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时间:2019-05-15 09:0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第一篇: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题目提纲、、、、、、、、、、、、、、、、、、、、、、、、、(1)内容提要、、、、、、、、、、、、、、、、、、、、、、、、、(2)摘要、、、、、、、、、、、、、、、、、、、、、、、、、、、(3)关键词、、、、、、、、、、、、、、、、、、、、、、、、、(3)引言、、、、、、、、、、、、、、、、、、、、、、、、、、、(3)

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形成基础、、、、、、、、、、、、(3)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表现、、、、、、、、、、(4)

1、通俗化、大众化、、、、、、、、、、、、、、、、、、、(4)

2、形象化、、、、、、、、、、、、、、、、、、、、、、、、(5)

3、深度化、、、、、、、、、、、、、、、、、、、、、、、、(6)

三、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政治和文学史上的影响、、(7)注解、、、、、、、、、、、、、、、、、、、、、、、、、、(7)参考文献、、、、、、、、、、、、、、、、、、、、、、、、(7)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摘要:本文对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特征的形成及特点(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深度化)以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赵树理 语言 艺术

在现代文学语言杰出的作家中,赵树理(1906—1970)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他特殊的农民气质,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的为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由于他的作品大部分是在学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写的,被视为最能体现毛主席《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方向性”文学的代表,是“一位具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种“方向性”的文学是怎样在作品语言中体现的?本文就是赵树理小说语言艺术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形成的基础

一个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所就,它是作家长期从自身生活的语言环境中既潜移默化吸收,又不断弃旧图新、勇于探索、追求的结晶。

赵树理出生山西沁水县农村。1906年至1925年夏,一直在家乡务农,长期的农村生活与农民打成一片。这使他既精通各种农村技艺,深切地体验到农民的喜怒哀乐,更接受民间艺术与农民语言的熏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农村生活基础。可以说,赵树理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的农民保持着最深刻的血肉般的精神联系。他的根深植于农村,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想气质都彻底农民化、农村化的。他在师范学校读书时,阅读了大量鲁迅等前辈作家的作品,认识到现代文学脱离人民大众的特点,立志做一个与封建小唱本争夺阵地的“文摊文学家”,使新文学真正走向劳动人民。于是,赵树理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艰难的跋涉,成为一位把自己的全部创作都贡献给广大农民兄弟的“农民作家”,亦称“为农民代言的小说家”。②他的小说,语言风格清新,具有鲜明的山西乡土气息和社会风俗气息,并以他为代表,逐步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勃勃生机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高尔基在论述文学语言时,曾引过一个民间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③赵树理同志的这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不正是“可以粘住一切”的“蜜”吗?这种“蜜”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在《讲话》中提到要写老百姓“喜闻见乐”的作品,要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毛主席《讲话》要求与赵树理长期以实践中体验追求的方向、志趣完全吻合,他曾说,《讲话》更坚定了我为普通群众写读本的信心。④赵树理以此作为创作起点,锲而不舍地走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一条深深的足迹。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特色: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

总体说来,赵树理小说实践了他追求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具体体现在小说语言上,以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为特征,下面分别论述。

1、口语化,是赵树理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语言从语体色彩分阶段口语和书面语。由于赵树理描写的对象---中国农村中普通的农民,加上他自己是农民出生,在他笔下,农民已不是30年代作家笔下模糊苍白的概念化形象,而是作为生活的真正主人和作家热情歌颂的对象,有鲜明的个性气质和真正可信的生活环境。这标志着赵树理对农民题材的描写,对于农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程度,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这样,对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来说,有了为自己说话的人,有了歌颂自己的感兴趣的作品。了让农民朋友们更好的读得懂,不识字的也读得懂,这就要求用口语化。赵树理切切实实的做到了这一点。赵树理的小说大都故事性很强,而朴素明快的口语,正是作家用来叙述故事的最得力的手段。一部故事性强的作品,按照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要求作家在叙述情节、描写环境时开门见山,时间、地点、人物交待得清清楚楚,一开始就知道什么人在做什么事。那种把叙述描写语言作为作者自由驰骋的天地,离开人物和事件,堆砌一大堆空洞华丽的词句,是不利于结构故事情节,同时也不符合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的。在赵树理的小说中,人物对话和叙述描写,语言是完美统一的,不仅人物对话是口语化的,而且作家的叙述语言也是真正口语化的。

《小二黑结婚》中写三仙姑“老来俏”的那段文字,“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直仍要绣花,裤腿上乃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了霜。”全是群众的口语,十分生动,质朴无华,通俗晓畅,叫人过目不忘。

《登记》的开头是:“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零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爱。故事就出在他们两个身上。”这里既没有任何修饰的成分,也没有作家的议论,语言朴实无华,十分简洁明快,一句一个意思,把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相互关系交代的请清楚楚。读赵树理的作品,就像听农民群众诉说家常一样,娓娓动听。另外,《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湾里》都是这样的。

赵树理不仅从群众口头语言中吸取了宝贵的原料,而且也从民间口头文学里得到了丰富的营养。民间口头文学是群众口头语言的艺术化。反映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就使他的作品中的口语色彩更为鲜明,音调更为响亮,往往富有语言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孟祥英翻身》中的孟祥英被婆婆,丈夫折磨的吃不上饭,进不了家,“坐在屋檐下,哭着哭着就睡了,一觉醒来,婆婆睡的呼啦啦的,丈夫睡得呼啦呼啦的,院子里静静的,一天星头明明的,衣服湿湿的。”这种及其朴素的口语,有音响,有色彩,有情态,强烈地烘托出孟祥英的艰难处境和不幸遭遇。

赵树理的小说中,常常夹杂着许多诗歌,快板,顺口溜。这些来自民间口头文学中的东西,使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更为生动幽默。大家熟悉的,《李有才板话》就是最突出的一篇。农民诗人李有才和他的伙伴们,编写的大量快板,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成为他们同地主及狗腿子斗争的武器。如“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用生动形象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农民群众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和讽刺,嘲笑的语言技巧。

2、形象性,是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另一特色。文艺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塑造艺术形象,那么,作为构成艺术形象的语言,当然也应该是形象的。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形象化,突出的表现在表情状物栩栩传神,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小黑结婚》的开头:“刘家郊有两个神仙:一个是前庄上的二孔明,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孔明也叫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年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遥遥摆摆装扮天神。”全然是白描手法,在他这自然,朴实,鲜明,准确地叙述故事的同时,我们从字里行间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塑造的人物的鲜明形象。《小二黑结婚》中描写三仙姑到区上出丑的那一段,就十分生动形象:“邻近的女人们都跑出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在这里,妇女们对三仙姑评头论足的热闹场面,三仙姑尴尬不安的窘态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作家没说三仙姑羞愧难当,而是说“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家对人物性格特征和外貌的描绘,很少直接去写,往往是通过别人的口,眼,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小二黑的漂亮,是以“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反映出来的。小芹的漂亮,是通过村里的小伙子的围着她转描绘出来的:“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生动的比喻往往增加语言的形象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劳动人民的口语中是常见的,当然也反映在赵树理的小说里。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了霜。”这里所用的语言都是形象化的,一个头顶黑手帕,身穿镶边裤,脚登绣花鞋的‘老来俏’的形象跃然纸上。三仙姑年近半百又想打扮漂亮,作家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她那涂满白粉的脸,就象“驴粪上下了霜。”这个出自农民口语中的比喻十分形象,同时又为农民群众所熟悉。又如《锻炼锻炼》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特别是‘小腿疼’,‘吃不饱’,故事曲折有趣。作者用绰号来加强读者对人物的形象感,识别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3、个性化,是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又一特色,赵树理笔下的人物总是十分生动鲜明,栩栩如生的。但是这种鲜明的性格,主要不是通过作家的介绍,而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个性化的语言是赵树理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他能通过看来十分普通,平常的人物对话,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特殊身份,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使读者听其声便知其人。

《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是一个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的阴阳先生。他开口动嘴,三句话不离本行,区长问他给小二黑找的童养媳几岁,他先说‘属猴的’,然后回答‘十二岁’。区长告他“女不过十五不能订婚”,他说:“那不过是官家规定,其实乡间七八岁订婚的多着哩。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这里的“官家”“恩典恩典”“命相不对”之类的词,只能出自二诸葛这种人嘴里,完全符合他落后迷信,又曾读过书,识过字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三仙姑,小芹被金旺他们送到区上以后,交通员去传她,她一点不着急,反倒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的说:“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咱管教管教。”然后打扮的妖里妖气,来到区上趴下就磕头,连声叫到:“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做主。”这些语言是个性化的,既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又极为幽默风趣,作者的褒贬和倾向也隐含其中,读了仿佛如见其人,令人感到意味无穷。

赵树理同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不仅有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能够曲折尽意地描绘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登记》中的小飞蛾捡起女儿艾艾掉在地上的一枚罗汉钱,又拿出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另一枚罗汉钱,叹了一口气说:“唉,算个甚?娘儿们一对戒指,换了两个罗汉钱。”两个罗汉钱代表着母女两代人的两个恋爱故事,“算个甚”三个字包含了小飞蛾对自己二十多年来酸甜苦辣经历的回忆和感慨,对女儿会不会走上自己的伤心路的关切和担心。一个短句蕴藏着多么丰富,复杂的感情啊。

三、赵树理小说语言是在广泛吸收基础上的创新

由以上可见,赵树理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经过创作实践,赵树理首先实践了用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他说:“我们的作品是写给农村的读者读的。”这是他解决语言问题的出发点。他又说:“我在写一个作品之前,总要注意到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讲的读者对象问题,问一问这东西写给谁读,如何能使读者更多。”所以,他写给农村干部看的作品,就用农村干部能懂的语言,写给一般农民看的作品,就用一般农民能看懂的语言。在1943年发表的《小二黑结婚》中,通篇没有用过一个“然而”,“于是”这类字眼儿,他考虑到当时的农民听不懂,听不惯,所以不用。

为了让农村的读者能够读得懂,听得惯,赵树理同志主张写进作品的语言应尽量与口头上的语言一样,口头上说使群众听得懂,写成文字,让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众看得懂。赵树理正是从写作应与说话一致出发,对于词汇选择,句子构造。以群众听得懂听得惯为前提,既不用那种结构复杂修饰过多的冗长的句子,更反对那种追求“古”一点,“洋”一点,“奇怪”一点的所谓“雅”,而主张字眼儿要顺当,句子要简短,使作品语言具有朴素,明快的口语化的特色。

赵树理同志主张写作要与口头一致,但他并不认为只要照搬口语就行了。他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吸取了大量有生命力的词汇,但同时摈弃了群众口语中不科学,不健康的成分。他从不为了炫耀自己的语言知识,装饰自己的作品,而使用其他地方的读者所不懂的方言,土语,歇后语,十分注意语言的规范化和纯洁性。他说:“要照着原话写,写出来把不必要的字,词尽量删去,不连贯的地方补起来。从说话为基础,把它修理得比说话更准确,鲜明,生动。”所以他的小说语言,既有生动形象,朴素明快的群众语言的特色,又没有那种滥用方言,土语的偏狭,既口语话又艺术化,宛若一粒金刚石,那样纯朴,那样绚烂多彩。⑤所以,赵树理的作品,不仅为山西的读者所熟悉,而且为全国各地的农村读者所热爱。

赵树理同志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的一位语言巨匠,创造出十分出色的大众化的语言艺术,也是他长期扎根与群众生活之中,努力想群众学习语言的结果。在他从事文艺工作后,为了使文艺真正能够为群众服务,使自己的作品能为群众所接受,他更加注意学习群众的语言,研究农民群众的语言习惯。他在群众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而又有所创新,所以写起来就能够运用自如。结语

综上所述,赵树理用厚重的作品实践民族化,大众化的方向,解决了从五四开始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这就确定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大家知道,五四时期就是提倡过“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但在文学语言上仍拖泥带水,没有做到“喜闻乐见”和“平民化”。“左联”时期又推行过文艺大众化运动,这“大众”就比较具体了,指的是广大的普通民众,特别是下层民众。所写作品在通俗化上有了长足之处,但真正体现在作品中的并不多。抗战期间,曾提过“文章之乡,文章入伍”口号,但多是通俗快板,朗诵诗,话报剧之类。直至毛主席讲话后,赵树理作品的出现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它变成了现实。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的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正是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并由此界定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注释:

① 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

② 《20世纪名家名作新论》一书(395页)③ 《山西文学评论选》(309页)④ 《赵树理谈创作》(《作家谈创作》一书)⑤ 《20世纪名家名作新论》(394页)

参考书目:

《论赵树理的创作》; 《20世纪名家名作新论》; 《山西文学评论选》; 《赵树理谈创作》;

第二篇: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描写手法平实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他在作品中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行动的描写来反映出人物个性;作品叙述语言客观化、口语化。

关键词:赵树理

群众语言

人物性格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被称作是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和“圣手”。他自幼生活在农民中间,酷爱民间艺术,决心为农民写作,不想上“文坛”,只想上“文摊”,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他先后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田寡妇看瓜》、《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等作品。从创作初期开始,他就有意识地致力于文艺大众化,使他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尤其在语言方面,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我认为大致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只通过行动和对话去写人

他的小说描写手法很是平实朴素,但是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曾经说过:“我就不着重去描写扮相和穿戴。只通过行动和对话去写人”。

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能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是人物就一定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赵树理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的主要手段之一。

准确地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就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赵树理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

首先他总是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如《李有才板话》就着重写出阎恒山、广聚、老秦、老杨、章工作员等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在改选村政权与减租斗争中的各种行为,又如《求雨》就写作了面临着旱灾威胁,党支部书记于天水开渠引水,而于天佑老头们却向龙王求雨。作家就是这样的,用人物的行动来表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

作家不仅具体写作出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的行动,而且还细致描写出同一类型的人物不同的行动。如《小二黑结婚》开篇就写了二诸葛和三仙姑的行动,他们都很相信迷信,都是“神仙”。有一年春天,别人家乘着“下了四指雨”的第二天抢着种地,二诸葛却看了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天不宜栽种”,过来两天地干了,虽然勉强种上了,但是苗出不齐,结果是害了自己。相信迷信十分的虔诚,多么的迂腐可笑。而三仙姑就不同了。当金旺爹去她那里去问病时,她坐在香案后,小芹好奇而忘记了捞饭。三仙姑趁着金旺爹出去小便的机会吩咐小芹“快去捞饭!米都烂了”!这证明了她这个“仙姑”是心不在焉,是假装的、是骗人的,这就表现了她不老实的性格。

赵树理的小说中的人物所作所为,一举一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就在“做什么”作家还具体地描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写出了差别,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李有才板话》中的章工作员和老杨同是

县里的干部,同样被派到阎家山来工作的,但是章工作员一来就和恒元们打得热闹,随意改用变通的选择方法,当阎家村丈量土地时,他不动手只跟着去参观,并认为广聚讲的方法很细致,说是丈量土地的模范。隔了两天,他便带来了县里的公事。阎家村就称为模范村了。作风不深入,主观臆断、官僚主义。而老杨就不同了。他首先深入到群众中去,同吃同住。他在阎家村最穷苦的老秦家吃饭,第一碗饭吃完,不等老秦看见,就走到大锅边,舀起了山药蛋西瓜。这就反映了老杨和群众的亲密无间,没有一点干部的架子。老杨想先在群众中调查一下农会的工作,他扛起木仟扫帚跟着老秦和小福子到场里去,不只给老秦扬,也给那几家扬了。老杨他很有农村的工作经验密切联系群众,不愧为穷苦人的“自己人”。《求雨》写于天佑等人庙里踮香求雨挺有趣的。庙里跪香的人又少了,气得于天佑拼命的敲钟。一天过去了跪香的人偷跑了三分之二。两天过去了,原来的八个老头也少了三个。当群众见接过水了大声欢呼的声音传来时,一个老头便爬起来跑出去,其余四个也都侧着耳朵听,后来都走出去了。最后只剩下于天佑还给龙王磕了个头,爬起来跟着别的老头往外走。跪香的人越来越少了,离开庙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就反映了人们在事实面前相信了求龙王是不灵的,歌颂了共产党的感召力量,真是“水到渠成”。于天佑临走前还给龙王爷磕了个头,这一个动作说明了他既相信迷信,同时又面对现实的矛盾心理。先走后走说明了各人的认识程度。同样写“走”,有层次,有特点。有爬起来跑出去的,有一道出去的,有磕了头后跟着别人往外走的。性格不同,走法不一样。赵树理小说中许多象这样的同一类型的人物,做同样的一件事,各人的做法不同,各有特点。

二、行动的描写来反映出人物个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赵树理还通过对同一个人统一行动的描写来反映出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如小二黑被抓,二诸葛求情,在兴旺和区长面前表现就不同:见小二黑被人家捆起来,就跪在兴旺面前哀求。因为他深知兴旺、金旺的厉害,要想放人,只得跪着哀求,以得到同情。二诸葛到了区上,看见小二黑跟小芹坐在一条凳上指手就骂,敢和区长句句对答。这是由于他事先听了大黑的回报,心理有了底,无需哀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二诸葛性格除了迂腐外还有商量诚实的一面。这样使人物立体化了。

赵树理小说中人物一举一动,性格突出,而人物对话更是个性鲜明。《李有才板话》中小福子见家里有个人,便问道;“爹!这是哪村的客?”老秦道;“县里的先生!”老杨同志道;“不要这样称呼吧!哪里是什么‘先生’?我姓杨!是农救会的!你们叫我个‘杨同志或‘老杨’都好!”从这一对话中就可看出这三个人的年龄、身份、个性。小福子是老秦的儿子,问话客气,老秦老沉,老杨随和、平易近人。又如《小二黑结婚》中,区长问二诸葛的童养媳多大。他首先说是属猴的,然后才告诉是十二岁。我们不可忽视这些答话,这完全可以说明他的习惯。

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说话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的,不仅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而且还能反映出人物之间的复杂微妙关系。如广聚请示恒元如何安排老杨同志吃饭问题时,恒元他不耐烦了,发话道:“这么一点事也寻我?那有什么难办?他要那么执拗,就把他派到个最穷的家—象老槐树底老秦家,两顿糠吃过来,你怕他不再找你想办法啦?”广聚道:“老槐树底那些人跟咱们都不对,不怕他说坏话?”恒元道:“你就不看人?老秦见了生人敢放个屁?每次吃了饭你就把他招待回公所,有什么事?“广聚说话唯唯诺诺可怜巴巴,而恒元反问连串,盛气凌人。这位村长广聚和西头老户主这间的微妙关系不是从这些对话中昭然若揭了吗?

原来,广聚是前台的木偶,牵线人就是老奸巨滑的阎恒元。

赵树理还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时不同的腔调,表现出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情绪。老秦虽说胆小怕事,但对老婆孩子却凶神恶煞。他老婆要和老杨谈起押地时,他先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张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咄咄逼人。当小女孩念着顺口溜,他劈头打了小女孩一掌骂道:“可哑不了你!”骂声不绝。在老秦看来,老杨是官,自古以来。“官官相互”,老杨一来到他家,他就毕恭毕敬,怕有些话传到村公所,自己受罪,所以就来了急躁情绪。这与他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是互为表里的。

什么样的人物,往往会有什么样的常用词汇。赵树里写人物对话就注意运用独特的常用的词汇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二诸葛的常用词汇是“恩典恩典”。到了区上他先后说:“请区长恩典、恩典”,反复念叨,带有封建文人的习气。这是因为他常看历书,迷信阴阳八卦,而形成了个这个词汇。而三仙姑一到区长房子里就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作主!”这是在喊冤,与她平时会哼哼表演是分不开的,又说明了他的刁赖。再职章工作员一开会讲话就是一大响,总是要讲几句“重要性”啦,“什么的意义及价值”啦。这说明他一有机会总要炫耀自己,有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这些常用 词汇在老杨嘴里是不会说出来的,真是非他莫属。

赵树里小说中还有不少对话是人物处在客观情势逼迫之下说出来的,也就更闪烁着性格的火花。当恶霸斗争小芹、二黑时,小二黑反问兴旺:“无故捆人犯不犯法?”小芹说:“村长!捉贼要赃,捉奸要双,当了妇救会主席就不讲理了?”严词责问,性格倔强。当二诸葛收养童养媳时,二黑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当三仙姑许亲的时候,小芹敢于和她妈顶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态度鲜明,大胆泼辣,这也是新时代给他们的影响。

我们只要仔细地阅读几篇赵树理的小说,就会发现作家在设计人物对话时很少以作者的身份出面作人物身份、状态、心理、个性等等说明。我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即可证明。鲁迅曾说巴尔扎克“并不描写人物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赵树理的小说就是这样,不仅让读者看出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心理情绪等等,更重要的是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赵树理小说中也找不到大段的肖像描写,而较多的是通过别人的言行来写另一人物。《小二黑结婚》没有直接写小芹长的漂亮,而是通过村上小伙子们的行动来写的:“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写小二黑漂亮,说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而写一仙姑的肖像则是通过群众语言的描绘:“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这也照应了在第二节里对三仙姑的肖像的几笔勾勒:“小鞋上仍要绣花,裤上仍要镶边”。《李有才话板》中的老杨的肖像也是这样写的:广聚跟小元招头一看,见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白小布衫深兰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重。“一身土气,象个送信的。老杨朴实可近的形象就显现出来了。

着重通过行动、对话来刻划人物,这是我国古典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手法。赵树理深得其奥妙,运用得非常娴熟,并有所继承和发展。我们不否认所谓意识流,但我们更知道人物是行不离谱,言为心声。让我们学习赵树理描写人物的艺术、注重行动、对话描写,使作品中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其次,叙述语言客观化、口语化。

赵树理的26篇小说中,有20篇运用了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方式,客观叙述即叙述者不参与故事。第三人称客观叙述的方式是中国小说传统的一个基本模式。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中叙述者不是行动的人物,只是故事的传达者。他不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仅仅起呈现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没有创作的倾向性,只是这种倾向性由叙述结构的其他组成部分(情节、人物对比)和文本设计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虚构性的叙述文本中的叙述者只是一个隐含作者,不一定等同于真实作者,但通过对赵树理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赵树理的小说中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是同一的。赵树理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信念、感情是统一的。而且,赵树理在不同的作品中表达了基本相同的对于大众的人文关怀。赵树理的小说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却并不相同。正如赵树理所言:“写作品的人在动手写每一个作品之前,就先得想到给哪些人读,然后再确定写法。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并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所以写法上对传统的那一套照顾得多一些。”这也就是说,赵树理小说的隐含读者是识字或不识字的农民。但他小说的实际读者却既有知识分子,又有工人以及其他的阅读人群。如此可知在赵树理的小说中说话人便是他本人,而受话人则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阅读者。由于说话人与受话人的规定性,用以阅读的符号形式——文本便是具有了民族化,大众化的特性。如《李有才板话》,是对古老的民间讲史演义、平话的借鉴熔铸而成的。文中的13段快板是讽刺阎恒元一伙的武器,体现着作者的创作倾向,人文关怀。

赵树理在叙述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如写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老秦胆小怕事的性格。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具有口语化的鲜明特点,在赵树理的小说文本中,农民读者听到了自己钟爱的纯正的“乡音”,亲切之情,油然而生。

赵树理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带着浑厚的土腥味儿。

赵树理的小说完全没有“五四”以后一些小说的欧化句式和“学生腔”,又不用未经加工的方言土语,注重对群众口语的加工提炼,使其语言既通俗化、大众化,又不粗俗、简陋,是富有表现力的、有韵味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切合农民口味,也让读者有别开生面之感。

参考文献

1、《赵树理小说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 赵树理专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评论与回忆》,王中青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三篇: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

1、异常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赵树理就是为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有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他的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愚蠢可笑,他还善于描写人物的蠢话、假话。“传家宝”中落后守旧婆婆李成娘蠢话边篇,还自以为是,真是可笑至极。她笑媳妇走路不像女人家,力气太大,使水费,使油费„„当面撒谎,更使人感到荒谬绝伦:三仙姑装神弄鬼,口吐谎言说神非叫于福(小芹爹)“马上打小芹一顿不可”。《李有才话》中描写得贵跟着恒元屁股转时引起发李有才的段快板:“„„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恒元说的是谎话、假话,得贵则谎上加谎,深刻地揭示了张得贵丧失贫农立于场,与坏人互通鼻息的劣根性。《小二黑结婚》中写二诸葛见儿子小二黑被抓后自己心中恐慌的一段话,搞笑至极:“二诸葛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堠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乌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异常会产生幽默。异常有种种,有异常的表情,异常的动作,异常的语言等。异常的语言也可以叫异常说法,有时候人物的语言与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不相协调,失去了常格。人们往往适应常态、不适应异常、反常,所以异常就法会引人发笑。如:

(1)他一见老杨同志,就满面陪笑道:“这位就是县农会主席吗?慢待、慢待!„„晌午我就听说你老人家来了,去公所望发好几次也没有遇面对面„„

(2)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小二黑结婚》)例(1)张得贵本来是穷人,一个大字不识,可是多年跟着地主恒元转,耳濡目染,学会了几句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让人听起来觉得好笑。例(2)“恩典恩典”是动词的重叠用法,是“给予恩惠”的意思,但是这种词并不经常使用,而动词用法,特别是重叠用法则更少见,令人发噱。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物的话虽然因异常而令人发笑,但这些说法又是协调的,合乎情理的,他们不就这样的话谁说!所以说异常会产生幽默,也只有“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异常,才能产生幽默。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调也会产生幽默。比如“小黑结婚”中与区长问二诸葛收的童养媳几岁的时候,二诸葛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属猴的,十二岁了。”除了笃信属相的二诸葛,谁能说出这种话呢?所以这些都与二诸葛的人物性格是相符的。同时这些说法又是异常的,一般人不这样说,所以好笑。既不协调(异常)又协调,既协调又不协调,辨证统一于一体,幽默始生矣。

2、降用有不少语词,其基本义素相同,但在份量上却有轻重大小之别。利用这一因素“降级使用”(也就是“大词小用”)词语也是转移语义而求诙谐的好办法。“降用”在他的作中呼之欲出,俯拾皆是,可以说是赵树理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之一。

说孟祥英的婆婆找牛差差老婆商量对付媳妇的对策是“开个座谈会”;说《三里湾》中描写能不够教唆小俊与玉生闹,说“以上还只是她一些原则指示,后来的指示就更具体了。”中的“原则指示”,《“锻炼锻炼”》中写李宝珠长得好“论人才是‘争先社’数一数二的”。可惜她这个优越条件变成了她自己的一个很大的包袱中的“包袱”;当描写到李宝珠对丈夫张信不满意,“只把他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丈夫,因此她安排了一套对付张信的“政策”中的“过渡时期”和“政策”。《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在区上遭嘲笑后,实在觉得不好意

思,”回去对照镜子研究了一下,真有点打扮得不象话。中的“研究”等等词语就是采用“降用”手法,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表面上看来好像用得不尽恰当,但仔细玩味,却是幽默有味,具有一种引人看下去或听下去的趣味和力量。

3、飞白所谓飞白就是“明知其错,故意仿效”。飞白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和逻辑飞白。赵树理多采用词语飞白。例如:

(1)“地主刘石甫在太原混了几天,学了一套“官腔”,我们的中央军‘进行’到我们的‘原籍’来了。他们的共产党都被捉住了。我们国民党又都‘秩序’了。我们的吴参谋来给你们训话。大家要‘严肃’地听!越‘严重’吴参谋越喜欢。就是这个‘问题’!”(《灵泉洞》)

(2)“老相好都不来了,几个老光棍不能叫三仙姑满意,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调皮.”(《小二黑结婚》)

(3)“三仙姑见二诸葛老婆已经不要了命,自己先胆怯了几分,不敢恋战,少闹了一会就出来走了.”(《小二黑结婚》)

在赵树理的笔下,如例1“进发”、“家乡”、“恢复统治”和“严肃”,分别被飞白成“进行”、“原籍”、“秩序”和“严重”,极其有力地暴露了财主的贪“官”不化,无知可笑。例2中的引诱被飞白成“团结”,表现了三仙姑的心灵的丑陋。赵树理通过词语的飞白技巧,使一些平常的口语产生幽默的情境.4、绰号在赵树理的小说中,给人物起绰号是幽默讽刺常用的手段,也是他的一种幽默方式,这些绰号常常使人永志不忘,如:“二诸葛”,“三仙姑”,“小飞蛾”,“小腿疼”,“吃不饱”,“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老定额”,“牛差差”,“老驴”,“一只虎”,“杂毛狼”等等。这些实际上是作者用以揭露人物思想,刻画人物个性,漫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如《“锻炼锻炼”》中有段对“小腿疼”什么时候“腿疼”什么时候不疼的介绍,它诙谐地说明了和“吃不饱”其实吃得很饱一样,“小腿疼”其实腿也不疼,那些无非都是他们用来对付集体图谋私利的一种手段罢了。所以这些颇具幽默韵味的外号,不仅有助于显示人物的本相,而其中又是饱含着作者对落后行为的揶揄之情的。他把自己的爱憎鲜明的感情注入这些绰号。这种起绰号的形式无疑是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绰号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象概括或突出特点的形象反映。中国人的姓名以三字格为多,赵树理的人物绰号也多是三字格,因而比人物的正名生命力强。它们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和含蓄性:每个绰号能引出一段或几段有趣的故事,它吸引人们去看故事,去思考绰号的精妙之处;它诙谐风趣,引人发笑。

5、谐音赵树理喜欢唱戏,他的家乡戏——山西上党梆子,他几十年来未与之断绝关系。15岁学会了打上党戏的鼓板。鼓板是指挥乐器的,要掌握好全剧的节奏,才能指挥好整个乐队,因此往往要把唱词和对白完全背诵下来。他也喜欢曲艺,如快板、小曲等,有些曲艺内容也能背诵。他在《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作品中写了多段快板以及近似快板的其它韵文,除了内容的诙谐幽默外,音韵和谐的本身就显示出奇巧,使人觉得有趣。相同韵脚的回旋反复不但奇巧,而且通过声音的反复又使语势增强,从而引导人们在反复回荡的旋律中深深体味,使人感受道袍无限的情趣。例如《李有才板话》中有一段快板是讽刺刘广聚的:“刘广聚,假大头;一心要当人物头;抱粗腿,借势头,拜认恒元干老头。大小事,强出头,说起话来歪着头,从西头,到东头,放不下广聚这颗头。”这是谐音手法,“头”压韵,“头”的音同义各异,读来使人忍俊不禁。《“锻炼锻炼”》开头也写了两段快板,有助于引出矛盾,揭示人物性格,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有时候顶真与谐音或回环联用,更是趣味横生。例如《罗汉钱》就用这种手法介绍人物: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赵树理善于利用谐音来增强幽默感,而且这种幽默感总是拌着讽刺而生的。此外,赵树理还善于利用民间的“快板”形式来揭露矛盾,进行对比,显示实质,达到嘲讽的目的.例如《李

有才板话》中阎家村政策不纯,被坏人操纵,但反而被不明真相的上级封为“模范村”.对此,小说主人公李有才编了一首快板说道:“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东边吃烙饼,西边吃稀饭”.群众苦乐不均,则有怨言,这算哪门子“模范”?这首快板将农民的怨气巧妙的发泄出来,因而不胫而走.书中这样的快板还不少.它既揭露了矛盾,有增添了文章语言的幽默色彩.(二)赵树理小说语言幽默特色的修辞构成幽默作家在创造幽默作品的时候,都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但各有各所不同。有的擅长比喻,有的喜欢夸张,而赵树理在创造幽默小说时,则较多采用以下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是语言艺术之花。人人喜欢用比喻,在文学写作中用得很多,创作离一开比喻。但并非所有的比喻都能造成幽默效果。从赵树理小说看,要使比喻产生幽默效果,应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事物(本体)自身有明显缺陷,比喻句式则仿佛是一具功率放大器,对其缺陷加以强化,发使丑因喻而显,因显而谐。如:(1)“干脆把耳朵贴在到纸窗上听李老师打电话,嘴张得像在皮球上挖了个窟窿。”(《卖烟叶》)

(2)“(阎家祥)这个人的象貌不大好看,脸象个葫芦瓢子,说一句话目夹十来次眼皮。”(《李有才板话》)

(3)“按旧习惯,婆婆找媳妇的事,好象碾磨上寻驴蹄印,步步不缺。”(《孟祥英翻身》)这些比喻用得俏,常与讽刺相结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其二,事物(本体)原于尊贵的,崇高的,而故意地低级的卑俗的喻体描绘之。这样,比喻句就仿佛是一具传感器,崇高的本体因喻体的作用而鄙俗了。如:

(1)“他这几年才成了落窝鸡儿吧,从前还不是能飞能跳的来?”(《铁定额》)。

(2)“福贵这个人,在村里比狗屎还臭。”(《福贵》)

此外,以不同语体色彩的形象来移植比喻通常也是诙谐的,尤其是以专业术语描写情感生活是时更是如此。

2、夸张夸张就是运用语言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夸张的修辞效果主要是壮美的,从赵树理的小说看,要使夸张而改谐美者,应具备以下条件:其一,以夸张暴露人事、生活的缺陷,使得这种原先并不引人注目的缺陷变得非常明显。如:“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了,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不是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上去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小二黑结婚》)

其二,把夸张和精细结合起来,也会产生喜剧效果。如:

(1)“小元说道:‘你这老汉见不得事,只怕柿叶掉下来碰破你的头’。”(《铁定额》)

(2)“(李家详)眼一挤嘴一张,好象母猪打哼哼”(《李有才板话》)

其三,夸张不一定就是夸大,也可以缩小。缩小夸张的结果势心便表达对象的形象变得非常渺小,与此相对,审美主体的自我感觉也就比较容易得到顺利的舒展。因此,缩小夸张一般说来也都是诙谐有趣的。例如:

(1)袁天成说:“不行!满喜你也请回家歇歇吧!活儿我也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三里湾》)

(2)她的做法是张信上了地她先把面条煮得吃了,再把汤里下几颗米熬成糊糊粥让张信回来吃。(《“锻炼锻炼”》)

3、反复反复是一种强化矛盾的修辞手法,表现形式可以是同样的动作,表情的反复,也可以是同样的话的反复。赵树理的作品中多处运用了反复手法,有的反复描写了同一个动作。如《孟祥英翻身》中写孟祥英的婆婆,小女婿无法对付工作越来越积极的孟祥英时说:“梅妮(祥英的小女婿)没法,吸一吸嘴唇;婆婆也吸一吸嘴唇?”这里三次重复他们的尴尬动作,强化了他们的尴尬相,滑稽可笑。

有时故意反复某些话和与之相关的情态。如:听说四十军来了要先杀共产党的干部以后,孟祥英的婆婆,小女婿胆战心惊:“„„娘看看孩子,低声说:‘这回可在闯大祸!’孩子看看娘,低声说:‘这回可要闯大祸’”这段话又用“娘看看孩子”和“孩子看看娘”这一回环形式描写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更有助于强化矛盾,再加上多次强化,就使人感到幽默风趣。

另外,有些重复的词语很像是口头禅,被人反复地说,很可笑。有时则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缺憾。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叙述人反复提到某些词语,或让人物自己多次重复某些词语,或让别人故意重复某人物的某些口头禅来“揭短”,就会在多次反复中表现出幽默感来。比如《“锻炼锻炼”》的篇名就是争先社主任王聚海的口头禅。这个主任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不讲原则,爱当和事佬,倚老卖老,看不起青年干部,凡事要讲究“性格”,对青年干部念念不忘“锻炼锻炼”。在一定语境中多次重复这些词语,强化了矛盾,收到了幽默讽刺效果。赵树理的反复手法还有一种独物的形式,我们索性叫作“故意啰嗦”。比如《传家宝》中有一段话:“有个区干部叫李成,全家一共三口人——一个娘,一个老婆,一个他自己。”这种写法本身就新奇,再看内容,更生奇趣。前而交代三口人,不用“一个”去限定已很清楚,而且按常规,一般都必须是一个娘,一个老婆,既然三口人,那么当然一个就一定是“他自己”,这不是故意啰嗦吗?这种故意啰嗦的形式给语言增加了轻松幽默的情趣。

除以上修辞之外,赵树理也用比拟、顶真、借代、反语等来增强幽默效果,但是用得较少。他主要不是借助多种修辞方式来表现幽默讽刺的谐趣的,主要还是通过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简炼流畅,轻松幽默,含蓄俏皮的朴实语言自身显示出来的。这里要说的就是,有时你也说不出某些语言结构是哪种表现形式,但却十分有趣儿。赵树理是一位严肃而机智,质朴而幽默的作家.赵树理的幽默既是他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生活的提炼.赵树理小说的幽默特色,从根本上说,正是用幽默的语言手段和修辞手段表现出来.赵树理的小说语言,识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能听懂,是大众化的模范,其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群众口头语言。他的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赵树理小说语言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质朴无华,简洁明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为现代文学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生命。他的文学语言,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没有丝毫的粉饰、做作和卖弄,句句出自肺腑,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他对人物的行动和对话的描写特别简练、精当,有时即便是极短的一句话也能见其功力,含义深刻而隽永。赵树理小说语言的质朴自然,还表现在词语和句式的选用方面。他在词汇、语法以至语气方面都是口语化的。赵树理小说的语言运用,主要是针对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兴趣和爱好,即便是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的语言运用,也都是以农民看得懂听得懂为原则。他的创作是把农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的。单就表达时间的词语,都是以农历节令等表示的。像“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伏过后”、“从晌午睡到太阳落”等用法,都是农民所熟悉和欢迎的。再就文章的开头来看,也没有虚设的文字,一落笔就要触到所要表达的中心,三言两语就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特色就是顺口顺耳,活泼明快。他的小说作品,大部分是给农村中识字人读的,并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特别注意声律的和谐,节奏的匀称,贴近

口语又不拖沓。所以其小说语言很少有地区的局限性,各地的人都可以阅读,而且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也有节奏感。赵树理小说语言的节奏感强,活泼明快地通过叠字壮声渲染气氛来表现。赵树理有时也常用词组和句子的反复来增强声音的节奏,达到节奏明快,活泼的效应。赵树理在作品中还故意运用语言上的同音手段,句式相同,而意义不同,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对节奏感也是很重视的,随处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也正因此而吸引了更多读者。

三、赵树理小说的又一特色就是具体形象,幽默风趣。他的小说,无论写人叙事,写景抒情,总是有血有肉,散发着生活的体温,具体生动,使读者阅读时感到身临其境。为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赵树理在其小说中经常用比喻的手法。这些比喻,具体形象,容易形成联想,让人一听就不会忘记,十分贴切、自然。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幽默风趣,有时会通过人物的主要言行的描写来表现,有时也会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来加以表现。像取绰号,就是作者常用的一种方法,像“常有理”、“小腿疼”、“吃不饱”、“糊涂涂”等等这些绰号,就把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音容笑貌跃于纸上,饶有风趣,形象鲜明,而且有很强的讽刺力,小说中还常出现诗歌、快板、顺口溜和歇后语、谚语等等,都足以使小说显得幽默诙谐,新颖别致,生意盎然。

总之,赵树理和劳动人民有至深至切的关系,他生活在农民中,工作在农民中,而且善于向农民学习,以自己的执着实现了他的大众化、民族化的主张,写出了一部部大众化、民族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他朴素自然、精确简练、饶有风趣的小说语言,尤为大家所喜爱。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出生于山系,所以他的文章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也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作品与农村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作者继承了“五四”的启蒙思想和反封建思想,因此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外由于长期从事解放区文艺工作,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是赵树理1943年发表的,被誉为“文艺思想在创作 实践中的一个胜利”。小说以小芹和小二黑的爱情为线索,围绕冲破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封建束缚以及暴露农村生活中的落后面貌和落后思想来反映新时期农村思想新的进步和新的发展。,这篇小说也集中体现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特点,一,问题小说,这是一篇典型揭露农村存在 的问题的问题小说;〈〈小二黑结婚〉〉中揭露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封建迷信思想,也深刻揭露了农民的愚昧。此外小说业从金旺兄弟的所作所为反映了解放后解放区遗留下来的恶霸作风,和欺上瞒下的行为;也反映出农民自身的小农意识。再有,文中对父母包办婚姻的揭露也很到位。如三仙姑不顾女儿的反对希望将其嫁给“插起招军旗,就有种粮人”的吴先生;还有二诸葛家养育的童养媳等等都可反映这些问题。

二,强烈的政治色彩,也由于过分注意为政治和中心工作服务,因此给赵树理的创作带来了一些明晰那的局限,如拘泥于具体问题和事件,伸展不开对人物的刻画时有简

单化的倾向;作品有图解政治,图解政策的痕迹。有时会因政策事物而累及作品等。但是由于赵树理常年生活在农村,扎根于基层,凭借他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切了解,对中国农村革命历程的深切体验以及他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创作态度也使得他的问题小说得以突破就事论事的局限,取得不凡的思想成就。从〈小二黑结婚〉〉看,他把解决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婚姻以及解决金旺兄弟恶霸行为,还有使得三仙姑和二诸葛思想得以开化的这些问题都交由区长一人负责,文中也是由于区长这个关键性人物使得这些矛盾迎刃而解。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其强烈的政治功利性,也正因为这样在表写和刻画各色人物时,岁鲜明富有个性,但却总觉得缺乏点什么。

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受“五四”时期思想的影响,加上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封建主义的表现相当了解,所以他的作品有对封建意识下的农村社会关系和道德伦理观念有比较深入的剖析和抨击。在文中,描写的三仙姑和二诸葛的神婆行为深刻揭示了封建的迷信思想。以及文中农民对于金旺兄弟的所作所为采取敢怒不敢言的态度也反映了农民思想的弊端。此外他的西欧按说关注现实服务于现实斗争。他的小说基本上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但却又不同于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又不同于那种假现实主义,然而这样的现实主义可能导致狭隘的经验主义。如在小说中描写的解决各种矛盾的方式。但比起虚假,浮夸来说则不失针砭时弊的意义。而且他的小说没有那么咄咄饿理想化色彩,人物质朴如本色。

四,小说采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方法构建作品,刻画人物;即他是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坚定实践者。“五四”以来,“西化”

和“民族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问题一直是作家,批评家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赵树理的方向很明确,从〈〈小二黑结婚〉〉中,他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叙述,刻画人物。而且采用故事体小说的叙述方式,既少采用“横截面”式的段篇结构,也不太用跳跃式的或组合式的长篇结构,而是继承了中国评话式小说的特点,努力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完整性。也非常注意按照故事发展的时序叙述故事。而且为了让读者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极少采用跳跃,省略的方式来叙述,即便是交代故事 的人物家庭,也是不惜对牺牲对人物的刻画,来照顾读者,在文中先交代三仙姑,二诸葛的人物,家庭就可以很好体现这点。另外,小二黑与小芹爱情产生了问题最后也有了解决的方法,也体现了他小说的完整性,线索明确,脉络清晰,因果关系明了。

五,叙事,写人都用白描手法,而且以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性格,文中一出场就以讲故事的口吻交代了“三仙姑”,“二诸葛”两个人物的习惯难为,习惯,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的性格特色,在叙述整个事件的时候也采用娓娓道来,并不惨杂太多的细节描写。但他的故事却头绪清楚,故事集中,故事中又可以因出其他小故事,作品也有悬念,有聚焦点。

六,语言的口语化,通俗易懂,平易朴实,生动风趣;他的语言能使读者造成在场感,语言简洁,上口,合乎自然语流。多用短语,短句,限制使用多重的修饰语,如“刘家峤,有两个神仙,邻近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等等都可体现这点。在语言的使用上十分注意地方 色彩 和乡土风味,为了避免 采用文人书面语,也淘汰了生僻的字眼。作者吸收了通俗易懂的方言口语进入作品,如在文中“死受”这类语言同山西的民情风俗融合在一起构成 赵树理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

总之,赵树理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也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形成了独特的“赵树理方向”。他也是“现实主义深化”的杰出代表。也深刻地影响了大批作家的创作,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山药蛋派”。

第四篇:赵树理小说读后感

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有感

于乐源 11级 建筑学20115570

问题:小说中人物软英形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描写文字。并且进一步思考软英为什么这么变?赵树理通过软英形象的变化表达了什么?

软英作为主要形象贯穿了整篇小说。其变化是:软弱,无力争取幸福,等待封建制度中命运的宰割→开始想为自己争取幸福但是缺乏理智→有心计地为自己争取幸福→爆发,痛斥小旦,争取到了幸福

P225:“妗妗!你快坐下!你看我长了十七岁了,落了个什么结果?”

P227:“马上撅了撅嘴嘟噜着说:‘没甚就没甚吧!我爷爷不是逃荒来的?’” P233:“小宝问软英要说什么,软英说„„唱着唱着,眼泪骨碌碌就流下来了。” 这些表明软英对命运的安排是十分不满的,但是她还是个十七岁的姑娘,既没有能力,又没有智慧,只能对这桩婚事愤怒和喟叹。所有对话的前提是软英无奈地接受了这次的安排。在这里,软英是软弱无能,任命宰割的。

P239:“软英说:‘捶死就捶死吧!反正总要死一回啦!捶死总比嫁给刘忠强!’” P241:“二姨劝软英:‘软英!„„’„„软英说完了,二姨觉得这话越发句句有理。”

在这一阶段软英仍背负着封建残余强加给自己的枷锁,但是她有了主见,算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虽有哭哭啼啼,却是为争取而哭号,而不是为无奈而哭号。自己开始为自己争取幸福,并且理直气壮。但是由于智慧的欠缺,软英只能用强攻,对父亲采取哭闹的方式争取。

P251:“软英这时候,已经是二十岁的大闺女,于是已经有点拿得稳了,„„接着把自己那套注意告诉小宝,并且告他说:‘你到外面,要故意骂我丧良心才好!’” P258“小宝站起来说:‘我说!’软英跟着也站起来说:‘我说!’”

第一段对软英的语言,动作,心理都有浓墨重彩的细致描写。她在这时候已经是二十岁的大姑娘了,内心变得成熟稳重,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幸福,会用计谋拖住敌人,自己慢慢运筹帷幄,甚至安排小宝为自己放下口风。这里是软英变化的结点,是软英爆发的铺垫。

第二段一个“跟着”表明了软英的迫不及待和准备充分,是爆发的前奏。

P258“软英站起来说:‘高工作员在这里唱给我们讲„„’„„小旦叔,不!小旦!我再不叫他叔叔了!„„他小旦天天哄人啦,也上我一回当吧!”

P261“大家正站起来要走,软英说:‘慢点!婚姻问题究竟算能自主不能?’„„别人干涉不着”

软英爆发了。她慷慨陈词一通,痛斥小旦,陈述了自己不嫁给小贵的理由和自己对付小旦、小昌的计谋,整个是激昂但是条理的。说明软英有力量和智慧抗衡强加给自己的不公平了。她不是那个无奈的小姑娘了,也不是那个只会用哭闹的方

式争取的女孩子了。软英成熟了。

至于变化的原因,我认为无非是这几个方面:

一是软英本人年龄的增长。年龄大些,心理要成熟些。能够承受得起外界的压力和突发变化。

二是软英在婚姻**中经历的挣扎使她成长起来。软英亲口说:“哪天不想?哪时不想?不知道想过几千遍了!”软英在这件事上翻来覆去地考虑,加重了她对这桩倒霉婚事的痛苦,也坚定了嫁小宝,争幸福的决心。痛苦使她成熟。

三是大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也是最重要的。八路军赶走了日本鬼子,占领了下河村。下河村本来是封建社会统治的礼俗社会,无法可讲,地主刘锡元一手遮天,子女唯父命是从,软英无力反抗。八路军的到来为下河村注入了理法的新鲜空气。软英开始讲“婚姻自主”,有此意识是软英反抗的前提。文章最后元孩提到了“代表政府”、“登记”、“合法”等在封建社会不会出现的词。这也是软英反抗的依据。正是大时代的潮流滚滚而下,风气焕然一新,才使得青年男女们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啊。

赵树理通过软英的变化表达了:

八路的到来破除了封建,进一步的土改破除了封建残余。焕然一新的风气使得年轻人观念改变,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第五篇:浅谈赵树理小说的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腔调”

“腔调”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如西皮、二黄等;第二种是指调子;第三种是指说话的声音、语气等。本文所论述的“腔调”有别于词典里的解释,是指赵树理小说有特点的语言运用,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他的小说所体现的“腔调”是极具特点的,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诙谐成趣,土而不僻,通而不俗”。

“语言的结构系统十分复杂,由各个分支系统或层次组成,如单位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各层次系统依靠语法或修辞手段进行组织衔接,常常以声音、语气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形成语言的特点,即“强调”。“强调”的表现常要借助语音、词汇、语法及修辞等手段表现出来。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赵树理形成的与其它地区作家迥然不同的语言特点,也正是从语音、词汇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一、语音

(一)讲求语言的谐音押韵

“谐音是表达者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谐,从某个词语引起暗示和联盟,由本体向谐音相关体及隐蔽谐音的词语转化,也就是讲能指意义转化为新的所指意义,从而达到符合语境要求的语言表达目的的修辞方法”赵树理在《李有才板画》、《锻炼锻炼》等作品中写了多段快板大的其他韵文,处理内容的诙谐幽默外,音韵谐和的本身,更显示出奇巧,使人觉得有趣。例如,在《李有才板画》中: 张德贵,真好汉(h a n),跟着恒元舌转(z h u a n)

一只虎,阎喜富(fu),吃吃喝喝有来路(l u)

老恒元,真混账(z h a n g),抱住村长死不放(f a n g)

丈地的,真奇怪(g u a i),七个人,不一块(k u a i)

(二)重视句与句之间的节律美

“汉语语音节奏是由音长、音高、音强、音色四个要素构成的。由音长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声音的长短、快慢和停顿的问题的间歇交替上形成的节奏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节拍。有音强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重音和非重音的交替上,音量的强弱是形成节奏的最鲜明的因素;由高音构成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平仄和语调上,即交替运用不同的声调和语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形成抑扬有致的节奏; 1

有音色构成的节奏,主要在双声、叠韵和押韵上,利用声韵对立来有规律的组合,给人一种回环往复、和谐悦耳的节奏感。”上一点已经对赵树理小说的谐音做了分析,除此之外,在音长、音高方面赵树理配合得也相当巧妙,使人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例如:

他两个人都听出是金旺的声音,小二黑起了火,大叫:‚拿?没有犯了法!‛·····兴旺说:‚走?便宜了你!把他捆起来!‛《小二黑结婚》

上例中,“拿” “ 走” 停顿得当,小二黑和兴旺的言外之意分别是“我没犯法,凭什么捆我?” “想走,没门”。这样能使口语表达清晰度高,表现力强,丰富了小二黑血气方刚,兴旺的无赖秉性的感情色彩。

总之,对戏剧和曲艺的爱好,以及亲身的经历,使赵树理在语音协调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将这种艺术表现手段引入小说创作中使其小说在幽默诙谐的同时更能产生一种节律美,提高话语的表达效果。

二、用词

赵树理的小说大量使用了的农民的口语,在语言伊苏上具有自己独特风格。赵树理是善于运用群众语言的语言大师,赵树理声称,自己写的小说,只注意让群众能听懂,看得懂。因此,在文字组织上只求一般是自的一看就懂,不识字的一听就明白。

(一)熟语的大量运用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引入一些含义丰富,人人理解的“现成话”,能够使语言言简意赅,增强表达效果。在赵树理的小说中熟语的大量使用,使得他的小说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熟语具有精炼的内容与精炼的形式,极富有表现力。“熟语的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及俗语。”这些类别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均有体现。

(二)词语重叠形式的大量使用

重叠即是一种语言手段,又是一种修辞手法,能够使作品的语言产生音乐美感,重叠词语的运用在赵树理的小说里也是屡见不鲜的,不但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深刻揭示人物性格,更能调节语言的节拍,长造出音乐的美感。

三、句式

(一)短句的大量使用

“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则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在赵树理的作品中,短句的大量使用尤为突出。例如:在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和小芹说句话。小芹曲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就都去采‛;‚说道他的漂亮,那不只在刘家峧有名,每年正月扮故事,不论去到哪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着他转。”作者仅用了几个短句和几个动词就把小二黑和小芹的美丽形象勾勒出来了。另外在其它作品中,短句的使用更是给小说增添了质朴自然的气氛。

(二)开篇句式的模式化

赵树理作品的素材大多采自民间,为了照顾农村读者的欣赏习惯、兴趣和爱好,无论是人物对话,还是开篇结尾,都以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为原则。因此,小说的开头大多没有虚设的文字,一落笔就触到所要表达的中心,三言两语就可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三)反复句式的使用

赵树理有时也常用词组、句子的反复,是很平淡的词句富有新意。如:“不多一会,屋里,院里,你得嘴对我的耳朵,你的嘴有对他的耳朵,各哩咯嗒都嚷嚷着三个字——‘小飞蛾’‘小飞蛾’·······‛(《登记》)这是张木匠娶小飞蛾时,村里年青人闹新房的一个细节描写。其中,“······的嘴对······的耳朵”的反复,加强了闹新房大的热烈气氛,“小飞蛾”的多次反复,点出了小飞蛾得名的由来,突出新媳妇的年轻和漂亮,为下文故事埋下伏笔。又比如:“注意!一会把这三个碗放到里边殿里,次序是这样:从东往西,第一个,红碗,是刘广聚!第二个是马凤鸣,第三个是陈小元。”(《李有才板话》)这是村选举大会上的一个场景,这是运用反复句式纯是为了加强音响效果,加深听者的印象,引起大家的注意。这种说话方式是符合群众习惯的,子让流畅。普通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四、多种修饰手段的综合运用

在赵树理的小说中,各种修辞手法与讽刺相结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收到了极好的幽默效果。

(一)比喻运用的独特性

为使所描写的事物具体形象,赵树理经常运用比喻的手法。如: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只可惜官粉凃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是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把“老来俏”三仙姑官粉凃不平的脸比喻成“驴粪蛋上下上了霜”,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精彩绝妙的比喻。

赵树理小说中运用的比喻,例如以上引例,多用明喻,喻体常为通俗常见,大众化的东西,并且都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如“驴粪蛋” “小耙子” “蚕蛾” “老鼠吃落花生”,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抓住与人物体态特征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形象生动,幽默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反复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赵树理小说中也常常见到。

在《锻炼锻炼》中,描写“小腿疼”的“病因”是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小腿疼”不劳动,偷懒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就疼;他的丈夫死后儿子还小的时候有好几年没疼,一给孩子娶过媳妇就有疼起来;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赵树理的小说用排比的目的就是在于增强语势,突出文章的重心,以提高表达效果。

总之,赵树理借助多种修辞方式来表现幽默讽刺的趣味,是大众化的语言更加简练流畅、轻松幽默和朴实自然。

综上所述的四个大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赵树理小说特有的“腔调”,他作品特有的语言风格,给人留下了不绝的笑声,他创作了一种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赵树理式的幽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下载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征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艺术 ——以《大淖记事》为例 【摘要】随着80年代的文学创造的繁荣发展,作家的创作个性日益彰显出来,以构建现代审美原则为宗旨的“文学的启蒙传统”悄悄......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论苏童小说语言的审美特征 摘要:苏童的语言极富魅力,本文选取苏童小说中的语句,从五个方面细致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奥秘:对细节细致如画的描述、隐藏于冷静表述背后的情感、语言超......

    如何将青少儿演讲语言口语化

    如何将演讲语言口语化 一、要注意选取有利于口语表达,能充分体现通俗晓畅风格的词语 现代汉语的词语,从音响效果来说,通常是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比单音节词容易让人听得清楚。为适......

    小说语言赏析

    为切实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十八塘中心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发放《森林防火致家长一封信》。信中不仅有如何预防森林火灾的知识,而且有一旦遇......

    古诗语言特征

    古典诗词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

    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

    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构思和行文时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许赘词冗句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

    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

    80年代小说的思想特征 20110211 25 何柳青 整个80年代,是20世纪末期中国小说家热情最为高涨、探索最为积极、所取得的实绩极为可观的10年。小说以其广阔的艺术视野、恢弘的......

    小说语言艺术论文(合集)

    一、语言的直观艺术海明威在创作|过程中,非常善于通过语言文字的直观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真实的场景。在读者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文字,文字的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