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658-201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ICS 67.250 X 08
NY NY/T 658—2015
代替 NY/T 658-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Green food—Guideline on packaging
(报批稿)
XXXXXX发布 2015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 658—XX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 658-2002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本标准与NY/T 658-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范围的表述;
——增加了术语的引导语中引用标准GB/T23156,删除了原4个术语;
——增加了“绿色食品包装”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原第4章要求的内容,修改为“4.基本要求”、“5.安全卫生要求”、“6.生产要求” 和“7.环保要求”;
——删除了原第5章包装尺寸;
——删除了原第6章抽样; ——删除了原第7章试验方法;
——修改了原第8章标志与标签中的部分内容;
——修改了原第9章贮存与运输中的部分内容; ——删除了原附录A。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江苏彩华包装集团公司、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傲绿农副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国家果类及农副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勇、牛淑梅、高学文、张卫红、陈倩、华泽田、唐伟、景君、郭丽敏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658-2002。
NY/T 658—XXXX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包装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安全卫生要求、生产要求、环保要求、标志与标签要求和标识、包装、贮存与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包装的生产与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4147 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允许极限
GB/T 16716.1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第1部分:处理和利用通则 GB/T 18455 包装回收标志
GB 19778 包装玻璃容器 铅、镉、砷、锑溶出允许限量 GB/T 23156包装 包装与环境术语
GB 23350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
GB/T 23887 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生产企业通用良好操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2315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绿色食品包装 package for green food 是指包裹、盛装绿色食品的各种包装材料、容器及其辅助物的总称。4 基本要求 XX/T XXXXX—XXXX 4.1 应根据不同绿色食品的类型、性质、形态和质量特性等,选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的包装材料并使用合理的包装形式来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同时利于绿色食品的运输、贮存,并保障物流过程中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
4.2 需要进行密闭包装的应包装严密,无渗漏;要求商业无菌的罐头食品,空罐应达到减压或加压试漏检验要求,实罐卷边封口质量和焊缝质量完好,无泄漏。
4.3 包装的使用应实行减量化,包装的体积和重量应限制在最低水平,包装的设计、材料的选用及用量应符合GB 23350的规定。
4.4 宜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利用或生物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容器及其辅助物,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GB/T 16716.1的规定。5 安全卫生要求
5.1 绿色食品的包装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的规定。5.2 不应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丙烯腈和双酚A类物质的包装材料。
5.3 绿色食品的包装上印刷的油墨或贴标签的粘合剂不应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且不应直接接触 绿色食品。
5.4 纸类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直接接触绿色食品的纸包装材料或容器不应添加增白剂,其他指标应符合GB 11680的规定; ——直接接触绿色食品的纸包装材料不应使用废旧回收纸材;
——直接接触绿色食品的纸包装容器内表面不应有印刷,不应涂非食品级蜡、胶、油、漆等。5.5 塑料类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直接接触绿色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不应使用回收再用料; ——直接接触绿色食品的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应使用无色的材料; ——酒精度含量超过20%的酒类不应使用塑料类包装容器; ——不应使用聚氯乙烯塑料。
5.6 金属类包装不应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密封材料和内涂料。5.7 玻璃类包装的卫生性能应符合GB19778的规定。5.8 陶瓷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卫生性能应符合 GB14147的规定。
——醋类、果汁类的酸性食品不宜使用陶瓷类包装。6 生产要求
NY/T 658—XXXX 包装材料、容器及其辅助物的生产过程控制应符合GB/T23887的规定。7 环保要求
7.1 绿色食品包装中四种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和其他危险性物质含量应符合GB/T 16716.1的规定。相应产品标准有规定的,应符合其规定。
7.2 在保护内装物完好无损的前提下,宜采用单一材质的材料、易分开的复合材料、方便回收或可生物降解材料。
7.3 不应使用含氟氯烃(CFS)的发泡聚苯乙烯(EPS)、聚氨酯(PUR)等产品作为包装物。8 标志与标签要求
8.1 绿色食品包装上应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其印刷图案与文字内容应符合《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的规定。
8.2 绿色食品标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等对标签的规定。
8.3 绿色食品包装上应有包装回收标志,包装回收标志应符合GB/T18455的规定。9 标识、包装、贮存与运输要求 9.1 标识
包装制品出厂时应提供充分的产品信息,包括标签、说明书等标识内容和产品合格证明等。外包装应有明显的标识,直接接触绿色食品的包装还应注明“食品接触用”、“食品包装用”或类似用语。9.2 包装
绿色食品包装在使用前应有良好的包装保护,以确保包装材料或容器在使用前的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不被污染。9.3 贮存与运输
9.3.1 绿色食品包装的贮存环境应洁净卫生,应根据包装材料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贮存技术和方法。9.3.2 绿色食品包装不应与有毒有害、易污染环境等物质一起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进加工增值。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步伐。建成xx优质米加工厂等绿标加工企业5家,设计加工能力28万吨。积极帮助xx渔业协调贷款1000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全省首家俄罗斯海产品加工厂和全省最大俄产松籽加工企业。xx年,加工绿标产品14万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全县仅黑木耳产业就已形成xx等近20家
黑木耳加工企业,形成了实力较强、产品多元的加工群体,从小包装、精包装到压缩木耳块各有特色,年加工量超300万斤,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家超市,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提高了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发育基地,扩张产业规模。面向俄罗斯市场,建设4大绿色产业基地。即6万亩出口水果产业带;5万亩无公害圆葱、早甘兰产业带;4亿袋黑木耳产业带;5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产业带。三是进军境外,拓宽发展空间。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建成16处以果菜、食品为主的商品综合批发大市场,年经营果菜40万吨以上,承担着俄远东地区十个联邦主体三分之一的果菜供应量;xx集团在俄乌苏里斯克市建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果菜批发大市场,年批发零售蔬菜近15万吨,仅此实现交易额2亿多美元,成为俄滨海边区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地
之一。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xx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20万亩。xx镇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以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为载体,通过设展示台,发宣传册,有效宣传了地域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品
牌。xx优质大米、xx苹果等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从农家小院昂首迈向大中城市,品牌优势已逐步向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兴建龙头市场。斥资2200万元,积极辟建xx大市场,自xx年建成运营以来,各地客商云集,年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8亿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全国最大的xx交易市场,并稳步向国家级产业化龙头迈进。培育强势发展载体,启动兴建总投资1.1亿元的xx批发市场,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10月前竣工并投入试营业,项目建成后,将以构建沿边最大的出口蔬菜集散交易中心为目标,不断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果菜跨国仓储运销的龙头“旗舰”。
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
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一池三改”、蔬花疏果、果实套袋、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18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县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80%,堆积式烤房改建率占60%以上,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
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亿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黑木耳、元葱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组成质量监测组,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总之,我县的
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
二、下步打算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战略部署,我县将依托县情,立足于绿色食品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深入实施产业化牵动,走基地规模化、市场品牌化、精深加工系列化之路,全力推进外向型绿色产业发展步伐。
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突出建好五大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实施“天奇牌”苹果梨绿色食品基地项目、对俄出口
蔬菜基地项目、“东波”牌优质米加工改建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投入,建好五大绿色食品基地。包括:①无公害蔬菜基地4万亩:包括东良集团无公害高科技园区,无公害圆葱示范区,露地甘兰示范区,菜一、二温室大棚示范区和马架子草霉示范区。②绿色水稻基地5万亩:包括三岔口镇3万亩,xx镇1万亩,大肚川镇1万亩。③绿色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4万亩。④建设5000头有机食品优质马鹿养殖基地。⑤绿色无公害水果基地6万亩。
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突出做好绿色食品标志申报。抓住国家中心下调绿色食品各项费用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让更多企业申办标志,今年在原有5大系列绿色食品的基础上,计划申报以绿色食品圆葱为主的蔬菜系列产品;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系列产品;以绿色食品鸡蛋为主的蛋禽类食品;以有机食品松籽仁为主的果仁系列产品;以有机食品鱼为主的渔类系列产品。
三是狠抓精深加工,突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为销售龙头,引入绥芬河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系列开发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黑木耳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以xx宝荣中俄果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开发出口绿色果菜小包装、精包装系列产品;以顺风果仁为龙头,开发绿色果仁类系列产品;以宁城渔业为龙头,深入开发有机食品鱼等渔类系列产品。
推进措施
1、完善生产基地标准体系,落实生产标准。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标准。水田区建立单排单灌渠系,达到田面平整,逐步实现整地、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和塑料田埂应用面积,旱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机化工程大力更新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化;耕地培肥大力推广根茬和秸杆还田,保证亩施优质农肥3-4立方米。二是完善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基地和小区生产严格执
行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选择国家推荐的肥料和农药,实行单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除病、虫、草害。三是完善基地标识标准。为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基地的保护意识,基地和小区内按国家统一的规格、字体和形象,设立永久性标识牌。
2、完善多元投入的资金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后劲。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项目牵动和企业扶持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支撑体系。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机制,各种扶持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资金、乡企发展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向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倾斜,金融部门优化贷款投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嫁接引联大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完善生产资料的保障供应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供应严格执行《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
则》、《生产绿色食品的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和供应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农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所需农药和肥料和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专用绿色食品肥料。
4、完善市场开发的宣传营销体系,大力拓展市场。一是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采取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的强化措施,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绿色食品室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重点是在有宣传影响力的国家、省级电视台、报纸上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市场开发的营销体系建设。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设专人搞营销,并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点,使我县的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5、完善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保证品牌信誉。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采取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媒体宣传、统一包装供应、统一基地标识设立的五统一管理办法,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管理,组织绿办、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定期抽查,严厉打击假冒产品和滥用绿色标识行为,维护绿色食品形象和信誉。
三、需要省里解决的问题和政策
一是绿色食品开发资金问题不足,产业开发缺乏后劲,恳请省里帮助解决。
二是健全绿色食品法制化管理,使绿色标识的申报、开发、应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行为,保护好绿色品牌的声誉。
四是加大绿色品牌宣传,拓展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第三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马爱国主任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马爱国主任
在全国绿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今年3月,全国绿办主任座谈会议在海口召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马爱国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首先通报了2002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情况。2002年,全国共有749家企业的123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到2002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756个,产品总数达到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2500万吨,产品销售额达到597 亿元,出口额达8.4万吨,出口率为11.6%。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到667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六个突出特点:一是发展速度继续保持高增长;二是产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部分产品已形成集中产区;四是发展较快的地区继续快速增长,相对滞后的地区发展加快;五是绿色食品市场培育工作进展加快;六是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推动力度加大。其次是2003年全国绿色食品的工作思路与重点。全国绿色食品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统领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和中心工作的全局,按照农业部党组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去年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全面加快绿色食品发展,进一步增强绿色食品的制度优势、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在完成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组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并明确强调了几个问题:
一、关于全面加快发展的问题。全国绿色食品工作必须抓住机遇,全面落实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各项措
施。以全面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加强规范化管理为重点,以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工作机制为突破口,把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要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出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工作。全国绿色食品中心要抓紧研究全国绿色食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发展基础较好地区的发展势头,加快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发展步伐。地方绿办则要组织和引导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紧密地结合,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以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
二、关于制度改革问题。制度改革突出三个重点,即认证制度,收费制度、监测机构管理制度。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是:规范认证审批程序,完善收费标准体系,降低认证总体成本,提高认证效率。通过改革,使绿色食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有效率,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的竞争力,以适应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加快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标准、认证、管理等核心业务问题。
1、标准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绿色食品标准的体系框架;其次要坚持从通用准则——大类产品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的制标技术路线;三是要坚持标准的技术水平;四是要抓紧建立专家库,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方绿办要在中心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和监督实施,实行
标准化生产。
2、产品认证工作。一是加强对绿办认证工作的指导,提高申报产品的一审合格率;二是抓好认证检查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认证检查水平。三是研究质量关键点的检查控制措施,突出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审核,防范质量风险。
3、标志管理工作。关键要履行好三项基本职责,落实五项基本手段。三项基本职责是,第一,产品质量管理,监督企业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查处产品质量问题;第二,标志商标管理,打击假冒侵权行为,纠正违规用标现象,维护绿色食品市场秩序;第三,加强收费管理。五项基本手段是,第一,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二,认真实施企业年检制度;第三,继续开展产品质量抽检;第四,对获取、取消和放弃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及产品分别予以公告;第五,积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市场监管。
四、关于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问题。
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是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标志、统一监督。
2、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已完成组建,将遵循国际惯例,严格按照国家认证认可规定开展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力争在“十五”期末,形成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以初级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的外向型有机食品发展格局。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先继续保留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分级体系,分步骤地推进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接轨。有机食品先依托绿办发展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有条件的绿办组建有机食品分中心。
五、关于工作体系和队伍建设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强工作体系和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入手,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切实发挥地方绿办的职能作用。二是从完善核心工作运行机制入手,加大整个工作系统的自我约束力度。三是围绕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整个工作系统和队伍的素质。四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带动整个系统工作效率、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四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一种新兴的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对现代农业发展正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随着绿色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耕种面积的逐渐扩大,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同时伴随着质量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绿色食品;发展;问题。
正文: 1.绿色食品的定义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其优质特性既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要高,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优良的内在品质和高营养价值及高卫生安全指标。
2.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有机生产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完善。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3.我国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生产和消费单一
我国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开始具有一定规模。但从整体上看,仍分布不均匀。绿色食品生产对产地环境要求高,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产地及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被破坏的山区和边远农村地区。其中,绿色食品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城市和全国各大中城市。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其次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的畜加工产品及饮料类产品(主要指茶叶及酒类产品)。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绿色食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不统一和规范。绿色食品产品定价缺乏科学指导
由于绿色食品在从生产到餐桌的过程中,一是对生产环境要求严格;二是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添加剂等人工合成物质及转基因材料等来实现其安全性生产的目的;三是绿色食品具有一整严格的标准体系,包括从产品运输、加工、储藏、质量检验、包装等环节都有特殊规定;四是认证过程和管理成本较高等,这些都会增加绿色食品成本,造成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的定价要高。目前绿色食品的定价都是企业行为,虽说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但因缺乏科学指导,定价高而不利于产品的推广。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仍不健全
我国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仍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仅仅是通过认证了事,没有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管理方面下功夫,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二是我国在绿色食品认证后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检查监督和对产品
质量的长期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三是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食品生产程序及质量标准体系,但执行力度不够;四是对检验出的不合格产品、侵权行为、假
冒伪劣产品的依法打击力度不够。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宣传工作.农业质量 与标准,2009,5.[2]王利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状况及其发展对策.安全科技,2009,3.[3]熊建,刘旭辉.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策略.粮油食品科技,2009,5(17).[4]科技向导.2010年第27期.
第五篇: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证明商标管理办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附件1: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以下简称绿色生资)标志管理,保障绿色生资的质量,促进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绿色生资,是指获得国家法定部门许可、登记,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以及本办法规定,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审核,许可使用特定绿色生资标志的生产投入品。
第三条
绿色生资标志是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协会是绿色生资商标的注册人,其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第四条
绿色生资标志用以标识和证明适用于绿色食品生产 1 的生产资料。
第五条
绿色生资管理实行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制度。协会按照本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生资企业及其产品实施标志使用许可。未经协会审核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使用绿色生资标志。
第六条
绿色生资标志使用许可的范围包括:肥料、农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食品添加剂,及其它与绿色食品生产相关的生产投入品。
第七条
协会负责制定绿色生资标志使用管理规则,组织开展标志使用许可的审核和管理工作。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负责受理所辖区域内使用绿色生资标志的申请、现场检查、材料审核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应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生资推广、应用与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绿色食品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先使用绿色生资。
第二章 标志许可
第九条 凡具有法人资格,并获得相关行政许可的生资企业,可作为绿色生资标志使用的申请人。
第十条
申请使用绿色生资标志的产品(以下简称用标产品)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法定部门检验、登记;
(二)质量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
(三)有利于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或有利于保护和提高使用对象的品质;
(四)生产符合环保要求,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五)非转基因产品和以非转基因原料加工的产品。第十一条
申请和审核程序:
(一)申请人向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使用申请书》及相关材料(一式两份)。有关 3 申请资料可通过协会网站(www.xiexiebang.com/sites/cgfa)或中国绿色食品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
(二)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审。初审符合要求的,组织绿色生资管理员在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用标企业及产品的原料来源、投入品使用和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现场检查。初审和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做出整改或暂停审核决定。
(三)协会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提交的初审合格材料和现场检查报告的复审。在复审过程中,协会可根据有关生产资料行业风险预警情况,委托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和具有法定资质的监测机构对申请用标产品组织开展常规检项之外的专项检测,检测费用由申请使用绿色生资标志的企业(以下简称用标企业)承担。
(四)复审合格的,协会组织绿色生资专家评审委员会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用标产品的评审。复审不合格的,协会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用标企业,并说明理由。
(五)协会依据绿色生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结论。
第十二条 审核结论合格的,申请用标企业与协会签订《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审核结论不合格的,协会在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按照《合同》约定,申请用标企业须向协会分别缴纳绿色生资标志使用许可审核费和管理费。
第十四条
完成上述事项后,由协会颁发《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使用证》(以下简称《使用证》)。
第十五条
协会对获得绿色生资标志使用许可的产品(以下简称获证产品)予以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获证产品名称、编号、商标和企业名称。
第三章 标志使用
第十六条
获证产品应在其包装上使用绿色生资标志和绿色 5 生资产品编号。具体使用式样参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证明商标设计使用规范》执行。
第十七条
绿色生资标志产品编号形式及含义如下: LSSZ ——— XX ——— XX
XX
XX
XXXX 绿色生资
产品
核准
核准
省份 产品序号
类别
年份
月份(国别)
省份代码按全国行政区划的序号编码;国外产品,从51号开始,按各国第一个产品获证的先后为序依次编码。
产品编号在绿色生资标志连续许可使用期间不变。
第十八条
获得绿色生资标志许可使用的企业(以下简称获证企业)可在其获证产品的包装、标签、广告、说明书上使用绿色生资标志及产品编号。标志和产品编号使用范围仅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和数量,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将绿色生资标志及产品编号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不得进行导致他人产生误解的宣传。
第十九条
获证产品的包装标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二十条
绿色生资标志许可使用权自核准之日起三年内有效,到期愿意继续使用的,须在有效期满前90天提出续展申请。逾期视为放弃续展,不得继续使用绿色生资标志。
第二十一条
《使用证》所载产品名称、商标名称、单位名称和核准产量等内容发生变化,获证企业应及时向协会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二条
获证企业如丧失绿色生资生产条件,应在一个月内向协会报告,办理停止使用绿色生资标志的有关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协会负责组织绿色生资产品质量抽检,指导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开展企业检查和标志使用监察等监管工作。
第二十四条
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地区的绿色生资企业检查、标志使用监察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所辖区域内获证的企业和产品质量、标志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获证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作出整改决定:
(一)获证产品未按规定使用绿色生资标志、产品编号的;
(二)获证产品的产量(指实际销售量)超过核准产量的;
(三)违反《合同》有关约定的。
整改期限为一个月,整改合格的,准予继续使用绿色生资标志;整改不合格的,由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报请协会取消相关产品绿色生资标志使用权。
第二十六条 对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获证企业,由协会对其作出取消绿色生资标志使用权的决定,并予以公告:
(一)许可使用绿色生资标志产品不能持续符合绿色生资技术规范要求的;
(二)违规添加绿色生资禁用品的;
(三)擅自全部或部分采用未经协会核准的原料或擅自改变产品配方的;
(四)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合格的;
(五)丧失有关法定资质的;
(六)将绿色生资标志用于其它未经核准的产品或擅自转让、许可他人使用的;
(七)违反《合同》有关约定的。
第二十七条
获证企业自动放弃或被取消绿色生资标志使用权后,由协会收回其《使用证》。
第二十八条
获证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绿色生资标志许可条件和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对其生产和销售的获证产品的质量负责。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绿色生资标志和《使用证》。
第三十条
从事绿色生资标志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绿色生资许可条件和管理制度,客观、公正、规范地开展工作。凡因未履行职责导致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协会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
境外生资企业及其产品申请绿色生资标志使用 许可的有关办法,由协会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绿色食品生 产资料标志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附图: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志含义:绿色外圆,代表安全、有效、环保,象征绿色生资保障绿色食品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理念;中间向上的三片绿叶,代表绿色食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象征绿色食品产业蓬勃发展;基部橘黄色实心圆点为图标的核心,代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象征绿色食品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