 C、留园 D、寄畅园 31.承德避暑山庄属于。【 C 】

A、大内御苑 B、行宫御苑 C、离宫御苑 D、私家园林 32.“雪香云蔚亭”是下列哪座园林中的建筑? 【 D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33.“颐和园”的前身为。【 B 】 A、静宜园 B、清漪园 C、静明园 D、畅春园 34.清代大内御苑—西苑中的喇嘛塔“小白塔”位于。【 】

A、团城 B、琼华岛 C、瀛台 D、犀山台 35.“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出自于。【 A 】

A、园冶 B、天工开物 C、闲情偶寄 D、长物志 36.“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出自于。【 A 】

A、园冶 B、天工开物 C、闲情偶寄 D、长物志 37.“远香堂”是下列哪座园林中的建筑? 【 D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38.被誉为“假山王国”之古典园林是 【 A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39.“小飞虹”是下列哪座园林中的建筑? 【 D 】

A、狮子林 B、留园 C、沧浪亭 D、拙政园 40.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被誉为“粤中四大名园”,其中余荫山房位于。【 C 】

A、顺德 B、东莞 C、番禺 D、佛山

41.下列私家园林中,位于扬州的是。【 B 】

A、退思园 B、个园 C、豫园 D、瞻园 42.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的私家园林是。【 B 】 A、退思园 B、个园 C、豫园 D、瞻园

43.我国古典“文人园林”兴起于 代。【 B 】

A、隋 B、唐 C、宋 D、元 44.我国明末清初的叠山巨匠 主张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C 】

A、计成 B、戈裕良 C、张南垣 D、文征明

45.姑苏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它位于。【 C 】

A、楚国 B、秦国 C、吴国 D、赵国

46.北宋都城东京,又汴京,位于今天的。

【 A 】

A、开封 B、杭州 C、苏州 D、南京

三、填空题

1. 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指 建筑、植物、山石、水体。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包括 思想、思想、思想。3.西汉太液池位于 建章宫 宫

4.始建于隋代的 西苑 是我国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园林,位于。

5.唐代长安“三大内”是指:。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是。

7.宋徽宗赵佶是一位素养极高的艺术家,他亲自参预建造了位于宫城东北面的著名皇家园林。

8.宋代皇家园林艮岳之主峰为 万岁山

9.北宋历任地方官都对西湖作过整治,其中成效最大的是。

10.宋代在个别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农村也有公共园林的建置,如浙江楠溪江的 村,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表达了当地居民的“耕读传家”的心态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11.中国四大名园是指、、、。12.《园冶》、《闲情偶寄》、《长物志》的作者分别是、、。13.圆明三园是指、、。

14.圆明园中的“西洋楼”位于圆明三园中的 长春园 园。

15.清代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集群“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五园是指、、、、。

16.号称“粤中四大名园”的岭南园林是指顺德的、东莞的、番禺的、佛山的。

四、简答题

1.何为“一池三山”?请举例说明。

2.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3.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4.影响我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有哪些? 5.简述两宋皇家园林的特点?

6.为什么说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西湖作为蓝本?

五、论述题

1.比较我国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请举例分析。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建设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篇: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读后感城规08班黄星溢08033410

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客观、全面、独立地书写历史是我们比较期待的.但现实的复杂和个人的有限性往往使许多记录历史的书籍迅速湮没在浩瀚的图书中。太史公司马迁之所以为人所称道,不仅仅在于他创建的体系之完整和眼光之独到,也在于他敢于记录当代历史,臧否当代人物。20世纪末,现代建筑运动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中国正在发生迅猛的建筑革命,中国特殊的国情造就了许多中国特有的现象,因此出现了1980年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并且这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学术问题。《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一书系统的介绍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建筑的发展,并先在西方学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我认为《建造革命1980年以来的中国建筑》一书对当代中国建筑的记录并不全面,当下的许多现象厦活跃的设计机构及设计人物都没有涉及。而且比较遗憾的是,它没有章节写到建筑的支撑体幕。在中国,实践和体制的确是左右建筑学发展的主要园寨,但在我看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支撑系统对建筑学的发展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但这些都不妨碍该书成为研究中国当代建筑的里程碑式的巨作。美国著名的杂志(建筑实录)称该书 从中国角度追溯了中国大陆建筑的发展,关注本土和民间的设计,记录了中国建筑实践如何被国内外的事件所影响”。B本著名的设计师隈研吾认为 “对中国当代建筑罕见和综合的历史分析,作者25年来经历和目击了中国建筑的革命性开发,对涌现的中国建筑景观呈现出详细和深刻的论述。

该书结构非常清晰,作者开篇即讨论了中国当代建筑评价标准和西方文化和中国建筑的融合等宏大性的问题,在随后的章节中,作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几个城市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住宅的演变。宏大的讨论之后,作者将眼光转向了实践层面,不仅仅分析了中国当代代表性建筑师的理念及其作品,而且还对实验派建筑师的实践进行了深^的分析。作者在充分肯定实验派建筑师的创作的同时,也警醒我们中国的实验派建筑师受到了大多的溢美之词,批评的缺席将制约他们的发展。最后。作者非常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机会及面临的挑战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中国当代建筑将非常荒芜,但我们相信,我们的建筑师能够跳出单一的”西方化”和“中国化”的偏见,在当代中国和世界格局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第四篇:中国园林史读后感

读《园冶》有感

风园09-4

《园冶》大概是我接触这个专业知道的第一本中国专著了吧。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想看,可是一看全是古文就望而却步了。在这个学期,既然老师给推荐了此书,那我就勇敢地看下来吧。

老师推荐的是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苦于我在图书馆只能找到1988年版的,里面文字是繁体且排版是竖幅,本来古文水平不高的我费力看了几页就觉得支撑不住,于是换成看《园冶图说》,虽然给了注释我还是有很多看不懂无法很好理解的地方,但坚持着看完此书,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依照我读书的习惯,先将书德前言概述等等读了一遍,发现此书的前言很好的交代了计成生活的时代特点,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书的流传影响状况。在计成的年代,正是大明帝国出于斜阳西下之时,而江南自古为富裕丰饶之地,江南私人园林艺术的兴盛,一方面是个人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个人行为的进步与国家政权的专制相互冲突的矛盾,出现了大量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结果。江南园林寄予着造园者的人文思想和生活意识,表达了园主人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观念。由此,我联想到在物质文化都不是很发达用地紧张的今天,我们见到的私人园林多是有钱的暴发户所为吧。而爆发户们多没有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与哲学修养,所以现代的私人园林体现的园主人个人思想就不是很有意味的。而现在入仕途的人也少有自己独善其身退隐的吧?这能不能说明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没有让广大入仕者失望到隐退?

让我觉得有所感悟的还有计成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明代的杰出“风景园林师”,他的经历对我们今天这些欲成为最起码称职的风景园林师有所启发。他《自序》中有“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的说法。推想少年计成有着一种相对富足的生活,良好的教养,对绘画的爱好,并在周围获得了一些最初的赞誉,同时,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等等。想到这里我都觉得惭愧,本来在小学的时候自己是很爱画画且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但学业的压力实在是令人无奈,我不得不把几乎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业上,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且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随着岁月的流失而耗尽。虽然大学这两年在学校里学了不少有关美术的专业课,但还是觉得这点美术功底对于做好一名设计师是不够的。

青年的计成“游燕及楚”,可见他对祖国南北的大好河山有所跋涉,行万里路的作用显而易见,这形成了后期造园的丰富心理积淀。可见,走出去,以自然为师是必要的。在园冶的写作中,作者用了鲁班、杨雄、诸葛亮、等等人的典故,例出《尚书》《左传》等典籍,可见他是一个极具文化水准的造园大师。我们相对于他在文学修养上也是很不够的,甚至我连古文都看的不太明白,所以以后在这方面也要加强。

他真正开始以造园为业实在中年以后,且造园起因看似偶然,实则为必然。“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成为“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在之前的丰富的绘画艺术熏陶和广泛的读书,游历名山大川的积淀才是他造园一鸣惊人的原因。相对于我们这些学生,很多是在大学里学4年就出去工作,即使是读了研究生,短短几年时间是根本没有底气来造园的。所以成为一个风景园林师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需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学习。

关于正文部分,我还是依照我的习惯拿着铅笔画自己觉得是“真理”的句子,可是到后来发现没有看了几页都被我画黑了。没有划线的句子不是我看不懂就是他引用的典故诗词。

那我就对其中一些句子观念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吧。在《兴造论》中,他讲得“三分匠七分主”的理论,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在做设计的时候最主要是也是要“主”,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做的合理而得体,否则再好的施工队对着一个烂规划图都是浮云。

在《园说》中,“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即是。”“梧桐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等等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中国古典园林图景。各种植物的配置合理和天然又丰富多彩有层次,是对他的名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诠释。在今天,我们在做一些古典园林的时候完全可以依照他的描写来做,效果一定很不错,很中国风。

在《山林地》部分,“好鸟要朋,群麋偕侣”的画面让我觉得现在的有些所谓“森林公园”很惭愧。在《城市地》中,“芍药宜栏,蔷薇未架,不妨凭石,最厌编屏。”讲到了花与石的结合运用,正好前几天我们实习讲到过这个用法,看来在明朝人们就这么运用了。

在《厅堂基》中,“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凡立园林,必当如是。”厅堂的深被着重强调。《门楼基》中,更强调了“要依厅堂方向,合宜则立”的必须性。《书房基》择“偏僻处”,《亭榭基》“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假山基》“最忌居中,更宜散漫。”等等详细不罗嗦但实用的说明一针见血。

书中对于门楼、堂、斋、室、房、馆、楼、台、阁、亭、榭、轩、卷、广、廊等等都做了简练的定义描述,但我还是古文水平有限吧,感觉还是不太区分的开。里面对各式门窗有配图,大开眼界。对于各种石材也有描述,虽然自己见过的很少。借景成为单独一篇,因“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书最后的《自识》看的人心酸。可想一个年过半百的老者,“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而自己一辈的经验和智慧财富,想传给儿子,却无奈儿子“但觅梨栗”。我倒觉得他这样过一生是很有意义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还能以此谋生,真是太幸福的一件事。人们说风景园林师是天底下最美的职业,像计成这样,一生都在学习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而且在今天被我们后人景仰,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美,真是有意义。此书很好,虽然有很多看不懂和体会不到的地方,买一本放着,能看很多年。

第五篇: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

《中国园林史》函授教学大纲及习题

一. 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中国园林史》是园林学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中国园林史是研究中国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有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陵寝园林,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2.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我国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3.适应专业:

主要用于园林专业,园艺、旅游等专业供参考使用。

4.课程学时与学分:

学时:

学分:

5.先修课程:

园林概论课,园林植物课,园林文化课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1.郭风平主编.中国园林史.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8

2.郭风平、方建斌主编.中外园林史.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05.8

参考书目: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

2.安怀起.中国园林史.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7

3.郦芷若、朱建宁著.西方园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6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运用课堂讲授和提问的方法,配合课后作业及思考题,以加深学习理解。

8.考核方式:

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考察成绩为副,考试成绩占80%,考察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勤和提问成绩)占20%。

9.课外自学要求(作业要求)

课外要求阅读有关园林史的参考教材、论著和学术论文,按时完成思考提和作业。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要求同学们达到以下水平:

1.对园林和中国园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类型、基本性质与功能、基本要素等有较全面的准确的理解;

2.对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划分、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点及园林历史阶段的形成有一个基本了解;

3.基本掌握中国园林起源、发展、演进、分化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流派、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

4.熟练掌握每个历史时期代表性优秀园林的名称,园主人,造园专家,风格特点,园林布局或者取得的园林成就。

5.对中国园林历史文献类型有概括的学习了解,重点掌握代表性历史文献。

6.学习园林史,要怀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造园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

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有园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及其风格特点,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变迁极其主导因素,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园林风格特点、结构布局和杰出成就,中国陵寝园林历史渊源、地理分布、典型园林的风格特点,另外结合园林教学、科研和实践环节探讨园林构成要素和园林历史文献等利用问题。

第1章 绪 论

一、基本内容

(一).关于园林的基本概念问题

1. 园林及中国园林概念 2.园林形成背景3.园林性质与功能4.园林类型5.园林基本要素

(二).关于世界园林体系问题

1.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 2.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三).关于园林史问题

1.园林史定义2.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3.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二、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园林史分期和中国园林类型划分;

2、理解中国园林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3、掌握中国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了解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基本风格。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同学们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概念,难点是三大园林体系风格特色及其历史阶段划分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中国园林概念应如何界定?

2、按从属关系划分,中国园林可以划分为那几种类型?

3、浅析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

4、试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基本风格? 第2章 中国园林的雏型——囿(夏—春秋战国)

一、基本内容

(一)夏商宫室

1. 上古宫室2. 囿的出现3. 夏商宫室记录

(二)西周宫室园囿制度的完备

1.囿人分职定责 2.囿、台、沼的完美结合 3.城郭建筑的确立(三)春秋战国从囿向苑的转变

1.影响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 2.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3.秦咸阳宫苑

二、学习要点

1、理解囿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2、了解西周王城规划的基本内容极其深远影响;

3、区分文王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

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园林发展变迁的思想流派;了解各国代表性建筑“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准确理解囿的涵义,掌握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的重大转变中其关键作用的三大思想流派,难点是早期宫室建筑规划和城郭制度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囿?,它有哪些作用?

2、简述周代的城郭制度内容及其对后世皇家宫室布局的影响。

3、谈谈文王三园(囿、台、沼)的基本内容和园林意义。

4、试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转变的思想流派。

5、指出下列苑台的时代、割据国家、所在地和园主人: 姑苏台

荆台

章华台

第3章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一、基本内容

(一).秦皇家园林

1.取法于天的咸阳故城 2.皇室宫馆 3.秦皇御苑(二).两汉皇家园林 先秦方术神仙传说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2.长安宫苑 3.洛阳宫苑(三).两汉私家园林

1.王侯官僚的苑囿 2.富豪巨贾苑囿 3.文人宅园 4.隐士、隐逸思想对园林的影响。

二、学习要点

1、准确理解“取法于天”的咸阳宫苑规划思想;

2、熟悉秦汉时期代表性宫苑;

3、理解先秦神仙方术传说对皇家园林的深远意义;

4、能了解两汉的代表性私家园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秦汉皇家园林的法天指导思想,掌握建章宫、上林苑的园林基本布局、风格特点及其对后世皇家园林的重要影响;难点是准确理解秦汉时期出现的隐逸思想及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四、复习思考题

1、简述秦咸阳宫苑规划的主导思想。

2、先秦神仙方术关于蓬莱昆仑的传说对中国园林分别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解释:阿旁宫

兰池宫

上林苑

4、试述建章宫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皇家园林的影响。

5、列举两汉时期私家园林中的代表性园林。

第4章 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一、基本内容

(一).皇家园林

1.邺都园林 2.洛阳园林 3.建康园林 4.长安园林(二)寺观园林

1.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 2.城市寺观园林 3.郊野寺观园林(三)私家园林 1.北方的私家园林 2.南方的私家园林

二、学习要点

1、了解邺都铜雀园;

2、熟悉金谷园、谢灵运园;

3、理解芳林园的布局和曲水流觞含义;

4、掌握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懂得它的历史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代表意义的皇家园林如铜雀园、芳林园、西苑的基本格局和风格特点,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及其对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难点是庄园型私家园林风格特色及南北私家园林(庄园)的异同点。

四、复习思考题

1、简介邺都铜雀园,并联想一首怀古诗。

2、结合曲水流觞景题,谈谈芳林园的布局和游观价值

3、谈谈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4、金谷园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有什么?

5、谢灵运园的造园成果有哪些?

第5章 中国园林的写意化

一、基本内容

(一)皇家园林1.长安皇家园林2.汴梁皇家园林3.洛阳皇家园林4.临安皇家园林(二)寺观园林1.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2.长安寺观园林3.洛阳寺观园林4.汴梁(东京)寺观园林5.临安寺观园林

(三)私家园林 1.长安私家园林 2 洛阳私家园林 3 临安私家园林 4 浣花溪草堂 5 庐山草堂 6.沧浪亭7.唐宋文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

二、学习要点

1、了解唐长安宫苑和离宫别馆;

2、熟悉寿山艮岳园林;

3、了解西湖整治过程;

4、掌握唐宋时期代表性文人园林及其基本内容和风格特点;

5、知道长安八景、西湖十景的景题名称;

6、熟练掌握文人园林风格特点及其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代表性文人园林的布局、风格特点和园林成就,难点是如何区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风格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唐长安城的三大内和大内三苑各有哪些?

2、列举唐代离宫别馆中的代表性园林。

3、试述寿山艮岳的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园林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4、宋徽宗、梁师成在寿山艮岳园林中各有什么贡献?

5、唐宋时期哪些历史名人对西湖风景整治做过什么贡献?

6、解释:辋川别业

履道坊园

庐山草堂

平泉庄

浣花溪草堂

沧浪亭

7、论述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及其借鉴价值。

8、分别写出长安八景、西湖十景的景题。

第6章 中国园林的成熟

一、基本内容

(一)皇家园林 1 大内御苑 2 行宫御苑 3 离宫御苑(二)寺观园林 北京寺观园林 2 江南寺观园林 3 西南寺观园林 4 西北寺观园林 5 藏传佛寺园林(三)私家园林 1 私家园林融合与分化 2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例)3 江南园林 4岭南园林

二、学习要点

1、观察北京故宫、西苑的变迁,了解明清大内御苑概况;

2、区别清代的离宫、行宫,熟悉“三山五园”;

3、掌握元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区代表性寺观园林各自的基本特点;

4、了解北京地区代表性私家园林、扬州四大名园、粤中四大名园;

5、深入理解苏州代表性园林、无锡代表性园林;

6、熟练掌握三大地方园林的风格特点,理解其形成原因;

7、知道燕京八景变迁状况。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关于皇家大内御苑、离宫行宫的代表园林,寺观园林的选址特色,三大地方园林的代表及其风格成就,难点是弄清私家园林分化形成三大地方园林的历史背景。

四、复习思考题

1、明代的大内御苑有那几处?清代的行宫离宫各有那些代表性园林?

2、简述圆明园的简史、规划布局及其造园成就。3、谈谈颐和园的简史、布局和风格特点

4、元明清时期北京地区代表性寺观园林有哪些?

5、分析圆觉寺、太素宫、普宁寺、乌尤寺的选址特点。

6、浅谈罗布林卡园林的简史、布局及其风格特点。

7、比较勺园和清华园的风格特点。

8、列举明末清初扬州四大名园,清中后期粤中四大名园。

9、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各自布局和风格特点是什么? 10、寄畅园有什么风格特点?

11、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12、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13、写出燕京八景的景题名称。

第7章 中国陵寝园林

一、基本内容

(一)陵寝园林概说 墓葬制度的渊源替嬗 2 帝王陵寝制度 3 帝陵的命名 4帝陵的选址 5 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

(二)关中陵寝园林 黄帝陵 2 秦始皇陵园 3 西汉陵寝园林 4 唐陵寝园林(三)北京陵寝园林 金陵寝园林 2 明十三陵 3 清陵寝园林(四)其他地区陵寝园林 洛阳陵寝园林2 南京陵寝园林3 西夏王陵4 炎帝陵

二、学习要点

1、了解陵寝园林渊源递嬗及其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2、了解风水理论在陵寝园林中的应用;

3、熟悉陵寝园林建筑小品;

4、掌握明十三陵园林规划布局特点;

5、知道汉、唐、明、清有哪些代表性陵寝园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关于陵寝园林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各地区代表性陵寝园林的布局及风格特点,难点是如何把陵寝园林解释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陵寝园林属于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中原地区没有坟丘以前,人们如何区别墓主?

3、解释:石碑

华表

石像生

4、列举陕西关中代表性陵寝园林的时代、园名、园主。

5、简述明十三陵园林布局及其风格特点。

6、指出清东、西陵各陵园名和园主。

第8章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基本内容

(一)园林建筑艺术 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 2.园林建筑类型及装饰(二)掇山叠石 掇山总说.2 掇山种类3 叠石4 选石(三)理水 理水总说 2 理水手法(四)园林动物与植物 动物 2 植物 3 园林植物小品

二、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园林几种主要观赏建筑的历史、造型及其作用;

2、知道堆石形体和点石方法,掌握理山谷的方法;

3、熟悉中国园林的理水方法和作用;

4、深入理解动、植物的象征手法在中国园林中应用;

5、熟练掌握中国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关于中国园林建筑类型的区分和识别,掌握掇山叠石和水体布设的方法和技巧,熟练运用动、植物的园林培植方法和艺术;难点是园林要素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动物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因素?

2、简述亭的历史和主要造型种类。

3、解释:廊

4、列举中国园林建筑中屋顶造型的主要种类。

5、掇山分为哪几种,点石手法有什么?

6、错断山口是何意思?

7、简述中国园林的理水手法。

8、举例说明园林植物的配置方法。

第9章 中国园林历史文献

一、基本内容

(一)造园理论文献

1.《园冶》 2.《一家言》 3.《长物志》(二)园林花木文献 1.《洛阳花木记》2.《群芳谱》3.《花镜》

(三)山水园林游记 1.《洛阳伽蓝记》2.《洛阳名园记》3.《关中圣迹图志》

(四)间接园林文献 1.《元和郡县志》2.《辋川集》3.《古今图书集成》4.《林泉高致》

二、学习要点

1、了解中国园林文献类型;

2、理解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规划设计原则、以小见大的造景方法及其借鉴意义;

3、熟悉代表性园林历史文献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正确理解中国园林历史文献类型,对一些代表文献要弄清作者、时代、体例和基本内容,掌握重要的园林理论出处及其深刻涵义;难点是准确理解和运用中国园林历史文献。

四、复习思考题

1.中国园林历史文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解释:“景到随机” ;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一卷代山,一勺代水” 3.举出下列文献的作者与时代:

《园冶》

《洛阳伽蓝记》 《一家言》

《洛阳名园记》 《长物志》

《关中胜迹图志》 《洛阳花木记》

《辋川集》 《群芳谱》

《元和郡县志》 《花镜》

《古今图书集成》 《千里江山图》

《林泉高致》 《营造法式》

《木经》

下载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园林史总结材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 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园林史

    民间工艺对岭南园林建筑的影响 ————浅谈陈家祠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

    简述明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明代的工艺美术,可以看出它已具备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多种特点.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而又富于装饰美2这已是东方工艺美术的......

    园林史五篇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夏-春秋战国^_^.台与囿囿:最早见于文字的园林形式。诗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苑有垣也”。说文“苑,所以养禽兽也,从草。”所以后有“苑囿”之说。......

    园林史总结

    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分为:皇家私家寺观 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行宫御苑与离宫御园的区别:前者提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

    期末中国秘书史资料

    中国秘书史 一、 名词解释 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

    园林资料

    工程资料员 第一部分 开工前资料 1、中标通知书及施工许可证 2、施工合同 3、委托监理工程的监理合同 4、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及施工图审查报告 5、质量监督登记书 6、质量监督......

    西方园林史总结

    西方园林史总结 三.中世纪西欧园林的特征 修道院( 一.修道院(寺院)园林 修道院 寺院) 基督教徒最初是利用罗马时代的一些公共建筑,如法院、市场、大会堂等作为活动场所;以 后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