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量级选手”。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训练而逐渐形成的。阅读能力是不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能力,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事关语文教学法及各科教学,乃至整个中学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值得认真研究。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上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以这一评价新要求为理论依据,以新《课标》中要求的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为指向,研究语文教学的新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整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在语文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并且中考语文试题基本上由阅读和作文两大块构成,而阅读题的分值占了整个中考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阅读题做得如何直接影响语文成绩,也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对阅读重要性的认可。
二、提升初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措施
1、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课的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乃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优质激昂的情绪。如教师不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以形体语言;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要灵活多变,等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2、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
在预习时,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感知教材的方法和步骤,落实常规的预习要求,如课文中的常用词、重点句及
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摘要:现在初中语文试题中阅读题所占的分值相对较高,而不少学生在这一部分容易丢分,丢分的原因与阅读能力不够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作者从对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等几个方面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阅读能力
层级训练
阅读是积累知识,理解、鉴赏文本,构建认知的过程。—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休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作品能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们要对初中生的阅读进行层级训练。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从理解词语开始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的,而一个个的词语以组成了句子,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得含含糊糊、似是而非,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所以我们要理解文章就要从理解词语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解释词语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或考试时手边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能较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解释词语的方法有:(1)语境联想法。凡多义词都有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因此词义和所处的语言环境关系密切。有些词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即它的引申义和比喻义。(2)配成双音词来解释,即组词法。(3)用同义词来解释词语即近义词替换法。(4)从反面来解释,即反义否定法。(5)描绘法。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描绘。(6)定义法。即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本质特征作确切的解释。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止以上几种,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解释词语的方法,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释。除了告诉学生词语解释的方法外,还要告诉他们,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它们会发生变化。了解了词语的这一特点,才能更准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对于寓意深邃、意在言外的句子,我们首先要着眼于全文的思想内容。例如《社戏》的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在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哈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很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从全文着眼才能休会到。其次,要从文章的社会背景入手。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懂得文章写的是清末教育,当时盛行打手心、罚跪的社会背景,就知道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是说这位先生比较开明。理解句子,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很重要,有的能使文章生辉,有的用得很精妙。最后,联系上下文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
三、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要理清结构,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是怎样恰当地安排顺序的。结构是文章内部组织和构造。结构包括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映,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文章的基调,显示文章的风格。结尾往往揭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启示读者作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文章、品评余味,就要注重研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映应是使文章脉络畅通、线索分明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转换,照应指前后内容的关照与呼应。一般用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语来表示过渡。理清结构要找出这些表示过渡的段、句和词。理解了文章的过渡和照应,才能更好地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的集合体。它是文章思想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习惯上称“自然段”,具有换行另起的标志。它是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阶段性、矛盾的各个方面或人们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它体现了文章内在线索展开的步骤。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着眼全文分析文章各个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联系紧密,意思相近的段划在一起划分层次,概括它们的意思,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感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由于生活年代不一样,生活环境的不相同,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只有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感受,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在上《藤野先生》一文时,我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如果你经过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证明了你并不比别人差,却被一向看不起你的人怀疑你的成绩是作弊而得的,你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联系实际,结合切身感受,理解了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一些日本学生的怀疑和歧视不满,表达式了爱到凌辱后极为愤慨的感情。
五、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指导学生做阅读题时我常对学生说:“做阅读题一定要看懂原文,第一遍看不懂,再看第二遍,不行就三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但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要反复多次阅读,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即使在平时也是多次地看,阅读速度慢,就需要花很长时间。此时人会产生怠惰的情绪,精力就不会那么集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跟着下降,要很好地回答阅读题,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没有过阅读量,阅读能力肯定提高不了。阅读量越大,积累的知识越多,理解分析能力就会相应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快,看的书报就会很多,积累的知识也越多,他们通过阅读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越多,这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经常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导和实践。
第二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阶段和起步阶段,对于阅读习惯的形成、养成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然而,阅读教学又是许多教师非常头痛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中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语文新课标》对于阅读教学,从目标、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理念和主张。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出现了重识字而轻阅读的现象,一堂课中除了识字还是识字,只是形式变换了好多样,不管是要认的字还是写的字,都详加分析,而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阅读教学相对狭隘。重视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等。对课外阅读缺乏指导,放任自流。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
综上所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可以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
第三篇: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字”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书写要达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写字教学能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当前,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必须继续强调学生写好汉字,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写字教学应该加强,不应削弱。
(一)是看清字形,把字写正确。这是写好字的最起码的要求。指导之前,应先让学生看清字帖上所要练的字的字形,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如“豪”的中间不要多一横,“末”的下面一横短,而“未”字下面一横长,“临”是左右结构,而非上下结构,“落”是上下结构,而非左右结构等。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细心写好字的习惯。
(二)是分析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字课上,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并准备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具体指导书写,让学生掌握把字写端正的要领,即正确摆好左中右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等字的每个部件的位置,处理好笔画多和笔画少的字的疏密得当问题。可利用字帖边指导边示范,让学生懂得书写时在分析字的结构的基础上,认清笔画位置,瞻前顾后,写上面的考虑下面部件位置,做到每个字的结构要合理,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匀称,整体感觉端正。
(三)是寻找差距,把字写美观。练字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写一手规范、工整、美观的钢笔字。遵循这一要求,我们应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一高度激发学生的写字情趣。每次写好字,应让学生自己跟字帖上的字作比较,看哪些字临写得很象,哪些字还有差距,要进一步改进。
五、坚持持之以恒,重视培养习惯
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因此在掌握写字要领之后,需要反复地练习,在练中学,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书写规律。要课内练,课外练。还要练得精,就是说对练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对练的方法要加以指导,对练的时间要加以分配。研究表明,分散练习写字胜于集中练习,练习的次数要多,但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应过长,相当于“少吃多餐更益于身体健康”。
六、改进评价方式,发挥导向功能
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
第四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审美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指导让学生去“阅读”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谈一下:
一、重“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从文问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整理和处理信息、认识整个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审美体验的过程。而“读”是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必须读,要感受和体会文本中所流露的情感必须读,想积累大量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更要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读”在阅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一味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这样做就忽视了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失去学习的兴趣性,从而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和默读都是“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又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以“读”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主动积极地去把握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文本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这样可以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重“练”
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就“训练”而言,“训”是针对教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训”:“练”是针对学生,学生的反复实践过程就是“练”。教师的讲是手段,而学生的做、读、说、写,即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最终为己用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讲为前题,练为目的,讲为练做铺垫,讲练结合,进行适时训练,使学生通过练最终形成综合能力。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的:
1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重点抓装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这句话,让学生理解”短工“和”寄居“是什么意思,体会”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是什么意思,”短工“与”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而体会到扬科是个穷孩子。
2学习文中的写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文章通过对扬科眼睛的描写,来表现扬科的悲惨命运,所以我在教学中把描写扬科眼睛的句子摘录下来,让学生领会。如“闪闪发光的眼睛”、“睁大了惊恐的眼睛”、“瞪着眼睛”、“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让学生从“闪闪发光、睁大、瞪、不再动”这些词中,体会扬科这样一个有音乐天才的聪明可爱的孩子含冤而死的悲惨遭遇。
3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学过课文之后,学生对扬科的遭遇产生了同情,也很自然地产生了对吃人的剥削制度的痛恨。之后,我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读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体会,最终着眼在“写”上。
叶老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深钻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即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讲《桂林山水》时,讲到文中的排比句时,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另一方面训练学生仿照文中的排比句也来描写一般景物。这样,学生在掌握排比句的同时,也学会了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之后,再按照《桂林山水》的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要求运用排比句式写一篇写景作文,这样就会帮助学生把课文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三、重“合”
把说写训练与听读训练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目的最终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说写而忽视听读。教师要使听说读写训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三段时,首先让学生听录音,初步得到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却能做到纹丝不动的印象,然后抓重点词句,重点
讲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火突然间熄灭了”,使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我”当时紧张、担心、不放心、不忍心、痛心等复杂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体会到邱少云的伟大精神。
接着设问:“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怎样做到纹丝不动?是什么力量使邱少云这样做的?”学生边读边想,很自然地理解了邱少云是从整体出发,严守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巨痛。紧接着抓住时机,设问:“课文是写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作者为什么要写‘我’的内心活动?”通过体会邱少云的优秀品质,把说的训练与理解课文、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最后让学生写一篇《烈火中的邱少云》,把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内心和外表写具体。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会得到和谐的发展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
第五篇: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进行课堂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改变目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现状,积极寻求新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较普遍采用的是传递—接受再现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使体育知识、技术得以有效传授,教师作用得以较好发挥。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来看,显然存在着不少问题。1.是一种认知型目标教学。通过讲授体育知识、示范动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动作,主要是为了实现认识性目标。2.是一种灌输型方法教学。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主,使教学成为被动的过程,学生不能离开教师的灌输,教学形成注入式,学生只能依样画葫芦,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3.是一种“独奏”型关系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服从关系,学生被动地应付学习。4.是一种封闭型程序教学。其教学程序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对所学习的体育由感知到理解,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掌握巩固所学的体育动作技术,最后进行学习效果检查。这种教学程序实质性问题是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知识技术传授、轻学生全面发展和育人,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5.是一种统一型结果教学。这种教学不考虑学生的体能差异性,认统一的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速度、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最后用一样的评价标准考核全班的所有学生。这种不管学生原来体育基础如何,都以相同速度学习相同的体育动作技术;井要达到都能掌握相同程度的教学任务,这是不切合实际的。纵观上述情况,必须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改变以体育技术为本位传递—接受再现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面向二十一世纪创造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途径和以学生发展为本,认“强身育人”为目标的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确立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服务。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主渠道,体育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提高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人的主体性,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尊重、关心和理解学生,并要给学生创设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指导,对不同层次、体育基础不一的学生需要区别对待、实施特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构建体育教学模式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前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健康放在首位,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体质;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意识;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提高身体锻炼实效性。以“强身育人”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体现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征。
二、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点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确立主体教育的思想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质效。因而要突出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1.面向全体。构建素质教育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参与是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参与能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能使面向全体学生成为现实的可能。
2.主动发展。学生积极思维、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学会质疑,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和谐发展。体育课的特点是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以动为主。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使学生不仅能活动身体,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口,教师要在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活动等方面着力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思维探索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4.个性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习要求、方法的统一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可作出不同程度的自主选择,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多样化的选择目标,供给学生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有获得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创设机会。
5.提高质效。体育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强身健体,构建素质教育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要对学生发展发挥出富有成效的影响,就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教师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要培养学生广泛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积极的参与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增强体质,还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参与体育打下体质和思想基础。
三、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思路 1.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全面主动的发展。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一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在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相应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实施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同还要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竞争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等思想道德教育;更要根据学生实际,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学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成为知能一致、知情协调、体育能力与创造意识并重、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最终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贯彻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主动学习,就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始终以自觉意识与能动作用支配其从事学习活动。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是一种学生能表现自我愉悦的过程。只有主动学习才能真正体现与发展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不断创设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情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需要制订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实施操作性强,具有可行性,学生通过努力能使达到目标成为现实。并且能设立新的由低到高的、分层逐步实现的目标,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良性的循环。2.建立师生合作的教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局面没有师生的合作,因而教学的实效性较差,改革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支配学生“命令式”教学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体育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合作的教学关系,教师就必须从彻底改变过去传统认识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1)消除“权威”现象。树立教师的威信不能使学生有害怕的心理状态、对教师有敬而远之的行为,不能具有批评学生的特权,也不能随意指挥、控制学生的学习和其他行为。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做、我管你服的看管式关系。
(2)树立“服务”思想。要正确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深入了解学生情况,起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作用,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置身于学生的监督之中。
(3)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指责学生,不包办代替他们的学习,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加强“放权”意识。要把权力下放给学生,为他们创设更多的自我支配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量要加以控制,尽量少讲、少评、少示范、少做;而学生的活动量要增加,让学生多尝试实践,多讲、多议、多练、多做;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权,要积极引导并形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获得自由选择的机会与权力。
(5)创设民主氛围。要打破过去体育课中教师一人说了算的局面,要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鼓励学生多提教学建议,并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更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和认识,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积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与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提高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效果。
(6)注重合作作用。体育教学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创设合作教学的情景,强化学生合作的作用。要使学生树立互助帮助、密切合作、共同进步的思想,积极采用体育课中双人、多人、小组等练习锻炼形式,不断提高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间合作作用。
3.选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最根本的是改变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体育练习、锻炼的灌输性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选择要依据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体育课全面实施素质教学模式应选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选择主动学习的策略,必须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导趣、导思、导法、导练上,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要在能自知、自励、自控、自锻、自创等得到体现。要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有利于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发展的人打下扎实基础。
根据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强身育人”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之根本。为此,要选择能真正体现学生主动化的体育教学策略时应符合以下几点教学因素:首先是参与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健身锻炼的全过程。作为教师要确立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介入,指导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完成相应的体育活动任务,要鼓励学生善于向教师提出教学意见,更要创造发展条件,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时空,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树立“学习靠自己,教师是向导和助手”新的学习观念,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心智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体能、提高素质。其次是启发式。教学中“启发”的运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知识作为研究问题的材料和工具,启发学生主动地探讨体育知识、技术的形成、应用和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继承运用、探索创新的能力。其三是区别对待。即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中,注意创设适应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目前在体育学科中较多采用的是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允许根据学生实际在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运到目标的程度、期限上有灵活选择的余地,教师对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区别对待的指导方法,尤其是对运动能力差的同学进行重点辅导,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采用弹性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成功。其四是学法指导。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锻炼方法的指导,这是实施素质教育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中心内容。学法、练法指导,要指导学生的学习形成和保持一定的动力(如学习兴趣、意志),指导学生如何发展学习能力(掌握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体育技术(掌握动作节奏、运动顺序、协调用力等)。体育学法指导的根本核心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应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方法,能进行策略性学习。
4.设计合理开放的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体育课堂教学程序是达成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要在体育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须改变课堂教学程序封闭型为开放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走出原来体育教学过多偏重身体练习竞技体育的封闭圈,以“强身育人”为目标,积极介入实践,并根据实际灵活调控。开放型体育课堂教学程序的流程设计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目标的导向。教师应对体育学科教学总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并且利用体育学科教材所具有的认知、情感、思想等因素,激活学生学习动机,让每一个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锻炼中去。第二,积极实践活动。这是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教学条件合理调配,引导学生积极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并努力内化自身素质。这个阶段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锻炼的自主发展的特征要充分得到体现。第三,尝试成功反馈。尝试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强有力的手段。要让学生在体验体育学习中找到乐趣,还要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尝试成功反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要及时反绩,二要善于随时捕捉每个学生学习中成功之处,以鼓励性评价给予肯定,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再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应用、自锻。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强身方法,在自我锻炼过程中充分进行运用,激发学习兴趣,验证体育知识与技术的价值,检验自我锻炼的质效,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在这阶段教学中要经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情境,创设综合体育活动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熟练掌握强身健体方法和提高运动能力与水平。体育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与选择并非固定不变,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水平和体育基础、特点进行灵活合理运用。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积极构建21世纪体育学科教学模式,并以规范的教学行为,努力达到强身健体和人格健全的素质教育之根本目标。
女性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她们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方面都作出很大的贡献。由于女性体育教师的生理特征使她们在工作中付出得更多。女性体育教师担承体育学科的职业和成家立业后特定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她们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她们比男性所从事的体育教师职业面对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她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女性体育教师积极愉快的心境,控制和调节不良消极情绪,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应是学校管理者和女教师本身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大事。
一、善于自我调节,释放消极情绪
女性体育教师要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需要有一个和谐、合作、温暖的教育环境,要为她们提供稳定、乐观、积极的外部条件,同时她们还需要为自己积极创设一个健康的内部心理环境,不断对自己的心情进行调节控制,要学会在产生消极负面情绪时善于进行自我疏导、解脱。通过渲泄的方法,向亲朋好友或家人倾诉、写日记、痛哭流泪等形式,使消极、不愉快的情绪充分表露发泄出来,也可以用听音乐、看电视、参加自己平时喜欢的活动或做点别的事等,让感情得到迁移,以缓解紧张、焦躁、痛苦的心理状况。另外运用“酸葡萄心理”也能帮助减轻或消除令自己不快的情绪。虽然消极情绪的自我调控方式是被动、暂时的解脱,不能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但对即时的情绪调节,消除不良情绪起到一定作用。
二、自觉修身养性,培育良好心境
我们女性体育教师工作生活正处于一个社会变革、教育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侵扰人的心理令人不安的因素复杂繁多,我们不能总是靠发泄等方式被动地去抵御化解消极情绪。作为女性体育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开朗、乐观的心境,只有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
情绪才能使自己不易被负面情绪所感染。这种心境的形成需要不断自觉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和个性。要确立正解的世界观、人生视、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热爱体育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热爱关心学生,富有母爱之心,乐于奉献,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识自己的态度、作风、言行,学会与同事合作,宽容地人、团结协作、互勉共进,正确把握上下级关系,正确处理名利关系。心态平和、大度豁达是女性体育教师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只有具备良好品格的人,才能在问题发生时会正确地认识、正确地对待,并善于调节、化解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不良情绪。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持愉快的心情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师生关系成了教师职业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由此带来的情绪体验是女性体育教师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一种支配者的心理,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当教育、教学效果不佳或出现问题时,师生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导致产生不听管教、对抗等现象,随之教师的情绪也受到影响,不良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产生焦虑、愤怒、无奈等负面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作为一名女性体育教师,只有具备爱心,对学生具有深厚而又健康的情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师生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女性体育教师在语言、动作等较男教师更有亲和力。平等的师生关系令学生乐意接受教师指导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共同合作使双方感情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增进和发展;其次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外还应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去,这能促进师生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加深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更能让我们女性体育教师的童心持久焕发,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服务于教育事业。
查看(82)/ 评论(0)/ 评分(0 / 0)
浅析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综合法、教育实验法等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在当前层出不穷的各类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对有效教学理念的不断研究,提出了通过优化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来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即对课堂教学预设的优化,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设计、教材内容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的优化,教学实施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间共同的交往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体现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及师生间共同的交往过程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优化,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笔者认为激励性评价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紧紧围绕三个“优化”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有效
课堂教学
模式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诸多评优展示课的推出,我们欣喜的发现运动着的体育课堂“活”起来了,但看起来“活”的课堂有效性到底有多少?一堂精彩的课有多少效果、有多少效益、有多少效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的问题也一直困惑着我们这些在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为什么我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可我们的课堂教学却是“名副其实”的高投入、低效率;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并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体质,但学生的体质却一直在下降,尤其是耐力、肺活量指标长期呈下降趋
势。
当前各类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汗牛充栋、良莠不齐而且层出不穷,有的理论性强,有的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不管怎样的教学模式都是朝着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向发展的。如何通过优化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摆在我们的面前。有效教学呼唤教师不但要重视课前充分的预设,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充分依据新课程目标达成的理念正确应对课堂的生成,并且在课后积极开展反思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效率,使教学最优化。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有效教学、体育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法等有关文献资料。
2、逻辑分析法
3、教育实验法
二、分析与讨论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质功能而言,是有目的的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念关心的主题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它具体包含如下三层意蕴:
1、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高;
2、有效率,指有效教学活动时间占实际课堂教学总时间的绝大部分;
3、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也就是注重社会性,体现个人的主体价值。张璐文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效能=教学效果/教学投入,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获,就是有效教学的中心思想。通过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和集中的教学研讨活动,笔者认为优化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从课堂教学预设的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的优化和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等三个方面入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预设的优化策略——教学设计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设计和组织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有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将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教学目标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应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应该在对教材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和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的定位,目标是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权,它只为体育教学构建了一个目标体系,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的内容上有了较大的空间和自主性,我们应根据学生情况,把教材生活化,将体育与技能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组织好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时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优化策略——学生“学”的过程与教师“教”的有效性。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间共同的交往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体现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及师生间共同的交往过程的有效性。
1、学生“学”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将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构建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过程。
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参次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教”的有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中从细微处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保持良好的态度从事体育锻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与转变、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更新等几个方面考虑。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观念可以推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角色的转变,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引导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与交流、主动探索,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课堂评价的优化策略——课堂总结对学生影响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实际是评价价值取向的反映,它是以课堂教学的事实判断为基础的价值判断,换句话说评价的价值取向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实际上是一种教学合理性的追求,而这种合理性就其内在结构来说应该是价值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出发,学生的发展是课堂评价的指向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各项运动技能(课堂的中介)、健康观念包括体质的增强、运动生活方式的养成(课堂的理想)、交往和合作(课堂的价值),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为了克服评价中单一价值取向的弊端,我们主张,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甑别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之间、一元评价与多元评价之间、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并让它们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通过研究分析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激励性评价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能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紧紧围绕三个“优化”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对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如何使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摸索,对它的不断研究将会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一
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华荣.有效教学“六部曲”.[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43~44 [2]吴健.激励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学.2007(6):22 [3]张海平.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探微.[J].中国学校体育.2008(1):37~38 [4]沈斌.汪飞琴.小学底段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J].中国学校体育.2007(11):20~21 [5]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7(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