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一句台词到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
从一句台词到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好的榜样与引导
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因公牺牲的英勇革命战士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那一刻起,雷锋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得以广泛传扬,自此,我们便有了“雷锋精神”。
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雷锋精神”并未渐行渐远,而是愈加深入人心。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对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现代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前的雷锋同志就是从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对周围的人予以帮助,为大家解决困难。所以可见“雷锋精神”也应该作用在身边的小事上。
记得有一次看一个电视剧,内容大概忘记了,但里面有个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她叫陈三好。她说,“我这个名字有三好,就是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其实在我理解“雷锋精神”不也正是这样的么。
存好心——雷锋同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人生目的,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有利于培养现代人宽以待人,高尚、忠诚的道德品性。怀揣着一个善良的心,漂亮的心。当有人民群众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一个善念比什么都重要。提醒路人掉落的财物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相比,一个好心善念对人民群众来说对于一个
社会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
做好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树立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雷锋同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以自己持之以恒的道德实践为后来者塑造了道德修养的模范形象。雷锋同志刻苦钻研业务、力求精益求精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道德操守是现代人尤其该学习和实践的道德人格。做好事不是做大事,一个微小的善举也可能给予别人大大的帮助。可能是一个鼓励,可能是一次多管闲事的帮助,也可能是随手一个举动。
说好话——积极、乐观向上的言语,能给人以希望。不打击别人的积极性,不讽刺挖苦,不卖弄是非。践行“雷锋精神”有利于矫正诚信缺失,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不说些恶意的谎话和恶语。
雷锋同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道德典范的践行者,是美好社会风气的创造者。学习雷锋同志德才兼备、德能双修的人格追求,有利于解决现代社会道德领域涌现的突出问题,改善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思想道德建设。“雷锋精神”是给予别人需要的正确的,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奉献。
学习崇高的“雷锋精神”和模范事迹,将至体现在生活工作中的小事里来。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传递正能量,才将“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融入生活工作每一寸。
年 月 日
第二篇:从理解到自由
从理解到自由
让我来贴一篇文章,摘自《爱和自由》。希望能够帮助琪琪妈妈!
从理解到自由
——摘自孙瑞雪著《爱和自由》
人们普遍同意,应该尽量给孩子一些爱,让他充分享受到这些爱,这对他一生都是有影响。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事情总是这样,原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容易,生活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就不容易。甚至应该说我们平时给孩子的时间都不多。因为我们很忙,时间总是不够,各种事情都排在孩子前面。没有跟孩子在一起,没有跟孩子在一起读书、交流,没有跟孩子一起工作、去欣赏孩子需要欣赏的东西,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当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母鸡,是很弱小的动物了,在无论怎样强大的敌害面前,它都能用自己的翅膀保卫着自己的小鸡;一只老虎是很凶猛的野兽了,但他跟小老虎玩耍的时候,能够达到极大的耐心。这种爱孩子,是每个母亲都能做到的。而且这一点上父母都能做得很好。但在孩子真正有了独立意识,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状态时,父母却难以做到“爱”了。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孩子一旦独立的时候,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犟了!”“这孩子这么不听话。”实际是孩子要成长!要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
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这样的处境,前几天保健院的大夫来给我们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孩子做体检。孩子们都很“自由”,就是说按蒙特梭利方法规定,除了不得粗暴地干涉别人,不得打骂别人,拿教具必须归位,不得打扰别人这几点之外,其他一概自由。让儿童在自由自在中经验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这是让孩子独立,独立的做出选择。当时所有的孩子都围到那儿,一会儿摸摸大夫的衣服(我们有一个课叫触摸课,就是分辨布料的粗细),一会儿摸摸那些医用器具。虽然他不会破坏,但他会用手很轻的摸。因为这套东西和这种活动孩子没有见过,尤其是做实验,这个工作很吸引孩子。其中有一个糊得很脏的小孩,他的手已经被针刺过,取了一点血化验,他站在那儿一个小时。我看了一下表,整整一个小时,手就那样举着,一动也不动站在那儿。他才两岁过一点。当时那些大夫说:“你们学校太乱了,怎么能这个样子呢?”说应该像其他幼儿园一样,孩子们(苦着脸)排着长队,做完一个孩子再进来一个,进化验室,检查完一个就回教室一个。他们必须特别安静。而我们的孩子,满大厅跑着,而老师在后面追着,有的刚抽了血哭着,一部分围看着。我却对大夫的不耐烦感到惊讶。我说:“你作为一个大夫,就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应该给儿童大量的时间,让他们适应你们的工作,而且让他们自由的观察并同你们交流,在观察了解的过程中解除恐惧。”
这确实是一个让孩子学习的极好机会。这就让我想起我们学校有个家长,她说原来在其他幼儿园的时候,她的小孩回家后,把买给她的一长溜的小娃娃从大到小排在床上。那个小孩说:“不许说话,赶快睡觉!要不睡觉我就要管你们了。”她妈妈说这个小孩把娃娃当木偶在表现她的老师的所作所为,其他场合的情况就更糟。因为我们大人也希望儿童像木偶一样,我们很顺利很快的就把这些孩子处理完了。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也有人反过来说,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但意思是不一样的。大
人什么样,孩子就表现得什么样。孩子失去了发展自己的自由,也习得了限制别人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成人好控制和压制他人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展我们潜在能力的机会,我们就根深蒂固的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儿童需要成人管教的意识心态。
我们习惯上很难容忍让孩子自由,尤其在说孩子“吵得很”时,你要是真正爱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们玩耍,在那儿“做验血”时,非常可爱,你根本不觉得他吵。有的孩子不做,不检查,他就离得远远的,坚决拒绝。要给他做思想工作,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要让儿童有安全感才能让他做,要不然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尤其是肝功化验,要在脖子上取血。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把孩子硬按到桌子上,这个过程同杀动物的残酷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方式对一个无知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恐惧了。所以我们要很耐心的给孩子讲解这些,让孩子观察,没有其他办法。
遗憾的是很多大人没有这样的耐性。我们越来发现,在生活中,不管是大夫,还是老师,都很难容忍让孩子自由、快乐的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成人嫌麻烦,很简单,一个像木偶一样的孩子对成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成人愿意做什么事很快就能完成。可是一个在自由中的孩子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成人大多不愿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挣钱重要,看电视重要……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拿出六年给孩子,并通过孩子发展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我们能肯定的是我们就在这种工作中一分一秒的成长,孩子也在这种生活中一分一秒的成长。只有付出心血,让成长一分一秒的积攒起来,才可能造就出一个非常成功的孩子。
成人的错误具有惊人的普遍性,我今天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真正是“老得掉牙的故事”。在公园的拐弯处,有一个妈妈正在给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买饼子。这个孩子就抓着饼子死不放,妈妈也抓着饼不放说:“你吃不了这么多,这样会浪费的。”可这个孩子就是抓着饼不放,说:“我能行,我能行。”但他妈妈就不给他。我站在那儿看着他们的争执,看来一时还无法解决,我才骑上车走了。为什么这是个老掉牙的故事呢?这个母亲以为孩子很贪心,一个饼子他吃不完,却要整块的。
在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好多孩子身上发现了这种情况:孩子要一个整块,不要半块。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开会讨论,当老师把每个班的情况都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儿童对事物有一种“坚定地追求完美”的审美观。他的审美要求远远超过成人,比如说厕所里有水锈,便池里有黄色的水锈,孩子就不上那个厕所。
当成人不理解孩子的某些做法,而孩子却哭着坚持时,甚至每天都在重复类似的情况时,我们难道不能问个为什么吗?为什么?难道是太贪心、浪费。不!不要用这种消极的想法想孩子。当你不知如何办时,给孩子自由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是的,尤其在儿童小的时候,正好是他的审美观念形成和建构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这个(建立审美的)条件和机会。
就是说宁可让他“浪费一点”也不能破坏孩子的这种完美的追求。因为这个时候节俭的观念还不能在他心灵中形成,但是审美的观念正是孩子发展的关口,一定要帮他建立起来。儿童在小的时候哭是绝对有理由的,而且他的那种感觉、感想是很奇妙的,很美好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期间,一个是建立儿童完整的人格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另一点就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审美观建立的好坏,是决定孩子从小到大是否能远离丑恶和犯罪的关键,也就是说审
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
这些事情从根本上讲就是儿童发展中的自由有些时候孩子要发展什么我们知道,那是经过客观的谨慎的研究才知道的,它需要儿童发展的很多专业的背景知识,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深深的爱。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了解儿童真的很难,有个孩子蹲在一个树坑里,那树刚好容下他蜷伏,他就蜷卧在里面,背上背着一只兔子,坑口盖上一块纸板,里面的空间因为太小而使他一动不能动,可他就在里面趴半个小时外面还有个“小护卫”。然后他们急不可耐的轮换着,你说奇怪不奇怪!他们在发展什么呢?我们不知道,但孩子们喜欢这个游戏。
只要给儿童自由。有了自由儿童就摆脱了我们狭隘的界限。有了自由儿童就去自动施行我们想不到也不理解的“神奇”的发展方式。
蒙特梭利说,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的沉思,他能够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钟声传来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会更好的加深,像诗一样。蒙特梭利说,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
我在我的儿子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有一次我给了他一个大的豆沙饼,然后我说:“让妈妈吃一口吗?”他说:“可以”我就用手掰了一块,他把饼子扔掉,躺倒就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当时特别奇怪,他答应给我了,为什么还这样?我说:“你不要哭你不要哭,妈妈再给你换一个。”我就给他换了一个。他立刻站了起来,说:“妈妈,这次吃。”我就在他那个饼子边上慢慢的咬了一口。他笑了,说:“这次对了。”然后他用手在饼子边缘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这次是咬的,不是掰的。掰意味着破坏了一个整体和完整,咬一口却不算破坏。
一个在审美情趣方面很高雅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很平庸,也不会很野蛮,更不会很庸俗。他的整个人生基础和结构就建立起来了。所以要作一个蒙特梭利老师,要作一个好的家长就要特别尊重孩子。
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想测验一下他的儿子的智力状态。他在两把椅子上面放了两个垫子,然后拿了一个东西藏在其中一个垫子底下。他把孩子请进来说:“你给爸爸说说,东西藏在哪个垫子底下?”孩子就径直走到那个没有藏东西的椅子前,掀起垫子说:“咦,没有呀?”他爸爸说“噢,那就请你再出去吧。”孩子出去后他就把这个东西又藏到另一个垫子下面,又把孩子请进来。孩子进来后就径直走到这边没有藏东西的垫子前,掀起来,说:“噢,没有呀?”他爸爸说;“简直不可理喻,怎么这样呢?”蒙特梭利笑着说:“你根本不了解儿童,孩子现在是想让父亲有成功感。”这是在跟父亲玩一种游戏,是为了满足父亲的一种需求,他认为他只要发现不了,爸爸就会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他不知道爸爸在测试他的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根本没有办法了解儿童的真实心理状态。”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很大的,儿童的内心世界比天还要广阔。只要我们潜心地去爱儿童,只要付出爱,儿童都会变得非常美好。只要爱儿童,我们就会给儿童自由。有了爱和自由,儿童就具备了基本成长的条件。
有一天,自由和爱就会在漫长的童年时代过去后,成为一个人身上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质。
第三篇:如何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
如何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
学科的名称是学科的内容和学科本质的反映。由于对某一学科本质认识的不同,在学科名称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加上历史沿革,约定俗成等因素的影响,使看似简单的学科名称问题变得复杂化了。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的解释为“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了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国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广泛使用十多年时间。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价值日益凸显。为了因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成立了由多个部委共同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尤其是2007 年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以来,海外希望建立孔子学院的教育机构趋之若鹜。截至2009 年10 月,全球已建立282 所孔子学院和241 个孔子课堂,共计523所,分布在87 个国家(地区)。此外,国家汉办还组织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进行教师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任教,组织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法,举办汉语桥比赛,设立汉语桥基金,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开发新的汉语考试,开展网络教学等等。伴随着孔子学院的遍地开花,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注册学生人数已经有22 万人。此时,同时涵盖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和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文化教学两方面的“汉语国际教育”显然更为贴切了。
陈璐曾在《从汉语国际推广到国际汉语教育——21世纪国际汉语教育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国际汉语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将汉语放置在国际环境中,因此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势必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借助汉语国际推广作为中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变化:即汉语国际推广是对外汉语教学多年来在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上得到的硕果。汉语国际教育则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随着国际汉语推广的深入发展,对于汉语教学的再认识。
从对外汉语到汉语国际教育,看似只是简单的学科名称变更,但实质却暗含着中国文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转身。“引进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固然可以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巨大变化,体验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让他们在汉语环境中成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就目前还是就长远来说,来华学汉语的人数永远是少数,海外汉语教学必将成为传扬中国文化的主战场。汉语的国际化程度主要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程度,取决于海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国际视野,兼顾海内外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国文化,让希望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改变。如果将对外汉语看做是固本强基,那么起基于国际视野的跨学科、跨区域的汉语国际教育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资源建设,更好地研究和解决海内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支撑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持续发展,推进汉语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全球视野下的学科意识,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合作的力度和水平,以图共建、共享、共荣国际汉语教育学科而设立的。应该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
语言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要想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我们必须保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敞开胸怀,团结高效,努力工作,为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汉语之桥作贡献。
第四篇:29年高考变迁:从雷锋精神到话题作文
29年高考变迁:从雷锋精神到话题作文
到2005年,恢复高考已经进行了29年。有关专家分析说,因为高考作文的时代气息极其浓烈,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专家分析说,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6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7年的作文是《学雷锋的故事》,必须写在学习雷锋的精神中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故事;粉碎“四人帮”后,北京第一次高考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写自己在战斗的一年里的情况,均是紧扣时代。
第二阶段:高考作文题目开始利用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引申意义。
1981年的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树木的“种”与“毁”分别象征成就事业与破坏事业,题目引发学生逻辑思维,考生可以联想到生态环境,也可以引申为建设或破坏事业。
第三阶段:出现中性题目。
1988年和1994年的高考题目分别是《习惯》、《尝试》,习惯有好坏,尝试有成功失败;1991年的作文题目是就《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择其一。
第四阶段:高考作文题从一元化发展到两元化,1996年提供两幅漫画,让考生选一幅更喜欢的漫画写作;1997年提供3个材料,让考生选其中两个材料,题目变得复杂。
第五阶段:出现了科幻式的想象作文。比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第六阶段:近几年来,话题作文一统天下。
专家分析说,高考作文发展到今天,从总的趋势看,朝着既开放又限制的方向改革。在文体上放开,在内容上加以限制,这样既防止套写,在评卷时也有利于控制误差。(何英)
第五篇:对于广告的理解
对于广告的理解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向社会传达你所要传达的讯息,并让受众接受和认可这些讯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市场被形形色色的广告所充斥,因此怎样让你的广告作品在|“|浩瀚的广告海洋”中脱颖而出,体现自己的独特性是令每一个广告主和广告人头疼的事情。
这就需要创意了,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这也就决定了高品质的广告作品创意一定要出众。好的广告创意能够让人有一种心灵的触动,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通过广告在心灵上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广告创意能够帮助一个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的原因了。今天我就从创意和品牌这两方面来谈谈我对广告的理解。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用学术点的话语来讲:广告创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对具体针对性的广告信息的一种整合处理,是以艺术创造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活动。因此可见创意的产生、发展、直至最有的应用是贯穿与整个广告发展的始终。也正因为此好的广告创意是一个广告犹如广告活动的血液一般重要,能很好的把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让消费者感到疲劳和厌倦,反而会让他们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观看广告,去接受你的讯息。举个简单的例子:法国依云矿泉水公司在做一例自己公司的品牌广告的时候所要传达的理念和核心概念是活力生活(live young),他们就选用“小水人”作为其广告的主要角色,通过“小水人”从出生到最终融入大海之中,以及“小水人”在整个广告历程中所走的历程及所发生的有活力事情来表达,而且“小水人”所经历的有活力事情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生的,极大的将广告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来表达“活力生活”的概念。而且这个广告更有利于使得消费者和厂家进行一次心与心的沟通,使得消费者在广告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生活化,而且能够体验出“活力生活”的概念,因此这个广告取得了可喜的广告效果为企业创建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此相似的广告有某杀虫剂广告:人的逃离与蟑螂的逃离,强烈对比,表现该杀虫剂的魅力。场景单一,视觉冲击力强。而正因为场景的单一,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家喻户晓的“百年润发”也体现了这一点,京剧音乐贯穿始终,构思了一个缠绵凄恻的悲欢离合故事,此中有三点创意:
一、百年好合与秀发结合,意味着结发百年;
二、“百年润发”的广告词以及邀请周润发饰演男主角,可谓用心良苦,也结合了名人效应;
三、京剧与洗发水结合,将该洗发水喻为国粹。
这就是广告创意的作用。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能够有效的在同质化的市场上,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老鼠比作大众消费品,我们都知道没有一个人会喜欢家里有老鼠的存在,但是却有一个例外——米老鼠。很多家庭的孩子都很喜欢“米老鼠”这个卡通形象,也正因为此米老鼠和我们当中的很多家庭成为了好朋友,因为米老鼠能够逗乐我们的孩子,还能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归根到底,老鼠和米老师本质上都是老鼠。这就是名牌产品和一般产品之间的区别,也正是消费者所钟爱的名牌与一般产品之间的差别,所以大多数的消费者更愿意在米老鼠身上花更多的钱,而不愿意在一般老鼠身上花钱。这就是品牌在同一种类型产品之间的差别,这就是品牌的作用。
而广告活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品牌,广告活动通过能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独特功能,能够吸引注意力,传播信息,进行情感诉求,进行说服,并最终能够指导消费者消费,同时它还能够提高企业知名度,能让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产生好感,并且将这种好感转化成购买行为,来构建企业的品牌,并最终为企业带来眼前和长期的经济收益。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广告创意的支撑,靠一个品牌来支撑。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这两点已经普遍被每一个广告人和企业主所接受。但是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的形形色色的广告,我们很难从大多数广告当中寻觅出广告的灵魂——创意。面对我们国家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产品,我们很难从中找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品牌。我们的广告人欠缺什么?我们的却也欠缺什么?我想我们的企业欠缺是敢于向“创意”挑战的勇气,缺少创建属于自己品牌的耐心。而在缺少创意和品牌方面,我们吃的亏还少吗?“Made In China”长期被认为是廉价,有时候是劣质的代名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太多,才能去改变这一切。而广告肯定是这些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此作为广告学子,我们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去学好这门学科,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需要广告,需要广告创意,需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