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时间:2019-05-14 16:2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第一篇: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1)中华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收藏本页

【大 中 小】 [ 2012年8月30日 ]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2.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3.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4.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方法是(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A.暂时 B.突然

C.新颖 D.姑且

6.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7.《论快乐》-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8.成语“功亏一篑”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苟子》

9.《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所谓伶官是指()。

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C.著名优伶 D.朝廷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

10.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开封

11.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12.“曲”这种艺术形式兴盛于()。

A.唐代 B.宋代)。C.明代 D.元代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14.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

15.《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谈

C.司马光 D.司马炎

16.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断魂枪》 B.《米龙老爹》

C.《麦琪的礼物》 D.《苦恼》

17.《选择与安排》选自()。

A.《西方美学史》 B.《诗论》

C.《谈文学》 D.《文艺心理学》

18.“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中“欲驰还走”的正确译文是()。

A.想要骑马追行 B.想要快速逃跑

C.想要放马奔跑 D.想要骑着马加速往回跑

1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 B.流水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

2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4分)

22.各层次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4分)

2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2分)

(二)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5.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4分)

26.兵士为什么爱为李广所用?(2分)

(三)阅读屈原《国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刀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袍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27.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分)

28.“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

29.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30.学者们所说的“发祥”“发达”“中兴”时代,在鲁迅看来,实质是什么时代?(4分)

31.“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在鲁迅看来不过是怎样两个时代?(4分)

32.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希望中国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时代?(2分)

(二)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33.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4.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35.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2分)

(三)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36—38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

3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4分)

3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4分)

38.据此看,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B 5.B 6.B 7.C 8.C 9.D 10.A 11.C 12.D 13.D 14.D 15.C 16.B 17.C 18.D 19.A 20.B

二、文言文阅读

21.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至“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其余为第二层,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22.第一层是正面论证,第二层是反面论证。

23.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

24.乏绝:缺少,断绝(指缺粮断水)。尽饮:全部喝完。

25.表现了李广爱兵如子的性格特征:打仗时他身先士卒,饮食上他让士卒优先。

26.因为李广关心、体恤、爱护他们。

27.描写战斗场面、战斗进程、战斗结果,极言战斗的残酷和激烈。

28.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9.体现战斗结果的句子是“严杀尽兮弃原野”。

三、现代文阅读

30.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1.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2.第三样时代,即人民主宰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的时代。

33.以姐姐的悲惨命运为例,来揭露、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

34.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

35.姐姐的死既不偶然,也不意外,而是旧式女子的共同命运。

36.《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主人公重游旧地时物是人非、感慨万千、轻来悄走的复杂心态。

37.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既有“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整齐中又有一定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新诗建筑美、音乐美的创作追求: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38.抒发了诗人对昔日在康桥那段生活眷恋、忧郁和落寞的情感。

第二篇: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孟子》

B.《韩非子》

C.《论语》

D.《庄子》

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向宠

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A.苏轼

B.李商隐

C.杜牧

D.韩愈

4.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

A.敢作敢为

B.有所不为

C.积极的

D.战斗进取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

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A.《闲书》

B.《龙·虎·狗》

C.《往事》

D.《故乡》

7.《断魂枪》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8.《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9.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散文

B.小说

C.散文诗

D.寓言

1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A.《饮酒》

B.《短歌行》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蜀相》

11.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陈情表》

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1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

A.象征

B.比拟

C.比喻

D.夸张

1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4.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马克·吐温

B.欧·亨利

C.契河夫

D.莫泊桑

15.鲁迅的小说《**》选自()

A.《故事新编》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彷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

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

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__。

19.《论快乐》一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20.《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21.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2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 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事:

29.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数:

30.或百步而后止。

或:

31.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

32.惟陈言之务去。

务:

33.学者有所溺焉尔。

溺:

3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35.故为之文以志。

志: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李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37.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38.公日:“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

姜氏何厌之有:

3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

4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秋水》)

以为莫己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诗经·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2.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43.《故都的秋》是如何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

44.艾青在《北方》一诗中对于未来必胜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哪一章节?是怎样表现的?

45.小说《米龙老爹》的开头描写了一幅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其作用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46.从这段话可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47.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48.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

(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

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茅盾先生的《香市》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面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了,屋椽子像瘦人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5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3.分析“屋椽子像瘦人肋骨”这一比喻的深层含义。

(四)阅读《麦琪的礼物》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杰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表情?

55.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6.A 7.A

8.A 9.C 10.D 11.D 12.C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

16.莫泊桑 17.柳宗元 18.李白

19.写在人生边上 20.语录 21.雕栏玉砌应犹在 22.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周公吐哺 24.莲动下渔舟

25.《诗经》

三、词语解释题

26.面向东方 27.倒下去 28.战事

29.屡次,多次 30.有的人 31.„„的原因

32.一定,必定 33.沉迷,沉溺 34.天数,规律

35.纪念,以示不忘

四、翻译题

36.大概要责备你吧?

37.如今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

38.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39.(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不去命令别人,别人也会遵从。

40.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五、简答题

41.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42.即“文”与“道”的关系。作者开头并提出“文”、“道”两个概念,但重在“道”,“道”是为文的根本,只有儒道修养深厚,才能写出好文章。作者联系自己的写作经验,根本在于“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书《诗》、《书》之源。”《诗》、《书》是“道”的载体,“文”、“道”统一的范文。

43.(1)把北方秋色与江南秋色作对比,反映出北方秋色色浓味永。(2)用北京名胜古迹的秋色来衬托普通庭院的秋意,突出后者,更令人心醉。

44.诗人坚信未来是必胜的思想体现在作品最后一节。诗人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和祖先的热爱来表现对未来的信念的;因为在这古老而苦难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保卫土地从未曾屈服过,他们留下的土地给了我们“永远不会灭亡”的信念。

45.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壮烈故事;二是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有一定的反衬作用;三是暗示今天的安宁、欢乐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四是寄寓着后人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六、分析题

46.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终走上叛逆之路,然后一举除之,永除后患。

47.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48.中心人物是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也通过人物性格对比反衬来刻画郑庄公的形象。

49.本诗共12句,每4句为一层,共分3层。

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

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

50.“今宵”是说明“朱门沉沉按歌舞”、“笛里谁知壮士心”、“几处今宵垂泪痕”三个场面发生在同一个晚上。“落月”贯穿全诗,同样的月光将这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

51.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5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香市冷落不堪的现状。

53.这个比喻暗示了整个香市乃至中国农村,在重重压榨之下贫困不堪的情状。

54.因为杰姆带着礼物兴冲冲回来,他没有料到那礼物竟在瞬间失去了意义。

55.这一段描写构成一个紧张的悬念,为下文揭开谜底作铺垫。

七、作文(略)

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梁启超

2.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A.李清照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3.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4.“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韩非子》

5.《灯下漫笔》一文的作者是()

A.茅盾

B.冰心

C.鲁迅

D.钱钟书

6.《沙滩上的脚迹》选自()

A.《闲书》

B.《茅盾全集》

C.《朝花夕拾》

D.《往事》

7.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巴金

B.茅盾

C.老舍

D.赵树理

8.散文诗《门槛》全文采用的是()

A.象征

B.对比

C.比喻

D.类比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A.《归田园居》

B.《饮酒》

C.《种豆南山下》

D.《山居秋瞑》

10.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

11.“气,水也;言,浮物也”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A.层递

B.比拟

C.比喻

D.对偶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

13.“易安居上”是指()

A.辛弃疾

B.李清照

C.王安石

D.苏东坡

14.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15.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垒,倾壶而醉

D.兵强则士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

17.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含有论点、论据和________三个因素。

18.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___________著称。

19.《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__________的杰作。

20.《诗经》包括风、雅和___________三部分。

21.《爱尔克的灯光》在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是以_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

22.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3.李商隐《无题》诗:“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24.《李将军列传》在文末引民谚:“桃李不言,__________。”

2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是社稷之臣也。

是:

27.弃甲曳兵而走。

走: 8.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轻:

29.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30.功施至今。

施:

31.高城深地。

池:

3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33.燕国殷富。

殷:

34.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之:

35.凌出华林部甚远。

凌出: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清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观》)

国不堪贰:

37.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

吏当广所失亡多:

3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谨庠序之教:

39.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

自其不变者而现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42.《谏逐客书》一文在哪几方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4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指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什么?

44.《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三种灯光分别象征着什么?

45.《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6.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47.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

48.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二)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文后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9.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50.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构成什么关系?

51.女主人的悲惨遭遇是怎样造成的?

(三)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52.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为什么?

53.为什么又说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四)阅读《**》结尾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了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54.六斤的“新近裹脚”和“一瘸一拐”地走路有何象征意义?

55.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象征意义?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干粮与猎枪

一位大学校长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就发像一个猎人进入森林,我们不只要给他足够的干粮,还要给他一枝猎枪。”根据这段话,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A 5.C 6.B 7.C

8.A 9.B 10.D 11.D 12.C 13.B 14.D

15.B

二、填空题

16.韩非子 17.论证 18.七言绝句

19.欧。亨利 20.颂 21.灯光

22.人有悲欢离合 23.春蚕到死丝方尽 24.下自成蹊

25.古道西风瘦马

三、词语解释题

26.指示代词,此,代颛臾 27.跑,这里指逃跑

28.认为„„轻,轻视 29.观察,鉴定

30.延续 31.护城河

32.概括推究 33.非常,很

34.到,往 35.超过

四、翻译题

36.一个国家承受不了两属的情况。

37.执法官判定李广损失、伤亡军队过多。

38.认真地进行学校教育。

39.本人死了国家也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

40.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它。

五、简答题

41.孔子反对贪欲,反对兼并,提倡平均、和睦、安定的治国方略和以道德力量感化附属小国,反对武力征讨的对外政策。

42.(1)客有功与客无过的对比;(2)重物与轻人的对比;(3)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对比。

43.“第三样时代”是相对于“想做奴隶而不得”与“暂时做稳了奴隶”这样两个时代提出来的。“第三样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做主而不做奴隶的新时代。

44.故居门内昏暗的灯光象征着旧家庭及其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没落、崩溃;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我心灵的灯”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45.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①宝玉因金钏自尽而哀伤,见贾雨村时,竟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表现出他对仕途经济的冷漠。②忠顺王府派人来追查琪官,暴露他私下与戏子往来,无视尊卑贵贱的封建秩序,招惹是非。③贾环诬陷他逼淫母婢,致使金钥跳井,更加激怒了贾政。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与作为忠实卫道士的父亲贾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挨打实际上是封建正统势力对其叛逆者的残酷镇压。

六、分析题

46.一是秋水暴涨的景象,一是大海无边的景象,二者是对比关系,用来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47.采用具有形象性和故事性寓言的方式讲道理,这也是庄子散文的一大特色。

48.“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49.比兴句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貌美,受人爱怜的幸福;比兴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遭人遗弃时颜色憔悴,飘零无依的痛苦;比兴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于嗟女兮,无与土耽”。

50.构成对比关系:前节写女子新婚之乐,后节写女子被弃之苦。新婚与遭弃对比,乐与苦对比。

51.女主人公的悲剧遭遇是由她丈夫朝三暮

四、道德败坏造成的,而根源则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52.两个“笨孩子”指的是德拉和杰姆。作者说他们是“笨孩子”是模仿社会上一般“聪明人”的口吻来说话,实际上是反语。

53.因为从馈赠礼物的角度来看,他们把最心爱的礼物卖掉而给对方买了最喜爱的礼物,双方都送上了一颗心;从接受礼物的角度看,他们虽然都失掉了礼物的实际意义,但他们都得了对方的一颗心。

54.象征着封建传统仍一代一代往下传袭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地重复着封建老路。

55.象征着人们在贫穷落后中,仍在修补着几千年的老例。

七、作文(略)

第三篇: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韩愈

B.杜甫

C.白居易

D.李贺

答案:C

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恢复中原态度的诗句是

A.和戎诏下十五年

B.厩马肥死弓断弦

C.沙头空照征人骨

D.几处今宵垂泪痕

答案:A

3.艾青的成名作是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向太阳》

D.《我爱这土地》

答案:B

4.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俄国作家

B.19世纪法国作家

C.19世纪英国作家

D.19世纪德国作家

答案:A

5.“三苏”是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答案:B

6.马伶《鸣风记》扮演的是

A.严嵩

B.杨继盛

C.夏言

D.顾秉谦

答案:A

7.《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A.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C.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感伤楚国国势的衰败

答案:A

8.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

A.《上邪》

B.《短歌行》

C.《饮酒》

D.《兵车行》

答案:B

9.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爱情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答案:A

1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陶渊明

答案:C

11.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左丘明

答案:B

1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国语》

答案:B

1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答案:C

14.《谈时间》主要论述

A.时间的作用

B.要挽住时光的流逝

C.如何去打发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

D.一寸光阴一寸金

答案:C

15.李广将兵的特点是

A.行军无部伍行阵

B.士吏治军簿至明

C.谨守法度

D.正部曲行伍营阵

答案:A

16.李清照的词集是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潍海词》

D.《稼轩词》

答案:A

1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紧接“枯藤老树昏鸦”的句子是

A.小桥流水人家

B.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西下

D.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A

18.《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宝玉同情投井自杀的丫鬟金钏

B.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的交往

C.鄙弃仕途经济

D.贾环诬告宝玉

答案:C

19.短篇小说《断魂枪》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

A.古代社会

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

C.元代

D.戊戌变法

答案:B

20.欧·亨利是l9世纪

A.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B.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C.美国著名的小说家

D.德国著名的小说家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这段文字,作者都反驳了哪些观点?(4分)

答案: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天下怨谤。

(2)王安石认为怨诽改革的是什么人?(4分)

答案:两种人,一种是安于现状的人,另一种是不管国事只顾保官的人。

(3)作者用盘庚迁都的典故,表明了什么?(2分)

答案:表明:改革的决心,决不动摇,也决不后悔。

(二)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及庄会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1)找出至今仍使用的一个成语。(2分)

答案:多行不义必自毙。

(2)分析庄公人物形象,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刻化这一人物性格的?(4分)

答案:工于心计、老谋深算、残忍、自私,语言描写。

(3)祭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答案:智慧,坦诚,以国事为重。

(三)阅读李白《行路难》,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分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4分)

答案: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对人生路的困惑、无奈。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凌云报国的理想抱负,雄心大志。

(3)分析这首诗的感情脉络。(4分)

答案:最低——次高——次低——最高。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客。所以他所想所说尽管在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如果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新的生命。“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大体上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表现同样的情致,而各有各的佳妙处,所以我们不能说后者对于前者是重复或者是抄袭。莎士比亚写过《夏洛克》以后,许多作家接着写过同样典型的守财奴(莫里哀的《哈伯贡》和巴尔扎克的《哥里阿》是著例),也还是一样入情入理。

(1)找出这段话的论点。(4分)

答案: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

(2)这里作者使用的论据类别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4分)

答案:事实,归纳法。

(3)这里一共使用了几个论据?(2分)

答案:两个论据。

(二)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作者通过什么意象,赞美了康桥的美丽?(2分)

答案:通过河边的金柳。

(2)作者通过什么抒发了对康桥的眷恋情怀?(4分)

答案:通过青荇和夏虫。

(3)分析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案:三点:①首尾呼应;②音韵美;③建筑美。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作者在这里哭自己的小弟,为什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4分)

答案:因为蒋筑英和罗健夫是跟小弟一样为国无私奉献的人,作者对他们的去世也同样感到痛惜,同时,作者在这里哭的是整一代人,蒋、罗二人就起了过渡的作用,作者从小弟这里,通过他们二人,哭了整整的一代人。

(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答案:排比、比喻。

(3)作者在哭小弟时,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分)

答案:直接抒情。

四、作文:50分

39.题目:挑战自我要求:1.写一篇议论为主的文章;

2.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第四篇:201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参

考答案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9月20日 12:04 自考365.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所表述的思想情怀是()

A。山河破碎,有家难归 B。时光易逝,年华虚度

C。不谋私利,国事为重 D。知音难觅,孤独寂寞

2.《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别的诸侯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例证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谈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B。比较论证;C。归纳论证;D。类比,对比,归纳论证

4.《论毅力》中,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所包含的一个成语是()

A。半途而废 B。功亏一篑

C。事倍功半 D。劳而无功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在论证一件艺术品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时,所用的比喻是()

A。擒贼先擒王 B。浮雕突出于石面

C。常山蛇阵 D。自己打自己耳光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

A。类比显现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7.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属于()

A。书信;B。小说;C。辞赋;D。奏疏;

8.《爱尔克的灯光》中,象征着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是()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灯光

B。哈里希岛上的爱尔克的灯光

C。“我常常看见的”“我的心灵的灯”

D。“傍晚,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

9.《往事》中说,“海是神秘而有容”,这里的“有容”的寓意是()

A。容貌美丽 B。胸怀宽广

C。从容自得 D。充实丰富

10.《背影》中,叙写父亲买桔子之前,先描述他是个胖子,穿铁路、爬月台困难,这种表现手法是()

A。铺垫 B。侧写

C。对比 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

12.孔子认为“大同”与“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A。人事制度;B。物质文明;C。所有制形式;D。精神文明建设

1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

A。王昌龄 B。岑参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B。缃綺为下裙;C。冉冉府中趋;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

1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A。流水对 B。鼎足对

C。反复 D。顶针

18.下列作品,通过副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

A。郭沫若的《炉中煤》 B。高尔基的《鹰之歌》

C。屠格涅夫的《门槛》 D。契诃夫的《苦恼》

19.《断魂枪》描写的时代背景()

A。戊戌变法;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C。清明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还是留在人间!

B。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刮起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色的你的衣服,就在我的心里。

二、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2.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泣孤舟之嫠妇: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

5.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

6.行十余里,广佯死。

佯:

7.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逆:

8.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卒:

9.今人还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贽敬。

贽敬:

10.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

三、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一段文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写出其中的两个对偶句。

(二)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请回答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B。“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

C。此段话的论据是什么?

D。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三)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请回答:

A。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B。前四句与后两句抒情手法有何异同?

C。“霜林醉”中包含怎样的喻意?

(四)阅读《秋水》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这段的观点是什么?

(2)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3)这段话修辞手法有哪些。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A。划分这段话的层次

B。此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D。找出这段话中的排比,对偶,比喻的修辞方法。

(阅读散文诗《钱江夜潮》的一段描写:

蓦地,脚底响起雷霆,一万头猛狮跳到身边,咆哮惊天,翻滚动地,疑在影中,恍如梦中,正当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时,巨大的潮涌已从眼前掠过,留下一江碎银,满耳喧响,请回答:

A。这里描写的钱江夜潮有什么特征?作者有什么感受?

B。“雷霆”、“猛狮”、“碎银”分别喻指什么?

C。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A。这首诗作者是谁?诗的题目是什么?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B。分析诗歌中的呼告,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艺术手法。

五、作文

请以《触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2.B;3.D;4.B;5.C;6.D;7.D;8.C;9.B;10.A;

11.A;12.C;13.C;14.D;15.C;16.A;17.B;18.C;19.B;20.D;

二、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检:制止;

2.秀:开花;

3.泣孤舟之嫠妇:使孤舟中的寡妇哭泣;

4.冀:希望;

5.惊:使惊吓,6.佯:装死;

7.逆:事先;

8.卒:最终;

9.贽敬:进见的礼物

10.殆:大概;

四、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一段文字: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B。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方法。

C。写出其中的两个对偶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A。请回答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批驳冉有,季路推卸责任。

B。“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

(1)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柙,比喻季氏攻打颛臾;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比喻颛臾被消灭。

(2)将冉有,季路比喻看守虎兕与龟玉的人,虎兕出来行凶,龟玉被毁,是看守者的失职。

C。此段话的论据是什么?

名人名言理论论据。

D。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演绎论证方法,(三)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

请回答:

A。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莺莺为即将离别而无限伤感的心情。

B。前四句与后两句抒情手法有何异同?

前四句是描写秋景,与送别的离愁别绪和谐一致,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愁绪,后两句将霜叶红说成离别人的眼泪染成,是把感情移植到景物的移情法,属于寓情于景。

C。“霜林醉”中包含怎样的喻意?

把霜叶红比喻成醉人的脸红,暗示离人难以自持的情态,属于暗示。

(四)阅读《秋水》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3)这段的观点:五帝等人的作为,都是微不足道的;伯夷,仲尼是在自高自大。

(4)论证方法:前三句,归纳法,后面,类比法。

(3)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反诘。

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A.划分这段话的层次

这段话可分为三个层次:

(1)开始至“有西餐”

(2)“但茅檐下——每斤八文的孩子”

(3)“所谓中国文明者,——”

B。此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现实社会吃人。

C。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D。找出这段话中的排比,对偶,比喻的修辞方法。

排比: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对偶: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比喻:可以见各式各样的筵宴

人肉筵宴 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

(二)阅读散文诗《钱江夜潮》的一段描写:

请回答:

A。这里描写的钱江夜潮有什么特征?作者有什么感受?

钱江夜潮声势浩大,作者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B。“雷霆”、“猛狮”、“碎银”分别喻指什么?

“雷霆”比喻潮水声音巨响:“猛狮”比喻潮水的凶猛; “碎银”比喻江面上辉映的月光。

C。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三)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A。这首诗作者是谁?诗的题目是什么?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这首诗作者是闻一多,诗名《发现》,写作与1927年,当时中国正是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这样的中国现实不是诗人所期望看到的中国,而是恶梦和恐怖。

B。分析诗歌中的呼告,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艺术手法。

呼号是呼喊和告之他人,“我来了”“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属于呼号,将作者内心中对祖国的炽烈的情感及对祖国的失望深深表达出来。

“我来了”连用三次,属于反复,强调作者归国的心情多么迫切。

“噩梦”“恐怖”“悬崖”属于比喻,表现了黑暗现实的可怕,丑恶。

将祖国比拟为可亲可敬的人,在心理上拉近作者与祖国的距离。

“他呕出一颗心来”属于象征手法,“心”象征作者的爱国情感。

五、作文

略自考365网校名师韩旺辰

第五篇: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的根本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别的诸侯国,来证明驱逐

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例证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谈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演绎论证;

B,比较论证;

C,归纳论证;

D,类比,对比,归纳论证

4.《论毅力》中,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这里所包含的一个成语是()

A.半途而废 B.功亏一篑

C.事倍功半 D.劳而无功

5.《选择与安排》中,作者在论证一件艺术品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时,所用的比喻是()

A.擒贼先擒王 B.浮雕突出于石面

C.常山蛇阵 D.自己打自己耳光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

A.类比显现 B.对比反衬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7.李密的《陈情表》一文属于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8.《爱尔克的灯光》中,象征着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是()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灯光

B.哈里希岛上的爱尔克的灯光

C.“我常常看见的”“我的心灵的灯”

D.“傍晚,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

9.《往事》中说,“海是神秘而有容”。这里的“有容”的寓意是()

A.容貌美丽

B.胸怀宽广

C.从容自得

D.充实丰富

10.《背影》中,叙写父亲买桔子之前,先描述他是个胖子,穿铁路、爬月台困难,这种表现手法是()

A.铺垫

B.侧写

C.对比

D.象征

11.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

C.清新淡雅 D.通俗易懂

12.孔子认为“大同”与“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A,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

C,所有制形式;

D,精神文明建设

1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与王维齐名并称的著名诗人是()A.王昌龄

B.岑参 C.孟浩然

D.高适

14.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15.《陌上桑》同“脱帽著帩头”相同表现手法的是

A,采桑城南隅;

B,缃綺为下裙;

C,冉冉府中趋;

D,但坐观罗敷;

16.《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是不可能的

1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

A.流水对 B.鼎足对

C.反复

D.顶针

18.下列作品,通过副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

A.郭沫若的《炉中煤》 B.高尔基的《鹰之歌》 C.屠格涅夫的《门槛》 D.契诃夫的《苦恼》 19.《断魂枪》描写的时代背景

A,戊戌变法;

B,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前后);

C,清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还是留在人间!

B,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刮起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色的你的衣服,就在我的心里。

二、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2. 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泣孤舟之嫠妇: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

5.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

6.行十余里,广佯死。佯:

7.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 逆:

8.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卒:

9.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

疾:

10.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

殆: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一段文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写出其中的两个对偶句。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A,请回答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B,“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双重寓意是什么。

C,此段话的论据是什么?

D,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38.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请回答:

A.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B.前四句与后两句抒情手法有何异同?

C.“霜林醉”中包含怎样的喻意?

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因心中暗暗想道:“……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请回答:

A.这里的说话人是谁?是对谁说的?

B.“早听人一句话”、“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同指什么事?这说明说话人是什么性格的人?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灯下漫笔》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A,划分这段话的层次

B,此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此段话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D,找出这段话中的排比,对偶,比喻的修辞方法。

阅读散文诗《钱江夜潮》的一段描写:

蓦地,脚底响起雷霆,一万头猛狮跳到身边,咆哮惊天,翻滚动地,疑在影中,恍如梦中。正当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时,巨大的潮涌已从眼前掠过。留下一江碎银,满耳喧响。

请回答:

A.这里描写的钱江夜潮有什么特征?作者有什么感受?

B.“雷霆”、“猛狮”、“碎银”分别喻指什么?

C.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A,这首诗作者是谁?诗的题目是什么?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B,分析诗歌中的呼告,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艺术手法。

五、作文

请以《触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下载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四)

    2015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 模拟试题和答案(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精选]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入学测试机考 专升本 大学语文 模拟题 1、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标准答案:A 2、下列传记作品中,......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 A.《楚辞》B.《诗经》C.《全唐诗》D.《尝试集》 16.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D A.杜牧B.李白C.孟浩然D.......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04年秋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注意事项:1.本考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名称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合集5篇)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西成人高考网 www.jxjxedu.net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018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三)(5篇)

    2018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模拟试题三套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考前模拟试题【三篇】》希望对大家考试有帮助。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