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与时俱进中的内部审计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与时俱进中的内部审计管理
与时俱进中的内部审计管理
摘 要: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是优化消防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务保障能力的需要。新时期消防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应以应急保障为主导,建立预算、供应与管理相对独立的财务职能机构,以权力制约为重点调整财权划分,以职权匹配理论为基础实现管理职责分工透明化,以优化工作流程为目标构建适应新时期社会体系特征的内部审计体系,从体系和制度上杜绝超范围、超预算、超权限花钱。
关键词:内部审计;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应急保障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209-02
一、内部审计概述
消防部队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指对消防部队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财务运行更加规范、更加符合预算。监督指以体系内部标准为依据,参照或借鉴社会惯性法规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规范性检查,以保证其会计资料正确、合规、有效;通过内部审计,发现财务运行中的问题、揭露矛盾,从而提高消防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运行效率、效果和效益。
(一)内部审计的目标
消防部队与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在管理性质上有较多的不同,很多方面不能行使具有社会化分工或监督性质的审计,即使部分委托社会化专业机构进行审计,也因为不能完全行使全过程审计而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和作用。所以,内部监督审计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事实上,消防部队内部审计是以实现该单位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充分用好纳税人赋予的社会资源和资金,规范、准确、高效的完成预算,保障社会平安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于消防部队的内部审计来说,就是要通过对内部控制单位风险,规范花钱,更好地管理资金流,从而提高单位社会效应。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四个阶段,在其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职能。消防部队的内部审计不完全等同于上述全过程,它不存在经营审计,风险审计也因没有经营的存在显得不为重要审计因素。所以,消防部队的内部审计多体现在预算管理和常规支出方面。但审计的职能多与社会意义的内部审计相同。内部审计的职能包括监督和咨询两大方面,其中核心职能是监督。这两者相互兼容,但不可以相互替代。在国内市场国家化和准市场经济环境中,消防部队只有牢牢把握审计的职能,对部队财务信息披露清晰,处理得当,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内外部资源,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才能不落后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消防部队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问题
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是他们进行或者从事与时俱进中的内部审计管理
邹艳欣
(黑龙江省消防总队 审计处,哈尔滨 150090)
摘 要: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是优化消防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务保障能力的需要。新时期消防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应以应急保障为主导,建立预算、供应与管理相对独立的财务职能机构,以权力制约为重点调整财权划分,以职权匹配理论为基础实现管理职责分工透明化,以优化工作流程为目标构建适应新时期社会体系特征的内部审计体系,从体系和制度上杜绝超范围、超预算、超权限花钱。
关键词:内部审计;体制改革;与时俱进;应急保障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209-02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消防部队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因所在单位半封闭特性因素,社会最新审计知识和业务技能与技巧略滞后与时代发展,加之消防部队属非经营性质。所以,消防部队审计人员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单一,对财务问题认识不全面,对于涉及社会经济环境中千变万化的各方面的财务知识、财务规则规避手法、现代审计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或欠缺,对部分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处理缺乏准确性定位或定性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技能。
(二)内审的内涵与方法滞后于社会发展
中国现在已经是准市场化经济大国,一切经济活动都与国际没有任何区别和障碍。但这些只能说是针对真正参与社会大环境的经济实体和事业单位,对于消防部队这种管理体系和信息流半封闭的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内容缺少内涵,审计方法过于传统,与社会整体发展不同步;它既是国家宏观体系设置问题,也暴露出具体执行部门的惰性问题。
(三)财务会计制度是不够健全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运行所暴露的诸多问题而建立起来的相关审计法规,在短短30几年是不可能严密和准确到位的。那些直接参与经济和市场的外部环境法规框架已经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但内部监督和审计法规规则按常规都滞后于社会惯用或现用法规,我国也不例外,但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与真正意义的准市场经济的融合确有很多深层次监督和审计管理问题有待解决。所以,由于计划经济转型问题所产生的内部审计的发展滞后是在所难免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存在较多问题尚属发展过程中必经之路,现行的内部审计只是规定了大概的条条框框,没有具体到各项操作的业务内容和自由裁量权限区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当中的执行标准及执行力度距离现实还是有相当差距,模糊概念给部分违规者预留了空间。在很多方面,消防部队的审计制度和具体操作手法还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差距和滞后,所以,在消防部队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和审计制度制定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但消防部队的经济管理体制构建却相对落后,这形成了消防部队内部与外部市场体制之间存在差距,从而造成了体制上的缺陷。比如,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中,很多由于政策法规和具体要素界限不明,造成资产监管难以定性或定位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会由于无法准确界定资产性质而造成审计失误。
(五)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事实上,财务人员既是单位的业务管理人员,又肩负着监督管理的责任;既不能协同犯错,也不能视而不见。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是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目前而言,许多消防部队由于受高消费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勤俭节约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重钱轻物以及盲目开支等现象普遍,有的甚至把预算外的经费看成是不受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约束的“自由经费”,导致各项经费开支逐年增加、账务管理混乱,这都是由于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监督管理意识薄弱造成的。
(六)经费预算不严谨
经费预算不严谨也是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消防部队的预算、决算管理情况来看,消防预算的不严谨,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在制定预算时,脱离部队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经费预算。加之有的消防部队不按预算项目金额开支,甚至以银行存款现有存量为资金使用依据,致使预算难于执行,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消防部队内部审计改进建议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
内部审计在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及其内部控制是本单位在努力实现预决算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有效发挥预算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监控措施和手段。内部审计不仅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在监督和评价执行情况正确性的一种约束机制。在现代化的管理中,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随时存在,如果内部审计具有严格的约束性,很多违规问题就有可能消灭在萌芽中,或者根本不敢提到桌面上来,或者堂而皇之的视为无约束。所以,内部审计的性质既是一个严肃的性质问题,又是一个责任问题,所以,如果把内部审计定性为严肃的管理约束问题,编写预决算和执行预决算就会与实际的真实现状极为接近,社会效益最大化就不是说说而已。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
1.内审机构的设置。用制度明确内部审计体系及其与领导之间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系。内部审计机构一般情况下直属于部队最高领导,或直接隶属于本部队最高的领导阶层。设置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免受管理和业务部门的干扰,能独立履行其职责。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具有否决权。
2.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准确判断审计风险的能力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业务精干、知识娴熟才能准确定位和定性审计内容,把握和指导被审计部门更规范的执行预算,审计人员自己说得清楚才能有效遏制违规现象。通过聘请专业人士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举办关于审计基础知识及业务操作能力的竞赛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职业道德方面,消防部队是国家建设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及职业素质。因此,一要通过学习培训,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持有独立公正的态度;二是部队要加强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内审人员的处罚力度。总之,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监督审计工作。
(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路是人走出来的,制度和法规是有责任人制定出来的。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首先要,遵循审计工作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国外先进国家的相关制度,对照新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市场规则,制定适合我国消防部队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法律细则来约束消防部队领导层和预决算执行部门。同时,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必须具有理论性高度和严密性,以及实际操作指导意义。因此,我国应规范性完善内部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和符合实际的具体细则,并结合消防部队实际情况,完善适用于部队自身的内部审计的制度。加强自身内部的经费预警公示制度及外部的监督制度等来不断完善内审发展的管理软硬环境。
结束语
消防部队的财务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消防部队财务审计中,主要还是以加强财务管理意识、规范预决算管理、强化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法制观念,面对消防部队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策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消防部队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强.浅析消防部队基层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1,(4).[2] 宋菲.努力开拓军队内部审计监督新思路[J].武警天津总队后勤部审计室学报,2011,(4).[3] 宋永朝.深化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11,(3).[4] 唐嘉宏.关于提高军队审计工作质量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2,(7).[5] 潘文林.军队审计的目标、内容与评价原则[J].创新科技,2012,(7).[6] 周涤,张强.如何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10,(1).[责任编辑 仲 琪]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外文文献翻译--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沙特阿拉伯的发展:协会理论透视
内部审计职能的价值1
早先的研究已经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制定适当的标准以评估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率。比如说,视遵照标准的程度为影响内部审计表现的其中因素之一。一份1988年国际会计师协会英国协会的研究报告就致力与研究内部审计作用价值中高级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员的认知力。这项研究证明了衡量所提供服务的价值的艰难性就是做评估的主要障碍。收益性,费用标准以及资源利用率都被确认为服务价值的衡量标准。在这项研究里,它强调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应遵从SPPIA的必要性。
在美国,1988的Albrechta研究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还为了能有效的评估内部审计的效率特别制定出一套框架。他们发现有四个能让内部审计部门发展从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的要件:一个合适的企业环境,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具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以及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在这项研究里学者们强调管理层和审计人员都应该承认内部审计职能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具有增值性的职能。在英国,1997年,Ridley和D’Silva证明遵循专业标准的重要性是促进内部审计职能增值功能的最重要的因素。遵循SPPIA 大量的研究都特别专注于内部审计部门对于SPPIA遵从性的研究。1992年,Powell et al对11个国家的国际会计师协会的成员进行了一项全球性的调查以证明是否有全球性的内部审计文化。他们发现对这11个国家的国际会计师协会成员的调查中,有82%的是遵循SPPIA的。这个蛮高的百分比率促使学者们建议SPPIA提供内部审计这个职业全球化的证据。许多的研究已经关注涉及到独立性的SPPIA标准。1981年,Clark et al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所做报告的权威性是影响他们工作客观性的最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1985年,Plumlee致力于研究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到关于该制度质量与有效率的决断力。Plumlee发现这样参与设计会产生偏见最终会影响到工作的客观性。内部审计职能与公司管理层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会成为决定内部审计
客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989年,Harrell et al表明管理层对一些观点的认知能力以及欲望都可能会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判断力。同时,他们也发现作为国际会计师协会成员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不大可能屈服于这种压迫下的。1991年,Ponemon调查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是否会在他们工作过程中报告那些未被揭露的敏感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他们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他们跟管理层的关系以及举报不道德行为的渠道的存在。在沙特阿拉伯的内部审计研究
已经证明相对地很少有关于沙特阿拉伯企业内部审计的研究,然而,例外的是1993年的Asairy和1996年的Woodworth和Said。Asairy试着评估沙特阿拉伯合股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的效率。他通过对38家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高级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人员的问卷调查来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了内部审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独立于其他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内部审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是会受到管理层,其他雇员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背景,训练,经验和专业素质都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效率。根据他的这项研究,Asairy建议所有合股公司都应该设置内部审计职能,而且应在沙特大学把内部审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立。1996年,Woodworth和Said试着调查沙特阿拉伯的内部审计人员关于根据被审单位的国籍是否会对被审单位具体的内部审计情况有不同的反应的看法。基于34份来自国际会计师协会达兰协会成员的问卷调查,他们发现不同国籍没有很大的区别。内部审计人员不会根据被审单位的国籍来改变他们的审计方式,文化程度对于审计的结果是没有很大的影响的。
关于遵循SPPIA的重要性,专家和学术界都强调了内部审计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关系在决定内部审计部门成功或其他方面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的。(1972年的Mints, 1996年的Flesher, 1998年的Ridley & Chambers,和1999年的Moeller & Witt)。学术界致力于研究如果内部审计要有效率,事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必要性。1992年的Bethea认为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是很重要的因为内部审计会产生消极看法和消极的态度。这些问题尤其对于多文化的商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像沙特阿拉伯这样审计人员和被审单位在文化和教育背景上有很大差异的地方(1996年Woodworth & Said)。结论
缺少内部审计部门的原因
通过对92家公司的采访调查公司没有设置内部审计职能的原因,来自于52家公司的最多的回答就是信赖外部审计人员能够使公司获得可能会从内部审计中得到的赢利。典型地,被采访者认为外部审计者更好,要比内部审计更有效率,更省钱。在对外部审计人员的采访中透露出他们的客户公司不会特别的区分清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和角色的不同之处。比如,一个外部审计人员说到,对于外部审计人员是做什么的通常都有个误区,他们认为外部审计人员会为公司做所有的事情,而且一定会找出所有的问题。说到这里,一个外部审计人员质疑内部审计是否在任何一个企业环境中都具有增值的功能。当提到内部控制制度时他说到,只要他们满意这最终的报告结果,我认为内部审计职能也可以不需要设置。外部审计最终会显示出所有内部审计的大缺点。
第二个采访者(23家企业,25%)提到最多的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原因是对成本和利润的一种权衡和协调。特别地是,17家公司认为公司规模小以及其活跃性有限的本质意味着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没有效率的。受采访的外部审计人员都支持这个观点,测量成本是毫不费事很容易的,相比较而言衡量利润则是比较困难这一事实就是促成这个决定的一个因素。
还有一些采访者给出的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原因。由于执行内部审计职能需要高成本的事实,14家企业聘请了不处于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的雇员来执行内部审计的职责。有8家公司认为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必要,这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有内部控制制度已经足够了而没必要再去设置内部审计。5家公司认为内部审计不是什么重要的工作,还有三家公司觉得他们的企业类型是不需要内部审计的。有三个受访者提到他们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是因为找不到专业人员来管理运行这个部门,还有6家公司没有提供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的原因。有10家公司曾经设立过内部审计部门但由于在招聘合格的高素质的人员和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就不再运行这个部门。说到这里,有8家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计划在不久的未来成立一个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评论员和权威人士认为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最主要最关键的一个特性。在对内部审计部门的问卷调查回复中有60份说有一份书面文件阐明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权威性和责任。在所进行的所有问卷调查中,有93%的人说一份在内部审计部门的职权范围内的文件被高级管理层所认可,有97%的人说这份文件阐明了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有接近个人,纪录,资产的权利,还有90%的认为这份文件阐明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受访者被要求估计相关文件与SPPIA特定要求想一致的程度。在这些有这种文件的内部审计部门中有27家声称是完全遵循SPPIA,有23家认为他们的公文部分遵循SPPIA。有超过三分之一被调查的部门要么就没有这样的公文要么就不清楚文件是否遵循SPPIA。SPPIA建议当企业的董事会同意任命或撤除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时候要提高其独立性,还有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要对企业里资格老的个人负责。令人关注的是,有47家公司他们对于任命,撤除以及收入报告的责任是由非高级的管理者负责,通常就是一般的经理。SPPIA建议内部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应该直接坦率的跟董事会沟通以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同时为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和董事会提供了一种方法以能使彼此告知对方的利益。在跟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交谈中显示出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是对一般经理报告负责而不是董事会。由问卷回复者提供的缺乏跟董事会交流的进一步证据显示出在将近一半的公司中,内部审计部门的成员从来都没参加过董事会会议而只有两家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定期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获取证据不受限制和不受束缚的询问权力是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方面。问卷的回复显示有34个内部审计主管认为他们不能完全获取所有有用的信息。而且,在所有调查中,少数一些人不相信他们可以不受限制的报告缺陷,隐瞒,不道德的行为或者错误。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做内部审计不能总是从高级管理层那里获得支持。
SPPIA证明参与制度的设计,设置,运行很有可能会削弱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受访者被问到在非审计职责的范围内管理层多久一次会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的协助。有37个被调查的内部审计部门说管理层有时,经常有这样的需求,还有27个部门从来没参与过这些非审计的工作。这些调查证明了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经常会为其他部门的人弥补不足之处。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IN SAUDI ARABIA: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The valu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utilized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For example, considered the degree of compliance with standards as one of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s internal audit performance.A 1988 research report from the IIA-United Kingdom(IIA-UK,1988)focused on the perceptions of both senior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auditors of the valu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The study identified the difficulty of measuring the value of services provided as a major obstacle to such an evaluation.Profitability, cost standard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ere identified as measures of the value of services.In its recommendations it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internal audit work complies with SPPIA.In the US, Albrecht et al.(1988)studied the roles and benefits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developed a framework for the purpose of evaluating internal audit effectiveness.They found that there were four areas that the directors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could develop to enhance effectiveness: an appropriate corporate environment, top management support, high quality internal audit staff and high quality internal audit work.The authors stressed that management and auditors should recognize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s a value-adding function to the organization.In the UK, Ridley and D’Silva(1997)identified the importance of complying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dding value.Compliance with SPPIA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cused specifically on the compliance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with SPPIA.Powell et al.(1992)carried out a global survey of IIA members in 11 countrie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was evidence of a world-wide internal audit culture.They found an overall compliance rate of 82% with SPPIA.This high percentage prompted the authors to suggest that SPPIA provided evid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audit profession.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PPIA standard concerned with independence.Clark et al.(1981)found that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and the level of authority to which internal audit staff report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influencing the objectivity of their work.Plumlee(1985)focused on potential threats to internal auditor objectivity, particularly whet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design of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fluenced judgements as to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at system.Plumlee found that such design involvement produced bias that could ultimately threaten objectiv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company management more generally is clearl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internal auditor objectivity.Harrell et al.(1989)suggested that perceptions of the views and desires of management could influence the activities and judgement of internal auditors.Also, they found that internal auditors who were members of the IIA were less likely to succumb to such pressure.Ponemon(1991)examine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or not internal auditors will report sensitive issues uncover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work.He concluded that the three factors affecting internal auditor objectivity were their social posi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anagement and the existence of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report wrongdoing.Internal audit research in Saudi Arabia To date there has been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about internal audit in the Saudi Arabian corporate sector, exceptions, however, are Asairy(1993)and Woodworth and Said(1996).Asairy(1993)sough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in Saudi joint-stock companies.He studied departments in 38 companies using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from the directors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senior company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auditors.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one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perceived success of internal audit was its independence from other corporate activities.Th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was affected by the support it received from the management, other employees and external auditors.The education,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of the internal auditors influe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audit.On the basis of his study, Asairy(1993)recommended that all joint-stock companies, should have an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that internal auditing should be taught as a separate course in Saudi Universities.Woodworth and Said(1996)sought to ascertain the views of internal auditors in Saudi Arabia as to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reaction of auditees to specific internal audit situation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ity of the auditee.Based on 34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from members of the IIA Dhahran chapter, they fou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The internal auditors did not modify their audit condu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ity of the auditee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the audit.Given the importance of complying with SPPIA, the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literatur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and the rest of the organiz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success or otherwise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Mints,1972;Flesher,1996;Ridley & Chambers,1998 and Moeller & Witt,1999).This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need for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between the auditor and auditee if internal auditing is to be effective.Bethea(1992)suggests that the need for good human relations’ skills is important because internal auditing creates negative perceptions and negative attitudes.These issu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a multicultural business environment such as Saudi Arabia wher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he auditors and auditees Woodworth and Said(1996).Results Reasons for not having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Of the 92 company interviews examining the reasons why companies do not have an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the most frequent response from 52 companies(57%)was that reliance on the external auditor enabled the company to obtain the benefits that might be obtained from internal audit.Typically, interviewees argued that the external auditor is better, more efficient and saves money.Interviews with the external auditors revealed that client companies could not distinguish clearly between the work and rol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audit.For example, one external auditor said, there is a misperception of what the external auditor does, they think the external auditor does everything for the company and must discover any problem.Having said this, one external auditor doubted that an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would add value in all circumstances.When referring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e stated, as long as they are happy with the final output, I think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will not add value.External auditing eventually will highlight any significant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The second most frequent reason mentioned by interviewees(23 firms, 25%)for not operating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was the cost/benefit trade-off.Specifically, 17 firms considered that the small size of the company and the limited nature of its activities meant that it would not be efficient for them to have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The external auditors interviewed were of the opinion that the readily identifiable costs as compared with the more difficult to measure benefits was a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is decision.A number of other reasons were given by interviewees for not having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As a consequence of the high costs of conducting internal audit activities, 14 firms used employees who were not within a separat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to carry out internal audit duties.Eight companies did not think there was a need for internal audit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ei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were sufficient to obviate the need for internal audit.Five companies did not think that internal audit was an important activity and three felt that their type of the business did not require internal audit.Three respondents mentioned that they did not operate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because professional people could not be found to run the department, and six companies did not provide a reason for not having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In 10 companies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had been established but was no longer operating because of difficulties in recruiting qualified personnel and changes in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Having said this, eight companies without an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were planning to establish one in the future.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Commentators and standard setters identify independence as being a key attribute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From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60(77%)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stated that there was a written document defining the purpose,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department.In nearly all instances where there was such a document the terms of refer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had been agreed by senior management(93%), the document identified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rights of access to individuals, records and assets(97%), and the document set out the scope of internal auditing(90%).Respondents were asked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levant documen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SPPIA.In those departments where such a document existed 27(45%)claimed full compliance with SPPIA, 23(38%)considered their document to be partially consistent with SPPIA.In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departments surveyed either no such document existed(n=18, 23%)or the respondent was not aware whether or not the document complied with SPPIA(n=10, 13%).SPPIA suggests that independence is enhanced when the organization’s board of directors concurs with the appointment or removal of the director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and that the director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an individual of suitable seniority within the organization.It is noticeable that in 47 companies(60%)their responsibilities with regard to appointment, removal and the receipt of reports lay with non-senior management, normally a general manager.SPPIA recommends that the director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should have direct communication with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o ensure that the department is independent, and provides a means for the director of internal auditing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o keep each other informed on issues of mutual interest.The interviews with directors of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 showed that departments tended to report to general managers rather than the board of directors.Further evidence of the lack of access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as provided by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showing that in almost half the companies, members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have never attended board meetings and in only two companies did attendance take place regularly.Unrestricted access to documentation and unfettered powers of enquiry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independ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audit.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revealed that 34(44%)internal audit directors considered that they did not have full access to all necessary information.Furthermore, a significant minority(n=11, 14%)did not believe they were free, in all instances, to report faults, frauds, wrongdoing or mistakes.A slightly higher number(n=17, 22%)considered that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did not always receive consistent support from senior management.SPPIA identifies that involvement in the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ng of systems is likely to impair internal auditor objectivity.Respondents were asked how often management requested the assista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 in the performance of non-audit duties.In 37 internal audit departments(47%)surveyed such requests were made sometimes, often or always, and only 27(35%)departments never participated in these non-audit activities.The interviews revealed that in some organizations internal audit staff was used regularly to cover for staff shortages in other departments.
第三篇:内部审计管理
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1
The status and measures of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inChina
陈丹萍
南京审计学院
摘要:本文从审计管理的角度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的实证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内部审计管理中还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在此基础上,根据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进内部审计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管理
现状
对策
Abstract: The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spect of audit management.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 large amount of facts and examples, the article finds problems existing in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which influence 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audit.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he paper comes up a series of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how to improve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l audit.Key words: internal audit;audit management ;status; measures
内部审计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包括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审计业务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体现审计独立、权威和公正,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计划制定机制不够严密
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审计资源的配置过程,配置审计资源要求人尽其才。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计划安排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严密的计划机制。
(1)审计计划过于主观,没对审计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分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为了年终考核和突出工作业绩,盲目追求审计项目的数量,造成审计范围大,不能抓住重点,同时审计项目质量持续下降,加大了审计风险。
根据笔者对357家单位的内部审计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审计项目没必要做可行性分析的占28%,52%的单位认为仅仅偶尔为之,8%的被调查者认为做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但没起作用,只有12%的单位认为确立审计项目时需要做可行性研究,可见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立项缺乏一定基础。根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内部审计项目需求的动因主要是上级指令,占51.7%的比例,27.59%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事审计项目的动因是每年的惯例,20.6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立项是根据工作结果的需要。可见审计立项主观性过强。(2)确立审计计划的依据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还未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计划确立机制,计划具有人为影响因素,故不能科学地利用审计资源,合理地规划审计项目。
从调查问卷的圆饼图中可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审计任务占32.26%的比例,经本部门制定并上报批准的占64.52%,上下两级部门协商确定的占3.23%的比例,357家被调查
1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1015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4KJB520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者没有一家认为其审计项目立项是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的。
2、内部审计主体管理
内部审计主体管理是对审计人员的招聘、业务培训、激励和业绩考核等。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复合型人才少;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上,审计人力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人员管理机制简单化。
根据调查问卷资料显示,只有25%以下的被调查单位审计人员学历构成较为完整,大专生以下学历、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均占一定和比例,其它75%的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均以本科及其以下学历组成。调查表的另一项内容显示,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只有25%以下单位的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包括管理类、财经类、工程、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知识,而内部审计部门只有会计知识的人员组成的占25%的被调查单位。可见单一的知识结构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和深度,同时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除此之外,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是内部审计主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有些单位内部审计机关考核的标准、方法缺少科学性,考核的形式缺乏公开透明性,考核的结果体现不了奖罚分明,使得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弱化了审计管理。
3、审计过程的成本管理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本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在项目成本管理上),主要表现为:一是时间成本。不能精确严格地把握时间,从而造成较大浪费。二是立项时未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在制定审计方案时未充分考虑项目安排是否合理,没有突出重点或抓住被审事项的风险点,从而导致高投入、低产出。三是人力成本。总之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时,没有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审计成本管理意识淡漠,造成一定的浪费。
根据调查问卷的信息统计,有严格的成本实时控制的单位只占5%,50%的单位没有成本控制意识措施,30%的单位出现成本控制偏差是通过自我调整完成的,有成本控制意识而实际没有很好地执行成本控制的占15%。
4、审计质量及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内部审计质量和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对内部审计质量和风险的控制不力,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审计风险问题;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了解和评估不够重视,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风险的评价以及确立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不够科学,不能正确理解其真正涵义;实质性测试效果不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查不出重大错报;审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重习惯轻准则、重业绩轻基础现象仍大量存在。
根据调查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根本没有考虑审计风险和实际没有考虑审计风险的占47.06%,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的单位只占29.41%。可见内部审计的质量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等进一步提高。
5、内部审计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信息管理中存在两个问题未能妥善解决:一是审计项目结束后,将审计结果报告给董事会及相关治理机构后,不了了之,未见有后续的落实及相关整改措施。二是审计项目存档后未能科学利用审计成果,将审计信息束之高阁,没有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
二、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的对策
(一)确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部审计计划立项模式,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1、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
审计计划管理解决的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如何明确审计任务、制定审计目标、选择审计实施方式等问题。审计计划的编制是否充分考虑了各个审计项目的工作量及所需要的人力、时间和费用等。科学地确立的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应遵循以下顺序:(1)将内部审计的可审事项列为审计对象;
(2)根据每一可审事项的具体情况对其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考虑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高风险可审事项;
(3)综合考虑审计资源及投资者的要求,以及被审事项的特殊情况,确定审计项目及先后顺序。
内审部门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董事会及各种管理人员的意见;外部审计师的意见;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财务和经营情况的分析;审计前掌握的资料以及行业或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内部审计项目计划作恰当的调整。
2、内部审计计划执行的管理
审计计划执行的管理是指组织和控制审计计划的落实及对原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过程。由于审计计划的执行实际上是内部审计采取各种组织和控制措施对其业务活动按照计划要求进行管理。审计计划在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应当对其进行检查和考核。
(二)强化审计项目管理
在审计项目管理上,逐步建立审计项目组的运行机制。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具体项目的管理上,要实行审计项目组负责制,支持自我设计、自我管理的审计项目组,充分发挥审计项目小组的整体效能。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考评制度以评估审计项目组的工作成果,在小组内部建立科学的、权责分明的上下联动机制和组长责任制。要以审计质量为主要考核目标,以是否明确权、责、利为考核内容,考评制度要与规避审计风险、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
(三)加强审计成本管理,实现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考虑项目审计的收益和其成本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只有审计收益大于审计成本,才能真正体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的最终目标。审计成本的管理应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要优化审计组织,整合审计资源。强化预算控制,降低费用支出。在审计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中要严格控制审计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审计报告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通过利用审计项目实施阶段所获取的消息,进行深入的筛选、综合提炼审计成果。最后要建立审计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是把成本管理与人员管理结合为一体的审计成本管理模式。
(四)确立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意识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审计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单个审计项目来考虑,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将审计工作的主要环节作为一个质量控制系统,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质量要求及工作责任。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的体系,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体系应是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计质量全过程的管理,体现了“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审计质量的多层次管理既包括审计人员执行业务的自我管理、审计项目小组的管理,又包括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监督等多个层次。注重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与改进的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日常监督;内部评价;外部评价。最后要加强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意识。
(五)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管理
内部审计人员管理是对审计人员进行选拔、使用、培训和考核等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进行审计人员管理过程中,要将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合理组织、安排和利用审计人力资源,使人与人、人与事适当配合,充分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取得最佳工作效果。
(六)重塑审计信息管理模式
1、内部审计信息的管理
审计活动是一种提供特殊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审计信息。事实上,审计管理职能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对审计信息进行不断的收集、加工、整理和使用的过程,审计信息系统为审计管理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2、内部审计信息成果的有效利用
坚持成果共享,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整合审计信息资源,应注意提高审计成果的共享、利用、转化水平。充分发挥审计信息系统的平台,为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资源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锐.内部审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企业论坛,2006(7)
2.尹芳,司金山.内部审计管理――审计质量的保证.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3.周光松.内部审计制度的新发展――浅谈《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方法》.财会研究,2006(11)
4.柴芳云.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战略初探.财会通讯,2005(11)
5.陈丹萍,张文婧.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的发展趋势.审计月刊,2006(9)
6.吉林省内审协会课题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与发展的思考.当代审计,2003(1)7.冯均科.实施人本主义的内部审计管理策略刍议.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3)8.陶必胜.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交通企业管理
9.徐光华,李兰翔.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内容体现构建新探-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实践引发的思考.审计研究,2007(1)
10.徐德.论现代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审计研究,2005(2)
11.任志宏.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经营能力.审计研究,2005(3)12.赵军.浅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问题和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7(1)1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8号令.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14.陈默,赵玉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初探.当代经济,2006(9)15.刘英来.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审计研究,2003(4)
16.仇娅,田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及对策分析.科技与经济,2005(3)
第四篇: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目录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第1页
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区别……………………………第1页
三、内部审计的功能…………………………………………第2页
1、前沿侦察功能……………………………………………第2页
2、反馈咨询功能……………………………………………第2页
3、监督控制功能……………………………………………第2页
4、经济“卫士”功能…………………………………………第2页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建议…………………………第2页
1、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第2页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第3页
3、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第3页
4、树立内部审计是服务的理念………………………………第3页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内审工作质量…………第3页
五、参考文献…………………………………………………第4页
第五篇: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之研究论文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已经密切的连接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连锁已经形成,企业为实现生存与发展,在关注外部环境的同时加强企业自省、自审和自查的能力,而这依赖于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通过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出监督各项制度和计划的落实;发现薄弱环节;促进改进工作等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内部
审计是会计核算中的监督过程,也是一种对于公司和企业的评价体系,通常良好的评价会对公司和企业增值,因此,需要独立、客观地进行咨询活动。经济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变化与发展,内部审计也随之产生不断变化,渐渐对企业的地位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已经逐步变为至关重要的部门,而不是以前的一个普通的后勤检查部门。对这种情况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是其更加注重客观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部门的员工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创新和实验让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完善,因为员工整个意识形态的变化是由去控制变为主动要去控制,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社会公众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关注本身就十分重视,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后人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关注度又上一个台阶,达到历史最高点。这就需要企业接受ERM(EnterpriseRiskManagement企业风险管理)的指导,ERM是一种从战略的高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的方法。由于导致风险转变的原因有很多,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管理部门要预测风险并设立解决步骤,内部审计师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审计师可以合理运用ERM的方法给企业制定运营管理办法,给管理层提出决策建议及风险预警。
一、研究现状
由于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早,企业制度较为完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研究的较为成熟。但是只是相对而言比较完善,还需要对理论体系进行补充,使其更加完整。国外的内部审计行业起步较早,比国内内部审计更具备经验和理论基础,比如:委托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等等。研究者们往往针对某一方面进行分析,着重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效用的关注点却不同。委托代理理论只是一种防御的方式。内部审计通常在该理论中强调信息不对称的弱化以及减少代理成本的问题。将内部审计视为一种监督机制虽然取得亚当斯的高度认可,可是这种理念所能体现的作用仅在表层上。受托责任理论将企业的运营治理升级到风险控制,是内部审计的拓展内容。受托责任理论的发展对内部审计在企业的作用产生着很大影响,但该理论并不能对内部审计应该如何去对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做出解释。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职能通常指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或固有的审计统计等功能,这种功能反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内部审计职能通常会随着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实现审计目标,通常内部审计职能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许多公司逐步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风险不单单存在于公司运营和财务中,也可以存在机遇之中。内部审计通常以促进控制力度为目标,主要旨在实现风险管理的转移。内部审计很重要的功能是检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否合理,为企业高层提供针对管理的相关咨询的服务,从而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内部管理的有效评估。为了预防发生风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出方案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内部审计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中的监督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对于公司和企业的评价体系,通常良好的评价会给公司和企业增值。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和机遇并存,而信息的不对称将会增大风险,而解决内部审计问题将使企业财务信息更加透明,从而使风险大大降低。审计人员不能贸然得出审计结果,必须要以详实的调查和数据来说明问题,审计部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保证审计正常执行,尽可能降低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的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实质
审计风险是在审计期间由于组织或个人审计存在不确定性而导致审计结果违背了客观事实,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主题需要为结果承担责任,甚至遭受经济上的损失。审计风险的本质是审计过程中出现了不正当行为,说明审计工作者在工作中未能尽职尽责和保持客观公正,审计部门应当对审计过程负责,并对审计工作和质量严格把关,保证审计过程的规范与合法,从而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因此,越是高质量的审计越需要承担较大的责任,越能降低审计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审计风险往往出现在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方面,正是这两方面的疏漏,导致了风险的发生。不论是审计主体发生疏漏,还是审计客体发生疏漏,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从而产生风险。如果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同时发生风险,那么审计风险所带来灾难性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三)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客观存在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从始而终,不会因人为意志消失或转移,也不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干扰。2.不确定性: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针对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存在的可能性所做出的判断。而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产生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审计人员应承担的审计责任也有不确定性等。因此,审计风险是一个潜在的风险。3.可控性:审计风险不会被完全消除,但审计人员并非对其无能为力。审计风险是可控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合适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方法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小。同时可以使用分散风险的办法,例如,通过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共同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4.不可计量性:审计风险虽然可以被人为控制降到较低水平,但其风险的具体程度不可计量,也没有具体方法可以用来准确测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高级方式来对风险进行核算和分析。5.审计风险的直接与经济挂钩,可能带来经济效益也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审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审计行业内部不仅要对审计风险进行充分的关注,而且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风险。一方面风险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注册会计师都需要考虑怎样去防范审计风险。然而单单依靠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当然不能抗衡风险产生的损失,控制审计风险需要整个行业同心协力。审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审计风险管理,这样才能在审计过程中时刻关注审计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以便及时补救。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生风险,首当其冲的是事务所的信誉度及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形象,更有甚者导致事务所直接倒闭。所以说,审计风险管理是一项法宝,这不仅能够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可以保证审计质量,提供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加强审计风险管理的有关措施
(一)建立其审计风险管理的监管环境
如果想提高会计事务所审计业务的质量,必须创立强有力的监管环境。国家为此专门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旨在监督和检查审计的质量。由于监管部门过多可能出现重复监管的问题,应该考虑把监管职能全部交给监管委员会,这样可以更好地实行工作,产生更好地针对性。不过各机关有权抽查管委会的检查内容,这样可以形成多层次监督,创建更好的审计风险的监管环境。
(二)创建审计风险管理的法律环境
在我国,创建一个良好的审计风险管理环境非常重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一个法制国家各行各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审计行业自然也不例外,行业法律环境的完善程度对审计的各个角落都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审计监督和审计执业活动的影响。但现今我国法律体系还有很多不足,健全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现有审计法律体系有四个层次,以《宪法》为核心,《审计法》为母法,并以《注册会计师法》、国家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等为主要审计依据。审计法制体系随着经济发展和审计市场的逐渐成熟,也需要灵活变动。
五、抓好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监督各项制度和计划的落实
现代内部审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能够确定被检测机构是否合法,并且确定被检测机构制度是否落实,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内部审计搜集到的生产规模、产品品质、产品质量、销售市场等信息,或者发现其他的苗头倾向问题,都可以作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发现薄弱环节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各机关单位的相关活动都特别需要遵守国家法规和相关政策,同时应当遵守内部控制的制度规定。内审部门可以相对独立地对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将发现的薄弱环节逐步健全起来。
(三)促进改进工作
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的检查发现相关经济指标的差异,经过对比分析,针对差异得出具体原因,进而对经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对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总结,从中发现未被充分利用的人力和财物的内在潜力,并且做到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能够极大提高经济效益。
(四)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需要将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作为前提。内部审计的主要负责调查各个受托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一种绩效考核,利润、收入、资产这些指标的准确度,无论对企业发展还是国家的经济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监控财产的安全
任何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财产,财产是单位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需要固定一个周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算与盘点,及时地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从而提出管理建议并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避免损失。
笔者认为: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模式,从组织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拓展审计范围,积极发挥在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积极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咨询功能;加强与被审计人员的交流;全面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去行业修养,加强内部审计师的的资质认证及继续教育,这样企业才能充分利用好内部审计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宋衍蘅.审计风险、审计定价与相对谈判能力———以受监管部门处罚或调查的公司为例[J].会计研究,2011(2).[2]李明辉,郭梦岚.注册会计师真的关注审计风险了吗———基于审计定价视角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0(4).[3]戴佳君,张奇峰.审计风险研究综述[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6).[4]潘克勤.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基于CCGINK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1).[5]王泽霞,谢冰.审计质量替代指标谁更有效:来自被查处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7).[6]尹红梅.审计市场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