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子衿》五篇

时间:2019-05-14 17:5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读《子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读《子衿》》。

第一篇:品读《子衿》

品读《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郑风》

自古以来,对《诗经》中的各首诗的理解都是没有定论的。《毛诗序》上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可相信几乎所有人初读这首诗都不会把它和“学校废”这个话题联系起来吧。而这种解释应该是有时代的烙印的,既然能存在下来,在当时应该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孔子曾有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对圣人之言,大家自然不敢轻待。所谓“思无邪”,谈的自然不会是儿女情长,也难怪后来的儒家学者会这样理解了。后来朱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亦淫奔之诗”,才道出了大多数人明白却不敢实说的话。“淫奔”,在《诗经》中的其他诗中也有出现,不难理解其为私奔的意思。男女不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走到一起,这样的结合,在当时是男女青年追求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却也是习俗所不容的。给予这样的评价,不难看出,朱熹对诗中所描写得男女之间的感情不能说是不无鄙夷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都会带有一定的个性。于我来说,最早接触《子衿》应该是在曹操的《短歌行》。全诗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强烈地表达了曹操思贤若渴的感情,引用《诗经》中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就感情上来说,这个引用,无不体现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望恰若情人思念般强烈,应该说是恰到好处的,也难怪《短歌行》会成为汉乐府中的名篇了。但对于事先没有读过《子衿》这首诗的人,就如当时的我来说,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诗的理解还是很有困难的。而当我读到《子衿》,开篇一句便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不免想起曹操的《短歌行》来。《短歌行》抒发的是英雄之慨,而《子衿》咏的是恋人之思,英雄气短抑或儿女情长,都以此句始,也未见有何不妥之处。

如果抛开社会的人文道德观念,用一颗诗意的的心来品读《子衿》,此诗之美才会更显纯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君子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即使我不去相会,难道你就不回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君子佩玉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怀,即使我不去相会,难道你就不能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在城墙上来来往往地张望着你,如果一天不见面,就好像隔了三个月。此诗字字皆是主人公的思君之忧,“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表面写的是主人公对情人的怨恨,可此怨并无它由,只因思之切来爱之深。“挑兮达兮”是全诗唯一的描写主人公动作的句子,写的是主人公焦急等待情人的场景,此景所透之情,也逃不出一个“思”字。而全诗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主人公内心的大胆独白,将随时间所累积的思念用夸张的手法道出。所谓相思情苦,千年之前的古人,便早已将人的这种共有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了。

《子衿》一文写的是相思,而后世文章写相思的是不计其数,所抒之情却多少都有《子衿》的影子。《凤求凰·琴歌》中有言:“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很显然,这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化用。情人的面貌千百次地出现在脑海里,时时刻刻勾起“我”的思念,即便是一天看不到,也让我想她想得疯狂!相对于《子衿》来说,“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将感情表达得更加直白,将主人公思念情人发“狂”的状态描写了出来。这应该说是《子衿》中没有说完的话,所抒之感,读来易懂。但“思之如狂”在直白的同时,却缺少了一种味道,读者读来也许能看到这个思念的人,却不一定能体会到一颗思念的心。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抒情相对委婉,却会引人细细品味其中所含之情。这种感情,不会是一瞬间的闪现,而是越来越浓越来越清晰的。短短一句话,让人过往的一些生活经验再现,仿佛真的与所思之人离别了三月之久。

情人中的相思从来都不会是一个人的事情,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样的感情是会同时侵蚀两颗孤寂的心的。在《子衿》中,写的是主人公的思念,又未尝不是写所思之人的思念呢?“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难道不是思念之人也想对“我”说的话吗?李清照在词作《一剪梅》中便一语道破,几十字的词承载了两个人的相思,全文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中,“云中谁寄锦书来”与《子衿》中的“子宁不嗣音”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写的是主人公的的盼望,很难说没有因“锦书未来”而产生的抱怨。后者写的是主人公对情人的抱怨,无非也是想告诉情人快快来信吧。全词最后一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我们一眼便看到了主人公的相思貌,将相思之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而一“才”一“却”之间,大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相思情最苦,而大多数相思之人都如词中主人公一样摆脱不了这种愁苦,又若怀此情而过“三月”,其苦将何其深也。

《子衿》一文,短短四十九字,每每读起,常有“相望相思不相见”之感。所道之情,胜过千言万语,何其美哉!

第二篇:关于子衿读后感[推荐]

《子衿》中的女子是这样的思慕、等待、张望着“青衿”,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寂寞人。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子衿读后感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关于子衿读后感【一】

岁月流走,苍老了沧海桑田。季节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听秋雨呢喃,如同你对我细语未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像是一场梦。你我新婚燕尔,只不过短短几日,你就要随军出征。你我是千万般的不愿,可圣命难违,你只好撇下我这个新婚的妻子。那时,你对我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你一定要等我!”说完,狠心的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泪眼朦胧中,只看到你那青青的衣袂……

门前那棵垂柳青了黄,黄了青;池塘里的莲谢了开,开了谢。大雁再次排成“一”字,从北方回来。连大雁都知道要回家,而你呢?三年了,你何时才能回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秋末的风,瑟瑟的。黑暗把夜衬的是那样静,月色清凉朦胧,洒在地上,像是镀了一层白银。树影摇曳生姿,与楼阁的一角被照射到地上,如同我的心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轻轻打开梳妆的匣子,里面是一块玉佩,那是你送给我的定情信物。玉佩碧绿清透,柔柔的,如水般。上面的字,是我们一起刻的:“不离不弃”。那时候,你对我说,你要用它拴住我,再也跑不掉。可,我还没跑掉,你就不见了。你明知道女子不能擅闯军营,你怎么不捎封书信来报平安?

云卷云舒,冬去春来。泪已经流尽了,青丝亦变成半头白发了,他们都说,你不会回来了。我不会去执着了,我累了。轻轻阖上眼,便再也没醒来,梦里,还是那个地方,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你还是对我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青青子佩,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从此,不再思,不再念,亦不再笑靥如花……

关于子衿读后感【二】

《子衿》是诗经里的名篇,从其内容上来讲,用来表达思念的千古名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出自此诗;从其写作手法来讲,短短数字,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从而把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此后心理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子衿一词,最早追溯于此诗,意思是“你的衣领”,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成为了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这只要源于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陈酒”用子衿来形容自己渴求贤才的心情。而子衿最初表达的是热恋中的姑娘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难以忘记你的青色的衣领,那样的整洁干净,它时时牵动着我悠悠的心,自从上次别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你的样子和衣着我还依稀的记得。“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主动去找你,难道你就此隔断音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知出于什么缘由让两人失去了联系,女子对男子未来看她而又些许的埋怨。而女子出于矜持和羞怯没有去找他,在她自己看来似乎是情有可原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难忘你青色的佩带,上次相见时,它是那么的干净整洁,现在不知它还是否紧贴在你的身旁。“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主动去会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来?看到这句,不由的笑了,女孩儿的心思你千万别去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女人都是口是心非,明明心里想念人家,就是嘴上不说,潜台词就是都和你在一起了,我心里怎么想你都不知道吗?哈,有时候女孩就是太矜持了,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嘛,你不说他怎么知道啊,你不知道男孩都是直线逻辑吗?你那曲曲折折的小想法他可猜不透呢。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左等右等,你就是,你还是不来,我又不能去找你,只好每天吃力的登上城门两边那高高的观楼眺望远方,期望有天可以看到你熟悉的身影。思念至深,一天不见,怎么感觉隔了三个月那么久啊。

全诗共分为三节,每节短短四句,每句四言,用区区四十九个字便把女子的思念之心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全靠作者对心理活动描写的挖掘。如果说前两段重点是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的话,那么最后一段则是情感的升华,寥寥几笔就把女子焦急难耐等待恋人的心情刻画的如印眼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也成为男女之间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唯美诗句。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关于子衿读后感【三】

古往今来,不少名家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时,都详细地描写他们的外貌。但也有人独辟蹊径,例如: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描写小龙女时,这样写道“那白衣少女一进来,众人不由自主的都向她望去。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只字未提容貌,但读者已能领悟到白衣少女的美貌了。

同样,《子衿》(注:《子衿》这首诗出自《诗经》)里这样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中未写出女子心仪的男子容貌如何,而是说“你青青的衣领,牵动着我的心;你青青的佩带,寄托着我的情”。不写容貌而写着装的独特写法,使这首诗传唱至今。

为什么诗中只写“子衿”,不写容貌呢?首先,这个男子的容貌必是女子心中想过千万遍的。此时不把他明晰地展示出来,更表明了女子已将这容貌牢牢刻在心里。无形中提升了男子在女子心中的分量,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古时女子娇羞矜持,也不愿把心上人的容貌大胆表述出来,加以赞扬。这样写,女子的可爱腼腆又多了一分。

为何作者会选择写“子衿”与“子佩”呢?女子心细如发,观察心上人就更是细致。专挑一些细节来写,也衬托出这对情侣感情的亲密。那个有青青衣领的人,应该就是女子心中对男子的代称。那衣领是否是男子临走时女子缝补过或是整理过的呢?那带子上系着的佩玉,又是否为女子赠予的定情之物?这些由衣领与佩带产生的联想,不但丰富了诗歌本身的内涵,增添其浪漫色彩,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衣领离脸不远,女子念念不忘的是男子的衣领,想的其实是男子的脸庞。那佩玉的带子又怎么解释呢?古时候的人很注重步态、身形美。男子走路时,佩带会随步伐节奏轻轻摇摆。女子想的并不是佩玉的带子,而是男子的身形及步态。是否她会在心中暗自希望心仪的男子迈着优雅的步子向她走来呢?

写背影同样有很独特的效果,为何不写背影呢?首先,背影过于朦胧,而女子对于爱情、爱人都不希望有抓不牢的感觉。太模糊就会像镜中花,水中月一般,让女子感觉心里不踏实。第二,女子总希望心爱之人朝自己走来,而不是离自己远去,所以写背影也不是一个好兆头。

衣领和佩玉的带子既不像容貌那样直白,又不似背影那样隐晦。它既暗含女子对男子的情意,又似一根女子拿来拴住男子的红线,牵牵绊绊,虽然细,却无法割舍断。

关于子衿读后感【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望数十里扬州路,春风吹过谁白头。

待风灯凌乱后,寂寞,便似那长亭树,自江花瞑后,柳花又攀上枝头,重觅幽香却无处。横幅小窗谁又住,自牡丹从画阁谢后,翠禽又在谁家枝上宿。

芦花开遍汀洲路,寒沙对浅流,卷带一片秋,黄鹤飞过烟雨后,故人,于清明,嗅桂花又载酒,日日沉醉,长记少年游。

当春风吹过小园瘦,荞菜花黄蝶乱后,红杏香,萧鼓秀,绿杨影中,谁把谁看透。待冷月欺花后,为何,又将疏烟困倦柳。

把河桥春香嗅不够,夜泊扁舟,待温柔入了深乡后,词韵谱成新短曲,酒杯漏尽长更残,剪掉蜡花,流尽烛泪,壶箭淡去相思意,凌波的长风拂过,旧日情与孤烟冷,瞬时似欲了无痕,连棹的荷塘中,依依青莲,又似把十年一梦的凄凉开尽。

西湖燕啼尽台苑的春情,吴馆中亦少了浣纱的人,溪雨急东行,岸花怒争春,昏鸦飞上枯藤,老树浓荫,掩住小桥下.流水后.深闭的门庭。苍茫黄昏,故人楼上,凭谁又痛,斜阳立于芳草中。

断桥带离恨,秋水裹芙蓉,凄凉谁又问,荒台东,醉酒盘马踏画屏,有东篱月影,照素笺旧墨痕,叹林花谢了太匆匆,未待理清旧日情,便来了寒雨与凄风,这荒凉的时光里,凭谁为尔歌《长恨》,凭谁又把朱颜痛。

寂寞梧桐深锁庭,是谁负了春盟,又谢了春红,让多少往事皆成空,多少相思一梦中。叹只叹,秋镜照憔悴,鬓上白发生,至今犹自念,素骨凝做冰,柔指蘸雪,把清樽洗净,让残泪于梦中沾湿那远行的云。

夜冷中庭,水仙开在月光中,清铅素靥,蜂黄偷的轻晕,任他更苦凄风紧,待晓色惊回心,才知是一场花梦,一场过堂风。谁人,又笑它,湘娥凌波化幽芬,云沙古岸空遗恨。唯犹念,临窗彻疏影,寒香乱纷纷,冻梅藏尽苦诗韵。

重门旧游,隔花深梦,无言夕阳燕匆匆,香动小帘风,落絮又无声,春花含羞月行云,东风临阁卷愁云,念此情如水轩后,小径香残翠微冷。

斗草对溪根,自怜两袖风,一年寒食冷,谁人又深处云山中,昼闲度,不惜春,望绿暗长亭,风絮携归梦,待轻雨转成浓阴,情花绽尽狂心,莺声啼过门前径,冷月伴着孤吟,剩下那一杯浊酒,需满饮。

第三篇:子衿赏析

中国文化之《诗经》导读

——《郑风·子衿》赏析

姓名:林鹏雨 年级:11级 专业:财务管理 选课序号: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其中《郑风》《卫风》的爱情诗最有名.现在就以大家耳熟能详的《郑风·子衿》为代表赏析一下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风 子衿》赏读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意境浅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正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手法简析

《诗经·郑风·子衿》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郑风·子衿》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诗经·郑风·子衿》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诗经·郑风·子衿》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

《诗经·郑风·子衿》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郑风·子衿》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郑风·子衿》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郑风·子衿》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郑风·子衿》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

《郑风·子衿》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深思:女性爱情意识成因 《郑风・子衿》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 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 《诗经》以后封建社会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为什么《诗经》里女性的情爱能得以自由的表达,而不像后代那样受人诟病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二点:

㈠、母系氏族的遗风影响

在母权制时代,女性主导一切,她们具有独立人格,自主地安排生产、生活,男子无特殊权利,女子也根本不存在对男子的依赖。进入夫权制时代,一切逐渐改变了,经济地位的丧失,使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缺少独立自由,地位逐渐走低,男尊女卑成为普遍的价值观念。《诗经》之中,女性创作的很多篇章都反映了这一现状。但我们也要看到,《诗经》时代是一个漫长时代,虽然已经处于父权社会,建立起了宗法制度,但是由于礼制初创,“礼不下庶人”,上古的母系氏族遗风尚存,原始的自由开放、大胆热烈的精神,在诗歌作当中也常常闪现。《郑・子衿》 中,女主人公对爱情是极为热烈和投入,甚至于一日不见情郎,就好像隔了三个月,十分思念对方。

㈡、礼制初成时的相对宽松

周代礼制虽初成,但对普通百姓的生活而言,仍有相对的自由与宽松,这便是《诗经》中那些表现真情实感和行为自由的情歌能够得以产生的客观环境。虽然当时对于妇女有许多礼制规范,例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之礼,民间男女的自由恋爱常常受阻于此礼《幽风・伐柯》日:“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等。但女性在周代仍有很大的发言空间,女性能以诗歌宣泄其真实情感,能够藉由诗歌表达出其内心的欲求与不满。《礼记・王制》言凡民间之风俗与礼制不相抵触时,亦能受到官方的尊重:“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意思是说,各民族之间因为地理环 境与天候状况有差异,所以各地有不同的风俗,执政者对于各地不同的习俗,所抱的态度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宽大与包容。总之,《诗经》时代父权制刚刚确立,礼制和道德规范对女子的要求还远不及后代苛严,对女子的道德要求比较宽松,所以《诗经》中的一些婚恋诗,在《诗经》时代的某些时期、某些地区表现了某种程度的婚恋自由。

第四篇:子衿读后感

子衿读后感(精选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子衿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子衿读后感1

古往今来,不少名家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时,都详细地描写他们的外貌。但也有人独辟蹊径,例如: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描写小龙女时,这样写道“那白衣少女一进来,众人不由自主的都向她望去。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只字未提容貌,但读者已能领悟到白衣少女的美貌了。

同样,《子衿》(注:《子衿》这首诗出自《诗经》)里这样写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诗中未写出女子心仪的男子容貌如何,而是说“你青青的衣领,牵动着我的心;你青青的佩带,寄托着我的情”。不写容貌而写着装的独特写法,使这首诗传唱至今。

为什么诗中只写“子衿”,不写容貌呢?首先,这个男子的容貌必是女子心中想过千万遍的。此时不把他明晰地展示出来,更表明了女子已将这容貌牢牢刻在心里。无形中提升了男子在女子心中的分量,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其次,古时女子娇羞矜持,也不愿把心上人的容貌大胆表述出来,加以赞扬。这样写,女子的可爱腼腆又多了一分。

为何作者会选择写“子衿”与“子佩”呢?女子心细如发,观察心上人就更是细致。专挑一些细节来写,也衬托出这对情侣感情的亲密。那个有青青衣领的人,应该就是女子心中对男子的代称。那衣领是否是男子临走时女子缝补过或是整理过的呢?那带子上系着的佩玉,又是否为女子赠予的定情之物?这些由衣领与佩带产生的联想,不但丰富了诗歌本身的内涵,增添其浪漫色彩,也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衣领离脸不远,女子念念不忘的是男子的衣领,想的其实是男子的脸庞。那佩玉的带子又怎么解释呢?古时候的人很注重步态、身形美。男子走路时,佩带会随步伐节奏轻轻摇摆。女子想的并不是佩玉的带子,而是男子的身形及步态。是否她会在心中暗自希望心仪的男子迈着优雅的步子向她走来呢?

写背影同样有很独特的效果,为何不写背影呢?首先,背影过于朦胧,而女子对于爱情、爱人都不希望有抓不牢的感觉。太模糊就会像镜中花,水中月一般,让女子感觉心里不踏实。第二,女子总希望心爱之人朝自己走来,而不是离自己远去,所以写背影也不是一个好兆头。

衣领和佩玉的带子既不像容貌那样直白,又不似背影那样隐晦。它既暗含女子对男子的情意,又似一根女子拿来拴住男子的红线,牵牵绊绊,虽然细,却无法割舍断。

子衿读后感2

今日读了两首情诗,心中偶有一丝疑惑?

《子衿》《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我在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应是从哪首诗发展而来呢?《子衿》是出自于诗经郑风,《采葛》出自于诗经王风,都是出自诗经,原来那时也流行盗版吗,还是有比这更早的原型呢,今日读了读诗经,对于风雅颂这三部分的内容,还是只有耐心看了看十五国风的内容,“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读来还是颇有感觉的,但对朝廷之乐、庙堂之音实在没什么兴趣,生僻字太多太难理解了,不过这两首诗也挺有意思的,《子衿》是说女子写给男子的情诗,而《采葛》则相反,由于年代久远,作者也无从考证,“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句也不知道谁盗版的谁,呵呵,上网查了查也没查个答案,心中很是疑惑,其实疑点还有很多,可是,人心隔肚皮,有些事儿,哪能想到呢?

后来又读到了另一种境界的情诗,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传说此诗是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说实话,在今天之前,前两句相当熟悉,但一直不知道是首情诗,不知道你们是否知晓呢?这首与诗经里的那两首显然不在一个“位”和“味”,不过,在现实尤其是物欲横流的今天,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想,简单爱应该很难再单纯了,尤其元稹这类型的人很稀有了吧,只是,突然有种很失落的感觉,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现在的人不流行用诗传情了,就像不喝酒就不会吐真言一样,变得居心叵测了,在我看来,居心叵测并不是贬义词,应该和人心隔肚皮是一样的,只是大家习惯了它是贬义吧。

子衿读后感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古人穿衣打扮的规定十分严格,必须按不同社会阶层的要求而穿着。汉代以前,商人不得穿丝绸,只能穿葛麻。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因为是商人而备受歧视,所以投机政界,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而读书人的地位一直很高,可以穿着当时很优雅高贵的青色衣服。因此,诗中“青衿”指代书生,后成为文人贤士的雅称。

《子衿》的作者应该是一女子。有一些日子没见到心仪的人,心里有些担忧。女子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你能看到他的身影。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为什么还没有来?女子心里一遍遍嘀咕,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一点焦急,一点固执,一点失落,一点嗔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子的相思之深跃然纸上。

如果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一定也是青色的。《毛传》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也许在古代女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关于青衿书生知己的梦幻。也难怪,从古至今流传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几乎都是书生。《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扇》中的侯方域,等等。

《子衿》中的女子是这样的思慕、等待、张望着“青衿”,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寂寞人。常言道,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想来也是那痴情的男子迟迟不肯交付真情。君不见,夕阳西下,还有女子的翘首期盼。

子衿读后感4

《子衿》是诗经里的名篇,从其内容上来讲,用来表达思念的千古名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出自此诗;从其写作手法来讲,短短数字,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从而把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此后心理描写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子衿一词,最早追溯于此诗,意思是“你的衣领”,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成为了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这只要源于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陈酒”用子衿来形容自己渴求贤才的心情。而子衿最初表达的是热恋中的姑娘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难以忘记你的青色的衣领,那样的整洁干净,它时时牵动着我悠悠的心,自从上次别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你的样子和衣着我还依稀的记得。“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主动去找你,难道你就此隔断音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知出于什么缘由让两人失去了联系,女子对男子未来看她而又些许的埋怨。而女子出于矜持和羞怯没有去找他,在她自己看来似乎是情有可原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难忘你青色的佩带,上次相见时,它是那么的干净整洁,现在不知它还是否紧贴在你的身旁。“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主动去会你,难道你就不能主动来?看到这句,不由的笑了,女孩儿的心思你千万别去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女人都是口是心非,明明心里想念人家,就是嘴上不说,潜台词就是都和你在一起了,我心里怎么想你都不知道吗?哈,有时候女孩就是太矜持了,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嘛,你不说他怎么知道啊,你不知道男孩都是直线逻辑吗?你那曲曲折折的小想法他可猜不透呢。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左等右等,你就是,你还是不来,我又不能去找你,只好每天吃力的登上城门两边那高高的观楼眺望远方,期望有天可以看到你熟悉的身影。思念至深,一天不见,怎么感觉隔了三个月那么久啊。

全诗共分为三节,每节短短四句,每句四言,用区区四十九个字便把女子的思念之心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全靠作者对心理活动描写的挖掘。如果说前两段重点是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的话,那么最后一段则是情感的升华,寥寥几笔就把女子焦急难耐等待恋人的心情刻画的如印眼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也成为男女之间用来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唯美诗句。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子衿读后感5

岁月流走,苍老了沧海桑田。季节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听秋雨呢喃,如同你对我细语未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像是一场梦。你我新婚燕尔,只不过短短几日,你就要随军出征。你我是千万般的不愿,可圣命难违,你只好撇下我这个新婚的妻子。那时,你对我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你一定要等我!”说完,狠心的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泪眼朦胧中,只看到你那青青的衣袂……

门前那棵垂柳青了黄,黄了青;池塘里的莲谢了开,开了谢。大雁再次排成“一”字,从北方回来。连大雁都知道要回家,而你呢?三年了,你何时才能回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秋末的风,瑟瑟的。黑暗把夜衬的是那样静,月色清凉朦胧,洒在地上,像是镀了一层白银。树影摇曳生姿,与楼阁的一角被照射到地上,如同我的心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轻轻打开梳妆的匣子,里面是一块玉佩,那是你送给我的定情信物。玉佩碧绿清透,柔柔的,如水般。上面的字,是我们一起刻的:“不离不弃”。那时候,你对我说,你要用它拴住我,再也跑不掉。可,我还没跑掉,你就不见了。你明知道女子不能擅闯军营,你怎么不捎封书信来报平安?

云卷云舒,冬去春来。泪已经流尽了,青丝亦变成半头白发了,他们都说,你不会回来了。我不会去执着了,我累了。轻轻阖上眼,便再也没醒来,梦里,还是那个地方,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你还是对我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青青子佩,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从此,不再思,不再念,亦不再笑靥如花……

第五篇:作文 徐子衿

我的“汉字”——美

美是什么?我曾无数次思索过这个问题。——题记

俗世之美

坐在大街上,满目皆是衣着光鲜亮丽的人群。不管男女老少,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的确,爱美之心人人有,爱美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那些外表美丽的人们,真的是“美”的吗?恐怕未必——街道上到处是被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有些人还随地吐痰;斑马线上行人们集体发扬“中国式过马路”精神„„这些人,难道是“美”的吗?

心灵之美

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仅有外在美,中华文明也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平凡英雄,“最美”之人——“最美妈妈”在危急时刻用双手托起了祖国的希望;“最美司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护了整车乘客的生命;“最美儿子”抱着在地震中受伤的老父在手术室前等了一个多小时„„我认识到,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些人,用心灵美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天地!

我的美

“也许美即是一种思想,只要你一心向善,心中充满正能量,不论你钱财是多是少,外表是丑是美。”在观察了那么多“美”与“不美”后,我领悟了这句话。于是,我开始努力“美走进我心中”——吃完零食,包装袋我会一直拿在手上,直到有垃圾桶才会扔;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劝告自己的亲朋好友做一共文明的人,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们„„我发现,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周围的人会向我投来善意的微笑,这让我非常满足。而且在我的影响下,我的亲人、朋友也变得“美”起来,向他们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我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美”的人。

“眼中所见乃心中缩影。”我将不仅仅追求外表的美,更追求心灵的美好,因为——“心美,一切皆美”!

下载品读《子衿》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读《子衿》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子衿读后感(大全5篇)

    子衿出自于诗经,那么你读完子衿后的感触是什么呢,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子衿读后感吧,希望帮到大家!子衿读后感1古往今来,不少名家在塑造主人公形象时,都详细地描写他们的外貌......

    诗经《子衿》读后感[全文5篇]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诗经《子衿》读后感,欢迎大家参考。诗经《子衿》读后感一如果思念有颜色......

    3子衿教学设计

    3、《子衿》(国风·郑风)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诗意的基础上,争取课上90%的学生能熟练背诵《子衿》一诗。2、品读诗词,体验、感受思念这种情感。 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

    五四运动纪念日优秀征文:子衿

    五四运动纪念日优秀征文: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一首简短优美的周朝民歌,那时候的寻常百姓口头哼唱着的小调,悠悠地流传了几千......

    子衿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范文]

    子衿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子衿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1子衿-诗经作者:西周-春秋, 诗经子衿-诗经原文:子衿佚名 〔先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

    子衿-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材料)

    子衿-诗经原文翻译及赏析子衿-诗经作者:西周-春秋, 诗经子衿-诗经原文:子衿佚名 〔先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

    商家青青子衿校园杂志策划书 2

    中国海洋大学校园杂志策划书一、杂志名称:《青青子矜》二、杂志宗旨“增强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文学氛围,宏扬中国文学艺术,激励自由创作”是办刊宗旨,“展现文学博大魅力,发扬人文精......

    青青子衿——关于汉服的课题研究(共五则范文)

    青青子衿 ——关于汉服的课题研究 摘要: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服饰既是代表其民族文化特性的标志,同时也是维系族群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纽带。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以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