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民族音乐比较研究[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16:5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俄民族音乐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俄民族音乐比较研究》。

第一篇:中俄民族音乐比较研究

中俄民族音乐比较研究

摘要:音乐是跨越族际和国界的交际语言,体现着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俄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展现两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差异。

关键词:民族音乐;历史;形式;风格

民族音乐是由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是各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一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民族众多的国家,各自都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本文从中俄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展现两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差异。

1中俄民族音乐历史之差异

中国是人类文明诞生最早的四个国家之一,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出现了简单的歌曲和舞蹈,主要用于敬天、祭祀、狩猎等。夏、商时期,社会生产力较原始时代有所进步,音乐不仅用于祭祀,同时也成为民间娱乐的方式,民族音乐得到了极大地推广,为我国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民族音乐达到繁荣阶段,“风雅颂”是当时音乐的经典代表,其中的“风”,即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至唐代,我国民族音乐已处于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

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出现和形成较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晚很多。中华民族音乐至公元6世纪时就已达到顶峰时期,而俄罗斯民族音乐于公元6世纪方出现雏形。公元6~9世纪的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出现了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英雄壮士歌”等有民间音乐。在古罗斯,音乐仪式成了基辅大公和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出征、节日、宴会、隆重的仪式都有音乐伴奏。但是,直到18世纪,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即区别于宗教音乐的世俗音乐,才被俄罗斯主流所认同和接受,从此俄罗斯世俗音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19世纪中期,“俄罗斯音乐之父”――伟大的音乐家格林卡从俄罗斯民间音乐中挖掘精华、汲取养分,以他卓越的音乐才华精准地诠释了俄罗斯的民族特征和音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了俄罗斯浪漫曲的传统手法,第一次表现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色,俄罗斯音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征的音乐体系。

2中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之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或方言,形成各自丰富多彩的民间曲艺,大约有300种,如北京地区的京剧、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和凤阳花鼓、东北地区二人转、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上海的沪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山东快书等。我国民族器乐种类繁多,几乎各民族都自己独特的乐器,如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蒙古族的马头琴,壮族的田螺笛,哈尼族的巴乌,怒族的竹号,傣族、阿昌族的葫芦丝、二胡、板胡、琵琶、古铮、扬琴、笛、箫、鼓、锣,陕北的腰鼓等。

俄罗斯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4亿,但却有着190多个民族。民族和地域方言的种类较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俄罗斯各民族自古以来能歌善舞,民间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中国人熟悉的哥萨克舞蹈、形式特异的那乃人的民间说唱、服装艳丽的阿迪格乐舞、俄罗斯民族的踢踏舞、乌克兰的戈帕克舞等都体现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民族特色。众多的民族不仅丰富了俄罗斯的民间歌舞,也使俄罗斯的民间乐器种类多样,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有多姆拉、扎列卡、苏尔纳管、哗啷棒、风笛、乐匙、芦笛、巴拉莱卡、橇铃、古斯里琴、键钮式手风琴、古多克琴、哨子等。

3中俄民族音乐风格之差异

音乐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体现,是各族人民内心世界的反映。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两国人民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中俄两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各具自身内在的鲜明个性。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或悠长婉转、低沉呜咽或清亮高亢、气势恢宏,无不浸渍着民族历史的沉淀,寓情于其中,以行腔音韵来抒发情感,带给听者强烈的情感体验。气韵与意境、风骨与神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与伦理的结合、渗透,这些独特的追求,铸成了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俄罗斯文化既不属西方文化,也不属东方文化。特殊的地理环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性是严肃,它的严肃使俄罗斯民族音乐悦耳动听,但却像玫瑰一样带刺,平添一份深沉。俄罗斯民族音乐大多以沉静、略带忧郁的旋律开始而逐渐发展为壮阔、颂歌式具有英雄气质的旋律,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既热情奔放又浪漫抒情的双重性格。

4结语

世界各国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百花争艳、五彩缤纷。中俄民族音乐间的差异,促进了中俄文化的交往合作和交流,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民族音乐走进俄罗斯,加强中俄民族音乐交流,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两国不同的音乐传奇。

第二篇:中俄边界问题的研究

中俄边界关系

前言

中俄边界全长4300多公里,分为东、西两段。双方以有关两国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经过多年谈判,分别于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和《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1997年3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玆別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关于边境地区裁減军事力量决定,中俄东西段近4,300公里边界走向大定。1,中俄边界问题的由来

近代以来,中国内受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战乱,外受英法美等帝国列强的侵扰,沙俄趁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从1689年沙皇俄国时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到1929年苏联出兵占据黑瞎子岛的240年间,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面积达154万多平方公里。期间,俄国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1858年5月,《天津条约》1858后6月13日,《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

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共攫取中国国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时至今日,俄国归还中国的领土只有50多万平方公里,而剩下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2,中俄边界问题的谈判

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了两国的中段边界;中俄西段边界当时无条约规定,中国的西部疆界大约在巴尔喀什湖北岸。这样,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俄两国在基本平等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两国边界的走向。

20世纪中苏交恶交以后,1960年2月,苏联人根据当时与清政府签订的《北京条约》中并没有规定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的属向(包括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赫鲁晓夫、勃涅日涅夫都是这样认为的),开始持续挑起边界事件,最终导致1969年的珍宝岛流血冲突。1964年2月23日和1969年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两度开始,两度中止。

这种僵持局面直到1986年7月底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苏联愿意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级别上同中国认真地讨论建立睦邻局势问题,苏方同意按主航道划分阿穆尔河(黑龙江)边界走向勘分边界」的讲话后,才见缓和。

1991年5月,江泽民率团访苏,两国领导人签署《中苏联合公

报》,两国外长签署《中苏国界东段协定》。该协定是两国历经27年艰苦谈判取得的成果。《协定》规定:成立两国联合勘界委员会,完成最后勘界工作。主要原則是,国界勘分以通航界河主航道中心线、非通航界河水面中心线为依据。联合委员会1993年著手工作,1998年完成任务的98至99%。江泽民的访苏破冰之旅为两国的边界走向大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到六年,即1997年3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玆別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关于边境地区裁減军事力量决定,中俄东西段近4,300公里边界走向大定。

3,中俄边界问题的影响

首先,从政治外交上来说,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有效地捍卫了我国领土完整的主权,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表明了俄罗斯愿意同中国成为友好睦邻的诚意,希望同中国一道,成为对抗美国的政治联盟。

其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防军力不断提升,俄罗斯不仅在政治和外交上感受到了威胁,在军事上也感受到了中国带来的军事压力,两国陈兵百万于边境,一旦开战将会给两国带来无法预知的灾难,甚至导致世界新的格局,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俄罗斯还是愿意同中国和平解决领土问题,随着中俄两国领土问题的解决,中俄两国经济快速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中俄两国也因此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再次,虽然两国领土问题得到解决,但俄国一直担心中国带来的移民威胁。俄国在贝加尔湖以东的远东地区只有不到七百万人口,中国的东北三省却有九千四百万人口,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高度的人口密度,俄国一直担心来自中国的潜在的移民威胁。天,在俄国国内,基于民族主义、以及一定程度的种族主义,对中国人口及其可能带来的威胁的恐惧感始终存在。中国人大量涌入俄国的远东地区,更加诱发了这种恐惧感。因此,就有很多的俄国保守民族主义者开始对中国人发难,其中不光有政治家,也有很多知识分子。原先流亡国外的著名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回国时途经远东,当他到达莫斯科后,对俄国政府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政府忽略了远东,而听任中国人去占领。现在,中国政府稍稍加紧了对边境地区中国居民的行为管束,情形有所好转。

|

最后,边界问题的解决是两国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对中国,近二十年来,国内经济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不仅是在经济上把中国推上了世界的前沿,更实在政治上实现了中国历史性的跨越。4,结语

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解决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问题,以及南海问题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许多经验。在我看来,日本、印度、以及南海周边各国在对待与中国领土之争的时候,长期采取十分僵硬的“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立场,与俄截然不同,我认为他们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对土地的急切渴求,包括国内大部分民众也是如此,其次是为了转移国内公众对现目前政府遇到的政治和经济难题,而政府却无法快速解决的注意力,缓解国内压力,再次他们趁着中国现在大搞经济建设,目前还无能力关注边界问题的大好机会,趁机把属于中国的领土据为己有,最后一些国家仗着有美欧等强国的支持,公然竖立界碑,甚至是划入他们国家版图。对于这样一些国家,我认为中国必须立法,依据现有的中国法律来强化自己的领土权,而不只是依靠简单的“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追溯到哪个朝代”等等之类的话语,那样,他国只当做是耳边风,不可能会上升到触犯了中国的法律这样一个层次!

参考文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安徽大学出版社 《各国概况》,人民出版社

《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1998年11月23日)

第三篇: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借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机,又带去了高达43亿美元的经贸订单,并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强调要提高双方经贸合作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中俄两国要“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和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可以说,当前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关键词 经贸合作 中俄 经贸关系 双边贸易

目录

言„„„„„„„„„„„„„„„„„„„„„„„„„„„„„„1 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2 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2

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

2.1.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2 2.1.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3

2.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4

2.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2.2.2.中国与俄罗斯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3.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分析„„„„„„„„„„„„„„„6 4.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8 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英文摘要„„„„„„„„„„„„„„„„„„„„„„„„„„„„„13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同时无论从地缘因素,还是从人文因素上考虑,中俄两国边境毗邻地区的互补性都很强。在当前中俄经贸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本文从中国与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两国今后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1.中俄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源于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虽然两国的边境贸易经历了沙皇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良好传统 一直没有中断。从1992年至今中俄经贸合作大致经历了两个主要时期:1992-1998年为双边贸易起伏波动时期,1999年至今为双边贸易恢复增长和迅速发展时期。这两个时期又可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2-1993年)。

苏联解体后,两国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199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2)第二阶段(1994-1996年)。双边贸易方式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贸易规模有所下降,1996年为68.3亿美元。

(3)第三阶段(1997-1998年)。双边贸易额继续下滑,1998年降至54.8亿美元。(4)第四阶段(1999年至今)。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7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31.1%),200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4年达212亿美元,2005年达291亿美元,双边贸易恢复增长并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2.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和中俄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升温,以及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增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是,作为战略协作伙伴的中俄两国,在发展边境贸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2.1 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1.1中俄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第一,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的统计数看,中俄贸易呈现一种加速增长的趋势。1992-2001年中俄贸易用了10年时间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2001-2004年中俄贸易用了3年时间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俄贸易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连续第七年快速增长,贸易额达到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总水平。对其进行汇总,中国对俄出口13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俄罗斯对华出口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就贸易总额而言,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位居德国之后,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第二,近年来中俄贸易前景非常的乐观。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47.67万吨,2001年为176.6万吨,2002年为302.96万吨,2003年为525.48万吨,2004年为1077.4万吨,2005年为1278万吨。随着中俄石油管道、天燃气管道的铺设和电力网的对接,中俄在这一领域的贸易规模将会日益扩大。2.1.2中俄经贸合作的优势分析:

第一,资源互补优势。中国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但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比较缺乏,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俄罗斯是劳动力短缺的国家,2007年这种短缺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同时,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储量巨大,自给程度相当高。此外,中国初级劳动力丰富;而俄罗斯高级技能人才丰富(如2005年俄罗斯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研发活动的有129人,而中国仅有18人),是世界科技大国,在宇航技术、激光技术、微生物工业、人造晶体、新材料等方面居世界前列。因此,两国在劳动力要素上可实现互补。

第二,地理优势。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与中国毗邻。2006年中俄边贸达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双边贸易额的20%以上。2007年1-7月,中国黑龙江对俄进出口总额为51.2亿美元,占中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0.4%,比2006年同期增长58.2%,高出全国对俄进出口增幅20个百分点。俄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而与之毗邻的中国东北地区劳动力不但充裕,且成本低。双方在木材深加工、物流、农业、渔业和能源等多个领域可以深化合作。目前,两国边境的大宗商品主要集中在轻纺、农产品及资源性产品上。

第三,区域经济合作优势。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增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中国和俄罗斯是其中的两个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为中俄两国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战略支持。例如,2006年举行的首届“上海合作组织论坛”确立了优先发展区域网络设施建设,并将能源、信息技术和交通领域确定为优先合作方向 2.2中俄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中俄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俄经贸关系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中俄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单一。中俄两国进出口商品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及原材料等。中方出口俄方的产品主要是服装、皮革、箱包、鞋等消费品。受俄方产品结构的影响,其出口商品结构中,燃料能源商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原木及纸浆制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的发展水平。这些都给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同时也使得两国贸易发展的后劲不足。

第二,中俄双边贸易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贸易秩序混乱。中俄两国在银行结算、贸易仲裁、出口信用保险、质量监控和通关等领域的合作还不能满足双边经贸合作的需要。中俄民间贸易曾对发展两国经贸合作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不规范的贸易方式突显,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其根源在于灰色清关未得到遏止,中国商品不仅难以通过正规报关渠道进入俄市场,而且在俄中国企业和商人的经济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灰色清关也给俄方造成了关税和外汇流失、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国内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在保险、信贷领域合作水平不高,检验检疫和俄方海关货物通关的速度慢,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第三,两国边境管理不规范。一是出入境手续复杂。中俄实行的护照签证制度和俄罗斯方实行的落地签证制度限制了双方经贸人员的往来,影响了经贸关系的发展;二是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低下。在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的今天,中俄边境有些口岸中午确闭关午休一个小时,每天的国货量很少,中方放行后,因在俄方口岸过不了关又返回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执法人员腐败贪婪。中国不少对俄出口货物采取报税方式进入俄市场,俄税务、警务等执法人员专门针对中方货物和人员实行没收、罚款等,向过关人员索要财物的现象普遍。同时,由于俄贸易体制不健全,黑社会与警方勾结,发生了不少针对边贸商务人员的恶性案件,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人员伤亡。

第四,俄罗斯市场投资环境欠佳。俄罗斯的各种经贸法规、进出口政策、外汇政策、海关规定及税则、税率等朝令夕改,安全没有保障,投资风险大,在这种混乱的市场条件下,中国商人要想在俄罗斯合法经营与盈利的难度很大,导致中俄经贸活动中以正规的贸易方式进行活动的大中型企业减少,阻碍了双方经贸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五,中俄企业缺乏合作。双方大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而中小企业对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情况适应能力不强,包括市场营销调查、寻求产品销售市场、产品与售 后服务、配套、同经纪公司和咨询公司合作等。

第六,中方产品质量差且声誉低下。以前,中国商品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许多人和企业因此致富,但是不少个体经营者强烈的短期意识,导致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流入俄市场,使中国商品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极大的损坏了中国商品的声誉。尽管近年来中国输俄产品质量已经有大的提高,但声誉低下。对中俄边境贸易的扩大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同步进行着对俄罗斯市场的争夺,如韩国、日本、而由于这些国家产品的声誉要好于我国的同类产品。因此,这些产品更容易在俄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在家用电器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七,中俄双边贸易中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俄罗斯是劳动力资源较缺乏的国家,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则过剩,双方应通过合理方式在利用劳动力资源方面为两国合作提供新领域。但俄有些人士充满疑惑和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需要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又担心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造成移民问题。俄新闻媒体中有相当部分对华不怎么友好,经常以“新闻自由”为由,散布反映中国消极面和不利于发展中俄关系的言论,有些甚至充当传播“中国威胁论”的工具。中国也有一些人认为“俄罗斯靠不住”,怀疑俄罗斯是否真正愿意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认为俄罗斯实际上是把战略重点放在独联体和欧美,一心要融入欧洲,对中俄双边贸易存在某些误解。

第八,中俄目前还没有把双边的贸易关系放在应有的战略高度,“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依然存在。双方的贸易仍没有走出“低水平、低层次”的局面,双方都把对外经济关系放在西方大国身上,中俄政府都还没有开拓对方市场的明确的整体战略。2.2.2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存在上述问题有多种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等对中俄经贸关系现状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根据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拥有的比较优势。从目前中俄进口商品来看,大体是一种基于自然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属于世界经济发展早期的贸易方式,而当代国际贸易更多的表现为产业内的国际贸易,贸易形势大多表现为加工贸易。在产业间贸易下,交换的商品种类多为资源型产品和制造业的最终产品,贸易形式表现为一般贸易。

其次,中俄贸易目前的状况还取决于两国所处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国是在国民经济初步工业化后开始了转轨进程,目前处于二次工业化阶段,而俄罗斯早已完成了工业化,目前正面临如何解决后工业化转型的问题。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和 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振和相互直接投资不发达,相应的加工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过低,这种状况不利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中俄两国均属于经济转型国家,在各自的管理体制方面均存在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惯例,贸易立法和惯例体制的建设跟不上经贸合作发展的需要。从俄罗斯方面看,目前其外贸管理体制限制仍较多,出口控制严格,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出口门槛较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华出口力度。由于俄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项目管理、国际融资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市场反应相对迟钝。同时,俄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企业办理出口信贷程度比较复杂。从中国方面看,由于企业对俄罗斯市场了解不深,双方信息沟通不畅。上述因素的存在,制约了俄企业进行有效的对华经贸交流。

第四,中俄机电贸易缺乏大项目支撑。长期以来,俄罗斯对华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政府协议和大项目的支撑,且集中在航空航天、核能和电站等领域。20世纪80~90年代,中俄双方曾合作在中国建设了一批电站项目。2001年到2002年间,中俄之间电站项目俄方供货达到高峰,此后随着政府间项目的陆续执行完毕和双方大型经贸合作项目的减少,机电产品在俄对华出口中的所占比例极剧下降。

第五,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例关系。过去10年,中俄之间相互直接投资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资本吸收阶段,尚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能力,同时两国在吸收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经济方面也是一种竞争关系。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恢复,中俄将逐步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这是两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特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趋势。

3.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

中俄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两国在技术、投资、资源、商品等领域互有需求,又互为最大邻国,具有毗邻的地缘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双方都有加强互利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的强烈愿望。同时,2006年~2007年开启的中俄国家年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发挥两国经贸合作的优势,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两国在经贸合作中互惠互利,在友好往来的基础上共同发展。针对以上论述对中俄经贸合作提出以下对 策:

第一,改善贸易商品结构并提高对俄商品质量。俄罗斯市场具有多层次需求的特点。根据有关资料、俄相当富裕者约占总人数的5%~6%,是高档商品的主要消费者;居民生活有保障的约占20%,是俄罗斯中档商品的消费主体。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场上商品齐全,人们开始讲究市场和品牌。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扭转向俄罗斯大力推销低档库存的做法,经营的商品应定位于中高档次,以国际品牌为价值标准,质量上高标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售后服务,努力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时,应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互供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薪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提高商品贸易的整体水平。

第二,消除中俄贸易的体制障碍,保证贸易渠道畅通。首先,要抓住俄罗斯“入世”的有利时机,积极与俄方解决经贸合作中的体制问题,为中俄贸易的有序开展扫清道路。例如,急需与俄方协商解决“包机包税”和“灰色清关”等问题,双方要在金融、保险、税收、仲裁、商检、海关运输等领域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规,共同打击各种商业欺诈和不法行为,为双方贸易主体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其次,应通过加强中俄双方各层次团体的交流来增进中俄双方的互信,通过不同经济团体民间团体党派之间的相互交流来消除中俄经贸合作中产生的偏见和疑虑。两国政府应为不同层次间的相互交流提供指导和服务,发挥双方政府间各种会晤机制的作用,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完善双边贸易调节机制,缔结有关贸易秩序、通关便利化、贸易权益保障等条约;再次,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形式,积极开展双向投资合作。双方应努力就能源进出口、输油管道建设、核能等高薪技术领域合作等问题达成一致,双方政府要为大型企业间的大项目合作提供优惠政策。

第三,赴俄身份要合法规范。我国企业在寻求合作时,决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循序渐进。如果在俄罗斯设立公司和企业,项目立项要进行正确评估,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要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考察,了解市场和产品需求,了解俄罗斯一系列财税政策和法规等。并在俄当地进行注册登记,赴俄工作人员必须办好各类短期和常住手续,使赴俄人员的身份合法化、规范化,遵守在饿经商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经营活动合法。

第四,改善合作环境促进共同发展。中俄两国都处在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尽快制定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的外贸合作规则是当务之急。双方贸易主体应共同遵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游戏规则,以保障贸易的规范操作,为对方商品、投资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完善双边协调仲裁机制,确保两国经贸合作稳定健康发展。

第五,以政治促经济提高中俄贸易的互信程度。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要从大局出发,采取 宽容的态度,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切实促进中俄贸易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尽管中俄国家领导人频繁会晤,但仅仅上层往来是不够的,地区、企业、经济团体的互相交流严重不足,这是在中俄边境贸易中产生偏见和误解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中俄要共同努力,加强和改善对外宣传报道,特别要恢复两国新闻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努力减少在俄罗斯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其次,中方政府可通过组织若干大型工商贸集团,再联合一大批生产、流通、科研、运输、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共同形成一个对俄经贸合作的实力整体,将大型企业质优价廉的产品成规模的推向俄罗斯市场。

第六,建立中俄贸易中介服务体系。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俄双方贸易网络化是必然趋势。因此,应尽早建立中俄贸易信息网络,大力开辟电子商务的全方位服务。通过网络发布贸易信息可增加贸易的时效性。同时,针对中俄双边贸易沟通渠道的缺乏,应强化两国贸易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型和谈判型的中介服务,即在中俄两国分别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机构,为双方经贸单位和个人提供法律、商务咨询。此外,可借助法律服务机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中俄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发生的纠纷,加大对这中俄双方经贸合作企业的保护力度,从而为双边贸易快速稳定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为进一步加强中俄边境贸易,提高边贸额,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尽快建立中俄边境地区特殊经济区、边民互市区;开展旅游文化,带动边贸逐步发展;加大培养中俄贸易人才等。

4.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为两国的商品、资源、技术和资本进入对方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潜力,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把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是指导中俄长期开展战略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础。还应指出的是,2004年4月,两国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就此,两国边界全部划定,边界问题彻底解决,从而清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后一个障碍。

第二,以中俄“国家年”为契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全面发展。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 期间,双方共举办了21场科技活动,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期间,双方也确定了29场科技活动。中方派团组参加“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等大型展会,举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涉及激光、能源、海洋、航空、自然环境等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中俄两国政府还将就如何加强双边科技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等问题签订一系列协议。首先,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将进一步提速。其次,两国确立了明确的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目标,提出了注重改善贸易结构、积极扩大机电产品贸易比重的重要任务,确定了重点合作领域。中俄相互举办“国家年”活动为两国经贸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使两国经贸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入世”将带来一系列积极变化。中国已于2001年年底“入世”,俄也有望于2007年“入世”。“入世”后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为了“入世”,俄也在积极向WTO组织靠拢:首先,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将会在一个规范的市场规则下运行,如果出现贸易纠纷,两国可以在WTO框架内解决。“入世”带来的贸易环境的改善和贸易秩序的建立,无疑可以大大降低两国企业的贸易成本,提高企业相互投资和开展贸易的积极性;其次,中俄贸易逆差增长趋于缓和。目前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贸易逆差仍在继续增加,短期内中国对俄贸易逆差的状况难以改变。然而随着俄罗斯在积极努力加入WTO,双边的贸易壁垒因此大大降低,这会给中国商品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第四,俄罗斯是中国“十一五”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市场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经贸就是要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新的起点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投资区域的选择上,中国将根据中央提出的“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战略,来布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和市场;在国别的选择上将遵循的原则是:周边友好国家、资源和市场与中国互补性强的国家、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国家、世界主要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在投资产业的异同上,能源开发利用、工业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新技术开发和研究以及服务业等,均是中国开展对外投资和其他跨国经营活动的主要领域。同时,中俄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十分的广泛:林木深加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能源领域,基础设施领域,机电、汽车、纺织等领域,农业、渔业领域,以及服务、民用技术和军事技术领域等等,都可以成为今后两国相互投资的重点领域。目前,中俄两国企业在上述领域均有一些生产性的投资合作项目在取得积极进展。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投资区域方向上,还是国别选择以及产业导向上,俄罗斯都是中国重要的投资市场之一。

第五,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提出到2010年中俄贸易额实现600-8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按目前中俄的贸易规模,到2010年中俄贸易总额需要翻一翻方可实现600亿美 元的目标。如果以2005年为基数,其后4年每年中俄贸易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毫无疑问,到2008年中俄贸易额就可达到800亿美元。

结束语

总之,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合作的进一步升级以及两国互办“国家年”,两国间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务实。当前,中俄两国经济都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两国在许多领域具有互补性,这是双方开展投资合作的基础和机遇之所在。中俄双方正在努力采取包括建立中俄投资促进机制等在内的多种合作方式。相信随着两国投资规模的增加和投资领域的扩大,中俄经贸关系一定会迎来一个合作高潮。

本文在写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特别是阅读了很多关于今年来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的著作。但是由于自身知识有限,论述的深度仍比较欠缺。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大多资料是通过阅读相关的著作、报刊杂志和搜索网站得到的,并借鉴了多为学者的研究成果。

另外,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定稿的整个过程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于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也致以敬意和谢意!

参考文献

[1]王健.中俄贸易合作分析.对外贸易实务.2006(5).[2]须同凯.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状况.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1).[3]陆南全.对中俄经贸合作形势的几点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7).[4]王玉芬,刘碧云.中俄贸易中的灰色清关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4):23-25.[5]王高峰.《中俄经贸关系: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期三期.[6]杨希燕.《中俄贸易增长探析与前景预测》.《现代财经》.2005年第11期.[7]王金亮.《中俄经贸合作对策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八期.[8]王高峰.《中俄经贸关系:现状、制约因素、发展前景》.《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三期.[9]栾文莲.《中俄贸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9期.The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Russian

Abstract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hina and Russia GDP fast growth as well as respective domestic demand rapid expansion, the China and Russia bilateral trade scale expanded unceasingly, 8 years preserved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continuously to 2006.In March, 2006 President Hu Jintao taking advantage of visits Russia to join Russia’s “the Chinese year”, also took away economics and trade order forms has reached as high as 4,300,000,000 US dollar, and emphasis that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the level of the bilateral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proposed that“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tner which China and Russia wanted to make, and the mutual benefit altogether to win the economics and trade partner and innovates together”.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urrent Chinese and Russian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has occupied maximum level in both countries history.Both countries economics and trade economics and trade prospect is broad,but it still had the disparity of the both countries economic potentiality and 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Make the appraisal to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economics and trade rel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spect, will be helpful in clearly recognized with full excavation between and 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 both countries, will impel both countries and supplementary moves towards the prosperity together in the cooperation。

Key words Economics and Trade Cooperation China and Russia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s and Trade Bilateral Trade

第四篇:中国跨境民族音乐的研究综述

中国跨境民族音乐的研究综述

邓红玉 20084061302 随着人们的世界性迁居,不少民族的人,跨过国界、越境居住,在另一国家里形成了自己的居民集团,成为了跨境民族。又因为他们与当地的不同民族交往,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以及在不同国家背景下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所以他们在各国内又都带有地区性特点。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人们来往的方便,接触的容易,认同感的加强,这种种原因使得跨境民族的研究,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中显得日益重要。

跨境民族,顾名思义,就是居住在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恩格斯曾指出,“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当今世界,同一民族生活在若干国家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跨境民族研究不仅是当代民族问题中的热点之一,也是发展跨世纪周边睦邻友好的一个重要领域。胡起望在《跨境民族探讨》中提到:“跨境民族就是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里长期居住,但又保留了原来共同的某些民族特色,彼此有着同一民族的认同感的民族。他们虽然长期分居于不同国家,受当地主体民族或其他民族的不同影响,在语言、服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在他们传统文化的底层,以及日常生活的深处,与原来的民族传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做着也提出“跨境民族可以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跨境民族,就是同一民族分居在不同国家,他们的民族名称、生活习俗、语言文字等基本上保持密切的连系。世界上有许多跨境民族都属于这一类。中国汉民族的海外华侨,逢年过节,心向故地,每遇机会,携带儿孙,归访家乡,扫墓叙旧,骨肉情深。长期居住中国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的苗族,在清代后期有一部分人曾迁去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以后,又辗转迁居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这些远跨数国的苗族人民,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只要条件具备,就不远万里,赶回国内与本民族同胞共度节日,那种民族亲情的流露,令人感动。

一般来说,跨境民族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发现这种规律.对于更好地研究跨境民族,认识跨境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理解跨境民族的共性和个性,并加强跨境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和发展彼此的联系,都有一定的好处。首先,跨境民族一般都有共同的起源,并在一个共同的地域内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传统文化、共同民族心理和一定共同经济联系的民族,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分居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国家里,他们与不同的民族交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在本民族共性以外,又具有自己的地区性特点。这种特点有时只是一些细微的差别,有时却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和差异,但是,他们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基础,却还都是原来民族所共有的东西。这是跨境民族之所以成为跨境民族,而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民族的基础。其次,跨境民族在迁入别的国家以后,为了一在生活上与当地的民族相适应,首先在语言上从吸收当地的新词汇,即所谓的外来借词开始,在对外联系方面,使用当地通用的民族语言,而将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保留在聚居村落或家庭内部使用。由于居住时间年深月久,有的居民就会改操当地通用的语言,而忽视和淡化自己原来民族语言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房屋建筑,室内陈设,生活方式,或者有时在服饰等诸方面都沾染当地的风习,逐渐吸收,慢慢改变。而保留较久的则往往是风俗习惯、信仰节日、历史传说、家庭伦理等属于无形文化方面的东西,这也是他们与别的国家中的同一民族进行认同的依据。最后,是由于跨境民族长期分居不同国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发展,传统文化对当地的适应性逐渐加强,通过新因素的不断吸收融合,新的民族意识逐渐加强,因此跨境民族的分野将逐渐加深。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就会分化成为新的独立民族,这是一个自然的不可抗御的规律。世界上有许多民族,就是从一共同的人们共同体中,在不同条件下,逐渐分化、形成的。研究跨境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对其未来的预测,有助于对民族形成间题的研究。

中国与越南是有好邻国。范宏贵在《中越跨境民族溯源》中说到,中国与越南是邻邦。我国广西、云南两省区与越南接壤,有1353公里的漫长陆地边界线,其中有一小段是以河流为界。在边境两侧或更深入的地方,居住着两国都有的民族,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大多有血亲或姻亲关系。双方的村寨一般相隔几里路;有个别村子,村名相同,分上下两村,上村在这个国家,下村在那个国家。节日喜庆丧葬,当地群众互相走访,或祝贺或帮忙。甚至牛马也会牧放到对方的山岭。

京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县的巫 头、尾、山心 3个岛屿(习称“京族三岛”)。世代 以捕鱼为生,兼营农业和盐业。人口11995人(1982年统 计)。京语属汉藏语系,京族人大多会说汉语(粤语),通用汉字 京族的传统歌舞节日叫“哈节”,在“哈亭”(由各户捐助兴建)内举行。京族民歌中数量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小调是 “唱哈调”、“送新娘”、“棹船调”、“叮 叮”等。

唱哈调是哈节中演唱,曲调有多种类型,一定内容的 唱词都有其固有的曲调,如《赏月歌》的基本歌腔以sol、do、mi、sol4个音作和弦分解式进行。旋律中常出现向 下属方向的转调。如下例: 送新娘是京族人民婚嫁时唱的风俗歌,内容多为感恩、惜别、告慰和伦理等。音调明朗、华彩、悠扬。常采用 五声宫调式。棹船调是常用于男女间的对唱和民间小 戏唱段。基本歌腔由上下句组成,下句是上句的下五度 模仿,曲调以sol为主音。常用特征音型: 贯穿全曲,如男女对唱《送郎打老番》,尽管唱词内容 复杂,语言声调多变,装饰性乐汇也较多,但旋律进行仍 以特征音型为核心。叮 叮是以歌尾常用的固定衬词 “叮 叮”而得名。多在游戏、劳动和舞蹈时演唱。曲 调活泼明快,节奏短促跳荡,旋律进行常强调四、五度 跳进。

舞歌是哈节中表演的歌舞曲,曲调主要来自小调,但加强了节奏,因此更为明朗,富于弹性;它的旋律流 畅,富于歌唱性。此外,京族民间歌曲中还有曲调接近口 语,多唱故事、童话内容的叙事歌(如《渔家四季歌》),以及曲调简单、朴素、徐缓的摇儿歌等。

京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是曲调婉转缠绵,波音较 多,多属单乐段结构;在音阶调式上,以徵调式为多。宫、羽调式次之;节拍比较多样,有混合节拍;唱法上,男歌手一般用 真声,女歌手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行腔时喜用鼻音和 轻声,余音较长。歌手们擅长模仿独弦琴的各种音色,巧 妙地运用颤音、回音、波音和滑音,从而形成京族独特 的演唱风格。

京族民间乐器主要有独弦琴和吉弹。独弦琴适于 表现节奏舒展、旋律悠长的乐曲,尤擅长演奏回音、颤 音、滑音等装饰音,传统曲目有《高山流水》、《孤山 寒影》、《骑马》等。吉弹,是三根弦的弹拨乐器,多 用于唱哈的伴奏。京族的传统戏曲为京戏,与越南的嘲剧相通,传统 剧目有《阮文龙英勇杀敌》、《等新娘》等,熟悉的人 已不多。1949年后,京族人民编了一些小戏,曲调来自 歌谣、小调和叙事歌等。

京族的音乐、舞蹈与乐器多彩多样,对我国的民间民俗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从而也可以看出跨境民族的音乐在中国音乐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第五篇: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

能源(课题具体指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关系到各国的安全问题,影响全球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国际关系。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俄罗斯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俄罗斯一直在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通过实行以本国经济利益为核心的能源外交来提高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将近有二十年了,在这期间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果。中国与俄罗斯地理上山水相连,两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睦邻友好,是开展能源合作的坚实基础,但现实是由于两国国内以及国际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中俄能源合作一波三折。就目前国际能源形势来看,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对两国政治经济等都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对中俄两国当前的能源合作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紧密联系世界能源状况,从影响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入手分析,提出几方面建议,包括中国政府的鼓励支持、创新能源合作模式、提高两国政治互信度等。由此得出结论表明:未来两国能源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应通过加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推动能源合作。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能源合作

I

Abstract

Energy(project specifically refers to oil and natural gas)is the lif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is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security problem, affecting global political, military, diplomatic and other vario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energy demand is growing;China's energy secur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Russian territory across the Eurasian continen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so Russia has been in the use of the unique advantage of the sources of energ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its economic interests as the core of energy diplomacy to improve Russi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has been nearly twenty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has continued to move forward, and achieved a lot of cooperation results.Chinese and Russian geography be linked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 two countries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aspects of good neighborly friendship, it i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on in energy.But the reality is tha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the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twists and turns.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ergy situation, China and Russia to carry out energy cooperation, such 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After consulting a lot of docu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nd linked to the world energy situation, from the impact of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analysis,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includ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ncourage support, improve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mutual trus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future of energy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broad, and the two sides should promote energy cooperation through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Key words: China;Russia;energy cooperation

I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 引言.................................................................................................................1

1.1课题的目的.....................................................................................................1 1.2课题的意义.....................................................................................................1 1.3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2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 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3

第2章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下的中国和俄罗斯.........................................................4

2.1当前世界能源形势.........................................................................................4 2.2中国当前面临的能源形势.............................................................................4 2.3俄罗斯的能源状况与能源外交.....................................................................5 第3章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分析.............................................................................7

3.1中俄能源合作现状概况.................................................................................7 3.2中俄能源现状分析.........................................................................................8

3.2.1中俄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8 3.2.2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10

第4章 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及发展趋势...............................................................14

4.1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14

4.1.1中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能源企业间交流............................14 4.1.2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推进合作模式多样化....................................14 4.1.3提高两国政治互信度,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 4.1.4中方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能源外交................................................15 4.2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前景...............................................................................16 第5章 结论...............................................................................................................18 参 考 文 献...............................................................................................................19 致

谢.....................................................................................................................20

III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引言

1.1课题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际上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石油,其作用日益重要。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能源成了影响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1]。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在经济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却极为短缺,因此石油资源半数以上依靠进口,所以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亚欧大陆,其能源资源储量十分可观,是国际的能源大国。

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经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十分重要,而且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2]。

但一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贸易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未来,两国应该如何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建设,扩大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3]。课题通过阐述当前世界能源形势与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从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研究入手,具体研究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根据上述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4]。

1.2课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供需方面存在互补性,同时从经济层面来看能源合作对双方的经济进程和能源战略规划存在重大意义。中俄的能源资源合作已经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协议与合作的基础,但由于两国国内的一些因素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影响,中国与俄罗斯能源贸易步伐屡次受阻,历程一波三折。因此,中俄两国需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 1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求共同发展;加快价格机制建设,完善能源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方利益,创建区域性能源合作组织[5]。

课题从介绍世界能源当前形势入手,其中论述了中俄两国的能源形势,阐述了目前两国的能源合作现状的概况,对于两国能源合作中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两国能源合作还是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和较大潜力的;具体从双方合作的战略因素、政治领域因素、地缘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说明[6];通过以上分析,课题就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积极发展也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其中具体包括合作模式及政治互信等内容,由此对两国日后的能源合作发展趋势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这对于我国如何应对当前形势起到指导借鉴作用。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以往中俄能源合作的研究是基于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主要两种方式:一种是2005年与2009年中俄双方银行与石油公司间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另一种是下游换上游的合作方式[7]。2014年俄方单方面提出中方入股万科尔油田的需求,这是中俄合作的一次突破,也是中方企业的一次历史机遇,俄罗斯进一步与中国战略靠拢,甚至发出放开上游的信号,其背后意义重大,中俄能源合作或将迎来新阶段[8]。课题试图将中俄能源合作现状结合两国间出现的新机遇作为研究基点,分析中俄能合作中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结合大量已存在的资料为中俄能源合作发展提出应对策略,由此预测未来发展前景,丰富中俄能源合作研究新进展的理论资料。

1.3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油气资源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有了稳定的根基,最近欧盟对俄的制裁也使俄罗斯急需调整能源外交战略来找到新出路,而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经济利益,对于维护和扩展中俄自身能源战略规划、造福两国人民、推动东亚地区乃至国际能源形势和谐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两国站在长期战略的高度上协调各自的能源外交策略,是具有多方面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的[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俄能源合作的研究国内一直以来都存在。张汝根表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各国间的互相协作,中俄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涉及两国的国家利益,还会对世界局势的稳定和格局的变化产生影响。因此他在《试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困难及对策》中深刻分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必要性,研究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困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新的能源合作领域,寻找新的能源合作增长点是目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10]。史春阳在《“新普京时代”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进展与前景展望》中阐述了“新普京时代”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新进展,并分析中俄能源合作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存在的制约因素[11]。孙永祥在《解读中俄能源合作现状、问题及前景》一文中通过罗列数据和中俄能源实例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12]。王海运在《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一文中阐述了中俄能源合作拥有诸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因此,中俄都需要进行前瞻性统筹谋划,协调一致地推进两国的能源合作,使能源合作切实成为两国战略协作与和平发展的战略支撑[13]。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学者比较倾向于研究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外交。研究该领域的有:世界能源机构 2000 年出版发行的《中国在世界上广泛寻求能源安全》,兰德公司是美国第一智库,于 2000 年发行的《中国寻求能源安全》。主要研究中俄能源合作的外国著作很少,其中俄罗斯能源专家日兹宁的《俄罗斯能源外交》是为数不多论述中俄能源合作的专著。书中对俄罗斯能源外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俄中能源合作进行了相关的少量分析,不过,该书作者只把俄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当成对亚洲出口的一部分[14]。

中俄能源合作问题已经成为两国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科尔茹巴耶夫Г.及其科研团队、别尔菲利耶夫 Н.В(.2008)和普辛科娃 Н.Н(.2010)在对中俄油气合作的利益和问题进行分析后,均认为两国间的油气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杰维亚多夫 А.П.则从中美俄三国关系出发研究中俄能源合作问题,指出在中俄能源合作过程中中方注重合作的经济利益,而俄罗斯常常受制于政治利益[15]。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2章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下的中国和俄罗斯

2.1当前世界能源形势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的消费也在快速增长。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低迷,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提速,地缘政治深刻调整,虽然全球资源分布极不平衡,集中于四大板块,但总体来说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得益于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非传统能源的开发及高效利用,全球能源形势得到改善。由此全球油气资源枯竭供应短缺的问题已经不再使人们担忧了。

国际上已经确立的能源格局是以中东、俄罗斯、中亚和北美这四大能源供应地区为核心地区的,而其中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区就是中东。受益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其天然气使用量在本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长,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所占比例在减少,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能源市场格局。美国在非常规能源利用方面的突破使其释放了大量石油和煤炭的消费量,所以在生产出口能源方面有巨大潜力,这促使北美地区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地区,预计20年后美国能源可能实现自给自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过剩区即能源出口区仍然是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正在下降。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在世界上是第一位,凭借天然气的出口在国际能源市场占据稳定地位,现在由于美国页岩气革命大量产出天然气,甚至达到自给自足程度,这极大地动摇了俄罗斯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希望以此来缓解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但短期内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还不会撼动传统的石化能源的地位。

2.2中国当前面临的能源形势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日俱增,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量已经超过总消费量的一半。我 4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能源储量也不少,但人口众多,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处于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来看,我国能源就比较短缺了。而且中国能源结构不符合环保要求,近年来的雾霾使中国从上到下重点关注环保问题,而当前我国能源消费是以煤炭为主,高品质的油气资源储量相对匮乏,同时由于技术上的短板使得能源利用率很低,使用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给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且难以挽回的损害,这给本是能源短缺、难以治理环境的中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石油可以说是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命脉,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所以石油贸易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国际上石油贸易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稳定性越来越差,所以部署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能源贸易战略计划关系到一国的兴衰。石油等能源只从一条战略通道进口显然对分散风险不利,而我国石油正是主要从中东地区进口,而且国际上现存能源格局对中国确保能源安全也存在诸多隐患。中东和非洲地区部分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给中国的石油稳定供应造成很大困扰,不只供应源头有风险,途径多国政治关系复杂的海域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也存在很多运输隐患。我国进口石油中将近90%需要通过海上通道入境,其中绝大部分是跨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后进入中国南海领域的航线,中国与印度、美国、东南亚各国、日本的关系复杂,一旦海上航线出了问题,中国赖以生存的石油通道就有被切断的风险。总之,中国的能源形势不容乐观。

2.3俄罗斯的能源状况与能源外交

俄罗斯国土幅员辽阔,横跨亚欧大陆,其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是国际上能源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有60%以上的油气资源在俄罗斯的东部地区,这使得俄罗斯无论是向西面的欧洲地区输油还是向东面的亚太地区输油都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到目前为止,东西伯利亚已经探明约有60个油气田,其中大部分是在勘察早期,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在试开发期。但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工业技术落后、开采提炼设备陈旧、原有的油气田产量大幅减少面临枯竭、开发新油田缺乏大量资金,面临这些问题,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意愿强烈。

国际上俄罗斯展示出本国是军事强国、政治大国、能源大国,但在经济上却没有很强的地位,所以俄罗斯非常懂得利用能源方面强大的优势展开能源外交来与世界各国在政治上周旋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俄的能源外交策略运用的 5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炉火纯青,既有其本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又有其利用能源进行的能源外交核心思想和手段。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方向以其能源发展战略为基础,面对国际上对能源争夺的复杂局势,俄进行多元化的市场开拓,不仅巩固欧洲市场,还计划开辟远东发展亚太市场,力求通过能源多边外交牵制各国依此复兴其大国地位,增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可见俄罗斯将其主要的油气资源视为可以恢复国内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关键所在。

欧洲一直以来是俄罗斯能源出口主要地区,而俄罗斯也逐渐认识到仅依靠欧洲消费市场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相对的,欧洲各国也日益意识到天然气供应主要依靠俄罗斯不太合理,2014年克里米亚地区公投“脱乌入俄”事件更是促使欧洲国家加紧找寻可替代俄能源的各种途径。所以俄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也马上提上日程,能源战略重心逐渐开始倾向亚太地区。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3章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分析

3.1中俄能源合作现状概况

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将近有二十年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从未超过百万吨,但此后开始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1972.5万吨,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78%,占俄罗斯对外石油出口总量的8.06%,2010年开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占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16]。中国与俄罗斯已经签署了协议,协议中列明从2018年开始,俄方会经东线管道每年向中方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技术参数已经取得共识。俄罗斯的科尔如巴耶夫教授也认为俄能源在中国的份额和比例会逐年增加。(见表3-1)

表3-1 科尔如巴耶夫教授预测2020年前中国油气资源开采、消费及进口情况[16]

指标 开采 消费 净进口 从俄罗斯进口 俄罗斯占比

在这二十年里,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果,但也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俄罗斯就曾向我国提出能源合作的计划,但由于当时我国自身主客观原因而拒绝了请求,之后面对国际局势的多方变换,我国又错过几次与俄能源合作的机会,直到21世纪初,当我国意识到应该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时,国际油价上涨,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能源合作优惠条件,再进入俄能源市场已是困难倍增。由此可见当初中国在中俄能源合作上战略目光短浅,错失良机,当然同时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存在,例如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对外能源合作上缺乏技术经验等。

面对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历史,总结经

石油(万吨)

2011年 19100 45500 26400 3500 13%

2015 18600 55300 34400 5000 15%

2020 18000 60000 42000 8000 19%

天然气(亿立方米)2011 910 1100 190 5 3%

2015 1020 1900 880 100 11%

2020 1150 3300 2150 850 40% 7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验吸取教训,提高自身水平。在此基础上中俄双方仍然努力深化能源合作,可见双方对于能源合作还是比较看好的。事实上中俄能源合作不仅是经济上存在供需互补,在地缘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关键是对于两国的能源部署都有战略意义。去年发生乌克兰事件之后,欧美等国对俄进行了经济制裁,对其造成一定打击,所以俄罗斯能源战略东倾正好符合其多元化能源外交战略,在逐渐接近有巨大潜力的东亚能源消费市场,特别是面对中国不断增大的能源缺口,俄势必会越来越重视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而对我国目前的能源进口形势来说,俄罗斯的能源和能源政策东移可谓是雪中送炭,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相比中东和非洲遥远的石油运输,与我国山水相邻的俄罗斯正是为我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能源供应优势。

3.2中俄能源现状分析

3.2.1中俄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

(1)中俄两国的地缘政治优势

中俄能源合作有着特殊的地缘意义。中俄相邻的地理条件是两国能源合作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两国边界共达4000多公里,能源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以东。从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出口的运送距离计算,距离欧洲国家及主要合作的亚洲国家(日、韩)有6000多公里,而距离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却只有2000多公里,这样就可以在价格和管道运输安全上大大提升俄罗斯油气资源的竞争力[17]。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区位优势,可以就近享受到俄罗斯远东地区供应的最廉价和最优质的油气资源。同时,俄罗斯加快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能源战略与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两国为深化能源合作、发展能源贸易,在水陆空三条线路都开通了运输口岸,中国边境石油运输管道畅通,基础设施完备,大大节约了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运输风险,由此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加了两国经济效益。

(2)中俄能源合作的经济因素

21世纪的亚太经济圈将是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经济圈,世界经济与贸易已经逐渐将重点倾向于亚太地区,且东北亚地区将来有望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生 8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产和消费中心,由此形成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而俄罗斯2013年GDP增速降为1.3%,之后经济持续走低,更严重的是这种趋势表现出长期性,所以俄经济复苏还得靠能源部门,面对这样的形势,俄罗斯要做的就是经济重心的东移,使其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发展落后的远东地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也是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关键的一环。当前,亚太地区占世界GDP的57.5%、世界贸易总额的48%,40%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都已经落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家,据专家估计,这些指标在近几年内可能还会增长[18]。目前,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占24%。

伴随着亚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消费也急剧增长。作为与俄罗斯山水相连且经济快速发展的近邻,中国将是推进东北亚地区油气合作的重要力量。中俄加强能源合作能更进一步加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时保证俄远东地区能源出口的稳定,这就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由此形成的亚洲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对俄罗斯也有很大优势,即为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地缘经济基础。

(3)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意义

中俄能源合作在双方经贸往来中显然是最受各方关注的,因为两国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俄的能源合作对两国能源战略都有重要意义。

从俄罗斯角度看,首先,如果俄方想要重夺其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地位必然需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中国的帮助,俄方非常期待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能够帮俄罗斯尽快跟上东北亚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加快油气输送管道的建设向中日韩三国提供油气资源来加入日韩自贸区,由此快速打开融入亚太经济的大门。其次,通过向中国输送油气资源来获得高额利润,借此机会为俄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最后,两国能源合作可以降低俄对欧洲能源消费市场的依赖度,以此牵制欧洲并促使其快速打开亚太能源消费市场,这正是其维护国家利益的地缘战略安排。从中国角度看,中俄能源合作能够实现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中东和非洲地区能源进口的依赖度,由此缓解我国能源安全的压力。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中俄能源合作,双方互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和发展东北亚经济都有重大意义。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4)中俄两国能源供需互补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有很强的能源互补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对于俄方而言,我国是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新兴能源消费市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能源进口量不断增长,中国能源消费市场规模和潜力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能源资源储量在国际上是数一数二的,其石油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较大份额,靠能源贸易获得的利益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随着俄为降低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度而进行的能源外交战略重心东移,油气资源开发地逐渐扩展到远东地区,远东的油气资源产量将大大提高。中国与俄罗斯边界漫长,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山水相连,交通便利,能源输送到中国市场快捷便利而且更加安全稳定。

中国亟需俄罗斯的大量油气资源输入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添加保障,俄罗斯也亟需向东北亚地区输出油气资源以打开该区市场融入亚太经济,带动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中俄在能源产业上下游产品领域具有互补性,中国可以进口俄原油和初级产品,俄罗斯可进口中国的下游石油炼制产品。正是这样的供应与需求互补关系,中俄双方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2.2中俄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

(1)中国对两国能源合作缺乏战略眼光和战略规划

在与俄罗斯合作的历程中,中国对两国的油气资源合作缺乏战略眼光和战略规划。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为利用油气资源换取国外援助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时,曾几次主动提出非常优惠条件表示出想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强烈意愿,但那时中国还不重视与我国地缘上山水相连的近邻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反而紧盯遥远的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资源,也正是因为这样,西方国家把握千载难逢的好机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奠定基础。而且那时国内能源尚能自给自足,并且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看不到油气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巨大价值,主观上甚至对与国外进行能源合作表现出警惕和担忧,更是没有预见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急剧上升,从能源自给自足逐渐转变为能源净进口大国,所以初期中国拒绝了条件优厚、转瞬即逝的中俄能源合作这难得的机会,当日后国际油气资源价格飙升,中国意识到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非常有利的时候,俄罗斯已不再为中国提供优惠条件了,而且那时想 10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再进入俄罗斯石油市场已经很困难了。同时,客观上中国石油企业当时还是专注于勘探开发国内油气资源,缺乏资金技术、设备落后、国内石油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经验匮乏,对于高投资高风险的能源投资非常谨慎,由此造成能源领域技术发展缓慢,而且能源资源消耗过程中浪费严重,还为日后的环境治理问题埋下隐患。

由此看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丧失先机、根基不稳、历程一波三折,可以说与中国方面对中俄能源合作的不重视和缺乏对能源市场的长远战略眼光有直接关系。

(2)俄能源政策不稳定而且战略重心不在东方

俄罗斯依靠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对外大打“能源牌”,不论是为了本国经济利益还是为了国际政治因素,俄的能源外交可谓经验丰富。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政策都是围绕着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的,所以当国际国内经济局势发生变化时,其能源政策一定会随之改变而且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朝令夕改。俄罗斯的能源政策在金融危机之后进入了调整期,这意味着俄的能源政策稳定性极差,受此影响,有时我国与俄罗斯达成的一些能源贸易协议会因为其政策的变化随之流产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对中方造成不利影响,2002年的中石油退标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而且俄罗斯国内各大利益集团也会为了自己利益相互牵制同时向政府施压,使俄政府在政策上对中国有所保留,以此达到向中国公司和政府施压进而获利的目的。

虽然在近十年中,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东移倾向明显,并在努力做到稳定欧洲市场、开拓亚太市场,但事实上其战略重心还在欧洲。所以即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但俄罗斯对外能源外交战略依旧把欧美甚至印度排在中国前面优先考虑合作。由此可见俄罗斯务实的能源外交策略,虽然俄方一直宣称其对外交往是东西方兼顾的,但考虑到其国土横跨亚欧大陆,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本位于欧洲部分这样的特殊地缘关系,而且其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所以不难理解俄罗斯在能源合作方面会优先考虑西方各国,把外交重点放在欧洲。

(3)中俄双方的政治互信度不高

中俄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而相邻的大国之间竞争远远多于合作,甚至还要考虑到国家安全问题。所以,从该角度讲,中俄之间的能源贸易可以说 11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全问题的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中,俄罗斯凭借其掌握的能源资源而占据了主导地位,一方面利用中国分散其单一出口渠道的风险,另一方面利用中日韩之间的竞争关系来为俄方谋取能源合作中的最大化利益。考虑到各自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在国际上崛起的战略抱负,中俄两国之间政治互信基础可以说是非常不稳定。再加上俄罗斯外交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所以俄方很容易受到国内外各方压力的干扰,堂而皇之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借口频频临时变动政策,可谓是朝令夕改,这更是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一直存有戒心,认为中国的强大会对西方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和挑战,俄罗斯也不例外。虽然历史上中俄关系可谓是友好邦交,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友好关系一定也是建立在国家根本利益之上的。流传在俄罗斯一系列的“中国威胁论”使俄罗斯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了恐慌和戒备,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对俄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不利局面,认为向中国输出石油天然气不仅会帮助中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还会使俄成为中国的能源基地,由此陷入被动局面,因此俄国内一些利益集团包括政府对中俄能源合作抱有消极态度。

(4)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竞争

日本是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自身极度缺乏安全感,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匮乏,各种战略物资都要靠进口,所以在油气资源进口方面日本非常重视能源多元化战略,不仅极力保证中东和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供应,同时对东北亚的俄罗斯油气资源展开攻势,与中韩印等国家竞争。而日本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与俄能源合作竞争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虽然日本与俄罗斯之间还有领土争议,但为把俄罗斯东部石油纳入本国油气资源供应网络,日本在经济上让步于俄罗斯,日俄关系甚至有所改善,这对中俄能源合作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日俄能源合作不仅满足了日本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保证其能源安全,更是弱化了俄罗斯对中国能源消费市场的依赖性,牵制了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

美国是中俄能源合作中最大的障碍之一。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但西方一些国家却时不时地寻找各种借口、采取一些措施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强大会对其自身利益造成威胁。美国认为不断深化的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贸易会对威胁其世界能源战 12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略。因为目前中国石油进口大部分依赖于海湾国家的石油,一旦中俄石油贸易进展顺利,中国进口油气资源渠道增多,势必会减少从海湾国家进口石油。事实上该地许多油田是由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的,这一定会威胁到其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俄罗斯凭借其灵活务实的能源外交也在不断崛起,而美俄这两个能源大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基本占据了半边天,如果两国加强能源合作,联手操纵国际能源市场,就能确立世界能源新秩序,为其谋取最大化利益。所以美俄能源合作不仅维护了本国利益,还遏制了中国能源战略的实施。

欧盟一直是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伙伴。虽然欧洲各国已经意识到严重依赖俄罗斯油气资源是有很大隐患的,再加上前段时间克里米亚地区脱乌入俄事件的推动,欧洲各国更加迫切寻找新渠道来降低对俄能源的依赖。但短时间来看,俄罗斯依旧是欧盟能源消费市场的主要供应地,而且从俄罗斯角度来讲,俄方一定不会放弃欧洲这块巨大而稳定的能源市。因此,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能源外交战略重心短时间内依旧是在欧盟。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4章 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4.1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4.1.1中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能源企业间交流

在与俄的能源合作中,我国政府向俄油气资源领域进行大量资金投入是关系到两国政治经济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国际油价下跌,国际上能源需求量走低形势明显,作为以石油工业为主来支持国家经济崛起发展的俄罗斯来说,伴随资金严重短缺而来的是油气资源生产的大幅下降。所以予人所求,中国与俄能源合作中,为其提供大量的资金以支持俄石油工业度过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显然这也非常符合俄罗斯的意愿和目的。另一方面,虽说俄罗斯能源工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石油工业并没有更新到先进的技术设备、整个行业劳动生产力低下、生产过程中能源浪费严重、并由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俄方急需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大量资金来维持其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继续促进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在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时,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论是在政策、技术还是资金上,以此促进中俄能源企业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合作,例如,中方企业参股、并购俄能源企业,或者是跨国公司联合投资开发油气资源等,努力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4.1.2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推进合作模式多样化

中俄能源合作过程中价格因素一直是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事实上价格上的分歧只是表面现象,其内在是两国对经济效益的预期、国际市场的认识、价格机制的制定等方面意识形态的不同,所以中俄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明确合理的定价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两国的定价机制实质是两国间寻求的一种双方利益平衡的能源合作模式,因此,为推动两国能源合作长久健康发展,要不断创新能源合作模式。2009年贷款换石油的合作模式促使中俄石油项目成功开展,国际能源署的研究结论显示:尽管俄罗斯政府不断声明向外国投资者开放油气领域,但该过程将会很漫长,而且中国公司(印度公司)是一个例外,14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他们用贷款的方式而非投资者身份参与了远东地区油气的开发[16]。与贷款换资源的方式相比,企业间参股、合股和换股可以促进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彼此信任和相互依靠的情感,有利于形成共进共退的利益观。除此之外,中俄双方还可以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逐步扩展到下游企业的合作,并同时开展煤炭、电力、核能、矿业等多领域的多元化合作。4.1.3提高两国政治互信度,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国际上的能源贸易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体现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战略行为。所以两国间的能源合作不仅是企业间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政府间政治上的合作。所以促进中俄能源合作中关键一环就是要加强中俄两国政府间的政治互信度,政治互信是两国开展各方面合作的基础。

中俄加强两国政治互信需要双方纵向的理解与支持。首先,客观回顾历史,两国不能忘记中俄之间友好邦交,而对于曾经政治经济上的分歧要总结经验与教训,不要使历史上的分歧造成现在的隔阂;其次,面对当今国际形势,两国要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针对俄方政界对“中国威胁论”的担忧和警戒,中国要从言论和行动上做工作,获得俄方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两国利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探讨,密切交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领域内的合作,寻求多方面一致的观点和看法,对双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问题上予以支持,加深两国从民间到政府间的友谊;最后,未来两国政治互信建设不是靠空谈实现的,能源合作是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两国要在共建制度框架内通过长期良性互动实践互相表明本国立场,从大局出发,有长远战略眼光,共同推进中俄能源贸易合作,寻求双方互利共赢的利益契合点。

4.1.4中方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能源外交

面对国际上日益紧张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国非常有必要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的能源外交活动。我们不仅要努力勘探开发国内的油气资源,还要稳定中东、非洲地区的油气资源输送,在努力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里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中亚在地缘上与我国西部地区相邻,非常适合采取安全系数较高且进口成本较低的陆路管道运输方式;政治关 15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系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态势良好,能源结构供需有很强的互补性;经济上中亚与中国的能源进出口合作意愿非常强烈。中国与中亚的油气资源合作不仅减轻了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压力,还可以在俄罗斯对我国大打“能源牌”时,使我国不因过分依赖俄能源而被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手腕左右。例如,2005年年底中哈输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条不用经过俄国领土的石油外运管道,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震动了俄罗斯;2007年4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又达成为期30年的大宗天然气协议,这将比俄提前两年,从2009年起,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认真对待中俄油气合作[19]。

4.2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前景

目前国际能源形势正在悄然变化。美国“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着国际能源格局,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在不久的将来能源将会自给自足;欧盟各国在“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事件的催化下,正在积极改变本国能源战略向多元化发展,以此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极度依赖;俄罗斯面对全球能源形式的变化正在积极实施能源外交战略的东移,借此机会发展远东地区社会经济并融入东亚经济圈;而中国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寻找能源战略平衡点,开发多元化稳定安全的能源进口渠道,促进能源多边外交,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近年来双方都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推动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果,实现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两国能源企业间的互动将会加深,我国企业会进入俄罗斯能源产业的上游领域,与俄罗斯合作勘探开发能源,相应的俄罗斯的企业也会进入我国的能源产业下游领域,甚至是能源的终端销售市场。目前中俄合资的能源化工企业已经在运营,而且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出现。两国会进一步落实政府间合作备忘录,扩大双边贸易,增加互相投资,包括油气领域合作,推动双方在双边贸易、油气管道建设、合作开发等项目的发展;扩大煤炭领域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兴发电设备,扩大对华电力出口;继续推进核能合作,以建立全面、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20]。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虽然中俄能源合作历经二十多年来可谓是困难重重、一波三折,但如果两国友好邦交、共同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制约因素,长远来看中俄能源合作一定前景广阔。总之,未来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领域的关系将会是全方位深层次地逐步推进。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5章 结论

世界各国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本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都在不遗余力的寻找解决本国能源问题的途径。因为能源不仅是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关系到各国的安全问题。而当今国际能源格局中中俄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相邻的地理条件是两国能源合作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国能源供需互补也成为合作的天然基础。虽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上的制约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中俄油气合作一波三折。但是,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丰富,能源外交战略东移倾向明显,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多元化战略加紧实施,中俄两国的油气合作拥有诸多利益契合点,面对中俄之间的问题,两国只要本着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断深化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深两国间的相互了解,相信可以克服困难,在能源合作方面拥有广阔前景。

课题对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现状进行初步探讨,并紧密联系世界能源状况,从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入手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由此描绘了两国能源发展前景。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针对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出现的新形势提出新预测,丰富中俄合作研究新进展的理论资料。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文中对中俄能源合作现状的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提出的建议和对两国能源合作前景的预测难免有些笼统,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韩瑶.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52-54.[2] 王海运.俄罗斯对外能源关系变化及中俄能源合作[J].国际石油经济,2013,(6):47-51.[3] 张莹.国际能源新形势下的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研究[J].学术交流,2012,(11):129-132.[4] 刘锋,刘涛.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市场的认知及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影响-以中俄石油和

天然气合作为例[J].东疆学刊,2012,(4):63-69.[5] 郭锐,洪英莲.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9,(9):40-41.[6] 王一雯,宋威等.21世纪的中俄能源合作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3,(5):86-88.[7] K.J.Holsti.International Politic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M].Prentice Hall, 1984:158.[8] 林伯强.中俄能源合作如何博弈[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8):22-25.[9] 崔亚平.中俄能源合作历程与发展方向[J].党政干部学刊,2014,(8):49-52.[10] 张汝根.试析中俄能源合作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矿业,2009,(7):21-23.[11] 史春阳.“新普京时代”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新进展与前景展望[J].经济视角

(下)2013,(7):91-92.[12] 孙永祥.解读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4):1-

11.[13] 王海运.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J].俄罗斯学刊,2011,(3):5-9.[14] Helen Milliner.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Strengthes and

Weaknesses[M].World Politics, 1992.[15]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8[M].London: The BP Press Centre, 2008.[16] 朱显平等.俄罗斯面向亚太的东部能源开发战略及中俄合作研究[N].吉林大学社会科 学学报,2014,(7):92-174.[17] 廖伟径.前景广阔 中俄能源合作渐入佳境[J].经济,2012,(10):74-76.[18] 陆南泉.把握时机推进中俄能源合作[J].西伯利亚研究,2014,(8):32-34.[19] 吴景峰.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性分析[J].学术交流,2008,(11):93-96.[20] 冯瑞雪.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2014,(4):49-53.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文章的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吴凯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再到中间一次次的论文修改、研究,直到最后论文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吴凯老师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在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吴凯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丰富的知识内涵时时激励和指引着我。此篇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和吴老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此,对吴凯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在此,也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载中俄民族音乐比较研究[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俄民族音乐比较研究[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题目: 民歌音乐风格与地域文化 系 别: 音 乐 系 班 级: 0402 班 学 号: 1404062236 姓 名: 叶 美 艳 指导老师: 王 桂 芹 【关键词】:民歌、风格、地域文化、地......

    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 1、什么是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ethnic?music)原意为“少数民族音乐”,广义的说法:民族音乐就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者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

    世界民族音乐

    世界民族音乐 1. 什么叫玛卡姆、达斯特加赫?他们有什么特点?阿拉伯古典音乐中,旋律体系称为玛卡姆。这是以四音列和五音列为基础的音阶组织,每个四音列和五音列均有各种2度音程......

    民族音乐复习资料

    外国民族音乐复习资料 1、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区划。 ①东亚音乐文化区 ②东南亚音乐文化区 ③南亚音乐文化区 ④西亚、中亚、北非音乐文化区 ⑤非洲音乐文化区 ⑥欧洲音乐文......

    民族音乐教案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 授课类型: 音乐欣赏课 授课人:张肖依班级:高一(3)班 学习目的: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2、......

    中俄文化交流对中俄合作的影响研究

    中俄文化交流对中俄合作的影响研究 摘要:中俄两国关系现在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也终将在跨文化的沟通与人文交流中得以相互碰撞、沟通、融合与欣赏中......

    中俄声明

    中俄声明:尽快启动俄对华供气(全文) 2014年05月21日 14:14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原标题: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 中......

    中俄贸易情况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的联系体现在多个领域,对于这种长时间的联系从中形成的默契是两个国家在合作中所需要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