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练习题

时间:2019-05-14 17:3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形象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形象练习题》。

第一篇:诗歌形象练习题

诗歌形象练习题

一、知识框架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抒情主人公:愤恨、谴责、蔑视、激昂慷慨、勤劳、开朗、活泼、反抗情绪、自由、悠闲、怡然自得、神情闲适、归隐思想。景和物:山、水、花、鸟、虫、树 月、日、溪流、大漠、古道、长亭、月夜、清风、细雨、微草、松竹、杨柳 2.“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宏阔)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细腻)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繁复)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清冷)3.写景的特色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写景的特色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层次分明

二写景的角度(五官的角度: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三是画面色彩(明暗、冷暖);(有声有色 绘声绘色)

四是动态和静态(动静、声寂); 五虚实

六景情关系(反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七修辞手法 八炼字

九正侧(对比、反衬)

十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点面结合

②写景的作用:

1、点明时间、时令、地点。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4、为写·····的情感作铺垫、为抒发·····的情感作铺垫、为议论·····作铺垫。(在现代文中是为下文写·····的情感、抒情、议论作铺垫)

二、经典例题及解题思路

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

命题角度

(一):

1、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题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参考答案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命题角度

(二)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⑧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例

3、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写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的品格。

三、针对练习

(1)写景的特色

1.(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质检题)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

2.(湖南省醴陵、攸县、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秋 径 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注】保暹(xiān),字希白,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著名诗僧。真宗景德初直昭文馆。今存诗二十五首。

(1)本诗第二联主要采用

手法,突出了山林雨过新晴的-。

3.(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①4.(2009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5.(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鄂州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2)人物形象

1.(广西区八桂大联考·201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钧。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分析这首古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2.(安徽省淮南四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柳梢青】 〔宋〕韩淲

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烟雨濛濛。岸转溪回,野平山远,几点征鸿。行人独倚孤篷,算此景、如图画中。莫问功名,且寻诗酒,一棹西风。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中词人的形象。(4分)

3.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08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5.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009·天津高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6.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

7.(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①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①骚人:指屈原。

本词的上阕写出了桂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8.(07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①②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9.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3)意境· 氛围 ·景物描写的作用

1.(湖北省咸宁市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012·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3.(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①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4分)

②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4分)

4.(安微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联考试卷)

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5.(安徽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分)

楼头画角风

第二篇: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

意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具体请看各种意象整理。

意境

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目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修饰意境的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迷离恍惚、悲愤难抑、孤独寂寞、人生寥落、逍遥自得、潇洒出尘、物我两忘

诗眼

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诗眼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借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3]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抒情方式: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表现手法:

炼字

炼字题如何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具体请看诗眼。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

/ 3

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虚实 写景为实,梦境,回忆,想象,联想为虚 抑扬

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未扬先抑、扬中有抑、扬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是对于同一个事物的。可以是情感上的落差,由褒(贬)到贬(褒)。

作用: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动静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想象 若…之类的,有寄托愿望等等,1.借助瑰丽想象,构筑诗歌意蕴。

2.借助想象,跨越时间,由现在想到将来,以将来写现在。

联想

由…及…

1.借助联想,跨越空间,由此地想到彼地,以彼方写己方。

2.借助联想,跨越时间,由眼前想到过去,以过去写现在。

3.借诗句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

白描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务求朴实,只求传神,只突出主体 细节

细节描写 衬托

正衬 反衬

烘托

使用其他的事物来烘托主要事物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对比 夸张 对偶

借代 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对句互文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 3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隔句互文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排句互文

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又分为两种:

1、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语言风格

问题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风格词语:支抒胸臆、雄奇壮阔、真切自然、缠绵凄恻、浓丽婉约、疏淡涵蓄,含蓄讽刺,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①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②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⑤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此外还有: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答题模式:1.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语言风格

2.结合诗句分析特色

3.分析表达的感情 感情风格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典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那么常见的表达诗歌感情风格的词语有哪些?

诗歌的感情风格主要有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挚着、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

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吊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恶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脱凡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等。

/ 3

第三篇:诗歌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以下这首诗所采用的结尾方式是()天安门前,焰火像一千只孔雀开屏,空中是朵朵去烟,地上是人海灯山,数不尽的衣衫发辨,被歌声吹得团团旋转…… 半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笑!羡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爱,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

A 自然收束 B 呼应开头 C 引起遥想 D 点题强调

答案: D

2.梁小斌的《大地沉积着黑色素》,诗歌开头的一节只有两句“大地沉积着黑色素,大地沉积着黑色素”,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排比 B 反复 C 象征 D 回环

答案: B

3.以下这首诗的开头所用的方法是()是哪里吹来/这蕙花的风——/温馨的蕙花的风?

A 设疑 B 比喻 C 层叠 D 起兴

答案: A

4.下列关于意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意象指的是表意的象

B 意象中的“意”指的是作者的情感和想象

C 意象中的“象”指的是作者内心的想象

D 意象的形成过程不需调动以往的经验和印象

答案: D

5.在诗歌中,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

A 韵律 B 节奏 C 抒情 D 想象

答案: C

6.诗歌层面之间显示出来的聚合力称作()

A 张力 B 凝聚力 C 合力 D 聚集力

答案: A

7.臧克家的著名诗作《有的人》主要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 排比 C 对比 D 反复

答案: C

8.不具体叙述生活事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侧重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内在感受和体验的诗歌是()

A 叙事诗 B 抒情诗 C 史诗 D 神话诗

答案: B

9.台湾诗人纪弦的诗作《你的名字》的开头所采用的方式是()

A 先言其他,再入正题 B 设疑比喻,造成吸引 C 开门见山,直接道来

D 设问起头,造成悬念

答案: C

10.诗歌的节奏具体体现为诗中的()

A 顿和段 B 顿和逗 C 停和顿 D 停和逗

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1.诗歌中的情感应该()

A 饱满 B 真 C 健康 D 有时代感 E 纯粹

答案: ABCDE

2.从内容和表达方式分,诗歌一般分为()

A 叙事诗 B 旧诗 C 抒情诗 D 史诗 E 朦胧诗 答案: AB

3.下列关于诗歌韵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诗歌的韵律只能体现在押韵上

B 诗歌的韵律除了体现在押韵上,还体现在节奏上

C 由于汉语言的特殊性,声调的搭配也可以形成一定的韵律

D 现代诗歌一般只要求押大致相近的韵

E 押韵的字只能是诗行最末尾的一个字

答案: BCD

4.下列关于诗歌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古代的诗歌包括律诗、词曲等诸种文学样式。

B 当代诗歌专指词曲以外的狭义诗歌,是一种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

C 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分,诗歌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

D 新格律诗的提出以闻一多和徐志摩为代表。

E 新诗的“新”是与旧诗相对而言的。

答案: ABCDE

5.诗歌中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这说明()

A 凡是真情实感,七情六欲都可以入诗

B 诗人可以把个人的刹时悲欢带进诗中

C 诗人所反映的生活现实和情感体验,应该是自己深切感受到的、体会到的 D 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 E 只要是诗,就要抒情

答案: CDE

判断题

1.从内容和表达方式分,诗歌一般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朦胧诗。()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2.诗歌的节奏只是指外在的声音节奏。()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3.叙事诗是通过情节和人物来串连的。()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4.现代诗歌一般只要求押大致相近的韵。()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5.抒情诗一般是通过对一些生活片断或事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6.自由诗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7.抒情诗一般不具体叙述生活或事物的全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8.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诗歌的诗句可以任意违反语法规范。()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9.外在的声音节奏和内在的情感节奏统一是诗歌的基本要求之一。()

正确

错误

答案: 正确

10.抒情诗是以情节和人物来串连的。()

正确

错误

答案: 错误

第四篇:诗歌练习题

精选高考诗词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4】阅读下面这诗完成1-2题。(6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4分)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作简要的分析。(5分)【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6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元)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 和 两个特点融为一体。(2分)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6分)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

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1、“雪晴天地一冰壶”中的“冰壶”比喻_____________。“竟往西湖探老逋”中的“老逋”,本指北宋时隐居西湖孤山,人称“___________”的诗人林逋。这里的“老逋”用的是___________修辞手法,显得亲切。(每格1分)

2、作者写这首曲子,主要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野 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9】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①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预关②。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③十二鬟。可惜不当④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黄庭坚,于绍圣二年谪官涪州,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元符元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至元符三年放还,先后在蜀六年。②滟预关,即滟滪滩。③湘娥,即湘夫人,相传舜之二妃溺死后为神,住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上。④当:正对着,指在湖上面对着湖水。1.前一首的“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笑”,向来被人认为意蕴、情感丰富。你如何理解这一“笑”?请作简要赏析。(3 2.后一首诗中,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分别写出了怎样的景象?(3分)

2.前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中君山空蒙/秀丽美妙之景;后两句借虚写实,想象人在湖面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6分)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2分)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1】阅读下面这三首古诗(词),完成1-6题。(共18分)其一: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横 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请结合全诗说说“依然”一词所蕴涵的情感。(2分)2.请简要赏析末句的表达效果。(4分)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2分)

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何当:何日。金络脑:饰金的马笼头,借器具的贵重象征马受重用。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黄河南北一带。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若个:哪个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2)“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南园”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两问任选一问作答)(4分)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8分)悟道诗(宋)某尼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1.宋人诗多重理趣,这首诗诗人悟出的道理是:。(2分)2.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前两句从时、空两个方面分别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历时久,“踏遍”言行程广。

B.“陇头云”属于用典,借指梅花。南朝陆凯有《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C.第三句中的“笑”字,表现了诗人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

D.末句写“春已十分”,既是写梅花之烂漫春色之浓烈,也表现诗人对于凡尘的思恋。3.有人说,“归来笑拈梅花嗅”的“嗅”字最为传神,请加以评说。(4分)

【16】阅读下面这 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4分)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糜,糊状食物。

(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

(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5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第五篇:诗歌练习题

练习题

1.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2017东城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导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15.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作者对海棠的深情。

16.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7.《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这位才女是(2分)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贾探春 ⑤③④

②18.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4分)

花草树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蜀相》中杜甫借“ ①,② ”描写武侯祠春意盎然的景色;《琵琶行》开篇白居易借“ ③ ”烘托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钗头凤》中陆游借“ ④ ”回忆往昔与妻子同游沈园时所见的美好景致。

1、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5.(3分)C 答案要点:

①形象:花色红艳或艳丽;独自开放,无人关注;花色凋残; 结合诗句:万姝娇困或倾城色;墙头岑寂谁问;吹得胭脂成粉。②情感:

要点一:抒发词人对海棠花的怜惜喜爱之情。

结合诗句: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于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要点二: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表达了对被当政者排挤、罢职的不结合创作背景、诗句:词人写作此词处于罢职期间。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于谁问。

评分参考:①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形象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于扣分。答海棠形态未开、已开不得分。②情感,4分。两层情感一层2分。未结合具体诗句,于酌情扣分。19.(4分)①映阶碧草自春色②隔叶黄鹂空好音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满城春色宫墙柳

2、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2017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8题。鹭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③②①16.(3分)B 17.(2分)C于18.(6分)【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16.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D.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

(唐庚《春日郊外》)(王禹偁《村行》)

17.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②”,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③,锦鳞游泳”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④,⑤”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⑥”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2、(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3 分)D 16.(3 分)C 17.(6分)参考答案:

(3分)来诗塑造的鹭鸶表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追求。前两句写鹭鸶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清澜,伫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鸶“消尽年华”、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谋取眼前之物。

(3分)刘诗描绘的鹭鸶是个胸怀高远、潜心修炼、不甘寂寞的形象。如颈联写鹭鸶经常飞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视,尾联直接点出鹭鸶拥有冲天的志向和高飞的信心,现在不过是在潜修羽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评分标准:来诗中的鹭鸶形象若答其它,酬情给分。

18.(6分)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沙鸥翔集④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3、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2017朝阳一模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①,② ”,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③,④ ”

①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⑤,⑥ ”,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⑦,⑧ ”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C(“批评„„”有误)

15.(3分)C(“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16.(6分)

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不同点:

《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4分,每点2分)

17.(8分)①木欣欣以向荣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须行即骑访名山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 ⑧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2017丰台一模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6~19题。(18分)木兰花慢游三台 元好问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③②①【注释】①三台: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

②元好问:金宋元初人,金亡不仕。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③参军: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17.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宮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18.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词有“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句,由此可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词有“只道江山如画”句,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句。③本词作者感叹“争教天地无情”。《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_!”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4、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6.B【解析】“只道”两句否定了壮丽景观的现实存在。17.A 18.【解析】同:二者都感叹曹操生前的辉煌业绩于今已经消逝不存,抒发了历史兴亡、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叹。(2分)

异:元词下阕,先写曹操“风云奔走”业绩的不易,后写曹操墓西陵的荒冷,对比之下“对酒当歌”已成虚名,而“怅西陵遗恨几时平”。表面说是曹操“遗恨几时平”,倒不如说词人自身为现实而“遗恨”不平!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黍离之悲)。(2分)苏轼在《前赤壁陚》第三段中也写到曹操,先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横槊陚诗”,可谓“一世之雄”;再发问“而今安在哉?”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人生短暂、人生虚无)。(2分)【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②一时多少豪杰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5、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2017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泗水:水名。③徂徕:山名。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描写了李白在秋日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的情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16.“蓬”作为意象,常用作游子的代称。古诗中还有其他形容游子的意象,下列诗中加点词不是用来指代游子的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李白《赠裴十四》)②③①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17.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 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到的“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摹对象。古诗文中既有客观描绘的“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以“ ①,②

”呈现水天一色的美景;又有寄托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水”,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 ③,④

”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 ⑤,⑥

”表达诗人要克服一切阻力,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5、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5.(3)D

16.(3分)D

17.(5分)

答案示例:

两首诗同是借景抒乐观豁达的送别之情,但借以抒情的景物特点有所不同。李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明净秀丽的景色与真挚淳厚的友情交相辉映,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王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描写了辽阔三秦护卫下的长安和千里之外风烟迷蒙的蜀地,送别地和目的地的地势风貌恢宏壮观。此景雄浑阔大,为朋友之间的分别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18.(6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

⑤青山遮不住

⑥毕竟东流去

6、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7题。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15.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3分)...A.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

16.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文字化解开来,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王安石《桃源行》中“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这两句,实际是化用了《桃花源记》中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北宋刘攽《九日》中的“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王勃《滕王阁序》中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用了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③②①

6.(18分)

14.(3分)B 15.(3分)D 16.(6分)

要点一:对无道统治者的痛恨、批判。要点二:对贤明君王的渴望、期盼。要点三: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评分参考】以上三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6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下载诗歌形象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形象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练习题

    一、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__ _ ___!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

    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形象鉴赏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

    诗歌形象 - 学案

    2016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 鉴赏诗歌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又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的形象。对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

    诗歌形象教案

    形象分析(教案) 人物形象的鉴赏 一、规范答题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

    诗歌形象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鉴赏形象 编制:王妮妮于晓飞 审定:张晓丽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2、了解如何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

    鉴赏诗歌形象课堂实录

    《鉴赏诗歌的形象》课堂实录 诸城市龙城中学师: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今天我们来一......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模版)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意象)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 一、形象 概括地讲,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既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诗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常见的有: 1.忧国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