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 六章 辞赋骈文小说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284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1095篇。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第四,辞赋的题材大大扩展。汉大赋的题材,大都以宫殿、游猎、京都、歌舞为主,咏物赋也多是写帝王贵族身边之物。东汉以后,稍有变化,然其范围仍然狭小。到魏晋南北朝,辞赋的题材就大大扩展,抒情、说理、咏物、叙事,各种内容都出现;登临、凭吊、悼亡、伤别、游仙、招隐,各种人生题材都写到。其中最多的是咏物赋。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天地、风云、江河、湖海,都是辞赋描写的对象;柑橘、芙蓉、春桃、秋菊、蝙蝠、螳螂、燕鹊、龟鳖都可以入赋。这类赋,有些侧重于“体物”,但有寄兴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托物以讽,二、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概况
辞赋在建安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局面,获得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品篇幅短小,题材丰富,抒情性强,具有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融入了大量的情感因素,与歌功颂德、侧重客观外部物象描写的汉代大赋截然不同,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和表现风格。大量抒情小赋的涌现,标志着辞赋由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发展的基本完成,为六朝抒情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这些赋作家中,以王粲和曹植的成就最高。
王粲最著名的赋作《登楼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该赋是王粲流寓荆州之作。此时王粲来荆州已经十多年了,却一直不被刘表重用,因此郁郁不得志而常怀思乡之情。因思乡而登楼,希望借登楼以消忧,但结果却更加深了愁绪,最终带着苦闷、矛盾的心情归去,以至夜不成寐。全赋写景自然,抒情浓切,构思缜密,层次分明,语言真挚,脱尽了汉赋铺陈堆砌的习气,显示了抒情小赋在艺术上的成熟。
曹植的赋作则另有自己的特色。《洛神赋》是他赋中的名篇。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借以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赋中描写洛神之美非常传神,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意象,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晋时期社会形势变化剧烈,辞赋创作却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和以往相比,赋的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体制形式更多样,作家队伍更壮大,作品数量更多,堪称六朝中赋最为繁荣、最富有代表性的时期。
西晋的短暂统一,为大赋创作带来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产生了脍炙人口的大赋佳作。左思《三都赋》直接取法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以魏、蜀、吴三都为描写对象,歌颂了西晋王朝的统一。虽取法前者,但后来居上,时人竞相传写,洛阳一时为之纸贵。潘岳是西晋文坛最为突出的作家,他的《藉田赋》是颂扬君主重农、勤政的鸿篇巨制,展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西征赋》叙述自洛阳至长安途中的所见所想,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这些作品题材宏大,辞藻丰富,铺张扬厉,继承了汉大赋的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晋前朝统一、安定的社会形势和士人备受鼓舞的精神风貌。
然而好景不长,西晋内乱骤起,社会风气败坏,使一部分赋家创作了一些讥刺时弊的愤世之作。王沈《释时论》、鲁褒《钱神论》是其代表之作。虽不以赋名篇,实际上也是赋体。它们以嬉笑怒骂的讽刺形式,鞭辟入里地揭露了社会的丑恶现象。另外,对国家兴亡盛衰的感叹和对个人生命无常的忧虑,也深深地困扰着赋家,从而产生了一些念乱忧生的作品。陆机的《叹逝赋》、《感时赋》,潘岳的《悼亡赋》、《闲居赋》等赋是这方面的代表,或凄婉沉痛,或故作豁达,把生命的悲哀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东晋偏安后的相对安定与发展,使士人心态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辞赋作家创作了一批拥戴江南政权、歌颂王朝中兴的作品,如郭璞的《南郊赋》、《江赋》,庾阐的《扬都赋》、《涉江赋》等。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晋时代,出现了山水赋。这方面的作品以孙绰的《游天台山赋》最著名。孙绰喜山水,好游览。《游天台山赋》是以记游的方式,详尽描绘了山中景物。虽也谈玄说理,但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对后世山水游记和山水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齐、梁、陈,史称南朝,社会更迭不断,前后时间短暂,但在文学发展史中,却是一个重要阶段。当时的辞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基本沿袭汉代的大赋,以“体物”为主,注重铺张夸饰。刘宋初年颜延之的《赭白马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另一类则是继承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抒情小赋,在形式和技巧方面有所创新。一些传诵的名篇大多属于这一类。
刘宋时期的赋作中,以鲍照的《芜城赋》最为脍炙人口。这是鲍照凭吊广陵(今江苏扬州)的作品,主要写广陵城的盛衰兴废之变。昔日广陵,一片繁华,两次兵燹之后,如今满目荒凉。作者抚今追昔,通过描写战乱给社会造成的严重破坏抒发了人世沧桑、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
齐梁时期,由于君王喜爱风雅文学的较多,于是君主、皇族、贵族重臣、宫廷文人成了当时赋坛的主导力量,作品内容大都集中在出游、宴会、歌舞、女色上,表现形式也趋向绮丽华美,使赋染上了浓厚的宫廷色彩,呈现出明显的贵族化特征。沈约是这一时期有名的辞赋作家。他的《丽人赋》,十分细致地刻画了女性的容貌姿态,大胆而热切地表达了对女性的爱慕之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属于轻绮一派。
梁、陈两代,最重要的辞赋家是江淹。他的代表作《恨赋》和《别赋》是两篇主题和题材都很新颖别致的骈赋。《恨赋》通过描写帝王之恨、名将之恨、美人之恨、才士之恨、高人之恨、贫困之恨、荣华之恨等人类之恨,运用惊心动魄的场景、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人生乃至生死问题的感慨。《别赋》通过描写行子、富贵、任侠、从军、绝国、伉俪、方外、情人等类型之别,或刻画临别的感伤,或描写别后的相思,或慷慨悲歌,或缠绵往复,写尽了人世间的离愁别恨。这两篇赋所描写的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又都无限凄凉,震慑人心,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堪称连璧。陈代的辞赋留存较少,以徐陵的《鸳鸯赋》较为清丽。
北朝赋坛与南朝相比,一直是萧条沉寂的。从现存作品来看,以李骞《释情赋》、袁翻《思归赋》等成就相对较高。不过,庾信由南入北后所写的《哀江南赋》,以作者自身的身世为经,叙写了梁朝由盛而衰的过程,将南北文风融合在一起,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享有“赋史”之美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一、骈文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章由散文逐渐向骈文转变,骈文取代散文,成为“一代之文学”,几乎独占文章园地的时期。
骈文,即骈俪文,也叫骈偶、四六等。两马并驾曰骈,两人并耕曰偶。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就叫骈文。所谓相对,首先是指句意的排比,其次指句法上的对仗工整。再次在声律方面,骈文一般要求平仄相对,声韵相协。最后骈文往往还以用典为工,以博雅见长,通过典故的广泛运用,扩大作品的艺术容量,收到词约而意博的效果。
骈文和散文是相对而存在的。散文是一种比口语精炼,而又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体文章;骈文则是一种以对偶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它们不仅有不同的体制要求,而且有各自的特色,情调和风格有明显的差别:散文讲求伸缩离合之法,以错综变化为能,骈文则强调句式的对仗,以整齐工巧为美;骈文着重声律词采的排比,使其上抗下坠,铿锵有声,散文则往往用气势取代声律,用开合顿挫的方法,以形成磅礴的气势。散文以简练、朴质、平淡、本色为高,骈文则以典雅、含蓄、凝练、浓丽为贵;散文长于叙事析理,骈文则便于写情状物。
至魏晋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学的重要特点就是词采华丽,骈偶也就更被文人大量地自觉地运用,从而使骈文与散文分道扬镳,各自发展。不过,魏晋骈文,对偶声律都不甚严格。比较严格的骈文,始自任昉、庾信以后。概言之,骈文滥觞于汉魏,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二、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概况
建安与曹魏时代,骈文进一步成熟,曹丕、曹植、陈琳、吴质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骈文作家。曹丕的骈文以书最为有名,他的《与吴季重书》、《与吴质书》、《与钟大理书》,不但通篇骈俪,而且情辞兼备。曹植诗、赋、散文无 不精通,其《洛神赋》是一篇精美的骈赋,句法整齐,音韵谐婉。《与杨德祖书》则骈语盈篇,笔力过人。陈琳的檄文,更是铺张扬厉,骋辞使气,较战国纵横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西晋一直到初唐这四百五十年是骈文最繁盛,最辉煌的时期。西晋骈文相对于建安曹魏的骈文,更加讲究纤巧妍丽、声辞并美,典事愈加泛滥,句型逐渐归于四六的范式,导致了骨气不足而文采有余的特征。其代表人物就是陆机。陆机也可以说是西晋骈文成就最高者,他使骈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除了之前的赋、序等可以用骈文写作之外,表、论等文体也可以用骈文的方式进行创作,使得骈文达到了无体不备的程度。其政论、史论、文论等作品,长于铺叙,精深透辟,词理兼胜。这类文章中以《文赋》最为杰出,代表此类骈文的最高成就。其抒情类作品又回环往复,曲折婉转,不乏情致。其中以《吊魏文帝文》最负盛名。这些文章巧思妙制,通篇骈偶,辞情兼备,文采华美,上追汉魏,下启齐梁,可谓是中国古代骈文史上承前启后的佳作。
东晋时期,玄风盛行,佛教影响加深,骈文比之西晋,优秀作品大为减少。在当时文坛上较为著名的有刘琨、卢谌、郭璞、孙绰、陶渊明等人。刘琨、卢谌为代表的一派,以慷慨悲壮之词发国破家亡之感,清拔之气溢于言辞。郭璞、孙绰为代表的一派则以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来抒发自己的抑郁困惑情怀,辞致甚工,铺采摛文。及至晋末陶渊明,以清秀质朴之辞写冲淡闲远之趣,豪华落尽,独见真纯。
南北朝时代是骈文的黄金时代。骈文在此时期,体制已臻完备,形式技巧已达高峰,前无古人,后难为继,创作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美文巅峰,代表了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刘宋在南朝算是时间较长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骈文家都是由晋入宋的,其中以傅亮、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谢庄等人为代表。傅亮的骈文以奏章一类较为突出,如其《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以四六为主,整齐工致,典雅雍容,代表了庙堂应用类骈文的典型特征。颜延之在当时也是享誉文坛的骈文大家,其《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通篇属对,纯属四六,典事繁复,词采纷呈。谢灵运以堂堂东晋之贵族屈居刘宋王室之下,满腔忧愤寄于山水之间,其骈文在模山范水之中尽情铺采摛文。
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他的骈文属对精切,下字清新,苍劲雄拔,气势深厚。除在赋的发展概况中介绍的《芜城赋》能代表其骈文创作的最高成就之外,《登大雷岸与妹书》也是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佳作。它以书信作游记,写景抒情,极尽声色。
齐梁时期,由于受到诗歌中永明体的启发,骈文开始有意讲究声律,这就进一步发展了骈文的形式。此时骈文四六句式已基本定型,对偶、藻饰、用典、声律等骈文的主要特征突出显现。骈文的创作已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因此,这一时期的著名骈文作家作品很多。
南齐的骈文家就有王融、谢朓、沈约等人。这三人同为竟陵八友之一,要论骈文的成就,则数王融最高。王融的文章富丽博赡,音调谐美。以《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最具代表,文章援古证今,使事用典,华美和婉,代表了永明时期骈文的特色。同时华美典奥、晦涩艰深已伤其真美。谢朓的《拜中书记室辞隋王笺》《祭大雷周何二神文》,音韵谐美,造语精妙,虽追求声律,但不失秀雅之美。由齐入梁的沈约,精通音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其文章平仄错落,音韵畅谐。
梁陈时期,骈文达到极盛,名家辈出,作品如云。江淹、刘勰、任昉、丘迟、吴均、徐陵、庾信等一大批文人相继出现,骈文的创作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局面。江淹的《恨赋》、《别赋》纵横骈偶,独步文坛;任昉的《奏弹曹景宗》、《宣德皇后令》流利畅达,造语自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永嘉郡教》娓娓而道,妙态横生;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与顾章书》纵情山水,以淡取胜。梁代的赋作均为骈赋,书信则以骈体为主,以骈体写山水景物成为时代风尚,就连学术著作,也不失骈体风范。刘勰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对如何写作骈体有精深的研究,在中国古代骈文理论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本身就是一部骈体巨著,其在骈文史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后人无法比拟的。
梁后期和陈代,宫体之风盛行,骈文的创作也以声色华采为时尚。昭明太子、简文帝、元帝都是骈文能手。在他们的大力提倡之下,骈文的用典激增,以致晦涩;骈四俪六,渐成常规;雕章琢句,浮糜成风。代表作家首推徐陵、庾信,后人称他们的作品为“徐庾体”。徐陵历经齐、梁、陈三朝,其主要创作在梁陈。《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和《玉台新咏序》代表其骈文创作的最高成就。前者为古 6 代骈体书札之最,融事理的辩驳与感情的铺染于一体,不失为其压卷之作;后者为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之序,诗序有别,声韵兼到,足见其骈体创作之功力。
庾信早年生活在梁朝,后来羁留在北方,应该算是北朝的骈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庾信的地位非常特殊,他的骈文集南北文化特质于一体,上集六朝之大成,下开唐代之风范。其骈文名篇有《哀江南赋》,此篇主体为骈赋之代表,序言乃骈文之极致。全篇对仗工致,妥帖自然,音律谐美,用典精切,亡国之痛,感人肺腑,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在骈文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北朝的总体文学成就与南朝相距甚远,但仅就骈文来说,其创作仍为活跃。如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祖鸿勋《与阳休之书》、王褒《与周宏让书》等都是比较优秀的骈文作品。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与“大达”对举,显然是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言论,与我们今天的小说概念不同。东汉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文选》江淹《李都尉从军》李善注引)开始肯定了小说也是一种书面著作,使小说一词初步具有了文体学上的意义。其后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了“小说家”之称,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把民间流传的奇事异闻、神话传说等看作小说,无疑又跨进了一步,较接近后来的小说了。
我国古代小说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的神话和传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中国小说“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传说”。神话故事以神为中心,历史传说虽有现实人物为根据,但也往往被涂上神异的色彩,它们是我国志怪小说的最初源头。先秦典籍中记载神话传说较多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与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以及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志怪小说,便有明显的承传关系。
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环境,远古神话不很发达,较零散。我国古代不仅没有产生汇集神话的鸿篇巨制,而且现存大多为较原始的神话,神的自然属性 强而社会属性弱,不够成熟,因此很难像西方那样,直接成为叙事性文学的土壤。从远古神话传说这个源头到小说的正式形成之间,有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中国特别发达的史传文学。
中国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一种史官文化,史学著作数量多,包罗也极丰富。它不仅将古代哲学、文学、地理、博物、农医等门类纳入自己的体系,而且还搜罗、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灵怪异事。如《左传·昭公元年》载有高辛氏二子不合,上帝使之变成参商二星的神话,而《国语》则更多诬怪之语。把诡秘荒诞的神话与确凿可靠的历史事实溶为一体,这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一大特色。惟其如此,古代史书才成为后代志怪小说的孕育者,甚至成为后代小说的先导。同时,史学与文学,大体上都以人物、事件为中心,两者颇多相通之处。先秦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对于人物、事件已有较生动的记述;而《论语》、《孟子》、《庄子》、《晏子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也多为对孔子、晏子、孟子、庄子及其门徒生平言行的纪实,带有一定的传记色彩。到太史公的《史记》开创“以人系事”的纪传体,更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段,通过复杂的事件来表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已具备了叙事性文学的特征。这些都给魏晋小说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史记》之后,随着纪传体成为我国正史的主要体例,一大批杂史杂传也逐渐兴起。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小说十五家,共一千三百八十篇,鲁迅认为“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中国小说史略》)。《汉志》中所载,虽已散佚,但这类似子非子、近史非史的杂史杂传,我们仍可以看到。如陆贾的《楚汉春秋》(辑本)、刘向的《新序》、《说苑》、《列女传》、《列士传》、韩婴的《韩诗外传》和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等。这类作品不像正史那么严谨,大量采录奇闻轶事,并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致,颇富小说意味。显然,这些杂史、杂传,是我国史传走向小说的一种过渡形式。
二、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形成并逐渐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小说作品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从内容看,大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一类是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或称“志人小说”。
(一)志怪小说概念
所谓志怪,就是志录怪异的。它们有的专叙绝域殊方的山川物产,有的编录神仙方术的幻妄之迹,有的记述鬼怪妖魅,有的描写佛法灵异。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就是它们共同的最显著的特点。
(二)志怪作品。这个时期志怪小说数量很多,据统计不下八十种(参见程毅中《古小说简目》)。但至今大多散失;基本保存或保存少数片段的尚有三十余种,其中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较为完整,影响最大,代表着魏晋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除此之外,较重要的有如下类型:
第一类是承《吴越春秋》、《列女传》等而来的杂史杂传体志怪小说,以《列异传》、《拾遗记》为代表。
第二类是承《山海经》、《括地图记》等而来的地理方物体志怪小说,以《博物志》为代表。
第三类是宗教色彩较浓的志怪小说。佛教盛行之后,志怪与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之说合流,小说被作为宗教宣传的一种手段。这类小说,如《幽明录》、《冥祥记》以宣扬佛教为主,而《神异记》、《神仙传》则以宣扬道教为主。
第四类为不含或基本不含史地宗教等其他内容的、比较单纯的志怪小说,这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主流。它的出现,正反映了古小说对史传文学依附性的减弱和自身特点的增强。因此,这类志怪的成就一般比较高,主要以《齐谐记》、《续齐谐记》、《异苑》、《搜神记》、《搜神后记》为代表。
三、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
轶事小说就是世族人物玄虚清谈和奇特举动的记录。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要内容的轶事小说,脱胎于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传文学,尤与《新序》、《说苑》等杂史一脉相承。这类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的盛行,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汉末、魏晋以来品评人物、崇尚清谈的社会风尚。
这个时期的轶事小说,大都已散佚,比较完整、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刘宋的《世说新语》,它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在此之前,主要有如下几种。
《笑林》,三国魏邯郸淳撰。原书已佚,《古小说钩沉》辑有二十九则。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专集,主要记载一些短小的讽刺性笑话,开后世俳谐文学之 9 端。其中有的优秀作品,文笔犀利,生动有趣,发人深思。如《俭啬老》一则,刻画出一个悭吝者的形象,笔墨简练,入木三分。
《西京杂记》,东晋葛洪撰(托名汉刘歆撰)。此书内容庞杂,记述西汉人物轶事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且“意绪秀异,文笔可观”(《中国小说史略》)。如《鹔鹴裘》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当垆卖酒、以耻卓王孙的故事,《王嫱》描述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文笔生动,并成为后世小说、戏曲经常采用的题材。
《语林》,东晋裴启撰。此书记录汉魏以来“言语应对之可称者”(《世说新语》注引《续晋阳秋》),在当时流行甚广。后渐散佚。《古小说钩沉》辑有一百多条。
《郭子》,东晋郭澄之撰。内容与《语林》相似。今亡佚。《古小说钩沉》辑有八十余条。
《世说新语》
原名《世说》,唐时称《世说新书》。其编纂者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宋书·刘道规传》说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此书大约是刘义庆与门下文人共同编纂而成。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记述从后汉到东晋间名士们的遗闻轶事。其中一些故事取自《语林》、《郭子》,文字也间或相同。梁代刘孝标为之作注,广征博引,涉及四百多种古书,因而后来受到人们的珍视。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往往通过记述片言只语或简单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世说新语》每一则少的十五、六字,多的不过三四百字,一般在百字左右,却能抓住中心,刻画对象的性格特征。如《忿狷》中写道: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绘声绘色地描写出蓝田侯王述的性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作者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细节,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前文所说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又如《雅量》中“谢安泛海”的故事,用孙绰 10 等人的慌乱,反衬谢安从容镇定的雅量。
3、语言简洁生动,隽永传神。《世说新语》中既保留了大量口语,也从中提炼出许多含意隽永的文学语言,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如“阿奴”、“老贼”、“登龙门”、“阿堵”等通俗流畅、明白如话的口语俯拾皆是,而“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等成语也不少见。
魏晋南北朝的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对后代的影响最大。唐代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清代吴肃公的《明语林》等,都是对《世说新语》的仿效之作。直到民国初年,还有易宗夔作《新世说》。同时,《世说新语》还给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情节,皆取自此书。
第二篇:贾谊辞赋研究
贾谊的骚体赋研究
一.绪论 1.骚体赋的界定
骚体赋是以屈、宋辞作为范式,结合赋的文体特征而形成的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式。通常又被称作“楚辞体”,这种源于楚骚的赋作体式经过汉初几位赋家的努力逐渐确立。虽然,骚体赋和楚辞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承关系,但是终究别是一体。主要区别有三点:第一,两者源流不同。楚辞的源流是楚地的民歌,而骚体赋的本体是赋,其源应是诗经,到战国末期时,荀子乃创赋名。因为楚地民歌和诗经并不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所以二者源流不同。第二,楚辞是打着楚国时代烙印的诗歌,而骚体赋在汉初时才形成,两者形成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相同,自然使其篇中的乐调、语言、名物泾渭有别。第三,楚辞中的作品包含可歌和可诵两部分,而赋体作品只能是可诵。
骚体赋就好像是诗经代表的中原文化之流与楚歌代表的楚地文化之流的交汇处,虽然一时分兼两体,但最终有着自己的流处,而且一流而深,后面的汉大赋、骈体赋、律赋、文赋等都是它的变体和余绪。从赋体文学发展的历程来看,自赋独成为一种文学体式那一天,就开始和其它不同的文体进行交融,几乎每一个时期都会有新的内容,但是楚辞对其的影响是其它文体不可比拟的,因而,有些人把楚辞等同于骚体赋,且认为赋的源头是楚歌。他们的这种认识就是混淆了赋体文学的源和流,不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楚辞对赋体文学流变的影响之大是无需言喻的。
2.骚体赋的初创
鉴于楚辞与骚体赋这种难于厘清的复杂关系,因而,我们认为楚辞时代是骚体赋的初创期。尽管这个时期楚地并没有以赋命名的作品,屈原宋玉等人的辞作与诗歌的界限还很模糊,但是考虑到骚体赋的体制、句式以及语气词“兮”字的使用等方面与楚辞的因承关系,我们把骚体赋的初创期定为楚辞时代还是比较合理的。真正意义上的骚体赋应该是在汉初时形成的,贾谊的《吊屈原赋》是至今我们发现的汉初最早的一篇赋,同时它也是一篇骚体赋。这篇赋作无论在思想内涵上,还是在其艺术表达水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篇相当成熟的骚体赋。因而,这篇赋作的出现标志着骚体赋的正式确立。
3.贾谊骚体赋研究价值
汉初之际的赋家有陆贾、朱建、赵幽王及贾谊四人,但在赋体文学流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仅两家,陆贾和贾谊。然就其作品的流传和保存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而言,也仅仅只有贾谊一家而已。贾谊的骚体赋汲楚辞、屈赋之源,开汉代赋体文学之先河,影响了整个两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即: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因而,我们要想了解汉初赋体文学的演变及成就,就必须对贾谊的骚体赋作品做深入的探究。
4.贾谊骚体赋作品研究的侧重点
据《汉书·艺文志》载,贾谊曾作赋七篇。今存者五篇,即见于《史记》、《汉书》的《吊屈原赋》、《鵩鸟赋》,见于《楚辞》的《惜誓》和见于《古文苑》的《旱云赋》、《虡赋》。且《虡赋》已残,《惜誓》、《旱云赋》一直存有争议,至今难以确定为贾谊之作。基于这些事实,本文将把《吊屈原赋》、《鵩鸟赋》作为研究贾谊辞赋最为重要的文本依据。而其余存在争议的赋篇仅为贾谊辞赋研究的参考文本。这样做的原因有二,第一,在贾谊辞赋的作品中,《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的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因而,这两部作品研究所取的成果可以体现贾谊辞赋的实际价值,也足以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二,相对于前两篇作品,后几篇晚发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实际影响要低许多,对它们的探究可以看成为贾谊辞赋研究的补充。
5.贾谊骚体赋研究的创新
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贾谊一直是历代学者、官宦以及其他社会精英、士人关注、研究、景仰、同情的对象,对其作品研究的佳作也是不胜枚举。然而相对于在贾谊政论文方面的研究而言,关于他的骚体赋的研究要薄弱一些,大多集中在篇名真伪的考订、单个作品的研究、以及他的骚体赋对汉大赋的开启之功等方面。而在他的骚体赋对前人成果的因袭和创新方面,大多止步于因袭,鲜有人详备的论述他的创新,除此以外,对于贾谊的骚体赋也并没有做全面的整体性研究。只有零星的对它的一些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颇为精当的点评。然而,这对充分的了解贾谊骚体赋的整体价值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历代学者关于贾谊骚体赋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整理,进而补遗、拾缺,力图做到全面的系统性研究,而在前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的贾谊骚体赋对楚歌、楚辞的因革方面,重点论述它的创新。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论证,证明贾谊的骚体赋代表着汉代骚体赋的确立,在赋体文学传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力有不逮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与楚文化的关系
第三篇:中学版 诗歌辞赋
中学版--
(二)诗词歌赋
1、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唐代文学家是哪位?
答:韩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千古名句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哪三位词人?
答:苏洵、苏轼、苏辙。
4、当我们与朋友离别时,我们会想起王勃的哪句诗?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中表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有“唐宋八大家”之称的是哪几位文学家?
答: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7、李煜在《相见欢》中表达作者在亡国之后,因为失去自由而寂寞忧愁的是哪一句?
答: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个朝代哪位词人的名言?
答:北宋苏轼。
9、提到泰山,我们会想起杜甫的哪首诗?
答:《望岳》。
10、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描写天色渐晚、抒发游子浪迹天涯的悲凉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描写将士们从容赴难,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的是哪一句诗?
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晏殊在《浣溪沙》中留下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答:《观刈麦》,白居易。
14、《赤壁》一诗中对赤壁之战的成功作者提出新的观点是什么?
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时,我们常常用《诗经》中的哪一句诗来形容?
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6、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时,《饮酒》中哪一句最恰当?
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评述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答:赤壁之战。
18、《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2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1、《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2、“乡愁”是古今诗词中共用的主题之一。崔颢的《黄鹤楼》中的哪一句诗抒发了这种浓浓的乡愁?
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不擅长种地的是哪一句?
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4、李商隐的《无题》中哪一句诗表达了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5、《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并富有人生哲理的名句是什么?
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6、《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句子是什么?
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7、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爱莲说》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人生观?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8、读古人吟咏三峡的诗文总觉悲凉彻骨,就像《三峡》中所引用的哪句话所描写的一样?
答: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9、温总理说对待中美贸易问题,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引用了《望岳》中的哪一句话?
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0、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萤火一号”搭乘俄罗斯的运载火箭以11.2公里每秒的速度飞往火星,这样的速度可用《三峡》中的哪一句诗句来形容?
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哪一部文学作品?
答:《木兰诗》。
32、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坎坷时,我们会用《行路难》中的哪句诗来劝勉自己?
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答:《己亥杂诗》,龚自珍。
34、“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悠然见南山。
35、《过零丁洋》中的对偶句是哪一句?
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6、杜甫在《望岳》中表现自己雄心壮志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7、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9、《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40、《登飞来峰》中的名句是哪一句?
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1、“会挽雕弓如满月”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西北望,射天狼。
4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答:《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4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体现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4、“折戟沉沙铁未销”下一句是什么?
答:自将磨洗认前朝。
45、《马说》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答:韩愈,唐代。
46、《诗经》共有多少首?
答:305首。
47、辛弃疾在《破阵子》中用哪句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可怜白发生。
48、《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自己远大抱负的是哪一句?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9、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0、请写出一句关于“柳”的诗句。
答: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请写出一句关于“酒”的古诗。
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52、“月亮”一直都是文人抒怀的对象,请写出一句关于“月”的诗句。
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3、“草”有着坚韧的性格,请写出一句关于“草”的古诗。
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54、古人咏雪的诗句有很多,请写出一句。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5、雨中有情,雨中有景。请写出一句关于“雨”的古诗。
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56、美丽的鲜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请写出一句关于“花”的古诗。
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7、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文人吟咏的主题。请写出一句以春天为主题的诗句。
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8、请写出一句以夏天为主题的诗句。
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9、请写出一句以秋天为主题的诗句。
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60、请写出一句以冬天为主题的诗句。
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1、古人吟咏荷花的诗词有很多,杨万里的是哪首?
答:《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哪一首诗?作者是谁?
答:苏轼,《水调歌头》。
6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自哪一首诗,作者是谁? 答:李白,《行路难》。
64、“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答: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5、杜甫在青年时期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在他的哪一首诗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答:《望岳》。
66、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答:南宋,《过零丁洋》。
67、龚自珍的哪一句诗让我们能感受到退休后的老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8、李贺描写战争的诗是哪一首?
答:《雁门太守行》。
69、请写出一句关于友情的古诗。
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0、请写出一句关于爱情的古诗。
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1、请写出一句关于离情的古诗。
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2、很多诗词都突出了一种奉献精神,请写出一句。
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3、很多诗人在诗中表现出雄心壮志,请写出一句。
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4、杜牧在《泊秦淮》中表现晚唐时期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5、李商隐在《无题》中表现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是哪一句?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6、岑参借春花比喻冬雪的佳句是哪一句?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7、王安石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78、《泊秦淮》中诗人使用互文手法的是哪一句?
答:烟笼寒水月笼沙。
79、《游山西村》中运用比喻点明人生道路坎坷却又前景美好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8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山河,赋予它们以生命、意志、情感的是哪一句?
答: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81、《春望》中表达家书难达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2、“辛苦遭逢起一经”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干戈寥落四周星。
8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答:《陋室铭》,刘禹锡。
84、李商隐和杜牧一起被后人称作什么?
答:小李杜。
85、古诗词中有很多乡愁的作品,请写出关于“乡愁”的连续两句。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谁的诗句?
答:刘禹锡。
8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自称“老夫”,此时作者实际多大年龄?
答:四十岁。
88、陶渊明《饮酒》中哪一句描绘了人与自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的生活情境?
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9、“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己亥杂诗》中哪一句与这个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0、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打破了什么范围?从此,词和诗并驾齐驱的地位得到了确认。
答:词为艳科。
91、苏轼表达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2、《使至塞上》中用几何图形来描写大漠风光的是哪一句诗?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3、“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答:曹操,《龟虽寿》。
94、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愁思之多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5、《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最出名的句子是哪两句?
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6、《泊秦淮》中诗人借古讽今,表达对国家命运关切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7、《渔家傲》中诗人借夜不能寐、白发丛生来抒发作者壮志难酬和思乡情怀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8、晏殊《浣溪沙》中以来衬托去,感慨时光流逝。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答: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01、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里?
答:《桃花源记》。
102、“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下一句诗什么?
答:直挂云帆济沧海。
103、“却话巴山夜雨时”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何当共剪西窗烛。
104、“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似曾相识燕归来。
105、“亲贤臣,远小人”下一句是什么?
答: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06、“亲小人,远贤臣”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07、“会当凌绝顶”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览众山小。
108、“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报君黄金台上意。
109、“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谁家新燕啄春泥。
1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11《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答:宋濂,明朝。
1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答:无私奉献精神。
1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体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14、请写出一句带有哲理的诗句。
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1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
答:文天祥。
117、《无题》中运用谐音双关,表达对爱情忠贞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8、“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衡阳雁去无留意。
119、被称为“诗仙”的是谁?
答:李白。
120、被称为“诗圣”的是谁?
答:杜甫。
121、被称为“诗鬼”的是谁?
答:李贺。
122、被称为“七绝圣手”的是谁?
答:王昌龄。
123、谁的诗被称为“诗史”?
答:杜甫。
124、苏轼称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朝哪位诗人?
答:王维。
1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表现作者对离别的看法,既是劝慰友人也是自我安慰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6、被称为“山水田园诗鼻祖”的是谁?
答:陶渊明。
127、“初唐四杰”都有谁? 答: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128、马致远的哪一句诗描写出田园小景幽静而甜蜜,安闲而舒适的情景?
答:小桥流水人家。
12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了典故的是哪一句?
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出早春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31、《游山西村》中名句是哪一句?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2、《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33、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人生哲理?
答: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134、《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谁?
答:张养浩。
135、“秋水伊人”出自哪一首诗?
答:《蒹葭》。
13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边塞风狂雪早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37、《游山西村》中表明诗人与农家亲密关系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39、《过零丁洋》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0、《游山西村》中哪一句诗表现了困境中又见光明的景象?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1、范仲淹《渔家傲》中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是哪句?
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42、《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奇特想象、美好憧憬的诗句是哪句?
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44、面对重重阻力,王安石变法的决心坚定不移,从哪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5、杜牧在《赤壁》中哪一句诗体现了关于机遇的问题?
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6、《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身在异乡、归心似箭、形单影只、孤凄悲凉的心情的是哪句话?
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不想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148、《登飞来峰》中哪一句诗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49、范仲淹《渔家傲》中将思乡之情和爱国之志兼而有之的表达出来的是哪一句?
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50、《春望》中作者移情于花鸟,用哪一句诗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情怀?
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的下一句诗是什么?
答: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上合组织应该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这时,总理引用了《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请问是哪一句?
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53、当我们思念亲友又不能团聚时,我们引用《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话,是哪一句?
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4、“白头搔更短”的下一句诗什么?
答:浑欲不胜簪。
155、“五十弦翻塞外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八百里分麾下炙。
156、“在水一方”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所谓伊人。
157、请写出古诗中表现对前途充满美好希望的诗句。
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8、请写出古诗中表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
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59、《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开阔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60、“江春入旧年”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答:海日生残夜。
161、陶渊明的《饮酒》中最著名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2、杜甫《秋风为茅屋所破歌》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是哪一句?
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6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有哲理并表达作者乐观心胸的诗句是哪一句?
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下一句诗什么?
答: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65、元杂剧四大家都有谁?
答: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166、《论语》中告诫人们要不断的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是哪一句? 答: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7、《小石潭记》中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幽深冷寂的气氛,孤凄悲凉的心情。
168、《爱莲说》中作者对莲的赞美和描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操守的思想感情。
169、《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托物言志。
170、《三峡》中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一句是什么?
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72、《马说》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17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文章开头细致的描写邹忌的外貌,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邹忌很美,为突出徐公的美作铺垫。
174、通过“善”乃下令,如何评价齐威王其人?
答:他是一个英明果断,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明君。
175、《陋室铭》中的骈句很多。如“苔痕上阶绿”,它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草色入帘青。
17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它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77、《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往来无白丁。
17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17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岳阳楼记》中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用设问句引出两种不同的景物以及“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
180、《岳阳楼记》第五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答: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主旨。
181、《醉翁亭记》中最有名的句子是什么?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8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什么?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8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什么?
答: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84、《记承天寺夜游》中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话中能看出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答: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诗人在寂寞的月夜兴奋的心情。
185、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文艺全才,其文与谁并称“欧苏”,其诗与谁合称“苏黄”,其词与谁并称“苏辛”?
答: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
186、陆游是如何评价《出师表》的?
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87、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核心的一条是哪一条?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核心是亲贤远佞。
18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了怎样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诸葛亮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先帝未完成的事业,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知遇之恩的思想感情。
189、诸葛亮多次向后主进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他希望后主能亲贤远佞,使国内政治修明,在他出兵北伐之际,能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190、《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阐述了几种困难?
答:读书难,求师难,长途跋涉难,生活条件艰难。
191、作者在《送东阳马生序》的开头就写“余幼时即嗜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统领全文,奠定全文的写作基调。
192、《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举例说明。
答:对比。例如:学习条件与学习态度的对比;富家子弟的豪华与自己的贫穷对比;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对比等。好处:这样写鲜明且有说服力,更能突出在贫寒的条件下,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读书精神与虔诚的求学态度的可贵。
193、你知道哪些有关勤学的诗句?请写出一句。
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94、《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学有所成。
195、宋濂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的原因是什么?
答: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196、《醉翁亭记》中作者是怎样引出醉翁亭的?
答:作者利用空间变换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琅琊秀色——酿泉溪水——溪亭展翅。
197、《醉翁亭记》中,“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你能感受到什么?
答:我感受到太守治理滁州有方,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和谐、太平、富足。
198、《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线索:乐。山水乐,滁人乐,禽鸟乐,太守乐。
199、《观沧海》是曹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几首?
答:第一首。
200、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是哪两句?
答: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四篇:六章 课程
第六章 课程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就是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斯宾塞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课程的具体分类:(一)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二)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的掌握,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三)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以社会为本位,赫尔巴特和斯宾塞提倡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主要倡导者是杜威。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四)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古老的学科课程。
隐形课程的特点: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儿童)。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1.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它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和依据。3.课程目标:它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四,操作性。4.教学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基础);2.过程——方法目标(能力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与感受)。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编制。
课程设计的意义:
1、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
2、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合目的性;2.合科学性;3.合发展性。
课程设计的四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泰勒原理”)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2.课程标准;3.教科书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课程设置是教育计划的核心。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我国中小学课程中设置的科目: 一是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二是思想品德教育科目;三是社会基 础知识科目;四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目;五是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六是劳动技术教育科目。另外,还有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科目。
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一是说明部分,二是本文部分。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教科书的作用:第一,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第二,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第三,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1、在内容上,要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及内容范围来确定教材的基本框架。
2、在编制形式上,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选择适当的教材编排方法,科学设计教材的结构和顺序,增强教材的可操作性,实践性。
3、注意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4、设计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参考材料,给师生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线索。
5、教材的版式、印刷、装帧等技术问题要符合卫生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要求。
教材的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
课程实施的结构: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安排课程表;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
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
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第二,迁移性原则。第三,生理适宜原则。
学生的学习特点的特性:①独特性;②稳定性;③发展性;④灵活性。其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第一,基础因素。第二,内部因素。第三,外部因素。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征(教师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是其核心。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参与、教师的态度、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教师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学校的特点;4.校外环境。
课程评价的目的:(1)改进课程;(2)改进教学。功能:(1)诊断功能;(2)修正功能;(3)决策功能。方法:1.观察法;2.调查与访谈;3.纸笔测试;4.表现评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点:1.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3.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课程的改革实质上就是课程的现代化问题。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1.课程管理僵化;2.课程结构不合理【(1)科目设置太多;(2)重 学科课程;(3)重必修课;(4)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3.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六项具体目标是:1.课程功能转变;2.课程结构改革;3.课程内容改革;4.课程实施改革;5.课程评价改革;6.课程管理改革(我国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
初中阶段的综合课程:理科综合课程“科学”和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义务阶段的综合课程:“艺术”;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将其定位为必修课。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第五篇: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
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
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 名词解释: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