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和一群作文
材料解读:一句是非洲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一句是著名作家席慕容的一句话:“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第一则材料提出两个概念“一个人”和“一群人”,行为是“走”,效果是“快”和“远”。材料倾向性非常清楚:肯定“一群人”“走”,追求走得“远”。这里的“人”“行为”“效果”构成一个比喻系列,对应的应该是“朋友、团队、集体”“互助、协作、合作”“事业发展更强大”等。材料在“快”和“远”的前面还有两个副词不能忽视,就是“很”和“更”。“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不等于“不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不是简单的“走得远”。因此,从这个副词的角度来说,立意仅仅落实在“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都不太精准,因为这些立意都没有扣住群体相对于个体的比较词“更”字。
相对于第一则材料而言,第二则材料提出了一个概念“一个人”。行为也是“走”,但是没有讨论效果是“快”还是“远”,讨论的是一个人生存的前提:“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面对”“跋涉”“独自默默地走下去”。这里也有限定,一是“有些路”不是“所有的路”;二是心理行为,“面对—行动—坚持”。强调的是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面对,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之路。
两则材料的联系是“走”这一生存行为动词。区别是,第一则材料强调的是生存策略,第二则材料强调的则是生存心态。生存最佳策略是“一群人结伴而行”,生存基本心态是“一个人独自面对”。
单人旅途 作者:杨丹蕾
王开岭曾说:“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人生变成了一场抄袭。”
摸索于未知的人生道路,我们困乏,我们疲累,丢掉了个性,抛开了特点,遗失坚守。于是,我们变成了一个人,淹没于人潮之中。
打开电脑,铺天盖地的真人秀节目,选秀、相亲,一切都趋于众人的口味。当审美已经疲劳,众人开始审丑,凤姐、犀利哥居然成了媒体手上的香饽饽。我不知社会的价值观成了什么,这场闹剧是哗众取宠的笑闹,亦成为人云亦云的悲剧,不得而知。然而,在普遍追求高收视率的电视圈中,杨澜却选择了坚守,《杨澜访谈录》开播至今,始终坚持心灵的交流,人格的升华,没有明星耀眼的光环,没有社会畸形的观点,坚守一份质朴,任你收视不温不火。一个人的旅途有多难?嘲笑不解扑面而来,失落孤独袭上心头。身上的包袱压得人无法起身,怎么办?唯有坚守。梵高,麦田的守望者。在世时画作无人问津,生活穷困潦倒,众人冷嘲热讽。当前途已是万丈深渊,选择放下坚守回头淹没于人群吗?他举起手枪,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毅然走下去。人们称他为疯子,上帝称他为孩子,魔鬼称他为圣人,他的坚守并不无谓,《向日葵》的举世闻名给了他坚守的肯定。追求真理的道路总是孤独而崎岖的。无数的先哲在寂寞中前行,在荆棘中重生。埃菲尔力排众议坚持用钢结构建造成就了自己,让埃菲尔铁塔成了巴黎的地标;傅斯年嫉恶如仇,坚守道德标杆,在国民党会议上痛责孔祥熙等权贵,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坚守心中的那片绿洲┅┅古往今来,圣贤们在寂寞中呼号,在独行中坚守。“我的存在就是要让这个世界皱眉!”
单人旅途,寂寞而坎坷,该前行还是该放下?不要在一次次的摩肩接踵中成为路人甲。坚守,方能成就自我。
不求流芳百世,只愿在满城喧嚣中,做一个清醒者。
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作者:高严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绝不会比一群人走得更远。
项羽勇冠三军,无人能敌,认为凭一人之力可征服天下,一意孤行,又兼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最终走向了灭亡。刘邦没有突出的个人才能,但他善于听取各方良言,知人善任,团结群臣,入咸阳,灭项羽,问鼎天下。他虽不及项羽走得快,却比项羽走得更远,来到了帝王宝座旁。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终究敌不过一群人。这群人便是你的队友与对手,他们不仅是成功路上的奠基石,更是催你奋发向上的竞争者。“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倘若没有群臣的辅佐,刘邦将是一个无名之人,倘若没有项羽,刘邦也终将是一个喜钱财,爱美姬的的市井人物。
因此,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马云刚创办海博翻译社时,房租比收入还高,历经三年,才真正开始盈利,后又变卖社中用具,创办中国黄页,又获成功,不久,创办阿里巴巴,成为市值200亿美元的网络上市公司。在他获得这些耀眼成就的背后,支持他的始终是他的伙伴,他们鼓励马云创业,为他筹集资金,经济拮据时,互相勉励,共同度过难关。没有一人选择放弃,正是有这群人的坚守与支持,马云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并且从未停止脚步,也因为这群人的努力与奋斗,才缔造了这样一个商业传奇。
成功的背后并不只有队友,还是往成功的奠基石。百事可乐以可口可乐为目标,用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不断累积着自己的实力,打造了自己的蓝色帝国。牛根生借伊利为蒙牛造势,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硬是在伊利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从原先的“借势”蜕变成了“强势”。就连康熙也在千叟宴上向鳌拜,吴三桂,噶尔丹敬酒,感叹他们造就了自己,催自己奋斗,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成功需要对手。成功若没有对手便是空虚的寂寞的。没有这群人,想必我们会失去奋斗的目标,迷失自己,在人生路上停滞不前。
在人生的奋斗路上,你绝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你绝不会因失败而落寞,因为你有队友,他们是坚强的后盾,你也不会因成功而寂寞,因为你的对手的存在会使你加倍努力的去奋斗,直到你 登上最高的山峰。对手。对手似乎站在你的对立面,是阻碍你前进的最大障碍,可硬币都有两面,从正面看,他是对手,可从反面看,他是你奋斗的目标,是你通
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朋友是急流河底的磐石,任它无论如何冲刷,依然坚定;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对手会成为你向上的能量,成为你终身受益的动力和源泉。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们都是你人生路上无可取代的分量。
合作让你走更远 作者:许未
一根筷子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成功夹到菜,只有凑成一双,才能享受美味,有了合作才能走得更远,得到更多。
拥有一个极为出色的个体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众人石材火焰高,只有将个聚成众,统筹规划才能事半功倍,在刚刚结束的2014索契冬奥会男子高山越野接力比赛中,有无数让人难以忘怀瞬间,俄罗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然而他们的开局并不顺利,一开始便被北欧远远甩在后面,看台上的观众已经认为夺冠无望,然而,俄罗随队没有放弃,他们齐心协力,在第三棒由洛切夫完成了不可思议的超越,从第八跃居第二,这不仅仅是洛切夫的胜利,更是俄罗斯的胜利,在其它对拥有更加出色的个体情况下,是他们完美的合作,让他们获得银牌。
能否成功,并不是只关注最突出的个体,团结合作才是走得更远的窍门。正如足球比赛中西班牙与葡萄牙队,葡萄牙拥有世界一流球星c罗,个人能力不用多说,但是静静凭借她一己之力无法将球队带至最高领奖台,因为足球是11个人共同合作的运动,反观,新的大力神杯拥有者西班牙队没有能与c罗齐名的球星,但是队中各个人物实力不俗,都在各自俱乐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联合真可谓强强联手,冠军不属于他们那才是怪事!
然而我所说的合作与集体并不代表可以完全忽略自身,一味依赖,依靠他人,在古往今来众多所谓联盟中两个国家互结条约,共同御敌,本市互相合作,增强实力的好途径,但若其中一方认为拥有对方努力,自己只要躲在他背后乘凉,从而开始松懈。到最后结局往往以悲剧收场,所以即便是在合作中,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有自己的判断,选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升华,提升自我。只有合作才是你永葆动力的不二法宝,积土成山,积水成河,积善才能成德。
一同前进,独自面对 作者:薛柠斐
个人组成集体,前进得更远,集体因为个人,焕发别样生机。
集体要走的路是切切实实充满崎岖坎坷的路,只有学会团结,才能走得更远。若我们懂得大让小,男让女,我们便会团结。孔融让梨这种大让小的举动,带来的必将是兄弟间的合睦。相反的,如果像游船出事后,大家争相恐后地挤上救援艇,那么带来的只会是众人不得生而一同死的局面吧。
若我们懂得先做牺牲,带头反抗,我们便会团结。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事是南京大屠杀,不 可否认不可原谅的自然是日本对我们犯下的罪行,而罪行之外呢,是否该看看我们自身?用枪指着无辜百姓的只有那区区几个日本兵,百姓都懂得,只要一同反抗,必能逃脱被杀的命运。但是最可怕的就是他们也都懂得,第一个领头反抗的一定会死。试想,若当时的男子大丈夫带头反抗,即便牺牲了自己,他们的孩子妻子也一定能活下。悲剧的酿成者难道没有我们自己么?
中国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对于团结二字早已贯穿始终。小到家庭中兄弟和睦,家族兴旺,大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无不强调得就是团结。
而个人要走的路,是积蓄在内的存在无数心里障碍的路。
心路是坎坷非常的。在你遭受挫折的沉痛打击,你是选择赴死还是整理心绪继续上路?在你大敌当前时,你是选择奋勇向前还是懦弱后退?这些障碍确确实实是难以克服。
心路又是孤独的。英国有一个网球运动员,小时候亲眼见证了母亲死在牙科手术倚上,因为牙病与心脏相关联,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死亡。在成为有名的运动员后,即便是牙痛到妨碍了她正常的比赛时,她仍然不敢看牙医。医疗队在对她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心里开导后决定对他进行手术。就在医生在一旁准备手术器材时,回头才发现,她已经死在手术椅上。一个人如果自己不能战胜心里障碍,再多人帮助也是无效的。
实路与心路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无法克服心里障碍的人,终将容不进集体;一个心里再强大却不懂团结的人,也终将走不远。
所以,一同前进,独自面对。
合者助力,独者前行 作者: 刘韵涵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耳畔突然响起汪峰的《怒放》。人们总想朝着更高的目标走去,可路上不可能灯火通明,亦不可能平坦无阻,是选择向身旁招手,还是闭上眼睛勇往直前前呢?
一代霸主刘邦怎能一个令人看不起的亭长变成万人瞩目的至尊皇帝呢?因为他身边有着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有着可以让他无粮草之忧的萧何,有着骁勇善战,一人能抵万人之勇的韩信。正是因为这群人,才使得刘邦以少胜多,打赢了本不可能的胜仗。若是没有这些人,刘邦可能今日只能留在沛县闻闻狗肉香,最终默默无闻的孤独终老。
“合”是中华民族长久的传统,不仅是刘邦,亦是现代人所推崇的。例数现在的大企业,哪一个不是靠众人的力量蓬勃发展。可以说“合”是成事之本,合者才能有他人不敌之勇,之能。合者方能兴百事,成百业。
然而世上的路并没有如此宽敞,有时可能只有一条小道,一个人才能慢慢通过。但凡有成就的人皆是从自我做起。李嘉诚最初也是个贫穷的小伙子,身旁的父母无法依靠,也无可以鼎力相助的朋友,但是依靠自己多年的摸爬滚打,不断的探索投资使得自己成为众人可望而不可企及的富豪。身世颇为悲惨的文天祥,虽然最后壮烈牺牲。但是他成了一代永垂不朽的英雄。他一个人孤独的走在路上,不断的逃亡,然而他宁愿如此也不愿与他人一样投降元军,他有着一个人的信念,即使最后走向灭亡,他也在一个人的身上展现着众人没有的光芒。
相比之下在众人呵护下的富二代,星二代们,从来不开辟自己的道路,坐吃山空最后只能自取灭亡落得笑柄。
独者有毅力,有信念,有梦想。正因为这些不断前行的独者才是我们的这个社会变得愈发的光彩炫目。独者是宇宙中最渺小的一部分,却给我们描绘了最美的星空。
故合者与独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这些不同能力的的个体才构成具有超能力的整体,正是因为强大的整体才推动整体不断发展,实现个体的人生意义。
我欲砥砺前行,你助我一臂之力。
心路 作者:孙琳
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心路历程上,也许有一起走过的欢笑,也许也有过踽踽独行的彷徨,只是要记得,阴影总会散,迎接你的终究是无边艳阳天。
当我们走过……
当我们做过春夏秋冬,走过欢笑,走过苦难,那点点滴滴都是最珍贵的回忆,而当我们回首,却发现自己并不孤单。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你煎熬时替你神伤,在你欢笑时替你开心,他们陪伴你走过心中的坎坷,替你除去前路的荆棘,于是你便能走得更远更远。
私密的心事有同伴的分享,生活的艰辛有父母的庇护,学习的困惑有师长的指导。成长的路上,我们有他们相伴,所以再苦再累都觉得值得。
苍苍茫茫的非洲草原上,一群鹿总是集体行动。他们在辽阔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迁徙,无一只落单,因为他们懂得一起走必能走得更远,当狮虎来袭时,哨兵传递消息,于是整个鹿群便能井然有序地逃脱敌人的追捕。
鹿能如此,人呢?
只是心路历程上,需要的不仅仅是他人的陪伴,还有我们自己的挣脱与苏醒。路是自己的,这就需要我们能独自一人前行。缺少了他人的庇护,没有了天然的屏障,就不行了吗?人生之路漫漫,无数的心结须由自身解开,解铃还须系铃人,决定人生之路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如今的青少年,被人从“祖国的花朵”戏称为“温室的花朵”。为何?过度依赖他人便只能自我蹉跎。有些路,再长、再远也得独自一个人走。
史铁生能在疾病孤单中坚强振作,靠一支笔书写人生传奇,他身体虽有残疾心却未残,因此他能够比一般人走得更远,看得更深;小李月失去健康的身体却并未自暴自弃,她苦练舞蹈终于圆梦残奥,舞出了别样人生……
细细数来,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人能忍受黑暗寂寞,方能尽显名士风流。
只是世人大多不能恰当处理,有的只是如哈姆莱特般孤注一掷、单打独斗,抑或是毫无自尊的“啃老族”。
前行的路上,只是要记得你并不孤单,只是要记得你须靠自己活出价值,那么等待你的,便是无边艳阳天!
我和我们 作者:盛智慧
日光沐浴下,只有太阳敢独自照亮天涯海角;夜色朦胧中,纵然月光皎洁,但它只有带上群星才敢面对黑暗……人生亦是如此,有些事只能一夫当关,而有些事却需要万夫之勇。
“一夫”便是每一个“我”了。正如陈欧所说,他的梦想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行,其中来自他人的质疑和嘲笑只能自己承担。曾经的他,拥有一颗心怀壮志的赤子之心,而现实的大海把他湮没在平凡之列。他不甘心,独自一个人在很黑很暗的追逐梦想的路上,走了很久很久,直至他拥有了聚美优品。
如果一夫没有当关的勇气,那只能沦落为一介草夫,成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谋无略,碌碌无为。又如果一夫只不过浑身是胆,那顶多是一介莽夫,行百里者,半九十而已。所以,独行需要最执著的勇气,最执著的坚持,这里属于的是陈欧,或许那里又属于别人,他们因为一夫当关而超过了平凡,成就了鸿鹄之志。当然,陈欧的聚美优品现在需要更多的“我”去共同担当,显露出的万夫之勇,让这条路能走的更远。
那么“万夫”便是只指千百万个“我”了。还记得那个高考三年的穷小伙儿俞敏洪吗?在他的回忆录里,他总是把感谢放在首位。他说他感谢母亲,纵然家境拮据,也尽力支持自己的学业;他要感谢党,教育政策的即使调整,让他拥有了上高中的机会;他要感谢村委书记,想起了他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要感谢高中的老师,一句话激励他奋斗第三年……如今那他又要感谢所有支持着新东方英语的人,同样在支持着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千百万个大大的“我”还是千百万个小小的“我”所构成的我们,都成就了一个独特的“我”。在这里是俞敏洪,在别处或许又是别人。“我们”所给予一定的帮助,或是精神上的有或是物质上的,“我”才能走的更远,这不是依赖,而是必不可少的,好比独木难成林。当然,俞敏洪并没有忘记感谢自己,在坎坷和不如意中,不抛弃,不放弃,有时,又何不为自己的付出鼓个掌……
由此可见,其实“一夫”和“万夫”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我”要走下去,而“我们”要走得更远,这,便是“我”和“我们”……
我静静地站在孤独的晚灯下,似乎听到太阳说:“黑夜又来临,我要收起余辉了。”月亮说:“带上星星,我们要一起面对黑暗了。”于是我迈着坚定地步伐,向前方的巷口走去……
独行
昨夜传来噩耗---外婆过世了。当爸爸隔着浴室门告诉我时,我站在喷头下呆住了,任由水流过眼睛,从面颊滴下。
半年前一次偶然的体检,外婆被查出肝癌和淋巴癌晚期。尽管外婆看起来仍是十分健朗,可检验结果上触目惊心的数据给了我们结结实实一记闷棍。我们一直瞒着她,只是告诉她得了慢性病须持续治疗和静养,于是把她安顿在医院里。那段时间里,妈妈忙的最多的便是联系护工,做外婆想吃的饭菜。作为外婆的长女,她付出了比阿姨和舅舅更多的精力。她总是用愧疚的声音对我说:“儿子对不起,妈妈没法一直陪你过高三了。”
起初我只是漠然的点头---外婆的病情还算稳定,妈妈给外婆送饭菜已成为常规,我早已习惯。男子汉总是要独立的。我这样想着。
那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有些凌乱的发际间竟是显出了大片的灰白。那是一种怎样恐怖的景象啊---那头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乌黑油亮的长发,现在竟从发根开始灰白,那一抹触目惊心的白色已然从底部蔓延上十公分来。
妈妈苍老了许多。本就不高的身体现在显得更加的佝偻,眼角也有几丝皱纹了,高度的紧张和惶恐,夹杂着无奈与劳累更是在她脸上只留下了蜡黄却带着血色。
我突然有些害怕起来,害怕会突然有那么一天,妈妈像外婆一样倒下,然后去往那个神秘的地方。
日子一天天流逝。外婆的脸由于打了激素而变得浮肿,氧气面罩的存在使得老人显得那样无助,叫人不忍心看下去,而妈妈在家的时间更少了,甚至在医院过了年。
三天前爸爸告诉我,“外婆大概没几天了,这几天就会搬进老宅,到时可能会叫你请假回来一趟。”我没有作声,正好在一模考试的当口,我两边都不想留下遗憾。
考前一天,晚自习下课后我回了外婆家,老爸说外婆已经昏迷了。
老人躺在床上,头随着呼吸机的节奏微点着。妈妈和阿姨在床边帮外婆剪着指甲。我默默地站着,无助的看着他们,鼻子很酸,捂着嘴哭。
“外婆不喜欢你哭,外婆说过男子汉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自己走下去。”妈妈的声音有些哽咽,“来握握外婆的手,然后回家复习。”我走到床头跪下,要外婆一定等我三天后考完回来。
可是外婆爽约了。
老爸说每个人的结局都是这样的,要学会坚强的自己走下去。
我又想到妈妈百年以后,我便真的该自己单独面对,自己走下去了吧。路再远再长,就只有我自己了......
第二篇:有那么一群孩子(作文)
有那么一群孩子
——记长沙第二福利院之行
有那么一个地方,环境优美,婉如我们美丽的校园,有那么一群孩子,如我们一般大小,可是他们没有我们那样温暖的家,没有关爱他们的父母,可是他们却快乐地生活着,因为爱我们走到了一起,见证了他们的生活。那天下着不小的雨,我早早起了床,赶到同学们约好的校门口。同行的有20多个同学几个家长和我们的喻老师.张老师。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福利院,接待我们的是俞姐姐,长得美丽而可亲。福利院里有一架钢琴,不知是谁按下了琴键,我们在这琴声中走入了阳光中心,阳光中心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是小朋友的地盘,那儿有一个个小小的床位,一些美丽的壁纸,一个宽大的活动室,在活动室我们见到了那些孩子,于是我和同学一起与那的孩子们开始玩耍,我们看到了一个会唱歌的孩子他与我们一起唱起了国歌,我们又围着他唱起了小手拉大手、宁夏、天使、隐形的翅膀,在嘹亮的歌声中他显得十分快乐,但不过快乐的时光是那么短暂,我们要离开了,离开前我们送给了他们很多礼物,他们很开心,看到他们眼神中的开心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值了,我在孩子们的眼睛中看到了不舍,不舍得我们的家长,不舍得我们的老师,舍不得我们,不舍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其中一个孩子还跟我们走到了门口,眼里含着的泪水,我们一行人中有的同学也哭了,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份我们去时他们的开心和我们走时那份恋恋不舍。
在一路上我在想我们与那群孩子有什么不同,我想不出来,我认为他们只有些不会象我们一样说话,一样上学,一样表达自己的快乐。他们也象我们一样爱唱歌,爱新衣服,爱长辫子。再看看我们的生活,每天可以学习,可以玩耍,可以拥有爸爸妈妈的爱!可他们有吗?他们没有,可我们还每天去抱怨,抱怨老师的作业太多,抱怨爸爸妈妈不关心我们,那这群孩子呢?所以我决定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爸爸妈妈失望!请记住有那么一群孩子,渴望着爱,渴望着和我们一样在阳光下快乐地生活。
第三篇:黄埔军校1924:一所军校,一群学生和一个国家
黄埔军校1924:一所军校,一群学生和一个国家
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
1922年6月16日的广州,陆军总长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前往上海。两年后,孙中山把那次兵变总结为“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1924年,他亲自创立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后者正是为给革命军提供薪火。
“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在那年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对来自全国的教官和学生共500余人致开学词,希望他们心怀革命精神,能为民族未来而奋斗,“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诸君都到这个学校内来求学,我要求诸君,便从今天起,共同担负这种责任。”
黄埔生,自此成为了一个影响中国风云激荡几十年的群体。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一处,因革命理想并肩作战,因驱除外辱同仇敌忾,也因信仰不同兵戎相见。在20世纪上半叶,他们主演的一幕幕悲喜剧,塑造了今天中国历史的沧桑面貌。
无论是彪炳史册的名将,还是饱经风霜的老兵,在他们身上,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民族所有过的苦难与彷徨,失落与梦想,绝望与希望。
“凡是想抗日 就要进黄埔军校”
96岁的张访朋身上,依然可以见到年轻时的军旅生涯留下的痕迹。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依旧习惯保持标准的军人坐姿——脚同肩宽,手放膝上,面目端正,目视前方。他的衬衫洗得洁白,笔直地扎进西装裤里,像是一座挺立的丰碑,记录着历史的刻度。
这位黄埔16期学生,家里的摆设时刻提示着人们那所军校曾经的追求——“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的志愿;“亲爱精诚”,这是黄埔军校的校训。
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打响了一年。此前一年,历经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在12月13日,南京失陷,已从广州迁到南京10年的黄埔军校,也正式迁到了成都。
张访朋还在揭西县,这一年正好20岁,血气方刚,眼见山河破碎,心绪难平。离揭西县不远的兴宁县传来一个消息,黄埔军校正在当地招生。
“黄埔军校那是很出名的,我们的很多军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凡是想抗日就要进黄埔军校。”张访朋和同乡的一些好友,一起前去报了名,不久就被录取。他别了父母,一路西行,到了广西桂林的一所分校,成为一名步兵。
黄埔军校在大陆按本校驻地划分,有三个主要时期,分别为1924年至1928年的广州时期,1928年至1938年的南京时期,以及1938年至1949年的成都时期。
这25年期间,除校本部所在地,全国各地也兴办了多所分校,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对军事人才的需求。在抗战时期,一共成立了九所分校。张访朋所在的分校,原是在南宁,几经变动,1938年迁到桂林,全称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主任冯璜。
据1984年台湾《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会刊》记载,学校“将校部及步兵队,先移桂林李家村,开始建筑校舍,其地依山带水,有甚多天然防空岩洞。”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的是,这个校址也曾是蔡锷将军的训兵营。蔡锷曾在辛亥革命时期云南起义,并在袁世凯称帝后参加护国战争,为实现共和体制戎马一生,于中华民国建立战功赫赫,校址选此亦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
三年后,19岁的何季元也来到了桂林。这个考入黄埔军校17期的年轻人,来自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县,读书时就是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中山成了敌后。还在读中学的何季元组织同学游行,宣传抗日。
1939年,战火烧到了中山,时有日军飞机进行轰炸,何季元一家取道开平,北上躲避战乱。在韶关时,恰逢黄埔军校招生,何季元与两位同乡何廷禄、蓝炳璠前去报考,并同时被录取。1941年1月,何季元到了军校,学的是炮兵。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时开设的科目只有步兵,到了第二期,才出现了炮兵、工兵等多兵种。革命军的火种,逐渐在长洲岛上薪火燎原。“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他28岁时那封著名的《上李鸿章书》:“为文官者,其途必由仕学院;为武官者,其途必由武学堂”。
1984年6月,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收下了这篇8000多字的上书,但李鸿章却没有召见那个年轻的医生。1924年,58岁的孙中山终于将当年的理想一一变为现实——国立广东大学和陆军军官学校先后建立。陆军军官学校以后几经更名,但一直俗称“黄埔军校”,校址由原广东陆军小学堂基础上改建,地处黄埔,面朝珠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建校不久,大门彩楼两侧悬挂了一副著名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副对联也成了黄埔军校的一个标志,往后亦在各地分校门口出现。它正是孙中山开学讲话的精髓所在——革命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建立于这一时期的黄埔军校,也可以从其中看出国共两党那段时间的亲密。军校成立后,国共双方均在黄埔军校共事,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东征陈炯明,北伐北洋军,黄埔军校一步步实现了国民革命的目标。直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告终。
黄埔军校的学生,也因此分化出了信仰不同的两派。分道扬镳,日后分别成了国共两军的重要统帅。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蒋介石积极筹备军校迁往南京的工作。直到1928年3月16日,新的军校在南京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国家风雨飘摇,军校一路西迁
1939年的6月16日,是黄埔军校成立15周年的纪念日。当日,在成都北校场举行的校庆活动里,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以及宋氏三姐妹的宋霭龄、宋庆龄在检阅台上参加盛典。四川省政界、军政界要员及各大学校长均前来道贺。
从南京到成都,时值抗战,军校也随着国家一起命途多舛,四处颠沛。
黄埔军校第一次被动迁校还要追溯到1938年8月15日。那是个星期天,在拂晓时分,当时还在南京的黄埔军校响起了紧急集合号声,全校师生集合出太平门向紫金山麓金大农场树林中疏散。下午3时,日军飞机轰炸了南京城区,黄埔军校部分校舍被毁。当日,校部宣布学校将西迁九江。
8月中旬,战火逼近南京,军校师生陆续离校西迁,先是前往安徽辗转,后经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8月28日,留校的第11期第1总队605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毕业典礼,随后便奔赴了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
9月下旬,第2总队与学校西迁途中,在江西九江遭遇激烈战事,前线急需补充下级军官。军校命令学生提前毕业,周日不休,加紧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驻留九江,于毕业后分赴前线。
1938年1月6日,黄埔军校师生乘船转赴武汉,校本部驻武昌老武备学堂。
1月26日,军校师生乘火车至长沙,稍事休整,前往常德。6月军校迁到了重庆附近的铜梁县。
1939年初,军校迁至成都市区时,已是经历了2000余公里的行军,国民政府的行政中心也从南京、武汉到了重庆。
黄埔军校在这一时期在教育纲领上进行了多方面改革,校长蒋介石尤为重视自动自发革命教育,小部队指挥实战教育以及协同作战等,为的是适应日益变化的实战需要。
抗战在这一时间进入了僵持阶段,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后,虽然日军取得了胜利,但却极度损耗了国力,直至1944年豫湘桂大会战前,日军再没有发动与武汉会战规格相同的大型作战。
惨烈衡阳会战,黄埔生共同杀敌
衡阳会战是1944年中日豫湘桂大会战的高潮,日军攻陷长沙之后,南下衡阳,总兵力近10万人,欲进行包围。
何季元随部队赶赴衡阳,在外围做策应。他在1942年秋天毕业后,分派到了粤北前线的第62军,时任炮兵连观测通讯排长,所在151师师长林伟俦,是黄埔4期毕业,曾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
守衡阳的是第10军,军长方先觉是黄埔3期毕业。从6月22日到8月8日陷落,衡阳守军1.76万人坚守47天,最终成了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何季元在惨烈的战斗后活了下来,不过与他一同分配到62军的黄埔同学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70年后,何季元依然清楚记得那个同学——何冠雄,来自阳江,是31式60毫米迫击炮的排长。
1945年的8月,何季元随62军在广西与日军相持不下时,日军投降的消息传了来,抗战结束了。
62军先后前往越南、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之后又返回大陆。那时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台湾会在日后成为国民党败逃大陆后的停留地,两岸隔海相望,雨打风吹去,时间已过了65年。
亲爱精诚
用何季元的话说,自己此后的幸运源于一场疾病。内战开始之后,由于肺部疾病,他被安置到了天津住院。其后驻守华北的傅作义要求62军调一个师前往北平,何季元随157师到了北平。傅作义起义之后,157师又被编入了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成为独立24师。
四野一路南下,指挥的林彪正是黄埔4期的学生。他打败的陈诚、杜聿明等也都是出自黄埔军校。内战期间,国民党的主要将领大多为“黄埔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季元被安排至广州军警大学学习,1955年转业至广州市政府参事室做研究员。由于是部队起义,何季元并没有在历年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
其他黄埔生则没有这般运气。国共内战开始后,已是中校军衔的张访朋主动要求调往上海,远离内战。他曾在1949年去台湾住了几个月,但因为大陆的妻子手续办理出现问题,他又返回了。不料,此时大陆已经解放,张访朋没能再回台湾。他留在了广州,在一所民办中学——曙光中学任职校长。
1956年,学校合并成立三十七中,张访朋成为了一名教师。到了1959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张访朋因为历史问题,被发放至白云山农场,直到1977年才返回到了教师岗位。和他同是黄埔毕业的表哥蔡仲芳,在50年代因阶级斗争激烈,忍痛割断了家庭纽带,与妻子离婚各奔东西。
1984年6月16日大陆重新成立的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生徐向前元帅在贺词写道:“切记中山先生教导,发扬黄埔精神,惟发展国家统一、民族强盛为己任,抛嫌释怨,携手合作,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余力,为中国革命和自己的历史增光添彩”。
同学会的成立,对一批黄埔生来说都是好消息。何季元从同学会成立起就参与其中,他记得,当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黄埔生的历史问题一直没有平反,“差不多有300个同学要我们帮他们平反”,那些学生有的工作降了级,有的被送回乡下,还有的房子被没收。
作为校训,“亲爱精诚”保证了黄埔军校同学间的感情。早在1924年5月8日,蒋介石就对黄埔一期学生训话时,解释校训寄语道:“我所盼望于诸位同志的重要点,就是大家相亲相爱,和衷共济,如同手足一个样子。”
在官方层面,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的最主要作用,在于方便开展对台工作,并将其宗旨定为:“发扬黄埔精神,联系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当年与何季元一起报考黄埔军校的那两个同乡何廷禄与蓝炳璠,后来都到了台湾。两岸恢复通信与自由行之后,何季元曾去往台湾看望同学故友,国家统一是这群老兵谈论的一个话题,“黄埔同学脱离不了政治了”。
何季元在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的那天到了长洲岛的军校旧址,那天一同前去的,还有台湾来的蒋经国的长孙蒋友松。1996年黄埔军校于旧址重建后,成为了游人参观的景点。大门里人进人出,迎接他们的不再是枪林弹雨,国破家亡。滚滚珠江在门前奔流,转而向南汹涌。江上烟波浩渺,远处的广州城区看不见轮廓。
第四篇:古风 放牧一群词语(范文模版)
古风 放牧一群词语
[古风]放牧一群词语好天气,心境曲幽,走到哪里,随意看一树花,看风过树梢,听几串鸟鸣,听一声雪落,都是好风光。到山间,最美的事就是放牧一群词语。任其化为风羽,染上十里荷红,三秋桂香; 任其落字为根,生成清风明月,苍松怪石;
任其游历无踪,自是水流云在,雨到风来。野旷天低,满山雪,一栏晴日
放牧一群词语
文/白音格力
贾平凹在《天气》一书的自序中说:“读散文最重要的是读情怀和智慧,而大情怀是朴素的,大智慧是日常的。” 尘世行走,有什么样的情怀,就决定你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确实是我特别在意的。至于朴素至简与日常至淡,自然当是最稀有的情怀了,有没有大智慧,对身置其中的人而言已不重要了。想到这里,再想“天气”二字,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气”,是不是散文就是一个人的“天气”。
好天气,心境曲幽,走到哪里,随意看一树花,看风过树梢,听几串鸟鸣,听一声雪落,都是好风光。所以不妨就从城市的边缘开始,从离你最近的一扇窗看去,要静气,也需凝神,终能看到远处的一片绿,那便是一篇散文的神韵。远远看去,随意爽直,清凉惹眼;近处再看,热情恣肆,高远深阔。远看是人生的风光,终其一生,也要坦率峭拔;近看是人生的善地,终其一生,也要细腻温婉。
如此,再到山间,最美的事就是放牧一群词语。任其化为风羽,染上十里荷红,三秋桂香;任其落字为根,生成清风明月,苍松怪石;任其游历无踪,自是水流云在,雨到风来。一个词,谱上山谱,就是一场清风曲——你听,溪边踏歌声,心中顿时清朗,你与一整座山,情如桃花潭水;一个词,落在草尖,就是一幅水墨诗画——你看,不着一笔,自是山抹闲云无墨画,林间疏雨有声诗。
一个词,借水而发,清润有烟霞气,看一眼,可养心性,净浮虑;一个词,披风而行,随意如云鸟远客,看一眼,可安心神,去浮躁。
一个词,站在山间,就站成野旷天低;一个词,走在野花香里,就走成晴日暖风;一个词,睡在风中,就睡成闲云野鹤。放牧一群词语,放牧的是世外逸兴,人生篇章,心中日月。你随便一走,就是一行浅草诗;随便一坐,就是一章花间词。笔触上,或行云翰墨,或词雅文练;意境里,或淡远情逸,或隽永含蓄。恨不坐老青松,日上三竿,读尽月章星句,读得人生明畅开朗,气势壮丽。
这时,一个词与一个词,因为怕你想家,便升成明月,落成清露。你看着那一群词语,读出一句“露从今夜白”,又一句“窗前明月光”,而思念如大雁,已从唇间起飞,寄回挂念。山间事,总是有写不尽的篇章,无需纸和笔,随处行走就是诗,种一坡桃就自成一篇散文。陶渊明在《归田园居》里写“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只有山间,才有如此“无杂言”的清风明月,才有如此桑麻情怀。世间万般纠葛在此,都化成云烟,被风吹散尽,只道一声桑麻长,只关心耕种,情怀就是好天气,好文章,好风情。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描写的田园喜庆场面,关心的也不过如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而元散曲作家孙周卿在《山居自乐》里,写尽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闲适惬意的也莫过于“是山中宰相人家,教儿孙自种桑麻”。这一声声桑麻,还有东篱菊,桃花园,哪个不是前人放牧的词语,而今你能读到,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曾写过“自静养墨”四个字以自勉。现在想来,也许就是为了养出一群词语,只为了养出一分朴素情怀,一分日常智慧,为的也是有一天,当我走进一片山,不会因为虚度,望一山风松而自愧,听一山鸟鸣而自卑。
到那时,我只需闭上眼,张开双臂,扬起头,放牧我心中一群群的词语。然后,一个词与一个词,因有简朴心愿,便手牵手排成篱笆;一个词与一个词,因有清澈意蕴,便肩挨肩组成窗扉;一个词与一个词,因有相惜心肠,便根盘根长成草木。
藤蔓上篱架,明月挂木窗,鸟鸣戏枝头,这样的小院草舍,任我喜,任我住,任我或坐或卧,自成篇章。在满山岁月这部大书里,静坐山无事,卧看云绕窗。
静坐山无事,卧看云绕窗
第五篇:一群男生毕业感言
在毕业时,应届毕业生整理了一些男生的毕业感言介绍给大家
这4年的生活我这一辈子,不,就是到下辈子我都会深深的记在心里的。虽说不是永别,但那种感觉却是那样残酷,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这正天郁闷的心情能够好一点,但是我对大家的思念那是无论多少时间也不能消磨掉的。我会想念大家的,我也深深的爱这大家的。
老九你真是个好人.(注:强少很满意)
每年的这个时候心情都是复杂的,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改变的是现在的状况,过去的回忆早已被封存在心底了,改不了
毕业,是一个沉重的动词;毕业,是一个人一生难忘的名词;毕业,是感动时流泪的形容词;毕业,是当我们孤单时,带着遗憾和微笑的副词;毕业,是我们夜半梦醒,无限怀想而触碰不到的虚词。
我毕业了,今天晚上离校,心情说不出难受,我虽然不喜欢这所学校,但是我就离开住了四年的寝室兄弟,和我的朋友们,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呢??我不知道。。。。
哈哈,有机会去找你们喝酒啊!~不能喝的先说啊.虽然距离空间没有太远,但是我再也不能睁开睡眼趴在床头看你门的丑陋睡像了,再也不能问问明天谁去上课了,再也不能说帮我买回个鸡蛋灌饼了,再也不能在宿舍里一醉方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