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碰撞 说课稿
碰撞 说课稿
阮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最大认识困难在于对碰撞过程中系统的能量是否守恒(动量守恒较容易),以及对碰撞中瞬时的过程性理解——即此过程从发生到结束虽然时间很短但依然是一个有初、末态的过程。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再到应用,一以贯之的以定量的实验现象为基础去丰富学生的感知,以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有效认识并借此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和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等基础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但是能把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状态有机的结合,进而根据原理的特征对过程进行有机分解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受力和状态变化对运动过程进行有机分割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的守恒或不守恒的深层理解
3、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材处理:
在结构上,教材首先根据碰撞中能量是否守恒,将其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再详细讨论弹性碰撞中的各种情况,再介绍对心碰撞(正碰)与非对心碰撞(斜碰),以及散射等初级概念。调整后的教学结构为:从奇妙的反射球等现象引入碰撞课题,随后从一个小碰大的弹性碰撞实验开始,推想并探寻其中满足的原理关系;进而推想同时满足两种守恒的碰撞的一般性求解和谈论;在此基础上再质疑是否所有碰撞的机械嫩都守恒,依然通过实验去发现和归因;然后是总结碰撞的一般规律,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碰撞进行分类;最后是拓展视野——展示生活生产中由宏观到微观等各个层面的碰撞。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二,设疑激发兴趣过程; 第三,第三,理论分析推理过程。
第二篇:八(26)碰撞与冲突说课稿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8.2
碰撞与冲突
【课前思考】 1、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2、举例说明19世纪中叶亚、非、拉各国文学创作的情况。3、19世纪中叶后民族乐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4、19世纪中叶欧洲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2、了解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并对“批判现实主义”之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了解19世纪中叶亚、非、拉各国文学创作的情况,并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文学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历史联想能力。
4、了解和掌握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民族乐派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深刻的内涵。
5、了解19世纪中叶欧洲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社会现实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绘画的深刻影响。
6、运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中叶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音乐、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
7、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
8、学生可以运用历史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组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讨论,以利于对于诸如“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概念有更为明确的理解和认识。
9、在学习文学、艺术的时候,可以运用阅读法、文献法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文献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从而对这一历史事件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把握。
10、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明白任何文学或艺术都是当时代社会现实的反映与再现,以此来影响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积极进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11、通过对具体文学内容的了解,学生可以明白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等,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价值观。
【重难点突破】
1、重点: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难点: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
1、背景:
(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自身矛盾,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和复杂。(2)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拜金主义)
米智 必修3教案(人民版)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8.2
(3)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于是出现了一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实的文学家。
2、发源:法国。
3、代表人物及作品:(1)法国: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人间喜剧》)。
①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著名小说《红与黑》,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以及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对典型性格的出色的刻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②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2)英国: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勃朗特姐妹。
(3)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大作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4)美国:马克•吐温。
(二)亚非拉地区特有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
2、文学题材:反帝、反侵略。
3、代表:埃及(巴鲁迪)、中国(黄遵宪)、拉丁美洲。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
1、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3、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4、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二、民族乐派音乐
1、背景:
(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扩张逐渐淡化了自然形成的地理界线,世界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2)东欧和北欧的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促进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和民主意识觉醒。艺术家们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的控制,发扬和创建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文化。
米智 必修3教案(人民版)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8.2
2、代表人物及作品: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
(1)柴可夫斯基:前期,正值俄国农奴制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年代,因而作品种充满了乐观明朗的情绪,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天鹅湖》等;后期则值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因此作品表现出内心的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8.2
3、雕塑艺术:法国——罗丹的雕塑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活的雕塑,他对世界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代表作:《青铜时代》《思想者》)
【课堂探究】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
(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和内心主观感受;
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3)在具体内容上: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现实主义作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法律、道德提出强烈控诉,同时,深切地同情饱受辛酸苦痛的劳动人民。
米智 必修3教案(人民版)
第三篇:船舶碰撞案例库
船舶碰撞案例库
1、首页
参考下图,工具栏包括首页、案例检索、案例库管理、相关知识、联系我们。
2、检索界面
类似下面的检索界面,但相对简单,具体要求见下面。
检索选项:
1、船舶碰撞事故分类(复式分级选择): 类似,分级如下图:
2、当事人
3、审理法院
4、审结日期:
3、关键词:事故发生日期、地点等)
最终检索出来的结果类似如下:
针对全文(主要是船舶名称、3、案例显示
每个案例都有编号,每个案例的显示分为7个模块,分别为:
一、事故概况
二、船舶信息:(以下各选项都显示,若案例中没有,则显示的空白,如 航速:)
船名 船舶类型 船籍国 船籍港 船舶呼号 船长 型宽 型深 吃水 总吨 净吨 航速 主机功率 建造日期 建造地点 船舶所有人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 能见度 通航密度 波浪 流向 流速 风向 风速
四、事故经过(链接相关演示图片、视频等)
五、事故分析(案例中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原法律相关条款链接,可实现互动。相关资料与我联系,会提供。)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其他要求
案例添加、删除操作,让我能够输入案例就行。每一步骤编程的完成最好标注下,方便我查看。用到什么编写语言标注下。
做好之后将显示首页、案例显示页、连接页面贴出来我看看
其他和普通数据库差不多就可。
典型案例:(此案例类别:狭水道、能见度良好、对遇态势、双方过失)
“运鸿”轮与“爱丁堡”轮碰撞事故
案例编号:
关键词: “运鸿”轮,“爱丁堡”轮,厦门湾青屿水道,能加度良好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20日0030时,希腊籍集装箱船“爱丁堡”与浙江省温州油船“运鸿”轮在厦门湾青屿水道发生碰撞,导致“运鸿”轮机舱破损进水沉没(沉船位置:24°23′.41N,118°06′.80E)。经组织救助,“运鸿”轮船上23名船员全部获救,期中1人受伤,总损失约2210万元。
二、船舶资料
1、“运鸿”轮 船舶种类:油船 船籍港:浙江温州 船长:118.65m 船宽:18.2m 型深:9.90m 总吨:5619.00t 净吨:3147.00t 主机功率:2911kw 船舶经营人:乐清市运鸿运输有限公司
2、“爱丁堡”轮 船舶种类:集装箱船 船籍港:希腊比利亚斯 船长:277.12m 船宽:32.26m 型深:21.17m 总吨:55889 净吨:20669 主机功率:27950kw 船舶所有人:DANAOS SHIPPING CO.LTD
三、海况信息 航行水域:厦门港
能加度:阴转多云,局部有小雨,视距6-7n mile,能见度良好 风向:东北风 风速:4-5级 浪高:轻浪 流向:西北 流速:1-2kn
四、事故经过
1、“爱丁堡”轮
“爱丁堡”轮本航次在厦门港装卸集装箱94标准箱,加载338个标准箱,开航时船上共载集装箱2993标准箱,计21206t。离港时首吃水11.0m,尾吃水11.45m。
2001年9月19日2300时,备妥主机。2310时,引航员上船。2325时,离开厦门海沧码头出港。离港时“爱丁堡”轮开启2部雷达,量程使用3-6n mile档,真运动显示。3部甚高频均开启,分别在16频道、08频道及09频道守听。船舶离泊后至碰撞过程中一直使用手动操舵。驾驶台值班人员有船长、三副、两名值班水手,船首有大副和水手长。
9月20日0005时,引航员告诉船长“前方航道清爽”后,在厦﹟4灯浮以北0.3n mile处(概位:24°25′.4N,118°04′.2E)离船。此时,“爱丁堡”轮航向130°,慢速航行,航速约7kn。
0008时前进一。0010时,“爱丁堡”船加速至前进三,航速10kn左右。0020时,一艘进口船从“爱丁堡”轮左舷驶过。“爱丁堡”轮因与他船交汇减速至前进一,并改航向至132°。同时发现在距离船首右舷10°-15°,距离约1n mile处有一船(碰撞后得知是“运鸿”轮),船上开着甲板灯。开始时,“爱丁堡”轮认为其是一艘锚泊船,后来发现来船以很慢的速度移动,与“爱丁堡”轮的舷角逐渐减小,像是要横穿主航道。在此期间,“爱丁堡”轮曾使用警告信号对来船行动表示怀疑。
0024时,“爱丁堡”轮在接近Q2灯浮时,“运鸿”轮处在右舷角10°以下。船长立即下令停车,右满舵。
0027时,双主机后退一。
0030时,与“运鸿”轮发生碰撞,此时“爱丁堡”轮航向135°。0040时,在距“运鸿”轮0.25n mile处抛锚并放下救生艇准备援救。0118时,用甚高频向厦门海事局报告事故。
2、“运鸿”轮
“运鸿”轮第12航次在大连装#0柴油8688t,于2001年9月15日0300时离港开往广西钦州港。离港时首吃水7.8m,尾吃水8.7m。受2001年16号台风(百合)外围影响,9月19日起,台湾海峡风力逐渐增大到6-7级。
19日2100时,“运鸿”轮在抵达东碇岛以外约10n mile处(概位24°04′.4N,118°16′.4E),船舶横摇剧烈。为防避台风,船长与大副、二副商量后决定改驶厦门港避风,并叫二副将计划航线进行修改。二副根据船长指示修改了计划航线,并将两个转向点(24°19′.2N,118°11′.0E、24°24′.1N,118°06′.2E)输入GPS自动导航仪,设定偏离航线报警距离为0.25海里。
2110时,船长改驶航向010°,开启一部雷达(只有一部),量程3-6n mile档,使用手动操舵。
2220时左右,向厦门海事局值班室报告,准备进入厦门港NO.4锚地抛锚避风。2340时二副上驾驶台接班。
2350时三副离开驾驶台。船长指示二副协助选择锚位,二副在海图上选择了一个锚位并暂时做了标记。在接近青屿时,驾驶台通知大副到船头备锚,约5-6min后,备妥双锚。
2356时,过“厦#1”灯浮,目测横距0.1n mile(而据在其右前方的“集远”轮描述,“集远”轮过厦#1灯浮时距其0.2海里,当时“运鸿”轮在其船尾偏左,距离1n mile左右),航向315°,开始停车淌航。
20日0016时,有一船舶在其右舷追越。0016时30秒,“厦1-1”灯浮与Q3灯浮串视,船长下令前进一,右舵20°,右转准备进入NO.4号锚地抛锚,航向转到000°把定。此时二副提醒船长NO.4号锚地南侧水深较浅,在“运鸿”轮左前方有两艘锚泊船,船长随即决定绕过锚泊船再进入NO.4锚地北侧抛锚。
0018时30秒,左满舵,航向335°时把定,最好航向稳定在320°-325°之间。“运鸿”轮在左转向过程中,发现在左舷约20°-30°、距离1-2n mile处有一船出港(“爱丁堡”轮)。
0019时,二副用中文在甚高频16频道呼叫来船,但未见应答。
0022时,船长发现来船过Q2灯浮后还未转向,而舷角仍在左舷20°-30°,距离约1n mile,认为有碰撞危险,即下令停车,航向把定,并亲自用甚高频在16频道与来船联系(用中文),仍未听到应答。
0023时,船长下令前进一,右满舵,鸣笛一短声,后又鸣笛五短声,警告来船。随后听(看)到来船声光信号,但不懂其意思。
0023时30秒前进
二、右满舵。
0025时“爱丁堡”轮船首与“运鸿”轮左舷后机舱部位以70°-80°的夹角碰撞。碰撞后“运鸿”轮机舱大量进水,二副立即用甚高频向厦门海事局值班室报告。
0031-0032时,机舱失电,船体迅速下沉,船长宣布弃船。0045时船长叫大副到船首抛锚稳定船位。
0055时“运鸿”轮艏楼甲板浸水,向左倾斜10°左右,“运鸿”轮船员弃船登艇驶离。0250时,“运鸿”轮翻沉,沉船概位24°23′.41N,118°06′.80E。
五、事故分析
1、“运鸿”轮(1)“运鸿”轮进港时没有遵守航行规则。根据“运鸿”轮还未翻沉时的船位、沉船船位、当时风流浪的情况、碰撞时采取的措施及事故现场知情船舶的描述,“运鸿”轮当时没有航行在青屿水道的右侧,违法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九条第一款。“运鸿”轮使用的旧版海图改正有误,19日2329时开始,就没有记录航海日志,也没有进行海图作业,加上船长、驾驶员对厦门港不熟悉,对船位的判断完全依赖于视觉对灯标的观察和雷达的辅助,使其对自己船位判断失误,致使船舶未能航行在航道右侧。(2)“运鸿”轮没有认真制定航次计划。“运鸿”轮防避台风时,船员对厦门港航道、锚地、航标等情况不熟悉,且“运鸿”轮本航次使用为旧版海图,在没有配备及了解厦门港最新海图资料的情况下,驶入厦门港避风;同时,“运鸿”轮在偏离计划航线时未能及时修正,没有及时发现其所处位置的危险性。由此可见,“运鸿”轮没有很好地遵守STCW78/95公约中有关航次计划的要求。(3)“运鸿”轮没有进行正规海图作业,定位不当。“运鸿”轮从2329时过九节礁到发生碰撞50多分钟内没有进行海图作业,没有一个准确位置标记,也没有记录航海日志,仅依据旧版海图和目测的灯标航行,导致“运鸿”轮对自身的船位判断失误,以致严重偏离航道,与出口船舶形成紧迫局面,最终与“爱丁堡”轮发生碰撞。
2、“爱丁堡”轮(1)“爱丁堡”轮没有保持安全航速航行。20日0005时,引航员下船后“爱丁堡”轮在0100时加速至前进三,航速10kn左右,直到0200时“爱丁堡”轮为避让左舷一艘船舶而减速至前进一。“爱丁堡”轮未能正确判断前方船舶动态,特别是在初期还将“运鸿”轮判断成一艘锚泊船的情况下,在港内保持10kn左右的航速,导致从0024时时采取行动到0030时发生碰撞,前后6min内不能把船完全停住,违背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六条安全航速中“每一船在任何时候都应以安全航速行驶,以便能采取适当 有效地避碰行动,并能在适合当时环境的情况的距离内把船停住”的规定。(2)“爱丁堡”轮没有采取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爱丁堡”轮0020时注意到“运鸿”轮时注意到“运鸿”轮时与其相距1海里左右,此时两船的相对速度有10kn左右,“爱丁堡”轮与“运鸿”轮已处于碰撞危险中,但“爱丁堡”轮到0024时才采取措施;0027时双主机后退一,速度降为2kn,“爱丁堡”轮并未采取双主机后退三,抛双锚等措施把船完全拉住,没有采取最有效地避碰行动。违反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2、双方严重疏忽瞭望。
碰撞双方在港内航行,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未能采取一切有效地手段保持正规瞭望,以便对当时局面和碰撞危险做出充分的估计,失去避免碰撞的机会。
3、双方语言沟通障碍导致无法协调避碰措施。
“运鸿”轮于0019时,在甚高频上用中文呼叫“爱丁堡”轮,但由于“爱丁堡”轮引航员已在厦4号灯浮下船,“爱丁堡”轮不懂中文,“运鸿”轮船员没有用英文呼叫,使双方在语言沟通上存在障碍,导致无法协调避碰措施。
六、事故后果及法庭判决
七、安全管理建议
1、加强对船长的培训教育,提高船长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船长对船舶航行安全至关重要,要求船长严格执行有关航行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应掌握到达港口的航道、水深、锚地、航标等情况,通过一切手段获取港口航海通告资料,并在海图上给与正确改正。
2、船公司应加强对船舶、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要严格规范船舶操作规程,特别是加强航海日志记录、船舶进出港、抛起锚操作、船舶航海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3、港口和引航部门应加强对引航员的管理,提高引航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引航员必须按规定在制定在指定地点下船,并且在离船前,将前方通知船方。
4、各有关单位在加强对广大船员业务能力培训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船员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的培训,提高中国籍船员与外籍船员的语言沟通能力,减少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5、应加大港口应急反应体系的资金投入,提高港口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和完善港口油污应急反应体系。
6、加快VTS的建设,逐渐完善港内船舶交通综合管理体系,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系数。
7、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厦门港引航锚地设置中的有关问题,确保港区水域通航安全。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案:碰撞
碰
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知道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4.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几个小球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课间大家观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是什么? 生:是碰撞。
师: 对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师:首先,我们来个课间精彩回顾,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师:下面大家观察这两幅图,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班长在哪,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生:
个隐藏的规律也同时在支配着碰撞的结果。大家想想这个隐藏的规律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能量。
师:能说下你猜想的依据吗? 生:因为没有能量损失。师:怎样看出来的?
生:系统碰撞前后的动能好像应该相等,在(1)中满足,但是在(2)和(3)中不满足。
师:好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动量守恒是我们能够确定的,而动能也相等也就是说机械能守恒至多是个假设,我们常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此,机械能是否守恒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验证。为此我们可以把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作为一个假设。
三.理论分析,寻找碰撞规律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寻求办法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首先要建立模型。生活中的碰撞是很复杂的,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利用简化思想抽象出最简单的模型。比如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速度为V0,质量为m2的小球静止,两球发生正碰,碰撞之后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推导: 以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
(1)(2)
求解:
讨论:
(1)若m1=m2,则V1=0,V2=V0(这就是实验结果,两球交换速度)(2)若m1>m2,则V1>0,V2>0(用实验加以验证)(3)若m1
(5)若m1«m2,则V1≈-V0,V2≈0(生活实例乒乓球撞墙原速率反弹,墙不动)师:从上面推导过程看,理论推导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一致,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刚才提出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可以用来解释实际情况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一类满足动能不损耗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师:是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满足系统机械能守恒呢? 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下面两种情形:
情形1:一个质量m=1kg的钢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橡皮泥球。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向前运动。
情形2:一个质量m=1kg的木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泥球。碰撞后两球分开,木球速度为V1= 0.2m/s; 分成两大组进行运算
(1)碰后两球的速度多大?(2)碰前两球动能之和多大?(3)碰后两球动能之和多大?
然后展示这两组的运算结果。情形1: 碰后两球速度相等为0.5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J。情形2:碰后木球速度0.2m/s,泥球速度0.6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6J。
师:计算表明这两种碰撞动能发生了损耗,在物理学中称之为非弹性碰撞。情形1动能损耗最大,碰撞的特征是碰后两球粘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能损耗最大的,我们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情形2动能有损耗但没达到最大,叫做一般碰撞。
师:碰撞分为三类,一是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二是一般碰撞,动能有损失;三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总言之,无论什么碰撞,机械能不增加。需要说明的是:1.真正的弹性碰撞,只有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粒子之间才会遇到。因为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散射。
2.钢球、玻璃球、硬木球等坚硬物体间的碰撞,通常情况下动能损失很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弹性碰撞来处理。
四.归纳推广,总结碰撞规律
1、碰撞过程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碰撞过程机械能不能增加,要么不变或者要么减少
3、碰撞要符合客观实际
碰前:后面的小球1要追得上前面的小球2,要求碰后:如果两球同向:
五. 应用举例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的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例2.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沿同一直线运动,B球在前,A球在后,已知MA=1㎏, MB=2㎏,VA=6m/s,VB=2m/s。则当A、B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可能是: A、VA1=5m/s,VB1=2.5m/s B、VA1=2m/s,VB1=4m/s C、VA1=-4m/s,VB1=7m/s D、VA1=7m/s,VB1=1.5m/s 六.小结
本堂课,我们分析了碰撞的相关问题,知道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且瞬间没有位移。碰撞分为三类,弹性碰撞、一般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它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不增加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碰 撞
一、碰撞特点
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二、碰撞分类
1、弹性碰撞: 以v0方向为正方向
(1)
(2)
(1)若m1=m2,则V1=0,V2=V0(2)若m1>m2,则V1>0,V2>0(3)若m1
2、一般碰撞:机械能有损失
3、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
三、碰撞的规律
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符合客观实际
(1)碰前:碰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客观问题,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意外,以致耽误了不少教学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未完成,缺少了最后一道环节,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四个方面:
第五篇: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实验通过两个体的碰撞、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应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原理
1.碰撞:指两运动物体相互接触时,运动状态发生迅速变化的现象。正碰是指两碰撞物体的速度都沿着它们质心连线方向的碰撞;其他碰撞则为斜碰。2.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两物体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不变。
3.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作的运动称平抛运动,运动学方程为x?v0t,y?12gt(式t中是从抛出开始计算的时2 间,x是物体在时间t内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y是物体在该时间内竖直下落的距离,g是重力加速度)
4.在重力场中,质量为m的物体在被提高距离h后,其势能增加了?ep?mgh 5.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其动能为ek?12mv 2 6.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任何物体系统在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过程中,若合外力对该物体系统所做的功为零,内力都是保守力(无耗散力),则物体系统的总机械能(即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恒定不变。
7.弹性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
8.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不守恒,其中一部分转化为非机械能(如热能)。二.实验仪器
碰撞打靶实验仪如图1所示,它由导轨、单摆、升降架(上有小电磁铁,可控断通)、被撞小球及载球支柱,靶盒等组成。载球立柱上端为锥形平头状,减小钢球与支柱接触面积,在小钢球受击运动时,减少摩擦力做功。支柱具有弱磁性,以保证小钢球质心沿着支柱中心位置。图1 碰撞打靶实验仪
升降架上装有可上下升降的磁场方向与杆平行的电磁铁,杆上的有刻度尺及读数指示移动标志。仪器上电磁铁磁场中心位置、单摆小球(钢球)质心与被碰撞小球质心在碰撞前后处于同一平面内。由于事先二球质心被调节成离导轨同一高度,所以,一旦切断电磁铁电源,被吸单摆小球将自由下摆,并能正中地与被击球碰撞。被击球将作平抛运动,最终落到贴有目标靶的金属盒内。
小球质量可用电子天平称衡。
三.实验内容
(一)必做内容:
1.调整导轨水平,如果不水平可调节导轨上的两只调节螺钉。
2.用电子天平测量被撞球(直径和材料均与撞击球相同)的质量m,并以此也作为撞击球 的质量。
3.根据靶心的位置,测出x,估计被撞球的高度y,并据此算出撞击球的高度h0(预习时 应自行推导出由x和y计算高度h0的公式)
4.通过绳来调节撞击球的高低和左右,使之能在摆动的最低点和被撞球进行正碰。5.把撞击球吸在磁铁下,调节升降架使它的高度为h0,细绳拉直。6.让撞击球撞击被撞球,记下被撞球击中靶纸的位置x。(可撞击多次求平均),据此计 算碰撞前后总的能量损失为多少?应对撞击球的高度作怎样的调整,才可使击中靶心?(预习时应自行推导出由x和y,及计算高度差h-h0=?h的公式)7.对撞击球的高度作调整后,再重复若干次试验,以确定能击中靶心的 h 值;被撞球击 中靶纸的位置后记下此 h 值。
8.观察二小球在碰撞前后的运动状态,分析碰撞前后各种能量损失的原因。
(二)选做内容:
观察两个不同质量钢球碰撞前后运动状态,测量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用直径、质量都不同的被撞球,重复上述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并讨论之。(注意:由于直径不同,应重新调节升降台的高度,或重新调节细绳)
四.思考题
1.如两质量不同的球有相同的动量,它们是否也具有相同的动能?如果不等,哪个动能大? 2.找出本实验中,产生?h 的各种原因(除计算错误和操作不当原因外)。
3.在质量相同的两球碰撞后,撞击球的运动状态与理论分析是否一致?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4.如果不放被撞球,撞击球在摆动回来时能否达到原来的高度?这说明了什么? 5.此实验中,绳的张力对小球是否做功?为什么?
6.定量导出本实验中碰撞时传递的能量e和总能量 e的比?=e/e与两球质量比? =m1/m2的关系。
7.本实验中,球体不用金属,用石蜡或软木可以吗?为什么?
实验原理:(要求同学们能够自己推导有关计算公式,自行设计并画出实验原理图)以下仅为参考:
1.撞击球下摆至最低点过程,机械能守恒:(1)
2.撞击球与被撞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正碰),动量守恒:,(2)3.被撞球以初始速率 做平抛运动:(3)(1)、(2)、(3)式得: 式中,为靶心位置,(4)为撞击球与被撞球高度差的理论值。为被撞球的高度,当被撞球的高度为为
由此得碰撞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的能量损失应为,撞击球与被撞球高度差的理论值为时,被撞球实际击中靶纸的位置由此,若使被撞球击中靶心,撞击球的初始高度应调高至,即使得,篇二: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报告 碰撞打靶实验仪。
被撞球3个(铁球,铜球,铝球,其中铁球和撞击球质量相等)。实验目的、意义和要求
目的: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碰撞现象。
意义:利用碰撞前的单摆运动以及碰撞后的平抛运动利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验问题。要求: 预习实验原理的各个力学规律。
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即从理论值到实际值的过程。实验前应回答的问题
实验仪底盘为什么要调水平。由x和y推导出时h0的表达式。
由x,和y计算高度差的公式,进而推导出体系在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δe。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室给出的数据表格。
选做实验——从剩余的两个小球中任选一个(建议做铝球)完成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被撞球的质量发生变化,或者质量和体积都发生变化时,体系的能量损失会有怎样的变化。实验报告要求
计算碰撞前后的总能量损失δe。回答课本p31,p32思考题。
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感想体会和建议。参考书籍与材料 相关表格下载
碰撞打靶—表格仅供参考,数据要求记录在报告纸上。建议问题
老师,碰撞打靶实验最后计算出来能量损耗值,是否还要计算不确定度?如果钢尺和游标卡尺上没有标明“最大误差”或“不确定度限值”,要怎么计算测量长度的不确定度? 本实验没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因此没有给出不确定度限值。—高渊2009/10/1909:17 老师,如果x值选择较小,是否会使能量损失百分比增大?
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这个疑问吗?如果不是,建议来实验室做一下,看看损失百分比是否增大.—高渊2010/04/1511:12 老师,我觉得测量x的值时是不是可以多打几个点,比如说10个点,由于这些点一般比较密集,所以可以较容易找到这些点的中心,这样就只需要测一次x的值就可以了,然而取三个点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个人觉得有些随意,一是取三个点样本太少,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二是这三个点每次单独测x时的随意性较大,人为的误差较大,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略有不妥。另外在算撞击球的h时,是不是应该加上0.5d,毕竟在算平抛运动速度时,不需要加0.5d,但是在算h时,就不能不加了,否则h就少了0.5d,误差较大吧?–张子恒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因为有一些公式所以不知道怎么上传。请问一下老师的电子邮箱
同学,这个网站首页的通讯录一栏里能找到所有教师和助教的邮箱。—乐永康2012/03/0722:23 书上实验内容必做内容第三步说根据x来估计y值,怎么估计啊?x=vt;y=1/2gt^2,怎么根据x来估计y啊?难道测时间t吗?那这样也太不准了吧,相差一秒就相差5米啊?不懂啊,求指教。。。
估计嘛,本就没要求必须达到何种精确程度。一秒很长了,你拿个秒表掐绝对不会有那么大误差的。—高渊2012/05/0717:21 老师好,我想问的也是第5个同学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的再详细一点,谢谢。就是实验仪器中并没有给出秒表,所以无法测时间,但是老师回答的是用秒表掐时间,如果说可以用秒表的话,那么第三步测x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究竟如何才能根据x测出y?真的不懂,希望老师能指教!再次感谢!—黄禹铭2012/10/2809:13 首先问题的顺序理了一下,上面的问题按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五个;至于书上说的估计,由于靶纸能放的x范围有限,y值也就是被撞球的高度调节范围也很有限,一般可以试打几次即可,知道x和y大概取什么数值即可,而不是用x测出y,本实验中x和y都是初始条件;至于秒表的说法,是针对那个同学说的测量时间误差大的疑问,不是真的建议用秒表。—高渊2012/10/2823:10 谢谢老师啦!——黄禹铭2012/10/3022:46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模拟题中为什么操作完全正确仍然会发生非正碰的情况?还有,调节平衡时上下两个转轴各是什么用呢?
总有视觉误差吧,很难保证绝对正碰;下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的摆动轨迹,上边一对转轴调节撞击球对应于被撞球的位置。—高渊2012/06/2501:27 那实验仪器底盘调节水平是为了保证是平抛运动还是保证是正碰呢?—黄一霏2012/06/2418:57 都保证啊。—高渊2012/06/2501:21 老师请问改变高度由h0到h值,物理过程因数据改变已经不是同一个过程,但是计算损失的能量却用了两个不同过程的数据计算,这算不算是系统误差—陈泓宇2012/09/2423:32 用撞击球上升的高度来计算重力势能,近似得出撞击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虽然可能有2个或者更多操作过程,但算重力势能的话就只考虑高度的改变,这个计算不带来系统误差。—高渊2012/09/2510:23 老师,我想说,碰撞打靶中,用于释放撞击球的磁铁,在按下开关后,会不会还对铁球有作用力,而这个阻力对球做的负功应该也算是误差吧,在我看来磁铁能吸住球的磁力应该比较大了,那会不会有较大的误差,如果可以改进,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电磁铁的吸放情况,就是按下开关,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会没有磁力,我相信科学家做这个实验,应该不是用的电磁铁来释放小球吧。—-陈泓宇2012/10/907:32 磁力也就是在释放的一瞬间会对小球有作用力,由此产生的误差肯定会有,但是可以分析到。电磁铁方便啊,可以重复使用操作,原先方法好像是用电热丝烧断连接小球与摆绳的胶带纸。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建议欢迎提出来,我们可以用以改进实验。—高渊2012/10/1511:09 老师,h应该是以球中心为准的吧?不是底部;还有,设置这么一套装置的意义何在呢?可不可以改进装置,避免调试中出现过大误差?(比如把绳牵引撞击球换成让球从斜槽中自由下落,只要保证对心碰撞即可。)—王靖雯2012/11/1622:36 h0一般建议以底部为准,当然以球心为准也可以啊,只要公式随之而调整,也就是考虑是否加上球的半径而已;这个实验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同学自己调整正碰,看看谁细心、耐心,出现状况能否不急躁找出问题所在;基础物理实验都是验证已知物理规律,能否测得精确的结果不是主要目的,所以不会采用特别精确的仪器,实验中和实验所用仪器允许误差比较大的情况出现,但要求能找出误差和问题所在,从而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实验课对同学能力的主要考核方向。—高渊2012/11/1823:34 老师你好,请问能量损失与两球质量差有什么关系呢?我做的铜球损失最大,其次是铝球,最小的是铁球,但是质量差最大的是铝球啊,貌似找不到什么规律,是不是铜球的数据得到的不对啊?—胡蔚萍2012/11/2721:40 能量损失和两球质量差的关系可以参考思考题6,根据两球质量比的变化,传递的能量和总能量的比值也会不一样,但这是理想情况,本实验中由于还有每次调节碰撞中条件的不同,以及摩擦力不同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铝球的数据经常是能量损失比较小的,这些都可以具体分析,数据应该没有问题。—高渊2012/11/2808:52篇三:“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的分析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碰撞打靶实验中能量损失分析 学生姓名:xxx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应用物理 班级:08应物 学号:0809810038 指导教师:xxx 二零 一 二年 五月
摘 要
介绍了碰撞打靶实验仪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对实验中的基本原理,实验中所用到的方法,实验过程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验中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质量不同的撞击球对能量损失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空气阻力、摩擦力、非正碰、非弹性碰撞带来的能量损失,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以后实验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关键词:
碰撞; 打靶;能量损失 abstract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targeting collision experi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experiment, the method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e analysis, found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the impact on the energy loss of the ball, but also of the air resistance, friction, non-regular touch, non-elastic collision caused by energy loss analysis of these issues after the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provide some help.keywords: collision;shooting;energy loss 引言5 1基本概念? 6 1.1关于碰撞 6 1.2关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6 1.3关于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 6 2碰撞打靶实验能量损失的原理 6 2.1装置介绍及使用方法??? 6 2.1.1装置介绍??? 6 2.1.2使用方法??? 7 2.2碰撞打靶实验数据的测量? 8 3数据记录与处理?? 9 3.1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 9 3.2对数据的处理??11 3.3误差分析11 3.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12 4分析各种能量损失的原因?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本实验实是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宏观物体的一体碰撞到微观物体的粒子碰撞都是物理学中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单摆运动和平抛运动是运动学中的基本内容,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本碰撞打靶实验仪研究两个球体的碰撞,以及碰撞前小球的单摆运动和碰撞后被撞球的平抛运动,运用已学到的力学定律去解决打靶的实际问题。并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差值,求得碰撞前后的能量损失,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力学原理, 并探讨碰撞中能量损失的诸方面的原因, 是一个较好的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