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文件

时间:2019-05-13 13: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文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文件》。

第一篇: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文件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文件

中少中心【2007】10号

关于评选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科教

论文、校本教材及征集相关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级少先队组织、青少年宫及相关单位:

在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活动中,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显现出了惊人的创新能力,创作了大量智力七巧板创新作品;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经验、感想、方法、心得体会等;许多学校将此活动纳入校本课程,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探究式教学,取得喜人成绩。为了帮助和鼓励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取得更大进步,同时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活动;全国教师一起共享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论文,相互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创新点子;让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在教育理念研究探究式教学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经研究,决定在全国各地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单位、广大教师、家长、中学生、小学生、幼儿园大班儿童中,广泛开展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科教论文、校本教材评选活动和征集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及夏令营活动方案及建议。具体通知如下:

一、参与对象

全国各地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单位;广大教师、家长、中学生、小学生、幼儿园大班儿童等。

二、时间安排

2007年12月20日到2008年5月15日。

三、评选内容及相关要求

1、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创新作品。要求:作品要具有

创意表现;具有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拼图可配文字说明;具有比喻、色彩、夸张、对比性、视觉等效果;作品立意要求思想上进、题材不限;要注明作品名称、作者、指导老师、所在省(地、县)学校名称、班级、创作时间、几幅七巧板等;绘画或大型立体作品,实物规格不限,但作品尽量用电子邮件方式申报;纸张作品以A4规格为准。特殊情况可以实物申报。

2、科普教育论文。要求:作品要体现科普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体现科普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系;也可以体现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活动在当地开展的特色。

3、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校本教材。要求:作品要体现

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理念、方法、步骤,图文并茂。

4、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及夏令营活动方案。要求

当地有举办此次大型活动的条件:得到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具体单位作为承办单位;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礼堂作为开幕式和颁奖典礼的会场;有60个容纳50人的教室作为考场;具备相对集中的食宿场地和配套卫生设备及保障;拥有合格交通车队及通讯设备;拥有特色科普教育基地;拥有足够工作人员和训练有素的志愿者。

四、征集说明

1、各单位或个人直接与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智力

七巧板科普教育办公室联系;学生申报可以让老师或家长给与帮助。

联 系 人:高燕来李辉河

联系电话:010-***9

******

传真:010-67277207

联系地址:北京市前门东大街10号35号信箱

邮政编码:100051

电子邮箱:zlqqb2008@163.comzlqqb2010@163.com

网址:

2、来稿方式最好是电子档,传真、信件等亦可;来稿

务必注明:投稿单位或个人名称,联系地址及电话;征集内容来稿不退,自留底稿。

3、参与活动者,保证其作品为原创;被录用的作品作

者同意将其作品录入《2007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图形汇编》或《2007全国智力七巧科普教育校本教材汇编》或《2007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论文集》或推荐到相关刊物发表,或收入公开出版发行的优秀论文选中。

4、这次征集活动是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活动一部分,以上奖励将在2008年举办的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及夏令营活动颁奖典礼上颁发。

五、奖项设置

1、智力七巧板优秀创新作品。优秀创新作品将被录入

《2007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图形汇编》;被录入作品作

者获赠一本《2007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图形汇编》。

2、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论文。优秀论文将被录入《2007

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论文集》或推荐到相关刊物发表或收入公开出版发行的优秀论文选中;入围及被录入论文作者获赠一本《2007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论文集》。

3、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校本教材。优秀教材将被录入

《2007全国智力七巧科普教育校本教材汇编》;被录入校本教材学校获赠一本《2007全国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校本教材汇编》。

以上录入作品内再评优:一等奖设10名,奖励证书、奖杯或奖牌;二等奖设20名,奖励证书、奖杯或奖牌;三等奖设30名,奖励证书、奖杯或奖牌;

4、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及夏令营活动方案及建议。

1)最优秀方案,若经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智力七巧 板科普教育办公室采用,方案提供者可获得以下奖励:3名免费参加本次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及夏令营活动资格;

2)合理化建议若经采用,视情况给与贡献建议者以下奖 励:1-2名免费参加智力七巧板科技创新作品展示及夏令营活动资格;

六、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智力七巧板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各单位、个人接到通知后,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充分认识这次征集活动的积极意义;要进一步明确“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自主”的指导思想;要结合当地实际,要本着“自愿、兴趣、爱好”的原则,为全国教师搭建一个良好教育研究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广大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提高素质的平台。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

2007年12月14日

主题词:评选 智力七巧板 活动 通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2007年12月17日印发(共印100份)

第二篇: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

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工作报告和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的工作安排,经中国城乡信息一体化工作委员会和全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委员会批准,依法成立全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管理机构——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为城乡信息、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服务。

目录 中心简介 工作职能 工作任务

中心简介

本着“政府推动,产业运作;城乡统筹,资源共享”的工作原则,中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心愿广泛联合国家各有关部委和各级政府、各相关行业组织和城乡企事业单位,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整合一切可用资源,吸纳更多仁人志士积极参与到这项空前伟大的事业中来。工作职能

(一)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全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委员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领导和推动全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健康有序的开展工作。

(二)制定并完善全国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纲要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全国各级分支机构的体系化建设,组织相关人员和企业进行专业化培训与学习,全程安排部署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监管与考核。

(三)协助国家有关部委和管理机构统筹解决全国城乡信息化工作中出现的区域协调、部门协调与资源协调等问题,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

(四)组织全国城乡信息一体化高层论坛,搭建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平台,推动城乡企业在平等、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中互利互赢、协调发展。

(五)承接国家制定或委托的课题与项目,总结推广国际国内城乡信息一体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为各级政府机构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城乡企业自主创新服务。

(六)有效组织和指导中国城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间的公平贸易与协调发展,全面实施新农村地区的商务信息一体化工程,加速推进全国统一的城乡信息大市场建设。(七)推动“中国三农商务网”建设。通过这一国家指定的全国企业商务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城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中国城乡企业的竞争能力与拓展能力。(八)接受委托,依法为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国家相关项目的申报和代理服务。

(九)组织国内外的展览展示,编辑出版有关刊物书籍,建立各级电子商务网站,有序组织城乡电子媒体与互联网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十)联合有关部门,依法推动建立全国城乡企业信息化培训与认证体系。

(十一)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付的其他任务。

工作任务

1、建立全国省,市,县三级分中心,乡,村级工作站。并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成果和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2、组织各级分中心,工作站开展国内和国际的学术、科技交流会、研讨会、博览会、科技培训等,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化程度。

3、各级分中心,工作站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试验田

4、对各级分中心,工作站下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出突出贡献的本社成员或团体实行表彰。

5、依法保护本社成员的合法权益,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或要求,为本社成员提供服务和帮助。

6、组织国家农业专家,技术员开展各级分中心,工作站文化交流活动,农业技术知识专家讲座编纂、出版农业方面的期刊与专著,宣传普及农业科学知识,贡献于社会。

第三篇: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文件(模版)

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文件

云农(绿)字[2008]16号

关于迅速开展“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办):

近来,在部分乳及乳制品中发现含有三聚氰胺有毒化学物质,对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同时对乳业发展留下巨大的隐患。2008年9月19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乳制品认证监管工作的通知》(中绿标[2008]293号),要求对认证乳制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活动,现转发给你们,并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三聚氰胺的危害性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又称“蛋白精”,因其含氮量高而被不法分子添加于乳及乳制品中,给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三聚氰胺也可能作为添加剂进入蛋白氮饲料中,从而严重影响畜禽生理代谢,给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各地要充分认识三聚氰胺的严重后果,切实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开展检查自查活动,坚决维护“三品”品牌形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

二、周密布置,迅速行动

各地接到通知以后,要尽快制定行动计划,就行动的日

程和线路、检查的企业和品种,认真做好安排布置。对“三品”用标的乳及乳制品单位必须检查奶源供应、加工工艺、辅料采购、质量检测等环节;对“三品”用标的畜禽、水产品、饲料产品生产单位必须要求生产者自查,饲料生产企业重点突出饲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记录档案等,畜禽、水产养殖单位必须说明上养殖饲料用量、品种、来源、主要质量控制指标等。

三、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各地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检查组,与县(市、区)

工作机构配合,深入到“三品”用标的乳及乳制品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畜禽、水产品、饮料产品可委托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进行实地检查。各受查企业必须按要求提交自查报告和质量安全承诺书,自愿接受社会监督。各地对乳及

乳制品检查结果须出具署名检查报告,并于2008年9月26日前将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畜禽、水产品、饲料产品生产单位的检查自查情况应于10月10日前上报,不得有误。省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相关单位进行抽查。

四、加强“三品”质量监管

各地要从“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

引以为戒,建立“三品”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三品”质量监管,务必保证“三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联系:0871-4152508,4190900(传真)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乳制品认证监管工作的通

知》(中绿标[2008]293号)

二00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三品”△质量监管自查△通知心云南省农业厅 张副厅长 市场处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08年9月22日

(共印25份)

第四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

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

白。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三是底部和顶部老龄化相叠加,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00万的增长态势。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持续增加,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

0.99亿人,2013年也将突破1亿人大关。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又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从研究者的独特视角,全面审视了2012-201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从老龄政策、养老与医疗保障事业、老龄事业法制化进程、老龄服务、老年宜居环境、老龄文化、老年群体社会管理、老龄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对于进一步宣传老龄事业,提升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加快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对于为政府发展老龄事业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理论依据,推进老龄事业科学发展;对于探索老龄事业发展规律,促进老龄科学研究工作

开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主要内容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由总报告、政策篇、保障篇、服务篇和研究篇5部分组成,包括

1个总报告和15个分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2012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回顾

2012年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强老龄政策创制,积极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老龄事业发展呈现出五大亮点。

一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首次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填补了中国养老保险最后的制度空白。两项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中国人民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2012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0379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988万人;全国城居保和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8370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5187万人,13075万城乡老年

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

二是中国老龄事业法制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新修订的《老年法》从6章50条增加到9章85条,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对家庭养老进行重新定位,突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确定老年人监护制度,新增加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内容等。可以说,新《老年法》更符合时代精神,不仅是一部全方位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对策之法,也是一部促进中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之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老年人医疗卫生保障状况显著改善。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城乡老年人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面从2008年的87%提高到2012年的98%以上,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四是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势头强劲。国家投入31亿元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试点设施建设,各级民政、财政等部门加入投入力度,各地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养老床位数已达到390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达到20.5张,社区各类服务床位数已达到17.6万张。18个省市建立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22个省市建立起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养老护理员

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评估系统初步建立。

五是老年文化事业和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等多项涉老文化政策出台。以“敬老月”和“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为代表的特色老年文化活动成效显著。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全国已建成基层老年协会44.7万个,覆盖65%城乡社区,部分省(区、市)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超过95%。

(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存在问题及今后展望

中国老龄事业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滞后;二是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四是老龄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老龄事业、老龄文化、老龄宜居环境和老龄社会管理等的发

展明显滞后。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做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准备的重要一年。各地各部门将制定出台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将掀起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老年法》的高潮,老年人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将加快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老龄服务进一步快速发展;全社会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氛围将更加浓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环境会更加优化。

2013年0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与此同时,老年人口

[1]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

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

对。J063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

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少儿人口

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

机制欠缺导致失能老人需求不能满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表示,根据报告,目前,我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瞄准机制”欠缺、政府定位不清的问题。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三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即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目前护理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的养老机构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为主,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失能风险”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分重要,目前建立该项保险已列入议事日程,同时,长期照顾的商业保险也正在推进,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此类保险快速发展。

失独家庭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

党俊武表示,我国现有的失独家庭约为100万,同时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针对失独老年人的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担当,首先靠制度安排,如果是低龄健康的失独老人,主要是解决精神孤独问题;如果失独老人再遇到老年失能,问题就比较复杂,应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养老长期照顾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津贴和社会慈善几个方面入手。同时要靠服务体系,在解决服务费用的前提上,更要解决服务质量。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推动了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

3年的45.94%。

报告以每五年进行一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的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报告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全世界

少有的。

绝大多数城市建设忽略老年人需求

“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年人住老房子的较多,这些老房子有七成多没有电梯,以致失能、高龄、患病老人的行动非常不便,老旧楼房加装电梯难度大,无障碍坡道改造经费难以落实。”吴玉韶说,在老龄化程度急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建设标准不符合适宜老年人出行、居住、活动的标准,属于“问题城市”。

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人居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大多数基础公共设施和建筑都是针对健康、无残疾的中青年群体,忽视老年群体的要求,当前城市建设中不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种种设施,特别是城市中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交车站已逐渐显露缺陷,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高龄老人、高龄空巢老人、高突发病老人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居住、出行出现困

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这一现象很有感触,“现在城市的地铁交通、住宅建设,考虑了方便残疾人,但对老人需求考虑不够,老年人地铁换乘非常困难,上下台阶很不便,还有过马路的信号灯,有的要求20秒内必须通过马路,很多人老人走得慢,20秒过不去,很多细节的东西都

被忽视了。”

王广州认为,城市建设规划提前几十年就需要充分考虑,建成后再进行改建,一方面造成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改建非常困难。报告提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实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长远发展应纳入新型城镇化整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要均衡各方利益,建设资金、土地、管理等要素应加大投入,适老改造工程面临艰巨任务,是下阶段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吴玉韶认为,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应该通过立法,制定强制性的规划和老年宜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老年宜居环境体系考核与评估,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创建工作规范运行,促进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管理、服务、监督。

在王广州看来,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最重要的是战略和规划,“社区里需要方便就医、提供家庭医疗服务,有些老人的病不是天天需要去三甲医院,而是经常需要在社区医院打针输液。”

“不能出了问题,再想办法解决。要早做规划、准备,现在很多城市的幼儿园、小学入学压力很大,再过几年,就会发现养老机构压力很大。”王广州说。

老龄服务供给不足

以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居家服务、公寓服务和日间照护服务为主干、院舍服务为支撑、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中国特色老龄服务体系,是蓝皮书提出的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理

想模式。

报告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老龄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现阶段重点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政府的“进与退”、市场的“增与减”和老年群体的“收与支”。

总体来讲,老龄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老年人的服务认知程度较低、服务购买能力和服务购买意识薄弱等又造成了服务利用不足的问题。缺乏“瞄准机制”,政府、市场定位不清、分工不明。一是瞄准主体定位不清,政府“投入不足与监管不够”的“越位”与“缺位”并存。

社会最关注的“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无人问津”的现象,就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瞄准主体定位不清、责任不明的后果,一些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了许多公办的豪华高档的养老机构,本应为高龄、困难、失能老年人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事实上的服务对象是低龄、经济条件较好、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既浪费了国家财政投入,也使本应属于老龄服务市场的消费群体流失。

蓝皮书分析认为,在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以及房屋建设成本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单纯依靠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很不现实的,高昂的土地使用费用会加大企业的成本,因此,现阶段政府必须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硬件设施完成之后,再引入市场来提供服务。

吴玉韶认为,目前政府在老龄服务市场上的投入和监管都不足,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有的地方政府可能会花一大笔钱建一个功能齐全、面积很大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其实,老年人最需要在他居住的社区附近能有间活动室,可以和其他老人聊聊天,步行一刻钟就能到。”

另外,目前的老龄服务尚未形成充分和完善的市场竞争,准入、退出都缺乏系统的规范。

蓝皮书分析认为,在老龄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绝对不是万能的,老龄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不能全靠政府,在提供基本养老保障、制定老龄服务规划、加强市场监管管理、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方面,政府的责任责无旁贷,但是在老年人服务市场的发展中,一定要真正实现“公退民进”。政府还是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扶持民办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来,由市场来提供更多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龄服务产品。

老龄政策碎片化严重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老龄政策规范和调整的领域主要局限于老年人的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服务、精神文化生活、权益保障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老龄政策似乎就是“老年人的政策”。设立相关政策的背景大多是处于形势发展到迫不得已才匆忙出台一个政策应对,缺少前瞻性和全局观,也缺少统筹意识和统筹制度性设计,使得老龄政策处于“救火队”的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老龄产业”,但目前还没有独立的老龄产业政策,与老龄产业相关的政策散落在与各种企业有关的政策文件中。像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水电费优惠政策等分别由国土局、税务局和水电公司等执行,实际上有的部门执行,有的部门不执行,为此而扯皮的事情并不少见。

从2012年出台的涉老政策文件看,当前国家层面的老龄政策主要局限于部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的很少。目前上升到国家法律层级的只有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绝大部分老龄政策在形式上以“通知”“意见”“决定”等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这些文件的效力较低,导致政

策的贯彻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报告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在整个老龄政策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战略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但现在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在物质、文化、制度特别是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准备仍很不充分,主要体现在老龄政策缺乏顶层设计,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这一规定应当

体现在国家老龄法规政策的顶层设计上。

目前我国关于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保障等政策碎片化严重,十多个部委都可以出台政策,同样是城市老年人群,有退休和离休之分,在退休的人群中,由于退休前的职业、身份等不同,退休政策包括退休金差别很大。同样是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障部门主管,“新农合”由卫生部门主管,由于医疗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因此不同省的老人所能报销的比例也不同。老龄政策中存在如此多的不公平和不均衡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也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另外,已经出台的老龄政策内容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虽然有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以及养老保险、老年医疗保健、老年福利等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许多规定显得过于原则化,只能是宣示、倡导,不具有可操作性。

报告建议,老龄政策首先应该明确老龄服务所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如老年人家庭服务的培训要有什么样的内容,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上岗,如何防范风险,出现问题和纠纷如何解决等,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才能够保证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的合法权益,有些老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之间,以及老龄具体政策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内容,也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

结论:《中国式养老只能靠自己》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laowusuoyi

第五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0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对。J063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老年抚养比从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少儿人口

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

机制欠缺导致失能老人需求不能满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表示,根据报告,目前,我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瞄准机制”欠缺、政府定位不清的问题。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大部分却是健康和经济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三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为16.6%,即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目前护理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中仅有15%左右的养老机构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为主,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失能风险”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因此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分重要,目前建立该项保险已列入议事日程,同时,长期照顾的商业保险也正在推进,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完善税收政策,以促进此类保险快速发展。

失独家庭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

党俊武表示,我国现有的失独家庭约为100万,同时以每年7.6万的速度增长。针对失独老年人的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有担当,首先靠制度安排,如果是低龄健康的失独老人,主要是解决精神孤独问题;如果失独老人再遇到老年失能,问题就比较复杂,应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养老长期照顾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津贴和社会慈善几个方面入手。同时要靠服务体系,在解决服务费用的前提上,更要解决服务质量。

下载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文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文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3-07-27 字数: 1547 阅读: 2426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老龄办综合部主任杨东法)来源:全国老龄办作者:时间:2011-08-16点击:3080 次 同志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介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简介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是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领导下的为全国老年人服务的民间慈善组织,是独立的社会法人。它的前身是中国老年基金会,成立于1986......

    中国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历程5篇

    中国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历程建国以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基本上是国家和用人单位自行管理、据实报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

    核能的安全与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核能的安全与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 摘要:核能,即原子能,是指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方面发展核能,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国家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领导名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名誉理事长 周铁农 全国人大常委会 副委员长 马万祺 全国政协副主席 阿不来提• 阿不都热西提 全国政协副主席 迟浩田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 司马义•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