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文件(模版)
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文件
云农(绿)字[2008]16号
关于迅速开展“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办):
近来,在部分乳及乳制品中发现含有三聚氰胺有毒化学物质,对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同时对乳业发展留下巨大的隐患。2008年9月19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乳制品认证监管工作的通知》(中绿标[2008]293号),要求对认证乳制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活动,现转发给你们,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三聚氰胺的危害性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又称“蛋白精”,因其含氮量高而被不法分子添加于乳及乳制品中,给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三聚氰胺也可能作为添加剂进入蛋白氮饲料中,从而严重影响畜禽生理代谢,给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各地要充分认识三聚氰胺的严重后果,切实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开展检查自查活动,坚决维护“三品”品牌形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
二、周密布置,迅速行动
各地接到通知以后,要尽快制定行动计划,就行动的日
程和线路、检查的企业和品种,认真做好安排布置。对“三品”用标的乳及乳制品单位必须检查奶源供应、加工工艺、辅料采购、质量检测等环节;对“三品”用标的畜禽、水产品、饲料产品生产单位必须要求生产者自查,饲料生产企业重点突出饲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记录档案等,畜禽、水产养殖单位必须说明上年度养殖饲料用量、品种、来源、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等。
三、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各地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检查组,与县(市、区)
工作机构配合,深入到“三品”用标的乳及乳制品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畜禽、水产品、饮料产品可委托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进行实地检查。各受查企业必须按要求提交自查报告和质量安全承诺书,自愿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对乳及
乳制品检查结果须出具署名检查报告,并于2008年9月26日前将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畜禽、水产品、饲料产品生产单位的检查自查情况应于10月10日前上报,不得有误。省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相关单位进行抽查。
四、加强“三品”质量监管
各地要从“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
引以为戒,建立“三品”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三品”质量监管,务必保证“三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联系:0871-4152508,4190900(传真)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乳制品认证监管工作的通
知》(中绿标[2008]293号)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三品”△质量监管自查△通知心云南省农业厅 张副厅长 市场处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08年9月22日
(共印25份)
第二篇: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2、坚持外向化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打造绿色食品外向化、多样化、系列化开发新优势。一是培强龙头,推进加工增值。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绿色食品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步伐。建成xx优质米加工厂等绿标加工企业5家,设计加工能力28万吨。积极帮助xx渔业协调贷款1000万元,扶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全省首家俄罗斯海产品加工厂和全省最大俄产松籽加工企业。xx年,加工绿标产品14万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全县仅黑木耳产业就已形成xx等近20家
黑木耳加工企业,形成了实力较强、产品多元的加工群体,从小包装、精包装到压缩木耳块各有特色,年加工量超300万斤,产品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家超市,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提高了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发育基地,扩张产业规模。面向俄罗斯市场,建设4大绿色产业基地。即6万亩出口水果产业带;5万亩无公害圆葱、早甘兰产业带;4亿袋黑木耳产业带;5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产业带。三是进军境外,拓宽发展空间。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建成16处以果菜、食品为主的商品综合批发大市场,年经营果菜40万吨以上,承担着俄远东地区十个联邦主体三分之一的果菜供应量;xx集团在俄乌苏里斯克市建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果菜批发大市场,年批发零售蔬菜近15万吨,仅此实现交易额2亿多美元,成为俄滨海边区及周边区域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地
之一。
3、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组织措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必须以产业化为牵动,解决好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问题,在激活市场要素、争创产品知名度上抓好抓实。一是强化利益联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等多种形式,引导实力龙头企业,对农村土地实行反租倒包,或与生产大户、农业各类协会联手开发基地,收到显著成效。xx年,全县绿色食品订单面积达20万亩。xx镇优质米厂辟建了1万亩绿色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其它地区高出0.2元,即保证了原料供应,也推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打造强势品牌。巩固县域传统农业优势,审定筛选和申请注册新的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开展宣传攻势和营销策划。以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为载体,通过设展示台,发宣传册,有效宣传了地域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品
牌。xx优质大米、xx苹果等品牌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从农家小院昂首迈向大中城市,品牌优势已逐步向竞争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化。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围绕构筑外向型绿特农产品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多处绿色产品专业销售市场。兴建龙头市场。斥资2200万元,积极辟建xx大市场,自xx年建成运营以来,各地客商云集,年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8亿元,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和全国最大的xx交易市场,并稳步向国家级产业化龙头迈进。培育强势发展载体,启动兴建总投资1.1亿元的xx批发市场,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预计10月前竣工并投入试营业,项目建成后,将以构建沿边最大的出口蔬菜集散交易中心为目标,不断打造成为东北地区果菜跨国仓储运销的龙头“旗舰”。
4、坚持规范化发展,改进服务方式。围绕绿、特色主导产业,我们从改善环境、抓好服务、落实责任入手,狠
抓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构建训研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与完善县镇推广机构与科研实体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格局。创新科技组织。积极与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民间资本联办民营食用菌研究所,走民营化、市场化、实体化的自我发展之路,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无偿、有偿技术服务。实施沃土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已对1000余户、15000亩耕地进行采样、化验和配方,每亩耕地可节省农资投入20元,增收30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700万元。推进科技入户。大力推广农村“一池三改”、蔬花疏果、果实套袋、水稻钵体育秧、蔬菜保护地栽培、草食动物规范化用舍饲养等18项安全、高效、实用技术。全县水稻大中棚钵体育秧率达80%,堆积式烤房改建率占60%以上,科技应已用成为农民新的增收亮点。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在资金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引资
和信贷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并积极争取一些大的绿色食品项目在省里和国家立项扶持。县信用联社每年都投入2亿元做为绿色产业专项贷款。在政策方面,对发展黑木耳、元葱等绿色产业的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优先审批,并组织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为发展黑木耳的贫困户赊购菌种和原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对适宜摆栽木耳、种植元葱的地块,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适当调整连成片”的原则进行调整,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提高了外向型绿色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依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全县统一制定建立了作物和畜禽养殖生产档案、企业生产档案和农户生产手册。绿办会同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组成质量监测组,随时进行检查和抽查,全程监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关键环节,保证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总之,我县的
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发展氛围全民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方式科学化,产业经营集团化,市场开发品牌化的强劲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薄弱的层面和环节,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和品牌效应产品少;特色产品、畜产品和高附加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等,需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完善和发展。
二、下步打算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战略部署,我县将依托县情,立足于绿色食品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深入实施产业化牵动,走基地规模化、市场品牌化、精深加工系列化之路,全力推进外向型绿色产业发展步伐。
工作重点
一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突出建好五大外向型绿色食品基地。实施“天奇牌”苹果梨绿色食品基地项目、对俄出口
蔬菜基地项目、“东波”牌优质米加工改建等项目,进一步增加投入,建好五大绿色食品基地。包括:①无公害蔬菜基地4万亩:包括东良集团无公害高科技园区,无公害圆葱示范区,露地甘兰示范区,菜一、二温室大棚示范区和马架子草霉示范区。②绿色水稻基地5万亩:包括三岔口镇3万亩,xx镇1万亩,大肚川镇1万亩。③绿色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4万亩。④建设5000头有机食品优质马鹿养殖基地。⑤绿色无公害水果基地6万亩。
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突出做好绿色食品标志申报。抓住国家中心下调绿色食品各项费用的有利时机,大力宣传,让更多企业申办标志,今年在原有5大系列绿色食品的基础上,计划申报以绿色食品圆葱为主的蔬菜系列产品;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系列产品;以绿色食品鸡蛋为主的蛋禽类食品;以有机食品松籽仁为主的果仁系列产品;以有机食品鱼为主的渔类系列产品。
三是狠抓精深加工,突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为销售龙头,引入绥芬河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系列开发黑木耳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黑木耳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迈进。以xx宝荣中俄果菜批发市场为龙头,开发出口绿色果菜小包装、精包装系列产品;以顺风果仁为龙头,开发绿色果仁类系列产品;以宁城渔业为龙头,深入开发有机食品鱼等渔类系列产品。
推进措施
1、完善生产基地标准体系,落实生产标准。一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标准。水田区建立单排单灌渠系,达到田面平整,逐步实现整地、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和塑料田埂应用面积,旱田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机化工程大力更新科技含量高,作业效率化;耕地培肥大力推广根茬和秸杆还田,保证亩施优质农肥3-4立方米。二是完善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基地和小区生产严格执
行了《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选择国家推荐的肥料和农药,实行单品种种植,专品种收购,尽量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防除病、虫、草害。三是完善基地标识标准。为增强人们对绿色食品基地的保护意识,基地和小区内按国家统一的规格、字体和形象,设立永久性标识牌。
2、完善多元投入的资金支撑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后劲。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项目牵动和企业扶持为导向、信贷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支撑体系。在龙头企业发展上,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机制,各种扶持开发资金、企业技改资金、乡企发展基金、科技开发基金等向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倾斜,金融部门优化贷款投向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嫁接引联大上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3、完善生产资料的保障供应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的使用和供应严格执行《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
则》、《生产绿色食品的使用准则》。禁止使用和供应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的农药,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所需农药和肥料和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专用绿色食品肥料。
4、完善市场开发的宣传营销体系,大力拓展市场。一是加大绿色食品宣传力度。采取政府推动、企业配合的强化措施,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绿色食品室展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重点是在有宣传影响力的国家、省级电视台、报纸上开展宣传;二是加强市场开发的营销体系建设。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设专人搞营销,并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点,使我县的绿色食品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5、完善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保证品牌信誉。在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采取统一商标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媒体宣传、统一包装供应、统一基地标识设立的五统一管理办法,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管理,组织绿办、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定期抽查,严厉打击假冒产品和滥用绿色标识行为,维护绿色食品形象和信誉。
三、需要省里解决的问题和政策
一是绿色食品开发资金问题不足,产业开发缺乏后劲,恳请省里帮助解决。
二是健全绿色食品法制化管理,使绿色标识的申报、开发、应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行为,保护好绿色品牌的声誉。
四是加大绿色品牌宣传,拓展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第三篇:内蒙古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内蒙古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集中力量进行工作总结。2006我中心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
我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取得明显成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209家,产品611个。年内上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120个,已批准无公害农产品30个,另外,尚有120个产品正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组织填写材料等工作,可望完成年初的认证计划任务。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管理,二是完善队伍体系建设,三是政府推动,加大工作力度。存在问题主要是:一是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互脱节,二是各级政府认识不平衡,投入不足,影响认证步伐,三是缺乏市场准入相关措施,四是产品检测费用高,周期长,影响认证工作。我中心在认真总结2006工作的同时,正在着手制定2007年工作计划。我区绿色食品发展规模稳步扩大,绿色食品事业蓬勃健康发展。今年共考察绿色食品企业38家,上报国家中心36家,已批准使用标志的企业26家,产品124个。
截至目前,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累计达11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2912万亩,其中:农作物饲草料基地912万亩,森林草原面积2000万亩,年内新增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863万亩;绿色食品年产值90亿元,绿色食品年销售额89亿元。完成工作主要采取六项措施:一是调整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二是加强沟通,进一步完善认证工作,三是集中各盟市力量,切实加强质量监督和年检工作,四是狠抓源头不放松,继续加强基地建设,五是扩大宣传,不断开拓绿色食品市场,六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事业经费不足,各盟市工作发展不平衡。
我区有机食品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全区新增有机食品企业5个,产品50个。全区累计有机食品企业达18家,产品112个。主要采取加强有机食品的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工作等措施。存在主要问题是: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指导等工作。
第四篇: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文件
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文件
云农(安)字[2009]16号
关于畜禽水产品申报“三品”认证饲料使用的通知
各州(市)、县(市、区)工作机构: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管理规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原料使用的有关规定》,结合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当前养殖行业中出现的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诸多食品安全隐患,为确保我省畜禽(水产)“三品”认证产品质量及消费安全,现就申报认证企业有关饲料使用要求通知如下:
一、严把“三品”认证饲料使用关。饲料是畜禽水产养殖业过程的重要生产技术条件,是保障畜禽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保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对畜、禽、水产品“三品”认证饲料使用作如下规定:
(一)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或续展的产品,所使用的饲料必须是通过绿色生产资料认证的饲料,绿色生产资料饲料证书应在有效期内,否则一律不予受理绿色食品认证。
(二)申报有机食品认证或保持认证的畜禽水产品,饲料使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有机产品 第一部分:生产》标准要求。
(三)申报无公害畜禽水产品认证或到期复查换证的产品,其所使用的饲料应尽可能使用绿色生产资料认证的饲料,或通过认证的预混料。不能满足者,其所使用饲料必须由正规合法饲料企业提供,并严格控制预混料的使用,严禁使用无证作坊生产的饲料。
二、按“三品”认证要求如实提供饲料供应合同(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申请“三品”认证(含复查换证、续展和保持认证)企业要与饲料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在合同(协议)中要明确饲料类型、饲料名称和供应量,签订合同有效期应为三年。除了提供有效的饲料供应合同(协议)外,还应提供有效的生产资料证书复印件和购买发票复印件。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还应提供有效期为一年的饲料检验报告。
三、加强对获证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各级工作机构要按相关监管要求对饲料生产企业实行定期检查,着重抓好企业的基地管理、原料供应、原料贮藏、饲料加工、饲料配方、饲料添加剂、饲料包装、饲料贮藏、饲料运输等重要 环节,协助企业完善生产追溯管理体系,确保生产饲料符合认证质量要求。
四、本通知从二00九年五月一日开始执行。特此通知。
二OO九年四月十七日
主题词:畜禽水产品 饲料使用 通知
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张副厅长 厅市场处
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2009年4月17日(共印25份)
第五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马爱国主任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马爱国主任
在全国绿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今年3月,全国绿办主任座谈会议在海口召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马爱国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首先通报了2002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情况。2002年,全国共有749家企业的123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到2002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756个,产品总数达到3046个。产品实物总量2500万吨,产品销售额达到597 亿元,出口额达8.4万吨,出口率为11.6%。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到667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六个突出特点:一是发展速度继续保持高增长;二是产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部分产品已形成集中产区;四是发展较快的地区继续快速增长,相对滞后的地区发展加快;五是绿色食品市场培育工作进展加快;六是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推动力度加大。其次是2003年全国绿色食品的工作思路与重点。全国绿色食品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统领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和中心工作的全局,按照农业部党组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去年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全面加快绿色食品发展,进一步增强绿色食品的制度优势、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在完成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组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并明确强调了几个问题:
一、关于全面加快发展的问题。全国绿色食品工作必须抓住机遇,全面落实全国绿色食品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各项措
施。以全面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加强规范化管理为重点,以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工作机制为突破口,把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要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出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工作。全国绿色食品中心要抓紧研究全国绿色食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持发展基础较好地区的发展势头,加快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发展步伐。地方绿办则要组织和引导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紧密地结合,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以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
二、关于制度改革问题。制度改革突出三个重点,即认证制度,收费制度、监测机构管理制度。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是:规范认证审批程序,完善收费标准体系,降低认证总体成本,提高认证效率。通过改革,使绿色食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有效率,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的竞争力,以适应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加快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标准、认证、管理等核心业务问题。
1、标准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绿色食品标准的体系框架;其次要坚持从通用准则——大类产品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的制标技术路线;三是要坚持标准的技术水平;四是要抓紧建立专家库,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方绿办要在中心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和监督实施,实行
标准化生产。
2、产品认证工作。一是加强对绿办认证工作的指导,提高申报产品的一审合格率;二是抓好认证检查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认证检查水平。三是研究质量关键点的检查控制措施,突出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审核,防范质量风险。
3、标志管理工作。关键要履行好三项基本职责,落实五项基本手段。三项基本职责是,第一,产品质量管理,监督企业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查处产品质量问题;第二,标志商标管理,打击假冒侵权行为,纠正违规用标现象,维护绿色食品市场秩序;第三,加强收费管理。五项基本手段是,第一,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二,认真实施企业年检制度;第三,继续开展产品质量抽检;第四,对获取、取消和放弃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及产品分别予以公告;第五,积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市场监管。
四、关于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问题。
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体系是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标志、统一监督。
2、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已完成组建,将遵循国际惯例,严格按照国家认证认可规定开展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力争在“十五”期末,形成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以初级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的外向型有机食品发展格局。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先继续保留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的分级体系,分步骤地推进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接轨。有机食品先依托绿办发展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有条件的绿办组建有机食品分中心。
五、关于工作体系和队伍建设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强工作体系和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入手,进一步明确责、权、利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切实发挥地方绿办的职能作用。二是从完善核心工作运行机制入手,加大整个工作系统的自我约束力度。三是围绕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整个工作系统和队伍的素质。四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带动整个系统工作效率、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