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言赏析

时间:2019-05-13 18:0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说语言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说语言赏析》。

第一篇:小说语言赏析

为切实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十八塘中心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发放《森林防火致家长一封信》。信中不仅有如何预防森林火灾的知识,而且有一旦遇到火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知识,希望家长朋友们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加强学生防火安全意识。二是通过国旗下讲话、森林防火主题班会、森林防火板报评比等途径,由学校领导、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森林防火安全教育,让学生牢记上山不玩火,野外不点火,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牢记火灾报警电话119等,使学生对森林防火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三是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学生层层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位,营造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內潮中学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

时值深秋,森林防火工作形式越发严峻。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塘乡政府森林防火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经学校领导召开班主任会议,活动主要分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将《森林防火致家长一封信》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信中有具体的森林防火工作指导及发生森林火灾应对举措。使学生养成森林防火的意识,并且掌握如何应对森林火灾。

其次,各个班级开展“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各班主任通过讲实例,讲《森林法》等对学生全方位的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牢记上山不玩火,野外不点火,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牢记火灾报警电话119等,并要求学生向家长宣传不烧山,不烧田垄,使学生对森林防火知识有完整的体系。

最后,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森林防火致家长一封信》,并签字。通过学校的教育,使社会养成良好的森林防火意识,有力的促进了促进和谐乡村的建设。

第二篇:小说《卒业》赏析

《卒业》赏析

【关键词】 鹭泽萌;语言风格;女性文学;家庭观

日本当代文坛才女辈出,鹭泽萌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名“美女作家”,她可谓“少年得志”。18岁时她就以处女作《河畔的道路》获得了日本第64届文学新人奖,可谓红极一时的“美少女作家”。她以其“具有透明感的独特文风”深受追捧。此后又多次入围日本文学第一大奖:芥川奖。1992年,鹭泽萌又以《奔跑的少年》荣获镜泉花文学奖,奠定了她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由于英年早逝,鹭泽萌一生只写了47部作品,包括《河畔的道路》,《不归的人们》,《你爱这个国家吗?》等等。其中最受读者青睐的当属《海之鸟·空之鱼》。她有着自己独到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她认为:“每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而她用来追忆她18岁时“那段精彩的日子”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17年。

鹭泽萌的作品不但体现着她自己独到的写作风格和人生态度,也是当代女性文学的典型,体现着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写作趋势和关注重心,同时也折射出日本当代社会的变迁。本文拟从《卒业》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语言风格,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的新特点以及日本当代社会家庭观念的变迁等方面来浅析这部作品。

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

鹭泽萌在1987年以处女作《河畔的道路》获得了日本第64届文学新人奖。她那朴实的语言风格可谓功不可没。那年正值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吉本芭娜娜的《厨房》相继问世,而路泽萌却以其“具有透明感的文风”脱颖而出,受到了日本媒体的热烈追捧。她这种如玻璃般透明的文风在《卒业》中可见一斑。这在作品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得到了体现。

(一)用简单的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文章从一开篇就像是在讲生活小故事一样展开。“‘あーあゔ’。

早春の日ざしが白い革张りのソフゔーに映っている。半円形に张り出した形で作られた居间の中で、ソフゔーの上に一六七センチの细长い体躯を投げ出すと、下から见上げる部屋の感じはいつもとは少し违って见える。大きくため息をついた珠美は、ソフゔーの上であおむけに寝転がったまま膝を立てて脚を组んだ。広い居间の向こう侧、大きなテレビの前で、姉の直美は正座したまま上半身だけ前方に折り曲げた格好で、さっきから热心に新闻を読んでいる。”简单的语言给整篇小说奠定了清晰透彻并极富生活化的基调,事故时显得真实可感,让读者身临其境。用及其简单和生活化的语言将故事主人公珠美以及姐姐直美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既让读者有清晰、直观的认识,又可以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二)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多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姉の直美はそんな珠美を时々しかりつける。

「あんた卒业たしらどうするつもりなの。」

「别に・・・・・・。短大はエスカレーターだし。」

「あんたね、目标ってものはないの。」

「・・・・・・ない。」

すると直美はいらいらした调子でまくしたてる。目标がないということは人间をだめにする。どんなことでもいいから目标を持ちなさい。”

这段简短的对白,不仅生动现象、极富生活情趣。主人公珠美一直想着跟班上的同学一样不用担心高考,直接进短大,对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姐姐为此十分担心,便斥责珠美。可以从她们的对话中看出,珠美就像她自己认为的那样身体虽然跟妈妈像,但性格却像爸爸,总是嘻嘻哈哈一副乐天派的样子。而姐姐直美虽然和爸爸一样个子很小,但性格却和妈妈一样,目标坚定、总是一副女强人的样子。这样简短的几句对白就把人物的性格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三)小中见大,语言朴实而寓意深刻

首先,从对爸爸的描写来看。小说前部分通过“幼いころから自分の家はどうもよその家とは违うようだ、くらいの认识はあった。朝早き仕事に出かけていく母と、娘たちのために食事を作り、洗濯をし、扫除をする父。父は売れないイラストレーターだった。”描述了珠美家与别人家的不同,爸爸和妈妈的角色互换了,爸爸成了“家庭主男”。并通过“ 父には、どんな悪いことをされても「ごめんね、ごめんね。」と片手拝みの笑颜で言われると、「しょうがないなあ。」と许してあげたくなるような、そんあ魅力があった。”这些对爸爸性格特征的描写极力表现出爸爸是个积极乐观的人,而且他似乎很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法方式。但是,作者在后半部分却笔锋陡转,爸爸突然离家出走,而且还是跟别的女人走的。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珠美的姐姐和妈妈对与爸爸的离家出走并没有任何担忧或感伤,“父がいなくなっても、家の中にはなんの変化も起きなかった。母は相変わらず仕事に忙しいし、直美は本を読んでいるか机にかじりついているかのどちらかである。”这些简单直白的描写,通过作者的巧妙布局,让我们对爸爸这个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他虽然表面上很乐观,整天笑嘻嘻的,但其实他应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毕竟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日本,当“家庭主男”确实是件很不寻常的事,而且,他不仅在妻子面前感到自卑,也得不到大女儿的尊重。也许他正是承受不了这种压力才离家出走的吧。

再来看对姐姐直美的描写。作者一开篇就通过“広い居间の向こう侧、大きなテレビの前で、姉の直美は正座したまま上半身だけ前方に折り曲げた格好で、さっきから热心に新闻を読んでいる。”把直美定位为一个做事认真、有志向的人。后通过姐妹两的对话“姉の直美はそんな珠美を时々しかりつける。「あんた卒业たしらどうするつもりなの。」

「别に・・・・・・。短大はエスカレーターだし。」

「あんたね、目标ってものはないの。」

「・・・・・・ない。」

すると直美はいらいらした调子でまくしたてる。目标がないということは人间をだめにする。どんなことでもいいから目标を持ちなさい。”表现出姐姐对妹妹的现状很不满,斥责妹妹教育妹妹,完全是一位强势的家长式的姐姐。但是在珠美毕业典礼那天,正当珠美期盼这爸爸能穿着他做的西装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的时候,却看见姐姐穿着爸爸那件不合身的西装“滑稽”地出现了:“笑颜を作りかけてそちらのほうをよく见たとき、珠美はもう一度惊いた。ぐりーんのすーつをきているのは父ではなかった。だぶだぶの上着のそでをまくりズボンのすそも折り曲げてそのスーツを着ている人は直美だった。”这不仅让珠美感动、更让她想起了姐姐鼓励她做同声翻译的事,这让她下定决心努力成为一名同声翻译员。这也让读者在感动之余不禁感叹,作者构思和布局的巧妙,也让读者明白原来姐姐对珠美的不满和斥责都是因为担心她的未来,从她之前为妹妹搜集语言学校和留学等资料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她对妹妹珠美的事很伤心。通过姐姐穿着爸爸的西装出席珠美的毕业典礼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更能体现出姐姐对妹妹的深切关怀。

二、日本当代女性文学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日本文坛涌现出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文学作品,并以其独特的魅力独领风骚。始于战后的当代女性文学历经了社会的急剧变革,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女作家们以独特的视角、缜密的观察、细腻的笔触组成了女性作家创作群体活跃于日本文坛。代表作家有津岛佑子、增田瑞子、吉本芭娜娜、柳美里、多和田美子,当然还有《卒业》的作者鹭泽萌。

当代女性文学在日本社会体制巨变的背景下产生,受到民主主义、女权主义思潮的冲击以及经济道速增长下衍生的都市化情怀的洗礼,呈现出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盛况。据有关资料统计,仅1970年至1994年的24年中,勇摘日本文学第一大奖芥川奖的女新人就达19名,占同期总获奖者54人中的35% 当代的女性文学一改以往传统的观念,开始着眼于男女平等、男女同权的理念进行创作。女性作家与作为女性与家庭有着天然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女性作家的创作,首先是以家庭为立足点,关照女性的生存际遇与命运,然后再以此为标识审视社会、过滤人生。她们在写作策略与审美态度上强调性别立场,要求打破男性中心文化的藩篱,发出女性的声音。津岛佑子在《沉默的集市》、《燃烧的风》等作品中着力刻画残缺家庭中自尊、自立、与男性分庭抗礼的女性形象。增田瑞子的创作则表现了抛弃传统的家庭观念,力求不失自我尊严,不落于男权的羁绊中的当代女性的愿望。

在《卒业》这部作品中,作家表现了一个与日本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相反的特殊的家庭形态:珠美的妈妈事业飞黄腾达,开办了自己的事务所,而她的爸爸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插图画家,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在家里做饭洗衣服。

不仅如此,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有妈妈做主,这点从妈妈独立主持修建这个家就可以看出来。“半円形の居间の壁面いっぱいをガラス窓にしたのは母である。この家が建ったのはもう六、七年前、珠美はまだ小学生だったが、それでも建筑屋や设计士の打ち合わせ、出来上がってきた図面にさまざまな注文をつけて変更をさせたりしたのはすべて母であったことを覚えている。

半円形の窓に沿わせて置いてある白い革のソフゔーは西ドイツ制とかで、日本には十组くらいしかないのだという。これも麻布の店で母が见つけてきた。あのころ珠美は、子供の自分ですらワクワクするような家をつくるという计画に、どうして父が参加しないのか不思议でならなかった。母が父にそうさせないというのではなかった。子供の目から见ても、父は自分からそれを放弃していた。”可见大到整个家的设计,小到一面窗户、一张沙发都由妈妈决定。相对于爸爸,妈妈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同时,作品中姐姐直美也是一位典型的当代独立自强的女性。“姉の直美は珠美とは逆に、やせっぽちでから体の小さなところだけを父から受け継いだようである。身长は一五二センチでと止まったまま脳みそをだけいちずな発育を遂げ、去年大学院を出て今は研究员として母校に勤めている。姉はおそらく、嫌っていたとまでは言わないまでも、父を苦々しい思いで见ていたのではないかと珠美は思う。”从这些对姐姐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姐姐一直都很独立,有目标,而且也很努力。这正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独立女性的形象。

而且,即使在爸爸离家出走之后,妈妈和姐姐也无动于衷。她们仍然继续着她们忙碌而由目标的生活。“父がいなくなっても、家の中にはなんの変化も起きなかった。母は相変わらず仕事に忙しいし、直美は本を読んでいるか机にかじりついているかのどちらかである。”可见爸爸的离开并没有对她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变化,更谈不上让她们伤心难过。这说明即使没有爸爸这个角色她们也能好好生活,撑起这个家。

这正是当代女作家们对女性权利的极力主张、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的体现,是她们对女性独立自强的生活的向往。她们的这种思想和价值取向正迎合了日本现代不断向男女平等、自由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正形成日本小说发展的新趋势。

三、现代家庭观念的变迁

日本从古代开始就沿袭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女子要坚守妇道,做到“三从四德”,丈夫掌握着家庭的大权;而在日本,丈夫把家庭视为随时可以出入的旅馆,而女性结婚后必须以家庭为重,要“夫唱妇随”,具有献身精神。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中的两位风月场中靓丽的女性叶子和驹子,就是日本传统的女性代表。她们甘愿为纨绔子弟奉献终生。这种婚姻家庭观念长期延续,形成了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

然而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战后受到西方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等思想影响,日本这种传统的家庭观念正在逐渐淡化。近代,虽然传统的日本社会鼓励女性婚后在家中相夫教子,为求得丈夫的职场晋升,子女学业及前途的上乘,而恪守家庭。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也大大增加了职场对女性的需求。这使得很多女性走出家门,抛却全职太太的美称,重新走回职场。从传统的女性职业到参政,乃至担当各种社会公职的女性数量逐年增多。到了80年代,日本妇女就业人数更上一层楼。首先是19896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使女性就业人数剧增。拒1989年统计,女性15~20岁的就业比例大约是从20%提高到80%,在30岁左右下降到57%,此后又慢慢上升到45岁左右的80%。年届四旬的家庭主妇,将孩子送至中学后,开始利用余暇时间为自己充电,参与社会活动,或第二次谋职,成为家庭经济的共同承担者。80年代中期,妇女自认为人生的意义已从以往的家庭、子女转向工作、兴趣爱好了。

《卒业》所描述的这个特殊的家庭模式恰好与日本传统的家庭观念向反,正是新的家庭观念下的产物。“れでも珠美たちがまだ小さかったころは、父もわずかずつではあるが仕事をしていた。それはとても一家四人を支えられるほどの収入にはならなかったが、しかし父が絵えを书いているとき、母はどことなくうれしそうだった。

珠美たちが成长するにつれて、母の仕事は飞跃的に成功し、自分の事务所を持つまでになった。家も建った。そうして父は、だんだん仕事をしなくなった。”虽然之前珠美的妈妈也是一位家庭主妇,爸爸是一位插图画家,而且即使爸爸的收入不能支撑整个家庭,爸爸画画时妈妈也会很开心。但随着姐妹两的成长,妈妈逐渐摆脱了家庭主妇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事务所,可谓飞黄腾达,而事业一直低迷的爸爸渐渐地只好退居家中,变成了“家庭主男”。于是便形成了他们这个“女主外,男主内”的特殊的家庭模式。作者创造这种特殊的家庭,表现了以她为代表的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勇敢地追求并构建独立的自我,进一步深入挖掘家庭的形式,家族的变迁,深化爱情、婚姻、家庭的主题。

四、结语

总之,鹭泽萌在作品中,总是力求用简单、平实的语言鲜明、真实地来表现人物和情感,形成了其“具有透明感的独特文风”,深受追捧。她在《卒业》这部作品中表现了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特点和精神追求,体现了日本现代社会女性及其在爱情、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变迁,描述了一种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截然相反的新的家庭模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虽然这位才华横溢的美女作家早早辞世,留下一部尚未完成的小说,正如她在人们心中尚未随着生命而消逝的“闪光的瞬间”,让世人在遗憾之余追忆她那“闪光的瞬间”。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势如破竹,当代女性作家们在日本文坛引领着日本文学史上第三次日本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正如大江健三郎所言:“不远的将来,在日本,能够构建新小说思想或思想性小说这种文学世界的,惟有年轻女性们。”相信她们会从女性的独特视角窥探日本社会,在主张女性自由、权利的背景下创造出更多“闪光的瞬间”。

【参考文献】

[1]鹭泽萌 《卒业》

[2]现代女性作家研究事店[M] 鼎書房 2001.[3]现代女性作家研究事店[M] 鼎書房 2001.[4]郑宝香、俞淑贤 《日本战后作家群体形成及原因》[J] 天津外国语学院报 2004 [5]李墨 《从“家庭观”的嬗变管窥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发展》 2006.03 [6]符夏鹭 《论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的“家庭观”》 世纪桥 2007年第10期(总第144期)

[7]刘利国、何志勇 《插图本日本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09月 [8]刘春英 《战后日本女性文学萌生的时代土壤》 外国问题研究 2009年第2期总第192期

[9]张校森 《浅析鹭泽萌的短片小说<卒业>》 四川学07级制造学院 2010 [10]《鹭泽萌》 百度百科

第三篇:小说语言艺术论文

一、语言的直观艺术

海明威在创作|过程中,非常善于通过语言文字的直观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真实的场景。在读者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文字,文字的直观性很强,记载了作品的全部内容,因此,文字给读者的震撼力可想而知。直观的文字不管是心理感受还是视觉感染,表达出来的内涵会更加贴切,更加丰富。比如想要表达一个人非常伤心,不仅可以利用“sad”,而且可以采用“unhap-py”,虽然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相同,但是“unhappy”相对于“sad”而言,不仅可以使人们感染到悲伤的情绪,而且可以使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给读者预留一定的思想空间。比如在《老人与海》中,描写老人桑提亚哥和年轻黑人掰手腕的情境,海明威主要采用了没有加任何标点的长句来描写,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因此每一位读者读后都会产生一种刺激、紧张、恐惧等心理,甚至能体会到掰手腕后的疲惫。这种直观语言可以更加引起读者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当然,语言的直观化并不在于句子的长短,比如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利用短句也同样达到了很好的视觉化效果。在小说中描述到,老人和大马林鱼之间虽然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搏斗已经精疲力竭,但老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拉它回来,在整个坚持的过程中描写的简短精练的句子一方面呈现了老人非常疲惫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为读者呈现了一种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情境,增强了读者的心理、视觉感受。又比如在《白象似的群山》中,为了阻止男青年再说话,姑娘居然连用7个“求求你”,这种语言表达相比任何修饰都更加能够体现姑娘此时厌烦、忐忑的心理。

二、语言的口语艺术

根据语言发展层面分析,口语在书面语发展之前便已经存在,书面语相比口语而言更加具有规范性、规律性、统一性,很多读者读完之后,思想容易被禁锢,慢慢地也会失去阅读兴趣。但是口语的最大特点是直觉性、生动性、活跃性,能够真实、准确地表达出人们的社会生活感受和内心思想情感,生命力较强,更加能够刺激人们的大脑语言神经,提高读者的兴奋性。海明威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非常喜欢运用一些日常用语、街头俚语、民间俗语等,这些口语化的语言结构更加单纯,句子简短,节奏也非常鲜明,和美国中西部人民口头语言比较接近,更加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在《残杀》中,“says,”hesaid,“whatthehell?“”Tohellwiththeclock,”thefirstmansaid,that’sabellofareason.海明威利用了很多俚语、俗语。同时,海明威也喜欢采用一些常用的粗话,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描写了麦康伯知道妻子偷情后的一段问话,其中麦康伯脱口而出:“你干的好事,真该死。”这句口语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男主人公的性格,读者也能够体会此时男主人公非常暴躁、愤怒的心情,感觉非常贴切。这是书面语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三、语言的可视化艺术

海明威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哲学家,通过拜读海明威的作品,并不会感到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不切实际的抽象表达,也不会体会到哲学家那样思考生活,而是通过客观描写事物外观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体现,不仅可以把读者和作家的距离拉近,而且可以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真实的视觉感受。海明威常常会利用一些可视化语言仔细描写事物外形,并且提出并不能通过抽象的思辨以及理智客观描摹事物外观,只可以凭借自己的直觉,根据自己的感性思考和体会对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进行描摹,然后将其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探索、感悟、思考。比如《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作者以主人公的视角对于自己所观察到的平原、树木、大鸟、含羞草、影子等一些事物进行直观描摹,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广袤无垠的草原,展翅翱翔的大鸟,在阳光下投射的影子,使读者感觉非常真切、直观。又比如《雨中的猫》中,描写一段下雨的场景,其中描写了海水、雨水、棕榈树、纪念碑、积水等事物,雨水、海水的动静结合,各种事物形成了一幅极为丰富、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图画。物象的清晰度高,语言可视化程度高,因此在简朴的语言环境中才蕴含着丰富的物象,令人回味无穷。

四、语言的含蓄艺术

海明威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采用可视化、直观、朴实的语言完整表达出描写的内容,至于深层次的情感需要读者自己深入思考、体会,这也是海明威语言艺术魅力独特之处。海明威可以使有限的文字承载丰富的内涵,通过一些简约的物象来传达出自己深厚炽热的情感,将一些复杂的情感通过更加含蓄婉约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海明威在这些可视化语言中含蓄地融合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心境,而且可以为自己预留一个思考、想象的空间,感受新的体会。比如《第十个印第安人》中,有一个场景描写了男主人公在知道自己女友已经爱上别人的情况下的伤心情境,文中写了夜间树林里的风声、湖面水声,进而写到早上起了更大的风,湖滨已经被涨潮的湖水无情漫过。最后主人公发现自己心碎了。这个场景的描写后来在电影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一个失恋者伤心、支离破碎的心情。这个场景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的伤心、难过,而是非常含蓄地通过风声、水声等来描写主人公心情的起伏跌宕,悲恸欲绝,表达了作者无尽的语言,使这种伤心欲绝的情绪达到高潮。海明威是现代新文体风格、新语言的创造者,其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风格令其他作家纷纷折服,对当时美国文学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学都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海明威的语言朴实无华、直观性强、口语化、可视化较强、含蓄精练,是世界语言宝库的一笔重要财富。我国文学家应进一步深入探究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推动我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语言赏析

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

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题目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方法:词语的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具体指代的内容)。题目2:指示代词“这”“那”所指的内容。方法:1.答案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考点二: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

1、修辞句(比喻):

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例1: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分析:“老天”是指生活,“冬天”是指困境;

答:告诉孩子们,生活是有希望的,我们不会总生活在困境中的。

2、双关句

方法:一要答出本义;二要答出深层含义。

例:《父亲的格言》中“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就会歪歪扭扭。”

分析:“硬币”既指实际的硬币,也指小利益;“硌坏了自己的脚”有损于自己的品质,“路”既指现实的路,又指人生道路;“歪歪扭扭”指误入歧途。

3、富含哲理的句子:

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例: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4、言外之意句:

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

例1:第二天,邻居表扬小强说:“你真是个勤奋的孩子呀,都晚上十一点了,你还在练琴。” 答:邻居的意思是,小强练琴太晚影响了大家的休息。考点三:赏析语言

语言赏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1、找点:A、修辞;B、描写方法;C、字词的比较筛选;D、句式的安排。E、……

2、选点:选自己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点。

3、评点:A、点明赏析点是什么; B、结合具体语境赏析。语言赏析的三不离、四联系:

三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四联系:A、联系主旨;B、联系作者情感;C、联系人物形象;D、联系上下文语境。

赏析词语 题目1: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表达效果)方法:词的本义+对象+表达效果(特点,特征,感情)

例:乡下父亲“啊”了以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答:“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形象的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惠时的失望和无助的表现。

题目2: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效果、妙处)(1)便像久别重逢的亲人,热情万分的扑了过来。答:传神的写出了母亲用瓦锅做出的汤香气之浓郁。(2)便悄悄移开课本,一头栽进小说的天地里.答:形象的写出了我对小说的痴迷。

题目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短语运用的妙处

(1)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的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答:形象的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通过触觉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的幸福感受。

赏析句子

“赏”就是品赏体现描写对象特点的重点字词。“析”就是分析其特点。“赏析”=修辞、重点字词、描写+对象+特点 欣赏句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答题思路: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

即抓关键词,化含蓄为直白,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偷梁换柱法)。例: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

第二: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如果出现在篇首或段尾,则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反问句:加强语气。感叹句:抒情强烈。

排比句:层层深入,增强语势(气势磅礴)。答题句式:这是个 句,……,表达了…… 第三:从修辞的角度。常见答题形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内容)

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反复——突出强调。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例: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美丽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很有感染力。

答案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答案二: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表述方式: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3、中考卷《丁香赋》: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结论:修辞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感情

1、“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形和声。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深夜听泉的多种层次。为下文写从泉声中得到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3、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住了一半,老远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本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月亮掩映于云中,忽明忽暗,时隐时现的情景。

4、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那树》

本句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速度之快,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谴责之情。

第四: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等 常见答题形式:

① “ ”一词(等词),写出了 人(事)物的特点或内容,表达(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心情、性格)。

② “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练习:

1、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

“咬”“呻吟”“屠杀”等词写出了人类残忍砍伐大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的谴责。

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类残忍砍伐大树的情景,表达了对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的谴责之情。

2、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棵树的树顶比作刚炸开的焰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棵树枝叶的茂盛繁密,表现了这棵树生命的壮美,抒发了作者对如此壮美的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3、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候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了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候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 《夜读岳飞》

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第五从描写的角度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方法:本句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2)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方法:本句从听(视、嗅、味、触觉)的角度+具体内容的分析

1、小男孩的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答: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男孩求老师加一分时难为情的样子和说话小声的程度。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答:本句从触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风柔和的特点。第六、从位置(文中重要句段作用)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如何赏析记叙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①运用了或通过(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叠音词、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词、描写内容、表现手法、句式特点、感官角度、动静角度等)+②写出了(语境中的句意,即句子表层理解)+③表现了(作者浸透其中的情感或人物形象特点等,即句子深层理解)。练习

1、每当清晨阳光洒满村庄,可爱的鸡、鸭、鹅、狗蜂拥而出,鸡们寻找自己的玩伴或飞上草垛引吭高歌,狗们追逐友伴或吠天叫日,鸭与鹅们纷纷迈着骄傲的步伐向河湾奔去。”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全村鸡鸭鹅狗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老村与老屋的活力与生机,体现了作者对老村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2、它要比别处的其他大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叶茂,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从容和生命力的顽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

4、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咆哮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可怕的怀中。

5、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晶莹,那么珠光闪烁。

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美,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红海滩的热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通过情态表达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7、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运用叠词“拍拍”、“指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8、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磕”“退”“上前”这几个动词的恰当使用,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勇敢。

9、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表现我听雨时快乐的心情。

10、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第五篇:活着小说电影赏析

活着小说与电影赏析

《活着》,中国当代文学一部重要作品,《活着》,新中国电影史上难以忽略的“重要作品”。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从余华的写作到张艺谋的再创造,不一样的艺术形式渲染着不一样的精彩。这不仅存在于表面两种艺术形式上的转变,更在于创作中起点与侧重点的不同,以及由此得出的种种差异。

一、从回忆到现实——叙事结构的不同

刚进入电影时就能感觉到电影与小说的明显差异,小说中,作者的叙述角度是客观的,是以回忆与现实交替的双重叙述方式来展开的,整个叙述过程都是以冷静平淡的口吻来进行。而电影的表现方式是主观介入的,对整个故事进行了重构,从诙谐、幽默的角度削减了苦难的沉痛。为增强视觉效果,电影里多次以制造悬念的方式,让结局最后一刻出现。

作者余华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种性格,在于小说中一切围绕着已经设定的人物性格出发,由此来选择故事。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岁月的磨难与积淀,因此小说里对事件叙述的具体时间地点是模糊的,我们能了解到的只是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南方的小村。而电影里,导演看重的是“平常人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性才是电影的起点,再进而转入到人物性格的挖掘。由于影片时长的限制,它更需要明确的时间和地点,才能使虚构的故事更加有声有色。于是小说中模糊的时间感被展现的异常清晰,甚至上升到了时代的高度,从而支撑起人物性格的塑造。

二、从稻田到皮影——人物形象到主题思想的变化

随着电影的发展,我们看到主人公性格,形象的变化。小说里福贵性格直接,明了,有针对性,电影里,葛优塑造了一个聪明机灵,胆小怕事的小人物形象,人物性格非常鲜明。福贵在从小说里种地的农民变成了变成了皮影戏艺人,人物角色的改变,预示了思想主题的改变。

小说里,福贵的亲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命运的作弄构成了他苦难的一生。众多不幸巧合的落在一个人的头上时淋漓尽致的呈现出宿命的味道, 这使故事本身带有很强的反思性,即对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考问。在这样一个故事构架中, 我们对于生命所感受到的是, 人的祸与福, 荣与辱, 掌握在毫无道理可言的冥冥之中, 因此除了他的存在以外没有任何价值。命运嘲讽地产生出沉重的悲剧意味,但是通读作品,小说却并不悲观,表达的却是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乐观”可以说是理解余华这部小说的一个关键词, 主人公福贵用一生的时间传达着乐观的生活态度, 感染着他人,让旁人也能因为他乐观淡然的生活态度而为他感到欣慰。福贵就像吹散的蒲公英, 无助而又无所欲地在风中起起伏伏, 一旦着地便会随遇而安, 顽强地生长, 时间则恰似那使蒲公英散落的风, 只是提供偶然的契机,带来严峻与残酷以及温馨与希望。

而在电影里,之所以把主人公改成了皮影艺人,这样的改变是为了展示人的命运就像皮影一样,永远都不受自己控制,而是在外力的控制下过完一生。龙二与福贵遭遇的不同,更加显示了命运的无能为力,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人物的死,小说中有庆之死是由于人性的卑劣和残忍,只是因为有庆的血型和大出血的县长夫人一样,小小的有庆被无情的抽血至死。看到有庆尸体被放到冰凉的砖床上无人过问,心里一阵阵的悲凉,一条鲜活的生命竟这样被践踏被无视。凤霞的死是由于不可制止的产后出血,没有王教授;老全的死是事出偶然;春生由于文革中的折磨得自尽了,也没有几次三番上福贵家致歉的情节;家珍死于疾病;二喜死于事故;孙子苦根是被豆子撑死的。小说中只有福贵自己活了下来。小说中一以贯之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绪的张扬,相比电影,人面对的处境似乎更加残酷,但是却有一种远离政治与时代生活的倾向。

而电影却完全不同,电影中人物的死因与时代的作用密不可分, 偶然中带有一定的必然。有庆死于大跃进时期, 是因为疲劳过度才会阴差阳错地在墙边睡着以致丧命。凤霞则是在文革期间医疗条件薄弱死于产后大出血。这样的安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信性, 从而使电影当中的福贵摆脱了宿命的阴影。影片的结尾不同于小说中亲人相继离世只剩下福贵一人与牛为伴的, 而是一个相对美满温馨的结局———福贵夫妇、女婿二喜以及外孙馒头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这是符合中国传统观念的,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圆满的结局。这样的结局无疑使影片整体的悲痛感得到了最大化的缓冲, 使先前所有的悲剧阴影在最后一刻终于消散。只是电影中多了一种向我们的处境发问的执着态度,虽然电影的视角是小人物的,而这些善良的小人物也没有向命运发问的勇气和意识。电影含有黑色幽默的意味,许多情节是喜剧的,但是笑声中是含着眼泪和辛酸的。黑色幽默就意味着反讽和沉重,意味着一种反抗的嘲笑的超越的态度。这段表现大跃进和文革对于家庭影响的部分使电影在关注人物内在精神状态之余进入到对于外部时代因素的反省。电影中以一个个事件的发展,更完整的构建了民间历史观,用人物的死亡凸显了政治的偏离,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民间的思想动态。

三、从寓言到写实——艺术创作手法的差异

电影始终都是写实的,落脚点始终在人物故事身上,关注的是时代下人的临界反映以及故事本身的起起落落。为了突出影片节奏, 导演舍弃了现实时空与回忆时空交叉的表达方式,选择顺时呈现,并且通过强化时代背景增强故事的逼真与精彩。

在小说中,用的是寓言式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福贵的悲惨命运 他的一生及其凄凉, 苦难达到了极致。在这样环境的压抑下,人也慢慢学会忍受,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以乐观的心态去承担一切的苦难。

四、从<活着>到<活着>——最后一点感慨

“活着”,对小说作者余华来说,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力量,不是来在呐喊,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

影片中的福贵常常发出活着的感慨:“我可得活着回去, 老婆孩子比什么都好”, “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啊”,“春生,你记住,你欠我们加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愿望单纯,只是希望能够活着。活着, 似乎成为了一种人生使命;家, 俨然是一份精神慰藉!活着是一件看似容易却很复杂的事。生活是一种无奈, 巧合也罢必然也好, 人都是无可奈何。幸福与酸苦交织在一起, 无法分割。皮影这一道具的加入即是如此。它由最初的生存工具变为了人生的依恋, 无法割舍。但即使再舍不得也不能保留, 善良的人们无力抗拒外界的压力。当看着一幅幅的皮影化为灰烬, 一脸的酸楚, 所有的无奈全摆在福贵脸上。即便如此, 他依旧不舍扔掉皮影箱。影片的最后, 福贵将孙子的一窝小鸡放进箱中时又说起了他和有庆说过的那段平凡朴实,又满含辛酸的希望的话:“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于是小馒头像有庆那样问道,“牛长大了呢?”····

暖暖的阳光照进来, 带着一种生活的希望。

下载小说语言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说语言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巴尔扎克的小说赏析(汇编)

    装订处 论巴尔扎克的小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

    张爱玲小说片段赏析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已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十八九岁做姑娘......

    记叙文语言赏析[模版]

    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专题)教案一、赏析句子的方法 1、修辞角度 (1)修辞手法种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反问、设问 比喻: 就是打比方,就使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比......

    老舍小说赏析[共五篇]

    老舍小说的“京味”与幽默 一部文学作品往往隐含着作者自我的价值观念,从内容上可以看出作者受到教育的程度,生活的环境等。老舍的作品就是如此,他的作品除了爱国爱民之情,最突......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浅谈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内容摘要:赵树理小说描写手法平实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他在作品中把行动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让各类人物自己出来充分表演,行动的描写......

    阿城小说的语言魅力

    阿城小说的语言魅力 钱林波 第一次读阿城的小说可能还是在大学期间,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必有《棋王》,是与韩少功莫言李杭育等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介绍的,显示的是中国当代小说......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征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艺术 ——以《大淖记事》为例 【摘要】随着80年代的文学创造的繁荣发展,作家的创作个性日益彰显出来,以构建现代审美原则为宗旨的“文学的启蒙传统”悄悄......

    赏析散文的语言

    赏析散文的语言 赏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文体知识一、散文概念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