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民间尚红色彩观概说
中国古代尚红色彩观概说
牛 耕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原始色彩是人类的色彩审美观之源,对原始色彩的认识来自于原始色彩崇拜。中华民族本有信古崇祖的传统,根植于原始崇拜,而深受中国儒、释、道文化思想哲学影响的中国民间色彩观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生生观的色彩观,阴阳观的色彩观、五行八卦观的色彩观三大体系。红色是中化民族群体的神祗崇拜色彩,由四万年前山顶洞人在死者身旁洒矿物质的红粉,祈愿灵魂不死生命永生开始,尚红意识流的至今。在传统文化中,中国红意味着吉祥、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忠诚、兴旺,意味着百事顺遂、祛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等愿望,决定了中国民间尚红的色彩审美观,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色彩文化。
【关健词】 :原始色彩
色彩观
尚红 色彩文化
本原哲学
一、色彩起源
原始色彩是人类的色彩之源,其最典型的现象就是色彩崇拜。约翰内斯·伊顿在《色彩艺术》绪言中谈到: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色彩感觉是人类的原始本能之一。原始先民对于大自然中颜色的感觉,逐渐影响到人类的色彩活动。人类对于色彩的感悟力,往往是由经验、联想而得。人类最初对红色的关注与血液有关,因为任何动物的生命都是与血液紧密相连的,另一种红色的象征源于对日和火的崇拜。对太阳和火神的图腾崇拜中国人对红色偏爱的民族心理,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对太阳神虔诚的膜拜。中国人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炎帝又称赤帝,他是中国的太阳神,太阳鸟是他的化身,故“太阳、赤鸟均受到先民崇拜,对赤帝的崇拜,即对火的崇拜。以红色为贵,即以赤帝为尊。”尚赤之习古已有之,《礼记·檀弓篇》有“周人尚赤”。人类早期直觉本能所反映的正是人的生命在源所呈现的生命状态,中国民间色彩观就是建筑在人的生命本源基础之上的色彩原系统,这中华民族尚红意识的根源。
二、中国古代色彩观的形成
一,社会等级制度。、一个民族或文化群体的色彩观念要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经济条件和群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2]我们从社会环境方面考虑, 认为尚红现象主要与古代的等级制度和观念有关
。自唐朝开始,官员的服饰就与品级相挂钩。从唐朝至明朝,官服是以颜色区分品阶:三品以上为紫袍,佩带金鱼袋;
四、五品为绯红袍,佩带银鱼袋;六品以下为绿袍,无佩带鱼袋。由此可见,紫色和红色是官位较高的人穿着的,象征着更高的地位与权力。明朝规定,凡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用颜色,称为“朱批”。“朱批”具有无上的权威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古文化, 其在色彩观念上也有自身的特点。
一南楚墓葬中随葬的器物, 无论服装、漆器、内棺, 大抵图案繁缉, 色彩斑斓, 以红色为主调。楚人尚红色, 以红色为贵。” [l “ 楚人尚赤之风,相沿不衰。⋯ ⋯ 江陵江陵的马山1 号楚墓, 相对年代是战国中期, 出土了大量衣袅, 图案繁缉, 色彩鲜丽, 而以赤为主色。各地楚墓出土的漆器,黑底朱彩, 绝少例外。淮阳的楚车马坑, 相对年代是战国晚期, 从中发现了多面战旗, 全是火红的。”
故《后汉书· 舆服志下》: “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 ⋯ 故上衣一玄, 下裳黄。日月星辰, 山龙华虫, 作绩宗彝,藻火粉米, 椭献稀编, 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孔安国日: “ 以五采明施于五色, 作尊卑之服。”从传说时代的黄帝尧舜开始, 色彩即己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 被赋予政治和社会的功能, 象征地位的高低。在两周, 正色象征高贵, 间色象征卑贱。《论语· 阳货》: “ 子日‘恶紫之夺朱也,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恶利口之覆邦家也”,。朱为正色, 紫为间色, 即体现了当时人们的
因此楚国的上层贵族也许正是利用了楚人的这种心理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统权威区别尊卑贵贱而限制甚至剥 ,、夺庶民使用红色的权利把红色主要使用在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锦绣之上使用红色成为贵族的特权红色自,一。, 然就成了高贵的象征这种措施的长期实行当然会导致楚人社会内部在色彩观念上形成一种总体的认识和倾。向
“ 以红色为贵 ”。
二、传统哲学观念
“阴阳相和,化生与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原哲学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哲学基础。诞生于中国原始社会的阴阳观和生生观合一的中国本原哲学,是人类生命意识的哲学升华,即阴阳相合才能繁衍人类的万物,而人类万物是永生不息的。中国人把自然属性的事物和天地,阴阳观联系起来,把某些事归为天,视为阳性的事物、把某些事物归于地,视为阴性的事物,一般普遍视为阳性的色彩,相反的色彩一般则视为阴性的色彩。红色是中华民族群体神祗崇拜的阳性色彩,由四万年前山顶洞人在死者自旁洒赤铁矿分和摆放被涂染成赤色的石珠、鱼骨等装饰品,这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懂得通过红色为象征,祈愿灵魂不死生命永续。到了新器时代,最典型的物化形成是彩陶。彩陶是原始人类表达色彩审美最早,最直接、最普遍的媒介材料之一,而尤以红色使用最为广泛。这种尚红现象和中国传统吉祥观念是相符的。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崇尚吉祥、平安的思想观念,运用红色来表达宜子益寿、生命不息、驱邪去灾的愿望,红色成了中国人的首选。
(三)自然条件
三、古代尚红现象与尚红民间美术
在中国逢年过节时,域镇乡村、大街小巷,挂红灯、贴红对联,红窗花、穿红衣、戴红花、放红鞭炮,处处都有红,中国人的春节就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红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利用红色充分表达着自己追求美好、吉祥的愿望,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独一无二的色彩文化现象。
中国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和美术作品其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尚红美术作品当属剪纸。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而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内涵,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本原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间剪纸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鲜明。从艺术风格上来看,北方地域剪纸粗犷纯朴、古拙随意;南方剪纸工细优美、华丽明快。但是,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剪纸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色彩观念上基本上都是红色调。选择红色不是一个巧合,它有着深层的本原哲学、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体系理念背景,可以说是以红、黑、白为主色的彩陶文化艺术的变种与演变发展,在造型观念的色彩观念上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以红色为主旋律的民间美术还有就是刺绣作品,尤其是山西、河北、陕西、甘肃一带的刺绣更是尚红刺绣的代表。这集中体现在刺绣作品中大面积使用红色,尽管刺绣纹样用红、绿、兰、黄、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表现,但它体积不大,而底色大多以红色居多,这使得刺绣作品给人的印象便是红。比如陕西一带民间艺人常常选择红色布料作虎头帽,虎头鞋,肚兜等送给过满月的小孩,尤其是肚兜都选用红色布料制作。在这里红色带着消灾避难的祈祷和祝福。
一切的现在都源自遥远的过去,华夏民族对红色的偏爱,应该是有意味的,这种尚红意识根源于最初使用红色的本能意识。人类早期直觉本能所反映的正是人的生命本源所呈现的状态,是中国本原哲学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尚红色彩观念就是建筑的生命本源基础上的色彩原系统和色彩文化学。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美术》靳之林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中国人的色彩观》姜澄清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色彩美学》 郭廉夫,张继华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色彩艺术学》李广无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1版
[作者简介] 牛耕(1973-),男,甘肃,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方向研究。
第二篇:中国传统尚红文化
透过中式婚礼看中国尚红文化
摘要:中式婚礼从最初的订亲直到完整婚礼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红色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红色的出现?殊不知,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保存着尚红的习俗了。进一步探其究竟,这是源于古老的自然崇拜与血崇拜。对于中国这种传统的尚红文化,当代的我们应该传承下去,作为中国一种特有的“中国红”展现在世界文化舞台之上。
关键词:中国;中式婚礼;红色文化
为什么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穿红避邪躲灾的传统?为什么象征“长寿安康”、“团圆美满”、“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等祈福内涵的中国结多用红色的绳子编制?为什么中国从新生婴儿的产衣到新人结婚时的装饰,再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所有这些物品的颜色都统统是“中国红”?为什么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的门和墙都是红色的?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钟情于红色呢?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笔者尝试进行探析。
一、中式婚礼习俗
中国人普遍重视红白喜事,这里的“红”便是指代婚礼。不懂中国风俗的人都会产生疑问,这样的一个简单汉字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功能?解开中国尚红的风俗文化,我们可以首先从婚礼说里。
不同于西方浪漫婚礼的白色,似乎喜庆的红色才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穿红袄、戴红花、坐红轿,一辈子红红火火。“梳油头,戴红花,红呢轿子红搭。”俗曲里句句唱的都是喜洋洋的红。“中国红”弥漫在婚礼的每一处缝隙里。
中国人的婚礼可以说从婚前就开始了,而“红”贯穿始终。从婚前仪礼来说,男方要先给女方家送彩礼,这彩礼并不是随便的,除却数量不说,“红”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譬如要用红纸包裹糕点;红包存放礼金、首饰;红纸衬在物品下方„„。送过了聘礼,女方父母送给女儿的嫁妆登台亮相。古时把嫁妆也称“十里红妆”,一个“十里”点出了数量,是父母希望可以在男方家庭中给女儿争取地位;一个“红”更是突显了女方父母满满的祝福与期盼,希望女儿可以过得幸福美满,生活红红火火。
结婚当天,红红的鞭炮首先出场,清脆的声响也敲醒了沉睡的人们。迎着鞭炮声传来的地方望去,门上早已挂好了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红对联和福字,屋子里的各个角落也都贴上了红红的窗花与喜字,一片红色尽入眼帘。
早去的迎亲队伍已经回来,接回了新娘,也接回了红红的祝福。由古至今,虽大红花轿早已不再,但还是在过往的历史上留下了它曾经辉煌的一笔。现在女孩们不再期盼坐上红红的花轿,而是等待着心爱的王子乘车来接。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婚车,昂贵与否,车前后那红花的装饰是不可缺少的。
伴随着新人到来,古时身着红色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的新郎,如今早已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与英俊潇洒的新郎相比,最能吸引来宾眼球的还是新娘,在女人一生这最美的时刻,每个女孩都是用心装扮的:一方红盖头遮挡了新娘如花似玉的容貌,给不熟知的人增添了一丝神秘,古老的禁忌也已经变为今日的祝福。新娘的嫁衣也成了人们注目的焦点,结婚穿红,既是代表吉祥,也有延续后代,繁衍生息之意。在现今西方白色婚纱传入后,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凤冠霞帔和绣花红袍早已不见了身影,但仍以穿红为一种不变的习俗。所以在婚礼上,除婚纱外,红色的旗袍和礼服仍为现代新娘所延续。在换去华美婚纱后,红色旗袍与礼服是不是更能凸显中国女性的柔情与娇媚呢?
正式婚礼过后,红色依旧不可或缺。婚宴,人们现在一般称为喝喜酒,到了宴会举办地,亲朋好友送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作为对新人的祝福。虽然世界各地都有送礼的习俗,但中国的红包却很值得一提,它不仅是一件物品,也是一种礼仪,而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晚上的闹洞房同样是中国必不可少的婚俗之一,戏谑新娘新郎的方法也随时代改变,在当代,吊起来的红红苹果是给新人最好的挑战,也是所有来宾带给新人的吉祥与平安的祝福。在喜庆的婚房中,一对红烛或红灯交相辉映,红烛衬红装,更增添了中国人婚礼的喜庆。至此,新人结束了婚礼一天的劳碌。
二、中国古人红色文化
中式的婚礼上,红色是所有色彩中的主角,其实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的其他日常生活中,红色也是必不可少的。京剧中“红蓝别善恶,黑白显忠奸”的红脸,历来被认为是赤诚、忠厚的人物,如:关公、大刀关胜、朱全等。每逢节日,红色总是给喜庆的日子增添不少的喜气。有红春联、红灯笼、红炮仗、红蜡烛、2
红窗花;有穿红袄的姑娘、捆红腰带的小伙子;还有接新娘的大红轿子、红柜子和红包;以及给小孩子的红糕(用大枣或食用红颜色点缀的年糕)、红布玩具、红肚兜等等。
说起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这个可是说来话长,首先从我国古人说起。其实红色起初不是统治者最推崇的颜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黄色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于是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的风俗已基本一致,并一直沿袭了下来。后来,红色为避邪之色,过年挂红灯,鞭炮、对联均红色,还有人们在“逢九”年习惯穿红色来躲灾。因此,红色为吉祥色,中国人认为红色能带来安定和幸福,避邪消灾。红色还是权利的象征,官服中品位高的人才能用红色,故民间没有喜庆节日,是不能随便用红色的。皇族也同样推崇红色,红色象征着特权与富足。掌管权力之人使用公章更是红色为主导,这时的红色代表的更多的是自信与权威。与此相对,老百姓普遍着灰、黑、蓝等色,但是在建筑上,窗框、门框等需要勾勒轮廓的部分总是喜欢用红色来装饰,象征一种富贵与吉祥。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上交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正是古人对这些习俗的传承,才形成了当今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
三、尚红的起源探究
说起中国古人喜欢红色文化的起源,这就要涉及到信仰这个层面。据学者研究表明,红色崇拜主要有两个起源:
一、自然崇拜,对太阳和火的崇拜,它们相互穿插,互相联系,同属于一个系统。
二、血崇拜,包括血液崇拜、血液禁忌。两个起源中,前者具有自然性,主要表现出红色积极光明的一面,代表崇高、尊贵。后者偏重宗教文化性,且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既有崇拜的信仰,又带出一丝神秘感,进而发展成为红色禁忌。
1.自然崇拜
太阳崇拜。光明和温暖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这 3
两者均来自太阳。原始人类对于光明和温暖本能的渴求激发了对于太阳的崇拜,并认为自己的生存都是来源于太阳的恩赐,便把太阳视为孕育万物的生命之神。而太阳是红色的,所以延伸出对于红色的喜爱和崇拜。
在各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均有记载关于太阳和太阳崇拜的神话,《周礼》、《仪礼》、《礼记》中也有许多关于古人祭拜太阳的故事。人们把太阳神想象成自己期望的模样,中国的后羿射日和夸父逐日就是最典型的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都表现出人类对于太阳的崇拜,一方面太阳赐予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光明和温暖;另一方面原始人类无法理解太阳为何物,为何它每日东升西落,从而更加增添了太阳的神圣感。
火的崇拜。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发现了火,并学会了保持和使用火。火可以驱走寒冷和黑暗,它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存状况,改变了原始人的蒙昧状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德国学者利普斯在其《事物的起源》一书中曾指出:“一切火的崇拜都起源于太阳崇拜。”《淮南子·天文》又有:“积阳热气者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从太阳崇拜中延伸出了火崇拜,而对红色的崇拜也被顺承了下来。火是人类改善生活状态的重要工具和现象,因其从天而降,能驱邪逐魔、消灾去污,进而被视为神物。鲜明的红色作为火的标志也被世人所崇拜。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的先民都有过崇拜太阳或火的历史,且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美丽神话。但只有中国,从这种崇拜和神话中抽象出的红色得以传承不息,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古老的哲学,《易》及其后推衍出的阴阳五行理论。易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两类物质,按照金、木、水、火、土在相生相克运行中,交合嬗变演化而成的。东周直到秦汉之际,儒学家在整合易学过程中,把五行配以五德,又用五种颜色来表示: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这些儒家的学者还以五德生克的变化来附会王朝的成败迁变。
“红”从源到流,从对日、火的原始崇拜,引申为对日色、火色的敬畏,再经后世的发挥,于是,在中国人眼中就形成了有“红”色便有了生命,有了希望。
2.血崇拜
红色崇拜的另一源头是血崇拜。红色是血的颜色,对血液的崇拜催生了对红色的崇拜。生物体伴随着母亲的血液出生,血是生命力的象征,是生命的源泉。我国有许多关于石狮子的传说,石狮口内或眼中出血是自然灾害的预兆,就是一 4
种血有灵魂观念的雏形。原始巫术中有一种巫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即一切相似的东西都是同一种类,具备同一功能。故在实施巫术时,用一物的类似物为代替品来达到巫术目的。红色是血的颜色,与血相似,所以把红色作为巫术的符号,进而延伸出红色禁忌。原始人认为血液具有魔力,可以用红色施行与灵魂有关的巫术,于是红色就渐渐与巫术、鬼怪联系在一起。藏族人认为“红”具有杀戮的象征意义。古时出征的战士身披红色战袍,面涂红色,增加气势以显残暴。
中国人尚红,除了以上两个起源外,或许还和一些其他因素有关。如祈福迎祥的民族心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古代中国经常遭受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人们期望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比如神灵或法术等)能战胜这些自然灾害,保佑年年风调雨顺,四季健康平安。如民间传说中的钟馗的形象即是赤发红面,身着红袍,怒目圆睁;贴在农民家中大门上的门神关公,也是面色赤红,手拿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使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望而却步。中国红意味着吉祥、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忠诚、兴旺,意味着百事顺遂、祛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再如还可能与中国人热情向上的民族性格有关。红色给人留下绚烂、热情、兴奋、活力、张扬、饱满、成熟的印象,红色又是欢乐、喜庆的象征。中国人的尚红习俗,反映了中国人热情、赤诚、向上的民族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民族传统,这种性格和精神代代相传,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结 语
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文化里,习俗文化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中国人智慧的选择,尔后逐步传承下来。诚如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所说:“很多影响都是归因于模仿,其实这不过是传染造成的结果。”这也是凡遇喜庆,华夏儿女都自觉选择中国红的原因。习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容易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还 会逐步演变成民族心理。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使异类思想被弱化或 5
被淹没,比如,中国人春节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为异类。
时至今日,科学如此发达,思想如此先进,虽然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早已远去,人们不再考虑到红色可以避凶就吉,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民对红色的偏爱,每逢哪家哪户有喜事,红色定当作为主角出场。如果说西方婚礼白色的主色调是浪漫与宁静,那么中国婚礼上的红便是一种喜庆与热闹。从古代延续到今天,不曾废弃,这是一种中国独有的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何海燕.中国人尚红习俗探源[J].美与时代.2007(3).2.门德来,唐岚.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之红色崇拜[J].南方论刊.2010(10).3.乔洪,张序贵.中华民族色彩观念中的红色[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6).4.诸葛铠.中国的红色象征[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伊方方.中国“红”——中国人膜拜的颜色[J].艺术与设计.2009(10).6.程士元.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情结[J].艺术探索.2006(8).
第三篇:观《中国传统处世智慧概说》有感
观《中国传统处世智慧概说》有感
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寥寥数句却写绎出百年人生之沧海桑田。浮沉随浪记前朝,更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教诲。
人生如戏,人来人往多少事。
圣者,以省·慎于己,以忍·让修身,以宽·恕待人,以经·权处事,以施·报为己任;以诚·信立天下,以中·和铭道之道。
欲做精金美玉,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之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一省、一慎之间,方显是非烦恼之源由。多行不义,多言不义。有失不戒,有益不劝,玩物丧志,人之通患。何意?尚尊贤之教诲,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笑谈人世沧桑,何呼。
以忍修身,以让明礼,仕之志也。世路崎岖,人情反复,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若人皆为之,皆为仕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若人皆为之,则天下安泰。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亦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恕。宽者厚也,厚者恕也,仁也。何以为之宽,何以为之恕。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亦是,不以己能病
人,不以人所能愧人;亦是,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亦是,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不可不忘。得此,可得宽恕。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皆有经者,亦有权也。经者道之常,权者道之变。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是二者强名也,曰当斯尽之矣。知经而不知权,不知经者也,知权而不知经,不知权者也。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实则,义当守经则守经,义当用权则用权,所以谓义可以总括得经权。
圣者,以诚·信立天下。诚者,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又不能以不信而成物,有况乎人事?知诚者,以诚感人,人亦以诚应。非诚者,以诈御人,人亦以诈应。
百年人生,苍苍茫茫。谓之,何意笑谈,致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此文之感悟,吾之感慨,不足以明道。人不可狂狷,亦不可萎靡,应省慎、忍让、宽恕、经权、施报、诚信、致中和。此皆为为人之源,处事之本。
第四篇:平面设计色彩观思考论文
一、“自由”“简洁”的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理解
1.“自由”色彩设计
如今我们生活在色彩审美自由的社会环境当中,在鼓励个性发展的社会氛围下,能够实现对色彩之美全方位的表达、享受和运用。自由色彩观体现在色彩选择和色彩表达这两个方面。自由色彩观是色彩选择、色彩表达等色彩创作的前提,自由色彩观为色彩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设计师能够随心所欲、超越自我地进行色彩表达,创作出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的作品。但是在色彩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民族差异、政治差异以及受众群体的特点,把“目标受众”作为基本的前提进行高享受、高质量的视觉作品创作。
2.“简洁”的视觉冲击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都有一种单色崇拜的现象,“简洁”这一色彩设计理念从包豪斯确立以后就广为沿袭。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信息爆炸式涌入人们的视野,简约的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凭借着一目了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简洁”并不是“简单化”或者“东西少”。“简洁”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采用“由此及彼”以及“以少用多”的设计技巧达到让人回味无穷、过目难忘的效果,使得受众者在“意境”之中,通过欣赏客观对象的精髓部分,集中处理复杂的客观对象。“简洁”的色彩观能够满足现阶段平面设计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要求,符合大众的认知观。因此在平面设计的过程当中,正确科学的“简洁”和敏锐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与传统色彩观的关系
1.对传统的继承
我们每个时期的传统都是对应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生活方式的,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在时间的背景中研究先人的审美与创造,总结把握传统色彩观的法则,研究古代的哲学精神与人文方式,理解传统色彩的思想和内在灵魂。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就是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念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传统是开放的,昨天的“自由”与“简洁”相对于今天而言就是传统,今天的“自由”和“简洁”到了明天也会成为传统,现代平面设计“自由”“简洁”的色彩观就是传统的沉淀和继承。很多色彩观都可以成为有形的传统,平面设计色彩观对传统的继承,既是对传统的色彩感觉、色彩样式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色彩观念的内在可能性的传承。因此,我们在对传统的民间色彩观、五色观以及尚红观念等传统色彩观进行继承的过程当中,应该批判地继承,取长补短,扬长避短。
2.对传统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艺术功能正在被人们忽视而慢慢消失。然而与此相反,我国传统的色彩观,由于其自身融合了千年古老色彩的变迁,集历史风韵与古老文明于一身,独具特色、风格迥异,对我国当代平面设计当中的色彩运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是中西色彩观交流融合的产物,它包含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也能够体现当今世界平面设计色彩的样式。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创新要对素材和事物以敏锐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进行审视观察,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对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地挑战,深入理解传统色彩观对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意义和作用。设计家们要避免对外在层面以及感官的浅尝辄止,在实践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传统色彩观念在现代平面设计色彩市场上的效益,通过对传统的设计色彩观进行创新和发展,创作出无愧于世界、民族和时代的平面设计作品。
第五篇:观《色彩的魅力》有感
观《色彩的魅力》有感
这次研修认真观看完几位老师的课堂实录,深切的感受到美术是一门需要深入浅出的学科。听课更多机会是听其他老师的课,使自己学习进步,比如王备老师执教的《色彩的魅力》让我收获颇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要求,本课应侧重于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色彩,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往往胜于形状。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的感情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本课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学生们普遍比较喜爱,也容易接受。王老师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一节成功的课,教师除了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经过观课评课,我感触颇多,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要出精品课,必须备好课。一是努力钻研教材,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全方位查找资料,充实自己,撰写教案,制作课 件,反复推敲,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二是认真研究学生,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三是认真设计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学 能力提高的过程。
其次,以学生为本。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尝试,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教学中建议教师在欣赏图片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评述、了解色彩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渗透色彩知识与表现方法,从而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能够较好地表现生 活、表达情感。
这次研修学习,通过观课,受益匪浅,收获很多,更新了观念,懂得老师的角色如何转变,学生该如何学。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愿我们美术教师之间加强学习和交流,能集合众家智慧,博采众家之长,进一步推动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