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

时间:2019-05-14 16: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

第一篇: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

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

20110211 25 何柳青 整个80年代,是20世纪末期中国小说家热情最为高涨、探索最为积极、所取得的实绩极为可观的10年。小说以其广阔的艺术视野、恢弘的艺术创新和绚丽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相人心,满足着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小说画廊。

(一)伤痕文学

80年代小说的发展承接着70年代末期的伤痕小说。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小说揭示的是文化大革命给孩子留下的内伤,通过他们的畸形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畸形本质,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1978年8月,卢新华的《伤痕》发表,该小说写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所造成的悲剧,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残酷的“阶级斗争”和反动的“血统论”给人们心灵造成的重大伤痕,于是逐渐形成了伤痕文学的创作热潮。

主要作品有:郑义的《枫》、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的《芙蓉镇》、莫应丰的《将军吟》、王蒙的《最宝贵的》、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肖平的《墓场与鲜花》、韩少功的《月兰》等。

伤痕文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文革十年**给人民带来的伤痕:一是精神意识的荒芜与畸形;二是心灵情感的压抑与残缺;三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美丽关系的严重破坏。这阶段的文学主要集中于对社会和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带有文革泄愤的倾向,缺少深刻的悲剧性思索。但在文学上具有开拓意义,是文学冲破极左思潮全面复苏的信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在美学风格上张扬和确立了丰富的悲剧意识,是社会主义当代文学第一批悲剧文学,具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的性质。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化。

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它是觉醒了的一代人对刚刚逝去的噩梦般的反常的苦难年代的强烈控诉,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二、人们发现了久违的悲剧精神。

三、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划,从而摆脱了文学只能反映“工、农、兵”甚至只能以“英雄人物”为创作重心的教条规定。

四、在表现对象上出现了空前的广泛性。但伤痕小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一、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否定不够深刻。它只是从政治、社会、人际关系的角度考察浩劫产生的原因,而缺少对传统文化心理、封建意识的分析。

二、在艺术表现上显得十分幼稚,许多小说中的语言明显带有文革左倾的印痕。作品的情感表露也趋于肤浅。

三、作品中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

四、伤痕文学模式化的喜剧结尾淡化了悲剧效果,影响了作品的深刻性。

早期的“伤痕文学”主要表现祖国在**之中的巨大灾难,道德良心在悲剧时代里的沦丧,青春、生命在非常时期内所遭到的凌辱与毁灭,爱的痛苦与失落以及人的非人遭遇,这一切都表现出对以往极左路线和政策强烈的否定和批判意识。在涉及个人经验、情感时,则有着比较浓重的伤感情绪,作品中充斥着对当下和未来的迷惘、失落、苦闷和彷徨。

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性意义,思想深刻:

一、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二、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

三、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人物,描写了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二)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的同时,一批作家对现实主义创作主张进行深化,对历史进行悲剧性的反思,创作了一批具有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史称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两大主题:一是人民的主题,确立的人民--上帝的观念;二是人的主题,使新时期的文学进一步走向了人学。

1979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了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比起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目光更为深邃、清醒,它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的荒谬性和对“人”的全面伤害,主题深刻,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主要作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茹志鹃的《被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高晓声的《刘顺大造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路遥的《人生》、叶文玲的《心香》、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

反思文学中的反思包括三种方式:历史反思、现实反思和生命反思。同时表现出三种特点:历史理性、道德理性和纯粹理性。表现为两种美学追求--理性化和悲剧意识。反思小说的主题丰富,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揭示建国以来左倾路线的思想根源。第二、反思了普通人的历史责任问题。第三、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控诉左倾思潮对人性的毁灭,歌颂人性与人情。

反思文学的思想深刻: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人们在精神上的烙印;反思建国以来政治经济生活的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给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表现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

(三)改革文学

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以磅礴的气势开了改革文学先河。小说关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以及带来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改革者的形象塑造。

改革小说的题材分为农村和城市,代表作如下:

一、农村题材“改革文学”代表作:贾平凹《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乡场上》、王润滋《鲁班的子孙》、张炜《秋天的愤怒》、《古船》等。

二、城市题材“改革文学”代表作: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新星》、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王蒙《坚硬的稀粥》等。

改革小说的主要特点是:热忱呼唤改革,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快捷和持续的反映和描写;力图整体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真切地描绘出改革是一个夹杂着无数挫折、失败、困惑,但有高扬着理想希望的不可逆转的复杂过程;创造了一批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

改革文学调整了文学反思历史,向后看的视点,使文学“回到当下”。但与历次的文学当下关注相比,这一次文学的功利主义、功利话语与审美结合得比较好。体现在一是对改革的阻力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和思考,文学较好的表现了落后与发展之间的物质、精神冲突;二是对改革的进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进行了全程式的关注。三是探索具有理性,文学而不再是感性支配下的政治参与。

(四)寻根小说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小说的基本言说,采用了其所处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社会情境下的主导性政治话语,其所具有的启蒙功能主要立足于社会政治层面。它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当时的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社会政治实践进行文学的论证。而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根小说创作,则是超越了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了文化学的思考。

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文学史上称为“寻根”小说。

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陆文夫的《美食家》,阿城的《棋王》、《树王》、《遍地风流》,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贾平凹的《古堡》、《远山野情》,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冯冀才的《神鞭》等。

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寻根文学的意义:

一、它导致了小说由以往所关注的社会领域向文化领域的变革,使小说由当代社会生活的仆从成为广阔的文化与人性领域的探索者。

二、在小说的艺术层面上,寻根运动使小说摆脱了一个遵照生活逻辑与客观时空逻辑进行写作的时代,也摆脱了一个社会政治的话语时代,而开启了超验的和“虚构”的时代。

寻根文学的影响及局限

影响:寻根文学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文化意识的形成,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单一的政治视野;二是寻根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融合,打破了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单一格局,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寻根文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无疑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很多寻根作家在创作时吸收了大量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在促进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上功不可没。

局限 :大多数作家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是“以偏概全”的,他们往往抓住某种民俗、习惯便刻意进行渲染,而忽略了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尤其是一些作家对现代文明的排斥近乎偏执,一味迷恋于挖掘那种凝滞的非常态的传统人生,缺乏对当代生活的指导意义,而导致作品与当代现实的疏离,这造成了几年后“寻根文学”的衰微。

(五)先锋小说

在寻根文学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重视叙事的实验,在创作上表现出强烈实验性的先锋小说。文学史上有“探索小说”、“实验小说”、“现代派小说”、“新潮小说”、“后新潮小说”等不同称谓。主要作家有:马原的《拉萨河女神》(1984),《冈底斯的诱惑》(1985),《西海的无帆船》(1985),洪峰的《极地之侧》、苏童的《平静如水》、余华《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古典爱情》、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孙甘露的《访问梦境》、以及叶兆言、北村、林白、海男的小说等

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先锋作家们是以一种反叛和激进的姿态来实现自己关于文学的“有意味的形式”,创造了新的小说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并且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改写了当代中国小说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小说本身的定义,对于传统的文体理论及观念是一次挑战,因为它对于传统的小说文体模式,既不是文体变异也不是文体嬗变,而是一种文体解构。先锋文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创性、反叛性与不可重复性,因此,真正的先锋是精神的先锋,是体现在作家审美理想中的自由、反抗、探索和创新的艺术表现,是作家与世俗潮流逆向而行的个人操守,是对人类命运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前景的不断发现。

(六)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分期分为前期创作和后期创作。前期多数作品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代表作如:池莉的《烦恼人生》及与之一起构成“人生三部曲”的《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官场》,方方的《风景》、《黑洞》等。后期的“新写实”小说作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历史叙述的挖掘。代表作如池莉的《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凝眸》、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方方的《何处是我家园》等,这些作品形式上仍旧采取近乎“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方式和不作主观评价的平行叙述角度,主题上力求在虚拟的背景中建立一种新的历史眼光

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1.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的感觉;2.主体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3.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

新写实小说的积极意义:首先,它极大地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内涵,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对象,深化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文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其次,新写实小说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渲染,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的框架,笔下的人物真实、自然,富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这就使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摆脱了人工雕琢的痕迹,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贴近人性真相。

从整个文化思潮背景来看,80年代中国文坛受西方哲学、美学影响最大、最广、最深刻的是现代主义,尼采、弗洛伊德、萨特是对80年代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上帝死了”、“力比多”、“他人即地狱”、“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观念或浅地渗透于80年代的小说创作之中。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对中国新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对于80年代中国文坛的影响已渐去渐远,几十年来在中国被压抑的表现主义美学观念在80年代也获得了舒展,传统的、凝固的现实主义观念被打破,多元格局形成,“人”的观念的变化,是80年代文学最大的变化。

80年代中期以后,萨特存在主义也受到关注,“存在先于本质”论、“自由选择”论以及关于世界是荒诞的等思想理念,深入中国文学创作界,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对立、个人的尊严、当代人的失落感、孤独感、荒诞感,选择,寻找的主题,这些存在主义思想渗透在80年代后期的文学创作中。现代主义,同长期在中国文坛雄踞主流的现实主义思潮形成相峙互补,小说创作中的先锋、实验意识日益增强,现代主义 倾向日益明显。王朔、余华、苏童等作家在80年代后期创作中,都显示了中国实验小说的现代主义倾向中包孕了后现代主义因素。

尽管80年代的小说还存在着种种遗憾,但其在思想价值与艺术探索方面已展示了丰富的内涵,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小说创作

国统区小说创作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走上岗位》、《锻炼》等小说 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华威先生》(1938、2发表于长沙)、《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

(1938、11)、《金鸭帝国》(1942、1)

沙汀:《防空——在勘察加的一角》(后改名为《防空》)写于四川

《在其香居茶馆里》1940、12

“长篇三记”:(《淘金记》(1941年秋)、《困兽记》、《还乡记》)

《磁力》、《奇异的旅程》(即《闯关》)

《堪察加小景》后改名为《一个秋天晚上》

短篇小说集:《呼啸》、《播种者》、《医生》

艾芜:《丰饶的原野》》(由三个系列性的中篇《春天》、《落花时节》和《山中历险记》组成,写于成都)、《秋收》、《纺车复活的时候》

《山野》和《故乡》,以及中篇小说《一个女人的悲剧》、短篇小说《石青嫂子》。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链中》、《财主的女儿 们》、《卸煤台下》、《何绍德被捕了》、《王兴发夫妇》、《老的和小的》、《英雄的舞蹈》、《谷》、《旅途》、《人权》

沈从文:《长河》; 冯至:《伍子胥》;

萧红:《呼兰河传》《旷野的呼喊》、《朦胧的期待》、《孩子的演讲》、《马伯乐》; 汪曾祺:京派回忆性小说《老鲁》、《鸡鸭名家》;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大地的海》、《螺狮谷》、《风陵渡》 王西彦:追寻三部曲(长篇《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老舍:《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组成)巴金:《憩园》及《寒夜》、《第四病室》、《火》三部曲

王西彦:《古屋》短篇集《夜宿集》、《乡井》、《乡下朋友》、《还乡》等,“追寻三部曲”(《古屋》、《神的失落》、《寻梦者》)等 严文井:《一个人的烦恼》 郁如:《遥远的爱》 黄谷柳:《虾球传》 穗青:《脱缰的马》

汪曾祺:《邂逅集》(包括《复仇》、《老鲁》、《鸡鸭名家》、《戴车匠》等)骆宾基:《幼年》(又名《混沌——姜步畏家史》、《乡亲——康天则》、《红玻璃的故事》

解放区

赵树理代表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罗汉钱》;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

孙犁:《荷花淀》、《芦花荡》、《麦收》《荷花淀》(散文、小说合集)、《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白洋淀纪事》(散文、小说合集)等和中篇小说《村歌》,康濯的代表作是《灾难的明天》和《我的两家房东》,孔厥的代表作是《受苦人》和《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刘白羽的代表作主要有短篇集《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战火纷飞》、《红旗》和中篇小说《火光在前》 邵子南的《地雷阵》、华山的《鸡毛信》

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一颗未出膛的子弹》;中篇小说《在医院中》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延安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松江省珠河县元宝区 马加的中篇小说《江山村十日》

欧阳山的《高干大》 柳青的《种谷记》 草明的中篇《原动力》 柯蓝的《洋铁桶的故事》; 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 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

沦陷区

张爱玲: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长篇小说《十八春》等,电影剧本《多少恨》、《太太万岁》,以及学术专著《红楼梦魇》等。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二炉香》、《自己的文章》、《公寓生活记趣》等。上海 钱钟书:著有小说《围城》《人.兽.鬼》(包括《上帝的梦》《猫》《灵感》与《纪念》)

师陀:《无望村的馆主》、《果园城记》、《结婚》、《马兰》

苏青:《结婚十年》

梅娘:水族系列小说":中篇《蚌》、短篇《鱼》、中篇《蟹》。张恨水:《八十一梦》、《魍魉世界》、《五子登科》等讽刺小说和《水浒新传》、《秦淮世家》、《丹凤街》

徐訏:《鬼恋》、《荒谬的英法海峡》、《吉布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长篇小说《风萧萧》等。孤岛上海

无名氏:《露西亚之恋》、《龙窟》、《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

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杭州

第三篇:按照创作年代划分的小说

按照创作年代划分的小说 1.古典小说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2.现代小说

现当代小说的兴起的标志性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时间从1915年-1919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为民国时期,即1949年以前,是小说的多元文艺复兴阶段。

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晚清民国报纸兴起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舞台,报纸通过了连载小说招揽人气,小说家通过报纸赚取稿费。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家最初都是从报纸上连载小说开始,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到鲁迅再到当代金庸。

(2)第二时期为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即1976年以前,是小说的阶级斗争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大陆文艺青年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变,命运的沉浮、多视角的阅历以及对价值的思考,为下一个时期的辉煌埋下了伏笔(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人生转变就在这一时期)。而在港台,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巅峰,分别产生了琼瑶时代和金庸时代。

(3)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期,即2003年以前,是小说的反思和蜕变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对外开放,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小说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文革后作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莫言更是凭借在此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响力,在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4)第四时期为2003年至今,是小说的“表性”网络文学阶段。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80后90后的生力军开始步入文坛并展现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和以晋江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的整体出现,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第四篇:读小说《狐惑年代》有感

读小说《狐惑年代》有感

原创: 魏峰

今年看的小说不多。朋友半个月前给我推荐了一本《狐惑年代》,我也只是这两天才看完。看完不禁有些拍案叫绝,于是忍不住写写读后感。

作者是甘露春,职业是心理医生,而且是国内著名心理医生。以医生身份(尤其是心理医生)写小说,应该说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洞察人物心理、把控心理走向方面。鲁迅就是学医出身。他仅是学过医,根本就没当过医生,对中国人的心理刻画就已经是入木三分了。毕淑敏也是医生出身,所以毕淑敏的写作具有医生般的缜密和细腻。

《狐惑年代》的封面推荐词是这样写的:这是一部中国崛起背后众多男女的心灵史,他们幻想功成名就却陷入精神虚无,病与祸由此而生。不合情理中的合理结局,高潮迭起,震撼心灵。

我觉得这个推荐词是十分恰当的。

小说由两个女病人先后找“我”咨询心理症状而展开,为我们讲述了珠三角某地两个堂姐妹家族的悲欢离合。叙事宏大,从解放前一直讲述到本世纪初,但重点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笔触细腻,穿插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其中不乏一些专业的心理分析;情节曲折,充分阐释了“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的人生哲学;地方特色浓郁,大量的语言、场景都来自珠三角和澳门。作者其实是云南人,大学毕业后来中山市工作,现任中山市某医院副院长,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改革开放浪潮下的岭南生活画卷,其中还包括不少商战、黑帮桥段,表现了作者非凡的观察能力和素材积累能力。

在叙事方式上,作者选取了夹叙夹议的方式。这更有利于作者通过讲故事来向普通公众普及心理学常识。从这个角度讲,这个故事其实也也是一部生动的心理学教材。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苦口婆心地劝导读者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成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成员关系,又通过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试图给读者带来关于福祸相生、命运轮回的启示。

在故事结构上,作者也表现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两个主要人物的线索时而分头并进,时而交织纠缠,读来让人兴味十足、欲罢不能。结尾还留下了巨大悬念,让人不得不猜测主人公的命运到底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虚幻。但无论哪种结局,仔细想来,其实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它的文笔可能还不够老到,甚至有点过于朴实,但它的人物、它的结构、它的思想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学知识,都足以证明这是一部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都市题材心理分析小说。因此值得一读。

第五篇:浅析琼瑶小说的艺术特征

浅析琼瑶小说的艺术特征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通俗文学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趋势,其中,台湾女作家琼瑶的言情小说较为突出,被翻拍成电视电影形式迅速流传。琼瑶小说以其独特的爱情哲学、古典诗意美和平凡中见不平凡的艺术特征广受各界好评。有爱文者用其代表作写成诗句:窗外潮声水云间,一帘幽梦舞翩跹。心有千结梅花烙,海鸥飞处霞满天。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刻画和唯美的意境对其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琼瑶小说

情节

意境

人物形象 正文:

在现代通俗小说思潮中,琼瑶言情小说和金庸武侠小说是两颗耀眼的明珠,琼瑶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是言情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她在六十年代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备受文坛关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从1963年到2012年共创作长篇小说《幸运草》《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彩云飞》《心有千千结》《在水一方》《新月格格》等64部。可以说,她是我国当代作品最丰富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七十年代传入大陆,琼瑶在自己的作品中,擅于展现浪漫凄婉的爱情故事,塑造柔美的人物性格,备受当时青年男女的喜爱,形成了与社会现实相去甚远的独特风格,成为时代潮流。之后很多作品以电视剧和电影的形式逐渐被人们熟知,饰演剧中主角的演员如林青霞、刘雪华、陈德蓉等, 一个个从此走红。1999年,琼瑶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扮演小燕子的赵薇也因此一炮而红。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在文坛和影视界可以历经几十年魅力不减,自有它独特的文学魅力所在,我们对其作品的艺术探究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和思考。琼瑶言情小说的流行与轰动,不仅仅由作品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 而主要归因于琼瑶小说自身体现出的大众文化品格的独特魅力。【刘小华 论琼瑶小说中的大众文化品格 淮阴师范学院院报 第21卷1999年第4期】

一、以爱情为主题的曲折故事情节。在琼瑶的小说中,通常都是以浪漫、柔情的爱情为主线,青年男女在偶然的或巧合的场合相遇相知,或是由于姐妹兄弟朋友的关系而相识,他们或一见锤情或由相知而相爱,以后,来自家庭地位的悬殊,来自经历的隔阂,来自各种善良的误会, 导致了种种的波折,演绎了各种悲欢离合,最后以忠贞的爱情所得到的或是喜剧 或是悲剧的收场。【仇如英 试析琼瑶小说的艺术特点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1年4月 第11卷第2期】

受个人生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琼瑶言情小说的创作可分为两个个不同的时期,前期主要以爱情悲剧见长,写故事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感情波折之后,因为家庭或社会因素终究不能结合,留下深深的遗憾,例如第一部长篇《窗外》,主角江雁荣和康南的师生恋,很快在世俗社会和家庭的联合绞杀下湮灭;后期创作则更加突出大团圆结局,试图摆脱前期桎梏和悲剧模式,例如《彩该满天》中乔书培与殷采芹青梅竹马,但由于身世的差异、家庭的影响,这对恋人历经坎坷,受尽磨难,甚至濒临感情崩债的边缘, 但到最后, 他们终于又相守在一起, 迎来了满天彩霞。这种戏剧化、情节化的设计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常言:文似看山不喜平,琼瑶这种一波三折甚至更多的情节处理无疑紧紧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以我们熟悉的《还珠格格》为例,这部作品利用亲情、友情将五阿哥、尔康、紫薇和小燕子联系起来,进而通过相识相知产生爱情火花,紫薇和小燕子成功蜕变成格格,并在宫里宫外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四人经过无数挫折、危险和误解,最终生活在一起,这其中,还加入了含香晴儿等人的爱情故事,给整部作品增色不好。在结局处,琼瑶有意在让我们惊喜一把,设置了上错花轿这一情节,可谓“惊心动魄”。整个故事以“爱情”为主题,串接了无数的矛盾,历尽劫难,最终成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浪漫婉转之余,又不乏一股江湖儿女气,使人物贴近我们内心,很容易地,我们因他们而喜,因他们而悲,牢牢抓住读者与作品的情感契合度,这是小说成功的最优途径之一。

二、完美人物形象的塑造

琼瑶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着模式化倾向,她擅于塑造具有完美形象的人物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琼瑶模式”。在中国当代言情文学史上,琼瑶是个承前启后的作家,一方面上承前翠作家如张恨水等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创作模式影响了三毛、亦舒等同时代及后辈作家。【方忠 《论琼瑶小说创作及其文学史意义》 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第一期】

琼瑶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青年男女的青睐,就在于她的作品展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关怀,琼瑶在小说中探寻爱的真谛与本质,她向读者和广众透露一种理念,构建了一个近乎完美,可以让我们感同身受的精神世界。琼瑶将自己的生命理念灌注到她笔下的主人公形象中,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人性,或善良温柔,或热情真挚,美丽而不凡。许多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无疑成了读者的青春偶像。在琼瑶构建的爱情王国里,从来不缺少敢爱敢恨的典型,他们健康活泼,勇于斗争和反抗,他们一往情深也善解人意,除了爱情之外,琼瑶还着重在亲情和友情方面做突出的描写,例如《海鸥飞处》中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一帘幽梦》中的姐妹情深,《碧云天》中朋友的情义,男女之间那不渝的真情。在故事中,那些接连在一起的矛盾又进一步加深了对比,在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交织和抉择中,充满了现代理念和传统道德的冲突碰撞,我们大可在其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作者爱憎分明,从而使寄托了作者情思的主人公正反两面形象十分鲜明,从而对成长和社会现实做最本质的描述。人性美是琼瑶小说体现的主题,她的作品从不“以色诱人”,充满了理想中友情的坚固,亲情的无私和爱情的永恒,这对读者的人生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热情与张力的引导,尽管我们在追求梦想的人生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还将历尽艰辛,但这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会让我们越挫越勇,在现实社会与理想差距相去甚远的今天,我们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来指导自我,完善自我,升华自我,成就自我。

三、宁静秀美,充满古典诗意的意境营造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有精致的情节设置和完美的人物塑造,还要在气氛和意境方面争取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自然中、生活中处处给人惊艳之感。在琼瑶的作品中,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都将这种唯美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朦胧而婉转柔美的意境,常常使我们身临其境。琼瑶对诗词曲赋的理解和运用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古典诗意美在文坛独领风骚。【邵维加 论琼瑶小说的古典诗意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 年4 月 第27 卷第2 期】

其一,琼瑶十分擅长用古诗词常用的夕阳、寒烟、彩云、浪花等美好意象,再配以柔情缠绵、纯洁忠贞、伤感多变的爱情意蕴,营造出一幅幅生动凄美的意境画面。如《彩云飞》中云楼梦到了死去的涵妮:“⋯⋯穿着白衣服, 飘飘荡荡在云雾里, 她在唱着歌⋯⋯歌词却唱得非常清晰: 夜幕初张,天光翳翳,眼中景物尚依稀。阴影飘浮,忽东忽西,往还轻悄无声息。风吹袅漾, 越树越枝, 若有幽怨泣欷。你我情深,山盟海誓,奈何却有别离时。⋯⋯唱完,云雾盖了过来,她的身子和云雾揉和在一起, 幻化成一朵彩色的云, 向虚渺的苍穹飘走了, 飞走了。”作者凭借女性特有的细微观察力, 运用纤细的笔法, 营造凄美的意境, 把那一份生死别离的幽怨、无奈, 表现得真真切切、如泣如诉。

其二, 琼瑶小说将古典文学意蕴与现代理想爱情融为一体,纯真唯美,浪漫诗意。【刘娜 琼瑶小说赏析 文学评论】善于借鉴古典诗词的意象表现, 营造一个个具有现代生活特征的柔美意境画面。如《烟雨濛濛》中何书桓与依萍在碧潭游玩时有这么一段描写:“春天, 一切都那么美好,山是绿的, 水是绿的, 我们, 也像那绿色的植物一样发散着生气。划着一条小小的绿船, 我们在湖面享受着生命、青春, 和彼此那梦般温柔的情意⋯⋯于是, 他唱了一支非常美丽的歌: 溪山如画, 对新晴, 云融融, 风淡淡, 水盈盈。最喜春来百卉荣, 好花弄影, 细柳摇青。最怕春归百卉零, 风风雨雨劫残英。君记取, 青春易逝, 莫负良辰美景, 蜜意柔情!”这里, 作者先现代(语体文)后古典(文言文), 将青春、爱情与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如“溪山”、“花影”、“细柳”等)、理想与山水、人性与自然、现代与古典融为一体, 展示了一幅幅情感四溢又如诗如画的意境画面。《挥挥衣袖》中那“灯火阑珊处”、“白云去悠悠”、“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等具有民族内涵和古典韵味的意象, 和谐有序地构成一幅幅柔美哀怨的图画, 让读者透过无声的画面, 不仅感到“有声”的情感的诉说, 同时也感到了人类生命中特有的、丰富的、充溢着生机的内心世界。

四、小结 总的来看,琼瑶小说无疑是中国当代通俗文学思潮中的代表之一,她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完美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诗文并茂的唯美意境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读者,她的作品真是亲切,以爱动人,含蓄而热烈,专一且深沉,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载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

    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构思和行文时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许赘词冗句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征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艺术 ——以《大淖记事》为例 【摘要】随着80年代的文学创造的繁荣发展,作家的创作个性日益彰显出来,以构建现代审美原则为宗旨的“文学的启蒙传统”悄悄......

    浅析雨果小说的思想(定稿)

    浅析雨果小说的思想 一.作者简介 1.生平概述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小说家、政治活动家和文艺理论家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

    浅论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五篇

    内容摘要: 【 论文 关键词】9o年代 女性小说 特征【论文摘要】通过对2o世纪9o年代几位著名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陈染、林白、徐坤及2o世纪7o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等代表作品的......

    李白诗歌的思想特征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儒 道对李白思想的影响 代治洁 摘要:李白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却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并试图用老庄的自然之道来认识天地万物、指导人生,从......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合集五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鲜明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传承了我国注重伦理、讲究德治德教的历史文化,继承了我们党一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具......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审美特征浅析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审美特征浅析作者/ 窦榆俊审美活动造就诗意的人生:席勒曾将美育视为精神解放或人格完美的途径,并力求使一切事物服从于美的法......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摘要:苏童的语言极富魅力,本文选取苏童小说中的语句,从五个方面细致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奥秘:对细节细致如画的描述、隐藏于冷静表述背后的情感、语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