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

时间:2019-05-14 17: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

第一篇: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

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

———姚立军工作室

提起这个话题,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看看当下的小学语文,各门各派可谓五花八门,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孙双金倡导“情智语文”、薛法根提出“智慧语文”、窦桂梅高举“主题教学”、盛新凤提出“和美语文”······说实在话,几年前,我是顶礼膜拜这些名师,一有讲课任务,我就迫不及待的搜索名师的教学实录,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有事没事,都要看看。不仅如此,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上,一有杨再隋、王尚文、周一贯等老先生的文章,我便手不释卷,读之又读,每每都会有新体会,新感悟。

但是最近,在名师博客中我无意间看到了特级教师滕衍平的教学实录,引发了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我觉得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任何教学问题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总觉得让王崧舟老师用诗意语文的思路去讲《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薛法根老师用“智慧语文”的思路去分析《长相思》,效果是不会太好的。古诗文教学侧重于“情”,说明文教学侧重于“理”。所以,我想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有文体意识。而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风格里,一味的激情,或一味的理智。我们应该把握好文体特点,将激情、理智有机的融于教学中,使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当前,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缺少语文味”。那么,什么是语文味?我有肤浅的理解:“字、词、句、段、篇”抓好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提升了,便是语文味。语文教师应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节语文课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内容是课文内容和补充资料,形式是言语形式、文章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文体特点、作者思路、编者建议,学情,争取让学生一课一得。想到这里,我便又想到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里即要有重要的教学内容,又要有文章的表达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三项是不能随意分割的,应有机融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状态。

再谈谈我的评课观。以往,我在听课时,总是感动于教者的激情澎湃的话语,感慨于教者的精彩的教学设计。但是如今,评课时我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一节课上完,学生到底有哪些收获,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学生听课时的表情、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其实就是整堂课的晴雨表。整堂课如果都如行云流水般,那这节课一定有问题。在课堂上,我很欣赏出现问题时,教师真正的点拨和引导,因为这是教师执教能力的最好体现。

第二篇: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教[模版]

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教

洞桥镇中心小学

张亚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种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都安排略读课文,略读能力的培养开始得到重视。我们语文教研组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讨也开展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迷茫到现在的略有感悟,我们教师花了很多的精力。4月份我去温州参加“略读课文教学研讨活动,欣赏了8节略读课文展示课,聆听了沈大安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下面我根据沈老师的讲座,结合8节课的课堂实录来和大家交流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点点的帮助。

一、什么是略读

叶圣陶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中写道:“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运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简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识运用。从某种程度上说,略读比精读更重要。学生在校是时候,为了需要和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对略读的解释是:“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语文课程标准》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列,要求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西药搜集信息。”综合以上各家的说法,我们认为“略读,就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

叶圣陶在六十多年前已经强调略读的重要性,今日世界迈进了信息时代,信息的数量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吸取信息的时候,很多场合只有读得粗一点,快一点,才能读得多一点。在这个时代,略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更为重要。

二、略读课文教学“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如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中也有略读的因素。但是在小学阶段,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途径。

沈老师认为,当今的阅读教学实际存在着三种取向: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其实,阅读教学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略读课文教学应该突出略读能力的培养。略读课文教学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粗略、应用自主。”“粗略”就是抓大放小,在课文的阅读上有所侧重。(下面请赏析片段“抓大放小”)“应用”就是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的阅读中来。“自主”是教师更加放手,学生阅读能力的自主性更强,在阅读中体现和发展个性。(下面请赏析片段“自主阅读”)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1)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自己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3)看看对课文的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简单地说,就是把握大意、交流重点和重点赏读。

把握大意看起来比较粗,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得很多,需要着力培养。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说,把握的大意涉及理解能力、思维(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语文时间活动。由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小学生把握课文大意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抓住要点,逐步讲得比较简洁。我们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先默读课文,自己说说,再同桌互说,目的是为了扩大练习的面;最后可以要求把大意写下来。(下面请赏析片段“把握课文大意”)交流感受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多角度地谈感受,在谈感受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导倾向。重点赏读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赏读表达方法,包括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小学略读课文教学跟精读课文教学不同,主要区别在以下几处:1)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可,不必细究。(下面请赏析片段“生字词教学”)

2)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略读课文最需要的是默读能力,不需要过分注重感情朗读。3)一般不进行模仿协作的练习。

三、采用怎样的程序教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时间一般只有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三读”的做法,就是一读知大意,二读谈感受,三读抓重点,或者先抓重点,再谈感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科书,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编写了“连接语”,这种“连接语”提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的联系,便于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略读课文;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要点和方法,我们 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明确略读课文略读的重点。如: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的连接语写道: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来读下面这篇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连接语是这样的: 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这两则“连接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共同点是第一步都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区别之处是前一则是先谈感受,再重点赏读;后一则是先抓重点,再谈自己感受。下面请再欣赏一个片段(利用课前导语抓住重点)

四、略读课文教学可以做哪些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也要安排适量的书面练习。在第二和第三学段,学生已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写下大意,写下感受,写下自己对内容或语言的看法。当然,略读初起步的时候要求不要过高,可以从填空做起。从题型角度说,选择、判断和回答问题。都是可用的题型。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扩展阅读,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类似文章,提取主要信息,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的尝试只是起步。期待着老师不断摸索、探究。

第三篇:论文《小学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

小学语文教学到底该怎么教

利州区北街小学 吴玉

薄薄几本书,美美几篇文,读起来或朗朗上口,或发人深省。这么些文章,我们的教育专家一次又一次呼吁教师们:你们要带领学生反复读,要把每一本书读厚,把每一个问题剖深!每每此时,我就羡慕古时候的教书先生,不用给学生不停地讲。也很赞赏古时候的孩子,看似囫囵吞枣地读,也不用练那么多题,照样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出了那么多还那么优秀的文学作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由得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到底该怎样教?

闲暇之际,总不忘去翻翻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标》,它是我们教学行为的总舵手。其实课标给小学语文教学分了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主要是识字教学;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比如教学叙事课文,教给它们什么是六要素,教学游记,教给他们写游记的顺序,教学写人的课文,教给他们怎么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的内心,品格等;第三阶段:到了五六年级,就是一些综合性教学,主要是培养一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了。可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是异彩纷呈,各大流派施展浑身解数,争奇斗艳,煞是热闹。但平静过后,往往有如我的凡人们在思考,语文真是这么教的吗?

本人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并非“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的一堂课教学目标必须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度。本人以为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时虽然是有意识的,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无意识的渗透,否则,那不叫语文教学,那叫生吞活剥。

有时我们也深感,教材中为了完成某一个主题教学,编者们会牵强附会地把一些类似教材放在这一单元组,殊不知有些作者的文章有其个性内容,勉强地按这些要求去做,就失去了教材本身应该带给读者(学生)的个性的享受。况且,一本《教参》,很多时候左右着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内化,有时候甚至充当标准答案的角色,难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教这些东西?教师的教学也要个性化,应该不仅仅指教学方法或风格,也应该包括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内化。

纵观成功的教育经验,大的方面就是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至于怎么解决则是学会发现问题后的另一个教育目的:学会独立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正是如此,会学习的人要会思考,其中包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所以孔夫子就说:“学而不思则罔。”本人认为,处理教材,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考虑的并非怎么去教,教师自己首先要去读懂这篇文章,哪怕只懂一点!只有懂得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编者的编组意图,明白了应该教什么,才能着手思考怎么教。否则,手段再高明,而后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没能提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读写层面或会做几个语文试题的初级阶段。

其实作为基础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的。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使疲乏的学生重新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同时,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也至关重要。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当然,一支粉笔的教学时代虽渐去渐远,但我们也不能让它完全走出我们的课堂,现代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学资源再丰富,它也代替不了简简单单做学问的那份惬意。这份惬意老师需要,学生需要,我们的教育更需要!

第四篇: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

语文教学,现在承载着无限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自然是不错的,因为作为一门课程,语文不仅承担者传承语言文字及文章、文学知识的任务,而且担负着文化传承的职责。作为凝聚民族文化的语文学科,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价值追求、人格理想等,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富于人文性的语言文字的知识教育。理论上虽这样理解,但涉及到具体的课文怎样教,这不是光从理论层面理顺了就行的。进入课改以后,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课文教学走什么样的路径?这个问题明确了,我们才能进行教法的优化,去研究怎样教、怎样教得更好。

我经常到学校听语文课,也跟语文老师有不少的交流,发现语文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还是蛮先进的,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认识是到位的,但在语文教学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难以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教学中看不出多少新思维的痕迹,较多的同志还是按部就班的“以本为本”,捧着教材和同学们进行着分析,同学们一读就懂的东西还在讲,需要精雕细琢的地方并不去花大力气,也就是说,对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并没有搞得十分清楚,这样下去,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所谓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举的语文教学思想难以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最迫切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我以为,学生一看就懂的老师无需教,学生少动脑筋就能理解的老师稍作点拨即可,教了学生也难理解的老师不要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老师也无须花太多的精力。那么,语文教学,老师应该教什么呢?

学生不懂的东西,老师要让学生懂。魏书生曾经说过:“一般的教材都有这样的编写规律,让80%的学生能看懂80%的内容。”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学语文,是完全能够自学的。那为什么还要教?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一段很能体现语文教学真谛的话: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换句话说,“导读”导的就是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曾经有人问,钱老师上课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这么默契呢?钱老师回答说:“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备课,文本的教学解读,一方面要依据体式,正确解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要有切实帮助的教学内容。高中教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首先是要让学生读懂,里面那么多典故,不让学生搞懂,而要让学生分析、赏析,显然是不行的。教《失街亭》,文本中诸葛亮有“皆你之过也”、“此亮之过也”的感叹,那么究竟是谁的过失,这应该是学生不大懂的地方;同是立军令状,关羽华容道放曹操,马谡失守街亭,为何前者被赦,后者被杀,这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诸如此类,教学中,这就是重点,就要通过老师的讲,让学生努力的搞懂,不能让学生吃“夹生饭”,或似懂非懂。

背景性的材料,老师要介绍。语文教学有个通病,就是老师讲得太多,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也讲,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其实,文章的美是读出来的,是悟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浙江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徐社东老师提出一句口号,“不要惊动文本里的美”,非常有意义。文本是一个客观存在,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揣读,优秀文本之美随时都能感觉到。作为语文老师,即使对文本体悟得非常到位,也不能霸占讲台,而应该教给学生一种解读的方法和态度,让学生去理解读、记忆读、熟练读、情感读、角色读、演读,给学生留下理解的空间,保留他们对文本的初始印象,保留他们对文句的好奇心,让他们感性地接收文本现实,让同学们多向多维地解读课文。为此,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尽可能的保持原作的内在体系、形貌、神韵,不轻易的破坏它,同时,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性的东西,比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的背景,作品中涉及到的知识性的东西等,为学生的阅读尽可能地扫除障碍。以此为基础,再让学生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视角去接触作品、理解作品、感悟作品,读出作品的韵味来。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般的,老师总是抓住文本中的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分析描写的方法,理解形象的特征。其实,这些如果学生自己去阅读,也能感受到。因此,教学中,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少花些力气,而侧重于向学生介绍或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背景性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刻地认识形象的特征和悲剧意义。比如要让学生了解贾府的特殊地位和显赫,了解林家的变故与遭遇,了解林黛玉的出身与特殊经历,了解《红楼梦》中那些女性的性格特征: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等等。把这些背景性的东西让学生了解清楚了,他们自然就能理解林黛玉在“进贾府”时的心理和言谈举止,对其自卑的内心有深刻的把握。

作品怎样写的技术,老师要点拨。我们的母语是表意文字,读字面而知字义,读连片的字面就知道文章的意思,这只要识字的人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作品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就不是识字的人都能搞明白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主要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搞清楚,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搞清楚;而中国文学侧重于感性抒情,解读是要用心灵去领悟、探索和发现,包括体裁、结构、表现手法等,所以应该在“怎样写”上做文章,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揣摩,以真正悟出作品的“真谛”,提高阅读的素养和写作的水平。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晚明小品佳作,借美丽的西湖雪景寄托无限的故国之思。老师们教这篇作品,一般是侧重于内容的分析和价值判断,而这些恰是学生自己能够读懂并能进行理解分析的,这样的教学就是浮于浅表,老师这样教,必然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低谷中徘徊。我们应该教什么?应该带着学生去追问“怎样写”。本文在写的技法上有两点很值得深究:一是景物描写的剪裁独具匠心,作者不写现实的景、物、人,而写景、物、人的“影子”,“上下一白”,“雾凇沆砀”,长堤是“一痕”,湖心亭是“一点”,舟是“一芥”,舟中人是“两三粒”,又极具变异和夸张,营造了一个梦一样迷蒙、梦一样迷糊的西湖雪景。何以如此?张岱前半身生活在明末,那时是贵族子弟,后半生生活于清初,茅屋葛衣,国破家亡的现实使他如陷梦境,梦醒后要减轻痛苦,他找出了一条途径就是营造梦。这就是作者之心,也是文章构思之由。只有带学生体悟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读出文章之妙,并得到文思的培养;二是遣词造句的功夫深藏不露。文末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心中的痴是指赏雪的行为方式十分独特,悠然脱俗,其实,同样一“痴”,意蕴不一:两人之痴,是在赏雪中寄托故国之思,凭雪和酒以消愁,而作者之痴痴在毫无心绪,与两人完全不同,他无心绪看雪,无心绪谈话,无心绪饮酒,无心绪到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而无心绪的源头正是故国之思,思之极则生痛苦,痛之极,美景不能排遣,美酒无法浇灭,甚至不愿交流,这种思痛,要比两人不知强烈多少倍。教语文,就是要这样抓住“怎样写”,带学生去探究文心的真相,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想象,让学生进入文本内部结构,领悟深层的话语艺术奥妙,在语文学习的绿野上诗意栖居。

文本独特的亮点,老师要提醒。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载体,都会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慧眼,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就有许多的不同一般之处。这些,并不是学生都能充分领略的。作为老师,就是要以自己的“机心”引领着学生去品味,去汲取,让文本的魅力充分地刺激我们的学生,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一首名曲《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首曲意境深邃、手法独特,堪称绝唱。但“碧云天,黄花地”两句并不是王实甫的首创,而是化用了宋代范仲淹的词《苏幕遮》中的句子。苏词原文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而王实甫把苏轼词中的“黄叶地”改为“黄花地”,这一改其实折射出此作的亮点。老师教学,就要把这一亮点让学生充分的领悟。“亮”在何处?从作家创作风格的角度,苏轼胸襟比较开阔,词风比较豪放,用“叶”,体现出词作阔远的意境,而王实甫是元代“文采派”代表剧作家,用“花”体现出他“花间美人”的词曲风格;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后面有“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句子,描写对象是“叶”,前面写“黄花”,就避免了重复;从作品意象和情感的角度,《端正好》通过碧云、黄花、秋风、北雁、霜林等意象绘出深秋艳丽而凄清萧瑟,表达离别悲苦的相思之情,《苏幕遮》则通过碧云、黄叶、秋波、芳草、斜阳等意象创设出凄清阔远的意境,表现作者羁旅漂泊的思乡之情,黄叶意象便于表现思乡苦,黄花意象便于表现相思情,所以王实甫一改,就显得非常的贴切,就能较完美地传达出整首曲的情感和意旨了。让学生了解这些,无疑是在滋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了。

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老师要归纳。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学科规律是隐藏在一篇篇具体的作品之中,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慢慢地领悟、不断地积淀、渐渐地抽象,从而语文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语文的意识越来越自觉,语文的素养越来越提升,语文的水平越来越丰满。教学中,语文老师一定要非常关注学科那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通过文本的教学不断地给学生以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出浓浓的语文味,成为语文学习的自觉者。比如古代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鉴赏又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们老师要教上百首古诗词作品,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把每一首作品读懂、理解透彻,而要通过一首首作品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从而按照这种规律自能阅读鉴赏。教学中,我们要从以下一些方面渐渐地给学生一些规律的提示:一是阅读作品要注意结合背景,知人论诗。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结合写作的特定情境去理解作品;二是阅读作品要重视意境,知境论诗。一定要搞清楚诗歌写了一些什么景,寓了一些什么情,通过意象有什么寄托,通过意境有什么兴会,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三是阅读作品要注意掌握技巧,知法论诗。诗词写作,都有一定的手法,按照诗歌创作的常用方法去鉴赏,才会走进诗歌深处,体味诗意之美,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诗歌创作中虚实相生、渲染烘托、动静互衬、活用典故等;四是阅读作品要思维跳跃,知情论诗。诗歌的跳跃性很大,情感的流淌逶迤曲折,鉴赏时就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运用想象,以诗意的眼光、形象的思维来解读,既体会生活的真实,又理解艺术的真实,“精骛八级,心游万仞”,既闻曲调又有情;五是阅读作品要善于踩点,知径论事。阅读诗歌作品要有好的习惯,注意阅读标题、阅读作者、阅读内容、阅读注解,这是理解作品的“径”,由“径”入诗,才能真正读懂。

能激活学生学习生成的,老师要抓住。教师的教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备课时或者教学中,要把精力较多地投入到如何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成上。心中装着学生,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才算是目标明确。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教《阿房宫赋》,将课文压缩为一段百字左右的短文,空下一些关键词,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填空: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在这里,学生填空的过程就是熟悉课文的过程,老师不一定追求学生所填的内容和自己的预设完全一致,关键是激活学生去阅读文本,而学生填什么,反映的是对课文理解的差异,或者是同一种理解的不同表达,老师正好可以借此了解学情,培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填空以后,黄老师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关键词的句子,引导学生考虑用一个词可以概括的内容,课文却用了一组句子,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生成,学生自然能深入课文内部,而不是浮于表面,对作品获得真切的感受。

第五篇:对当今中小学体育课到底该教什么

对当今中小学体育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去教?的讨论

——该为教材而教学、还是为目标而教学的认识

杭州市教委教研室

中学特级教师

周晓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随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要求可以简单的归纳为:须有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因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正因为全社会提高了对人才要求,这中间无疑第一受到冲击的是教育,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围绕这些要求进行改革。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同样如此,也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的观念、教学的价值及教学的质量都将发生变革和变化。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过去的体育教学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16年,体育课时共达1000多课时,其中在中小学就有850多个学时,教学的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实效太差”。到了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从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还是从体育运动的兴趣、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评估,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基本上是“学完丢光。所有这些,不能不让人深思……最近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最明显的变革,可以理解为:“须将过去的为教材而教学,改变成现在的为目标而教学”。到底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如何开展,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教给学生什么? 怎么去教?我的观点是: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到底教给学生什么?

1、教会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锻炼方法。体育基础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依

据,有了知识作指导,才能使体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不能把体育课看成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体育基础知识指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有关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项目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运动保健、体育卫生常识以及运动竞赛中简单的规则和比赛方法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采取专门的理论教学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盲目变自觉,把增强学生体质实效的获得,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地,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娱乐的需要。

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的基本技术指人们充分发挥

机体的能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因此,掌握技术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一般地说,技术和技能掌握得越好,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就越好,强壮的体质是提高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一般人都会走、跑、跳、投掷、攀爬等。但要跑、跳、投掷的姿势正确,跑的快、跳的高、投的远又需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技术,并在经常练习的基础上方能形成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调整运动负荷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得到锻炼的乐趣。

3、教育学生学会交往、交流和创造。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授的是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经验、道德行为规范,使其充分认识交往和交流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第三,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或提供有益的正常交往和交流的机会,选择可供交往和交流的对象或榜样。并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倡导创造教育,培养创造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素质。因为,没有创造型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

4、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教会学生关心,广而言之,就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国内体育界发生的大事,关心体育的进步和兴衰。小而言之,就是指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体育活动中,注意关心同学的健康,关心同学的安全,关心同学的学习,关心教师的言行等以及那些值得关心的人与事。其次,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基本的需要基础上,去努力追求与体验那些更高层次需要所带来的乐趣,诸如助人为乐、求知为乐、不断进取等,使学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充实、欢乐和幸福。

体育课为教材而教学、还是为目标而教学?

现代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技术和技能;二是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三是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针对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处理现有课本提供的教材。我认为:当体育教师面对一项教材时,首先,必须弄清为什么要教这项教材?通过这项教材,要教给学生什么?其次,必须了解这项教材的魅力所在;第三,要认真研究这项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最后,才是深入钻研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最快地学会学懂。要把教案的设计看成是对一堂体育课美好蓝图的描绘,将体育课教案编写当作上课的具体执行计划。采用的要求是:

1、拟定一堂课的目标要具体。依据知识、技术和技能;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具体到每一节课的任务,须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从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着想而定。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不同阶段,任务要有所侧重、主辅分明。切忌抽象笼统,眉毛、胡须一把抓。

2、教材搭配和教法的选择要合适。一堂课的教材安排应以教学进度为依据。辅助教材根据主要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搭配。着重考虑教材是否符合任务要求,能否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否有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是否突出主教材,保证教学重点。教法要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切忌成人化、竞技化和达标化。

3、教学顺序安排要优化和科学。教学顺序的制定涉及的问题较多,应考虑学生认知与认识活动的特点规律,应把新教材和较复杂的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学生用最充沛的精力投入新教材的学习和完成困难较大的学习内容。把容易引起高度兴奋的教材放在后段,以免学生过度兴奋,影响其它教材的教学效果。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特点看,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应把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在前面,把发展力量和耐久力的教材安排在后面。同时,还要注意身体不同部位练习交替进行。此外,遇到新旧教材、难易程度不同和不同素质教材之间的矛盾并存时,应从课的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有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为准则,合理确定主次。同时也要考虑气候、场地和器材等因素。

4、教学步骤确定要规范和简练。教学步骤的确定应以教材的动作技术结构为依据。教材的动作结构不同,其教学步骤也不一样。通常将动作结构较复杂的教材合理地划分为几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基础由易到难或按技术组成的顺序逐次进行教学。教材各部分的划分,应考虑动作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那种单纯追求教学步骤,而使教材各部分划分改变动作结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要注重简练实用,切忌华而不实或过于简单。

5、采用教法手段要恰当和有趣。教法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与方法。教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确定教学手段,应以教材性质、学生情况和作业条件及教学的不同阶段等为依据。不同教材,不同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要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或千篇一律,防止形式主义。常用的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

6、选择的练习方法要实际和实用。练习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的现有基础与身心特点;体育场地与器材条件等的综合情况,考虑和合理选择。具体而言,教师选择的练习方法既要便于学生的接受,又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有充分的身体活动与心理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

7、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要周密。体育课大都在操场上进行,教师要组织几十名学生井井有条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课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组织工作贯穿课的始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的各部分的组织工作必须考虑周全。一般课中的组织工作,主要有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和组织形式的正确运用等。基本组织形式有:全班形式、分组形式和个别形式。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人数、基础情况、身心特点与场地器材等进行选择运用。

8、环境的布局和全课时间的安排要妥善合理。体育课对场地器材的安排与布局,全课时间科学的分配与使用须再三斟酌,力求妥善合理。这项工作做得好,其意义不仅在于显而易见的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和解决器材不足的困难;更在于便利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加强计划性,保证基本部分主要教材的教学时间。防止相互干扰,杜绝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课的任务。如何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与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条件

1、作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它必须是充分发挥教和学的两个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充分愉悦的进行身体锻炼和心理体验;使每一个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切实有提高;对教学内容在认识上有新的发现;师与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相处。

2、要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必须使学生在学校时,有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的环境;有一个参加体育锻炼的较好氛围和体验;并对某些体育项目参加有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曾遇到过一位好的体育教师。

总之,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孩子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在活动中,身体得到强健;在体验中,技能得到发展,真正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载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场调研到底该如何做

    市场调研失误的根源 一些市场调研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与企业(客户)进行市场调研的期望值有很大差距。根源在哪里呢?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明,无的放失 一些企业是为了......

    礼仪到底该怎么做

    当食不叹读者反映——只知“礼仪之邦”,不知“礼仪”为何到别人家做客,不可以在饭桌上叹气,那样会破坏宴会的气氛。本报昨日发起的征集“失礼行为”在读者当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年终总结到底该如何写呢?

    (一)、书写注意事项 总结报告是非常实用的管理方法。它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改进、提高各项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加强知识管理、降低学习成本、减少低水平重复的重......

    简历到底该如何填写?

    简历技巧:成绩低怎么办? 成绩的“好”与“不好”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不同的行业对于成绩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投行,咨询对于成绩的要求较高,而制造业的公司则相对没有......

    作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作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小学生的作文,严格来说应该叫习作,即练习写作。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就是所谓的作文课。我认为,单独的作文课比较虚,不管是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

    新员工到底该培训什么

    新员工到底该培训什么 提起对新员工的培训,很多人都会说出一大堆的培训内容,大致不外乎什么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史介绍、岗位应知应会知识、企业规章制度等等,但是如果要把对新员......

    军队干部到底该怎么选用

    “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只有平时着眼能打仗、打胜仗培养造就人才,战时才能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军队为战争而备,军人为打仗而生。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

    “家长会”到底该如何开?

    “家长会”到底该如何开?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提到家长会本该是老师、学生、家长在一起交流的好机会,可是现在家长会却成了大家的苦恼事。有很多家长认为,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